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堂语文公开课缘何走红网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6 08:4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堂语文公开课缘何走红网络

  “遇到这样的老师,真是孩子们的幸运。”看了山东电视台《超级语文课》节目中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教师赵昭讲的《月光曲》一课,网友留言道。近日热播的《超级语文课》把浓缩的中小学课堂搬上了荧屏,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老师们“赛课”的热情打动了很多观众,也带来了对课堂提质增效的新思考。“双减”后的课堂孩子们如何“吃得饱”?新课标颁布后的中小学课堂,能否真正通向核心素养?
立足学生主体,实践中提升素养
  没有赘述和冗余,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开文本的钥匙”。深耕小学语文23载的“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何捷关注几个标点符号,让学生更好读懂《田忌赛马》中的人物心理。“刘邦为何自称臣,又为何称项羽为将军?”名字和称号,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刘从良老师破解《鸿门宴》的密码。而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朱文洁老师则敏锐“捕捉”到诸葛亮的笑声,大家才明白熟悉的《草船借箭》可以这样解读……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杜祥分析,“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设置了适当的情境和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最终上升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胡春梅表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在《超级语文课》中有的课例侧重思维能力,有的课例侧重审美创造,但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综合发展与整体提升。”
思辨精巧细微,“出其不意”中收获真知
  “《月光曲》选自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应该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来说,语文老师都在此下功夫,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走进音乐,然后从读到写,学会从音乐回到语言。”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周其星回忆自己平时备课的过程。
  “这节课上,老师另辟蹊径,围绕课文内容,补充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力,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能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判断信息真伪,感知情感倾向,形成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教学,对当下的语文教育,的确是极有益的补充。”周其星说。
  胡春梅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体现在,教师教学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关注现今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内容的典范性是指教师能够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月光曲》这个教学课例,教师注重语文学习与艺术之美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其中对于‘虚构性’与‘真实性’教学的精彩片段,已将小说文体教学的核心概念牢牢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不过,这堂课上,所有信息都是老师提供的,虽然信息丰富有利于对事实作出相对全面的判断,然则信息提供的渠道还略显单一,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还是‘给’的课堂,而不是‘探’的学习现场。”周其星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课程的建议,“如果问题前置,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围绕‘真假’去研究,回到教室来讨论,是不是更有价值?”
精研教材、紧扣生活,才能打造出“超级课堂”
  究竟什么是一堂“超级语文课”?答案在节目中“众说纷纭”。“鼓励、鼓舞、调动、发问”,这是节目中每节课都坐在教室后方的“评课员”窦昕眼中超级老师的标准,而和他一同评课的旅行博主房琪,则认为应当是“打动人心的课堂”。
  杜祥认为,课标是课程的生命线,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要打造一门“金课”,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设计学习场景和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经验”,这是“金课”的标志之一——生成性课堂。
  “一方面,欣赏上课老师的教学艺术,另一方面,也敬佩他们的勇气。”周其星表示,“一节只有十几分钟的语文课,一班不很熟悉的学生,一个陌生的舞台,这本身就构成了一次富有难度的挑战。聚光灯下的公开课,既要在紧扣教材上出新意,又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到,也让专家以及更多不在场的观众赏心悦目,必须要有可圈可点的设计和可以支撑的亮点。而这,离不开研究教材,教师要用好教材、用对教材,就需要研究教材。”
  “记得《月光曲》课文后有道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无论是将‘话’化为‘画’,还是将‘画’化作‘话’,都是想象为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表达力。”周其星联想到了自己上课的情景,“我们班当时听的是《森林狂想曲》,因为有了课文的引导训练,学生普遍都写得特别好,或许,这就是授之以渔吧。”
  “例如,课例中为学校话剧社团《鸿门宴》出谋划策这一情境任务的设置,推动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诸多内容的自主探究和深入理解。可见,教学实施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这样才能更好提升教学效果。”胡春梅说。
  (本报记者 周世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08:42 , Processed in 0.0680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