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每日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00:04
标题: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每日更新中)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2012年7月14日,第一天

【《教师之友网》王景/周雄岳阳报道】
      2012年7月14日晚上7:30,来自甘肃、上海、河南、陕西、广东深圳、湖北孝感、武汉、湖南长沙、岳阳等地百余名中小学教师齐聚岳阳民院附小报告厅参加《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员见面会。

      见面会由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管季超先生主持。各地学员的即兴发言或激情洋溢、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机智、或个性鲜明,会场上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掌声和笑声,气氛轻松活跃。正如刘铁芳教授在发言中所讲,大家能在如此炎热的夏日齐聚一堂,体现了教师朋友们的教育自觉和对学生生命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刻体认。

      见面会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刘铁芳教授简要介绍本次研修班的主旨;;第二个环节由民院附小会务组代表和各地学员进行自我介绍;第三个环节由主持人管季超老师作本次活动内容的介绍与说明;第四个环节是合影。

      会后,全体学员夜游南湖广场。

      明天,本次研修活动正式开始。

      上午,开幕式后,全体学员听李政涛教授作《走向生命自觉:新基础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变革》专题讲座;下午,民院附小的四位同志作主题演讲,具体请看本站报道。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00:1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00:1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00:1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00:1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2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2012715日,第二天上午

【《教师之友网》王景/周雄岳阳报道】
      15日,上午8:30在岳阳民院附小报告厅举行了《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开幕式。


    开幕式由吴群主任主持。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政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铁芳教授、《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先生、岳阳市教科院曹院长等领导和专家。


    刘铁芳教授致开幕词,武汉光谷实验中学马校长代表学员发言。


    《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先生应邀即兴发言。林先生思维敏捷,语言富有哲理诗情。他就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作了生动的解读。


    刘铁芳教授谦和而略显腼腆,温言细语。他说自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梦的时代。在无梦时代,作为教师最应该找寻的是有意义的梦,平淡的生活容易让自己平庸。恰恰相反,置身平庸却可以使我们找到新的转点,平中见奇。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活在痴迷中,要对教育有如恋人般的痴情,要释放潜在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诗意情怀,彰显思辨气质。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之后,李政涛教授作《我的“有效教学”观》专题讲座。


    李教授主要围绕有效教学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如何让课堂有生长感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李教授认为让课堂有生长感主要是把握好开放的生长、扎实的生长和温暖的生长,结合学员的情况讲解细致生动,把看似枯燥的理论观念变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李教授三个小时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学员意犹未尽。留出十分钟的互动时间,李教授回答了两位学员的提问。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29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29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4:39
我的“有效教学”观


      李政涛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 李政涛 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 先生是 叶澜 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 叶澜 教授的“五实”:  
   叶澜 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
、“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
、“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
、“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
、“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课堂教学日常化,要淡化公开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
、“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二)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  
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  
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  
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  
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  
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  
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  
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  
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照课程标准,  
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  
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  
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  
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  
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四)必须明确“五个点”。  

这“五个点”是:  

知识训练点,  

能力培养点,  

方法习得点,  

习惯养成点,  

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 李政涛 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  
要找到“三个点”:  
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  
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  
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  
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  
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  
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  
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  
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  
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  
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  
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  
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  
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四是扎实在于停顿。  
五是扎实在于持续。  
六是扎实在于运用。  
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  
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根据现场笔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24
本帖最后由 王景 于 2012-7-15 11:28 编辑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2012715日,第二天下午

【《教师之友网》王景/周雄岳阳报道】
      15日,14:30在岳阳民院附小报告有四位专家和老师为学员作了演讲,分别由徐满霞和丁文平两位老师主持。

第一讲、143015:05,主讲人:方少文校长


    方校长以《我为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点燃心灯》为题,向学员讲述了一系列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故事,在那些方校长、方老师、方爸爸、方伯伯、方大朋友、方爷爷的称呼背后,潜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第二讲、151015:40,主讲人:高远望校长

    高老师以《教师生活:时刻朝向儿童生命世界》为题,用大量自己女儿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照片,想学员展示了如何走进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第三讲、15:4517:00,主讲人:肖焱校长

    肖校长以《朝着幸福教育出发》为题,结合刘铁芳教育实践基地和自己所在的小学为个案,紧扣读书主题,阐明了教师如何向着幸福出发,如何找到幸福感。在大量的图片展示中感受到了徜徉于幸福中的师生。



第四讲、17:1518:05,主讲人:梁晓博士

    梁博士以《加拿大基础教育》为题,作了加拿大与中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她的演讲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加拿大基本情况介绍
          2、加拿大基础教育概况
          3、加拿大基础教育特点:
        学校种类
        教育目标和重点
        教育过程的组织
        教育支持系统
        教育多样性的发展
        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校园文化的人性化
        4、加拿大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5、加拿大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6、加拿大基础教育及其改革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7、科研与交流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3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4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4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5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5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7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7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7-15 19:37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现场直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26
主题演讲:我为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点燃心灯


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






方校长:尊敬的刘教授,各位学友,上午听了李教授报告。我平时有一个特点,一分钟就能睡着,今天中午没睡着。所以中午有朋友说我怎么这么疲惫。《我为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点燃心灯》,这一主题契合刘教授的教育思想。他曾在砂子塘小学题为点亮我们的心灯,寻求日常教育生活的突破。其中我转述几句。“寻找个人教育实践的改造,基本原则是什么?钱理群先生的想大问题,作小事情可以诠释。不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心看世界。”我加一句——用心看儿童,用情看儿童。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生成与创造。



昨晚在听刘老师讲神话故事时,我印象深刻,昨晚大家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人来源于泥土,人地内心深处有向上的火种,我认为还有向善的火种。我们要将其点燃。现在教育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日常的生活,也远离了自然,人本来是自然之子,要符合自然地规律,也许因为刘教授多次到这里,对这里的点滴做法有些许感触,我今天要介绍原生态的场景和零星的作法,权当抛砖引玉。



一、照片:2011年雪地拍照,校报,年级语文报,低年级写话集,尊师亭(紫藤长得很漂亮,绿化重栽,桂花香满香园,葡萄)休闲长凳,教学楼(改造成宽阔的空间,中心花坛圆形水池,便于让更多孩子在上面游玩,旁边栽的垂杨柳),窗子的爬山虎,楼梯间爬山虎,楼顶做了栅栏(栅栏上可做条凳,种牵牛花),附小空中菜园(50公分土,种菜,学生劳动实践),课间抓拍(踩雨掠影,塑料筐放沙包、跳绳),开阔校园幸福空间,课间游戏,师生同做课间操(校长在前同做),书香校园(开放式漂流性图书架,争论:学生偷走怎办?窃书不算偷),班级室外文化墙,图书跳蚤市场,故事妈妈(家校联动,不少班级家长轮流给学生讲故事)



二、让学校家庭化

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让教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

1.用亲情感化孩子。

书读不好,人做不好,事干不好。我2004年到民院附小做校长,中间离开了一段时间,2010年重新回来做校长。做校长,我给学生讲话,说大家可以对我有五个称呼:方校长,方老师,方伯伯,方爸爸(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叫我方爸爸,我跟你的爸爸一样,甚至比你的爸爸更爸爸,为什么呢,方爸爸不会打你也不会凶你),方大朋友。相当部分同学很亲我。现在可能苍老了,部分学生叫我方爷爷。学生和我的关系很好。一次,刘教授来听课,有一个小朋友扯我的衣,我听一下看看方校长放屁没有。   

又一次碰到一个老师在批评顽劣的学生,这个学生跟非洲人一样,黑,结实,天天打架,打得很凶。我对他讲:你现在有进步了,比原来打得少了。你可能一天打几架,现在一天打一架,下次方校长希望你下一次,拳头下去的时候想想方校长,拳头轻一点。这个孩子毕业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自己不打架了,乐于给班级做事,爱上了学习。

低年级的同学到我办公室我都给棒棒糖,有些学生经常来,我就说不能天天给啊,要隔长一点时间再给。学校就是要营造家庭一样的氛围,避免教育的成人化、行政化。

2.让语言儿童化

有次一位家长问我:“方校长你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孩子回去后天天念叨你?”

我想原因就是语言要儿童化。开运动会前一天下雨,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会晴,开幕式上,我就这样讲话:“我就想下雨了孩子们会冷啊,不开心啊!何不给太阳公公打个电话,要太阳公公露个脸。太阳公公就答应了。”正好讲到到这个时候,起风了,我就接着说:“北风爷爷征用温柔的手抚摸着你的脸。”后来小朋友就问:”方校长,太阳公公公的电话是多少?“也有小孩说:”为什么太阳公公公电话只有方校长有啊?“

校园里的爬山虎总有小朋友扯它扯,我就在讲话的时候说:“同学们,我在操场散步,听到角落有呜咽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爬山虎对我说,自己总被小朋友被扯疼,如果扯一扯这些小朋友的头发,看他们痛不痛。”小孩子们听了都咯咯地笑,之后,再也没有人去扯了。小孩说,方校长讲话好像讲童话。(评注:对儿童就是要将童话啦!)



3.用环境迷住学生

中心花坛的改造好之后,我一早就在池塘里鱼和泥鳅。还在电子屏上打出了一行话——中心水池灌满水了,还有鱼呢,快去看哟!孩子们观赏鱼,想今后再放点青蛙乌龟等等。现在这里学生很迷恋,常拿馒头喂一喂。毕业的学生现经常来看,还说太美了,自己都想留级。



让教育生活化。

真正地教育是让教育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现在儿童生活很枯燥单调,家长更多看重孩子的成绩,大多时间学特。我现在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最重要,我也带着老师跑步,跑了两年,锻炼毅力耐力。体育也是一种群体意识,现在的教育很多是空洞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是做出来的。我有一次升旗仪式上讲,我28来洗冷水澡,用雪洗澡。一次下雪,学生说方校长你不能吹牛,你用雪洗澡吧。我说,今天雪太小,下大了,我拍照片放校报。千万不能欺骗孩子。



从小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觉得他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好成绩是副产品。我们要让语文的课堂教一篇文章,到学生能自己读书。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立,我们开展学生“我当家”活动。在我们的食堂做“小当家”,在家里也要这样做,“小伙伴行动”周末,寒假到社会体验活动,“天天思考”关心国际国内班级家庭各种事情,这样就培养了孩子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日常作业就是“每日见闻”,写日记后就有内容了。



以上的分享没有理论的支撑,仅是零星的操作,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感谢方校长。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方校长的岗位上,他以自己的爱心,童心,将教育生活化,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童年生长中,为孩子点亮了心灯。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27
研修活动之主题演讲教师生活:时刻朝向儿童生命世界

民院附小 高远望


     徐满霞:感谢方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方校长在他的校长岗位上,凭他的爱心,童心,将教育生活化,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童年生长中,为孩子点亮了心灯。接下来有请湖南民院附小的教师高远望老师。



教师生活:时刻朝向儿童生命世界



高远望   湖南民院附小教师






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机会,感谢刘教授出的命题作文。今天下午出门时,妻子说我是不是有个讲座,我说谈不上讲座,我是来扯谈。一线的工作就是普通的工作,我们就是停留在教学技巧、设计层面。让我来谈儿童的生命世界,我的底气很不够,所以不变成扯淡就好。

言归正传,一个成人都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大部分人都游戏过、玩耍过、疯狂过、叛逆过,当我们长大成人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却忘记了我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并用成人的视角要求现在的孩子,忘记了儿童世界的丰富和精彩。

我很幸运,我有一个女儿,叫“小漂亮”。和小漂亮呆在一起,我既是父亲也是老师,她时刻提醒我告诉我,儿童的世界是怎样的丰富。(课件出示照片)当自己的孩子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时,她可以找到成人找不到的快乐,对着镜子可以思考很多,似乎和小动物一样,动物可以围着尾巴玩上半天,自得其乐。(出示照片)小漂亮一个人玩的时候,捣鼓出很多东西,如蛋糕、扫帚、纸巾盒,这些都是在我没有介入的时候,她自然学会的,很多都是家长没有注意到的。孩子就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无声无息地获取知识,和这个世界产生互动。比如小漂亮的日记中,就是今年21日,她竟对古诗编曲,“日照香炉生紫烟,……”我不知道她怎么想到给古诗编曲的,可能因为我的同事的孩子中有一个是学钢琴的,无意中交流提到他孩子同时在学谱曲,她听到后自己就去做了;(出示图片)她还做编辑,画上红黄蓝三色,配上插图,写道:夕阳下,我张开了双手,微风轻轻吹动,我闻着最后一丝香味,听到死神的召唤。我不知道她怎么写出这样的句子,但是我想这是她自己和世界交流的方式;她还画漫画(出示图片),“老鼠也有自尊心”,老鼠老是被猫欺负,一次做梦,老鼠自己变得强大了,踩着猫的尾巴,猫逃走了。

儿童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家里阳台有鸟飞来,她弄了纸盒,里面放上杯子盛水和食物,为鸟提供居所。和成人不一样的是,她把小鸟当成同样平等的生物。今天早上,她对我说,爸爸,我看到一只鸟在我们家的盒子上,我说,小漂亮它要感谢你,你给她构筑了这么好的家。

我们家有一块黑板,她经常去刮粉笔灰,把各种颜色混一起,突然调出了另外一种颜色,很开心。

她吹泡泡,经常玩,从不会调配,到现在能够配出非常满意的泡泡水,吹出很大的泡泡,甚至双层的。



我说这么多的生活故事,是感谢她让我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其实,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她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和世界互动。

一次,买旺旺果,回来后,她说,“爸爸,我们闭眼摸一摸,谁摸中绿色,谁就胜利。”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数学里的“可能性”。

他的同学来玩,给他们饼干吃,这种饼干是正三角形,他们吃着吃着,不知不觉就在拼摆,不自觉中就和学科知识挂钩了。

做数学题的时候,小漂亮遇到了问题,想了很久,列了很长时间的算式,用了56种方法来解答。前后用了半个小时,我想问的是,有多少成人可以等孩子等半个小时来解决问题呢。如果等学生等半个小时,成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可见,孩子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所以,老师要真正地关注学生,需要提供给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么的不同。



例如解数学题,一个正方形花坛,最外围每条边各有15盆花,这个花坛最外层一圈有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有多少盆花?最外层:15*4-4=56,第一问好解答,但是第二个问题,总共多少盆,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答。最后还发现,学生不自觉将数的问题和形的问题衔接起来。学生在面对同样学习材料时,环境不同,智能发展区域不同,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课堂上我们需要进行适当地优化,这正是我们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往往学生的一个想法可以触动、推进课程教学往更深层次发展。

又如,六年级数学中:圆柱是由无数个大小一样的圆重叠起来的。由此引发:圆柱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老师我想象圆柱是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堆积起来的。结果有了更多的思维:这些圆的圆心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珠的高;圆锥是由无数个大小不同的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重叠起来的;球是由无数个大小不同的圆按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顺序重叠起来的;半球也是由无数个大小不同的圆从大到小重叠起来的,为什么这些圆重叠后形不成圆锥?可能与相邻两个圆的大小差别无关?……

方帆在《我在美国教中学》:我在美国教鲁迅的小说单元。我们采用的是发现式学习法。我发现,有一个充分自由的学术环境,一群多元背景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真的非常重要。这几课,我教了很多年,但是,每年都有一些让我惊喜的课堂讨论,以及非常高质量的小论文产生。现在,我甚至无法预料,学生们在学过这几篇课文以后,会产生哪些问题了。不过,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虽然我们没有作传统式的字、词、句、段落的精细分析,学生们对于该懂的东西一点都没有落下。

由此,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在课堂上能够营造宽松民主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将是出人意料,非常精彩的。

接下来我说两个反例:一次语文考试后,小漂亮的试卷上题目:司马光的父母回来了,看见儿子坐在地上,一面砸着核桃,一面吃着核桃仁,十分(惊讶、惊喜、惊慌),忙上去问:小光,你怎么知道核桃应该这样的吃法?需要学生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小漂亮选了惊讶,结果错了,答案是惊喜。可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因为事实上也可以惊讶,同样父母也可能惊慌,生怕孩子砸着手啊。传统的教学对于孩子的尊重,对孩子个人对文本、对世界的理解是不是够了呢?

数学测试题,0.8,0.80,0.800,哪一个小数更精确?看到这个题目同样也是很纳闷,这个题目做对了又有什么意思?我们知道近似数,保留小数的多少位,精确到多少位,也根本没提什么样的数更精确。后来问小漂亮,选哪个,她说0.80,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超市里都是两位数标出来的。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问:测量一个桌子,一个小朋友测量是0.80米,另一个是0.795米,哪个更仔细?小漂亮说是0.795,因为后一个是用毫米来测量的。所以老师,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我们说的是什么。

    谢谢各位老师!



    主持人徐满霞:谢谢高老师,方校长是从校长的角度提出教育理想,成事中成人的理念,非常大气,高老师则是非常细腻,非常用心关注孩子用心地成长。他将自己的教学面向孩子的成长,有一种等待花开的心理,他们家的小漂亮是幸福的,他的学生同样也是幸运的。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28
朝着幸福教育出发

长沙芙蓉区东郡小学  肖焱




我们学校很荣幸的邀请到刘铁芳教授作为我们学校的纲领性指导老师。我们努力将刘老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实践和探索。以下是“刘铁芳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践思路。

第一阶段:“品铁骨柔情教育,悟芳香育人情怀 ”

第二阶段:“践行铁芳理念,探寻幸福校园 ”目标是思考理念内涵,探索东郡模式。

第三阶段:成就幸福教育格局,辐射东郡与人成果   文化、品牌




第一阶段:目标是理解理念观点,找寻教育根源。

我们买空了绿叶书店的刘铁芳教授的书籍,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辩证性地读书,论证性地读书,批判性地读书。开展“铁芳书吧读书讲座”,与管理者、中层交流,并且在校园网上设立了读书心得交流平台;设立专门的“铁芳论坛”。


第二阶段:“践行铁芳理念,探寻幸福校园 ”目标是思考理念内涵,探索东郡模式。铁芳理念中的“生命教育”,我把刘老师的话改一改就是“让教育成就儿童幸福的未来,也让教育成就儿童幸福的当下。”


现代性德育教化:从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出发,并归宿到让每一位师生生命的价值得到真实的尊重和实现。


公民教育:培养儿童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




走向有价值的教育生活:博客交流、读书活动、思维碰撞、对话铁芳教授、教师风采(日常生活细琐,拂去尘土找到归宿。观视频。)看到视频中的画面,我感觉到大家的心开始沉静了下来,老师的心沉静下来,教育也就能够沉静下来。

“守护童心,静候花开”东郡杯生命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邀请了教授来交流,教育老师们怎样尊重孩子。你怎样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你尊重儿童的感受有哪些。

我认为教育的桎梏是思想,教育的瓶颈在管理。

从规划开始,每一年学校的计划我都是亲自动笔,但这份计划不是一个人做,我只是打草稿,第一步行政班子共同研讨,一起论证;第二步教科研组长解读论证,论证的过程,就是集体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播理念和想法的过程;最后一步面向全体老师解读。我们怎样建构东郡的人文关怀?人文教育氛围是“爱、尊重、诚信”;课堂教育教学高效快乐;师生素养发展表现在:心里阳光、情绪乐观、知识丰富、技能自如。

工作思路:读书活动是核心,网络运用与开发是手段。

教师:徜徉书海,厚学专能:厚学养德、厚学专能,厚学馨怀

学生:徜徉书海,墨香童心:爱读书,会读书,善用书

倡导师生建立:家庭书屋,班级书柜流动书摊,网络书吧

拓展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有:校园周边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

东郡的品牌活动:梦芽社团活动(着重于兴趣特长培养)、文化节主题活动(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加特长生;主线:读书;核心:知识走向生活)、校际联盟

德育模式: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特色校园文化、现代公民素养、e时代儿童特征



郡园愿景:
教育要成就师生幸福的未来,也要成就师生幸福的当下。

第一章:教师素养

滋养心灵、滋润校园

一、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成为新思想技能双优型教师

1.书香熏陶:让行动插上思想的翅膀

教师读书:徜徉书海,厚学专能。阅读从你开始!

主题型阅读,主要是建立东郡教育共同理念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氛围。近两年,作为刘铁芳教育实践基地,我校从刘铁芳教授的书籍中汲取,围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思考、探究。

专业型阅读,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展开学科教育书籍阅读。

个性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个性修养。   

读书游戏:书屋飘香:最有阅读欲望的书籍;头脑风暴;抛绣球

师徒结队:

2.校际联盟:校际联手缔结育人情谊

才郡联盟(东郡小学与育才小学建立校际联盟):中英联盟(东郡小学与英国牛津郡布莱克小学建立中英校际交流对口友谊校)另外有“牵手英伦,玫瑰之约,意绘潇湘”



第二章 学生成长篇

守护通信、守望教育   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童年

有两点,对孩子的尊重,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甚至胜过了父母,我有时杵在那看见这些也只有感动的份;特别感受到铁芳教授的理念,以儿童为本的正确及其博大精深,在日常中所渗透和体现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重要,每一个孩子都要绽放童年。

1.读书工程,三方携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善用书。

为了实现这些,我们通过校、家长、省市儿童图书馆层层下放管理。

2011年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设立家庭书柜并评选出来“优秀小书吧”。班级书吧虽然比家庭的简陋,但是一个却是汇集交流地。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儿童的生活或习性,比如喜欢坐地、涂鸦;儿童审美情趣:多彩颜色、形状;儿童的交际爱好:私密、个性自由。于是我们采用家装减法力求使阅读环境静谧多变、自由私密、个性灵动、情趣雅致。

我们招聘小小设计师和大设计师一起商量,设计出了多功能活动馆;随时可席地而坐看书,都有音乐并且可以任意调整。将学校的长廊设计为“悦读时光长廊”

2.言行导引:爽口良药引导校园文明

怎样让德育有价值,作像王老吉一样的老师,良药不苦口且也利于病。

诤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我们还采用镜头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作为警醒,人人参与制定班级版规,寻找校园文明小天使等方式。

3.校园活动:让校园生活激发孩子生命活力

六一庆祝活动:郡雅少年心向党,徜徉书海润童心

校园文化的打造;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每个年级一台节目

“我的校服我做主”活动

校园运动会



第三章:教育项目篇

  播撒种子,播种梦想   目的:让兴趣引导未来

我们有足球社团,包括大中小三个梯队,最多时达到80位学员;曾参加了全国足球青年邀请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有专门的游泳教练;也有专门老师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还有科普长廊、创新工作室、奇思妙想闯奇关、舞蹈社团、篮球社团、美食、京剧、话剧等等共60个社团,2060名师生全部都参与社团活动。

在刘铁芳教授的引领下,我们肩荷着教育理想,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希望诗意的灵魂栖居郡园,推动着我们走向幸福教育。



主持人:学校践行刘教授的理念,用大量现货生活的案例,详细诠释如何向教育幸福出发,深深期盼这让教育成就孩子幸福的未来。成为孩子幸福的当下。循着刘教授理念,徜徉书海,走向有幸福的教育生活。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29
7月16日上午刘教授对研修活动阶段性总结点评



   各位朋友,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来了,因为个人原因,就是一直很难调整到好的状态,对于我而言,只要站在讲台上,喜欢讲台,再弱小的身体也会迸发力量。昨天一天很辛苦,个人感觉很满意,不知大家感觉如何?鼓掌。今天会比昨天更好,期待会比昨天更好。因为我和政涛是不同的风格,相同的地方是都有诗意的情怀,热忱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我更带有诗意的哲学思考的味道,政涛因为和叶老师一起听课,实践性的味道重一些,老师对这样的演讲更受欢迎。我的演讲会有一些难度,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和大家来分享我这一年来对教育最重要的思考。我觉得坐下来不好讲课,坐下来后生命不是很顺的感觉,站着就是教师的生命心态,让我随时可以和下面每一位学生保持亲密的交流,不止在用嘴,而是用全身心说话。

(忧思女神的故事)神话故事中包含着很真的道理,它原本就是以深化作为精神的初始。因为人是用泥土塑成的。人就是要活在忧思之中,活在天堂的不叫人,只要吃喝的不叫人,因为你没办法显现你的本质,你仅仅活在个人之中,恰恰是忧思让我们活在世界,活在他人之中。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需要与官二代、富二代相比,不然活着就没有意思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哪怕贫穷,在我们的忧思中获得我们的意义。每个人不在于外在环境给予怎样的平台,在于我们在任何平台下展现出人的优越,因为你的人性的优越体现出你的风采。最有典型代表的史怀哲:27岁哲学博士毕业,混了几年,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如此,于是改学医学,学了1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就到了非洲热带丛林,开丛林诊所,一辈子都在那,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人性的乐园。这是技术和人文、思想和行动完美地奉献(我讨厌用“奉献”这个词,谁需要你奉献。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并不是他想成为什么榜样,他就是活在这种状态中,不这样做他反而难受,当然有特殊的意识形态在当中,不是因为我要证明给社会看我多么高尚,而是我非如此不可)这就是优良的人性。恰恰证明人之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在于辛劳。在柴米油盐、吵吵闹闹,必要的烦恼中度过我们唯一的人生。



林茶居:知识的三个层次:符号世界(符号是冰冷的)、逻辑世界(知识的,启迪人的,通过符号理解背后的逻辑)、意义世界(仅有逻辑还不够,还需要背后涌动的意义世界),这就需要走向生活,走向了人生,走向了孩子们的世界,变成了孩子的意义世界。知识的层次也就是教育的层次。

数学教学:专业数学、儿童数学、生活数学。(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方校长说的都是让教育变得更有生活,生活是基础性通道。(分享图片)



李政涛教授:

始自自我生命的思考,(把自我投入其中,有自我生命的痕迹。很多教育硕士为了理论高度,摆了一大堆理论,其实完全可以从他们的工作出发,带有自己生命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敏感性的辨证化,既要有敏感性也要有钝感,敏感性给予我们爱世界,走向世界的目标,与目标之外无关的就需要一定的钝感,太敏感就像林妹妹一样,容易走向抑郁,抑郁现在逐渐变成新时代的杀手。(一辈子做一点事情不难,难的是坚持。很重要的一点是未曾中断的读书、学习和思考)

扎根实践,踏实而贴切的思考是理论的载体。(怎样寻找这些好的想法,成为教育共同体,共生体)

开放的讲演方式:活在思考之中,这也是一种姿态。

生动的带有生命提问的案例:本质就在现象中(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育的价值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和育人价值(叶老师团队整个都是这样,这是现在教育追求的主题)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智慧:不等于学生中心——研究学生(自然教育的文章中,绝对不是简单的以成人为本,也不是儿童为本,而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天天打游戏,这不是以儿童为本,基于儿童发展的内在轨迹,在哪显现?在老师、父母的想象世界中,我们要有想象,去呈现儿童理想的发展轨迹。真正地课堂也是以儿童当下的发展为本。走到好的学校,整个人的身心都很舒畅,在今天的教育智慧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儿童中心。)

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关系思维——活在师生关系结构中乃是教师生命的本质(这个问题在去年讲得比较充分,衡量老师的任何行为,不是看老师表演得怎样,而是看师生关系如何?你的话语怎样激励了学生?)

努力让自己站在前沿,唐泽霞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心灵一直向上,总能看见阳光。(我是毫不起眼的小老师,只要我们去做,总能找到自我)

课堂的生长点:挑战、突破、提升,提供台阶、步骤、工具、支架。(老师自身也可以思考,自己要挑战、突破、提升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迎合什么,每上一次公开课就想想下一次的突破口在哪里,避免每次都是同一水平的重复。)

人生即熬炼——打击我的力量就是我的力量。为爱我、恨我的人活着。为了不如意活着。(一次,去复旦,见贾志芳先生,他说:“你们湖南人老毛把我整得要死,我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我要比他活得更长。”有人爱你,要高兴的活着;有人恨你,也要高兴的活着。这就是忧思。爱你、恨你都是跟你相关的方式。)

小组学习的细节,具体实践当中还是开放的,不止一种模式。



好的教学就在语言中,所以老师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语言。(语言就是珍珠,说出的一句话,就是给人以宝石。学生面前一定要非常谨慎自己的每一句话。一句话又不要很多钱,当然做起来也挺难。  曼德拉能够做到,在监狱里对监狱长、对打他的人每一次面带微笑,向他问好,监狱是最没有人性的地方,监狱长同样没有人性,如果你用没有人性对抗没有人性,那就永远没有人性。以人性来拯救非人性。曼德拉被关30多年,每一任监狱长在他的影响下都有所改变,真是不知道到底是谁关谁。 其中有一个监狱长是顽石,甚至是化石,就在临走的时候,终于说了一句人话,那就是“祝你好运”,这就是人性的亮光,人性的复苏。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这种姿态,你的行为不受对象的支配,而是有你自己的理想。当吵架时你能满面笑脸面对老婆时,这样很多架就吵不起来了。这就是改变世界的方式,并不是拿起枪炮就能改变,你不生气,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生气的人,多了一份和谐。“平和”是自己的,“和平”是公共的。温暖你的语言,温暖你的教学,温暖你的生命。

什么是现代教育,真正的教育并没有各种时代之分,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说现在比古代强多了,此言差矣。抛开现时代的障眼法,纯粹回到教育本身,教学最基本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有一篇文章:霍普金斯和少年坐在一根木头上,大学就已经发生了。最本来意义上的教育其实就是两个人,其中一个年长的,一个年轻的,做会心的交流,我们现在只是把这种最简单的形式扩充了,当食物变得越复杂时,背离它最初的目标越远,所以我们要不断回到原点。这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任何时候要向前走,要回到最初的原点再出发,为什么要教鲁迅作品,不断回到最初的意图,这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

学习即发展,孕育教育的心灵,涌动着的心灵世界才是美好教育生活的真正的基础。(好的学校,一定使老师们心灵荡漾。我的着眼点,不关心技术,因为好的教育不需要技术,最简单的就是最真的,我们需要技术,就是因为现在班级人数太多,越是人数少,就越不要技术。谈爱的时候就不要技术。只有控制、专制需要很多的技术。所以要回到最初的状态来思考问题,心怀美好。明霞老师就是一个心怀美好的老师。有想法就有做法,如果用做法替代想法就完了。)



方少文:

学校空间的美化与柔化

在现代社会最典型的三个规训的场域:军营、学校、监狱。意味着硬规则,孩子们一旦想起这些地方,就会想到压力。没有恐惧的地方就是好的教育。如果现在给你钱让你重新读个高三,你会去读吗?我曾经参观过明德复读班,资料堆得满满都是,那是人呆的地方吗?简直是人间地狱。学校生活本来对学生就有一种恐惧感,对办学者而言应该想方设法让学校美化和柔化。



五六十年代的育才小学有生活区、教学区、生物区。生活区还常常为学生炖汤。走过树林,劳动区还弄了菜地,哪怕只有下课,学生们都会跑过去看看,这才办着有学校的味道,这就是自由,是对规训化学校的逃离、弥补。人都要多一点对自由的渴望。人一辈子活着是很辛苦的,所以在忧思中还要学会自救、自助,因此说艺术教育重要。美育可以使人得到多一点美的抚慰。人生不能看得太透了,看透了就没味了,得让其多一点味,这就是魅。

让坚硬的墙说话。中上爬山虎就让这堵墙说话了,你的学校可以用什么来说话呢?又得用什么让学生的作品说话?如果说学校真的一尘不染,那是什么地方呢?家里干净得可怕,一定让人觉得他们过得不幸福,因为没有人味。沙发上一点泥巴什么关系吗?要容许学校空间的不纯洁,太纯洁了那不属于人的世界,那是神的世界。



绿叶对铁栅栏的胜利(图片展示)。

   小心地呵护校园的每一点新绿。很小的绿就变成公共的事物,进入孩子们的世界之中。像杨柳一样自由地成长。弱弱的杨柳,以杨柳的自由和柔弱对抗周围四四方方的世界。苏州园林一定要弯弯曲曲,为什么?中国的园林最讨厌一览无余,无余就没意思,这就是诗意的栖居。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宗教,没有宗教很难安托人死后怎么办,于是就把死安托在生之中,消除死的恐惧,在天人合一的境域中安托,不是寄托在宗教的世界中,而是天人的世界中,居住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实现安托。

园林不是建筑学家弄的,而是文人们弄的,建筑师只是技术,匠人就是匠人。开门见山,拙政园一走进去就是一座假山,曲折回廊,就是要赋予不魅的人生以魅。

学校空间的拓展:屋顶也可以是菜园,总有一些东西让学生心向往之,收获的不只是肥美的丝瓜,恒久地注视着大地上植物的生长,孩子们的眼光接近大地。

读书多么的重要,还要读国学,三字经,孩子首先就感觉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我们要弱化规训,乐于进来。培养孩子们积极的教育意向。





高远望:

寻找儿童看世界的方式

(我们不能因为养育了孩子就让他们来感谢我们,反过来应该是我们感谢儿童,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怎么做父母,怎么做大人。所以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会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特别有印象的就是“老鼠也有自尊心”那幅画。儿童的想象比现实更真实。方少文老师的“给太阳公公打电话”,“我们不知道电话号码”构成了想象中的世界。孩子们在想象中展开的。想象要先于现实,很多时候都是以想象作为基础的。

努力寻求一种更好地进入儿童世界的方式。



肖焱:

用心办学,孕育让人迷恋的校园生活如书吧、论坛等。

常规工作做出新意:教师阅读(让老师有成就感,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

守护童心:让每个孩子备受尊重;过有尊严的生活。

理解儿童读书方式:坐地、涂鸦,儿童自己设计读书室,选出小小校园设计师使我印象深刻。

教育要成就儿童幸福的未来,也要成就他们幸福的当下,首先要成就他们幸福的当下。现在这个社会,某些人变得很贪婪,可能也和年轻时候的成长有关。一个社会的稳定要中产阶级,因为中产最能保持平和心态,最健康,有工作或产业,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致命的,最根本的。当下的教育孕育了其德性,我们要开启孩子的德行。





梁晓:

儿童立场

读写算的教育,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说的教育需要有他人在场,把自己的人性让他人来见证,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真理本身就在言说之中。注重说的国家一定是民主的国家,民主的国家才强调每一个人自由的言说。与言说相关的不强调标准答案,适当的时候更多的鼓励学生自由言说。这是公民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竞选、演讲、坦然镇定地说话等等,所以请大家记住说的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29
梁晓博士:加拿大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主持人张晓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这里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晓明,来自于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陕西省教学能手,2011年全国目标教学公开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受刘铁芳教授及高研班组会老师委托,由我来主持下半场报告。在此特别感谢刘教授和组会老师给予的这次锻炼学习机会。在此也对在座怀有教育梦想,执着痴迷儿童生命成长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敬意!(鞠躬)
    如果说上午李政涛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入细致关爱生命的课堂研究理念及方法的指导;下午其他几场报告也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不同层面,为我们带来了国内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与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梁晓博士为我们带来的《加拿大基础教育发展动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梁晓博士上场。


梁晓博士: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对岳阳的改变感到非常的震撼。来分享对加拿大基础教育的感受。

首先介绍一下个人经历,99年从湖南大学在那边交换硕士研究生;2000——2003年加拿大教育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加拿大研究专项奖;2009任湖南商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获2012年加拿大研究专项奖。今年也参观了一些中小学,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图片:最右边是非常有名的加拿大国际化研究,下一个图片是中国和加拿大教育合作状况的演讲。



一、 加拿大介绍



一说到加拿大我们可能就会想起白求恩,想到枫叶,说到白求恩,很多加拿大人似乎没什么感觉。加拿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家,它是位于北美洲北部的英联邦国家,国境边界长达8892公里,是世界最长不设防疆界线,也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总长24万公里,国土约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总人口90%以上接受过12年教育,它有10个省,3个领地,具有现代化工业,高科技、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
,同时加拿大也是世界上一个移民大国。



二、 加拿大基础教育概况



1.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公立学校及私立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前教育。统称K-12教育,或者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中小学教育)。学期大都是从九月的第一周开始到第二年的六月的最后一周结束,主要分为秋、冬、春三个学期。

2.  加拿大宪法规定,教育管理权归省级政府。不同省份的教育制度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全国有统一的高水平。各省教育经费基本依靠自筹,且省内各市区经费自管。联邦政府提供一定的资助。

3. 学校管理 分为省管,校管也就是董事会。学校规模小:一般200-600人;班级不超过30人。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任命和管理副校长和老师,负责人事、财务等大局工作。

教师类型分为任课教师、代课教师、资源教师也即“等着的教师”,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可以送到资源教师这里、教育助理、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工作者大多是义工,长期在那工作。

加拿大教师的年薪约为45000-68000加元,校长70000-80000加元(30%纳税1加元是6.2元左右。而消费水准较中国低很多。假设我每月工资6000元为基本,在中国吃西餐168元,而加拿大只有15元。在加拿大老师开会都是比较放松的状态。一般都是围坐形式,围坐一起会更加放松。另在加拿大学生的成绩都是保密的,家长都不知道成绩,如果一些家长想去问班主任孩子的成绩,老师也要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才会告诉家长。另在加拿大老师很注重对孩子的激励,如孩子从班上20名进步到18名,老师也会对该生的进步给予一个小奖牌以资鼓励。



4.学制和升学

加拿大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政府共为每个学生补贴60000加元,在3年级和6年级均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数学和英语诊断性测试,9年级有全省统一的诊断性数学考试高中采取学分制,每门课一个学分,修满30分即可毕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省级统一考试。每个学校建立自己的出口考试,每学期结束均有一次期末考试。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综合素质和推荐人资质



5.  根据加拿大法律,年龄在六至十六岁之间的孩子必须入学,四至五岁的孩子可进入小学里的学前班。加拿大的小学、中学教育一共是十二年,所有公立学校的教育免费。

6.  讲究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个性。在一个班里可以有不同的以“级”衡量的进度。

7.  作为移民国家,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专门的 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课程。学校多元文化浓厚,孩子能得到公平对待。学校提供校车接送。提供午餐或午餐服务。







三、 加拿大基础教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基础教育有九大特点




1.学校种类

加拿大学校种类主要有公立学校:省政府或地方政府开办和监管(免费,福利)、教会学校:罗马天主教会开办的学校、私立学校:私人资助或开办 、特许学校:公办私营 的学校。



2. 教育目标和重点

教育的目标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自己的孩子,有多大的比例学生可以站上来滔滔不绝地讲。公众场合的讲话非常重要,小的时候语文读写多,很多人英语学习是哑巴英语缺乏多说多讲。奥巴马怎么选上去的,就是讲上去的。

加拿大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致力于培养有适应力、选择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学习与人交谈及自我表达,鼓励学生思考,多作实验,主动去搜集资料,常写报告。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回家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如让学生写出跟父母到黄石公园的一次旅计划行、为什么要公园去看?看什么?怎么去?带什么东西?有个幼儿园小朋友的作业是,教师给每个人发张纸,一块棉花。有的小朋友把白色棉花染蓝变天空,有的则把棉花染成红色变玫瑰,该老师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加拿大孩子会玩,当然也有弊端,就是基础知识不系统。  如我去超市买东西需14.35元的加币,我给收银员15.35元,收银员就觉得很惊奇,忙问为什么?



3. 教育过程的组织

课程安排有学术性课程;实用性课程小学课程:英语阅读和写作、数学、自然科学、体育、艺术(音乐、手工、美术)。中学课程分为英语(口语、演说、阅读、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第二语言有法语、德语。五大类选修课包括缝纫、烹饪、计算机、机械、修理。

实用类课程:职业技术培训类、理解政府类、事业发展课,乡土课等。教育局规定,每学期学生要参加40个小时的义工工作,另各校都有一些实验、实习基地每学期要做不同的研究课题。

4. 教育支持系统

社会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蒙特利尔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城市,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中心,还有许多原奥运场馆,都向学生免费开放;负责接送学生的黄色大巴车,可以在大街小巷畅行无阻;官方不给学校排名;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加强校方与家长的沟通协调,为学校做一些后勤服务工作。校长和行政是亲和的教育管理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5. 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赏识教育、小班教学、

6. 教育多样性发展

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信条(如:没有恐惧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等),学校在《全省课程标准》的大的框架内,无不追求自己的办学个性和自身特色,这样毕业生毕业后会有不同去向。

7.灵活的教学方法

一是教师基本遵从教学计划;二是教师灵活选择授课材料;三是课堂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四是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五是在“做”中“学”。



8.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校 图书馆、阅览室、联网微机、运动场等设施全天向学生开放。教职员工:校长、教师、辅导员、图书管理员、教职员助理、学校社区健康护士、校工、多元文化学校及家庭联络员、警察联络员、青少年辅导员等。教育咨询办公室、特殊教育咨询等都充分地被利用起来。

9. 校园文化的人性化
    校园建设不求奢华,只求实用,校园作为一个和谐的集体,照顾到所有参与者展示学生和教师作品,鼓励和肯定创造性。





两大方面问题



一、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学校生源不断减少,教育经费紧缩,规模太小的学校面临合并或关闭,部分教师面临提前退休。过分强调自由,社会上离婚率高,学生暴力、吸毒、酗酒等问题严重,中学生中吸毒比例高达1.25%,怀孕屡见不鲜,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难题。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年轻老师和学校管理人才短缺。教师对教育工作非常热爱,但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和长期不加工资也很不满。



二、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基础教育不足以满足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如对中学毕业后即就业的学生的培养。由于没有统一的基础教育制度,各省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基础教育的市场化价值倾向和公益性产生矛盾。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非正常竞争。家长择校和学校自治加重了社会不公平现象。权力下放造成权利泛滥。





四、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1. 思想品德的示范教育



在加拿大没有德育课程,不设班干部,没有政治老师。他们的校园文化:如文化墙、爱国教育:如国旗和地图、诚信教育:如印第安学生特别资助申报、规则教育:如运动项目、合作教育:如团队项目、权利教育:如我有权利被他人尊重,我有责任尊重他人、示范教育:如Terry the Run、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周边环境、课堂和社区活动、宗教等都属于思想品德教育。

2. 以生为本的创新教育



在加拿大的学校学生是第一位的:如学生作品展示(远远不至于获奖展示);学生争取一切利益 (向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寻求资源);为学生成长配备完善的人员 (家、校、社会合作与监督);作为学校代表,更多探讨教育细节(而非鼓吹学校设施)。



3、生存能力的日常教育

学生安全意识和灾难防患与保护能力强,学校会进行常规演练与现场观摩;动手能力强,由于学校开设木工、烹调、理发、缝纫、修理等实用性课程;学校也会开展一些户外项目、课外项目和团体项目让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生存能力。





3. 教育管理的社会性

我们应取得与利用好社会资源;教育管理观念的现代化;常规反馈与改进;师生关系,校长、行政和教师关系。



5. 其他启示

我们可以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讲究师生互动,教师给学生保留独立思考、想象自由的开放空间,给学生保留展现自我、充分发言的机会;布置开放性作业,多一些操作性、实践性作业,不一定有固定答案,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创新精神;各类教育活动中,充分注意、挖掘学生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表扬和鼓励。



五、 科研和考察

1.科研

国际研究团队与研究课题   中小学校长培训跨国研究、中加基础教育比较研究。研究资源:论文网站、加拿大研究中心

2.考察与交流

走出校门:研讨;走出国门:教师和校长进修;国外来访:友好


主持人张晓明小结:感谢梁晓博士的精彩演讲!梁晓博士刚才报告中曾经提到“教育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没有恐惧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娱乐。”这些观点和讲座中加拿大教育实况分别为我们展现了加拿大平等、和谐、民主、向上的整体教育氛围。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铭记了教育的实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梁晓博士的真情奉献,感谢民间大使!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何思琪  刘娟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30
一群人,一个梦

——大地上的事情

主讲人:刘发建   2012/7/16下午
410






主持人岳阳八中卢望军:我们都是为教育这件事情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教育事业走在一起。我们一见如故,接下来要为我们讲座的是刘发建老师,在讲台上用粉笔耕种心田的老师,今天将耕种我们的心田。今天上午试图从刘老师那寻找答案,这是一群人的梦,让我们撑一支长篙,跟随刘老师一起寻梦。



刘发建: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团队的交流和生活,我是把团队带过来。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名家文学读本》编写团队。张学青网名小青,王丽琴博士后,王乐芬最年轻,丁慈矿在国内对联教学堪称第一人,周益民江苏特级教师、张祖庆蒋军晶、 王晓庆是很多人的朋友,高中英语老师,朱煜,民国作文研究专家……。

听了昨天晚上的讨论,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声音,刚刚也听了管老师的课,有很多老师想要表达,这是非常难得的,从对方那聆听,获得同感想要交流,昨晚我最后离开会场,因为我想听老师们的心声。老师们说工作压力很大,总是读书读书读书,每一个人在工作的事务中被束缚,乃至读书也束缚我们。但有没有比读书更重要的,很多时候都说读书很重要,比方说散步、交流、旅游。疯狂的读书我们可能会憔悴,以至于,读了很多很多,不愿意再动笔了,这就有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今天听了铁芳老师的兴发理念,我不是很理解,坐在台下很多老师也可能和我一样还不理解,什么是“兴发”,这种从古典诗歌中的手法提炼成为教育理念再转变为教学,估计有难度。

我个人感觉,是不是“兴发教育”它就是一个土壤,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到这个土壤上才会有意义,刘老师也讲了很多背景,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土壤,这个成分是什么,就是爱,没有爱就不会有生命,所以我初步朦胧感觉到这种“兴发”就是土壤里要有爱,爱的背后目光里是否有爱,你的眼前是否有生命,如果把孩子看成鲜活的生命,即便你不说话,他也获得光亮。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把爱化作生命当中。我们团队当中有一点息息相通的地方,不是单单把孩子看成“人”,而是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团队的成员聚在一起,源于什么呢?是《名家文学读本》把我们拽在一起,这一套读本一共有十本,还有一流的审稿学者,是国内现代文学研究当中的一流学者。分为小学生叶圣陶、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汪曾祺等读本,(汪曾祺是现代白话文最后一个大家。)现在大多是白话,而没有文,丢失了文的味道。

为什么想到编呢?缘起是“心气相投,一拍即合”。首先和钱理群先生编写了一本鲁迅读本,后来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哪一个人编哪一册,很多老师是前半生都痴迷于某些作家。例如丁慈矿老师编的是汪曾祺读本,而在这本读本销量最不好,名气远不及老舍等;张学青一定要编沈从尔;像我,定要编鲁迅。之后,真正促动编写有一个大的背景。当年有一本《救救孩子》,出版之前我首次参与,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伪文本,一直在蒙骗孩子。举个例子,《爱迪生救妈妈》,压根儿就没那回事,那时候还没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再讲一个经典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人当经典,表达要独立思考的经典文章,其实都知道伽利略不会那么干,实际上,你做实验,上完课以后拿一张纸、一本书,不可能同时着地,因为空气是有阻力的,今天来看都是伪文本,没有培养真正的科学态度。当时召集我去,开会以后我就放弃参与编写,我不同意批判的作风,批判的结果会是怎样呢?你让那些编辑无地自容。我们清楚问题后,应该做的是,把好的文本不断推荐给编辑,让他们看到更好的。比如,人教社编辑,说翻遍鲁迅全集,找不到孩子适合的,这就是他们视野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走建设的道路。

还有一个事情引发我们编写读本:小学语文当中的课文,百分之七八十是49年后写的,五四那一代的很少,鲁迅只有一篇,《少年闰土》。真正的经典:鲁迅那一代的人作品很少;外国文学作品引进的,另外还有一些古典诗词。这三个加起来不到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外国作品是托尔斯泰《穷人》,契诃夫《凡卡》;小音乐家杨科;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作品都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鲁迅的作品中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很多就说是对封建社会、礼教的批判。我们联系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把这样的经典一对比,其实无非是抒发对田野,对自由的渴望。鲁迅没有那么多的批判的。这些经典的课文名师已经很少去教,因为上不出新意来了。新选进的作品大多来自《读者》这样的杂志,而这些“赚几颗感动的眼泪,泪过后,啥事都没有”,有一篇文章《尊严》,讲述一个石油富翁由贫穷变为富翁,在逃难中,遇到镇长给他们好吃的,只有小伙子很有定力不吃,说:我没有劳动不吃,镇长说:那就帮我干活。镇长把女儿嫁给他,说:这个人现在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有尊严。其实富翁在读大学时就已经是富翁了。所有老师都当成很有尊严,我给学生讲的时候,我问:这个小伙子有尊严,那那些狼吞虎咽的人有没有尊严?学生说,没有。我们有没有尊严,上课的孩子有没有尊严?优生说有,差生说没有。显然,这个作者没有爱,如果有爱,就不会编造这些东西,后来打电话联系这个作者,这是专门给《读者》写稿子的。读者稿费很高,可能一两百三四千,都是些专门赚取廉价眼泪的文章,他听到说上他的《尊严》,我问他,是否真有那么回事?结果他说:我们只管写,有没有我们不管。

真正经典课文要有大爱。然而49年后的再没有,以致孩子面对文章中的高尚就觉得虚伪,认为这很偶然,说“你别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些文本当中没有真情,真事,所以我们选择了要编这样一套名家读本。

编这个,钱理群老师是一面旗帜,没有他,这套读本不可能有质量。编教材的人至少比那些要努力十倍。

所有的选本,都来自于鲁迅全集、朱自清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每一篇都经过自己课堂里教学过(人教版没有这个程序);审稿专家,就是这类研究的一流学者来审稿,避免有偏差,如果偏离了,有偏差,学者宏观地指正;钱理群老师为每一本书写的审稿意见至少6000字,以其人格做了这件事。在选文的时候,非常合乎自己的文字,你宁可不用,也不得修改,谁要修改,后人跟你过不去。因此“只删不改”,这在中国语文教材史上基本没有。很多编辑对文本通常是任意修改,如郑振铎《燕子》原文就很好,后来前面几版教材都还好,最近的就被篡改得一塌糊涂,要么一动不动,钱理群老师这样做了,而且还赢得了后人的认可。

钱理群(75日晚)来信说:我希望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聚合,要去掉名利之心,更多的追求精神的回报,把它当作一件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快乐、意义的工作来做。要充分发扬民主和扬善抑恶。——这是我的一个人性观: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善有恶,一个好的群体就能做到扬善抑恶,把每个人心中的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合作中逐渐形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共同体,编书的过程就成了每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

以上所说,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不过我多年来就是这么做的,愿与大家分享。



保证质量上怎么做的呢?三个编辑,一句一句地读。

我们的理念是: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终身精神成长和学习打底。



十位名家,各有特色。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流的现代白话文,第一流的中国人,文后有人,四个字:纯、朴、正、大。纯真;朴实,老老实实写,没有华丽花哨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精粹的现代白话文;正气;大气象,大境界。

读名家文字,是学习语言的正道,是做人的正道。



钱理群先生提出三个口号:

1.把课外读物的编写,当作学术工作来做。

2.给孩子的读物不允许有错误。举个例子,汪曾祺读本扉页上有一句“江南玩家”,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属于江北,就因为这一处错误,出版社毁版重做。两万册的毁版重做。

《读本》新书发布会正好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要开一节课,按道理来讲,应该选鲁迅的作品,由我上,上一节鲁迅的课给钱理群老师听一听,但那天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沈从文读本的编辑张学青上了沈从文的故事。因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没有沈从文。那么好的文字,为什么没有沈从文呢?到底能不能入选,后来选了《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为什么要选择这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有伟人、名人、高尚的人、凄惨的人、命运坎坷的人,教材里归类起来都属于另类的,和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人。这些生命和我们的生命是有距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最最需要是平凡而真实的人。

和鲁迅比较,沈从文和鲁迅,相互联系基本没有。鲁迅也不关照沈从文,沈从文也不太敢去靠近鲁迅这狮子,总之两个人感情不是很好,但是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沈从文是一种纯真的爱,在他笔下的妓女都可以成为纯美的雕塑,乡里人说的脏话都可以成为精美符号。这就是说要在兴发的语境和环境中去看这个东西。沈从文的文字是淳朴的、纯粹的,一种爱,表现人性之善,鲁迅揭露的是一种恨,表现人性之恶。尽管方式不一样,但不管鲁迅写什么,他的笔尖是包含着爱的。他的眼里能看到苦闷的生命在挣扎。仅仅风格不一样,对生命的爱是一样的。

我们很希望到名家故里做公益讲座,让孩子们喜欢上名家、名家作品。

刘老师现场朗读鲁迅《美女蛇》:古庙、墙头、美女的脸、一笑……

其实这些大家的作品不是读不懂,恰恰是最能打动孩子的心。文字当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孩子们喜欢的,是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钱理群在首发会上说,我关注民间课外读物的编写有十年。先后编了四套课外读本,今天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质量不亚于《新语文读本》,我个人很满意。

讲述钱理群先生亲自选文,并写“导读提示”的故事。

3.第三个口号:编者、审读者和编辑在编写过程中共同成长。发现冰心和海的关系;关注沈从文疯长的童年;朱自清的海外游记,展示朱自清的三个世界,家、国、世界。

什么是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就是爱读者、爱写作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孩子读书写作,并且在过程中感到快乐,体会生命的意义。——钱理群



回到昨天晚上老师的话,我们在挣扎,我们是有执著追求的人,我们的梦是什么?说实话,希望在体制上有改进,不要有幻想,可以绝望,应试,有人类存在的一天,它就永远存在,我们怎样在自己的过程中寻找一条有意义的道路呢?编写我们喜爱的教材。如果有一本好的教材,好的读本,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比别人更轻松,更有意义呢。编了这个之后,现代文的阅读我们已经不愁了,现在已经启动了《小学生古典名家读本》,有十本,基本已经敲定。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辛弃疾、李清照;还有外国名家读本。有了这三套,语文阅读的生命就变得丰满了。教育要寻找到自己的生命之路,那就是读书、编书、教书、写书。这是教师人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

编写好创造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语文读本,这是我们的梦想。

不幻想,不绝望。



卢望军: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演讲。我们看到了仰望星空的人都踩在坚实的大地上。其实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我们自己,课堂是安放我们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地方。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与其荒废不如唤起,这个和勤奋无关,和梦想有关、和快乐有关。跟着刘老师寻梦,我们也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想放歌的老师今晚可以尽情尽兴。接下来我们倾听杨骐文老师的《叙事与学生生命成长》。





叙事与学生生命成长

长沙雅礼中学  杨骐文



         
刘老师刚刚讲了他们团队的故事,我们都有收获和感悟,故事中蕴含着情怀,我们收获了沉思,获得一些理性的思考。接下来分享的正是故事和成长的话题。不妨先看一个故事。摘自“刘良华现象学博客”的一段话。

2007年6月14日14点20分,我和学生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5教室上课。楼下忽然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的切割金属的声音。教室里有学生赶紧去关闭窗户,但不管用。声音从门缝里钻进来。教室里的学生被这种声音搅动,感觉难受。我请学生对这种声音用“新的词语”重新解释。学生提供的“新词”是:劳动、工人。我不满意,我的解释是:不只是劳动,而是“劳动的声音”、“劳动的回响”、“劳动的回声”。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但请你们相信这是真的——那是“劳动者提供的声音”。他们是一群暴露在烈日下的劳作的人。他们中有一个人曾经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在地面上行走。但是,今天,他重新站立起来,他加入了今天的施工。

我提供解释之后,我问在场的学生:现在,你们对这种声音还那么厌恶吗?当然不会。因为,我的解释,我所使用的新的词语,已经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

通过新的词语,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

“我请学生对这种声音用“新的词语”重新解释。学生提供的“新词”是:劳动、工人。”

  这两句话构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场景,学生的回答,折射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普遍的生态:为什么学生提供的词是劳动、工人?因为在长期的教学积淀中,充塞在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往往是一些与生命无关痛痒,与生活存在隔膜的概念和名词。教学,往往以远离经验,远离生命和生活自身的方式存在着。科学话语挤压了叙事话语,他人的言说(例如专家的,教材的,资料的)替代了自己的生活故事,学生生活经验的出口被关闭。

比如历史教学中,王安石变法,学生们只是从概念上获得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意义,而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王安石变法时的复杂遭遇,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人的精神气象。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场景,包括他的日常生活背景有很多日常相似的地方,不管是宏达的还是细微的,都是重复王安石当时的境遇。个人如何做?要警惕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和天命无畏,如何做一个温和的建设者。

如何给学生寻找一个经验世界的敞开、表达和提升的出口:

1. 通过让学生切肤的聆听和自己生命相关的他人的故事;

2. 让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3.或者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一种美好的想象的故事,开启一个精神世界。

再来看刘良华博士后来的引导,“劳动、工人”,这些在政治教科书里被固化的抽象名词,由于与具体的人的生活场景相联系,变成了“劳动的声音”、“劳动的回响”、“劳动的回声”这些有温度和气息的词汇,进而与一些更具体的场景相联系。

他们是一群暴露在烈日下的劳作的人。牵动了人的心灵体验。这给予我们的启发是:

1.不要急于奔向那些结论性的东西,而是给出一个窗口,让其在窗口中慢慢想象,经由温暖的词汇、聊故事。

2.打破词语的固话、经验的钝化,造成的词语、经验与生命之间的隔膜,由固化、程式化、概念化的语言,重新回返到人的生存和生活自身。

3. 两个核心要素:词语和经验,经由词语唤起或者重新经历、再造经验。



经由词语返还到人自身

不妨看看词语的四个属性

    1.词语本身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性(音韵节奏);

2.词语的历史性;

3.词语一旦构成为一个文本,就在整体上具有了一种可以脱离具体词句的气场、气息、气质、风格;

4.词语所折射的事物本身的质地。



生命本有经验的保有、敞亮与提升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重建学习与学生既有经验通道的联系,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出发谈自己的感受,讲自己的故事,敞开学生经由自身的生命生活体验而展开的叙事空间,在叙事空间的敞开中,敞开和提升自己的生命空间。

1.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的时间。

2.从初感出发

一方面,这是对学生生命尊严和生命状态的理解和呵护;

另一方面,“这是让儿童世界尽可能地保有儿童世界的本色,而不是过早地告诉他们成人世界的法则”(刘铁芳)。就像一个圈圈,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其实可以尽可能地保有学生面对圈圈的初感:这是一个张大的嘴巴,这是小金鱼吐出的泡泡,这是一个圆圆的月亮……而不是急于去告诉他,这是一个圆,从而破坏儿童感知世界的那么一种鲜活的劲头和趣味。

再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正是一种混沌、杂乱、模糊、迂回、岔路重重的展现,极可能会催生一种更富原始生命冲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极大地敞开和提升学生的精神空间。

3.从直感出发

4.从触感出发



主持人卢老师:杨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杨老师。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31
管季超小学作文示范教学与研讨“美感的发现与表达”


   小学五年级作文现场教学与研讨   《看画写作文》

            执教人: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73-1-1.html

一、交流

师:同学们好,我是管老师,这个活动在暑假进行,我知道大家是来自两个班的同学,是严老师和喻老师班上的,那哪些是严老师班上的?哪些是喻老师班上的呢?

生:举手示意。

师:人数差不多。老师打电话给你们的时候,你们没和管老师见面,之前想象管老师什么样?看到后有什么不同?

生:我是昨天接到的,老师给我妈妈电话。我走路过来的。

师:老师通知时说到老师叫什么没有?

生:没有。

师:民院附小我是第三次来,班级的序号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那是六年级几班,而民院附小的排序,严老师班的叫117班,不解释还以为是一年级,喻老师是115班。我也走了一些学校,上课师生问好的方式也不一样,一般问好的方式是怎么做的?谁来模仿严老师上讲台,师生问好的环节。

学生表演。

师:我们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打你一下,你就说你叫什么,喜欢什么?

学生自我介绍。看书、骑自行车、 奥数、下棋、画画、弹电子琴、唱歌、做运动(哪一类?强身健体)、弹古筝、二胡、拉小提琴、……“上课了”唱出来?

师:同学们自我介绍后,我对民院附小的同学印象更深了。窗户改为书架,书香校园,同学们喜欢看书、乐器、打球,有学生爱画画,今天我带来了一些美术作品,是孝南区中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带了49幅作品。这里面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背面写了作品的名字,有的没写,单位、年级、年龄都是有的,分了类,49幅按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分类后,分为学校生活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类、动物故事类、幻想类、特殊技法类。

(看作品)

我们先看学校生活类,留意在这一类当中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作品?

家庭生活类、社会生活类,边看边留意,喜欢哪一幅?两幅龙舟赛、卖羊肉串、牙医、捡毛线的。

动物故事类:斑点狗特写头像、森林运动会……

幻想类的三幅,最后一类特殊表现技法类,ppt上的太小,看不清楚,等一会把原作给大家看。

刚才说喜欢画画的站起来。(五位)请学生在讲台前摆画。刚才帮我放画的是喜欢画画的同学,喜欢美术的同学过来研究一下,他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师:分小组讨论:我们要写一篇与美术作品有关的作文,可以有哪些写法?

生:可以讲它的材料、题材有什么与众不同,放在的地方的特点。比如说像它可以放在……

师:完成之后适合放在哪?

生:是作品现在放在哪里?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现在放在卢浮宫。

师:我的理解还是正确的。

生:是正在放的地方。

师:写其材料、题材,这就写成对作品的评价,对不对?其实很多作品,例如给妈妈卷毛线,它是一个故事;幻想类的如果依托美术作品写作文,像画家一样展开我们的想象,是创编的故事,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看到画之前想到的,看到后有何差别?
    生:可以想象画是谁画的?

师:这个不用想象了,背面都有名字。

生:它为什么要画那幅画?它由什么故事来画的?






师:画面来追溯故事。这可以写。这边还有没有要说的,很多同学沉思状。还有没有补充的?刚才有些同学的发言超出了我的设想,第一种形式是看到之后,小孩的牙齿有毛病在看病,可以以画面内容为依托,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第二种:蚂蚁在搬食。以画面内容为依托,创编童话。

第三种:用铅笔屑贴上去的,可以评论美术作品:主题表现、构图、色彩、技法运用……

下面同学们到底下任意选定美术作品拟一个准确、生动的画题,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与这件美术作品有关的作文。推荐喜爱美术的同学来选择特殊技法类的。



(同学下课桌欣赏画作)




师:有看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同学们请注意,选画的游戏规则,喜欢特殊技法类的换座位,坐到这边。其他几类可以挑选一张你最喜欢的作品带到你的座位上,可以把位置调一下。选好的请坐好。

师:先别看画,我再说几句。待会再看。有的已经有画题,如果作者忘记了就给画起标题,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原作者有了标题,但是觉得没你想得好,你就补上去。如果原作者的很好,就尊重他。可以写成真实的故事、童话故事或者评论。文章的文体、文章内容都没有限制。

二、习作

学生作文30分钟。

同学们看画写作文完成之后。

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评改学生作文。

三、评改

师: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生读:《外太空翱翔记   

生:温暖的家           

生:《丰收的蚂蚁》 美丽的地方,平常都只能吃到半饱,运回的东西也不是特别多,蚂蚁快速地增多,蚂蚁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吃,我们已经没有食物可以吃了。现在我们去找食物,他们一口气,发现了许多的食物,有苹果、饮料、食物,看到一只大毛虫,非常凶猛,打赢之后,几十个长得……(师:标题还可以改改)

生:《321开跑》 第一场比赛开始,一声枪响,助威,老虎们从他们……大树都在大声地欢呼着,动物们努力地跑着……                 

生:《美丽的蓝天下》各种各样的花朵,不知名的小花生长在草丛中。争吵:谁最美?引来了很多四处的伙伴,只有我才是最美丽的,人们都赞美我为百花之王吧,我们都有美丽之处,站在中间的弓形花,说道:其实我们都是美丽的,每种花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才是最美的花。

生:《富姐姐与穷弟弟》巧巧在老鼠家里百依百顺,巧巧就会大发脾气,姐弟两相处很好,一岁半时,事情发生了转变,必须把小老鼠赶出家门,巧巧说什么?……

生:《哺育》  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不止是人类,也有小鸟一家。一颗大树上,鸟儿安家了,棕色的鸟巢,他们在妈妈的悉心哺育下,长成了机灵可爱的小鸟,他们不会飞,每一只小鸟都争先恐后抢着食物,也许是鸟宝宝不懂事,造成母亲不断喂食。








主持人罗炜:我跟管老师有三面之交,十五年前,是作为小画家的美术编辑到长沙组稿;03年艺术教材的编写;第三次是去年。这是缘分,正所谓,教育是无止境的相遇。相遇的精彩的过程。上课之前我问要怎么介绍,管老师说什么也不要说,我问他,那你作文教学后面的理论支撑是什么?管老师说听完了再问。现在我知道了,这个理论就是“兴发理论”。

经济学家找工作、找对象,从普遍现象当中发明了搜索理论,刘教授在大量的一线课堂中发现了兴发理论。管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当场见面,进行好玩的游戏、角色互换和老师相遇,两个班的合班,每个人的介绍让学生与学生相遇,让学生与作品相遇,与背后的作者相遇,所以还与作者相遇,也与自己相遇,是无止境的相遇的过程。为什么叫作“看画写作文”,其实呢?看图和看画作文是不一样的,图是一种概念性的表达,画呢,就是针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里面有不同的生活体验的表达。

管老师也提出需要一个学美术的老师来主持,而我正好是艺术教研员,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有待商榷。第一,觉得看画写作文,运用了最新的全脑科学,右脑思维,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阿恩海姆的艺术思维。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将思维分为低级思维和高级思维,把逻辑思维列为高级思维,视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同等重要的思维,所以我想可以重点欣赏他的细节、表情、服饰、发型,通过细节的欣赏让学生深入去看,这点管老师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深入思考,而是让学生在大量的材料中去寻找,在学生那么多作品中找出最喜欢的,还有之前的作品是你自己去分类的,其实就是一种左脑思维的习惯,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类就不一样;另外,环节中学生观察可放在最开始,也符合右脑思维的方式。

第二,有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可以“想象是谁画的?”你说,“那你不用想象,后面有名字。”这也不符合右脑思维的方式,可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本身,也要关注美术作品背后的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技法。

第三,作品也有不喜欢的地方,没有引导,不喜欢的也可以讲,不喜欢色彩,不喜欢构图,都可以说一说。好的,不当之处,请管老师海涵,谢谢大家!







哺育[学生现场作文]


文/周薇


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爱着自己孩子的,当然,这不只是人类!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同时,也有小鸟一家,它们总是和谐地生活,鸟妈妈日夜操劳,照顾着它的四个孩子,它给宝宝们的爱胜过自己。这就是哺育。

一颗大树上,鸟儿们在那儿安家了。它们四周被树叶和树枝包围,有一个棕色的鸟巢搭在上面。抬头望去,蔚蓝的天空里有一缕阳光照射着小鸟们。它们在妈妈的悉心哺育下长成了一只只羽毛丰满,机灵可爱的小鸟,但它们却不会飞,也不会寻找食物,依然依赖着鸟妈妈。每当妈妈捕食回来后,每一只小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食物,却没有想妈妈吃什么。鸟妈妈永远都是一味地付出,到最后总是弄得筋疲力尽。也许是鸟宝宝不懂事,也许鸟妈妈太爱孩子们了,所以才造成母亲要不断地付出才能让孩子健康。

母亲啊,母亲。你总是在默默奉献中,做着光荣的事业。然而,这不只是限于人类,所有的母亲都会为了孩子拼上一命,谁又能体谅她们呢?鸟妈妈总是会衔着一条小虫,狼妈妈总是会刁着一只猎物,她们都是为了孩子。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就是哺育……


富姐姐穷弟弟[学生作文]




民院附小 刘天勤







“吱......”一户人家的墙洞里传来一阵老鼠的啼哭声——一只可爱的小老鼠诞生了。

“哎呀!”鼠爸爸首先叫出声:“是个小姑娘呢!”

“就叫巧巧好了。”躺在床上的鼠妈妈一脸平静地说。

巧巧在老鼠一家里可算得上是老大。父母对他百依百顺,稍有一点不如意,巧巧就会大发脾气。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巧巧的弟弟——忠忠出生了。姐弟俩相处得还算好,可在它们一岁半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变。

原来,老鼠家族在小老鼠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就必须把小老鼠赶出家门,让它们独立的生活。忠忠背好包袱,含着泪与家人告别,可巧巧说什么也不肯迈出家门一步。父母好说歹说,娇生惯养的巧巧才勉强跟着忠忠出了门。

可不到半天时间悄悄就垮着脸回家了。原来,她嫌外面的外面的泥土太多,会弄脏她的高跟鞋,嫌整天躲来躲去地,会累着她的腿;嫌外面的动物太丑陋,配不上她高贵的身份......最终,父母还是把它留下来了。忠忠叹了口气,说:“姐姐,你会后悔的。”

忠忠漫无目的地走着,看见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车上还铺着一些稻草。它立刻爬上车,美美的睡上了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到了郊外的玉米地里。忠忠找了一个树洞安家,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再看巧巧,它还是在家里过着大小姐的日子。

转眼一年过去了,忠忠变得很穷了,但它仍然过着快乐的生活。巧巧早已经变成了“富人”,为什么呢?因为巧巧的家在一个富人家的墙里。它每天做一些偷鸡摸狗的坏事,得到了不少的钱,还买了许多新衣服,新饰品。过了一年,巧巧的父母亲都去世了。

一天,巧巧在马路上走着,突然一辆车飞驰过来,巧巧立刻拿出那不怕人的气势来对着那辆车大骂一通。还没等他骂完,他的一条腿就被压得血肉模糊了,巧巧立刻晕了过去。刚好被回家探亲的忠忠看见了,经过抢救,巧巧还是去世了。

当晚,忠忠在一张白纸上写满了溺爱,接着就把那张纸撕得粉碎。



丰收的蚂蚁[学生现场作文]


湖南民院附小
五年级 李清瑜


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一群可爱的小蚂蚁,它们平常都不能吃得很饱,只可以吃到半饱,因为它们的食物有限,每天运找回来的东西也不是特别的多,同时因为蚂蚁的人数增加很快,食物却越来越少。

有一天,蚂蚁们都没有食物吃了,蚂蚁王想了很久之后说:“我们已经没有食物可以吃了,现在我会和大家一起出去找食物吃。”就这样,蚂蚁们个个饿的不行了,全部一口气冲出了蚂蚁屋,去寻找食物。就在这时,它们发现了许多食物,有苹果.饮料……. 可是那些食物旁边有一直凶猛的大毛毛虫,有15厘米长,14节,它非常的可怕,有好几只蚂蚁大兵被它打死,蚂蚁王想了一个好办法。
它叫几十只蚂蚁大兵围着大毛毛虫,用枪打毛毛虫,把它打晕,再拿绳子把大毛毛虫绑好,抬到车上去,让几十个长的很强壮的蚂蚁来拉车,经过大家一致团结努力的奋斗合作,终于将大毛毛虫拉回了家。

今天它们小小的蚂蚁,打败了强大的大毛毛虫,晚上可以吃炒毛毛虫了,小蚂蚁真是大丰收啊!


拔河[学生现场作文]

湖南民院附小
五年级  杨雪


   今天,天气晴朗平和,可是我们学校里却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
   当我走到学校时,激烈的拔河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草地上观看这一次比赛!
    选手们正在紧张地准备着,各个班的后勤又端茶,又按摩的,很是勤快,就是为了选手们能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得荣誉。
    终于,比赛开始了。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各不相让。忽然穿红裙子的女孩挥下了旗子,刹时火药像是被点燃了似的,"隆"的一声引爆了!六(一)班同学一个个都双脚张开,膝盖向前弯曲,双手紧紧的抓牢草绳,宁死不松。六(二)班同学双脚牢牢撑地,眼睛盯着对手,好像在说:"我们一定会赢,加油!"绳子在各方手中扯来扯去,势均力敌。
    不光是场上还是场下都是那么激烈,场下的同学都紧盯着绳上的红绸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红绸的方向就决定着一个班的胜负,大家就在乎谁输谁赢。"六(一)班加油!六(二)班加油!"场下传来各方啦啦队的呐喊和欢呼声。终于六(二)班因为体力不支,输了。"哎!真可惜!"场下又发出一阵叹息。
    第二场比赛是五(一)对战五(二)班,首先是五(二)班略占优势,红绸眼看就要过线了,可是五(一)班一鼓劲用力一拔,又把红绸给拉了回来,真是千钧一发啊!双方实力相当,红绸仿佛被定格在中间,剧烈地摇晃着。两个班都想争第一,谁也不服输。比赛时间转眼就进入倒计时了,双方一直陷入了僵局。最后五(一)班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胜利,可他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因为他们突然觉得比赛结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比赛的过程开心就好了。
    一开始谁都想赢,人人皆有好胜之心,可是比赛过后又觉得比赛的过程真开心,其实输赢不重要,重在团结和友谊!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次的拔河比赛意义非凡。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1 21:32
教育意向性的唤起与兴发作为教育的技艺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2012/7/16上午10









问题思考:

教学生成性的根基在哪里?个体创造性的动力是什么?

一个人为什么会乐于向他人开放?



以下内容是这次所要讲述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期待能扎根的内容。

我们要找到最原初的动力,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读书时,有的人越读越有味,有的人越读越没味道?





            
个人基本姿态:对他人和世界富于爱心,忧郁,心怀希望,内心执著。典型的外柔内刚的人。(人的生命是一条时间之河,从过去涌流至今,是一种涌动的姿态,就是年少时形成的意向让你滚滚向前,如果没有特殊的机缘,一个人很难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个人成长中的基本要素:

母亲的爱、亲朋戚友的关爱(乡村人情社会的友爱,邻里虽然也有吵闹,但小孩看到的是爱。印象最深的是罗爷爷,碰到就打招呼,叫我“乖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赞誉声中,组成了一个孩子自尊心的成长。罗爷爷家里各种各样的瓜果,都分给小朋友。当我们援手给世界以爱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播种爱的种子,让自己变得很优秀,也就让别人变得很优秀);
伙伴与游戏(爱与自由就是教育的本质,学校就是营造爱和自由);

劳动、与自然的亲缘性;

故事、阅读;

自然与自由。
(概括起来,年少时就是爱和自由的体验。一个没有体验过爱和自由的人很难感受到博大的胸怀。)
母亲就是滋养我爱的心灵的学校。


个体向着世界开放的精神结构
母爱唤起个体向着世界的开放;个体与自然的亲缘性;基于爱与信任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体对知识世界的好奇与对更高文化世界的欲求。(小学毕业,老表借了三国演义。初一时一个同学送一套古文观止,读不懂,闻闻书香就好,书的世界多么神奇。书不仅仅读,也是用来闻的。)


个体之教育意向性的内涵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ndere,意思是指向。意向性是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教育意向性,即个体置身教育情境之时的潜在性的接受结构,也就是个体求知的初始性意向结构。
给出的教育和他的心灵结构吻合,就很好,反之,就很差。就是我们想吃饭,有食欲,就要唤起他的食欲,对于做了很多劳动了,不要什么菜,食欲很旺盛,对食物有很强的意向性。孩子们如何看待学本身,这就是“前结构”,对于教育的重点而言,不是教他学什么,而是让他有学习的欲求,才可以成为促进者。现在奥运健儿劲头足,体育局开出50万的奖励,那也是一种意向,但那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基于对体育的爱。
教育意向性关注的不是个体所接受的何种教育内容,也就是发生在个体意识之中的具体教育活动是怎样的,而是这种教育活动的前结构,也就是个体是以何种方式朝向此种教育活动,也就是这种教育活动究竟是如何发生在个体意识之中的。包括今天来参与这样的活动,每个人的意向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前结构。只有当我们放在前结构中,这个活动才能更充分显现出来。个人为什么开放,无非是进入情境后,有了意向性,意向性就是动力,非这样不可。比如说,男孩子特别懂得吊胃口,故意很喜欢逗女孩子欢心,女孩的意向性就调动起来了,随便你说什么,女孩都觉得很好。意向改变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意向就是人对世界的潜在结构。


案例:卓娅和米佳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蔚蓝色的鸟——灰色的鸟”
父母爱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在其成长中成为人生成长的意向性。两个人带着不同意向在路上相遇,见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感受。
卓娅——妈妈亲吻——欢乐地看——仙鹤——蔚蓝色(不在于看仙鹤,而在于她如何看,即便不是仙鹤,是蚂蚁,她也这样看)
米佳——爸爸骂妈妈——忧伤地看——仙鹤——灰色(这是一个完整的意向性实践的案例。)


“欢乐地看——世界”的教育学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去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欢乐地看——世界”变成一种持续性的意向结构。换言之,一个孩子能发生教育行为,有欢乐地看世界的意向结构。就是这个结构构成了孩子乐于接纳事物的基础性动力。这就是为什么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英才实验学校:每年9月入校,一件事,校门口,师生一起弄玩偶,老师和同学钻到里面,把学校弄得很有味道,之后,校长来拥抱每一个孩子。这就是唤起孩子对学校的亲近感,被这种情景所感染,这就是即时性的意向结构。


个体教育意向性的双重结构
一个人进入课堂的姿态从表层来看,涉及个体与教育情境之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从深层来看,则涉及个体与生活、世界整体的关系,也就是个体之“观看”人生和世界的姿态。如果说前者是即时性的教育意向性,后者则是整体性的教育意向性。
很显然我们要思考课堂,读一首诗,有的人很乐意,有的人不乐意,为什么?老师讲得不好,他也乐意。显然是在整体意向性姿态上非常好。理想的方式,既有长久的,老师唤醒它,与即时性意向一起,形成持久的教育的合力。


教育意向性的双重结构的具体内涵
一是基于早期生存经验所孕育出来的面对自然、他人与文化世界的意向性结构,这种结构是相对于个体人生早期经验而言的,是先在于当下教育情境的,是整体性的,间接性的;

一是基于当下教育情境设计而唤起的意向性结构,是与当下教育情境同时发生的,或者说是伴随当下教育情境发生的潜在性精神结构,更具直接性。


教育意向性作为个体教育发生的基础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关系,唯有当受教育者个体意识真实地朝向了教育事物,个体教育之发生才得以可能
对于个体教育而言,比“教—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学”,教育意向性的开启就是“如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简言之,“教—学”的基础就是如何唤起学生“愉快地看—教学事物”的意向性结构。真正地教育的基础是生命的唤起。


《诗经·关雎》
为什么钟鼓乐之?成为中国人精神的重要标志?这个谈恋爱的方式和今天有没有不一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个句子为兴句,作为身体的唤起,意味着唤起身体转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好自然视域之中,由此而使得个体摈弃美好自然之外的邪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求偶行动也因为前面美好自然视域的打开,不再是纯粹生理欲望的冲动,而成了美好人性的优雅姿态,成了爱与美的人生诉求。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在这里所阐发的诗教理念:诗之教,其意义是通过诗的起兴,以自然之美好视域的呈现来唤起个体,也就是唤起个体优雅地看—“食色”,让个体自觉地获得美好的人性体验,从而把“食色”之“性”提升为优雅的人文之性。



到常德石门五中讲座,有人问:中学生能不能恋爱?我说,恋爱要分清楚地方,私密场合可以,不能把两个人的私人行为,变成大家不买票来观看,一定要有一个背景的问题。把简单的事物放在更优美的视域之中,唤起个体乐观地优雅地看待事物的心态。
从诗的技艺到诗教的技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诗之兴发,开启个体礼乐人生的优雅之门。诗之教就成了其后的礼之教的背景与视域,正是在为诗之教所兴起的美好生命质地之上,礼之教成为对个体生命发展,也就是个体生命社会化的进一步提升与塑造。
礼教是紧张的,诗教是开放的,这就使生命成为一个有张力的存在,后来的礼教被改头换面了,把孔子礼教的真正的精髓抽掉了,孔子的礼教是以诗教为背景的,诗教才是孔子礼教真正的基础。
《诗经·桃夭》
桃的一年四季变化,见证着女孩的成长、出嫁。把自己的世界扩充到自然世界。这就是兴发,让孩子们的生命进行舒展,有积极的意向,让孩子乐于进入。


从古典诗教看兴的基本特征
兴的目标是身心的唤起,美好身心状态的唤起;兴的出发点是诗经及其所代表的优美自然情境;兴的基本过程是把看似无关的事物、情境跟人的生存联系起来,以此作为人的生存的境域,激活个体身心,这意味着兴的间接性和渐进性;兴所达成的乃是一种愉悦而无名的身心状态,也就是个体趋向更高世界的积极意向。


兴作为教育意向性唤起的意义
作为一种唤起,就是唤起身体的转向,开启个体与世界相遇的个体性结构。



经典案例: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外在之礼的表现乃基于内心质朴的仁德,这种解释是基于个体之礼的发生而言的;另一种解释则是基于整体的礼的发生,即初民原本就是不需要礼,或者没有礼这一回事,礼的出现乃是后于初民朴素的本性。
孔子的“绘事后素”同样是进入了诗的体验之中结合自己的思考来针对性地启发子夏,而子夏进一步延伸出来的“礼后乎”则显然是以前面诗的兴发为基础,再加上孔子的点拨而获得的自主思考的试探性结论。这段对话可以说是诗教之兴发而至于对礼教(此礼教非后来的纲常礼教)的领悟的典型而完整的教育情境。
启发式教学。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和“悱”发生的过程,就是兴的过程。如果说“启”和“发”是理智性的,是智性的点拨,那么“愤”和“悱”就是身体性的,情感性的,生命性的,是积极生命状态的唤起,也就是教育意向性的充分唤起。如果说启发乃是后发性的,那么兴发就是本体性的,本源性的。正是“愤”和“悱”构成了“启”和“发”得以可能的背景和视域。


兴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兴在教育实践中,作为身体的唤起,就是给接下来的个体教育的发生提供一个意义的时域,也就是为个体教育的发生,提供一个身体、生命在场化的背景,从而使得个体教育的发生构成个体生命的真实意义。
教育不仅是灵魂的转向,而且首先是身体的转向,缺少了兴发,个体教育就少了身体的、生命的视域,教育就不过是一种理智化的行动,而不是完整身体、生命的行动,教育之于个体身体、生命的意义是匮乏的,这样的教育就必然因为意义的匮乏而显得干枯。
任何教育实践就是让生命身体完整的到场。
案例:虚无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的意向性结构
感动中国丛飞妻子邢丹:3名嫌疑人,投掷水泥块取乐。
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到大都是被当成动物对待,只是长成人的样子。没有放在优美优雅地看待生命的视域之中,没有体验过什么叫作人,内心极度虚无。


虚无的基本特征与个体生命之兴的缺失
情感单一(对世界缺少爱);内心缺少欢乐(对自己缺少发现);希望的缺失(对未来缺少信心);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对人性缺乏体验)
案例:留守儿童的生命姿态(陈文芳讲述)
因为人性没有被唤起,没有形成对世界的积极意向,没有被兴发。没有被兴发的个体生命是虚空的,只有动物性。这些孩子长大后再来弥补,由于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意向结构,已经很难了。

留守儿童:那空洞的眼神。要让他的生命很饱满,把人性引出来。





父母对于个体兴发的意义



亲子之爱的重要性,正在于在一个人生命的开端开启其向着父母、他人的意向性结构,让孩子活在“爱者——被爱者”的关系结构之中。始于生命开端的爱的意向性的开启,正是个体挨着这个世界的开端。
不是因为你是父亲、母亲,孩子自然地就会认同你,朝向你。孩子的生命之中就必然地会有一种朝向父亲母亲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的开启,正是奠基于孩子生命的开端。

案例:太湖: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章杨宇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漠视弱小群体的生命。
顾晓蕊: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心从来没有被兴发过,就是要激发人的心灵,让他变软。父母对孩子的赞扬、偶尔的打打骂骂,都是对孩子生命的兴发。没有父母的兴发,变成动物就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空心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姿态。“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作为准备性阶段的兴的意义



早期教育的意义,就是作为准备性教育阶段的兴,以此来充分地唤起个体生命积极向上的求知意向,从而为青年期教育的深化做准备。这个阶段准备性的教育越充分,青年期的教育潜力就会越充分地显现出来。一旦我们忽视了低龄阶段教育的特殊性,也就是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个阶段其实是作为准备性教育阶段,其基本意义乃是兴,也就是让个体与世界逐渐相遇的过程中唤起个体面对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由此而唤起个体求知世界的意向,教育就难免成为个体必须承受的苦役。





个体生命的唤起与儿童早期发展的非定型化
准备性教育阶段的根本性任务乃是个体生命的充分唤起,让稚幼的生命保持开放而无名的姿态,避免儿童早期发展的定型化。一旦让这个阶段直接的成为功能化的求取知识的阶段本身,那么这个阶段所承载的功能就不是教育意向性的唤起。
案例分享:月、日和梯子   

故事分享:天鹅为什么不飞(天鹅被剪断翅膀,飞不起来的天鹅,无奈而黯然)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0
教育意向性的唤起与兴发作为教育的技艺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2012/7/16上午10









问题思考:

教学生成性的根基在哪里?个体创造性的动力是什么?

一个人为什么会乐于向他人开放?



以下内容是这次所要讲述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期待能扎根的内容。

我们要找到最原初的动力,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读书时,有的人越读越有味,有的人越读越没味道?





            
个人基本姿态:对他人和世界富于爱心,忧郁,心怀希望,内心执著。典型的外柔内刚的人。(人的生命是一条时间之河,从过去涌流至今,是一种涌动的姿态,就是年少时形成的意向让你滚滚向前,如果没有特殊的机缘,一个人很难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个人成长中的基本要素:

母亲的爱、亲朋戚友的关爱(乡村人情社会的友爱,邻里虽然也有吵闹,但小孩看到的是爱。印象最深的是罗爷爷,碰到就打招呼,叫我“乖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赞誉声中,组成了一个孩子自尊心的成长。罗爷爷家里各种各样的瓜果,都分给小朋友。当我们援手给世界以爱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播种爱的种子,让自己变得很优秀,也就让别人变得很优秀);
伙伴与游戏(爱与自由就是教育的本质,学校就是营造爱和自由);

劳动、与自然的亲缘性;

故事、阅读;

自然与自由。
(概括起来,年少时就是爱和自由的体验。一个没有体验过爱和自由的人很难感受到博大的胸怀。)
母亲就是滋养我爱的心灵的学校。


个体向着世界开放的精神结构
母爱唤起个体向着世界的开放;个体与自然的亲缘性;基于爱与信任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体对知识世界的好奇与对更高文化世界的欲求。(小学毕业,老表借了三国演义。初一时一个同学送一套古文观止,读不懂,闻闻书香就好,书的世界多么神奇。书不仅仅读,也是用来闻的。)


个体之教育意向性的内涵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ndere,意思是指向。意向性是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教育意向性,即个体置身教育情境之时的潜在性的接受结构,也就是个体求知的初始性意向结构。
给出的教育和他的心灵结构吻合,就很好,反之,就很差。就是我们想吃饭,有食欲,就要唤起他的食欲,对于做了很多劳动了,不要什么菜,食欲很旺盛,对食物有很强的意向性。孩子们如何看待学本身,这就是“前结构”,对于教育的重点而言,不是教他学什么,而是让他有学习的欲求,才可以成为促进者。现在奥运健儿劲头足,体育局开出50万的奖励,那也是一种意向,但那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基于对体育的爱。
教育意向性关注的不是个体所接受的何种教育内容,也就是发生在个体意识之中的具体教育活动是怎样的,而是这种教育活动的前结构,也就是个体是以何种方式朝向此种教育活动,也就是这种教育活动究竟是如何发生在个体意识之中的。包括今天来参与这样的活动,每个人的意向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前结构。只有当我们放在前结构中,这个活动才能更充分显现出来。个人为什么开放,无非是进入情境后,有了意向性,意向性就是动力,非这样不可。比如说,男孩子特别懂得吊胃口,故意很喜欢逗女孩子欢心,女孩的意向性就调动起来了,随便你说什么,女孩都觉得很好。意向改变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意向就是人对世界的潜在结构。


案例:卓娅和米佳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蔚蓝色的鸟——灰色的鸟”
父母爱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在其成长中成为人生成长的意向性。两个人带着不同意向在路上相遇,见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感受。
卓娅——妈妈亲吻——欢乐地看——仙鹤——蔚蓝色(不在于看仙鹤,而在于她如何看,即便不是仙鹤,是蚂蚁,她也这样看)
米佳——爸爸骂妈妈——忧伤地看——仙鹤——灰色(这是一个完整的意向性实践的案例。)


“欢乐地看——世界”的教育学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去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欢乐地看——世界”变成一种持续性的意向结构。换言之,一个孩子能发生教育行为,有欢乐地看世界的意向结构。就是这个结构构成了孩子乐于接纳事物的基础性动力。这就是为什么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英才实验学校:每年9月入校,一件事,校门口,师生一起弄玩偶,老师和同学钻到里面,把学校弄得很有味道,之后,校长来拥抱每一个孩子。这就是唤起孩子对学校的亲近感,被这种情景所感染,这就是即时性的意向结构。


个体教育意向性的双重结构
一个人进入课堂的姿态从表层来看,涉及个体与教育情境之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从深层来看,则涉及个体与生活、世界整体的关系,也就是个体之“观看”人生和世界的姿态。如果说前者是即时性的教育意向性,后者则是整体性的教育意向性。
很显然我们要思考课堂,读一首诗,有的人很乐意,有的人不乐意,为什么?老师讲得不好,他也乐意。显然是在整体意向性姿态上非常好。理想的方式,既有长久的,老师唤醒它,与即时性意向一起,形成持久的教育的合力。


教育意向性的双重结构的具体内涵
一是基于早期生存经验所孕育出来的面对自然、他人与文化世界的意向性结构,这种结构是相对于个体人生早期经验而言的,是先在于当下教育情境的,是整体性的,间接性的;

一是基于当下教育情境设计而唤起的意向性结构,是与当下教育情境同时发生的,或者说是伴随当下教育情境发生的潜在性精神结构,更具直接性。


教育意向性作为个体教育发生的基础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关系,唯有当受教育者个体意识真实地朝向了教育事物,个体教育之发生才得以可能
对于个体教育而言,比“教—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学”,教育意向性的开启就是“如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简言之,“教—学”的基础就是如何唤起学生“愉快地看—教学事物”的意向性结构。真正地教育的基础是生命的唤起。


《诗经·关雎》
为什么钟鼓乐之?成为中国人精神的重要标志?这个谈恋爱的方式和今天有没有不一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个句子为兴句,作为身体的唤起,意味着唤起身体转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好自然视域之中,由此而使得个体摈弃美好自然之外的邪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求偶行动也因为前面美好自然视域的打开,不再是纯粹生理欲望的冲动,而成了美好人性的优雅姿态,成了爱与美的人生诉求。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在这里所阐发的诗教理念:诗之教,其意义是通过诗的起兴,以自然之美好视域的呈现来唤起个体,也就是唤起个体优雅地看—“食色”,让个体自觉地获得美好的人性体验,从而把“食色”之“性”提升为优雅的人文之性。



到常德石门五中讲座,有人问:中学生能不能恋爱?我说,恋爱要分清楚地方,私密场合可以,不能把两个人的私人行为,变成大家不买票来观看,一定要有一个背景的问题。把简单的事物放在更优美的视域之中,唤起个体乐观地优雅地看待事物的心态。
从诗的技艺到诗教的技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诗之兴发,开启个体礼乐人生的优雅之门。诗之教就成了其后的礼之教的背景与视域,正是在为诗之教所兴起的美好生命质地之上,礼之教成为对个体生命发展,也就是个体生命社会化的进一步提升与塑造。
礼教是紧张的,诗教是开放的,这就使生命成为一个有张力的存在,后来的礼教被改头换面了,把孔子礼教的真正的精髓抽掉了,孔子的礼教是以诗教为背景的,诗教才是孔子礼教真正的基础。
《诗经·桃夭》
桃的一年四季变化,见证着女孩的成长、出嫁。把自己的世界扩充到自然世界。这就是兴发,让孩子们的生命进行舒展,有积极的意向,让孩子乐于进入。


从古典诗教看兴的基本特征
兴的目标是身心的唤起,美好身心状态的唤起;兴的出发点是诗经及其所代表的优美自然情境;兴的基本过程是把看似无关的事物、情境跟人的生存联系起来,以此作为人的生存的境域,激活个体身心,这意味着兴的间接性和渐进性;兴所达成的乃是一种愉悦而无名的身心状态,也就是个体趋向更高世界的积极意向。


兴作为教育意向性唤起的意义
作为一种唤起,就是唤起身体的转向,开启个体与世界相遇的个体性结构。



经典案例: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外在之礼的表现乃基于内心质朴的仁德,这种解释是基于个体之礼的发生而言的;另一种解释则是基于整体的礼的发生,即初民原本就是不需要礼,或者没有礼这一回事,礼的出现乃是后于初民朴素的本性。
孔子的“绘事后素”同样是进入了诗的体验之中结合自己的思考来针对性地启发子夏,而子夏进一步延伸出来的“礼后乎”则显然是以前面诗的兴发为基础,再加上孔子的点拨而获得的自主思考的试探性结论。这段对话可以说是诗教之兴发而至于对礼教(此礼教非后来的纲常礼教)的领悟的典型而完整的教育情境。
启发式教学。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和“悱”发生的过程,就是兴的过程。如果说“启”和“发”是理智性的,是智性的点拨,那么“愤”和“悱”就是身体性的,情感性的,生命性的,是积极生命状态的唤起,也就是教育意向性的充分唤起。如果说启发乃是后发性的,那么兴发就是本体性的,本源性的。正是“愤”和“悱”构成了“启”和“发”得以可能的背景和视域。


兴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兴在教育实践中,作为身体的唤起,就是给接下来的个体教育的发生提供一个意义的时域,也就是为个体教育的发生,提供一个身体、生命在场化的背景,从而使得个体教育的发生构成个体生命的真实意义。
教育不仅是灵魂的转向,而且首先是身体的转向,缺少了兴发,个体教育就少了身体的、生命的视域,教育就不过是一种理智化的行动,而不是完整身体、生命的行动,教育之于个体身体、生命的意义是匮乏的,这样的教育就必然因为意义的匮乏而显得干枯。
任何教育实践就是让生命身体完整的到场。
案例:虚无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的意向性结构
感动中国丛飞妻子邢丹:3名嫌疑人,投掷水泥块取乐。
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到大都是被当成动物对待,只是长成人的样子。没有放在优美优雅地看待生命的视域之中,没有体验过什么叫作人,内心极度虚无。


虚无的基本特征与个体生命之兴的缺失
情感单一(对世界缺少爱);内心缺少欢乐(对自己缺少发现);希望的缺失(对未来缺少信心);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对人性缺乏体验)
案例:留守儿童的生命姿态(陈文芳讲述)
因为人性没有被唤起,没有形成对世界的积极意向,没有被兴发。没有被兴发的个体生命是虚空的,只有动物性。这些孩子长大后再来弥补,由于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意向结构,已经很难了。

留守儿童:那空洞的眼神。要让他的生命很饱满,把人性引出来。





父母对于个体兴发的意义



亲子之爱的重要性,正在于在一个人生命的开端开启其向着父母、他人的意向性结构,让孩子活在“爱者——被爱者”的关系结构之中。始于生命开端的爱的意向性的开启,正是个体挨着这个世界的开端。
不是因为你是父亲、母亲,孩子自然地就会认同你,朝向你。孩子的生命之中就必然地会有一种朝向父亲母亲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的开启,正是奠基于孩子生命的开端。

案例:太湖: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章杨宇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漠视弱小群体的生命。
顾晓蕊: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心从来没有被兴发过,就是要激发人的心灵,让他变软。父母对孩子的赞扬、偶尔的打打骂骂,都是对孩子生命的兴发。没有父母的兴发,变成动物就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空心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姿态。“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作为准备性阶段的兴的意义



早期教育的意义,就是作为准备性教育阶段的兴,以此来充分地唤起个体生命积极向上的求知意向,从而为青年期教育的深化做准备。这个阶段准备性的教育越充分,青年期的教育潜力就会越充分地显现出来。一旦我们忽视了低龄阶段教育的特殊性,也就是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个阶段其实是作为准备性教育阶段,其基本意义乃是兴,也就是让个体与世界逐渐相遇的过程中唤起个体面对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由此而唤起个体求知世界的意向,教育就难免成为个体必须承受的苦役。





个体生命的唤起与儿童早期发展的非定型化
准备性教育阶段的根本性任务乃是个体生命的充分唤起,让稚幼的生命保持开放而无名的姿态,避免儿童早期发展的定型化。一旦让这个阶段直接的成为功能化的求取知识的阶段本身,那么这个阶段所承载的功能就不是教育意向性的唤起。
案例分享:月、日和梯子   

故事分享:天鹅为什么不飞(天鹅被剪断翅膀,飞不起来的天鹅,无奈而黯然)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1


早期教育兴发的路径

亲近自然、体育锻炼、游戏、交往、民俗、仪式、故事、童谣。整体功能的升华上做文章。(陪伴着女儿一起成长,出示照片)



案例:故事对儿童的兴发

鬼的世界成为他的生命的背景,民谣、自然、游戏等,是孕育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故事的兴发意义解读

首先,往往是在自然的场域中构成了一个不乏神秘意味的、敞开的教育境域,典型的场景是夜晚、闪烁的星空、不时传来夜色中飞鸟的声音(比如乌鸦)、在微风中摇曳的昏暗油灯……



其次,就人物而言,爷爷奶奶注视着年幼的孙辈,小孩子们充满期待而又无拘束地偎依在爷爷奶奶身前,凝神倾听。满脸皱纹的爷爷奶奶往往与先民、与大地保持着更亲密的接触。



再次,就是故事所讲述的内容。故事内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具体的内容,从各种民间传说、到村民们走南闯北的种种不乏夸张的经历,无疑把孩子们带入到乡村社会的深处,在扩展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想象之时,也让他们逐渐融入到厚重的乡村世界之中。二是去掉具体内容之后故事所阐释的基本结构,具体的内容是的一个个的小故事,包括鬼故事,去掉内容的故事就是所讲故事的基本结构,包括各种人世的艰辛磨难、村民的挣扎、善恶有别、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等,这种其中所传达的正是村民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智慧。








早期教育兴发的要点

兴发的起点乃是儿童生命的自然与自由,亲近自然,保持儿童发展的自由,无疑是兴发的基础形式。在此之上,扩展儿童向周遭生活世界的开放,重新理解游戏、民俗、仪式、故事、交往等对儿童生命发展的意义,让孩子们更多地回到话语、历史、神话、宗教、仪式、童谣等建构起来的源初的生活世界,从中获得广泛的陶冶和深度的养育,从而保持对周遭电子世界的必要的对抗性张力,由此而给个体人生发展提供提供一份充分孕育的基于个体生存自身的内在资源。个体早期神奇、神秘事物的经验,唤起对世界的好奇,引发追求更高事物的意向。





早期教育阶段兴发匮乏的后果

早期教育阶段的兴发,也就是作为整体意向性唤起的兴发,其基本意义乃是唤起个体对他人、世界的开放性,唤起个体面向世界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唤起对这个世界的爱。



早期教育阶段兴发的匮乏,意味着没有充分地唤起个体朝向世界的意向性结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厌世的发生,即对与他人与世界交往的厌恶,或者对世界、对生活本身的厌恶与逃离。





即时性兴发的描述

其实质就是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身体的转向,转向学校、课堂,让身体沉浸在学校、课堂事物之中,爱学校、课堂而不是欲求着逃离学校、课堂。这意味着教育教学的真正的重心,其实并不是如何去讲授知识本身,而是如何唤起学生对知识讲授的爱。





即时性兴发的技艺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艺术的着眼点在于当下求知意向的充分激活,或者还可以说不断的提升个体的求知意向。

教师的专业能力正在于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积极的兴发学生的技艺。





即时性兴发的学校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回到大自然;二是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





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兴发功能



艺术教育、体育等学科有独特的兴发功能,特别在幼儿阶段,德育、智育更多的包容在游戏化的体育、美育之中。这些闲暇学科对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兴发意义。





《读者》上的小文章,母亲带孩子在台湾看“桐花”,孩子生怕踩着花(要懂味,要进入情境,利用美的情境兴发孩子。)





积极的师生交往作为兴发的过程



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交往对个体教育情境之教育意向性的即时唤起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师生交往案例:教小学生的英语,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英语水平方面并不高,比较重要的是能和这孩子形成比较好的彼此信任的关系。





即时性兴发的缺席

女儿参加美术培训班,老师:小朋友们,把手放到后面,大家都坐好了,我们开始学画画啦。





兴发缺席的后果



学校教育情境中没有被兴发的个体,结果就是厌学。



从兴发的视角来解读厌学




我们今天所大量存在的厌学倾向,正是教育中之个人身体、生命并没有被唤起,个体不过是作为理智化存在的受教育机器,教育成为他们必须承受的压力的结果。所谓厌学,正是因为“学”没有基于身体的唤起而展开其中,以至于学乃是一种外在于个人身体的活动,是个人身体不得不承受的负担,身体对学之厌就必然发生。





以兴发来超越厌学   



案例:纸杯上印诗   送别诗“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激活个体更富人性的行动,无疑构成优良学校教育的基础。





主持人:刘教授的讲座有高度,也很平易。切近教育的本源,我觉得教育生命的兴发,越在低龄阶段越重要。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可以缓一缓,在爱、自由、美这样三个因素中,美必须一开始就切近的。另外,刘老师说到了教育意向性的兴发,自我生命的兴发也是重要的,其实刘老师对我们也是一种兴发。希望老师珍惜兴发的机会。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2
主持人民院附小谭蔷:
尊敬的老师们,上午好,我是来自民院附小的语文老师,叫谭蔷。昨天聆听了刘教授的兴发理论,我的同事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虽与我们的理解能力还有一点差距,但有很多的收获;聆听了管季超老师的作文课,刘发建老师、杨骐文老师的讲座,很受启发,虽然辛苦,都坚持到了最后时刻。希望今天继续开启这样一个旅程,首先我们将有请两位老师结合刘铁芳教授的讲座说说感受。



                  


浙江师大陈开玖老师: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还在路上赶,向着光亮的地方。我是中文专业的老师,我教过的孩子们,从小学生到大学本科生,上个学期到浙江师大又教外国的学生,特别关注语言、词语背后的东西,语言就是人本身。今天想说三个点:

首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对刘老师的感觉呢,我是在在华东师大自费学习,同寝的一个姐妹谈及刘教授,后来看到刘老师托腮凝视的照片,接触刘老师的思想,这次是第三次见面。每次会面都多次遇到刘老师的学生,非常佩服,那么首先我要表达敬意,作为同龄人,刘老师的这份努力,这份平静的力量,让人敬服。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和大家学习,在这样的场域中学习、倾听。我昨晚没有参与联欢,联欢活动有些像孔子的乐教,在这说话感觉到语言的破碎,我的语言矛盾背后是我对自己的理解,为什么到这里?也就是当下性和整体性发生冲突。我对自己这些年的理解是读人、读自己,最终都是未发现自己,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的探索希望能从语言角度入手。

其次,在这两天的场域中发现的是语言的冲突,尤其管老师的作文课上,有一个身体的转向,走向讲台,“你把话筒给我,让孩子们安静地写作文”。什么叫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当管老师把作品一张张摆在地上的时候,中间有老师进出,看见有老师踩在几张画上,我感到心痛。这属于身体的行为,假如把语言放入的话,这背后又是什么?当然我更多的看到非常美好的瞬间:走进这所学校,屏幕上显示的文字,“亲近校长”,这让我很意外,很多时候校长是作为管理者,或者是作为某些身体、语言的对立面出现的。还有,和一些老师只是在网络空间中交流的,在刘老师教师团队中交流过的,在这样的场合中,我觉得非常开心,这是一种生命在场,非常感谢这样的活动。

第三,不断听到和看到这样的研修方式,可以做怎样的生长?我想了一下,像刘老师的个人魅力,像一盏灯散发着光芒。诗经、孔子引发的诗与美,引发我们在这里,包括我。去年,第一次研修我就想过来,这样的理论根基,教育团队的研修方式,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研修和其他专业方向的研修培训有什么不同,可能这里更多的是精神的、读书的、生命的、内在的成长。刘教授提出的教育的意向性和兴发,这两个是新词,至少在我的阅读范围内,在我的土壤里,首先要了解这颗种子。我当下的前结构,对这番理论还有很多困惑,也还有不够认同。我甚至当时就在给朋友发短信,好像不太通,当然还会继续讨论和请教。个人希望完成一本书,《词语中的爱与痛》。

语言很破碎,谢谢大家的耐心!



主持人:感谢陈老师,我充满敬意,从刚才的讲话中听到了一个细节:踩画。因为陈老师充满爱心,所以能有这样的发现。虽然是破碎的词语,但是有感而发,正是因为想表达所以很激动,我相信我们都能理解,正是这种执著,不远千里来到这个现场,相信同事们有相同的感受。接下来来自长沙市开福区中岭小学张娟英校长。



张娟英:《让乡土教育成为农村孩子美好生活的兴发》






我之前读了刘教授很多的书籍,如《守望教育》《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等书籍,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标记出来,把书推荐给其他人,无比欣喜。为什么有这样的欣喜,因为我们开展乡土教育将近十年,刘老师为我们所做的工作点亮了航灯,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昨天刘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觉我们的教育工作很有意义。

刘老师说过,他是农民的儿子,对乡村教育有担当和责任,对乡村教育有柔软的情愫。我几年前离开了城区条件优于的示范性学校,来到广袤的乡村,今年是第五年了,第一天来到中岭小学,农村的孩子们围着我,充满新奇和渴望。当时就想:我该给他们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想当时我心目中的现代化的理想的学校,只在城市的灯火阑珊,不在乡村的星星光亮中,卢梭说,教育要顺着自然。教育应该紧贴着乡村的大地,顺应孩子的天性和个性。

一、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乡土资源,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学校是有着有量传统的乡村学校,位于捞刀河镇,乡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刺绣享誉中外、剪纸、泥塑、树枝麦秆都是好的素材,具有开发创造的价值。开设有20多个门类的特色乡土课程。

二、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农村示范性小学,接待任务特别多,有人看到孩子们在地上玩泥巴,说:张校长,孩子趴在地上玩,很不卫生。于是禁止孩子们在地上玩的游戏,之后,我就发现课间孩子们就像蔫了一样。一次,一个孩子拉着我说:“张校长,弹子不能玩,纸板不能完,我们玩什么?”是啊,在农村,不就是要亲近大地,就地取材的,趴着或躺着,在泥土中摸爬滚打,这样才更能接受泥土的气息,怎么能剥夺孩子们亲近大地的权利呢?后来就改变了,新修了沙坑、草坪。孩子们玩泥巴只有乐,这是孩子们心灵最纯的净土。既然孩子们钟情于土地,就让他们在土地上尽情玩,玩出他们的乐趣。

心灵手巧的小绣女(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湘绣大师,经常有妈妈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刺绣)、民间剪纸、树叶粘贴画(孩子将落叶和花瓣做成孔雀,全国书画赛获得一等奖);闻狮起舞;腰鼓(社区阿姨来教的);民间武术;编排的节目多次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丰富的乡土课程受到孩子们的认同。

乡土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用自己的手去创造生活美,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以美的家乡教育学生,以家乡的美来感染学生,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三、提供创造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家的教师发表的相关的论文,全是他们开发的资源。

湖南日报专题版面介绍:《乡土校本课程成为中岭‘新名片’》

上个月,中宣部、省市领导来校视察乡土品牌,表示愿意送孩子到这个学校来体验。乡土文化是乡土的根,乡土有着流淌生命体温和脉络的资源,孩子们可以满怀乡土情怀,留下精神的根,哪怕漂流过海,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最后,建议用掌声感谢所有在农村教书的乡村教师。



主持人:很精彩,可以看到这样鲜活的画面,这样漂亮的扎根在大地上的乡村学校,在这样的农村学校,孩子们是幸福的。接下来请出上午的主角。讲座的是山东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孙明霞老师。主题是《用生命润泽生命:构建生命的课堂》。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2
用生命润泽生命:构建生命的课堂

主讲人:孙明霞




http://xnjyw.5d6d.net/thread-37589-1-20.html




尊敬的刘老师,各位同仁,你们好,非常感谢,给予我机会来分享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今天不是报告,我就是一个一线教师,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不是报告,分享之前,请老师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希望老师们听听这首歌的歌词代表了什么?

歌词:你给我一句话,就打开我一扇窗,你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你给我一个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你放开双手,让我遨游知识的海洋,
老师啊老师,你像我兄长,老师啊老师,老朋友一样,老师啊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你给我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忘。

歌名就叫《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非常感动,说出了孩子的心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是孩子们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是不是真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老师更多在自己的课堂上、主阵地、田野,究竟能够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

今天的主题,我希望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我的第一本书就叫《用生命润泽生命》。有人说,怎么两个生命,是不是前一个生命是老师,后一个是学生。我想等你听完之后,你也有了答案。我教初中生物。有人说是不被重视的副科,今天首先给老师们抛出一个问题,谁说我教的是副科?教育部有规定吗?所谓的副科是自己给它定位的,可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科课程多,对学生语言打基础,那很重要,但也不能说一周只有两节,就是副科,所以我说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自己怎么看这个课。没有边缘化的工作,只有边缘化的态度,当你定位在副科老师上,你就只能教副科。生物课就是我的主业,你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今天就来谈谈自己对教学的感悟。

我不是一工作就有这样的理解,目前教学已经二十九年,在这二十九年中,最初的工作,1983年大学毕业教生物,最初就是知识教学,感觉自己大学毕业教一个中学小孩太容易了,但并不是如此。在学校没有一个人来听过一节课,我也没机会听别人课,那时候没有机会,想听老教师,老教师友好拒绝,请他来听我的,他也说不用听,看教案说不用看,后来明白,为什么?原来那是一位小学农转非的老师,我在这里不是要贬低他,他没学过专业,后来无意给他带了一堂课,发现他讲的知识都错了。在农村的边界中学,没有一个专业老师和我一起研讨,我真是非常羡慕现在的老师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来参加培训研修。工作两年半,来了调令,让我去当教研员,我当时想,干嘛去啊,可是很无奈,我非常不想,因为我不喜欢安静,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当时我问,教研员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教研员就是老师的老师,我说,我自己都没当好,怎么当老师的老师。后来才知道,因为当时分区,我所在的区唯有我一个学生物专业的老师,为了留我,调我去的,一干当了8年教研员,跟老师一起研讨,后来的一个阶段,1986年开始关注教学的技术,关注技能的发展,发现老师很多的问题,全区老师都是非专业老师,都没学过生物,有时听了后,恨不得拉他下来,“下节课我替你上,你听我上,明天我再来听你上”,当教研员的时候经常干这样的事,当然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交流的时间长,上一节课,交流的时间达两节课,虽然如此,老师们还是很喜欢,而我会跟校长说,这个老师很努力。一到我离开,很多老师和我仍然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些老师没有系统专业学习,我把大学教材找出来给他们上课,一上上了两年,有些老师真的喜欢上这门课,很多老师去函授考的就是生物。很多老师遇到问题,直接找我的住处,来问我什么反射弧、神经链,“您先讲讲,我再回去讲。”难题也来找我,问我“什么是标本”,那我就去采标本,带他们到到泰山采标本,植物园去观察。

1994年的时候又到了学校,不是我有多高尚。是我现在的学校向社会招老师,而且离爱人单位近,中间有所小学,将来小孩方便不用接送,就报了名,第一名录取到这所学校,进去当了生物老师。校长看我当了这么长时间教研员,教学管理应该有经验,让我当教导主任,我说,让我管别人不行,我总是被别人管的。但是校长看准了事,说,没有人天生会的,于是就当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就不说了,说说教学。我不光听生物课,听所有学科课。慢慢意识到,很多是想通的,不光是知识和技能、教学技术,而开始关注能力与情感,教学艺术层面。开始买书,大量阅读,关注教学艺术。一边学习,一边听课,对教学慢慢有了一些感受,但感觉还是一个生物教师。2000年参加国家级培训,在北师大三个月,当时还没有新课改,上课的都是参与课改的专家,接受了很多新理念,三个月对我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其实生物也可以进行人文教育,当时开始关注人文教育,怎么渗透。回头企图把生物课里的人文内容都提炼出来,当时关注了生物课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人口的问题,但发现非常难,生物内容很丰富,只提炼了一部分,就放了两年,后来写了篇文章《生物课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探索》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上,给了我鼓舞,这是一种野生状态下的自由探索,后来一直在阅读中去理解,课堂究竟是什么?后来读到肖川、叶澜,是一门生命的科学,如何让生物课焕发生命?买到张文质的书,文章中的所有观点,就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从那开始,我把他的所有书全部看,后来看了刘老师的,和我的思考一致。后又在教育1+1遇到了刘老师,我把生物课定位为生命教育。

所以第一本书就是《用生命润泽生命》,093月出版,有人说,一个生物老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主要内容,不是从生物老师的视角,而是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学。其中吴松超老师惊讶:从您的这本书中除了生命,我隐约地还感觉到您似乎在不露声色地渗透一种爱的智慧和教师的使命感,我甚至偏执地认为,只有读到了这些,懂得教育人生的智慧,爱学生的智慧,懂得承担教师的责任,才算真正理解了您。您怎么看?

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他只是老师,当你只是把所教学科作为自己的目的的时候,你的眼里就只有语文、数学、生物,偏偏没有了人。当你只是把所教学科知识作为教育的载体时,你的眼里心里就都是学生。……

我当时教“动物”时,学生叫我动物老师。我就说,不能叫我生物老师,动物老师,因为我不姓生物,动物。

吴老师说:向名师学习,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老师写的谈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文章特别多,不过,我发现不少教师津津乐道的只是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很实用的方面。您的书中有一章叫《教学行为的背后》,我感觉非常好,提醒教师一定要思考支撑教学行为的理念是什么。从这一章中我自己划出了几个关键词——尊重、激励、等待、引导和自主——不知道是否能涵盖您的教学理念?
而我想强调的是,课堂需要一定的技巧,技巧是什么,是外在的,任何方法都要有一定的思想做支撑,一个老师没有对人成长规律的认识,没有对人地尊重和对生命的呵护,没有对生命的同情和怜悯,任何技巧都只会成为璀璨学生心灵的凶器。

所以我说教书目的是为了育人,不只是为了教书。

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知识;你不是在教学科,你是在教孩子;带给孩子一生最大影响的,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你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本身。


我们应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
让学生因喜欢我而喜欢我的课。“亲其师,信其道。”但假如仅仅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呢?

第一步,应该让学生喜欢,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所以,第二个层面,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在我不教以后依然喜欢这个学科。(换老师后就不喜欢了,其实这个老师很失败的。)更高层面,不仅仅喜欢这个学科,获得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还记得你给他的是什么?尽管我还没达到,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构建生命的课堂
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美丽的约会。



一、课前准备:每堂课都是新的。
每天面对的学生都是新的,这个教材可以倒背如流,在面对的时候就是新课,要有一种心态,每堂课都是新的。就像约会一样,既然是约会,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当然不是靠外表。

教育可不可以爱意更浓?用真情、知识、智慧,去赴一场又一场美丽的约会。

1.态度:用心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

张世宗教授和林士真教授的备课《备课的境界》

他们在世界各地飞,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去年的一个故事,夏天,到山东来,跟我玩,前年来过,要到山东各校走一走。最后一站到青岛,到了一学校。818日,顾校长邀请游览常熟,过去后邀请第二天两位讲课,意外的是,第二天全部围绕方塔园的内容展开。说第二天早上请吃面,不去,课还没准备好。他们一晚上的时间,商讨怎么上课,就是善于利用本地资源上课。第二天就是讲方塔园怎么利用。(照片)
一颗古老的银杏树,长出了榕树的枝丫,谁也没有在意,但他们拍了照,在生物资源方面,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在银杏树上长出榕树来。其他方面的原因,湿度、温度、环境条件……
;方塔园为什么是九层高,是方的,不是圆的,现场还折了一个方塔,了解建筑的知识。然后,从数学、历史、文学、生物等角度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常熟的马褂树树叶,可变成教学资源,你带着小孩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变成小孩,画腿,加脑袋。开发出其中的一些课程,历史、文学、……他们一晚上的时间就把方塔园变成他们课程的资源,给了我特别大的触动。



为学生备课——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上个月在上海上课,出去不大愿意上课,因为仅凭一堂课,是看不出我对课的理解。既然执意上,那就上。怎么准备?那边说,随便准备,老师们想听。我就在想,我是为听课老师上,还是为学生上。

2.“居高临下”驾驭教材
海滩上,海水退去后石头都漏出来,在上面行走,不会碰到任何地方,被淹没的时候,你若是知道高的、矮的你依然可以自由行走。这需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驾驭能力。

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考虑前置知识、后置知识,以及小学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及高中相关的知识,学科外的知识以及拓展知识。

比如石灰水,拿个吸管去上课。学生说:“我知道,吹气变混。”“你怎么知道?”“小学学过。”小学已经知道了,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还有些知识初中学了,高中要继续学,那对于老师老说,学生学的层次要了解。

带领学生建构知识,把零碎的知识构建起来。

课堂笔记也跟着老师一起构建。

3.处处都是教学资源
社会、家庭、教室、环境、生活、学生、老师

有些老师说,条件差,没有资源科利用,但是真的理解了课程,其实身边的资源是非常多的。教学当中,无论什么课,处处都是资源。关键是如何利用的问题。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用上天竺葵,临时用,买不着,那我就在家里养,做实验就搬出来;蕨类植物,城市里找不到,我在家里养一盆。上课搬过来,学生观察,“有没见过,特殊的地方,揪下叶子,背面有什么?长什么?”繁殖器官,孢子囊,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如果只是讲给学生听,没有直接观察的好。

案例讲述:讲环境破坏,就可以把自然界发生的洪水、干旱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是近期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的;讲输血的知识,把福建永定一中的俞联滨老师作为教学资源;把学生的作业变成教学资源,学生去过海洋馆,让孩子介绍水母;学生自己挖的蚯蚓,自己找到,来介绍;孢子印;老师自己的生活资源(细菌,家里腐烂的水果,发酵,马铃薯的块茎繁殖;青蛙的繁殖行为,泰山的蛙鸣,录音,不同青蛙的叫声还不一样,城市里孩子听不到,学生听到手机声音时,非常惊奇,生活当中其实处处是资源;家蚕发育,蚕丝的作用——取下自己戴的丝巾;遗传和变异:三只小猫咪,流浪猫,一次相中家里小院子,偷偷拍了照片,可爱,这是一个猫妈妈生的,
为什么猫妈妈生的是小狗,为什么一个生的有黑色和白色;人对自然的破坏,为什么黄河的水那么黄?拿出自己的照片,是在黄河入海口拍的,水即将入海,背后的水可用泥浆形容,泥用来干什么吗?机器抽水,把水抽过来后打地基。操场用黄河里的泥奠基。那这些泥土从哪里来?沿途水土流失造成的,这样对水土流失的理解就不是一句空话;)

还有很多很多,拍了很多图片,我所经历的都成为资源。校园也是一种生态环境。泰山更是我教学的丰富资源,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甚至血液。

案例:抽自己的血为学生上课,诊所医生说,等一等,待会抽病人的。其实有什么呢?不就是一点血吗。上课时,学生问:“老师您拿的是什么血?”“孙老师的”,那天学生们上课非常认真。我自己感觉没什么。

人体器官图片一张张呈现后,出现自己的照片,人体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一个小学邀请上小学课,找五年级的课,我们的生长变化。离上课的地点有两千多里地,不知道学生的情况,备课时,找了我小孩从小到大的照片,跟我小孩的照片,作为参照物,找自己孩子的照片。我孩子说:不要随便拿我的照片去宣传。上课时,呈现三张照片,“你发现我家的哥哥有什么变化?”这是身边孩子的变化,亲切了。)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3

二、走进课堂:营造动态的生命场

我希望每次都带来惊喜,一定不是简单的好玩的东西,这堂课精心的设计。知识是鲜活的。

1.知识是鲜活的,要教给学生活的知识

如何让知识活起来?

1)回归到生活当中去,老师要尊重热爱知识。“虽然这个只是没有用,但要背下来考试”——自己不喜欢却让学生喜欢……

知识本身是有生命的,我教的是鲜活的知识。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即教育

去年春天,讲视觉、听觉器官,进行综合复习,课前课代表来拿东西,路上和课代表聊天,上课铃响了,急急跑到楼下,我说:“校园里的樱花开了。”上课时,我问:“刚才路上我是怎么跑过来的。要说出道理来。”学生说,听到铃声,然后说出耳朵的结构。我问课代表,“刚才我还说什么了”。课代表,“老师还说樱花开了。”那眼睛什么结构使我看到了,于是学生又来说眼睛的结构。这样就把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3)赋予知识以生命情怀

方校长:要开运动会了,可能有雨。我给太阳公公打电话。这是一种儿童的语言,把情景变成孩子喜欢的话。

展示学生写的习作《仙人掌求水记》《平凡的我》《红细胞游记》:血管的对话,把血管变成富有灵性的;心脏的自白:你们买房困难,我有四间房,哪间房墙壁厚……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表达,还有用编科幻故事的方式来学习。

2.课堂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动态的生命场

查辞海,课堂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地方。如果这样理解,我觉得课堂还可以是家庭、社会等等,所以是一个场。如果把它当成名词,其表现状态:知识是一堆枯燥晦涩的文字符号,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种机械单调的重复劳动;如果当成动词,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是生活的
、生成的,教学方式是创造的、灵动的,学生学习是主动的、自觉的,是体验的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教学工作是生命在场的过程,是智慧生发的过程。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是生成的。

校园是我的大课堂,到校园里寻找春天。为什么芽有胖有瘦?

把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中

《青春期》内容,很多老师都是:“请自学这一章”,甚至当它不存在。

我就让学生完成一份调查作业:

访问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1)在妈妈怀孕前有着怎样的心理?

(2)妈妈怀你以后哥哥时期的胜利和心理上有什么变化?后期体重增加上的变化,带来哪些身体的不适?心里的变化?妈妈怎么处理的?

(3)你是妈妈顺产的还是剖腹产的?出生的时候体重是多少?爸爸妈妈的心理是怎样的?

根据以上调查内容,写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插入一张自己出生时的照片。

孩子写得很好,如《妈妈,谢谢你赋予我生命》;《留下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等。学生普遍的感受是,妈妈生我、养我不容易。

3.课堂语言——说学生能听懂的话
深入浅出

我用了三十年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怎么做到深入浅出,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比如:血液的运输作用,为什么左心室厚,右心室薄。打个比方,送文件到市政府,和送到县城?哪个费时间,同样道理,左心室运输线长,耗的力大,右心室不用那么费力,因此左心室厚,右心室薄。

红细胞怎么运输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教学时:红细胞相当于8路车,有的坐8路,到家就下车了。遇到强盗了,特别不讲理,把你挤一边,这就相当于一氧化碳,使得氧气不能进入,这就中毒。这样就把抽象的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做小游戏,老师和学生手挽手,其他学生从缝隙中过去,其他学生就相当于细胞膜上的分子,从我们之间传过去;叫大个,不能从缝隙过去,相当于大分子不能随便过。这就是“控制”。)

三、课下作业:拓展、延伸、创造

让作业变得好玩

不是简单的背或抄,要拓展、延伸、创造。教学实践、条件与课程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矛盾。有些可以在实验室做,有些不行。这里面有探究实验,观察、演示、拓展实验等。这些需要在课下,可不可以把完不成的在课下,没有书面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枯燥、机械、被动、抄写、背诵、做题、纯知识点。现在负担很重,因为他不喜欢,假如他很喜欢,就没有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力,创新力。力求把作业变成好玩的、有趣的,主动的、动手动脑动眼、创造性的。

01年、02年兴起研究性学习,很多老师找很多课题,往往和学习科目没有关系,一段时间后学生兴趣就褪去了,因此,能不能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我布置了一些好玩的作业。有个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四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四十年。

案例1: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利用课余时间认识校园、小区周围的生物。描述出形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案例2:生物与环境

假如我是***
选取一种你喜欢的生物(植物或者动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种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以第一人称写成一篇科普短文。

案例3:制作细胞模型

用果冻来做,加热变液体,加细胞核,外面的就是细胞膜。孩子一边吃一边做,吃掉有什么关系,做的时候体会到细胞的结构式怎样的。

案例4: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
小羊找妈妈

案例5:我的青春我做主
结合青春期学习

自己的变化?又那些困惑或想法?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结合我们第一章学习的内容,给妈妈写一封信。

案例6:快乐国庆节作业——营养与健康
结合消化和吸收一节

案例7:红细胞游记

案例8:自我健康调查
调查自己或家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出改进的建议



3.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服务于生活

案例:青春期的学习。一个男孩是单亲家庭,母亲打电话:感谢您,我还担心青春期的事情怎么跟孩子讲,结果现在我不用讲,在你的课堂上都解决了。他给妈妈讲很多人体的知识。妈妈身体不舒服,妈妈身体来事了。儿子说: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你要特别注意,不要喝凉的东西?你要保证营养。儿子学到的知识还能指导妈妈。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3



   四、师生交往:尊重

不是班主任才有教育的责任,每个老师都有教育的义务,第一就是要尊重。

1.用心和学生交流

不是敷衍,开学之前,给学生写一封信,内心真挚的情感,发笔记本,可以写日记,提意见。

孩子们在笔记本上写得花花绿绿,只要孩子喜欢,怎样都可以。也可以图文并茂,有时候遇到烦恼,也可以跟我说。

2.发现并肯定优点

《优点教育的惊人力量》。肯定优点比批评缺点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

真切的体会,提出要求:学会做笔记,不是光听,随时抓住老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做课堂笔记。收的课堂笔记,开始很失望,只有少数写得很好。冷静下来思考,批评管用吗,何不变成表扬,把几本做得好的进行表扬,谁做得特别棒,棒在哪里?两个月的时间,我都在说,猜猜这是谁的笔记被老师欣赏。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学会做笔记。可见,表扬比批评更重要。

很多老师看到孩子们的笔记,问要花多长时间,其实就是一边听课一边记录。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

3.尊重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

通常,我们会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两类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到实践中,则应该是两个人的关系。事实上,由于受班级授课制和目前大班额教学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难成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依然还是两类人。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群体情况而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案例:(与学生的许多真实故事)



五、课堂境界:让课堂美好一些

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课堂记忆

无需谈多么遥远的教育理想,只需现在,能让课堂美好一些,再美好一些,我们离理想也就近了一步。

1.把美带进课堂

语言的美、画面的美、声音的美、情感的美

课件都融入了我对课的理解。“开学了,又见到可爱的你了!”“人的生殖”;精选课件“桑兰图片”,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在危难的时候仍然可以微笑地面对。

2.把诗意带劲课堂,让学习感变得诗意盎然

编七言、现代诗,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诗意浓浓

案例:请你猜猜我是谁

我没有华丽的彩衣

也没有芬芳的气息

我只是

悄无声息地

生活在你的周围

在你的生命里



你看不见我的踪迹

你听不到我的歌吟

没关系

我只愿和你朝夕相依

让你的生命充满活力



假如我不小心伤害了你

那一定不是我的本意

而是有人弄脏了我

依附着我潜入你的身体



为了你的健康与美丽

请不要污染我的身体

要知道

保护我就是保护你自己



3.把歌声带进课堂,让学生的青春歌声飞扬

案例:单细胞生物,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改编《小草》歌曲

4.把善良传递给学生,让世界更美好

《献血》问:没好处还献不献血?生:也没有太大的坏处,人在多长时间补充。其实想告诉学生做了好事可能没有回报,没有任何好处的好事,告诉学生做好事不是为了回报。

你今天做了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有老师问我,是不是特级教师,很抱歉我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全国优秀教师,普普通通的教生物的中学老师,在课堂传递美好的东西。

张文质:因为我们自身的任何改变其实就是教育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美好。

每年家长开放周,听课,和老师交流。在课堂中十多个来听课,家长说,我孩子说有生物课,一定来听生物课,孙老师穿什么裙子可好看了,是美的化身,我们老师留了一个什么发型,你也可以留什么发型。不是老师长得美,而是和他贴得近。



当你给孩子们一篇绿叶的时候,他还你的是一篇森林;你给他一滴水,他还你的是一片汪洋,这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润泽。

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我打交道的是鲜活的生命;我比他幸福千百倍,因为有一个个天真浪漫的孩子,我们的课堂可以做到让生命润泽生命。最后将好人好梦送给老师们!





主持人:谢谢孙老师!您真好,您真美,您真富有!很感动,能够聆听您一路走来的感受、体悟,今天的美好相遇,相信这份美好,将滋润我们的心田。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4
安徒生童话中的生命意识和教育意蕴

主讲人:李红叶
2012/7/17
下午14



                          李红叶博士讲座现场
主持人杜英杰:尊敬的刘教授,各位校长,学员们,下午好!研修进行了两天半,大家收获了很多,从实践、理论、根基层面,都装在心里,今天还有一个大餐,是关于神奇的故事,神奇的童话,为我们带来神奇故事的是李红叶教授。掌声有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李红叶:

很高兴进入到这个团队,来迟了些,错过了很多讨论的机会,很多老师的精彩讲座都没能赶上,下次一定第一天就来。对于安徒生我有很多话可说,我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是关于安徒生的。刘老师给了我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就是一个思路,强调的是安徒生童话和儿童教育的关系,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关系,经典阅读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中午和两位刘老师交流的时候,非得按这个题目说,我想关于安徒生有很多想说,那就讲到哪到哪,留点时间来提问,对话会更有意思。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童话,儿童文学它是独特的文类,如果从儿童读物来讲,适合孩子读,为孩子所写,被孩子所读,不能把对童话的感觉说出来。

安徒生,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字眼,它是亲切而又熟悉的,它唤起我们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抚过脸庞,仿佛奇迹降临,仿佛回到从前、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仿佛听到隐秘的灵魂的私语,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知,又仿佛第一次相遇。

在现今浮躁的时代,工具主义的时代,日益失去纯真的年代,每天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是还仅存的一种奇迹。和刘发建老师讨论的时候,问《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童话吗?我会逐渐涉及到这个童话,我说了一个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所以是著名的童话,小女孩那么单纯,那么天真,出现恶想要烤鸭、火炉,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的地方。成年人是否还有这种能力、天真,对幸福本能的强烈渴望,只有他能在死的时候还能幸福地死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童话分民间通话,创作通话。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睡美人是原本口口相传的,大家聚在一起讲的,格林兄弟本是语言学家,感觉到最珍贵的原生态的活力的东西很快就要失去,人类的童年状态会没有了,所以赶紧搜集整理出来,大家发现孩子是如此喜欢读这样的童话。当那样的时代失去之后,人类产生一种乡愁。原来民间的氛围,孩童的状态最宝贵,工业文明使得人类已经离得越来越远。人类的原始时代,那是最原生态的最自然的状态,每种植物动物都有灵魂,这是孩子的思维,有一种深刻的智慧;后来自己创作,安徒生是个人创作的巅峰和典范,他是一个奇迹,他也是时代的产物,1805年出生,1875年去世,这样一个时期,自然人是可爱的,举止是端庄优雅的,后来发现像自然人没有收到约束,有高贵的灵魂,安徒生出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去继承从前的民间文化的精髓,不能没有奇迹,童话有一个很感性的表现方式。



魔戒的作者,论童话,童话有几个功能,想象另外一个世界,是一种乌托邦,是我们的避难所、港湾,现实是如此的困顿,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永在,它给人以慰藉,但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幻想,中国人对童话的理解抱有矛盾的心情。另外一个方面童话是虚幻的,《中华读书报》上有人提出孩子还要不要读童话(读童话使人心眼变傻)。

童话的发展脉络,由民间通话——艺术通话。童话有着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诗意栖居的向往。童话若没有诗性,就不是真正的童话。是伟大的作家与神交流,与孩子交流。



开场白强调,心灵无所归依,心里很难宁静,精神层面的探索还是非常重要,儿童文学、童话、安徒生、孩子都是我们一种思想的资源,整个演讲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经验:对我个人而言,接触安徒生,是上天对我的一种看顾,特别喜欢讲经典,现代主义作品,后来读研专业是比较文学,做硕士论文,有一点坚持,就是一定要做一个我喜欢做的,关乎我心灵和精神的,现在的文学研究越来越忽视与精神的关联,或者文学研究不和精神关联,变成工具性的东西就很麻烦,于是放电影式的放下来,最后选择了安徒生。01年写出来的时候7万字,那时候资料特别少,很幸运走进了童话世界,走进了儿童文学世界。《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这本书是35万字,当时2005年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是一个特别的选题,很多老师写了序言,后来给大学生讲课。在大学里讲过很多课,儿童文学课出乎意料。很多男生也喜欢,我讲课的方式完全不按教材来讲,但是最后考查的时候,出个题,请你谈谈对儿童文学的感受和收获。两个小时,男生都可以写很多,而且写不完。感觉每周都在期待星期三这四节课的到来,还有的学生说,将来一定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做一个好老师。哪怕从寝室走到教室,看看四周的花花草草,都有一种美好的感觉。特别喜欢杨丽萍的一句话:我来到世上看树怎样长水怎样流,云怎样飘。我想这是一种喜悦的能力,现代人没有喜悦的能力,没有新奇的眼神看世界的能力,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但个人可以守住一份宁静,诚意地做人。特别强调,安徒生童话绝对不只是给儿童看的,也许就是给成人看的。



安徒生生平及创作(1805——1875

提到这个名字,大人孩子差不多都熟悉。没有孩子可以不读安徒生,在某种意义上童话等于安徒生这个名字。

安徒生如果出生在1705年,他就是个疯子,幸好出生在1805年。成为世界上最普及、最著名的作家。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沼泽地里的一株植物”——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他个人的经历很像丑小鸭,但是他的心灵已经长成了天鹅。鼻子很大,手脚很长,追求所有的女孩,但是女孩们都表示愿意做他的妹妹。父亲是鞋匠,鞋匠可以带徒弟,但他父亲不能。对自己的家族从来都是讳莫如深,母亲、姨妈、同母异父都处在社会最底层,过着堕落的肮脏的生活。他幻想自己是国王的儿子被遗弃在那了。他很会唱歌、讲故事、演戏,表演能力特别特别强,以致男孩总想脱掉他裤子,但他总想自己能出人头地,要做伟大的艺术家。

一个人独自离开他的家乡出去闯荡,敲每一个名流家的大门,又唱又跳表演,名流们说是来了一个野蛮人,没有任何文明留下的痕迹,这引起上流社会的注意,他经历很多艰难困苦,成为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

他还是一个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剪纸艺术家、著名的旅行家。他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小说,小说出版之后就被翻译成好几国语言,1831年写童话,安徒生一直被嘲弄,一直在国外有很高声誉后,国内才承认。他的精神导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小说让你成名,童话将让你永垂不朽。”安徒生居无定所,像候鸟。在上流社会轮流住,年纪很大后才有自己的一张床,旅行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成为著名的旅行家,出国达到30次。那时坐马车,经历很多事情,每次出走,都感觉到世界的神奇,因此,他不仅仅是一个丹麦人,感觉是一个世界人,欧洲人。

展示一组安徒生的剪纸作品。



安徒生在我国五四时期是很被崇拜的作家,永远的老孩子,现在已经不知道了,那时候有个《小说月报》,有两期全部用来介绍安徒生。

作品:夜莺;
月的话(国画的画册)人民文学出版社;柳下。(柳树下)


中国翻译的人很多,值得信赖的是叶君健,也是参照英译本的,直接从丹麦本翻译过来的是林桦。讲述一些作品:没有画的画册、安徒生的故乡、牧猪人、鞋匠的儿子……



展示安徒生的才能。照片展示其标志性的剪纸;安徒生的绘画。(中国的版本改写了很多,插图很差,在西方有一些精美的本子,安徒生文学奖是儿童文学最高奖项,有安徒生文学奖、插画奖。图画这都是一流画家制作的。)

介绍作品:《白雪皇后》,是一部中篇童话,写得很好;《海的女儿》;《艾丽莎和他的小哥哥》(个人的想象完全融入其中。故事的原型是格林童话,增加了很多细节。很典型民间童话的写法,细节上包含很多情感的因素。)

安徒生对自然的感情:自然是看得见的精神,精神是看不见的自然。自然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很多是写动植物、孩子,孩子就类似于动物和植物,有很强的深度。他必须有与物交流的能力。



《白雪皇后》:女孩经历了很多事情,安徒生:小女孩有能量,如此的单纯,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她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在安徒生看来,天堂是属于孩子的,没有一颗天真单纯的心,就不能进入美好的世界。



无法言说的生存体验。《丑小鸭》(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天鹅蛋生在养鸭场,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个体与个体难以沟通,这样的话,都无法理解,这样只能不说,说了也没用)在《拇指姑娘》中,与拇指姑娘相对照的形象是癞蛤蟆、金龟子小姐们、鼹鼠和田鼠。金龟子小姐们说:“她连触须都没有!”“她的腰太细了——呸!她完全像一个人——她是多么丑啊!”这种因个体的差异而无法彼此真正理解的关系也体现在鼹鼠、田鼠对于燕子的态度上。然而,当田鼠和鼹鼠鄙薄冻僵在地道里的燕子时,拇指姑娘一句话也不说,不过,当他们两个把背掉向这燕子时,拇指姑娘就弯下腰来,亲吻它,拥抱它,为它盖被,终于救活了这位比她自己的体型要大得多的鸟儿。在《丑小鸭》中,安徒生将生存的异化处境突显到了极致,从而强调了:天鹅蛋生在养鸭场,是个体成长必经的考验。小人鱼是“那么地沉默而富于深思”,她不但承受双脚踩在刀尖上的感觉,也承受“无法言说”的痛苦;当她选择为爱而化为泡沫,她深沉的爱、她所受的苦、她的牺牲精神以及为求得一个灵魂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得全世界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她也因此而超升到更高的生命境界里去。

老头子做事总会错。走下坡路就越快乐,这个故事很快乐。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5

安徒生非常非常会讲故事,尽管长得丑,但是他一开始讲话,眼神特别生动,那个语气神态,边讲故事边剪纸,故事讲完,剪纸作品也完成了。很超现实主义。他的个性一半是孩子,一半是上帝。性格非常非常复杂,敏感多疑神经质,有时自我中心。

随身带9m长的绳子以备逃生;他害怕孤独,他害怕自己会莫名死去,他甚至会在自己睡觉的被子上写道:安徒生只是睡着了,他还活着,他并没有死,他只是睡着了。;舞台梦,从小想做演员,歌唱家,后面发现越长越丑。

没有画的画册,喜剧演员。他的性格是具有悲剧情感的演员。

写童话是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方式。童话这种形式太好表达自己了。不像中国的童话作家,是因为孩子没有什么可读,而给孩子们写。

爱情是无法言说的,《海的女儿》是一例。如果安徒生就只写了这个童话,也会传之久远;雪人产生了爱情,对火炉的爱情,你如果靠近,一直想要靠近,一直到融化什么都没有,因为做成他的是一个火钳;小人鱼跟别的人鱼不一样,独独喜欢王子的雕像,向往上面的世界,这是她的宿命。可是他永远无法走进另外一个世界,永远无法获得这样的灵魂,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寻求。因为寻求,所以收获;因为寻求,所以得救。后来超生到精灵的世界,今后会获得一个灵魂,孩子们听话,三百年后她将获得一个灵魂。这样就摆脱了了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自己的局限性。他是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但是所有国家的国王以邀请到他讲故事为荣。安徒生始终没有走入上层社会。就像沈从文说的,我永远是个乡下人。



体裁到底怎么看?大多数对安徒生童话熟知的只有十几篇,如果能数出20篇,了不起。总共212篇,表现形式很多,内容很多。



很多国家仅仅把安徒生是给孩子写童话的作家。实际上不是,丹麦人从来没有如此。鉴于其影响力,用国际安徒生奖命名世界儿童文学大奖。



林良:我们崇拜安徒生……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童话”这一文体时写道:“艺术童话大师,其作品与民间故事一样不衰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如果有一天,因为某种风尚,需要选举儿童文学作家的地位,那么安徒生是王!



故事中,也有的非常轻松,《豌豆上的公主》,王子找不到真正的公主,一次暴雨,开门,是一位公主。怎么检验是一位公主呢?
……二十床鸭绒被,公主睡得一点不舒服,王子说这是个真正的公主。安徒生的语言非常精彩,有一种现场讲述感。《豌豆上的公主》神秘、荒诞、夸张,然而,实在没有其他任何故事能把一个人的敏感写到这样深切的程度。豌豆公主正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

讲童话一定讲一个重要概念。寻找意义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不是一个好公主,不是告诉孩子要娇气吗?其实,童话有童话的逻辑,你觉得有意思就可以了。每一样东西都很神奇。每一件事物都是很神奇的。甚至题目都给人美好的感觉。



容纳了宇宙很多很多的东西。这种书可以从小读到大。

他善于在随便碰到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和有意义的东西,并且有为他们感到欢乐的能力。这是一种罕见的才能,它能够发现那些往往被懒人所忽视的事物。

有时候很小的故事抵得上大部头小说要表达的。



瑞典戏剧家斯特林堡说:“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我了解到另一种世界的生活,一个公正和富有同情心的黄金时代。”

周作人则称:“文学的童话到了安徒生已达绝顶,再没有人能够及他。”又说:“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也。”

曹文轩: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安徒生恩重如山。

中国儿童文学不是纯粹的,它有异邦的血统,而这其中,安徒生是最强大的。

发现儿童,在没有学儿童文学之前,我是一个没有多少趣味的人。孩子不听话时,我就牵到阳台上去。过一会他就在那唱歌,“下面条罗,下面条罗。”受传统影响,惩罚他,他却在那高兴呢。

《窗边的小豆豆》,发现儿童是一个文化概念。

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说过:“作为世界童话大师与世界文学史上艺术童话的奠基者的安徒生,是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外国作家,学习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童话作家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余秋雨则说:他是一个永恒的坐标,审核着全人类的文学在什么程度上塑造了世道人心。


文学是什么?现在很多已不能安慰我们的内心。

可以代孩子发言吗?对于孩子的意义。本不需要说明的,人性启蒙的读本,适合孩子读,理由很多很多。所有的理由都是大人说的,因为我们曾经是孩子,以我们是孩童的经验,但是,可以代孩子发言吗?

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接受。

孩子们到底怎样读安徒生啊?我在03年做了一个3000人的阅读调查,问卷的方式,都是开放式的问题,质的研究方式。

分享调查后的主要观点:温馨的童年记忆

对象是小学到大学,主要是孩子,不管是小家伙还是大人的回答,安徒生是一种很温馨的童年记忆,安徒生——童话的代名词。理由:字大、有画,太神奇,透出真感情,告诉做人的道理,以天才的直觉道出神秘……

安徒生童话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是爱与美的代名词。

孩子的安徒生印象:一个天才的想想家,一个微笑着的老爷爷,一个十分好的人,一个心很软的人,一个心思很细腻的人,一个有善良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怜惜小孩的人,一个懂得理解他人的人,一个用童心看世界的人,一个永不言败、努力追求梦想的人……

概括印象:同情意绪、欢乐意绪、成长意绪

安徒生童话唤起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同情。

孩子本是弱者,但面对安徒生笔下那些富有美感气质的形象受难时,孩子们本就柔软的心立时充溢这难以抑制的悲悯与同情。

欢乐意绪:把很多事情的惊奇和趣味发现,用初始的眼睛发现,读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惊奇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孩子们一派天真,读出许多有意味的意思。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渴望的故事。《丑小鸭》:太有味了,心里想的和我们人一样。鸭子世界实在写得太棒了,成人忽视了去感受它的小宇宙的感受。

关于《丑小鸭》:因为这个故事有转折——喜欢一个变化的过程;因为“好人——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喜欢爱一个愿望实现了的结果;因为“小鸭子心里想的和我们人一样—“喜欢以人类原始思维为动力所构建的那一个
“万物皆同与我”境界。

那位爱穿新衣的皇帝,终因不穿衣服在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而被万人所笑,为万人所不齿,故声名远扬,万人皆知。然而,我却不但同情他,甚而生出几份喜欢来。想想看,一位发痴的皇帝,他的爱好只在穿漂亮的衣服,这实在并不算一件多么骄奢淫逸的事情,倒称得上是一个可爱的缺点。何况安徒生也说了,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到来。这样看来,这个皇帝所治理的国家也并不见得有多糟糕,反倒衬出一种太平感觉。实际上,安徒生的这个故事,旨在深刻剖析人性。这国王的显赫身份无非制造一种更富戏剧性的效果罢了。皇帝的随从和大街小巷的所有老百姓们推波助澜,仅仅是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是一个例外——一个被众人指认的傻瓜。设若我们是其中的一员,也必定暗自思量:“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继而煞有介事地称赞:“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安徒生极写皇帝的丑,所针对的却是芸芸众生和普遍人性。并且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并不比这戏剧场上的任何一个角色来得高明。因此,这部戏才强烈地震撼了我们。最喜欢哪个人:小孩回答90%是皇帝:因为太笨了,太可爱了,好玩。

多给孩子带来趣味,做一个有趣的人。

结束的时候,推荐几部电影:伊朗:《小鞋子》(天堂的孩子);曹文轩
(草房子);放牛班的春天;父与子的漫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呈现的是粗糙的,多层面的印象。






互动环节

学员1:我是井冈山大学的老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安徒生作品毕竟有其时代背景,比如说武术、巫婆等,要接受这一块,有没有就这些问题提出过,这些宗教色彩的会不会成为障碍?

李红叶:安徒生童话是基督教文化下的文本,的确会有障碍,有一些。通行的比如小册子,选的十几篇,太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孩子的理解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上帝,巫婆,中国的改写者把巫婆改成丑人什么的,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要充分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选本是没问题的,全集的话就会觉得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还有负面的信息,很多认为很幼稚,大多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因为这些孩子没有读过,只是通过《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几个童话的印象获知的,需要一点点来理解的。目前改写本很糟糕,好的基本没有,在没有很好的改写本的不如不读。香港台湾的单行本做得很好。可信赖的本子不多,总之,要充分相信孩子。

学员2:老师好,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很小的时候就一起看绘本,听绘本,听古典音乐的时候会哭,读到童话悲哀、残忍的时候她会说不要听了,那么有时候会放一放,然后问他喜欢听什么。给我的感觉是不该回避,那如何引领他成长和发展。

李红叶:在早年的时候有丰富的感情,长大了后绝对是好孩子。现在的教育,总是强调快乐,其实糟糕,我觉得您采取的方法也是好的,静静地坐一会,放一下,当然,必须选择好的本子。因为儿童文学是以浪漫主义为底部色彩的,悲悯的,太悲惨的,太残忍只有成人里的,不过是悲哀但不绝望,它最终给我们的是慰藉和力量。1956年获诺贝尔奖的希梅内斯:孩子可以读的书很多,之所以让他读儿童文学作品,是得到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保有一种理想和纯真。



主持人杜英杰:两个小时像作了一个美梦。李教授谈到给学生上课后,学生们将来都想做一个好父母,好老师,这是童话的作用,是一种积极的意向性,李教授的讲解是刘教授理念的一个践行者和验证着。美好的世界,兴发了美好的意向性的追求。回顾三天的学习,从14日的傍晚开始我们都是来追梦的,不同层次的人都寻找到了心中的梦,作为老师的寻找到了追梦的路径。比如想在技术层面找到路径,有李政涛的课堂实践指导;如果要提升教学品质,挖掘广度深度,刘老师则指明方向;想要有原型和案例,孙明霞老师树立了一个榜样,从整个学习报告中,李红叶老师、刘发建老师、杨骐文老师等所有老师也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感谢他们。当然还要感谢搭建平台的服务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5
研修活动之“来年相聚”梅溪湖


主持人杜英杰:在当下浮躁的时空下,刘老师团队不断引领,希望像星星之火一样嘹亮我们的祖国大地,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次相聚的地点,美妙的岳麓山下,岳麓区实验小学,有请吴静老师。




                          梅溪湖小学校长:吴静

梅溪湖:梅之风骨、溪之灵气、湖之情怀

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岳麓区实验小学(原名梅溪湖小学)是岳麓区教育局主办的公办示范性小学。学校位于梅溪湖西北侧,西靠长郡梅溪中学,南接秀川路,北临肖河路,相依青山绿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除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梯形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外,还建设了全市小学中唯一的恒温游泳馆以及计算机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文艺中心、国学文化走廊、手工创意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自然观景区等设施。同时通过屋顶绿化、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将学校建为一所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的两型示范性小学。
学校承接岳麓区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培养主动学习,善于合作,个性独立,敢于探索,身心健康的社会小公民”的育人目标,在全区抽调骨干教师,在全国招聘名优教师,组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全力打造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一流学校。
守望教育、守望儿童、守望绿洲,欢迎明年到岳麓区实验小学!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6
研修活动之7月17日下午刘教授对研修讲座点评

主持人:长沙市稻田中学的罗国玲

主持人的名单中,要么是老师的老师教研员,或者教师中的佼佼者,还有刘老师的学生,资历,才学都非常优秀,今天这一刻,话筒应该不属于我。稻田中学可能没听过,但徐特立肯定听过,是我们学校第七任校长。今年迎来百年校庆,有幸我们遇到了有情怀的校长。今天相逢,和很多名师相见恨晚。因为欣赏,所以靠近。不说很多了,最后用一句诗表达感受,两年来最深的感受,当我靠近你时,只要一缕春风,你却给我一个春天。

和刘老师有渊源,刘老师是衡阳的女婿,接下来让我们用心聆听刘老师带来的讲座。将带给我们完美的惊叹号!



                     





刘铁芳教授:

这一次发了一本书,我本不应也不愿运用权力推销自己的书,而要让书自己行走,书有其自己的命运。我想对书进行修订,出版社说必须库存低于300,现在还有600本。争取明年把修订本弄出来,我怀着这样的私心。接下来,只能在这里把我书中的最核心的思想,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没办法,PPT66页。先把后面的几位讲演以我的视角做一个总结。



教育意向性,就是个人如何进入教育情境的前结构,或称准备性状态。

(受教育的好坏,都是从前结构出发,以什么羊的方式抵达要学的事物之中。包括明霞老师创造这么好的关系,建构并进入温润的生命空间之中,这就是意向性结构。要当人的老师,把生物、动物的学习放到温润的生命空间中。)

所谓兴发,就是把学习中的个体预先置于优雅的境域之中,以唤起个体积极的生命姿态,让其后个体教育的发生成为处于积极状态的个体生命的自由涌动。

管季超的作文教学

基于亲熟感的作文教学:师生熟悉、作品熟悉

基于个性的写作

学生作文:主题的提炼:“123,开始。”(基于现场的主题词的提炼)看新闻的爸爸问:“妈妈刚刚喊我了么?”(管老师其实还可以抓得更多一点?有的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不是为字数写文章,而是为表达而写。)

朗读作文:作文就是一种表达:让写变成说,相互认同。



刘发建

建设性的教育姿态(不抱怨,实实在在做什么事情,寻找合适的载体,一起努力)

读一流白话文,做一流中国人

钱理群: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孩子读书写作,并且在过程中感到快乐,体会生命的意义。(兴发理念的充分体现)

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对这句话非常认同,还可以加上:其实首先是滋养我们自己。



杨骐文

以叙事来柔化学生的生命世界,变教育中文本、概念、教条,像硬物一样地进入孩子的内心,难以消化。(与生命没有同构。首先我们自己内心有很多硬物,除了这些我们说不出话。领导学会说四种话: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没有柔化,柔化学生的生命世界。)

词语唤起、再造经验



陈开玖

母亲、教师的敏感性:

团队活动的定位:精神、生命、灵魂的成长多于外在的技术



孙明霞:以真和爱沉浸在教育生活之中

好老师的魅力:平和、亲切、真、爱

完全以本真之心进入到孩子的生命世界之中,以个人的本真生命和对孩子的爱进入。体现了好教师的魅力。平和、亲切、真、爱。

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在教学中的涌动——达到的结果:生活的教育化。以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教学中。孩子又可以向生活延伸,生病的女孩拍下好看的鸟和花,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力量。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从让学生贴近的自我生活、生命实际出发,唤起学生,兴发学生生命。(遗传、变异、血液做标本)

你就是你的教育学,你自己是最好的教育。任何时候把自己放进去,任何教育方法,你才是教育方法最重要的环节。你用别人的方法,其实方法本身也变了。她自己的人格、生命变为最本体的基础。

让课堂美好一些。脊椎受伤:用阳关灿烂的桑兰的照片,笑对生活(很细心)

人的教育:基于人的教育,师生都是人;舒展人:师生都得到舒展;成就人:师生彼此都得到成就的教育

教师不是奉献,而是显现,是欣赏,是生命的自我成全和彼此成全。



李红叶:活在儿童文学世界之中

李老师走进来就有童话的样子,和气质融合在一起

想象中的奇遇、美景和温情:童话的教育意义:生命的兴发;

《卖火柴的小女孩》:单纯的想象、抵抗周遭的一切坚硬的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无条件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在我看来,不是资本主义的坠落,而把其放在绝境中,是唤起每一个人优良的人性。保持内心之中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抵抗周遭一切事物的冷冰,对抗坚硬的现实,就是让我们内心柔软、温润。)

格林童话:带着乡愁留住童年,整理民间通话,人类童年时代自然的文化状态。

大学生也需要心灵的温润,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被唤起,只要找到恰当的方式。

喜悦、惊奇,用初始的眼睛看世界:教育现象学的态度。

我是沼泽地里的一株植物,幻想是一个被遗弃的国王的儿子:长得像丑小鸭,心却长成了天鹅。(个体与个体之间难以沟通,在沉默与坚持中成为自我。丑小鸭、海的女儿)(跟随我的人大多是孤独的,有一天你们会成为天鹅的。)

在随便碰到的事务中发现美好的和有意义的东西。(明霞老师是安徒生在中国的见证。)

亲近通话,保持我们对儿童世界的敏感性;保持内心中像孩子那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我们重新习得一种初始性的质朴地感受世界、理解教育的方式;

做一个充满爱心、有趣、富于想象力、永怀美好事物的教师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2 01:47
研修活动之刘铁芳教授讲座:教养性教育:问题与路径

教养性教育:问题与路径
铁凝:山中少年今何在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向山杏们打听过的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


这三句话好,不是因为文采,而是很真,一种内在的渴望,在自然的对美好事物的萌芽,真实地表达出来了。这就是爱与自由的世界,那不是作业,不是功课,在应试下是写不出来的。他保持了生命的质朴,在爱的境遇中写出来了,所以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现在的孩子写不出来。要他写,也就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打一百分。今天的孩子从这个原初的世界中拔出来了,被外在的习俗的空间锁住了,社会这个染缸让他们改变了。

假如改成: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


变好与变富之间:知识的转向

变好:知识指向人自身——知识即美德

变富:知识指向外在世界——知识即权力(力量)



后果:普遍的浮躁与心态秩序的危机

案例:飞机场,“高素质”懂多国语言的乘客互相辱骂。

没有获得内心的力量。现在的外语没有文化了,学到的都是没有文化的外语,会用英语骂人。动不动就骂娘,舞拳弄脚,医院护士要带钢盔,哪一天老师要带钢盔上课,那就是悲哀了。



柴静:赤白干净的骨头

饶先生说:“它是生命,我也是生命。为什么我有能力,我有权,我要它死?我一踩它就死了,但又何必呢?它对我没有影响。它也是生命,它也要生活。”

黄永玉:(美好)
美比好看好,但好,比美好。

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良善比聪明更难。(良善是靠后天的培养,靠人性的温润和力量,不是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评论:人生在世,不仅仅是为了展现个人的才智,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苏格拉底的申辩》

“我私下到你们每个人那里,做有最大益处的益事,我尝试着劝你们中的每个人,不要先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最好和最智慧,不要关心‘城邦的’,而要关心‘城邦’自身。”

《回忆苏格拉底》


“安提丰,正如别人所欢喜的是一匹好马、一条狗或一只鸟一样,在更大的程度上我所欢喜的乃是有价值的朋友;而且,如果我知道什么好的事情,我就传授给他们,并把他们介绍给我所认为会使他们在德行方面有所增长的任何其他教师。贤明的古人在他们所著的书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我也和他们共同研讨探索,如果我们从古人的书中发现什么好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摘录出来,我们把能够这样彼此帮助看为是极大的收获。”

(霍普金斯坐在木凳上时,这就是大学,对真理的向往。所有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教养性教育的基本主题

自然教育作为起点与基础性场域

经典教育蕴含着基本价值的引导

公民教育提供实践的方向

(图片)狮子:你的胸膛就是孩子的天空。(柔情蜜意)



结合湖南民院附小教育活动图片解说教养性教育:

1.教养性教育展开的自然之维

自然的在场化(家里充斥着暴力,孩子内心也充满了暴力;学生教学楼前踩雨:认识到雨也是一种自然的伴侣);

体育与游戏(学校没有学生,就空荡了,忧思就是存在的本质,有了孩子这里就有了生命感;操场上孩子们在跑,纯净的地方就不是人的地方,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做操)

劳动(手工劳动,游历)



2.教养性教育展开的经典之维

阅读世界的开启

(不要“国”字,太严肃了。孩子就是玩的。国学是大人玩的概念的游戏。)

3.教养性教育展开的公民之维

安静读书(读书的公共空间)

爱在校园(下暴雨,爱心雨伞接力)

校园特卖(这些都是公民的教育形式,美国做得好,可以借鉴。)



小结:教养性教育何以可能

自然教育(寻找起点)

经典教育(孕育高度)



生活教育(孕育爱与自由)



活动与交往




公民教育


(提升社会存在)



夸美纽斯:我们从自学者的例子中最能看清楚,一个人在自然的领导下能够钻研有关万物的知识。好些人通过自己教育自己,或[如柏那德(Bernard)所说的]用橡树和山毛榉做老师,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较之受过导师的令人厌倦的教导的人的进步还要大。
这岂不是告诉我们,万物确乎都已存在人的身上;灯、油、火绒,以及一切用具都已具备,只消他善于擦出火星,着上火,点好灯,他便立刻能够看见,能够充分享受上帝的智慧放在他身上和时间的稀有的珍藏;这就是说,他便能够领略整个造物的数字的与有比例的安排了。倘若内心的灯没有点燃,只有奇思异想的火炬在身外旋绕,结果便如一个关在黑暗的土牢里的人身外有火光旋绕一样;光线确乎可以透进罅隙,但是全部光亮并不能够进去。



让我们像丝瓜一样健康、肥美!回到自然很难,很多时候已经回不去了,今天再努力做好丝瓜。

个人主要努力方向:

1.深化教育人文研究,建立学术团队。

2.促进教育人文理念的实践转向,建立学校基地和校长团队:新人文教育学校联盟;新人文行动学校联盟;新人文学校联盟。(名字还在斟酌,欢迎各位提出建议。)

3.促进教师跨区域交流,建立教师团队。



主持人罗国玲:

看到刘老师,想到八个字,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很想停留在这一刻。我长话短说。这三天想说的还有很多,一些老师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思索,改变自己做老师的方式。有一天晚上讨论时有老师说,心是热的,血是沸腾的,回去后就冷的。但我们是被点燃的蜡烛,虽然非常有限,但是我们是温暖的。期待明年再相会!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7-31 21:47
[attach]19892[/attach][attach]19893[/attach][attach]19894[/attach][attach]19895[/attach][attach]19896[/attach][attach]19897[/attach][attach]19898[/attach][attach]19899[/attach][attach]19900[/attach][attach]19901[/attach][attach]19902[/attach][attach]19903[/attach][attach]19904[/attach][attach]19905[/attach][attach]19906[/attach][attach]19907[/attach][attach]19908[/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15
[attach]19909[/attach][attach]19910[/attach][attach]19911[/attach][attach]19912[/attach][attach]19913[/attach][attach]19914[/attach][attach]19915[/attach][attach]19916[/attach][attach]19917[/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18
[attach]19918[/attach][attach]19919[/attach][attach]19920[/attach][attach]19921[/attach][attach]19922[/attach][attach]19923[/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21
[attach]19924[/attach][attach]19925[/attach][attach]19926[/attach][attach]19927[/attach][attach]19928[/attach][attach]19929[/attach][attach]19930[/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28
[attach]19931[/attach][attach]19932[/attach][attach]19933[/attach][attach]19934[/attach][attach]19935[/attach][attach]19936[/attach][attach]19937[/attach][attach]19938[/attach][attach]19939[/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32
[attach]19940[/attach][attach]19941[/attach]













作者: 何晓红    时间: 2012-8-1 20:48
[attach]19948[/attach][attach]19949[/attach][attach]19950[/attach][attach]19951[/attach][attach]19952[/attach][attach]19953[/attach][attach]19954[/attach][attach]1995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 20:58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29
补发的照片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0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1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2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3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3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4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4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5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5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5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6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7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王景    时间: 2012-8-16 22:37
《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1 01:0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1 01:0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1 01:0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1 01:09

作者: 梅溪湖现场直播1    时间: 2013-6-12 15:33
http://xnjyw.5d6d.net/thread-63564-1-1.html
★★聚 焦 梅 溪 湖/岳阳方少文 长沙吴静 孝感管季超主持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