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站务[34楼]:本站新版功能设计最终方案=定稿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2:41
标题: =站务[34楼]:本站新版功能设计最终方案=定稿
>>
重要公告





        本站正在认真地持续优化调版。预计将11月10日前完成2013年定版!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4d58439d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2:42
>>重要公告  

          本站正在认真地持续优化调版。11月10日前完成2013年定版!


==已完成的项目:

1,已购新的国际顶级域名;
2,已购买服务器;
3,已将[老站]所有图文数据安全转移至新站,并作备份;
4,已为网站添加背景音乐;添加QQ[在线咨询]功能等。。。
5,新站极少量新功能已启用,大批新功能待启用完善优化;
6,一如既往要求汉字实名注册/注册信息逐一手动审核,以确保[入门关];
7,我站出资购买了400注册会员使用免费电话。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2:58
==未完成的项目;

1,网站主要的新功能将尽力逐一开出;

2,400电话下周二会员即可使用;

3,美化网站格局,友善界面;充分使用各种新功能。

4,急待改进的是:


-----因未及时向各大搜索引擎提交新域名,新站至今未被收录。[老站早在2008年创站月余即被百度等收录,网友极易搜获本站!!]


-------本站坚持要求‘实名注册/注册信息真实可核查’,手动审核,把严‘入门关’!

         要让核审通过的‘正式会员’有最大的权限自由地使用本站!!




-------我们的目标:建成功能使用充分,学术信息传播力强大的顶尖优品公益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3:00





===敬请各位会员期待!!!!!
                                   



                                                         管季超 2013。11。2。于武汉病榻之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9:27
站长工具[参考]:

站长之家 ICP备案查询 同IP网站查询 域名whois查询  网站历史页面 网站源代码查询 关键字密度查询 HTML在线编辑器 MD5加密解密 HTML/XHTML标签


方兴东谈网站创新:1、让网友能够一见钟情:初入网站第一秒种就要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有一见钟情的兴奋感,有与众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让大家觉得平淡无奇。做到这点,这就需要
2、网站必须有足够创新,虽然领域不一定是新的,但是无论界面还是应用,都要让人有新鲜感,都是很难找到很类似的。
3、必须能够保持稳步、持续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是短期的,起码要保持2-3年。这就需要每天都要不懈努力,不断有进步和创新。更重要的是
4、网站定位必须面向开阔的用户群,而不是局限于非常有限的圈子。虽然从一开始的切入点可以很小,但是,网站服务最终要面向主流群体。
比如,还在开发测试之中的电影中国(http://www.movchina.net/),虽然从电影入手,而且从影星生日入手,但是最终是面向所有大众,而不仅仅是电影工作者,或者电晕发烧友。因此,电影中国的理念很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影院”,可以让每一个普通网友都参与其中,都乐在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丰富自己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在推进中的“科技中国”,虽然目前科技网站已经无数,但是,“科技中国”的亮相,一定要给业界和网友带来全新的体验。要有一种感觉:原来科技网站可以是如此!
总之,进入互联网实验室孵化的网站,一定是不平庸,可以脱颖而出的,一定是精品,是未来的冠军!如果说互联网实验室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那么只有这些项目可以为这个问题做出最好的回答。互联网实验室非凡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 作者: 方兴东 2006年08月13日, 星期日 09:33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 要做就要做最好!这是世界上创新的一个普遍原则。
更多的资料,参见方兴东观察:http://fxd.blogchina.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9:29
在线工具

在线手写输入 IP地址查询 RGB颜色表 在线配色工具 网页版QQ 在线字数统计 在线文件压缩 字体在线查询 在线图片处理 GIF图片制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9:40




==选择一些网站为实例,为《教师之友网》2013年新版细节改进提供借鉴参照:





1http://www.jpwindow.com/


》》该站的[在线QQ咨询]很不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9:42
》》2:《教师之友网》新站拟在首页上方添加一[可轮换着看]横跨的照片,400电话可压在照片上:



例二http://www.earthday.org/




再例:http://www.britishcouncil.org/


另一例/尼山论坛:http://www.nishan.org.cn/ltly/ww/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19:51
3http://www.snopes.com/


》》《教师之友网》网页整体色调要轻柔和偕,不要色彩太浓烈夸张,斯文些,愉目些才好。




另一例http://www.culture.fr/

色彩并非越多越杂越好,忌用正红大绿之类原色,用间色复色较好----管季超认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0:06





4http://www.britishcouncil.org/



》》目前的新版,与老站没多少变化--------朴素/平和/庄重是其优点!但,版式太‘平’了些。可否考虑拉大图片与文字的块面大小比例??这样,会生动些!
http://www.lifeweek.com.cn/
http://www.lifeweek.com.cn/


    管季超希望能达到:庄重里不失生动活泼;和谐里又不失变化!

     有点难啊!!呵呵。。。。

     假如做不到,也就罢了。。。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

不是我老管崇洋媚外!外国人的网站在设计上确实要有格调些。。。,不信你点看。

国内的企业/学校。。网站,大多是网络公司用[傻瓜型]固定模板做出来的。看多了,就无趣!!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0:16
5http://www.renmin-hotel.com/news/




》》管季超编刊编报是个行家----不谦虚啊,呵呵。。。


    我觉得,网站首页也要如报纸一样,‘报名’可以大一点儿,不能太小气!!


    ‘教师之友网’冽几个字,用纯绿色,较大,还比较好。

    那,就不作调整罢。



   再看一次http://www.renmin-hotel.com/news/

1,左右分栏不均分,显得活泼;

2,报头气派;

3,网站基本信息也可以放在左栏啊。

=不知好不好调??

  不好弄的话,还是用[傻瓜型]现成的‘模版’好了。
   


凡事,都不能绝对化!!你看:《加拿大华人》站名,就极小极小。也是一种搞法

http://www.sinonet.or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0:33
6http://www.jc-museum.cn/cn/


》》建川冽哥们儿的网站有一个好功能:-------》游客不注册也可以发‘留言’!!

    自由的发!然后站长来审!

    不瞎说,就‘放’出来。

---就是这样的。

http://www.jc-museum.cn/cn/mas.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0:57
6http://www.50forum.org.cn/index_expert.asp

http://www.50forum.org.cn/index_expert.asp



》》这个网站启发了我------在内容建设上,《教师之友网》也可以效仿之-:走高端路线,诚邀全国各地名师俊彦,汇集一处!

   论坛的[注册会员]并非越多越好,我以为。

   这,与此次改版无关。

   我,再想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1:36
7http://www.chinaweekly.cn/

http://www.chinaweekly.cn/


》》管季超一直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办咱们这个公益网的。

     像办一份‘省级’杂志一样认真/严格。

   假如能既严谨,又带点活泼,岂不更好??


   能不能像冽个网站一样,让图片从中间展开,以动感




轮换,一定很棒!!

http://www.minipage.cn/index.php


或者像这个网:让照片能左右移动,交替出现?

http://www.jiaoyan.cn/
http://www.jiaoyan.cn/
==再例:《湖北教研网》首页有一排标题字是可以跳动的!!这样,就让静止的页面,有了‘活泛劲儿’。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1:50
8http://www.ifeng.com/

http://www.ifeng.com/

http://www.ifeng.com/



》》有无必要也给《教师之友网》做一个二维码---时髦啊??
    你看,《凤凰网》首页右边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1:5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2:20
==例9/正反例对比:真正懂网站设计的操作技术,才是第一位的!!!




=甲:懂技术的[聚美斋]斋主:


[url=http://ljzlcl.blog.163.com/]http://ljzlcl.blog.163.com/
[/url]
http://ljzlcl.blog.163.com/

=乙:不大懂技术的管季超按固定模板开通的博客,差多了:

http://xnjyw123.blog.163.com/
http://xnjyw123.blog.163.com/




甲例:管季超的好友,用同样功能的网站,开发出较多功能: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乙例:管季超不会设计,开发网站功能,故此:
http://xnjyw.haotui.com/

http://xnjyw.haotui.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 22:34



==》》第二届《研讨会》时,请即以《教师之友网》为例,讲讲教育网的制作问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3 07:00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b3ed3fa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b3ed3fa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b3ed3fa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b3ed3fa9

==管季超认为:

   最有个性/最具学术品质的教育类网站,最有可能是‘个人网站’:


http://www.laoluo.com/

http://www.laoluo.com/

例一:福州历史教师骆志煌君的个人网站。



http://www.taojx.com/
http://www.taojx.com/
http://www.taojx.com/

例二:老当益壮的陶继新社长的个人网站。


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yingchao.com/

例三:中语名师余映潮先生的个人网站:资讯丰沛/功能强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4 03:45
http://web.zxxk.com/
http://web.zxxk.com/
http://web.zxxk.com/
==记事1,:可向3家教育导航提交收录。。。
         本站已先作了友链。



记事2:管季超拟向北京网络专家朋友咨询---域名/服务器/。。。等问题。
http://www.jyw.cn/
联系邮箱: cnlaw.org@gmail.com    电话:010-63691901


记事3:电话请教网络专家/省教科所副所长叶平老师--本站为何近日频出故障??http://www.cst21.com.cn/2/index2.htm
[本站友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4 05:0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5 02:1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EYAIqyY7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EYAIqyY70/

记事4:学会往[土豆网]上传视频。用移动链接链至本站。   
    [老纪上这节课时,我在现场]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2&_dsign=09b8ce73


记事5:完善后台注册管理设置!!消灭恶意网民用‘非实名/非汉字注册/乱发高告问题!!

例:
(⊙﹏⊙
http://bbs.dvbbs.net/dispbbs.asp?boardid=8&Id=1658339
==================================================================================================

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注册验证审核的通告!(2012.7.18)
鉴于目前广告机器人泛滥的原因,自即日起进一步加强论坛注册验证审核的条件,例如以下各种类似的注册填写将不会被通过:
1)注册名字无任何字面意义,如:“歌声里 ,威丝曼 ,顶你 ,过熔断器 ,瓜西西 ,公认的 。。。。。”等等,将全部视为广告机器人的注册而不被通过!
2)注册原因写得过于简单,例如:“学习下;书法迷;文明人;我爱文学;发帖;看看;。。。。。。”等等,将全部视为广告机器人的注册而不被通过!

建议注册时候用真实的名字或者斋号,例如:“金石居士;费墨楼主;董玮书法工作室;.......”等等,注册原因请仔细填写,不要简单地填写“看看,爱好~~~~”,最好写明个人真实姓名,联系地址,艺术简介,联系电话等资料!详细填写注册将很容易被通过,而不用为了注册一而再地给我们网站致电,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近期我们技术人员也发现机器人也采用暴力破解会员密码的方法发表违规的帖子,强烈建议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的会员,特别是版主们请登录后台重新修改密码并设置安全提问,如果因此被机器人暴力破解密码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将由本人自行承担!

请已经注册的老会员珍惜保护好自己的ID!细心的会员也发现,近期网站从夜间开始实行发帖审核的办法(不包括版主等管理层会员),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机器人灌水发帖!与这些机器人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也请斑竹们和网站一起努力,为创建文明安全的网络文化交流环境而努力!


感谢各位的合作!



书艺公社网
2012.7.18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5 05:22
===资料存放:研究性学习资源网站
 

2003-11-11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和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联合举办的“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活动结果近日揭晓。我校政治组教师蔡赐福老师自己研发制作的“关注三农”研究性学习专题学习网站荣获一等奖。
        本次活动的规模和影响都较大,共收到作品1526份,经过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三轮评比,共评出特等奖4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51个,三等奖117个。
详情请登陆网页http://www.itedu.org.cn                       
                    

                     附件一、 活动通知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提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线经验与实践案例,倡导网络资源课件的良好发展方向,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提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料,使网络、媒体和一线教师间有良好的互动交流,中央教科所科技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和K12教育网联合举办全国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活动,具体细则如下:

  一、参选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网站

          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与成果实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案例实录

          网络资源课件

  二、活动时间:
  2003年6-8月为提交参评作品时间,截稿日期为2003年8月31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即可开始参加。

  三、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央教科所科技中心

    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支持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四、 具体评选内容:
  1.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网站
  内容要求:主题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网站内容力求尽量能满足主题研究的基本资源需求,主题研究的内容应具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可行性,除主要资源内容外,还可添加部分用户对主题资源内容的评价和观点看法等。
  形式要求:主题网站的形式不限,既可是静态网页,也可是数据库支持的动态检索,但在提交主题网站参赛作品时,静态网页直接通过光盘邮寄的方式参赛,动态数据库支持的主题网站可提供部分主要页面的静态网页,并注明可从外部访问的网址和相关说明。
  2.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与成果实录
  内容要求(符合以下要求之一均可):
  A.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全过程或主要过程的视频录相资料光盘,要求视频画面清楚,并有文字简要说明。
  B.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思路、实践做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最终成果等一系列表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相关论文和图片。要求论文是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开展的全过程描述,而非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片断描述。
  C.研究性学习案例实录。主要针对符合当地客观环境而开展的一个或几个研究性学习实际案例,既可是论文+图片,也可是视频录相光盘+文字说明方式。
  D.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系列成果或个性化的独特成果。包含成果的图片+文字说明、视频+文字说明等。如果成果是以电脑动画、软件工具等形式的,除提供相关成果外,附加文字说明。所有的成果展示需有通过研究性学习取得成果的过程说明文档,包含教师组织与指导方式内容,学生开题、结题安排和评价的具体方式等内容。
    形式要求:不限形式。
  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案例实录
    内容要求:围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践案例,可以通过视频、论文或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重点强调整合的思想与目标,所遵循的原则与指导方案,整合所取得的成果与评价方案等。
    形式要求:不限形式。文字、图片、视频、动画或其他形式均可。最好有过程简述与评价方案表等内容。
  4. 网络资源课件
    内容要求:符合新课程大纲及新教材内容标准,以网页或网页+动画等方式体现,课件设计思想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富有创新性和资源内容丰富适合课堂教与学互动交流的网络课件优先考虑评选级别。网络课件也可采用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课件演示与互动内容+相关资源的方式表现。课件内容应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力求新颖性、完整性和开放性。

  五、 参与评选方式:
  1.参评方式
  所有参评作品可通过光盘邮寄、电子邮件、网上FTP上传等方式参赛。通过网上FTP上传时请先参看上传要求说明,未按要求和标准参评的一概视做无效作品。
  所有参评作品请注明作者或主要联系人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通讯地址、邮编、Email、电话等。
  2.查询说明
  为更好地体现参评的互动性,所有参评作品一经接收后即在K12教育网公布,以便参评者随时查询。自提交作品之日起三日内未公布的视为邮件或上传出错,请作者重发邮件或重新上传。

  六、 评奖细则:
  1.由活动组织单位共同组织专家成立评委会,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所有获奖名单届时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和K12教育网登出。
  2.此次当选的所有优秀作品将整理成《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获奖作品集》正式出版,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组织颁奖大会。部分优秀作品将选择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和K12教育网上公开发表。
  3.所有获奖者都将获得由活动组织单位共同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品。

  七、 版权与收费:
  1.所有参加活动的作品必须为作者或单位拥有的自主版权,如因抄袭、摘录或假借他人作品等引发的版权问题由作者自负。
  2.此次参赛作品收取评审费用(含专家评审、奖品制作、邮寄、证书等成本费)如下:
  个人参赛:每人50元,限三件作品,三件作品以上统一收取评审费用100元;
  单位参赛:每单位200元,不限作品数。(单位参赛是指以单位名义送交的单位整体活动的录相与论文资料等,获奖证书为单位的集体荣誉。)
  3.此次出版的获奖作品集的单个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获奖作品集》(暂定名,分主题网站、研究性学习案例、课程整合案例和网络课件四大块内容)的出版与推广工作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负责,活动组织单位具有获奖作品集的出版权、使用权和推广权。
  4.由于涉及到活动组织单位将选择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公开发表和获奖作品集的正式出版,所有投递参赛的作品均默认为同意本通知中版权说明,不同意版权说明的请勿参赛。

  八、查询联系方式:

  网址: http://itedu.k12.com.cn
  电话: 010-84620411
  作品上传:http://www.itedu.org.cn/upload.php
  Email:  cansai@k12studio.com   wangkun@k12studio.com    
  联系人: 王琨
  参赛稿件和评审费用邮寄地址:
 北京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B段三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100029)王琨收。(如需发票请注明)

  九、其他说明:
  1.此次评比活动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征文活动均属独立的两个活动,研讨会的征文活动已于六月十二日结束,目前正处于最后评审阶段。评审结果近期将在网上公布,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第八期将刊登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
    2.请参加本次教育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在参赛作品上注明“资源与案例评比”,切勿出错。
  3.本次的评比以实践案例和主题资源为主,纯论文形式的评比不属此次评比范围,请参赛者注意详细查看本通知第四项中具体评比内容的说明。此次评选重在参赛作品质量,不限获奖名额,不设鼓励奖项。
  4.本次评选后期结果及颁奖时间将另行在K12教育网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公布。

            附件二、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获奖名单
  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自征集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一线老师的积极响应。本次评比共收到作品1526份,经过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三轮评比,今天终于可以将结果公布给大家了。
  我们的心情是喜悦的,从紧张、有序的评选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次落选的比例较大,主要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参赛作品和这次参赛的主题大相径庭,对于落选的老师我们也是深表遗憾,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吸取教训,在以后的评选中能够脱颖而出。
  下面列出了本次评选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名单,请您点击查看:(排名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注:
  1、 获奖名单若有录入等其他错误,请及时和我们联系(cansai@k12studio.com,010-84627758),我们将尽快更正。
  2、 奖品或证书将于11月15日之前寄出,请获奖老师注意查收。
  3、 获奖名单将在2003年12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刊登,敬请关注。

特等奖名单

作者         作品名称           单位  
李科军  “三色媒体”网站  湖南岳阳长岭炼化公司子弟学校  
廖少华  “English Salon”资源网站  汕头朝阳小学  
马惜珍  “荷花资源”网站  汕头朝阳区和平镇中寨小学  
沈莉 “渔舟唱晚”主题网站  上海市洛川学校泾惠路  

一等奖名单

作者      作品名称                 单位  
蔡赐福  “关注三农”网站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陈利群  “高中政治在线”资源网站  汕头华侨中学  
陈奕纯 李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网络课件  汕头万吉西小学  
郭香琼  “看月食”课件  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小学  
林卫冰 陈永慧  “黄山奇石”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刘姿莲  “我爱荷花”课件  浙江苍南龙港一中  
罗瑞华  谈筛选网络资源  广东佛山市白燕小学  
潘胜华  资源网站------网络语文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  
沈莉 陈洁蓉 益永钢  “大禹治水”专题学习网站  上海市洛川学校  
吴岱雯  “生存靠地球,地球靠环保”资源网站  汕头丹霞小学  
奚家福 丁坚  “项链”课件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  
向莉琴  《人类文明的起步》主题资源型网站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  
颜景林  自助式专题学习网站“人文兴化”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明欢、陈桂华、苏德森  新课标初中物理资源整合暨探究式教学网站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  
姚国伟  “体育乐园”资源网站  汕头永平小学  
余丹妮  “保护鸟类和花木”整合案例  汕头明珠路小学  
曾佩琼  “可怕的白色污染”案例实录  汕头朝阳区和平镇中寨小学  
张海云  “环球之旅——东亚之行”主题学习网站  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  
周月娥  “环保驿站”资源网站  汕头永平小学  
朱佳珣  “小壁虎借尾巴”网络课件  汕头五福路小学  

二等奖名单

作者           作品名称          单位  
贝伟浩  《卤族元素》课件  广西昭平县中学化学组  
陈君 刘卫兵  《向日葵》课件  江苏省海门市秀山初中  
陈美霞  “音乐与生活”资源网站  汕头朝阳小学  
陈佩丽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网”网络课件  汕头恰成小学  
丁晓宁  “白色污染”课堂实录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丁肖忠  专题网站:《课改先锋》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  
方思虹  “教学拾贝”资源网站  汕头朝阳小学  
韩靖春  金石奇观的保护  辽宁大连开发区一中生物组  
何秋秋  “我心目中的名人”课件  福建宁德师范附属小学  
蒋葳  “化学与工业”课件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赖金城  “一氧化碳”课件  江西信丰县正平中学  
李丹华  新标准英语3B module 1 unit1教学录相  厦门市莲花小学  
李志明 李志强  学习网站  广东省深圳市东晓小学 深圳市步船街新港小学  
林夏梓  “成语大观园”网络课件  汕头丹霞小学  
林耀强  “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教师版)资源网站  汕头丹霞小学  
林铮峰  “网络时空”网络课件  汕头丹霞小学  
刘丰  设计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路线  新疆奎屯市一中历史组  
刘加良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题  北京顺义区杨镇一中  
刘佳姿  “祖国风光好”网络课件  汕头永平小学  
刘卫青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主题学习网站  北京市燕山区星城二小  
龙威  “垃圾人类——的资源宝库”网络课件  广西省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陆旖  《武之魂》专题学习网站  上海市洛川学校  
沈珠振  《平年?闰年?》网络资源课件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苏德森 袁正茂 杨明欢  学生学习活动案例——关注“非典”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  
孙一冰  “水浒文化”专题学习资源网站  上海市洛川学校  
田万华  《硫 硫酸 环境保护》课件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澳头中学  
王凤群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小  
王晓敏  “网上世界”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吴洁琳  “The Sea”课件  江苏无锡第一中学  
向莉琴、杨静波 杨建生  《自然与生态》专题型资源网站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  
许新民  以《网上论坛》为例  新疆石河子花园高中  
薛晓燕 陈耀强  “轻装上阵——考试焦虑的调节”  广东省佛山市桂江一中  
杨明欢、陈桂华  中学生个性化作文资源暨网络教学研究网站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  
杨晓光  “彩虹”课件  青岛四方小学  
杨晓华  “计算机硬件组成”课堂实录  黑龙江阿城市第一中学  
叶晓华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课件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二塘九年制学校  
尹洪峰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富丰路35号  
余建云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广东省江门市紫沙小学  
余景怡 刘昕  你能预测天气吗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余伟东  几何画板和中学数学整合之-----相似形  深圳市罗湖区罗芳路罗芳中学  
虞哲 黄笑梅  “高中英语网络教学实验与研究”课堂实录  安徽亳州一中  
詹建兵  兔兔驿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中学  
张丽  网页制作  江苏新海高级中学  
张梅/欧阳向东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电脑小报制作  四川绵阳成绵路小学/四川绵阳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荣玲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与《环境保护》课件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  
张伟庆  龙潭的环境污染状况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  
张西云  病梅馆记  广东韶关田家炳中学  
张亚萍  Attack on America  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赵洪量  钠的化合物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级中学  
周菲  荷叶圆圆  深圳南山区沙河小学  
周莉萍  “生命之盾”青少年自护教育主题资源网站  珠海五中  

三等奖名单

作者    作品名称                   单位  
边小燕  太阳  内蒙赤峰市实验小学  
陈国渠  关于中学生家用电脑使用情况的调查  广东省茂名石化公司第一中学  
陈剑  信息技术整合课——制作恐龙电子图文展览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小学  
陈杰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中学  
陈丽莉  “角的初步认识”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陈丽云  节约用水活动课实录  广东省江门市紫沙小学  
陈旭峰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北小学  
成艳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武汉鄱阳街小学  
崔 伟  我的太阳  山西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  
丁伟松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教学设计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维兰中学  
董林兰  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  北京海滨区翠微小学  
段树峰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河北省承德县双峰寺镇中学  
符凤萍  猫  广东佛山南海大沥中心小学  
付潮东  以《电子邮件》为例  新疆石河子花园高中  
高立  《自制刮鳞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小学  
葛茂升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安徽肥西县肥西中学  
顾晓倩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郭 蕾  比尾巴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胜采小学  
郭丽霞  网络环境下小学中年级看图想象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北京丰台第一小学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韩淑华  我心目中的周总理  内蒙赤峰市实验学校  
胡俊平  两栖类  河南郑州44中  
胡明普 刘永杰  情绪-奇妙的窗口  湖北省老河口一中  
华基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贵阳市十六中  
黄华立  “北京亮起来了”网络课件  汕头光华小学  
黄晓畦  “阿基米德原理”课件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市第三中学初二级  
黄雅奇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青岛第十三中学  
姬秋芳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整合(教案)  浙江省德清县逸夫小学  
贾小青  我爱我家  浙江义乌市义亭镇中教科室  
解 静  小猴子下山  山西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  
金立颖  我坐上飞船  北京望京南湖东园小学  
李衡  图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  安徽合肥一中  
李磊   垃圾危机的思考——综合实践活动WebQuest设计  成都市第12中学校  
李端  “飞夺泸定桥”整合案例  汕头明珠路小学  
李华  美丽的春天  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李慧 焦玉明  图表制作整合课例教案  北京丰台第一小学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李美娜  三角形的认识  青岛市重庆路第二小学  
李育江  《永仁城区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指导实践案例  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  
梁勇  战争、和平与人教学设计  成都新都区天元小学  
梁石英  烧伤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  
梁淑冰  小狐狸卖空气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大石小学  
梁万  光的反射  广东汕尾城区捷胜中学  
林观有  How much are they?  广东佛山南海大沥中心小学  
林佩贞 廖少华  “云房子”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林晓玲  “海滨小城”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林燕华  “圆锥的体积”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区和平镇中寨小学  
林映玲  “成语小驿”资源网站  汕头永平小学  
刘利珍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成果汇报  广东肇庆铁路中学  
刘卫青  英文打字  北京市燕山区星城二小  
刘毅然  《报纸设计—个性+共性》教学案例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刘志恒  抗日运动的新高涨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南海西路12-7-6  
龙彩虹  “美术乐园”资源网站  汕头永平小学  
陆星梅 张燕  “爱的教育”之研究网络实践及反思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吕晖 焦玉明  图表的应用教案  北京长辛店中心小学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栾蓓  What does it look like?  青岛淮阳路小学  
麻子昊  文字的修饰  湖北隆化县电教站  
马敏玲  “瀑布”网络课件  汕头朝阳小学  
马玉芹  学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内蒙赤峰市实验学校  
毛澄洁  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与反思——由SARS引起的思考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蒙广平、李英姿、张洪茹、许实云  浅谈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潘淑幼  黄河象  广东佛山南海大沥中心小学  
彭基青  法学社——新型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朴华顺  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与成果实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校  
齐立森 赵俊莉  “办公软件Word--文档修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区小云  简单的数据整理  广东佛山南海大沥中心小学  
沈 媛  送动物回家  武汉武昌区珞珈山小学  
宋玉生 岳士娥  废旧电池的处理案例设计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南辛营实验小学  
苏会连  《角的世界》网络教学设计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苏金生  石钟山记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西校区)  
孙 红  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搞活小学数学教学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马旗寨小学  
孙文香  模拟法庭——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  山东乳山市十六中学  
谭俊  计算机的硬件  湖南湘乡韶峰集团韶峰学校  
田洁  阳光行动--制订购物方案  武汉育才二小  
王晖  小东西  内蒙赤峰市实验学校  
王朋  篮球技术的“1+X”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王瑞  Plan Our Picnic  青岛鞍山路小学  
王海平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案例  北京人大附中政治组  
王健  有趣的七巧板  青岛长沙路小学  
王君婷  “秋”教学设计  江苏无锡广勤中学  
王均成  《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教学设计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教研室  
王俊宁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长沙路小学  
王蕾  制作调查表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小学  
王龙飞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大连市第二中学  
王小红  分数的初步认识  山西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  
王燕萍 王明皓  在信息化平台上开创拓展型主题教学  上海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  
魏海灏  环保网站  青岛四方电教站  
闻竹  汉字的输入  北京门头沟黑山小学  
吴冠恩  Ask and Answer  福建漳浦县绥安中学  
向莉琴 杨静波 杨建生  “自然与生态”专题网站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  
项新民  课件“送孟浩然之广陵”  北京石景山海特花园小学  
辛淑芬  “最后的辉煌”网络课件  汕头万吉西小学  
许伟鹏 刘霓菁  “沿海渔业”网络课件  汕头丹霞小学  
许燕萍  邮票设计  福建永安第二实验小学  
薛冰  气象万千  青岛市人民路第一小学  
杨春明  试探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  
杨春明  试探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杨丽虹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内蒙赤峰市实验学校  
杨丽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广东佛山南海区罗村中心小学  
杨丽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  广东佛山南海区罗村镇中心小学  
杨艳红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易红雨  小画家乐园  湖南长沙芙蓉区育英学校  
尹利荣  “哈勃太空望远镜”课堂实录  浙江嘉善高级中学  
尤士壮  “圆的周长”网络课件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  
游冰  “JEFC Book I Unit28 Lesson 110”课的教学设计  福建漳州第二中学  
原贝贝  认识人民币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张伟  匀速直线运动的模拟  武汉一中  
张春娇  分数的意义  汕头朝阳小学  
张海燕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古园二区8号楼芳古园二小  
张菊凤 袁钻荣 刘江海  “香港”课件  江苏江都市大桥镇中心小学  
张雪峰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与保存”教学案例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  
张玉敏  “音乐之家”网络课件  汕头光华小学  
赵丽云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五十中学  
赵林春  色彩的冷暖  青岛淮阳路小学  
周伟  网络环境下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浙江平阳二中  
周晓明  试论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三中  
周旭初 张镇潮  “心系奥运”综合活动课设计方案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朱红  《日语平假名书写笔画顺序(日语)》 网络课件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朱志刚  初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小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5 05:31

http://www.etr.com.cn/

http://www.etr.com.cn/

http://www.etr.com.cn/

http://www.etr.com.cn/

http://www.etr.com.cn/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3-11-6 10:44
=站务管理备忘录本站新版功能设计最终方案-2013。11。8定稿

1,会员‘实名注册’要求/本站‘手动审核’方式不变!!文明办网,公益服务,严把‘入口关’!!


2,增加新功能:

------本站已购买400电话[免拨打者长话费],竭诚为注册会员服务;

------添加网站背景音乐,添阅网之趣;

-------在网站首页合适位置开出[公益广告位]。[应用范围:
为各教育报刊组稿征订/为教育界同道之新书发布/为有价值的学术会议会讯传播/为各地中小学校园文化推广/为教育学术团体重要会议成果推介。。。提供无偿友情服务]

------增加网站首页‘窗口弹出式’飘浮‘公益广告位’,应用于‘近期教研活动信息发布’等用;
http://www.shelib.org/ShelibSchool/index.asp

------[公益广告区]必须能使用动感标题/相关图片[!!!!];

http://www.21shte.net/main/index.asp


http://xcsf.hbxc.cn/xcsf/ShowClass.asp?ClassID=6



-------使用新域名后,必须用英文域名才能搜获,要解决收录问题


-------新设《教育QQ群‘群讨论’集粹》专栏,诚邀江苏南通凌宗伟校长主持该栏目,已获凌先生应允。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476&_dsign=d3e76ec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0 19:50
标题: 杨平君教我么样置入音乐
编辑网页代码 搜索你的源代码:
  <embed src="/bg.mp3

编写网页的过程中,如果想给网页插入背景音乐,只需要在代码中加入一个标签,其中是音乐文件。具体代码如下:<embed src=音乐地址 width=100 height=50 type=audio/mpeg loop="true" autostart="true">


代码说明:
支持的音乐格式: wma、mp3、rm、ra、ram、asf,;
width和height表示播放器宽度和高度;
autostart="true"表示自动播放,为"false"表示不自动播放; loop="true"表示连续循环播放,loop="false"表示不循环播放; loop也可以设为一个整数,比如loop="3",表示音乐循环播放3次。


杨平君教我么样置入音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5 14:48
上海教师戴传伟十年构筑“语文在线” 沉下心来做教育2012-06-26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    作者:陶小青 蔡文花



对老戴来说,语文一直在线,学生始终在心 摄影/  薛婷彦
祝桥在哪里?大多数上海人都不知道。戴传伟是谁?知道的人就更少,但不少人知道上海的中学语文界有个“老戴”。老戴,就是戴传伟。2001年,他带着十年的教学经验来到地处上海南汇的祝桥高级中学;2002年,他一个人办起了后被同行比作“语文教师之家”的专业网站“语文在线”;2010年,身为语文教师的他获评上海市中小幼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者;2012年,刚从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结业的他,再次选择做程红兵基地的学员……
老戴的这些行为,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深入接触后,我们愈发强烈感受到:老戴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他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练就了绝活,在网站建设中找到了乐趣,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
老戴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教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样也再一次告诉我们“沉下心来做教育,需要教师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本期,我们推出这位上海郊区普通学校教师的重大典型人物报道,我们也期待着更多这样的教师走进我们的视野,走上我们的杂志。
只要先做起来就行了——
十年坚守,他构筑起网上“语文教师之家”
我做网站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让语文教师动起来,所有的语文教师没有时空限制地真正研究起来。
向东,再向南,车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来到浦东国际机场边上的南汇祝桥。川南奉公路5062号,导航仪显示我们已经到了祝桥高级中学,但在狭窄、嘈杂的马路上,我们失去了方向,寻不到校门。
“过了,你们开过头了……”电话里,戴传伟引导着我们怎么走。我们调转车头,经过一座桥,终于看见马路边的一个弄堂口有人正向我们招手。想必这人就是戴传伟,他中等身材,体型微胖,穿一件黑色夹克,脸上露出热情而谦逊的微笑。
戴传伟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老戴。身边的同事这么叫,朋友也这样叫,甚至他的学生也都叫他老戴。其实,老戴并不老,今年才41岁,之所以都叫他老戴,源自他的网名“老戴”。十年前,他以“老戴”的身份创办“语文在线”网站。随着网站声名鹊起,“老戴”也就叫开了,不认识他的叫他老戴,认识他的也开始改叫老戴。一声“老戴”,喊出了亲切和喜爱,更喊出了尊敬和佩服。
来上海十年有余的老戴,如今在中学语文界也小有名气。因为“让老师能共享更多上海语文教学资料”的冲动,他创办了网站“语文在线”;因为对语文的热爱,他十年坚守,网站越办越红火;因为网友的支持、同行的鼓励,他的网站有了“语文教师之家”的美誉。
老戴喜欢语文,也喜欢当老师。虽偏居上海东南一隅,但他对语文的追求、对教育的追求从未停歇。他注重探究文本真意,教学自成风格;他学习不断,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时代的元素;他喜欢学生,学业指导、生活关心和思想引导使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当夜幕降临,吃完晚饭之后,老戴就会端坐于电脑前。他的电脑网页浏览器默认主页设的就是他个人创办的“语文在线”网站。打开网站,他开始例行审核主站别人所发的文章,浏览一天来论坛中的新帖和跟帖,删除不良信息;对师生正儿八经的讨论与提问作出回应;做一些网站内容补充和完善工作;引发大家讨论热点……
2009年3月27日中午,经常上“语文在线”网站的网友看到了一个热帖《第四届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上的牛人——张广录》。该帖对张广录在论坛上针对文本解读的“牛语”作了详细描述。帖子发出后,网友们纷纷点击,跟帖不断,很多网站也跟进转载。大家纷纷上传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有效做法,一场对语文文本解读的大讨论在网上线下热烈进行。
“语文在线”,这个如今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语文教师之家”的网站,就是老戴在2002年8月创建的。
经过十年的经营,“语文在线”已跻身国内语文学科网站前十。“就我所知,语文学科网站目前上海仅此一家。”老戴略带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这个既不走商业模式又不做广告的免费学科网站,在国内可能也就仅此一家了。
如今的“语文在线”已发展成为三大系统:一是主站系统,即“语文在线”,分为阅读、语基、作文、备课、考试、图片、下载7个子系统30多个栏目,收录文章5000余篇;二是论坛系统,即“论语说文”,下设40多个栏目,注册人数7.8万名,帖子总数超过38万个;三是博客系统,即“上海教育博客”,已经成为地域性标志博客,已有博客7000多名,日志总数近2.2万篇。
是什么驱使着一个上海远郊的语文教师办这么一个网站?老戴自己说:“我做网站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让语文教师动起来,所有的语文教师没有时空限制地真正研究起来。这样,网上有一个好的教研氛围,帮助老师们共同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001年,告别工作了十年的安徽霍邱潘集中学,老戴来到了上海。那时,上海已推出二期课改方案,同时使用上海版本的教材。新理念、新教材让教师们渴望更多的学习资料。但戴传伟发现所有教学网站上教学资料多数是人教版的,“上海教学方面的资料出奇地少”。
恰好,此时正在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老戴学会了制作网页。一个念头忽然在他脑子里产生,他要建一个语文网站,专门收集上海版的教学资料,为跟自己一样的教师提供方便。
2002年8月,“语文在线”网站正式上线,“老戴”这个称呼也因着网站而开始为更多人所知。网站创立之初,老戴上传了沪教版的相关教材;扫描、整理并上传了1985年以来的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并撰写了3800字的《回归人本,关注体验——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与备考对策》……这些资料被诸多教师下载和转发。
那些日子,老戴如饥似渴地到处搜集资料,不断充实“语文在线”。2006年,他在网上看到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的《莫砺锋诗话》一书对唐诗的生活化解读非常有新意,对学生学习和欣赏唐诗也很有帮助。于是,他就把《莫砺锋诗话》在网络能找到的篇章都上传到了“语文在线”。当得知自己的文章被上传到“语文在线”供广大学生阅读,莫砺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支持老戴,还赠送给他两本书,让他继续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阅读,其中一本就是《莫砺锋诗话》。
支持老戴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事有意义,值得去做。”在了解了“语文在线”网站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评价说。他还表示他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料都可以免费上传。上海青语会原会长、《文汇报》高级记者钱汉东对老戴也非常支持。他告诉老戴他的所有文稿都可以上传“语文在线”,免费与大家共享。知名语文教师程红兵对这种网上免费共享的做法也积极支持,并“愿意在网上与大家共享”。
众人拾柴火焰高。“语文在线”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语文在线’理应是上海语文教师之家,我们大家都应义不容辞维系、爱护它!”“这是一个温暖的家,所有语文教师的家。如果你有新的教案、课件、素材,那请你发上来,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网上这样的留言现在已有近300条,点击近3万次。网友们对“语文在线”网站的支持让老戴震撼,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在线”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坚定了他做好网站的信心。
如今,“语文在线”网站正在准备实施“整合与拓展项目”。第一步,整合三大板块达到一站式登录;第二步,拓展板块,如在线百科、在线文库、在线视听、在线课程、在线微博、在线搜索等板块;第三步充实内容,推广使用,交流探讨。
老戴坦言,最大的困难是第三步。“组建一个团队,那是一群以此为乐、甘于奉献的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找到这样的人很难;还有真讨论是要用真心的,也很难。不过,人多人少,我是不会等待的,我一直认为:只要先做起来就行了。”

查缺漏、还原貌、理文气、探真意——
这堂课有点老戴的风格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老戴通过引导学生考证课文的完整版本等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老戴,学生刚考完试,你的公开课怎么安排?”
“那就讲试卷吧。”
2011年12月,浦东新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四组在上南中学进行公开课展示。作为研究小组成员,老戴按照教学进度认领了高三语文试卷的讲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他发现试卷印刷不仅出现了错别字,而且其中一道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也存在问题。试题为余秋雨的《闲读梧桐》,文中提到作者“北方的外祖父的事情”让老戴产生了怀疑:余秋雨是南方人,他好像没有提到过外祖父在北方的事,这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很可能张冠李戴了。
于是,在随后的借班上课中,戴传伟在讲评完《闲读梧桐》相关的试题后,告诉学生,“你们读了盗版”。在学生们的好奇中,他把打印好的完整原文发给每个学生,然后让学生们品读,并且让他们比较原文和选文的不同,引导同学们如何理解原文,了解作者的思想脉络,正确全面地理解文意。接着,戴传伟系统地讲解了如何理解散文,如何有效答题的思路和做法。最后,他留给了学生一句话:何以习得文本三昧,诚如王荆公(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感觉思路豁然开朗,听课的其他教师也认为“这堂课很有老戴的风格”。
老戴什么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作文本解读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文章之体式,了解文本的行文规范,还要立足文本,要对文本查缺漏、还原貌、理文气、探真意。
如此“求真”的教学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呢?老戴告诉记者,在他的学生时代,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他们总能介绍很多文史知识,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对社会的看法,探讨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又如何去指导学生?”于是,老戴只好又去努力读书,去作更多的思考,慢慢地也有所感悟了。
渐渐地,老戴越来越多地关注起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也有了更多“查漏补缺”的收获。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很多人中学时学过,当教师时也教过。同时,大家也知道中学课本中的《荷塘月色》是删节版,选文把原文中形容荷花如出浴的美女的“如刚出浴的美人”等敏感词句删除了,把文章结尾部分反映爱情主题的《采莲赋》敏感段落也删除了。
“这样一删减,文章的意蕴少了不少;结尾更是显得突兀,其实这些内容对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于是,老戴把“缺的东西都补上”,引导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完整版本进行考据、解读。由此,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得很快,效果很好。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老戴通过引导学生考证课文的完整版本等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2011年,他发表了《立足文本、考察学情、钩沉真意——再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全文通过对课文(372字删节版)与原版(468字)的全方位比照,从“历史坐标、课程位置、已有解读、价值发现、学情分析、教学价值、课堂建议”等七个方面深入、清晰地解读了文本的真意。全文洋洋洒洒一万三千言,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令阅者大呼过瘾,同时为老戴深厚的专业功底而折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老戴还把高中语文教材中需要“还原貌、理文气、探真意”的课文梳理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原作内容不宜删去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等。第二种是有篇幅限制,所以删节的,如华东师大版上海高中教材的《边城》节选、《秋水》节选、《劝学》节选等。《边城》节选的是小说“一”和“十三”两节,中间跳跃性太大;《秋水》节选有断章取义之嫌,“已不是那个庄子了”;《劝学》节选也删去了很多,甚至一些名句也难以幸免,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最后一种是课文中有语句讹误无人问津的,如老舍的《想北平》等。《想北平》第二段中的一句,原句“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不通,但几乎所有教材、试题都是如此。
老戴如此“探真意”,强调系统学习、全面思考的教学给学生们以思维的启迪和方法的引导。虽不能说学生都学会了系统思考,但“学生在读文章时,每读到突兀处或语意未尽处,有的能够自行查找资料核实,有的能够主动与老师探讨,不再盲从了”。这让老戴颇为自信、自得。

学习不断、钻研不断——
学习是他的人生注脚
“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这是老戴为师以来最为看重的。为此,他20年来,孜孜以求,学习不断、钻研不断。
2000年,老戴用近8000元的“巨额”奖金买了台电脑。他的理由很简单:“用‘巨款’买电脑就是为了上网查资料,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就跟拿到第一月80元的工资时花60元买了《辞源》(缩印本)一样,这次买电脑也是必需的,一切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老戴的想法很简单:身为教师,他就是要以自己尊敬的教师为榜样,“上好课,但课要上得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同时,以此来证明“自己也还行”。
刚参加工作时,他“有段时间痴迷于研究考题”。那时当地资料比较少,他就从各方面去努力。他清楚地记得,那时他从一位当教师的亲戚那里拎回来半蛇皮袋子的试卷。然后,他不断地分析,不停地实践。同时,他也不放弃任何向研究高考的专家学习的机会。渐渐地,他学会了出题,学会了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习题、考题。
刚到上海任教时,老戴发现学生的小组讨论很流行。但他也发现很多的讨论流于形式,因为没有教师的介入,缺乏相应的基础,学生的讨论像“无头苍蝇”没有方向。那么,学生的讨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呢?他的总结是,必须在学生的思维活跃到一定的程度,课内铺垫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讨论。
针对自己班级学生是普通高中学生的现状,老戴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先是引领学生解读完全文,然后针对文首的“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前面有了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因此学生们的讨论也就可以深入了。这时,学生们对文中主人公的理解,“不只是虚荣、腐朽,还有可爱、同情,文中整个人物形象就立体起来了”。
接触到电脑和网络技术后,老戴通过钻研,很快成为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并且把它们和教学紧密结合。他把古诗欣赏课破天荒地搬进了电脑教室。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类型古诗的喜好分组,研究自己喜欢的古诗,然后上传研究成果,各组交流研究成果。在交流中,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智慧,用PPT、视频、配音诵读等方式进行展示。最后,同学们进一步拓展,依据古诗写思乡的美文、时代的美文等。所有的成果都放在主题网站上。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致高、教学容量大。
“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这是老戴为师以来最为看重的。为此,他20年来,孜孜以求,学习不断、钻研不断。
2012年4月,经过上一轮“双名工程”三年的“摸爬滚打”,老戴再一次如愿成为了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学员,并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之旅。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觉得他傻,但他自己清楚,他又有了“与善人居、砥砺思想、切磋智慧”的机会。

敏感着学生的变化——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他的状态,这也是教育的魅力之所在。
放学时分,学生们都在操场上运动着。
“老戴,过来和我们一起打羽毛球吧。”看到老戴走过,高三(6)班的男孩子向他们的语文教师发出了邀请。“好的!”很快,他就消失在了学生中。
“你们怎么也叫他老戴?”当被记者问到时,高三(6)班的李侃爽快地回答道:“因为叫老戴比叫戴老师更亲切。”同班的郁奇滨告诉记者:“在我的记忆中,老戴似乎从没发过火,不论同学们做错了什么,他总是用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来教导我们。”
“我比较喜欢那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老戴真诚告白,“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生活关心和思想引导”。这一切同样源于他学生时代的经历。读中学时,他们还需要到校外借房子住。其中一位教师热心帮助学生到处寻找价廉物美房子的生动背影始终温暖着他的心;喜欢创作的汪玉良老师指导他们关心身边的事物,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让大家写出感受,课余还非常热心地为他们修改稿件;历史老师经常和他们聊天,并指导他通读《中国通史》……
参加工作后,老戴努力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他努力钻研教学,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学成绩和班主任工作都不错。但是,一天晚上班里一名女生的“突然”自杀让戴传伟陷入到巨大的悲痛和反思之中。
首先,这件事事前真的一点征兆都没有吗?有的!那名女生曾冷不丁地冒出过“我是该死了”这句话,但老戴当时没有在意。
其次,这个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做这做那,一心只想着‘为了你好!’但是,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他的状态,这也是教育的魅力之所在。”自此,他对学生的言行观察和感受更加仔细,甚至是“敏感着学生的变化”,并且及时采取相应举措。
老戴告诉记者:“课间十分钟,我一般喜欢留在教室,与学生聊聊天,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他们谈人生、谈生死、谈爱情。”
当然,班主任也是要时时面对新情况的。“老师要我们学习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班级成绩上去,证明自己好。”从教十多年,老戴还是在祝桥中学第一次听到学生“如此真切的表达”。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学生敢说”,另一方面是“影响很坏”。为此,戴传伟与他多次谈心,就教师和学生“谁利多谁利少”进行探讨。与此同时,通过发挥该生“爱唱歌、体育好”的特点让他为班级争光,为自己赢得尊重。最后,该生“课堂上也逐渐积极了,学习上也逐渐进步了”,最后也终于明白,“获益更多的还是他们学生”。
“为人师者,其言也善,其学也博,唯其善言博学,方能授业解惑;垂人范者,其心也正,其行也廉,唯其正心廉行,方能传道树人。”这是老戴写给自己的师德格言,也是他的为人哲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5 15:07
带领学生人文行走23年 “执着教师”有何隐忧?2013-07-29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洪卫林

  • 樊阳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触摸到了历史变迁的“脉搏”。 (摄影:方大综)
  • 樊阳老师的生动讲述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摄影:方大综)
  • 樊阳老师利用行走间隙,为学生们诵读《上海读本》中的精彩片段。 (摄影:方大综)
  • 讲起苏州河沿途的人文历史,樊阳老师信手拈来。 (摄影:方大综)
  • 樊阳老师的作业引来诸多“拥趸”。 (摄影:方大综)

12345
樊阳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触摸到了历史变迁的“脉搏”。 (摄影:方大综)




【聚焦“中国好作业”系列报道之九】

7月28日,申城天气预报最高气温为39℃。早上7点多,地铁10号线天潼路站的5号出口处,已聚集了10多名中学生。

上海松江、宝山、杨浦、虹口、静安、四川成都……学生们从不同地方赶来,只为参加“中国好作业”活动组织的一次人文行走,而带队者是他们崇敬的樊阳老师,一位坚持23年为学子开设公益人文讲堂的语文教师。

一次人文行走,究竟有何魅力?

一位人文教师,为何始终坚持?

“人,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7月28日清晨5点,上外附中的卢天诚就从松江家中出发,乘头班车赶往市区。虽然睡眼惺忪,但他无怨无悔,因为樊阳老师的“中国好作业”――“选一条路线,人文地行走”,他非常感兴趣,更何况,今天樊老师将亲自带队,沿着苏州河走到外滩,为他们讲述沿途的风土人情。

上午8点,20名学员悉数到齐。两名来自四川的同学尤为引人注目。来自成都的崔涛老师告诉记者,从网上获悉今天的活动,他专门带学生赶来。

对于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的樊阳老师来说,这样的人文行走已经不计其数。

沿着苏州河,佩戴着“小蜜蜂”话筒,他一边走,一边讲述着那物那景的前世今生。

“河水与乡愁”“交通与商业”“居所与生活”“通讯与娱乐”“战争与‘文革’”“永远的一首歌”……这是樊阳精心准备的6个专题。

河南路桥、河滨大楼、上海邮政总局、真光大楼、外白渡桥……每到一处,樊阳都讲得绘声绘色,好像上了“百家讲坛”。说得兴起,他还会读上一段名著,甚至唱上一曲。

对于这样的场景,控江中学的缪书婷很熟悉。初二那年,她就报名参加了樊老师的“人文讲堂”。苏州河沿途的人文行走,让她第一次知道,有着“江南第一名鱼”之称的“四腮鲈鱼”曾盛产于苏州河,但水质变化等因素导致其濒临灭绝。缪书婷迄今难忘樊阳老师当时所讲的一句话:“我们这代人,决不能干只顾眼前得利而不顾后代的事!”

在河南路桥边,樊阳指着远处的“河滨大楼”告诉学生们,这座典雅的建筑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公寓”,打开窗,楼下就是波光粼粼的苏州河。“从美学角度来看,一座大楼的高度,不宜超过门前河流的宽度。如果两者之间的比例失调,反而就不美了”。

就在不远处,一幢高耸的大楼在苏州河边拔地而起,“市中心豪宅,上海地标”的偌大标语非常刺眼。樊阳说:“一座建筑不是越高越美、越豪华越美丽。希望同学们不断思考:人,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听完这番话,学生们陷入沉思。

“很多景物都有‘灵魂’”

“选一条路线,人文地行走”……对一些学生而言,这道“作业”费时费力,而在另一些学生看来,这道“作业”很有价值。

上大附中的张家钰和邢郑妍是同班同学,今天结伴前来。张家钰用“一见钟情”来形容首次看到樊阳老师“作业”的感受。就在前不久,这个爱阅读的女孩,沿着苏州河,自己已经有过一次行走,但这一次,感受很不同。“前一次走,更像走马观花,而这一次,有了樊老师的生动讲解,我惊奇地发现,很多景物都有‘灵魂’。”

在外白渡桥上,带着学生行走了2个多小时的樊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为学生们唱起了邓丽君的一首歌――《苏州河边》:

“我们走着迷失了方向,

仅在岸提河边里彷徨,

不知是世界离去了我们,

还是我们把她遗忘……”

虽然樊阳的声音有些嘶哑,但学生们依然用热烈掌声,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有很多东西,如果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通过追寻历史,懂得慎终追远、珍惜现在。”樊阳的结束语,再次引来雷鸣般的掌声。

从起点到终点,人文行走的距离不到2公里,却走了2个多小时。

学生们感叹,短短2公里,没想到蕴藏着那么多历史沧桑。



“不懂历史,那我们的根在哪里?”

从教23年,从陕西到上海,人文教育是樊阳始终不变的坚持。

周末,他为学生义务开设人文讲座,迄今已有近千场次;

课外,他带学生深度参与人文行走,迄今已有近千公里……

这样的人文行走,樊阳精心设计的路线已有近20条。

他带学生们去文庙,为他们讲述孔子的一生;他带学生们去山阴路,让他们感悟鲁迅的精神;他带学生们去天蟾舞台,为他们解说戏剧的魅力;他带学生们去国歌广场,让他们了解民族的奋起……

樊阳说,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异化成了“死记硬背”。樊阳迄今还记得,因为痴迷地理,初一那年,家住陕西的他曾步行10多公里,拿着地图逐个走访咸阳周边的帝国陵墓,快乐无比。“学习都是辛苦的,但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是快乐的!”樊阳总是这样告诫学生。

讲堂上的樊阳神采奕奕,但个中艰辛何其多!

为了让人文讲座更吸引学生,他总会定期去图书馆,查阅各种史实资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为了让人文理念更深入人心,他在网上构建了“我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们交流读书所获,不再是精神的“负翁”;

为了让人文教育更持续开展,他的双休日几乎都在工作中度过。食管炎,糜烂性胃炎,让樊阳的体重从没超过50公斤。

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一直是樊阳的“心病”。“在今天人文行走时,我曾问学生:‘有多少人知道淞沪抗战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历史?’20个学生中,举手的只有1个。”说这话时,樊阳的语气有些沉重。

“在国外,母语、历史和数学,一般是最重要的三门学科,但在中国,最重要的却是语数外,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不懂历史,那我们的根在哪里?”樊阳反问。

“教师,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开展人文教育,比预想中艰难得多。有时,他甚至感到孤独。

周一到周五,学生要忙于课内学习,抽不出时间,樊阳不得不将人文讲堂设在周六。

刚到上海从教时,寄居在狭小宿舍的樊阳找不到场地,他就把人文讲堂搬到了复旦大学曦园,风雨无阻。若有旁人投来异样目光,他们赶忙压低声音,生怕被保安赶走。

终于有了一套小房子,樊阳把学生们请进家里听课,高兴得像个孩子。二三十多个学生挤在10来个平方米的房间里,环境局促却内心充实。

学生越来越多,家里再也挤不下了,樊阳又犯了愁。好在一位茶楼老板鼎力相助,给师生们免费腾出场地。老板感慨道:“这样的老师真不容易!”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似乎无需证明,但现实却很残酷。

有很多初中生,自发报名参加人文讲堂,听得着迷。到了高中,去了外校,不少孩子依然要坚持,但父母却不答应,理由是:“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加分吗?”

社会的功利化思维让樊阳举步维艰。最少的时候,人文讲堂只剩下七八个学员。不过,“孤独”的樊阳并不气馁,他不断提醒自己,要用实践证明,他教育出的学生都是好样的。

樊阳说到做到。连续七年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他,带领语文教师钻研课改,不仅使学校语文教学走在全区前列,还培育了一大批考上名校的优秀学生。如今,在杨浦区教育局的大力推进下,“人文行走在上海”已作为区本课程在6所中学试点,而他就是课程的总策划。

樊阳的家境并不富裕,妻子被买断工龄,收入很低。曾有人问他:“为啥不考虑补课赚点‘外快’?”樊阳的回答是:“教师,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们知道,追逐自己的理想是多么可贵、多么快乐!”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琳是樊阳带的95届高中学生,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意大利语言文学博士。她说,樊老师给学生讲的人生哲理从来不是空洞的,“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着‘知行合一’和‘执着坚守’。”

昨天,参加完上午的人文行走,来自外校的卢天诚当晚又参加了樊阳老师的人文讲堂。虽然从市区到松江的家里已是深夜11点多,但他乐此不疲。卢天诚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

记者 洪卫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5 15:07
“不懂历史,那我们的根在哪里?”

从教23年,从陕西到上海,人文教育是樊阳始终不变的坚持。

周末,他为学生义务开设人文讲座,迄今已有近千场次;

课外,他带学生深度参与人文行走,迄今已有近千公里……

这样的人文行走,樊阳精心设计的路线已有近20条。

他带学生们去文庙,为他们讲述孔子的一生;他带学生们去山阴路,让他们感悟鲁迅的精神;他带学生们去天蟾舞台,为他们解说戏剧的魅力;他带学生们去国歌广场,让他们了解民族的奋起……

樊阳说,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异化成了“死记硬背”。樊阳迄今还记得,因为痴迷地理,初一那年,家住陕西的他曾步行10多公里,拿着地图逐个走访咸阳周边的帝国陵墓,快乐无比。“学习都是辛苦的,但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是快乐的!”樊阳总是这样告诫学生。

讲堂上的樊阳神采奕奕,但个中艰辛何其多!

为了让人文讲座更吸引学生,他总会定期去图书馆,查阅各种史实资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为了让人文理念更深入人心,他在网上构建了“我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们交流读书所获,不再是精神的“负翁”;

为了让人文教育更持续开展,他的双休日几乎都在工作中度过。食管炎,糜烂性胃炎,让樊阳的体重从没超过50公斤。

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一直是樊阳的“心病”。“在今天人文行走时,我曾问学生:‘有多少人知道淞沪抗战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历史?’20个学生中,举手的只有1个。”说这话时,樊阳的语气有些沉重。

“在国外,母语、历史和数学,一般是最重要的三门学科,但在中国,最重要的却是语数外,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不懂历史,那我们的根在哪里?”樊阳反问。

“教师,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开展人文教育,比预想中艰难得多。有时,他甚至感到孤独。

周一到周五,学生要忙于课内学习,抽不出时间,樊阳不得不将人文讲堂设在周六。

刚到上海从教时,寄居在狭小宿舍的樊阳找不到场地,他就把人文讲堂搬到了复旦大学曦园,风雨无阻。若有旁人投来异样目光,他们赶忙压低声音,生怕被保安赶走。

终于有了一套小房子,樊阳把学生们请进家里听课,高兴得像个孩子。二三十多个学生挤在10来个平方米的房间里,环境局促却内心充实。

学生越来越多,家里再也挤不下了,樊阳又犯了愁。好在一位茶楼老板鼎力相助,给师生们免费腾出场地。老板感慨道:“这样的老师真不容易!”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似乎无需证明,但现实却很残酷。

有很多初中生,自发报名参加人文讲堂,听得着迷。到了高中,去了外校,不少孩子依然要坚持,但父母却不答应,理由是:“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加分吗?”

社会的功利化思维让樊阳举步维艰。最少的时候,人文讲堂只剩下七八个学员。不过,“孤独”的樊阳并不气馁,他不断提醒自己,要用实践证明,他教育出的学生都是好样的。

樊阳说到做到。连续七年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他,带领语文教师钻研课改,不仅使学校语文教学走在全区前列,还培育了一大批考上名校的优秀学生。如今,在杨浦区教育局的大力推进下,“人文行走在上海”已作为区本课程在6所中学试点,而他就是课程的总策划。

樊阳的家境并不富裕,妻子被买断工龄,收入很低。曾有人问他:“为啥不考虑补课赚点‘外快’?”樊阳的回答是:“教师,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们知道,追逐自己的理想是多么可贵、多么快乐!”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琳是樊阳带的95届高中学生,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意大利语言文学博士。她说,樊老师给学生讲的人生哲理从来不是空洞的,“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着‘知行合一’和‘执着坚守’。”

昨天,参加完上午的人文行走,来自外校的卢天诚当晚又参加了樊阳老师的人文讲堂。虽然从市区到松江的家里已是深夜11点多,但他乐此不疲。卢天诚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5 18:27
教育工作者谈"中国梦"教育:教育者先要有梦
2013-04-03

  图为学生们在复旦大学“梦想墙”前留影。通讯员 刘畅摄
  “你的梦想是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一群初二的孩子你看我,我看你,笑了。“我想当外交官。”一个男孩认真地说。“我想考北大。”身后的男孩接口说。“为什么要考北大?”记者问。男孩想了想说:“我妈让我考的。”“你呢?”记者转向站在一旁的另一个男孩。“我想睡到自然醒。”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惹来同伴一阵笑声。
  这是记者在上海某中学下午活动课间和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过功利、现实,不会做梦了。其实,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理想教育。理想教育不是喊喊口号、走走形式、玩玩花样,而要研究生命成长的规律,渗透到课堂内外每个环节,真正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主持人瞿平说。
  近日,各地教育系统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如何不流于形式,如何唤醒每个学生的梦想,让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教育工作者。
  从生命的角度规划人生
  瞿平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班主任。“学生们高一、高二都在忙竞赛,不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竞赛,但这种投入未必出于热爱,只是因为竞赛可以让他们进‘四大名校’,可以保送好大学。为什么要学习,孩子们茫然。为什么要读书,有学生反问,不读书干什么。”这让瞿平有些担忧,“如果我们的孩子对生命的理解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想想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从2007级的班级开始,瞿平尝试给学生开展生涯教育。班会课上开讲座、做讨论,让每个学生找一找人生的坐标,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通过职业测试量表帮助学生进行专业选择。
  “理想教育,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存在的环境,设计自己的人生,思考度过怎样的一生。”瞿平告诉记者,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探索,但不少还停留在学业、专业、职业选择的层面。“其实可以看得更远,研究生命成长的规律,用真正对孩子有帮助、有触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从生命的角度去规划人生,让理想教育真正落地。”瞿平说。
  挖掘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
  途经西摩会堂、陕西北路名人故居,一路穿行到豫园、城隍庙,24路公交车里,一双双稚气的眼睛张望着上海开埠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程。今年3月,上海市江宁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乘24路公交看上海”。
  校长吴庆琳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学校精心设计了“童眼看中国”的活动方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劳技课中渗透,鼓励孩子寻找身边的美;对中年级,开展小型的探究活动;对初中生,则让每个学生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遇见未来的你”,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于漪告诉记者,理想教育不是开个班会,搞几次课外活动,是要关注每天的8节课、9节课中,教师在教些什么。“中国梦要融入学习、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渗透进学生成长的每个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全员动员,把每个学科的德育资源发掘出来,融合在一起,传递给学生。”
  在于漪看来,我们的教材、课程不是缺乏理想教育,而是技术至上、技能第一的倾向,把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湮没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是情感、价值观的熏陶。理想教育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天职,改变‘育分不育人’的现状,将学科本身教育人、滋养人的财富挖掘出来,以学科资源为核心,所有学科各司其职,才能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给孩子一个做“大梦”的空间
  在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闵景看来,增强孩子对“中国梦”的认同,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做“大梦”的空间。
  倪闵景说:“孩子本来就是有梦想的。给他们更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梦才能做得比较大。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学生,从观念到做法都需要一个彻底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强调,理想教育不能“行政化”,“三分热”,沦为“政绩工程”。“离开基本的公民教育,离开自主办学,梦想就是空谈。”熊丙奇建议,学校管理、建设、课程设置等一系列制度都应转变。“学校有自主权,才能有灵魂,有灵魂才能有个性,才能培养出有梦想的学生。”
  于漪认为,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的魅力。理想教育需要教育者有感情、有方法,适应各个学段孩子的特点,开门办学,鼓励学生接触自然、社会各个层面,培养文化判断力。“每个教师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校长、教师有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有满腔热情、充沛精力和无穷智慧,创造适合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方法。”于漪说,“这当中,需要教育和教育者做的改变很多。尽管难,但总要一步步去做。”(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相关新闻
  职业教育系统迎来“中国梦”教育活动
  本报北京4月2日电(记者朱振国)“使每一个职校学生有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和快乐的生活!让每一个职校学生的家庭一样获得成功、幸福和尊严。”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的一番话描绘出职业教育“中国梦”的未来前景。
  今天下午,在教育部(微博)召开的职教系统“中国梦”主题教育座谈会上,来自7个省(区、市)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的代表分享了开展相关活动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史晓鹤说,学校构建以素养课程、教育管理服务、晨训、礼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文明风采、安全能力训练等为载体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使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44
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转型,从文字为主的页面设计,走向图片为主的设计风格。这种“新读图时代”的潮流,已经影响到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从PPT设计,Word文件设计,到网站设计,“图形传播”成为新的时代传播范式。
IBM诞生百年的纪念日,http://tech.sina.com.cn/z/IBM100/

乔布斯辞去苹果CEO,一个时代的落幕,http://tech.sina.com.cn/z/jobsresign/index.shtml



2011年中国云计算大会,http://www.ciecloud.org/2011/live.html


新读图时代:返校5贴士,http://dongxi.net/b10Ps/print

911十年,http://dongxi.net/zhuanti/911.html





大学生调查, http://dongxi.net/b08K6/print




社交媒体,http://dongxi.net/b05QS/prin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0
个人传播与公众议题的兴起及其影响 - [Today1.0备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00389.html




  摘 要:个人传播的兴起是互联网发展最显著的一个结果,公众议题的兴起又是网络个人传播发展的结果。公众议题突起于媒介议题之外,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暗藏着互联网的解构力量,并对传统新闻媒介实现其社会功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强化和改进传统新闻宣传,应该积极探索使两者良性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个人传播;公众议题;传统新闻传播;网络传播;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狂飙猛进,并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令人诧异的改变。网络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CNNIC今年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现有上网用户总人数达7950万,其中70.9%的人经常在网上获取新闻信息。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网络对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新闻实践构成了巨大挑战。据Editor&Publisher杂志的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网络新闻读者对传统媒体失去兴趣。其中,电视收视人数已下降35%,无线广播听众下降25%,报纸订户下降18%。①这种以个人为主导的“电脑中介传播”已成为国际传播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可以将其视为个人传播时代正式到来的标志。
一、个人传播在网络社会中的兴起
  当今互联网在社会使用中日益显示出“网络个人化”和“个人网络化”的重要特征,这使它成为一种“新的公民社会”。作为“个人的媒介”,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由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它将人们引入现代个人通讯的梦想,即达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一种方式与全球的任何一个人连接”的目标。显然,从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兴起。
  在早期传播学中,“受众”的内涵直接导源于社会学的“大众”概念,它是一个由所有阅听人构成的“集体”的集合。即使在现在,它仍然意味着非特定的、属性模糊的众人,也暗示了媒介的强大和受众的弱小。而在网上,受众不再是庞杂、冷漠的或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其内涵已分化为二,一是靠近心理学中的“个体”,二是靠近政治学中的“公民”、“公众”;换言之,它既是个性鲜明的单个网络用户,又是可以自发组织起来的权利意识强烈的公众。而在特定的网络社区,这些个人传播者在内在特征(精神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某一方面具有高度同质性。正如网络社区的倡导者、美国网络社会学家霍华德·莱茵歌德所言在网上,“话题就是地址”,即是说不同特征的个人在网上非常容易寻求到适合自己的传播空间。
  本文将个人传播定义为:以个人名义透过个人媒介及其专业通信软件所进行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和行为。这类媒介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流行的新媒介,如BP机、手提电话、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本文仅论述个人传播在网络中的发展与影响。显而易见,从大众传播到个人传播,从集合性受众到分散性个人、公众或小众的加速变化,表明单个的人在社会信息交流中已获得空前的主体地位。
19世纪30年代以降,大众传媒不断傍依科技发展,并凭借现实制度日益巩固了其无上的传播权力,它提供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框架,对个人和社会有一种影响、组织和操纵的支配性力量。从客观上说,由于自身性质和媒介特点的限制,大众传媒不可能完全开放成公众的讲坛,它必然有选择地传播受众意见中那些与其观点和立场一致的、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因此,受众享有的只能是极为有限的传媒接近权和话语权。
  基于个人的直接使用,互联网堪称人类迄今为止拥有的最具活力的复合型新媒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为理想的。它使现代传播点对面的、单向的、集中的星形传播模式被取代为点对点的、多对多的、双向的、水平散布的网状模式。作为社会信息和意见的海洋,网络实现了由媒介“push”到个人“pull”的转变。在技术上,人人出版一份“我的日报”也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一方面,传者与受者不再泾渭分明,传统上自上而下的不对等的传播关系、地位得到近乎实质的改变,即原来不得不被动选择的受众变成了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另一方面,这也强化了传播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所谓“在网上,我就是我”,张扬自由平等、主体精神和鼓励个人需求正是互联网的精神。一句话,网络用户通常是基于“使用与满足”的心理行为模式来主动寻求或生产、理解并传播所需的信息。
  可以看到,普通个人在网络传播中主体地位的激剧提升,使传统大众媒介承受着无情的“挤压”。这不仅表现在它在社会传播结构中的不二地位受到挑战,而且,新闻传播在理念和行为层面也将面临诸多新问题,大众传播的实际效能总体上有被消解的威胁。
二、个人传播凸现公众议题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两位新任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在视察时,分别对广州的一线医生和北京大学学生说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大家的有关意见。两位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到网上言论,这表明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标志着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媒介生态圈中的重要一员,并开始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本文所指的公众议题是指与传统媒介议题具有相对意义的、来自民间的或公众个人的议题。在传统社会中,尽管人人对周围环境都有自己关心的或视为重要的事情,但由于大众传媒的兴盛和大众话语的喧嚣,日常的人际传播和真正源于民间的话语总被隐匿在社会的后台。从传播控制来说,这一结果主要是大众传媒通过组织、设置自己的议题而实现的。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一篇研究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影响的文章中提出“议题设置”假说。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能力,它通过新闻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①简言之,处在信息流上游的媒介议题具有公共或前台的性质,可以影响甚而支配社会公众的议题;通常,各类公众之间难有直接、经常沟通的机会,只能高度依赖传媒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而在网络传播中,个人传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社区中极度兴盛、张扬自我意识的人际信息来往。其间,人(网络用户)即媒介,人即意味着信息。用户也担当传统的受者角色,更日益显示其作为信息源、生产者与传播者的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可以将个人关心的话题(信息、言论或问题)置入社区,在第一时间得到各种新闻,内容无所不包。比如,克林顿绯闻案、我驻南使馆被炸、大韩航空公司空难、印尼排华暴乱事件等,都是由网民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大量发布的。有些事件性新闻被公开后,还会在网络公众中得到迅速、广泛的扩散和议论。
  个人传播的繁盛必然带来现代公众议题的兴起。在网上,公众并非某个网站全部注册用户数量之和,其性质主要表现为一定网络社区的个人集合,而且任何类性质的公众或个人都可以构建自己的网络社区。在聊天频道、BBS、OICQ、新闻组、地下网站等各种网络人际社区,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正是聚集社区人口的重要纽带。没有共同兴趣的人不会集合在一个特定社区,而透过个人传播的信息绝对是个人最感兴趣的,正所谓在网上“我到处发现我自己”。所以,尽管都是陌生人,很多时候即使是网民个人的议题也可以成为网络公众议题。换句话说,各类公众之间和内部直接、多向的交互作用使各种事物或议题都能迅速地找到众多同盟者,当然也包括反对者。2003年“8.4”事件(侵华日军在齐齐哈尔遗留化学武器泄露)发生后,国内的“爱国者同盟”等7家网站迅速发起“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历时仅一个月即征集1119248个网友和12518个网站签名,如此性质的信息扩散在传统媒介上是难以实现的。这表明,网络公众的确有自组议题的足够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团体认同、从众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催化作用,人们常常丧失独立思考而对某个事物形成较为偏执的意见或信念。加之网民之间缺乏直接接触机会,当一个网络议题达到讨论的强度,这种偏执意见更容易被极度放大为某种强烈的集体想像。②而经由社区内外多级、繁复的传播扩散,在相当范围内得到足够认同后,这个意见最终会衍生成实际的网络舆论。
  进而言之,网络与日常现实息息相通,网络公众议题来自于后者,也完全可能形成某种现实的社会舆论。当网上议题或舆论足够集中、强大时,势必引起传统媒介的注意,尤其是后者舆论与其相左时,网络公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共同抵制的强大声势和规模,甚至发展到令现实无法忽视的程度。例如被称为2003年网上公案之一的湖南女教师黄静裸死案,用Google以关键词“黄静案”搜索可得到各类网页达74400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该受害者朋友为其组建的网站,其内容大部分是来自于网友们的各类收集、留言、建议、祭文等。①江西德兴市某教师还为此联合《现代教育报》记者发动了网上网下签名、写呼吁书和募捐等活动。②在众多网友和媒介的支持下,数次促进公安等有关部门组织对该案的重新核查,最终全程推动了案件的处理进程。
  应该说,网络公众议题在较大程度上折射了个人和整个社会公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及其态度、意见和情绪,表达了人们要求改变传统信息流通现状,并尝试构建自我世界的愿望。显然,这对新闻传媒的议题设置和传播效果是不无潜在威胁的。
三、公众议题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能的影响
  1.从独白到众语:把关人的再造
  “把关人”是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信息传播最骄傲、最具操作性的特权象征。媒介把关表现为职业传播者有权接近信息源,有权过滤信息的量、质和表现形式,以此组织舆论、确定导向等。这个过程通常是单向、封闭的。尽管信息把关是任何传播行为都需要的策略,媒介把关更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必须,但在客观上,这种对所有信息和知识的标准化、扁平化与平均化处理,既使受众不得不被同质化,也形成了主流舆论“多种媒介、一种声音”的特征。③尽管其中可能存在弱小的异质声音,这仍使大众传播在不少时候犹如一场独角戏,变成独白或呓语。
  在网上,公众议题的兴起是和把关人机制缺失紧密相关的。互联网有先天的技术、制度与信息上的多种优势,它本身没有权力中心或把关人,它高度开放、自由参与、快捷互动。这种平民化风格使其在改变社会权力结构方面确有进步意义。人们既可以像接触传统媒介那样获知标准化的信息,也可以在人际互动中自由接触、传播和放大符合主体意向的信息。这样,网络实现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独白”到“众语”的转变,原来处于社会结构最底层或主流话语圈最边缘的人也有同等的话语权。④处处可闻自由的气息和反叛的声音,而传统、权威或主流的话语被淹没其间。用李普曼的话说就是,人们再也不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聋子式的观众”。因此,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媒介对信息与舆论的垄断都变得相当困难。相应地,整个网络社会的舆论也呈现为“一种媒介,多种声音”,更多地具有某种解构的力量。
  具体来说,人在网络虚拟空间其真实肉身和社会身份特征已经缺席,这种“屏幕的安全性”意味着众多与肉身相联的、具有压抑或惩戒作用的现实因素消失了,尽情地指向自我、表达自我和满足自我成为网络个人主要的心理动机。在这个自我授权的信息平台上,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以未经编辑、删减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新闻来源由原来相对封闭的控制状态进入高度自由的开放状态。这一点,从2001年7月的广西南丹矿井事故、2003年10月的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时网上嘈杂的言论即可一斑。
  可以看到,由于网络排斥中心,个人传播对传和受的界限破除和社会边界的隐匿,或者说个人对传媒的接近权、话语权和监督权的实质性增加,将使传统大众传播的内部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其间人际互动的影响更大。而新闻宣传中严格的“观念一律”、“正面报道为主”和惯常的“报道方针”或“主题先行”也将显得乏力,因此新闻媒介其传统的政治角色将面临巨大考验,对网络将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也并非无理由的忧虑。
  然而,网络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绝对美好。人们已经体验到网上信息严重超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虚假信息泛滥、有效信息相对不足、有用信息的搜索处理难度加大等等,都使具有成熟把关机制和较高操作能力的传统媒体更显优势和重要作用。除去把关的信息技术因素外,职业把关的机制乃至把关人的角色心态、行为方式和内容都面临调整。
  2. 由封闭到互动:议题设置的科学化
  在大众社会中,大众媒介遵循的只能是大多数原则,以满足大多数人需求为主。议题设置是传媒对信息进行把关以实现舆论导向的具体表现,是保证媒介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须的重要策略。当网络公众议题的突起后,传统媒介势必被相对削弱原来单方主导议题的高势能地位,其实际设置效力将大受影响。
  网络公众议题来自日常与个人,但并非完全不受到当下媒介议题的影响,不过后者不再具有决定性意义。个人电脑一旦进入互联网,它就具备一种分化性的力量,使个人成为传播主角被推上社会生活的前台。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总是由公众甚至是个人(比如新闻组、新闻短信的订户)说了算,信息传播便由单一、封闭中心变为“草根式”的四野弥漫,原本多样、复杂的个人日常议题得以突出,同一性质的公众也会推出自己的议题。可以注意到,受众的兴趣和选择已成为网络新闻有无价值的决定性因素。2000年“9.11”事件发生后,相关新闻几乎占据了所有网站新闻板块的头条位置。新浪网在事发约10分钟后即发出第一条新闻,其专题在随后24小时内共发布590余条信息。在2002年9月南京严重食物中毒事件中,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在事发当日上午即贴出第一条消息,随后发贴量猛增,最多时论坛在线人数高达2万人。①如此议题安排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新媒介传播生态环境中,科学化的议题设置机制和过程研究应该被提上日程。要看到网络用户与传媒受众是两位一体,当个人无法从传统的硬性传播关系中得到满足,议题设置就如同空中楼阁。在此,网络公众议题成为一个具有母体或背景意义的参考框架,传统媒介组织议题时必须加强与它的互动。
  事实上,网络公众议题对传统媒体调整和改进议题设置具有促进作用。现在,源自网上的热门话题已在传统媒体上占有越来越明显的位置,一些媒体也积极从网上寻找信息或热点话题,比如黑客、闪客、博客、一夜情、网络游戏和社会问题等等。2002年11月16日,一个名叫“我为伊狂”的网友发表了18000千字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随即引发各地网友和深圳社会各界的轩然大波。南方都市报为此迅速策划了大型专题报道《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并发动人们寻找该网友。次年初,这位证券研究者、真名为呙中校的网友在报社的引荐下,与深圳市长于幼军面对面对话,畅谈深圳的现在与未来发展。期间,诸多报纸的前后报道与网络互动,并在网上网下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城市定位与发展的热烈讨论。
  3.自由致混乱:螺旋何以沉默
  媒介不但可以设置议题,日复一日的报道还能构建出具有压力作用的“意见气候”。“沉默的螺旋”正是对大众传播在舆论控制方面所起作用的一个理论比喻。该假说的提出者德国学者诺伊曼指出,大众传播可以影响人们对周围“意见环境”的判断,因为经由它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其广泛公开性而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认知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扩展过程。最终,它导致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即舆论的产生。②
  弱势意见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人有害怕孤立的社会天性。既为天性,它在网上也不可能消失。但是,如传播学者鲍尔所说,受众是“顽固”的。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的、集群式的交流显然可以有效减轻弱势意见者的害怕心理。当少数派获得同等的发言权,并可从众多同盟者那里获得社会印证和支持进,认知失调便得以减轻,而且他们完全可以制造出足够强度的舆论。
  使螺旋沉默,本身就是“传者本位”。传统新闻宣传重在传播的社会控制或教育说服功能,而个人传播是“个人本位”,它强调平等、公开和交流,拒绝权威、秘密和控制。在网上,一个人要做的事主要就是“用文字说话”,要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唯一的选择就是打破沉默,这使网上的个人议题更有机会演化为公众议题。比如,2001年3月24日,一位名叫“城山村人”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贴出《铁路,你究竟怎么了?》一文,反映自己在重庆火车站购票时所遭遇的不正之风,很快引起众多网友强烈应和,并最终得到铁道部领导的重视和及时处理。如前所述,网上一些突出的公众议题也完全可能转为传统媒介的重要议题,甚至影响其舆论导向。又如,2003年黎家明的艾滋病自述、木子美的性爱日记在网上公布后,为数百万网民点击,一时间议论纷纷,迅速成为一些传统媒体转引追逐的热点新闻。
  反过来说,由于过度自由或游戏式的角色扮演,个人传播将使多方、多样且琐碎的公众议题演变为分散的、失序的、缺乏建设性的网络舆论。一旦被别有用心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可能导致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危害。因此,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未必有真正的自由,也未必完全有利于社会的整合。
  
  人类已经进入多种媒介大渗透、大融合的新传播时代,各种渠道或传媒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各种传播势能越来越复杂,社会思潮也更加多元、混杂,任何国家、个人、组织和机构都不可能垄断信息。但网络个人传播公信力较低,使社会信息的有效流通、控制和管理难度非常之大,其间许多理论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宏.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J].现代传播,2000,(6).
  [2] 郑智斌.飘在网海——网络人际传播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为2004年11月华中科大与清华大学主办的“新媒体与传播革新”研讨会入选论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1
网络虚拟实在的普遍意义 - [Today1.0备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01135.html

  相信就是存在。真实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相信”其存在。
                    --计算机时代的口号
1、新的存在与经验
  A、现代原始时代
  对于本书所论课题来说,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网络虚拟实在及其社会应用对人类经验和内心生活所产生的特殊意义。基于大众化的使用,虚拟实在技术使网络空间摇身一变为一种新的社会空间。可以说,这个社会空间一经形成,也就开始了重塑和变革由传统工业社会所构建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关系的进程,并创造出崭新的实践经验。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存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后者进步的根源在于前者的不断革命。麦氏在1960年代即指出,人类塑造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改写着人类。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或传播技术都是人的延伸,它们的进步都将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则强调,媒介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这种新环境对人的行为重新塑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息。
  从媒介与传播的角度看,作为“媒介高速公路”的互联网也是对社会媒介大环境与传播关系的包容和重新构建。麦氏显然看到了媒介技术不可扼止的发展使社会进化过程向机器形态迁移,他将6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传播媒介大行其道的时代称之为新部落文化阶段或电子文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子媒介、空间卫星扭转了传统上由交通等带来的“非村落化”(detribalize)趋势,使地球变成一个“环球村落”。麦克卢汉这样说:“电子信息运动的瞬时性质不是放大人类大家庭,而是非集中化,使之进入多样性部落生存的新型状态之中,”即“重新部落化”。人类社会将重新回到类似于原始时期的群居生活方式,即以口头传播进行交流,以全部感官整体把握世界的、彼此十分接近的时代。
  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的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对媒介发展的论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麦克卢汉理论对于网络的意义。莱文森认为,人类媒介发展整体上呈现为一种“人性化趋势”。他说,我们凭借媒介来拓展传播和交流,以求超越传统上耳闻目睹的生物学局限。然而,在早期的人的延伸中,我们也可能失去了远古时代的某些生物学传播成分,因此我们渴望回到昔日“自然传播的故乡”。以此观之,网络媒介就是要把人类带入到所谓“货郎叫卖全村可闻”的新部落时代。
  的确,互联网是加速人类重新接近的新力量,人们正在惊讶地亲历到麦氏所说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和“重新部落化”。在此,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众社会的人类传播面貌,不仅使现代大众传播分化为小众传播,甚至可以说进入了以个体的自由和旨趣为依归的个人传播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时代的地球村是原始人际社会的现代回归,即建基于更加高度发达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现代“原始时代”。其间,电子媒介更加彻底地消灭了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和时间的边界或差异,使这个村落真正成为一个完全同步的、“瞬息传播”的和个人对个人直接交往的世界。
  B、新的存在和经验
  把电脑看作是一个精密的数字化计算器早已过时,因为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的生存之中。在麦氏对未来新奇世界的描述中,重新部落化的时代是一个“深度卷入的世界”。这不仅是说,人人都可以籍由电视、电脑、喷气飞机和空间卫星等媒介进入一个环球舞台,也暗含着人体在媒介中的延伸和人的意识的深度卷入。事实上,人类通过技术不断延伸自身,这一实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麦克卢汉曾详细地探讨了媒介技术与人体及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他把人类最早由口语传播转到拼音文字传播视为第一次媒介革命,由拼音文字到机器印刷为第二次革命,而从机器印刷到电子媒介则为第三次革命,这分别又是人的三次延伸。其中,拼音文字是从听觉空间向视觉空间的延伸,而传统机械化时代的各种工业品延伸了人的肢体和自身空间,后起的广播、电视之类的现代电子技术则完成了从肢体走向整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电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了自我延伸的最后阶段,即“意识的技术模拟阶段”。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对超感官知觉和神秘意识的痴迷,就已经预示了意识的延伸。”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人类延伸自身的本领历来令人自己都感到惊诧。可以说,从人类的意识或精神被对象化为某种外在的承载形式那一刻起,也就同时埋下了虚拟实在的种子。当今正在发展的网络虚拟实在只是这一历史持续发展的一颗美艳的花蕾,它是一场科学技术与人类精神完美结合的革命。按麦克卢汉的说法,电脑多媒体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它使人的感官由过去媒介延伸所导致的失衡恢复到自然状态的平衡。那么,网络虚拟现实的技术本质就在于它是对人的神经刺激和意识活动的整体模拟。作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电脑和网络将是人类精神劳动全部功能的延伸,即“人类大脑的真正外在化”。由此,人类意识与意识实践也将开始全面的技术化。
  尼葛洛庞帝用“数字化生存”这一概念,来指称媒介的技术演进和它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根本性影响。他预言:“计算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尽管从表面上看,网络虚拟现实只是人类传情达意在方式上的改变,而本质上它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环境、存在形式和经验形式。互联网已经显现了社会实践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并正在给人类日常生活经验形成重要影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目前那些以人际交流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网络空间中,所有能被视觉化的信息都可能输入到参与者能够经验到的虚拟世界中。而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高级的“人机系统”,网络空间不仅延伸了人体,而且还在努力地把人的神经活动与意识本身迁移到电脑世界。或者说,人的所有实践活动将从过去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物理空间转移到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这个的电子新平台。
  显然,虚拟实在对人类社会实践带来的基本影响是空间意义的改变。在物理现实中,空间是人之存在和经历的先天条件。而虚拟空间本身就是经历。它“可以随着人们对它的探索而产生。它们不但本质上是语言的空间,而且是在人们对它的体验过程中产生的。”①当人在主体意向的指引下,以鼠标和电子速度非线性地瞬间来往于各个虚拟地点时,虚拟空间即同时被不断揭示、创生和扩张。可以说,空间就是行为,行为显现空间。由于虚拟空间随主体行为而开放、延展,“身体”便在这种持续的不确定中分散在各个空间。于是,个人身体失去了定位功能,再也无法用自身的理性来解释肉身主体位置的中心性。
  另一方面,人在超越现实空间的同时也意味着超越了现实时间。虚拟空间在不断的敞开、显现中,其生成与缩放不仅与物理地点无关,甚至与物理时间都没有关系。如麦克卢汉所说:“电子的速度会取消人类意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即使事件一件接一件,也不存在任何延迟的效果。”在虚拟空间中,时空的压缩将使绝对、统一的物理时间标准不复存在,因为时间会在主体的全身沉浸中变得相对化。这种时空的边界的消失,时空存在和时空经验的改变必将对自我和心灵的体验产生难以言说的影响。
  在社会历史哲学的层面上,人类社会实践可以被认为是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作为一种“中介革命”,虚拟技术可以用于中介人类的一切活动和每一个事物,甚至包括创造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使生命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而且,基于网络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承载,网络世界也将带来当代社会格局和文化价值层面上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完全可能因其被日趋广泛利用而形成全新的赛博文化(cyber culture)。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网络社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哲学本体论中“现实”、“真假”之类的传统观念,也直接深化了关于“存在”或“经验”的概念。如前所分析的,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其中的实践活动是日常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网上生存也正在成为可以真切意识到的自我的一部分。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媒介的“改进”越来越不象媒介,倒是更像生活。也可以说,这一社会经验是一种被网络世界“类型化”了的大众经验。而且,一旦获得了某种现实真实性,它就是一种新的“精神性存在”或“精神性实体”。因此,网络社会经验更多的像人们在音乐的旋律舞动中与某个心灵的对象直接交流。乐音的流动是线性的,而音乐的想象却是奔突跃动的。它与广播电视、电影、戏剧、文学等等的媒介经验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经验,而非媒介经验或虚拟经验。因为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行为是人际互动的,是发生在真实主体间的现实而直接的关系。
  当然,网络也完善、深化了对“传播”的认识。传播就是“我”与“你”的自由对话,传播的真谛就在于两颗心灵的交汇与沟通。这是一个属于新“部落人”的直接而混沌的电子交流乐园。
2、网络虚拟实在的心灵意义
  A、虚拟实在与自我、心灵
  虚拟实在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创造了互联网这个网络虚拟空间。如麦克卢汉所说,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网络空间在延伸人体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所知”和“所为”,使人获得了一种新的精神存在。因此,网络虚拟不仅意味着一次具有改写人类历史力量的革命的到来,也暗示着一种直指人类心灵或本性的可能性。
  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所指的是形而上的人的理性。笛卡尔认为,身体的知觉是不可靠的,他把“思考的自我”或理性的心灵理解为一种对立而核心的存在,即把自我放在脱离于外部世界的形而上学的中心位置。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对此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同时创造了“主体”和“外在世界”。①但是,网络虚拟实在对传统的主体和客体概念带来了冲击,它似乎能同时带来两种可能。
  从自我感知角度说,笛卡尔所说的在目前的网络虚拟空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网络社会实践剔除了人的肉身存在,构成了纯粹主体意向的自由空间。当人肉身原地不动,而事实上却处于虚拟空间各处时,就仿佛进入了那种自我中心式的心灵状态。而且,人们完全可以在网上构筑出一个新的自我世界,进而可能导致一种更加形而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式的存在。因此,有学者甚至称网络空间是一种新的宇宙。但另一方面,笛卡尔式的抽象主体性以及自我绝对的确定性又受到怀疑,它将因为网络人际互动性和网络主体创造的多重可能而变得无法确定。换句话说,自我与他人、世界之间存有更复杂的相对性关系。
  学者黄厚铭认为,网路空间主要是由“信息、位元乃至于思想、想象”等构成的特殊空间。有人则把网络虚拟空间视为一个人类精神交感的公共环境。人们越来越相信,网络虚拟拓展了人类自我和心灵的空间,为人的发展带来了可能。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赋予性别、某种形象与心理上的属性。国内有学者调查发现,在网络空间中,超过半数的网络使用者在面对自我时,选择了精神自我这一核心的呈现。黄厚铭曾这样说,“网际网路之所以会脱离原来的国防用途,而朝着人际关系上的挪用,其实是人们以网路隔离作用的保护为前提,利用其连结功能寻求与他人心灵接触的表现。”这话是颇有意味的。
  由于网络虚拟实在含有充分的可能性和创造性,主体的自我在这个特殊社会空间中可能是漂移的、不稳定的,呈多元发展的。其间,外部世界也将在人的网络经验中得到重建。如果同意网络可以创造一个新“自我”、“此在”和一个新的可以意识到的“外部世界”,那么,人们将会看到,在网上肉身的真实自我与创造的“自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立或割裂的。而在某些网络痴迷者那里,却又可能是融为一体的或者混淆不清的。在以后的有关章节分析中,我们将分析网络交往在对主体、自我与经验构成的这种越来越重要的直接影响。网络世界将进一步证明,人的自我世界或心灵世界远非绝对抽象和有确定的中心,而是充满了内容和生机、飘移和迷乱。
  麦克卢汉早就指出,任何媒介对人的延伸都会同时带来对整个心灵和社会的影响。当代社会心理学大师和创始人之一的米德在谈到自我、心灵与社会的关系时指出,自我的形成离不开与他人、社会的互动,心灵在本质上也是社会的。他说,人的心灵就产生于“当社会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或者说出现在该过程所涉及的任何一个特定个体的经验之中时”。现时,网络以模拟物理现实的方式成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经验的新形式,同时也是以虚拟现实方式异构而成的一种心灵敞现与个体存在的新形式。罗杰·菲德勒说得好,“电脑媒介也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社会化和界定自己的方式。”由于网络将开始一个无须肉身在场、无须物理空间的新的“社会过程”,在这个多维度的“心灵空间”里,具有社会本性的人类自我和心灵都必会受到新的影响和改变。正如迈克尔·海姆在谈到超文本(hypertext)写作时所说,超文本写作打破了传统印刷的词语所要求的线性序列的思维方式。当人们跃入超空间(hyperspace),用计算机读写时,整个心灵架构也就随之改变了。
  B、虚拟实在与心灵空间
  即使对于传统上的物质空间,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也这样指出:“远近不只是物理空间的距离远近问题而已,相反的,空间是一种心灵现象”。对此,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分析得更为精细,他曾以“桥”为比喻对“空间”做过如下分析:“桥是独具方式的一物;因为它以那种为四重整体提供一个场所(Statte)的方式聚集着四重整体。但只有那种本身是一个位置(Ort)的东西才能为一个场所设置空间”。在这里,“四重整体”是指天、地、神与人。显然,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向度时空,它抛弃了传统上的物理地点、场所或地域性(locality),将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四重整体――电子时代心灵飘荡的空间。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为自己构建在他看来是真实的心灵世界或心理社会?按照舒茨的“多重现实”的看法是完全可能的。可以说,网络虚拟实在生成的新的四重整体正吻合了人类心灵空间无边发散的特性,并且它在社会感知和经验形式这个非常基本的层面上改变了人与信息、他人和世界的关系,这使它在延伸肢体、神经系统与意识的同时也延伸了人的心灵。正如每个网民感同身受的,一个人当他步入网络,打开一个个通向世界的视窗,他就进入了一个蕴含着无限可能和创造的、多向度的心灵创造空间。这样,网络世界似乎就是人类需要的一个“跃迁”(leap),一个精神的或心灵上的跃迁。①
  国外有学者已经证实了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心理实在体验的特征。这包括,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被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的大量人际关系,梦幻感以及黑洞体验(blackhole experience)等等②。的确,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网络虚拟带来的一种美妙的自由自在的临场感。在技术上,衡量这种体验强度的标准就是感官信息的延伸(extent of sensory information)、感觉器的控制(control of sensors)和改变环境的能力(ability to modify environment)。而这三项主要也是心灵上的指标。
  海姆在他的《从界面到网络空间》中文版序言中甚至比较了VR与中国的太极和气功。在他看来,“身”与“心”之间可以在一个“和谐理解的世界”中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正是太极、气功传统的基本教义。他说,“VR通常将意识送出使其沉浸在一个虚拟世界中,而太极与气功传统通过将注意力渗回入自然机体的本源中以实现一种有益的反平衡。”由此说来,在海姆所说的身心“沉浸”这个层面上,网络虚拟实在与心灵之境之间当有某种契合性。人们通常说的网络比现实更“真实”,不仅是说它是一种具有客观真实属性的现实经验,在本质上是因为网络空间带来了类似于“我”与“万物”交流的,即与人类精神交流密切相关的心灵体验的实在与真实。
  从另一角度看,任何一种媒介或技术总含有对使用者的外显规则和潜在控制。网络技术创造的新空间其背后也隐藏着改变人心的“议程”。海德格尔曾指出,语言机器通过机械的能量和功能,对语言中可能有的用法的模式预先做了规定和校准。现代计算机不仅灵活,它更容易让人们相互适应,当人们使用它时,思维过程和思想处理便在适应中得到改造。
  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的各种应用软件本身即为一种格式或规则。一个不熟悉键盘或浏览器的人得首先从认识电脑或学会应用软件开始,而无法通过网络正常地从事阅读或交友等这样非技术的活动。反过来,如果对这一技术了如指掌,那么技术在人的活动中就会变得像现象学中所说的“透明”,好比透过一片无色玻璃看物体一样,人们对技术本身已熟视无睹。其结果是不再将技术视为一种外部工具,而更倾向于视之为“第二皮肤”或“精神假体”,技术便成为人性的一部分。雪莉·特克甚至认为,电脑就是人的“第二个自我”(The Second Self),因为它似乎正在提供一个“心灵的模型”。因此,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技术相互对话和协商的过程,其间,人自身也必须得以适应和改变。
  人们稍加注意即可发现,尽管技术本身带来了约束或限制,但今天的技术越来越深刻地适应着人的需要,高度顺应人的身与心,它以给予人创造的自由而蒙蔽了对人的限制。这样看来,网络空间对人类在心灵意义上的影响和改变,像是一场“缓慢地震”,这种改变是它作为人性化的技术对人的不知不觉的“改写”中形成的。有科学家甚而担心,当科技一旦让机器最后学会了人的感觉,人与机器、虚拟实在与真实实在将可能无法区别,进而引发类似于麦克卢汉所说的界限的“内爆”(implosion)。
  尼葛洛庞帝说,“比特没有重量”。没有重量就是“轻”的世界。它既意味着网络世界与人的心灵世界有着特殊的天然吻合,也意味着网络人生消除了从物理到心理的禁锢与拖累,这是比特与原子截然不同的法则。尽管有人对于网络构筑和沟通人类心灵的可能性不抱乐观甚至是鄙夷的态度,而对那些善于心灵体验者来说,网络绝不仅仅是一个盛装信息的器物,而是一个电子的心灵牧场。
  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超验主义者爱默生曾这样说过,个人的自我是“海”,所有他人的自我是“洋”。基于人的使用,网络就成为一片汪洋大海。一个人只要融入其间,即置身于整个世界,并可能进入一种新的如海德格尔所言的“敞开的存在”。也只有向他人、世界和自然敞现,人与人才能达成真正的心灵的交汇和沟通。但很多时候,当人们遨游于网海,又仿佛飘忽于空中的一片羽毛,心灵似有归依而又晃晃悠悠无所着落。
  (注:更多内容请见原著《飘在网海--网络人际传播论》,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4.9 today2100@sina.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1 06:36
=站务管理备忘录本站新版功能设计最终方案-2013。11。8定稿

1,会员‘实名注册’要求/本站‘手动审核’方式不变!!文明办网,公益服务,严把‘入口关’!!


2,增加新功能:

------本站已购买400电话[免拨打者长话费],竭诚为注册会员服务;

------添加网站背景音乐,添阅网之趣;

-------在网站首页合适位置开出[公益广告位]。[应用范围:
为各教育报刊组稿征订/为教育界同道之新书发布/为有价值的学术会议会讯传播/为各地中小学校园文化推广/为教育学术团体重要会议成果推介。。。提供无偿友情服务]

------增加网站首页‘窗口弹出式’飘浮‘公益广告位’,应用于‘近期教研活动信息发布’等用;
http://www.shelib.org/ShelibSchool/index.asp

------[公益广告区]必须能使用动感标题/相关图片[!!!!];

http://www.21shte.net/main/index.asp


http://xcsf.hbxc.cn/xcsf/ShowClass.asp?ClassID=6



-------使用新域名后,必须用英文域名才能搜获,要解决收录问题


-------新设《教育QQ群‘群讨论’集粹》专栏,诚邀江苏南通凌宗伟校长主持该栏目,已获凌先生应允。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476&_dsign=d3e76ec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22 00:5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