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34
标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1月
一、研究问题的定位
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位于“重要性”和“具体途径”之间,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问题,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然性——应然性)
本文的立足点在知识基础。……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几个概念界定:
"教师“——中小学教师;
“实践”——一种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来回修正二者的辩证张力,行动与反思互动;
“知识”——持实用主义观点,“知识”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具有实践性和能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规范化、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条件保障。
教师具有何种知识?
理论性知识——外显、系统、可表述、研究比较成熟,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
实践性知识——隐蔽、非系统、缄默、很难把握,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a)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b)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c)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特别强调教师个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认为这些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日常行为;强调其在特定专业知识场景中的作用。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以及他们工作的知识场景对其教学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个人理论”,强调实践性、行动性、情境性、个体性和开放性。
使用“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理由: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并具有道德上的规范作用。二、“知识”这个概念比“理论”更加宽泛、能够囊括更多的内容,包括不够系统、严谨、逻辑的“认识、理解、解释、看法、观点”等。
定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可能的研究思路:
(1)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哲学基础以及此类知识的认识论特点;
(2)从历史的角度追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知识基础的演变过程;
(3)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教师知识乃至身份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教师在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4)从教师日常工作入手,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典型知识场景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教师自己的意义解释;(5)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管理中有可能发挥的作用;
(6)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初步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研究并尝试以激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方式。
(二)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1 教师的教育信念
2 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
3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激情。
4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
5 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
6 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日常“有心”的行动中。
有研究表明,上述各部分知识在强度上和力量上存在差异,越是处于中心的知识对教师行为的影响越大,也越难改变。
(三)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状态
按教师对其实践性知识的意识和表达的清晰程度,此类知识可分为1)可言传的;(2)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3)无意识的、内隐的。
1、可反思性
2、实践感
3、行动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变化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可以用同化与顺应来解释。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
三、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
(一)为教师赋权提供批判性武器
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为了肯定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教师的优势所在,以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因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
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仅需要促进教师知识的发展,而且需要首先了解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只有以此作为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教师的知识,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8-07-01
http://blog.163.com/feixue_yiren ... 838720086195229422/
  






研究背景: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2007年承担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向课题暨北京市级“十一五”重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研究项目中一项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项目。将我们已有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丰富,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历程集锦,通过博客建立交流,反思等内容从而达到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并通过博客圈子的方式把教师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快捷。

一、教师博客特点分析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对博客平台的利用显然具有很明显的教师职业特征。与其他大众化的博客相比,教师博客的随意性和琐碎性少一些,相对比较专业和严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功能较强,它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教育特征,博客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日常的教育叙事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研究特征。特别是当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的时候,教育性和研究性的特征就更加突出。教师博客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之外,为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以及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开辟了新的交流空间。

二、教师博客推广与使用

   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对参与教师进行建立博客技术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也是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提高的过程。两种培训方法:

1、整体全员培训:由各校的计算机教师对本校中青年教师进行整体博客培训。培训环境:人手一台计算机保证能够上网。

培训优势:全面整体普及,节省时间。

2、教研组长先培训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

培训优势:有利于提高教研组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是一个过程,交给组员又是一个过程,通过教研组共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提升和课题目标达成一致。对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教师博客建立内容:以教育教学为主线,与教师的成长纪录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课题等为主要内容。强化平时教育教学过程的体现。

三、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和更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博客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在哪里呢?

   1、教师博客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了空间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校为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其中的发展策略包括教师每月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每位教师建立了博客后,教师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通过个人成长档案袋形式的转变,教师的个人资源更加的鲜活,使隐性内容显性化。在教师的个人博客中于鑫曾写道:“今天,我的个人成长档案袋搬家了,在网上你能找到我的影子了,我的个人成长纪录袋更加的生动,在新的这片天空里,我愿和您心与心的交流,希望您能够成为我的良师益友!”通过这短短的一句感言,能够感到老师在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后,对自己的鞭策和与他人交流提高的愿望。

2、教师博客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而书写教师个人博客,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首先,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它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能刺激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分析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随着教师博客日志的日积月累,教师通过阅读和回味自己的日志内容,会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主张、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等,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因而,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博客不仅是积淀教师个人资源的空间平台,也是一个保留和展现教师动态发展的“个人成长纪录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在体会到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之后,才会有持续写作的恒心和毅力。

    同时,博客平台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为教师之间构建起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如:在美术组版画研究中,每个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版画课题研究上,教师充分利用博客特点,进行网上教研,及时将自己好的经验感言、作品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做到组内组外交流,及时反思。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很多老师都对美术组的版画活动给予自己的评价与改进措施,美术组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促进了版画交验的更深入的开展,推动了大家更深入的展开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活跃了整个圈子的氛围。利用自己博客通过相互阅读和评论博客内容,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和沟通社区,教师在这个网络社区内,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并相互之间提供反思的材料和锻炼反思能力的实践机会,进而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

  3、教师博客为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机会

   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自己书写博客日志和发表评论,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促进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

4、教师博客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

博客便捷的留言发布消息成为教研组管理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留言功能辅助提高教研组活动管理的有效性。利用博客圈子的讨论区可以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有四个分校,相对距离较远,不方便经常会面,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相应结合各个学科特点和教研组活动安排随时进行网上教研,及时更新,交流思想。学科组每周提出一个新的论点,教师们围绕论点积极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教研组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注重了科研型团队的建设。

5、多元开放沟通,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博客还能够成为师生沟通的良好载体,成为师生间、家长与老师家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博客上阅读、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而且可以发表评论,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留言或评论的方式告诉老师。如有疑惑,还可以质疑问难。这些都可以署名或匿名,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博客给学生提供了言论自由的空间,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学生们还可以以教师的博客作为载体,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来与学生交流、指点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博客与专家零距离的沟通,强化专业化学习。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或机构都有自己相应的博客,老师在教学中有需求时可以进行零距离的请教,促进了老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家长通过博客同样能够与教师进行无障碍的真挚沟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良好载体。逐步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和途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博客的指导与引领

    目前,在 “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热”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利用博客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活动不应该是无序的或完全自发的。学校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团体,应该对“怎样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发挥对博客群体与个体的指导作用,强化管理制度的跟进与完善工作。我校根据教师建立博客情况,先后出台了教师博客管理办法、教师博客圈子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规范性管理。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个人博客管理。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建立使用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在教师个体对博客平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有深刻理解、学校对教师博客群体和个体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的基础上的。只有在这种认识基础和行动基础上展开的博客研究,才能使教师博客真正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为了什么博客:做事、反思、沟通、交流、分享、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点击生命的状态,阅读生命的智慧,复制生命的激情,刷新生命的视野,更新生命的快乐……



每一个博客如同一扇心灵之窗,欢迎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走进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的博客圈子,我们真诚的愿与您沟通、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季诚钧、陈于清撰写《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马志刚撰写《教育日记伴我成长》。


个人Blog心理层面的存在价值
程乐华 中山大学心理系 510275
陈侃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510631

摘要
    本文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个人blog的存在价值,以从另一个角度回答blog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从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人blog实现了书写者的整体呈现和自我表达、呈现的最大化;阅读者能够从个人blog中感到书写者活在网络中的现象;网络和现实交往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一、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有很多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象email、icq、bbs等都分别扮演着异地、异步或同步、即时或延时沟通的功能,使人们的信息交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在形式、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人们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或工具之后,人们开始忙于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带来的繁琐也就促使人们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
对整合零散的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为在技术层面的临近功能叠加,如在bbs内加入站内信的功能就属此种方式,它满足了bbs上人们之间的点对点沟通的需要。这种方式往往体现为小幅前进,多表现为对已有主要功能延伸和丰富,如果主要的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小幅的功能叠加存在的价值也就大为减弱。
另一功能整合方式为满足人的整体需要角度出发的功能叠加,如blog在技术层面并没有绝对的前进,要说物理特点的不同就只是表现为时序化,但它却满足了人们在网络上展现主体知情意的整体需要。因此这种整合根基在心理需求层,也就能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下面本文就从个人blog对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的心理意义上分别进行论述。

二、书写者知情意的整体呈现
上面我们谈到过象bbs、email等工具中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沟通,情感和意志两方面虽然也偶有表达,但是其表现的完整性和表现力上都很欠缺,因而也就很难代表双方的真情实感,进而影响沟通质量。究其原因在于零散的邮件或个别的贴子很难负载个人全面的情况,多为个人某个方面、某时某刻的感受和认识。客观上把人的不同侧面进行了肢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与对方熟识,也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而这些填补的线索信息往往会是一种扭曲。如果双方没有除email意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沟通,补偿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长此以往双方的沟通要么出现淡漠,要么趋于停止状态。
而blog由于有了时序化的记录,记录了书写者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长时间的记录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历程,也许在某个时刻表达了认知上的特点,而在另一时刻则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意志特点,从整体看个人blog也就动态地呈现了书写者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知情意的全面变化。
这种知情意的整体呈现,表现在相互熟识但是异地长期生活的亲友间,他们能够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获得对方的发展近况。在相逢的时候双方也就更有交流的共同话题,而话题的范畴决非仅仅停留在了解对方信息的认知范围,完全可以就某时某刻发生的知情意的方方面面进行交流,产生全方位的共鸣。

三、书写者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1、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书写者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时,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表达。个人blog提供了一个表达平台,书写者可以在此表达自己可以公开的任何主题。而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感想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记下来也就消失了。当自己想回头看看当时的想法时却无法获得。而个人blog在书写者的良好习惯下,很多表现自我的片断就被记录下来,整合成了一幅完整的个人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2、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虽然书写者一般进行的是自我对话,但由于blog的公开性,相识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个人blog了解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和在他周边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自我呈现的范围是加大了。
另一方面,书写者有时候也会在blog上与朋友进行简短的交谈,这种交谈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交谈双方不忌讳呈现给第三方时,也无法表现出来,而在blog上就不只是呈现给了第三方,而是呈现给了所有观看自己的blog的人。当然,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网络关系的要比现实关系扁平化,即现实关系更多地具有阶层性带来的限制和过滤作用,而网络就打破了这种限制,使网络交往的呈现范围大大加大。
因而,从以上两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四、阅读者当书写者活在网络中
我们在使用以往的网络沟通工具时,更多地是把网络仅仅作为工具来看待。由于bbs、icq、email客观上丧失了人的整体性,使得很多人在不同的工具上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无力整合。
个人blog实现了这种整合,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正是由于这种整合,使得个人blog上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原先人在bbs、email、icq上分别割裂存在的不同侧面终于可以在个人blog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书写者可能仅仅是个整合,感觉只是其他工具功能的综合罢了,但对阅读者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阅读者从个人blog中似乎可以触摸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感到书写者在面前跟他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亲切感和真实感是阅读以往任何形式的网络记录和沟通工具所根本不具有的。因而,从阅读者角度完全可以感到书写者就是“活”在网络中的,他就是在聆听“活”在网络中的书写者谈话,并把自己的评论写在上面和书写者进行交流。这种感觉的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们认知的完形特点得到解释。
当然,如果书写者自身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个人blog对阅读者的意义,他也就会调整自己书写的方式和内容,更好地呈现和整饰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活”在网络中的自己与别人进行更好的交流。
如果每个blog书写者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组成以人为节点,而非以字节或知识为节点的一个“活”的网络社会,这个网络社会有别于游戏世界和匿名网络社群的特点,它是真正意义上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映射。这也就为人们整合网络和现实提供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blog为代表的真实化、公开化使用网络的趋势,将真正地为开拓网络积极的现实意义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五、交往质量的提高
1、网络交往质量的提高
以往的网络技术多数都是匿名身份的交往,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双方不在乎真实身份的暴露,也很难获得网络交往对象的全面背景信息,很多交流都是停留在初步的交往阶段,以至于双方交谈的话题如果不借助其他手段就很难深入,持续进行。因而,很多人使用icq、bbs等后都更愿意采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因为其更能够满足人们持续、稳定、全面的交往需求。
同为网络技术的blog,由于长时间记录了书写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交往双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真实身份的个人blog了解其背景和兴趣,这样有助于双方交流主题的迅速展开和深入,而且双方持续性地关注对方的个人blog变动,也就能够不断地激发双方新的兴趣点,有助于保持双方稳定持久的交往。进一步结合其他网络沟通技术,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网络沟通的质量。
2、现实交往质量的提高
由于个人blog的体现个体的全面性和本身的异步性,很多现实交往因为时间和精力无法了解到的信息都可以从blog上了解到。在双方现实再次见面时,就有很多可以谈论的主题,双方的现实交往很多时候也就可以突破很多限制,直接开始深度交往。如师生交往,现在很多老师只是认识极个别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很难同时兼顾。如果师生双方互相经常性地阅读双方的blog,在现实见面的时候也就会更节约时间、更指向重点,从而师生的交往质量得到提高,照顾学生的面也可以加大。
六、结语
我们从上面三个角度的论述可知,书写者在个人blog上获得了整体表达自己的场所和机会,并可以最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最大化地呈现给所有阅读其blog的人。进一步导致了阅读者在阅读个人blog时感到对方似乎“活”在网络中,以及网络和现实交往质量的提升的现象。
但以上仅仅是说明个体blog的特点,对群组blog的特点尚未涉及,有待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虽然个人blog在技术上并没有新奇之处,但是从对人的心理意义上确是巨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blog能迅速被广泛接受并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Adam Joinson,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Disinhibited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iet.open.ac.uk/pp/a.n.joinson/papers/disinhibition.PDF
JJ Cadiz & Anoop Gupta ,Privacy Interfaces for Collaboration, 2001, research.microsoft.com/research/ coet/Privacy/TRs/01-82.pdf
Roy F. Baumeist,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Taylor & Francis, 1999.
程乐华,blog对学习系统的影响分析,http://www.being.org.cn/sikao/blog-edu.htm
程乐华,罗嘉文,网络交往阶段初探  社会心理研究 2002.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36
教师博客——一个专业成长的家园



作者:BX 来源:xsk

-
各位同仁:

下午好。

作为一个从教20余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过来人,坐到这个讲台上,我感到惶恐和迷茫。因为我不是头头是道的名流,没有辉煌的功业作为谈资。留下的只有点滴的片面的感性认识,不能用系统的理论认识来装点和拔高自己,更谈不上迷幻大家来实现精神超度了。用时兴的话来说,我是属于地地道道的山寨版系列的,中专毕业以后一路趔趔趄趄走过来,经历很多艰辛。所以,我的发言自然也就是山寨版水平的。老谌说过一句话:“乐于放屁。放屁有益健康。”我以为很有道理,放屁至少是一种有意义的宣泄,我愿把这句话自勉并与大家共勉。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教师博客——一个专业成长的家园》。

范校长在谈到学校发展时反复提到危机意识,强调少换人多换脑,希望大家成为学者型老师。这两年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大家应该感受到这种气氛和力量,认识到要抓住发展机遇,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

我以为教师博客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家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教师博客。



一、认识博客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是“草根记者” ,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是一种学习工具,是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是经常更新的发泄地和自言自语的场所等。“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如下。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邮箱和博客为网络时代的人提供了存储和交流的最大便利,而且网络信息很多是以博客的形式发布的。
我在《红萝卜·牛仔裤·博客》一文中回顾了走进博客的经历。

“知道博客,表面上是不看不写,心里想的却是不屑。完全不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消息都是从博客中传开的。但总体印象是太杂太滥,可读性不强。于是好几年基本不读博客。别人热闹别人的,我做着我的蜗牛。有时会满足于在一片小叶子上踽踽独行的博大,有时会自得于慢慢爬行过后的一道亮迹的成功。一些年华就这样过去了,才知道时间的无情正在于此,他不会告诉你什么,除了改变你的容颜以外。但它会在别人的行囊里增加一些什么,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的人忙着把金钱、地位、权势拿出来晾晒,以吸引别人的赞叹;有的人默默地做着走着,不动声色地在生活中捡拾着什么。

“我的行囊呢?我原本是有一个行囊的,少年时就莫名的喜欢读小说读诗,有涂鸦的冲动,坚持过一些年,交过一些文友,取得过一点点成绩。现在呢?干瘪的行囊让我羞涩。后来在校园网上看到谌对1+1教育网站的推介,就去看了看,看到了一群教书人和一群读书人,很钦佩张文质、沈丽新、江湖一刀、老九、明霞这些行囊充盈的行者,似乎有一扇新的窗口在招引着我,于是也想跟着这些人走走,就建了一个叫博客的东西。两个多月来(到现在已经半年),往里面添加了一点东西,觉得有了一点点寄托。这是一种真实的活着的方式。要感谢谌的推介,他到教研室后,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生活本是五彩缤纷的,其实红萝卜可以不吃,牛仔裤可以不穿,博客也可以不写的,但人活着总应该学习走近,做点实事吧,总应该尝试着去接受一点新的挑战吧。真正去做一点想做的能做的事,并坚持下来,是不是让人生有了一点点意义呢。”

所以我写博客,也是准备要接受一点来自自己和别人的挑战的。写博客以后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写作勤奋了,阅读量也大了,觉得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应该说我是刚从井底爬出来的一只青蛙,博客里的风景足以让我震撼。举几个人物例子说明。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专家,1+1教育网站的创始人,很有影响力的教父级人物,博客点击数达500万次。

明霞,山东的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全国到处讲学上公开课,走到哪写到哪,经常是一篇文章就几千上万字,一位极和善敬业有为的老师,诗意的课堂受人称道,文字清丽,博客点击量达150余万字。

江湖一刀,真名谢云,四川绵阳一个矮个子的巨人,诗人和作家,教研员,文字洗练、深刻、耐读,充满思考和责任感。

沈丽新,江苏常熟一所小学的英语老师,极具爱心和责任感,文字充满母性的细腻和温馨,在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开辟专栏。刚建博客,我就认识了她,然后写了《读沈丽新<轻点声,孩子>》这一篇小文,我是这样写她的:“一个美女老师常见,一个教育博客浏览人数达到50余万的老师就不常见了,一个满怀教育机智和慈母挚爱的老师就更不常见了。沈丽新,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这些天却鲜明的挺立在我的前面,让我思考。三月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进入了1+1教育博客网,看到了沈丽新一篇写孩子成长的文章,只是感悟到了她的母性温情。早两天再进她的博客,便看到了《轻声点,孩子》,听到了她亲切而智慧的絮语,领略了一个跋涉者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一方面是没有建立好人性的熏陶机制,却有很多违背人性的东西在繁衍,比如大声读书之类。难怪《中国教师报》会刊登这样的文章。原本想将博客做成只发表自己声音的空间,看了《轻声点,孩子》后,我想将它推荐给更多的人,于是改变初衷,写了以上的话。只为作阅读这篇文章的引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沈丽新老师一样的年轻者靓丽于杏坛,那就是学生的幸福。”沈老师是应该成为班主任和所有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去阅读学习的。

老九,一个姓陈的儒雅的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文采飞扬,充满机智,让人钦佩。开博一年点击量达17万次。

王木春,高中语文老师,一个思考深刻的人,不断思考和行动,留下了很多优美的文字。

教育博客圈里,有很多藏龙卧虎的人物,走近他们,就是走近进步,我们不断的走近他们,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流”,从而推动教育的进步。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像白鹤小学的叶老师,博客名“都市放牛”,是一个有教育理想有才气的年轻人,思考教育,思考数学,思考人生,多产而勤奋,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力,我们学校的灵珏、枫丹白露、老谌的博客也有很丰富的内容。



二、教师博客的作用

博客,尤其是教育博客,它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以我的理解,至少有下面这些作用。

1、博客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便捷平台。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加速自己的成长。在欧美,不仅那些著名的学府,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就连绝大部分中小学师生他们都已经将博客工具用于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博客有着巨大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很多学校都正在全校范围推动采用博客,包括在学校自己的网站上搭建博客平台。教师博客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之快,这一巨大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呈现在博客的平台之上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

2、博客方便教师之间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由于传统的校内教研模式,受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使所有人互动参与以及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博客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博客中,不管你的年龄、经验、背景等,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就可以进行交流。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使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博客最大功能应该是它的适时性和交互性,利用它组建一个个团队,一个个研究的实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定弥补的措施手段,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你会少走弯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利用博客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3、博客方便教师写作教育教学反思。博客本来就是一个网络日记本,写日记就是为了反思,博客是教育教学反思的工具。只是博客记在网上,日记记在本上。开博,让一个网络人抒发自己思绪,这里没有什么障碍,不会存在什么忌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个好东西。通过博客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教学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活动。许多案例证明,专家型的教师都善于在行动中获得知识,他们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对自己教与学的理念提出质疑。所以博客是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反思的记录积累平台。开博,便于教师写作教育教学反思。

4、博客便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博客,这一方式将改变教师的孤军奋战的状况。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可以说,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上一次公开课,都要作不少的准备工作,诸如课件的设计等。现在博客的出现,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这些教师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更有一种极强的事业心,他们在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形成“教师博客群”。博客这一形式,或工作方式还是引领孩子科学运用互联网无尽资源。孩子上网,沉迷于游戏,令许多家长焦虑,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教师博客的出现,在许多不知名的教师引导下,小网迷将感受到别样的互联网的魅力,共享许多专业教师的共同辅导。

5、博客便于激活学科学习,尤其是语文学科学习。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跨地域、跨国家、跨领域的学习,来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上了博客,不管是读是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训练。里面有许多精彩文章,比报刊上、书本上的许多东西更有想像力、创造力。

6、写博客有利于于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写作日记能促进师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而日记具有私密性,不利于激发师生的写作欲望。而作为网络日志的博客一出生就是为了被别人看,博客给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这充分满足了部分人士的表演欲望,更能激发博主的写作热情。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自己书写博客日志和发表评论,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促进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

7、写博客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完善人格。读写的过程会发生情感碰撞,会受到感染,会扬弃一些东西,从而使我们

8、写博客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广交朋友。这一点和聊天有共同之处,不展开讲。



三、教师博客的写作

人这种动物的长处就是善于学习,教师这种动物比普通人更要善于学习才行。阅读博客是一种学习,写作博客更是一种学习。教师博客的写作与其他文章的写作方法相同,应该做什么事情写什么,经历什么写什么,思考什么写什么,熟悉什么写什么,发现什么写什么。可严谨,也可宽松;可深入,也可浅出;可全面出击,也可攻其一点;可冗长,可简洁。但我反对一两句话的文字,那是对自己和别人不尊重的行为。因为博客空间虽然是私人建立的,却是公共资源的一种。人家到你家做客,总应该拿点对得住别人的东西招待一下吧。所以我认为,博客也不能太随意太零乱。除此之外,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下面以我自己写作的几篇小文为例做个分析。

1、 可以写写生活发现

教师是人,就应该有同于正常人和高于一般人的生活发现,我的博客里有一个“生活悟道”的栏目,就写生活发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天,我让人擦鞋,边闲聊边观察,竟感从中来。当晚,就写了一篇《擦鞋禅者》的小文,结尾写道:“一个出生于1962年的擦鞋工,一个游走在天鹅花园小区的擦鞋工,在我的视觉里成了一位禅者,一位行动的禅者。她在她的事业里悟道,力求细节有序和完美;她在她的笑容里悟道,用真诚化解了一种职业的卑贱;她在她的生活里悟道,将清贫的日子演绎得有滋有味。谢谢你,禅者。你擦去了我鞋上的尘土,也洗去了我心头的灰垢。”

几次看过大海之后,有了些许思考,由博大的海想到了博大的人,就写了《一个人的大海》结尾是这样写的:“不需要悲悯,不需要膜拜,却总有滚滚滔滔的浪头推涌而来,这就是大海,这就是海一样大写的人。他们真实的活着,用卓越的行动占领时间和思想。他们是名人,是因为他们开拓了自己的大海。他们的海里,养育了多少活泼的精神,承载了多少不懈的追寻。他们是名人,他们是困苦的思想者,坚韧的行动者。他们扯起猎猎大旗,他们挥动如椽巨笔,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广度和深度,也便成了海。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大海。成就自己的一方海,才能走向辽阔而深邃。”

2、可以写教育发现

《鞋子·袋子·辫子——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是我的教育观察积累。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知道,任何量变都是质变的前提。孩子关注鞋子、袋子、辫子的时候多了,关注学习的时候就少了。爱美的虚荣多了,朴实的品质就少了。世俗的负面影响接受多了,教育的正面影响就听不进去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远的爱必定是关注细节的爱,是有原则的爱啊。

《一个好妈妈有多么重要——与父母谈家庭教育》是第一次到别人家里做家庭辅导的发现。文章很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么深刻的感悟到这一句话的作用,是在一个学生家里,一位初一学生和她的妈妈用行动告诉我的。

“这是一个朴素而整洁的三口之家。我进门的时候,年青的妈妈满脸是笑地迎候着我。茶几上摆满了水果,瘦瘦而腼腆的女儿端来茶水,年青的妈妈递上已经去掉了籽的一块柚子,还递上香蕉。课间休息的时候,小女孩拿来了几盒纯牛奶,分给同伴和老师,最后自己打开一盒,年青的妈妈在一旁微笑的注视着。走的时候,我发现客厅里电视是开着的,却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又发现自己的皮鞋和其它的鞋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鞋尖一律朝向门外,穿上就可以跨出门槛。又是一个晚上,我照例去这个学生家。书房的桌上,多了几个很漂亮的玻璃杯,小女孩把准备好的一大壶凉水,倒入一个个杯中。“有点漏。”年青的妈妈在旁边提醒。女孩注意到桌子上的几滴水后,拿抹布擦干,然后将壶子移到托盘上方,小心翼翼地继续倒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杯后,就安静地坐好。“看,上面有标签。”忽然有学生说。我这才注意到手中的杯子上也有写着老师姓的标签。我心头一热。多么有心的孩子,她为了准备这几个杯子和标签,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呢。我又看看书房里的陈设,简单而有序。书架上的书按门类摆放,扬琴上覆盖着干净的罩布。那天晚上讲课,我充满了激情。

“当穿好依旧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鞋子出门时,我有了很多感触。多少家庭,多少父母,都在感叹世风日下,都在牢骚满腹,却一点也不愿去思考和改变自身。结果是我们身边娇气、傲气、霸气、怨气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所去过的这样一户极普通的人家,母亲和孩子用真诚演绎的对人实实在在的温馨,是这个社会一个平凡的亮点。这样的父母多了,这样的孩子就多了。一个家庭可以不富裕,却不可以缺温暖;一个家庭可以缺说教,却不可以缺父母向善的潜移默化。这是为人的小道理,也是教育的大道理。”

像这一类的文章,是不需要文采的,只需采集生活的一个小点,有点思考就行了。晚报教育周刊记者告诉我,他们很需要这种文章,我写的几篇这类文稿,他们照单全收。

3、可以写教育忧思

大而言之这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而言之叫发泄不满,鸣不平,用老谌的话说叫放屁,图的是心中痛快。这类文章我写过《还有多少人读书》《德育“缺”德》《智育“少”智》《体育“离”体》等几篇,形成了一个系列,有时间我还会谈谈教研等话题。

4、 可以写教学记录和反思

如《写作因个性而精彩》就是《生活因 而精彩》的阅卷札记。

6月29日,我参加了初二期末阅卷工作,批阅了6本作文。200多篇作文中,打了三四篇90分的,打了20篇左右85分以上的,《生活因父亲的胡子而精彩》《生活因老房子而精彩》这两篇文章被我复印下来了。这些文章都是我眼中写得好的文章,它们在众多的文章里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有个性,也就是在作文中打下了自己的印记——既不重复别人的发现和故事,也不重复自己的故事,而是有新的发现和思考。于是我写了本次试卷批阅的讲评。我很多时候看考场作文,基本养成一个习惯,好文章标记摘录、标记、复印,问题文随手写下问题,评卷结束,大多会写下讲评指导文字,上届初三做的几次年级作文指导讲评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也得益于这个习惯。如果说我在作文教学上走得稍微比别人远一点,就是因为我喜欢随手记下一点东西,其实我的记忆力一直都很不好。

再如《我这一周》,写的是生本教育实践萌芽的简单做法,就是一种资料。

在这一点上,唐海燕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有很多教学记录和反思写得好,她也伴着这种记录和反思在快速进步。

还有教案、案例、论文等专业领域写作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写作都可以作为博客形式。

总之,博客对老师有益,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很好的途径,希望大家都去一试,教研室也将采取措施推进此事,建立起学校博客群,以更好的推进学校教研工作。



最后,我将以一篇小文《名师是如何“炼成”的》做小结。——

谁是名师?我是名师。何谓名师?有名有姓的老师。你我的名字,首先被学生、家长知道,然后被学生和家长称道,这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名师了。

名师是“逼”出来的。很多年前,我就认识了新邵的以快速作文全国出名的杨初春老师,他是一个有点瘦弱的人。我也听过他的课,读过他的专著,很有思想。他的成名有一个直接原因,家中妻子有病要照顾,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太多,改作文完不成任务,只有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和批改了。被逼改革之后,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都显著提高了。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从全县倒数第一,进入了全县正数第一第二名。也是一个逼出名师逼出名校的例子。校长崔其升在关系学校存亡的紧急关头,规定老师每节课只准讲10分钟。这一逼,逼出了新课改的成功典型。可见,成名师是要自己逼别人逼的。

名师是“养”出来的。 北京第五中学在前校长吴昌顺的领导下,土生土长了9位特级教师,由一所很一般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名校,既培养出了名师,又成了名校,自己也成了名校长。说起名师、名校和校长的关系,吴校长的结论是:名师造就名校,名校培养名师。先有名师,才能有名校。他反对“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的说法,“这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成立,但不具有普遍性。”然而,一个好校长必须为教师成为名师创造条件,“让名师焕发风采,让青年脱颖而出。” 他强调了培养和关爱的重要性。这个“养”自然包括很多内容,如形成培养机制、形成专业氛围、形成激励制度等都是必要的。借用生物学的术语,这叫“异养”,是老师成为名师的外部条件。与“异养”对应的是“自养”,就是发展自我的内驱力,老师提高专业悟道认识,提高学术修养素质是其核心内容。

名师是“挤”出来的。当老师绝不能一夜成名,只有丢掉幻想,老实做事才有前景。怎么“挤”?首先从时间上挤。你想娱乐学习两不误是不可能的。你把打麻将之类的辛劳用点到思考和学习上吧,你少的只是输赢的悲喜,多的却是智慧的财富。鲁迅说过:“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罢了。”他是挤时间的典范。其次要从人堆里“挤”。我们有一种从众心理,就是随大流,反正跟着别人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家紧走几步就把你甩在后面了。正确的做法是挤出人群,走到前面一点去,你就不会担心落到后面去,那里还会有新颖一些的景致,至少会有清新一点的空气。

名师是“专”出来的。唐代诗人,灿若群星,贾岛能占据一席,其刻苦认真专注是重要原因。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一诗下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京兆尹大人的车马,被拘一晚。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贾岛用专注扎实弥补其天分之不足,终成大器。这一点对老师成名是很有启发的。我们与其满天的麻雀都想抓尽,天天为自己作好高骛远的设想,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点基础性的的工作。把一个个奥赛题做好,你可以成为奥赛辅导名师;把一篇篇文章钻透写好,你可以成为写作指导名师;把一次次实验设计好,你可以成为实验教学名师。二中的特级教师黄国雄老师,就是因为专注于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为了中国站到世界中学物理讲堂是上的名师。他的成功再次说明,专心投入是多么的重要。

名师是“垒”出来的。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老师,应该描画一下自己可能建造的成长之台,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土”,每天搬运一点点筑台之土,台就在长高,我们就可以站在更高一点的地方去观察世界。每天记下一两句的思索发现是可能的,一周读两篇文章是做得到的,一个月写一篇反思总结也是不难的。这样一次次思考、一篇篇文字,就可以垒成事业的“九层之台”。前面说到贾岛,他就有一个垒成功之台的绝招,即备一个“诗囊”挂在驴背上,骑驴时有所得就随时记录下来,丢入“诗囊”。如果我们也备有这样一个“囊”,并且经常往里面装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那么名师的称号就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到你的头上。

名师是“吹”出来的。首先要“自吹”。自吹就是要敢于把自己“亮”出来。“班门弄斧”的那个人是有勇气的,因为在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外行前面“弄斧”纯粹是做秀而已,而到“班门”去“弄斧”,则要战胜许多无形的压力,甚至要能受得了冷眼和嘲笑。冷眼和嘲笑是人生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上各种公开课,向各类报刊投稿,向名师请教等等,都是常见的“自吹”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修正自己的不足、磨炼自己的意志、推介自己的思想、检验自己的能力的试金石。其次就是“他吹”了。这是一个根据“自吹”生造的词。“他吹”之一是“口碑”,学生及家长、同事及领导、老乡及邻居,都可以为你做宣传,你的形象可以通过他们帮助树立。“他吹”之二是宣传媒介。黑板报、宣传栏、报纸刊物、电视台等是常见工具。“他吹”是建立在“自吹”之上的,“自吹”是建立基础,“他吹”是做大做强。通过多种途径“吹”,名师的形象就慢慢清晰起来。

说起名师,我们立即会想起一串串名字:魏书生、于漪、钱梦龙……他们的成长也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他们显赫的身影背后,有一串奋斗的脚印。

谁是名师?我是名师。只有当我们都有了这样的斗志和底气时,我们从事的事业才有希望,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向辉煌。我们的学校正进入转型时期,是呼唤名师和需要名师的时期,学校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努力成为名师,每一位老师都责无旁贷。

——希望教师博客能为全体同仁的成功成名搭建一座桥梁。

谢谢大家。



2009-8-27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20581-1.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37
“名师开博客”一举多得



作者:高振千 来源:红网

-


  今后,如果想与名师进行业务交流,将更方便快捷。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要求,郑州市的101位名师均将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博客,公开自己的教案、论文等,与全市教师进行业务交流,以此推动教师业务能力上的教育均衡。(1月29日《大河报》)
  
  百名名师开博客,公开教案、论文、课件、案例分析、教学感想、教学方法探讨等等,每月至少发布3篇以上日志,对名师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一方面可以督促名师学习、思考和写作,及时地总结经验,为广大教师业务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名教师辐射带动及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博客上的交流和信息反馈,能够进一步提高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名师开博客可以展示名师们的风采。大凡名师基本上有其独特之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业务水平、实际能力应该有可取的地方,开博客可以使他们大显身手,正好让广大教师开开眼界,认真学习,指导实践。把名师的优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让名师人尽其才。不至于评上名师后,解甲归田,销声匿迹,雪藏起来,不思进取。同时,也可以检验名师是否货真价实。
  
  随着各地纷纷评出“名师”后,这些业务带头人大多能在各自的学校发挥了示范作用,但由于名师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仍旧有不少学校还没有这样的业务带头人,并且想随时向“名师”取经听课也并非易事。因此,开通名师博客,可以让其他教师随时随地学习,起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作用。利用博客与名师交流、对话,迅速、简捷,省时、省力。
  
  以博客为媒介进行专家引领,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种创新。名师讲座、上公开课等是一种传授的方式,与博客相比,费时、费事、费财,而且受众的范围不广。凭借博客传播,既令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接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效应,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既然名师的博客是供教师们学习的,那博客上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丰富、精彩、深刻,才能吸引人阅读。这就考验着名师们的教育智慧,是否提供了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否存在实践价值。同样,要使名师博客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条件,诸如足够的电脑和网络,还有教师学习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的条件完善之后,名师开博客才能实现一举多得。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背离名师开博客的初衷。这项新举措也只有做活、做实,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38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




作者:余文森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

珊瑚:
这里没有权威,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这里没有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生命的提醒与关爱;这里没有高墙阻挡你飞翔,有的是天高任你飞。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
周彬:
教育博客是用来批判教育日常生活的,而不是用来抱怨教育日常生活的。教育博客是用来沉淀教学思想的,而不是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舞台。教育博客是夯实自己专业信念的“根据地”,而不是打击自己教育实践的“地雷阵”。
刘文胜:
阳光般生活,个性化教学。
林高明:
善意的问候,真诚的鼓励,恳挚的切磋,友好的批评……生命为众多的目光所关注、所激赏、所点燃。生命的丰润由此诞生。
在我看来,博客教研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教育教学生命的和谐。
在这里有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思维的矛盾、智慧的搏斗。
卢永霞:
它是一扇窗,透过它你可以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它是一面镜,通过它你可以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它是一个舞台,可以展示你的思想才华,可以倾吐你的喜怒哀乐,也可以收获喝彩和掌声;它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命家园……
陈仕玉:
键盘的“嗒嗒”声,仿佛一串由远及近的脚步,将心情细细踩碎,铺成一条花径。
    每次阅读朋友们的留言和评论,总能够感受到相似的旋律—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痴情,还有对知音的呼唤……
黄国才:
我把“课堂博客”比做老师拥有一份自己的专业杂志,老师自己是杂志的主管、主编、编辑、作者、读者、评论者,当然也是受益者。
陈燕香:
这里是我们成长的田野,我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一如既往,恣意地徜徉于论坛与博客。长路奉献给远方,而远方没有彼岸……
周紫英:
偶然种下了一棵草,却开了花,结了果,怎能不令人高兴?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39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器



作者:芹江小鱼儿



-
基于Internet的博客(Blog)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各个领域。教育博客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博客本身的功能与特点,把它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与教育教学有机整合的产物。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博客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Blog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增多地应用,愈加清楚的表明Blog技术能够在教师习得专业知识、实施专业自主、发展教师专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新的技术思想的支持下,将会大大缩短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发展成专家教师的周期。

教育博客的兴起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全名是Weblog,它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简称网志。Blogger称为“博客”,也就是写网志的人。Blog是一种傻瓜式的工具,你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申请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博客领地。与过去的电子邮件、BBS和ICQ这三种主要的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博客方式是更严肃的沟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约束,难以管理。而电子邮件和ICQ是纯粹的个人性,而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BLOG有三大作用:个人自由表达;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BLOG具有一定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撰写日志、个性化的收藏、友情博客。撰写日志能让人们以时间为顺序记录生活、学习、工作的事情,并且通过评论让关心某一日志的人群参与交流。个性化的收藏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资源,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人们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友情博客是友情博客的成员只要登录自已的博客空间就能随时了解友情博客成员的最新日志,这样便于及时交流。博客不仅仅是个人主页,不仅仅表达出个人思想,不仅仅记录个人日常经历;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但这种共享是建立在一种高度个性的基础上,这也是它与BBS的最大差异。基于博客空间的最基本的功能和技术,不同的人群对自已的空间可以进行不同的构造,因此就形成为不同种类的博客应用。但是这些应用都体现着共享和个性。

博客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则更加激动人心,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得以更为集中有效的传播和共享。教育博客这个新鲜的平台里,主要由三种博客组成: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和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组成的混合型的群组博客。每一个博客可以直接对互联网、课程资库、BBS、校园网站和其它的网络工具上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和筛选。同时博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它博客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蕴藏着无限发现发展空间的教育博客的出现,对师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下面的这些是这方面成功的代表也有笔者经常光顾的几个博客:

教师博客中心:http://js.blogchina.com/

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index.html

中国教师博客网:http://www.goforit.cn/index.html

海盐教师博客: http://jsblog.hyedu.net/

苏州教育博客: http://www.szeblog.cn/index.html

衢州柯城教育博客:http://blog.kcjy.cn/

开化二中花园博客:http://khez.dns0755.net/oblog3/index.html

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 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和全面实施以及当前国际教育背景的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的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的焦点。 在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不断地产业化,并将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博客技术的催生和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博客是一个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它既发挥了资料库知识存储与分类的功能,又发挥了BBS交流的功能。它是一个个性化的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便于管理、查阅、交流。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助推器,在这个教师成长的日记本中,不仅留下记录者自己成长的足迹,还留下他人帮助、引导的痕迹,所以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工具。

(一) 知识共享助学习

博客在网络上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变成了一种知识共享和学习的工具。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崭新方式,博客具有下列特点:1) 博客表达思想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2) 博客表达思想的简便易用性;3) 博客日志易于管理、检索方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是无止境的。其基石是不断地进行学习,而博客则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博客使教师学会网络阅读,逐步适应用键盘在屏幕上书写,这种读写方式的改变不能将它看成是形式上的简单交换,它必将逐步改变人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中;博客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网上阅读和搜索,可以将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以时间为纵轴、以分类为横轴进行组织,这种管理方法便于保存、检索和共亭,形成的结构化知识仓库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再者,博客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持之以恒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动力。一篇好的日志加“精”后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日志数量的增多,博客等级也会步步提高。此外,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可以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这种的培养。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博客重要的功能在于“分享”和“交流”。它可将教师的个人资料进行分布和出版。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的思想与他人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分享他人经验、思想和体验,这些体验、经验的获得将使自己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二) 教育叙事助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它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洗礼将是全方位的,因此,"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叙事就是伴随课程改革进程迅速进入教育领域的反思方式,它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研究者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从中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BLOG网志以其技术与思想的开放性,交流与协作的平等性,记录与管理的方便性,以及传播时空上的实时性与全球性,有效地把个体的教育叙事研究扩展为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型研究,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叙事研究最友好的技术工具。反思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自我提升的环节。老师把自己的反思记录在博客中,让老师不断地回顾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专业品质。老师把反思及时地录入博客中,一来便于自己再度放,自我改进和提升,二来也是便于他人参与评价。因此这种开放性的反思是非常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

BLOG进入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反思通道。在BLOG环境下,教师只要会点击浏览器、会输入文字,就可以方便地根据栏目填写内容,完成教育叙事报告——日志的创作。平台设计是智能型、傻瓜型的,几乎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BLOG技术的交互性,带来教育叙事研究的开放性和协作性,带动着教育叙事研究质量的提升。BLOG传播方式把教师从传统的封闭、静态、个人行为的研究方式和叙事方式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叙事变为开放、协作、动态发展、不断丰富与深化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过程。在BLOG环境下,教育叙事不仅包含研究者建构的教育故事,也包含网络上专家、同行、学生、对研究感兴趣的任何人的回复,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网上头脑风暴"的智慧冲撞群,这使人们的眼界顿时开阔起来,从而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研究成果更趋真实有效。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的开放性、协作性,加深了研究者之间的情感体验,升华着人们的道德情感。人们在网志上相互鼓励,相互慰籍,分担患难的痛苦,共享成功的喜悦。BLOG教育叙事研究打破了技术的神秘感,使教育技术内化到教师的生命活动之中。研究型教师在管理自己网志的过程中,学科特色也逐渐凸现出来,BLOG教育叙事研究必然走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天地。

(三)成长记录助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可以将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教师可还以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成果等及时地通过网络博客这个领技术壁垒发布出去。教师在书写Blog的创造性生成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生命个体的价值,进而自觉地担负起教师发展专业的历史使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困惑、问题也随之增加,急需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而博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相交流。教师可遨游于信息的海洋里,寻求来自普通教师的“网络日志”,撷取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聆听“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更可以进行个人间的交流,校际间的、组内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思维进行碰撞,隐性知识得到挖掘和启发。思路逐渐畅通,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渐渐地清晰地显现于眼前。心灵像花瓣一样张开,思绪像河水一样奔放流淌。那深埋的东西自然地迸发出来。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在利用博客为自己服务的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会在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程度就越高。总之,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自主平台,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和手段。相信随着衢州教育博客的不断开通,我们的学习会更精彩,工作更精彩,人生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http://gzldy.yculblog.com/post.642981.html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黎加厚:Bolg: 让教师自主地成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40
我做教育博客ABC


作者:孙金仙 来源:孙金仙主页



-
  
       在不到两个月前,我知道了博客的含义,浏览了徐静蕾、李咏、马斌、洪晃等名人的博客主页,总觉那是名人的事情,借个人的名气满足网民的好奇心而已。我虽然也涂了一点东西,纯粹是个人的爱好,心迹的流露,感情的渲泄,收藏在QQ空间自我玩味,有时给好友,与人分享。在客气的叫好声中,渐渐也失去交流的兴趣。一个月前,死党告诉我她注册了博客主页,我上去浏览,画面精美,震撼,心中蠢蠢欲动。
       抓紧时间求教,自己也在相应的空间注册。谁知第二次却怎么也登不上去,总是被告知密码错误,查询无果,懊恼耽误我大半夜的时间。后又注册教育人博客,上传了三篇文章,再看,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画面太花,文章的地方却很小,还有动画效果,像一个时髦的小姑娘,与我的喜静乐雅的性格反差太大,干脆:撤!
      想到自己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的春坛娇杏上还发有几篇涂鸦,评价还可以,有点人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奔过来,哈,有博客。这次,我耐着性子,先看博客的画面设计,再读博客们的作品,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
     一气登陆了麦田守望者、璀璨的星星、指柔、叶子、雷池子等博民的空间,细细的读,慢慢的品,对胃口,是教师的对话,热情、文雅、纯正,兴奋中拍板:来!
       看到大家文气十足的名字,我也曾犹豫过用网名雪儿飘飞?还是真名?有人说做博客的人大致基于两个原因:一、有自恋症,二、有窥视僻。我不知说的是否准确,但确想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有二:其一,与同行交流教育教学的思考,其二,强迫自己每天能写点东西,.其三,自己喜欢偶尔弄墨涂抹。基于这三个原因,我想用网名,害怕用真名遭遇"风险",因为我的一些教育教学的思考还很不成熟,水平也不是很高,很可能被贻笑大方。但转念又一想,有这个担心吗?做博客是因为我要思考,"我思故我在",我是一个思考者,这就够了。至于思考所得是成熟还是幼稚,这并不重要,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思考所得写下来,多年后再来看,会看到个人成长的轨迹,对个人来说这不更重要吗?
       再者,用真名,还可以让知道自己并且对教育教学有思考的人在无意中看到我的博客时,能够发现一个身边的同行者,能够及时与自己交流,同时,也与以前发的几篇作品注名一致。基于此,我用了真名.还上传了自己的照片,我想坦诚的面对所有的朋友。后来有身边的同事善意的提示,不能太真实,我笑了笑。心如故。
      初上博客,满目生疏,一口气上传了QQ空间中十几篇心迹,现在看来与教育风马牛不相及,但又想,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中的人,有自己的丰富生活,有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也才得安慰。其次,就是看,思、悟,吃惊博友的超前,思考的深入,文笔的细腻,兴奋而又惭愧。这不是自己期待的吗?一头扎进去,学习,留言,对话也是有效的提高途径。
        凌晨五电起床,爬在荧屏前,读。子夜零点,爬在荧屏前,写。虽然占用了健身和美容的时间,乐此不疲,精神亢奋。同事纷纷打趣,你撞进网了吧?我心知肚明。我恋的是博客呀。
       激情澎湃是因为我感受到这里银冬的洁净,仲春的温暖,盛夏的火热,初秋的收获。思想酣畅地交流,友情旺盛地地滋长。在这里,谁都能品尝到做一个思想者的欢乐。
       教育博客,一个令我心动的名字。我已经深深的眷恋上了她。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43
“名师开博客”一举多得


作者:高振千 来源:红网
-


  今后,如果想与名师进行业务交流,将更方便快捷。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要求,郑州市的101位名师均将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博客,公开自己的教案、论文等,与全市教师进行业务交流,以此推动教师业务能力上的教育均衡。(1月29日《大河报》)
  
  百名名师开博客,公开教案、论文、课件、案例分析、教学感想、教学方法探讨等等,每月至少发布3篇以上日志,对名师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一方面可以督促名师学习、思考和写作,及时地总结经验,为广大教师业务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名教师辐射带动及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博客上的交流和信息反馈,能够进一步提高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名师开博客可以展示名师们的风采。大凡名师基本上有其独特之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业务水平、实际能力应该有可取的地方,开博客可以使他们大显身手,正好让广大教师开开眼界,认真学习,指导实践。把名师的优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让名师人尽其才。不至于评上名师后,解甲归田,销声匿迹,雪藏起来,不思进取。同时,也可以检验名师是否货真价实。
  
  随着各地纷纷评出“名师”后,这些业务带头人大多能在各自的学校发挥了示范作用,但由于名师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仍旧有不少学校还没有这样的业务带头人,并且想随时向“名师”取经听课也并非易事。因此,开通名师博客,可以让其他教师随时随地学习,起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作用。利用博客与名师交流、对话,迅速、简捷,省时、省力。
  
  以博客为媒介进行专家引领,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种创新。名师讲座、上公开课等是一种传授的方式,与博客相比,费时、费事、费财,而且受众的范围不广。凭借博客传播,既令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接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效应,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既然名师的博客是供教师们学习的,那博客上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丰富、精彩、深刻,才能吸引人阅读。这就考验着名师们的教育智慧,是否提供了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否存在实践价值。同样,要使名师博客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条件,诸如足够的电脑和网络,还有教师学习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的条件完善之后,名师开博客才能实现一举多得。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背离名师开博客的初衷。这项新举措也只有做活、做实,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4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it.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it.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it.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4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c.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c.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c.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3:4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o.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o.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4bf601016ejo.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02
基于教育博客的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调查与思考

作者:孙振建等文章

来源:南通教育博客
时间:2012年06月26日


一、导语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教师呈非均衡的发展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障碍,诸如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缺乏开阔的人文视野,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地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Internet的“博客”技术,被形象地比喻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教育博客作为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办公时间等),促进师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师生个人成长轨迹。
    教育博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它的交互性、共享性、即时性,使得教师可以在灵活的时空当中自主地记录、反思、交流与学习。它为基层青年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自身人文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南通市教育局主办的“南通教育博客”,正日渐成为通西片中小学青年教师诗意栖息的场所;看博、写博,已然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为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通西片青年教师开设和写作教育博客的现状,研究、剖析博客写作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系,并针对博客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半年多来,我们对通西片青年教师博客写作及其专业成长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二、通西片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概况及简要分析
    (一)开设教育博客的人数统计
    经初步统计,目前,通西片教师教育博客开博人数为71人。其中青年教师(40岁以内)开博数为65人,占全片青年教师总人数的12.7%;加入“通西教师教育博客群”的人数为25人,占开博教师数的38.5%。
    (二)博客日志的主要类型统计
    1.教育叙事类
    以随笔的方式,通过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日常教育事件或从其他途径获悉的教育故事,挖掘其中的教育道理,借此对教育的过程、方式、方法等进行反思,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关注教育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日志在目前通西片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当中数量较多,占到总量的30%左右。
    2.学科教学类
    探讨所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关注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展示自己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诊断(教学反思)、分享学科资源等,侧重于对自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此类日志占比在20%左右。
    3.教育管理类
    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青年教师,有时也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他们在不断的实践、积累和反思中,畅谈自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本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此类日志占10%左右。
    4.生活感悟类:
    青年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文笔真实的记录自己的闲暇生活,讲述自己点滴的生活感悟。还包括对一些教育类、人文类书籍的阅读收获,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等。这类日志占到30%以上。
    5.其它类:

    青年教师的一些个人爱好、健康生活常识转载、学生作文阅评等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三)部分青年教师相关情况统计
序号 作者 网名 学校 日志篇数 教科研及教学的主要成绩
1 ﹡张秀平 禾 赵甸小学 1703 《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学校管理》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第75期“南博之星”。
2 ﹡张燕霞 燕霞齐飞 五接小学 308 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
3 ﹡戴国军 戴国军 英雄小学 188 20多篇论文在《班主任之友》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执教区及市级公开课多节;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被评为区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
4 ﹡姜文泉 姜文泉 李港小学 63 多篇论文、随笔在《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班主任之友》等杂志发表;执教区级公开课多节;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5 ﹡陈钰枢 静心成长 英雄小学 59 近20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等各级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
6 王俊杰 自由的
三叶草 新联中学 81 多篇论文、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等核心报刊发表;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在《语文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数十家知名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7 丁锋 苏北以南 新联中学 26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班主任之友》《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8 张小龙 鱼之乐 平潮小学 65 多篇论文在《班主任》《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9 黄明芳 淡淡清茶 五接小学 75 荣获区小语赛课一等奖;获通西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第一名;多篇论文、随笔发表。
10 张宝书 几何 新坝小学 110 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发表;执教多堂区级公开课;系分管教学副校长。

注:① 加“﹡”号教师的博客均曾在《通州教育》“博客平台”栏目中推出;
     ② 以上统计数据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20日。
    (四)青年教师开博、更新及互动情况分析
    就学段而言,小学教师开博客的人数远远超过初中。而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也很不均衡。
    教师开博,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在南通市首届“成长杯”教育博客大赛的推动下,一些学校领导发动教师集体开博;二是自发开博。在片内、校内开博老师的带动下,一些教师也开始撰写教育博客。但开博容易养博难。就初步的调查统计看,许多教师的教育博客更新的频率不高,能坚持做到每周一篇的教师还比较少。另外,经常登录到他人教育博客里浏览、点评的人数也不是很多。有少数教师的博客受到关注,本片教师也有留言,但这种互动已经形成了几乎固定的圈子。更多的人还只是习惯于以“游客”身份进行浏览。
三、教育博客写作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博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翅膀
    1.在记录与反思中唤醒成长意识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博客生活,实际上就是教师自主性成长的生活。
    以通西片李港小学为例,2009年下半年学校倡导教师参加南通市“成长杯”教育博客大赛。老师们开通自己的教育博客后,便开始用日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他们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公开教学后的课堂诊断以及平时的读书笔记发到空间里面。在近3年的教育博客之旅中,许多老师在博客中撰写了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形成了很多鲜活的案例。有多位老师在南通市“成长杯”教育博客比赛中获奖,成为那次比赛中通西片获奖最多的学校。李港小学成为通西片中小学校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正是教育博客的写作促发了青年教师成长意识的觉醒,成为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
    2.在分享与交流中提高专业水平
    教育博客具有“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让青年教师把自己的研修与他人的交流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聚集了一群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师,他们彼此在网络空间里平等地进行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可以说,教育博客不仅唤醒了老师们的“成长意识”,而且,在相互点击中大家感悟着共同成长的律动,聆听着生命拔节的声音。这种青年教师彼此之间的默默关注成为了坚持的源动力。习惯成自然,教育博客的写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些青年教师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个人的学习与实践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要形成合作的文化与氛围。在“南博”以及其他教育博客里,有许多特级教师或名师的博客。这些资源,对于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而言,显得尤为珍贵。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取很多改进自身教育教学的信息。在教育博客的分享、交流和碰撞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优秀教师对普通教师成长的引领。
    3.在积累与提高中满足成就动机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得益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分析,并逐渐积累、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见解与教学创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火花,只有及时聚拢起来,才能形成火苗,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否则火花稍纵即逝。正是在平时的教育日志中,通西片的青年老师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素材。这种积累显现出的成果,在一段时间以后连自己也吃惊不已。李港小学很多老师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相当部分就是在自己教育博客写作的基础上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五接小学张燕霞老师在致“南博”管理员苏斋老师的短消息中这样写道:“南博给我们农村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与练笔的机会,很感谢!一点不夸张地说,我加入南博写下的文章,比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文章还多,真的很喜欢南博。也希望自己在南博这个大家庭里能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推动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外在的激励,更来自于教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内在成就感。
    从我们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近年来,通西片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崭露头角的,多数是平时教育博客写作勤奋的教师。在这些教师中,有的成为区“名师之路”协会或区德育工作沙龙的成员,有的已经晋升副高职称,有的执教了多堂市、区级公开课,有的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有的已经成为市、区级“教坛新秀”……这些老师都拥有比较高的专业成长自觉。这些年来,他们的成长之所以比较好、比较快,教育博客的写作可谓功莫大焉。
    (二)教育博客——青年教师诗意栖居的家园
    1.教育博客是青年教师的精神家园
    教育博客的外延与教师生活的外延相等。除了专注于专业发展,教育博客还为青年教师的闲暇生活予以文化的观照,教育博客俨然成为他们在网络上构筑的精神家园。我片五接小学的黄明芳老师、赵甸小学的张秀平老师,撰写的日志当中有很多是雅致的浓情的生活美文。张秀平的多篇日志先后在《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通州大众》等报刊发表(甚至一周连发三篇)。而她的“我给女儿写情书”、“努力做一个思想者”、“禾颜悦色”、“五(1)班陈芝麻”“樟园印象”等系列,均引发了博友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位有追求的农村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言说。
    值得关注的是,通西片教师博客日志的内容和形式业已呈现多元化倾向。赵甸小学张秀平,开博不满22个月,已发布日志1700多篇,访问量逾40万,年度排行、月度排行始终居“南通教育博客”前列。其博文不仅有优美雅致的文字,还有异彩纷呈的图片、音乐和视频。通西片青年教师的博客空间日渐丰富多彩,他们已经把南通教育博客当做自己心灵诗意栖居的家园。通过文字,他们把生活打点得情趣盎然,把教育装扮得芬芳弥漫。
    2.教育博客是传递温情的交流平台
    实际上,南通教育博客也是青年教师网上交友的平台。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老师们以文会友,陌生的生命因为写博而有了交集。博客给大家带了更为宽广的视域,也带来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网上的交流也成为生活中的相互关怀。在教育博客里记录了一些感人的事:有老师手上生了冻疮,几位博友在博上进行爱心传递,帮她寻找治疗偏方、药物;通南片南兴小学一位教师的女儿罹患重病,我片多名博友纷纷伸出援手。
    当博客写作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时,老师们的心中就充满一种期待:期待心与心的回应与共鸣。这种彼此相依、互相温暖的状态,让教师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也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便是生活中有了暗礁,博友们的热情鼓励也带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与信心。
四、教育博客写作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教育博客,以网络平台承载着教师对教育人生的记忆与思考。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开博“赶时髦”,缺乏自觉与个性。
    部分教师开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管理者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具体到每位博主,他们的写博心态、写博的意志也呈现千差万别。如此一来,教育博客应景而生,虎头蛇尾,善始不能善终,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更多的时候,一些青年教师的博客写作凭的只是一腔热情,然而,“热恋”之后,马上迎来“七年之痒”。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切实的关心、有效的引领。
    (二)写博率性而为,缺乏内容与品质。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博客,就是纯粹的个人相册;也有的教师博客,内容零碎而缺乏规划;还有的甚至几个月都不更新。教育博客,内容上应多以教育叙事、资源呈现和教育评论为主。但即使是博客经常更新的老师,资源多是教学课件和教案的简单呈现,评论也多是缺乏严密思考的零碎感悟。
    (三)用博一厢情愿,缺乏互动与生成。
    一些老师的教育博客已然成为自我宣泄的网络平台,或是展现成绩,或是发发牢骚,或是简单的素材堆积。这在本质上都只是博主的单向活动,缺乏教育应有的互动与生成,自然难以承载教育博客的教研功能。如何在“个人行为”的基础上,使之逐渐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行为,进而真正构建起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并不断扩大这一“学习共同体”的效应,更大地发挥其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独特价值,这应该是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结语
    教育博客写作是一种个人研修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似乎无法也不应该通过行政的方式进行推广。但是,鉴于教育博客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推拉”作用,用行政的方式来推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只是,教育行政应该如何作为?
    去年10月,我们组建了“通西教育博客群”,这是一个关注教育教学,并谋求自身发展的草根团队。我们以“读书、阅世、塑己、育人”为己任,倡导“书写生命精彩,享受教育幸福”,共塑人文情怀。创建这个平台,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搭建一个舞台,引领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丰富自己、幸福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开辟一片生长的沃土。
    教育博客与青年教师成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我们的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通西督导责任区将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坚持把教育博客的写作自觉地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育博客的更新常态化,更多地参与互动、交流、分享,真正构建起互利互惠的“学习共同体”,加快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
    愿更多的青年教师行走在写博这条开满鲜花的成长之路上。抱一腔热血,洒一路汗水,享一路花香!
 
  博文地址: http://blog.ntjy.net/my_blogs/14061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03
(三)部分青年教师相关情况统计
序号
作者
网名
学校
日志篇数
教科研及教学的主要成绩
1
﹡张秀平
赵甸小学
1703
《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学校管理》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第75期“南博之星”。
2
﹡张燕霞
燕霞齐飞
五接小学
308
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
3
﹡戴国军
戴国军
英雄小学
188
20多篇论文在《班主任之友》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执教区及市级公开课多节;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被评为区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
4
﹡姜文泉
姜文泉
李港小学
63
多篇论文、随笔在《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班主任之友》等杂志发表;执教区级公开课多节;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5
﹡陈钰枢
静心成长
英雄小学
59
近20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等各级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
6
王俊杰
自由的
三叶草
新联中学
81
多篇论文、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等核心报刊发表;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在《语文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数十家知名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7
丁锋
苏北以南
新联中学
26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班主任之友》《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8
张小龙
鱼之乐
平潮小学
65
多篇论文在《班主任》《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9
黄明芳
淡淡清茶
五接小学
75
荣获区小语赛课一等奖;获通西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第一名;多篇论文、随笔发表。
10
张宝书
几何
新坝小学
110
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发表;执教多堂区级公开课;系分管教学副校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10
依托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DF陈钱勇
2008-11-4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理念决定着课程实施的具体成效。但从目前农村完小的教师现状来看(主要是以我们所处地区的农村完小为依据),却并不那么乐观,体现在:
1、教师队伍在继续老化萎缩:因为人事编制限制,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不能及时补充进来,因为种种原因,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呈现一种反常的不升反降的趋势,经历着规模由大变小、教师数量由多到少的过程。
2、教研氛围淡薄:学生数量的锐减,致使学校班额减少,单轨制、大班额成为农村小学的无奈选择。随之而来的是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匮乏,同学科同年级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相互交流几乎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研修往往是个别教师个体的孤军奋战,形不成一种研修的良好氛围。
3、教师科研经费不足:学校的经费往往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能够投入到教科研的少得可怜。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接受专家引领得不到保障,眼界不宽,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十分缓慢、困难,老年教师继续用“旧船票登上新课程的船”;新教师也在沿袭着老教师的经验,重复着过去的歌谣,难有自己地突破。
二、教育博客,带来新的生机
如何突破教师素质的瓶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这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挖掘自身潜力,通过扎扎实实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成长?该找一个怎样的载体?
每学期开学校教研组长会,听到组长最多的抱怨就是教研活动形式的单一,上课、听课、评课为几乎唯一的形式,而教师对此也并不感到多大的兴趣,往往是学校把这作为一种硬性的任务指标,才会去完成。如何从要我研究到我要研究,必须解决!无庸质疑,这种传统形式的活动,仍是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但是如何把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实质呢?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就恰恰少了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学习与反思!没有学习,底蕴不足,没有反思,就是原地踏步。只有通过“学习+行动+反思”的螺旋式上升,才能促进校本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博客的出现与兴起,恰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反思、交流、发表的载体,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尤其适合:
1、稳定、经济、无需高深的电脑知识,便于管理。建立校园网站,进行网络研修,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这种做法一是在硬件上需要大投入,经费投入大,二是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投入大,收益小,并不现实。而博客无需专业人员管理,无需更多的经费,只要有能上网的电脑、在专业的博客平台网站上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博客空间即可,没有区域与网络范围的限制,同时也无需专业维护管理人员,只要掌握注册、登陆、发表与修改文章的技能就行,对学校、教师的要求都很低,正是我们可以做,而且是能做到的;即使是对于电脑基础较差的老年教师来说,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运用。
2、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博客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公众媒体中说自己的话的话语权。对教师而言,可以让教师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研究所得,达到资源共享、互助成长的目的。刘良华教授把教师成长归纳为教师学习、教师研究、教师发表,如果没有博客,那么教师发表特别是农村教师发表实在是一种奢望。而博客可以让教师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日志,把自己的思考、工作展示在大家前面,一起交流。
3、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特别是能打破地区限制,实现更大空间上的研讨。博客使人的距离更近,天南海北的教师都能通过网络日志进行研讨,交流方法,消除了孤军奋战的现象。
基于上述考虑,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便着手进行“依托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充分发挥领导层自身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否参与校本研修,关键在于领导层的示范、引领。早在2005年下半年,我便在星光博客平台上分别以[凡人世界]为博客名,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并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教学日志。通过2006年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博客逐渐引起星光博客平台的注意,已经成为在义乌教育网首页的推荐博客(也是当年唯一的外地博客在上面被推荐)。我们对于博客的态度,也感染了周围的教师,从对博客的淡漠,到关注博客,进而建立自己的博客。
2、建好学校群体博客,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培训教师使用博客的技能。
面对教师日益升温的对博客的兴趣,我们几经思考,最终在2006年十月,决定建立学校的群体博客,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在哪个平台上注册,也花费了我们的一段时间,最后在新思考网——CERSP下属的“成长博客”平台上注册了学校博客——“墨庄摇篮”,选择成长博客的思考,一是成长,揭示了我们这个博客的用意所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二是它的专业性,是一个完全属于教师的平台,而不是如一些综合平台一般,充满了娱乐与八卦。2007年下半年我调到另一所学校,同样在成长博客上建立了学校博客“成长的脚步”,集聚全体教师参与博客建设。
在组建了学校博客后,我们专门召集骨干教师与教研组长,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使用技能,并规定了具体的任务,以他们为其中的骨干,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博客。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册成立自己的个体博客,参与网络研修。
3、制订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为保障,推动博客地发展。
学校博客建立之初的试运行阶段,由于教师对它的陌生与不适应,并不是十分顺利。于是,一方面,我们在充分发挥先行者的引领作用,坚持每天在上面发表日志,让博客活起来,吸引教师去看,去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博客的使用率,推动校本研修的进程,我们在同时制订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以量化的形式把博客使用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条,规定每位教师至少每月在博客上发布一个教学反思类日志,对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则提出更高要求。在引领与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很快学校博客地发展便走上了良性轨道,而教师的个人博客,也纷纷成立,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发展迅速。
4、在博客上展示校本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博客与教研互动提高。
传统教研活动,只是上课,然后聚在一起评评课,往往重于应付,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在建立博客后,我们把这一活动与博客结合了起来,以教研促进博客发展,以博客提升教研质量。要求教师每次上校内教研课前,上课教师要提前把教案在博客上发布,便于听课教师先进行研究,预先进行交流,做到听课有的放矢,同时,也能在课前开展研讨,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风气。在上课后,要求上课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要求听课教师对课进行真实、深入的评议,不但口头交流,同时在学校博客上,书面发布,激发第二轮的交流,以利于评课后的再次反思,通过这样的做法,使教研课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得到及时的讨论,不断地进行完善。正因为在博客上平等而坦诚地交流与探讨,促成了教师不少的精彩反思,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与提高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5、充分发挥核心博客的作用,不断提升博客整体水平。
充分发挥早期建立自己个体博客的教师的作用,一是在技术上给予其他教师以支持,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二是在写作上给予指导,引领研究方向,共同提高博客的水平;三是链接名家博客,利用好网络资源,这点,在成长博客上倒是一个十分丰富的资源,里面有许多教育教学专家的博客,方便了教师的学习。
三、教师博客带来的初步效果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博客由陌生到熟悉,已深入人心,上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教师可喜的变化,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对于博客,由陌生走向熟悉,每天上博看看,发布日志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浏览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得到了交流,资源得到了共享,教师的学习走向了深入,对新课程的理解、学习也更全面,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
2、教师的素质得到提升,学习+行动+反思的研究方式正在成为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式。通过写网络日志,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实施教学能力得到发展,体现在:
(1)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每当上出自己感觉不错的课,搞过好的活动,我们的老师总会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每当休息时间,电脑前总会看到几个教师,一起讨论这节课什么地方很精彩,什么地方要改进,在对话中完成她们的教学反思。在一年多的实践时间中,我们的教师在学校及个人博客上发布的日志总量在千篇以上,其中80%以上是个人原创,教学日志、反思的总字数近百万字。如果没有博客,这是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的。
(2)学习成了教师的自觉需要。在写博客日志的过程中,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感到自己文化底蕴的匮乏,读书、学习成了最强烈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的博客上,我们经常会转一些好书的电子版或摘要,如《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的智慧》等以及一些好的理论文章,教师也把买书、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学校的书香氛围日渐浓厚。
(3)教师的研究、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从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以来,一年中,我们的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在本校各个博客中发布的文章,有4篇在《新课程报》与《新世纪小学数学》、《科教文汇》中发表,6篇在ME博客平台的电子期刊中发表;我前后呆过的两所学校在市各类论文评比中有二十余篇论文获得市一、二、三等奖,多名青年教师在学区级及以上教学比武获一、二等    奖。
四、如何把教师博客进一步做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由高到低,我们的教师博客也正在由热闹到理性发展,如何把这一工作更好更深入地开展下去,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的新的考虑:
1、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博客质量。
主要是要让反思成为博客文章的主流,在求数量的同时追求质量的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进而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教师的博客,应该姓“教”,教育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博客的主流,同时也是教师博客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我们将继续鼓励教师撰写常态下的教学反思、校本教研课中的教学反思,在不懈的坚持中获得成长。建立、注册一个自己的博客很容易,只要几分钟,但是要坚持下去,却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恒心和思考,但也只有在这种恒心与思考中,才会有所自己的感悟。
2、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博客中来。
一是吸引学生参与博客建设,通过博客,让学生从中得到学习,发表学生的习作,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提高写作能力;二是吸引家长关注我们的博客,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3、拓宽视野,把博客与论坛、UC房间的网络研修结合起来,把网络研修引向深入。
跳出博客搞网络研修,把博客与教育论坛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问题探讨;充分利用新浪UC房间中的网络教研房间的在线讨论,如CERSP在线研讨、空中课堂等,进行听课、问题研讨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12
试论教育博客,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趋深入,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成长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博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并认为教育博客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的载体能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http://bd.hbrc.com/rczx/shownews-3026782-19.html
  什么是博客?关于博客的定义和认识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简单来说:博客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把博客译为“网志”。博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教育博客则是教育工作者方便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
  一、 目前我国教育博客发展的现状
  最早把博客引入教育领域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庄秀丽和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柳栋。在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教育博客在全国迅速普及,影响比较大的区域教育博客社群包括淄博校园博客、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海盐教师博客、天河部落和新思考成长博客等,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博客社群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华南师大附小日新集等。
  2006年5月,全国第一个教育博客学术团体——海盐教师博客研究会在浙江省诞生,标志着教育博客走向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同时还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个人教育博客,正是这些优秀的博客群和个人博客带动了更多师生的参与。可以说,教育博客在中国已经迈出巨大的步伐,逐渐被广大教师们接受并喜爱。
  二、 教育博客的主要特性
  1. 自主性
  尽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及研究机构、学校及教师自身的重视, 但是教师发展的自主权远远没有得到尊重,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一线教师较少有发表观点、发表文章、表达心声的机会和渠道。教育博客给了“草根阶层”的一线教师以成长和发展的发言权。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可以自主叙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成果,发泄自己的情绪。教师撰写博客,并不是完成行政部门或者学校领导外加的工作任务, 而是源于自身内心需要的一种自发行为,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方式。
  2. 个性化
  只有在个性得到尊重的时候,教师才能产生成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博客是教师自由耕耘的一块田地,博客的写作方式比较自由,可以是随笔、论文、案例、故事、方案、摘记、图片、视频等;博客的写作环境相对宽松,教师可以畅所欲言(特别是匿名博客),毫无拘束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必顾及他人(特别是领导和专家)的评价和指责。
  “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个人性的爱好和兴趣,是博客文体吸引自己和观众的魅力所在。”正是在这样的平台上,教师找到了寻找到精神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思想。
  3. 交互性
  借助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教育博客可以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与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进行广泛交流。这种网络交流比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和借助纸质媒体的文本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选择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交流的双方乃至多方,在地位上是绝对平等的,因而使教育博客的交流始终充满了生命活力。博客的交流还是博友共同分享的过程,是教师相互之间,从信息共享深化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思想共享、教育生命历程共享的过程。
  三、 教育博客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众所周知,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教育博客通过日积月累记载的教学反思、思想碰撞、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组织管理、情感支撑、资源积淀、知识管理、建立学习路径和提升学习绩效等方面的内容上升为系统化的教师发展意义上的认识。
  1.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通道
  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不仅要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情感,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
  教育博客促使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通过教育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 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教育博客起到了知识的纵?传承的作用。通过教育博客,还可以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2. 促进教师反思,形成网络交流之风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学会反思,促进教师个体的内心驱动,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博客正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的好方式,不仅可以随手记录下我们的教育行为,还能够将内容和大家分享, 一起对这种教育行为进行诊断,既为别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也是在帮自己检讨教育行为,促进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这种公开的反思方式更是显现出网络世界中的共享、交流、协作和发展的优势。
  3. 叙述教育故事,积累成长经验
  与专家教授等研究人员相比较,中小学教师具有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缺乏积累、总结、提升实践经验的意识和习惯, 使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停留于浅层次的经验状况。
  近年来,叙事研究逐渐进入中小学教师视野,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追求“学院派”和“学术化”的研究模式,教师通过教育故事的叙述来描述本真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教育思想和情感,使教育研究走向师生的真实生活。教育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日志,方便广大教师随时写下自己个人(或他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为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工作的闲暇,可以将每天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事件记录在自己的博客当中,事件的主题、内容的长短、文体的形式都不受他人限制和束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撰写。这样的教育叙事, 才能反映真实的教育生活,才能触发由衷的教育情感。自己的教育故事积累多了, 教育博客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若干年之后,回首阅读自己的教育故事,一定会获得另一种感受。博客之间交流各自的教育故事,可以互相启发,激发灵感,丰富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内心体验,加深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规律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为学生与教师间提供了互动的空间
  教研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现实的教育中,师生交往的渠道很多,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这些渠道不一定畅通,而网络的隐蔽性、持久性、共享性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博客为交往提供了又一种渠道,学生可以在其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声, 可以得到更多教师的关心, 可以使用到更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更成为了教师不可多得的“探究素材”。教师也可以将博客作为交往的空间,在这里可以讲当面不便于讲的东西,并且对某个学生的教育,如果适合也可以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师生在博客中的交往还是开放的,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信息。而且,这种交往被及时记录了下来,日后还可以进行反思,对曾经的思想给予评价,不仅能促使学生成长,对教师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总之,教育博客的兴起,是教师成长的新平台,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博客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教育博客催生的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以一种变革的力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文继奎.博客教育应用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6(9).
  [2]王良辉.博客文化及其教育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1).
  [3]朱晨辉.教育博客渐成教师网上进修学校[J].青年时讯,2006(5)
  [4]柳永忠.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14
教师博客给教师专业成长插双翼
http://syshy201022.blog.sohu.com/161108791.html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被广大网民所认同。博客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更新即时的特点,在学校办公条件快速改善的今天,互联网早已成为校园的一个亮点,博客的汉语译音就是网页,操作比较简单。因此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们学校百名教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无疑是给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它又是一所学校的浓缩,也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打开这扇窗,让外界了解我们的学校,同时也让我们自己了解外边的精彩世界。

    博客的重要功能是让你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 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 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教师们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博客上,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教研和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育博客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最佳技术支撑平台,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基本上是零技术、零成本、零时间的。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博客上写反思,不会因为文章无处发表而苦恼,更不必因为文笔不美而气馁。许锡良老师的《我做博客为什么这样快?》一文告诉我们:“如果有想法就随手记下。几个字,几句话都行。不在长短而在于有没有意义。不要迷信文字,以致于陷入文字的迷雾。不要因过于追求文字的美,而耽误了对思想真谛的追求。如果我有一个美丽而贤淑的女儿,能够用豪华的车队送她出嫁,当然好。但是,如果没有的话,不妨用牛车送她出嫁。千万不可因为没有豪华的车队就耽误了女儿的出嫁。用牛车送出去的好女儿,也将会是人家的一个好妻子”。  

     在教育博客上没有明显的等级序列和权威,有的只是相互间平等的交流;这里没有现实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教育的研讨与关爱。 在这里可以无条件的信赖其中的每个人,毫无顾忌的袒露自己的想法,没有太多现实的压力和窒闷。教育博客是教师精神的家园,可以寻求认同,心灵沟通,给人归属感,增加成就感。可以解决因为独学无友、缺少互动而很难持续进行教学反思的问题。

    在教育博客上,教师因网络走到一起,精神上互相鼓励,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刘良华博士说:“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在这里遇到邓之富、云文龙、陆桂娇等诸位老师。那样的会面,感觉像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是同事。”罗丽俐老师说:“我是一个不善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自从上了博客,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虽然我无法想像他们的具体形象,但是我能感受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带给我的快乐。”

    在博客上进行反思学习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赋予教师个人持续反思的动力。在成长博客上,几年的时间不少教师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上千篇,以至于教师连连感叹“博客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各级政府也将“博客建设”写进政府文件。山东省《关于推进淄博教育博客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博客建成全市教育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引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论坛。”

    博客实现着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对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它必将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

    总之,老师们带着理想和梦匆匆参与到博客活动中来了,在活动中,老师们感受到了同行的热情、激情,感受到了温馨、关爱,感受到了快乐、成功。留下了思考、感悟……更重要的是在这处温馨的精神家园里,听到同行们尖刻的评论中透露着真诚的关爱;富有哲理的见解里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恰逢时机的引领中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充分利用时间到网上学习,了解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欣赏名家的教学风采,利用时间撰写反思、随笔。这样就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大成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16
以教育叙事博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化探索与实践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10-16  邵秀蔚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

    淄博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区,是全国首批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淄博始终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点燃教师内在的职业激情,使培训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而非外力强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环境下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带来了教师队伍信息化发展的质的跨越。同时采取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资源建设三位一体的推进策略,通过专家指导、行动实践、研讨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反思、交流、探讨,提高了科研的效益,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活跃在教育改革中的淄博教育博客

    从2003年9月份淄博教师建立起第一批教育博客,经过近一年的应用和推进,大批教师个人博客和学校博客群迅速建立起来,内容主要以教育叙事为主,这些教育博客互连互动,成为教师之间研讨、师生交流、家校沟通的阵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1.个人教育博客

    个人教育博客的内容多以教育叙事为主,有教学实践反思、教育知识管理、师生交流、家校沟通、学生作品等,同时也包含大量其他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如读书笔记、生活纪录、个人爱好等,每个老师的兴趣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根据其内容主题的权重大致可以做以下分类:

    (1) 教学反思类。透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对学生教育方式的反思,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教学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万杰朝阳学校魏发家老师的班主任日记(http://weifajia.blogdriver.net)。魏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是博客让自己养成了一种思考的习惯,一种书写的习惯,促使自己对教育时时反思和对教育新理念的内化。

    (2)学科教学类。学科的教案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后记、学科资源等,探讨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类似于学科教研网站,更侧重于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反思。"阿国语文快乐吧"(c.zbedu.net)是沂源实验中学一位语文教师的教研博客,有学科研究、教学方法、美文欣赏、随感等几类内容,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实际入手,在思考和积累中日渐丰硕繁芜,既是对自身教学的总结,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外园地。"高中历史教师"(http://tianjw@zbsc.zbedu.net)是一位历史老师对本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还有"共享困惑"等。

    (3)教育管理类。许多校长、教育管理者用博客来记录自己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提高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时也对一线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菜园主人"博客涵盖了学习历程、学校管理、理性思索、师生故事、数字化、家教园地等丰富内容,并经常性地与本校教师、国内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未来刚刚发生"(http://zbedu.blogone.net)也是优秀的教育管理博客。

    (4)知识管理类。将博客作为知识、信息的积累和管理工具,如教育理论的前沿观点,教育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按照自己的体系进行集中储存,身处信息社会,这个结构化的知识仓库就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如shaojie'blog(http://shaojie@zbsc.zbedu.net)。

    (5)成长档案类。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吴英宏老师在博客成长点滴文中充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和期盼学生成才之情,在给学生带来动力的同时,相信这份美丽预言会给他的人生留下美好的记忆。"三四心桥"是武晓芬老师建立的家教日志,她悉心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一次班会、一个调皮学生的"恶作剧"到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记录在她的博客中,没有喝斥指责,有的是春风化雨般的真诚和理解。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博客上留言,"希望您把我们成长中好的足迹留下来!"这种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6)家校沟通类。以教师的班级管理为主,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建立起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桥梁。"花开的声音"是张宁老师关注孩子成长、关注心灵碰撞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成为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场所,在其中仿佛能倾听到花蕾开放的声音,嗅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7)课题研究类。以课题研究的实时档案和重要成果为主要内容。张店区湖田一小《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建立了"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的博客,使之成为课题活动记录、教师研讨交流、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和阵地。

    (8)文学创作类:以教师的文学作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记、作文习作为主。张店三中秋枫文学社中师生的作品均以博客方式在网站中呈现。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许多学生也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教育博客以创建写作者的身份又可以分为教师博客、校长博客、教育管理者博客、学生博客等。

    2.校园网站

    随着一部分校长、教育管理者参与博客的创建和写作,教育博客开始从自组织形式向有组织、有管理、有评价的方式过渡,出现了一部分以博客技术构建的校园网站和校园博客群。

    以博客技术构建校园网站,使所有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每个人都是网站的主人,而不仅仅是网管员负责校园信息的填充。张店三中(http://www.zdsz.net)在淄博市第一个利用博客技术构建起自己的学校网站,将教师的教育叙事、校园新闻、学生作品、学校论坛搭建在一个平台上,而教育叙事成为网站的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个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学校也建立了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对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3.校园博客群

    在常见的以asp技术构建的校园网站上,增添博客功能模块,教师的博客在校园网上发布,形成校园博客群。如高新区南石小学、淄博师范附属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的校园网站。学校鼓励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映自己的教科研心得、收获和成果,写成教育叙事报告。这种研究更实在,更切合教学实际,更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而且大多数教师觉得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与论文相比,更易下手,更有东西可写。

    二、教育叙事博客对教师的影响

    教育叙事博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教育博客跨越时空界限在网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教师的成长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强有力的声音和动力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淄博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证明,教育叙事博客作为一种自发与组织相结合的形式,是一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

    教育叙事博客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群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的过程,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的过程。优秀教师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

    校园博客群搭建起一个虚拟的学校教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同时博客的互动性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研讨交流更为有效,更为经常,有效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

    3.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站点与国内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教师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探讨和鼓励中,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使行动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工具

    可以说教育叙事博客既是一种行动研究过程,也是一份行动研究档案。人们用博客来记录自己身处其中的新闻事件,记录个人生活和思想体验,发表极具个人色彩的言论。通过这种以时间为坐标的轨迹记录,可以看到工作和研究的进程,又通过过程的分析,了解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变化的趋势和倾向性,这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是一致的。

    5.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教师们在写作教育叙事博客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激情和精力,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思考,其深度探及教育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其广度涉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无所不包。在某种层面上,博客成为教师记录、思考、探究的精神家园,成为拷问自我、叙写心路历程的空间,教师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鲜活的生活气息的立体的人呈现出来。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理性思考就是一个庸碌的停滞不前的人。在叙写的过程中,在不断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了提升。

    三、进一步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教育叙事博客正在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中,必将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教育叙事博客的发展和应用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目前教育叙事博客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参与的教师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如何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激起教师内在的发展的热情,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此同时,在先行的教育博客们达到目前的状态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今后的发展如何定位,应做怎样的引导。

    2.教育叙事博客如何从自发到有组织有管理,教研部门和学校建立什么样的激励、评价机制,使其进一步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创新模式,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教师发展的内生长机制。

    3.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教师专业发展已经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培训取向,转向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取向,但一般的认识还是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人的事,是教师个体努力的过程,专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大的命题,它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如何将教师自发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实践纳入到宏观的教师教育和管理制度里,尚需探讨。

    4.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中国大陆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B/OL].http://www.edujournal.com.tw/mainland/002/

    [2]黎加厚。叙事研究、blog与教师成长[DB/OL].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0955.html

    [3]顾泠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4]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DB/OL]http://www.elab.org.cn/worldwide/tsdr/tsdr03.htm

    [5]顾  峰。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B/OL]http://www.pep.com.cn/200401/ca353642.htm

    [6]胡三华, 汪晓东。 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DB/OL]http://210.33.116.138/bmwy/ycjyzz/new/wzxx.asp?id=29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20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1/1118/754837.shtm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1/1118/754837.shtm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1/1118/754837.shtm


PP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21
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阳版 张仙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上海 200234
摘要当前,教育Blog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热点之一,教师纷纷利用Blog来促进自身发展。为了引导教育Blog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本文从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出发,对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利用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Blog;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教育Blog从一开始零星出现到一个个研究团队、Blog群的建立,它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到今天,步伐越来越矫健。目前,教育Blog比较多地活跃在沿海城市,如苏州、广州、山东等部分地区,这些教育B10g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着Blog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除此之外,随着教育B10g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试点的教材和培训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会Blog的使用,并用B1。g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由此可见,探索教育B10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要讨论教育Blog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
从1_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联合会(WCDTP)率先研讨教师专业化问题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也进行了很多努力。。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走到今天,又发生着新的范式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开始由关注教师的地位论转向关注教师的角色论、实践论的转变。
可以说,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在传统“专业特性”(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以及通过课堂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并且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如文化、社群、合作、情境等。
2.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
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促使了教育Blog的广泛应用。许多教育管理者、高校专家看到了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天然联系,并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Blog逐步从一种自发状态进入到有组织的状态,进而融人到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时间的累积维度上不断促进教师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教育Blog,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达到了相互之间智慧的互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教育Blog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但是,在苏州、广州、山东淄博等地区广泛建立Blog群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对个人而言,管理和维护一个Blog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没能明显地扩大自己的交往半径,或者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动力会慢慢减弱;对地域性的Blog群而言,面对每天增加的大量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有价值的知识被埋没。除此之外,教育Blog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
三、教育Blog的应用现状分析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Blog群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重点分析苏州、广州、山东等地区的教育Blog群。
1.数量分析
表1和表2分别是在2005年6月6日和2005年10月24日对苏州、广东、山东等地的一些教育Blog的统计:
根据表1和表2,提取人均日志和人均评论两个要素进行横向比较,绘制出如下统计直方图:
从表1、表2和上图中可以看出:
所有的Blog群的用户数和日志数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教育Blog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用户增加的幅度以苏州教育Blog群最为显著,增加了3.67倍,其次是广州天河教研室天河部落,增加1.8倍
人均日志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在7个被观察Blog群中,苏州平江区,张家港市,苏州吴江区,广州天河的人均日志呈上升趋势,而苏州教育Blog、浙江海盐、山东淄博的人均日志呈下降趋势。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人均日志呈上升趋势的地区,教师接触Blog相对而言较晚一些;而呈下降趋势的地区,教师接触Blog比较早,这非常符合罗杰斯教授的创新扩散理论。
苏州地区是教育Blog群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本文分析的Blog群中,苏州平江区教师网志联盟、张家港教育、吴中教育网志、常熟Blog群都属于苏州地区,其中又以苏州教育Blog群最为突出。该地区的Blog是伴随着苏州地区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的开办而建立起来的,该培训班的许多教师都是苏州地区的学科带头人、网络教学能手,他们现在不仅成为苏州教育Blog群里的中坚力量,还把Blog带到了自己的学校、所在区市,将Blog广泛应用于教学、生活中。同时,在Blog的使用过程中,该地区的行政部门给了很大支持和鼓励,身体力行地使用和示范,再加上专家团队的引领,苏州教育Blog群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和具有影响力。可以说,在教育Blog群的发展中,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一个发展良好Blog群一定离不开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研究型教师的引领,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
广州天河教研室天河部落虽然人均日志比较低,但其日志总数是最多。除此之外,天河部落的很多日志被阅读次数非常多。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被访问541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访问量。深人分析天河部落,发现其最大特点是建有学科资源Blog,而且按照各个学科和年级进行划分,专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等,对一线教师非常有吸引力。一些一线教师表达过这样的意见:“老师最喜欢能从网络上方便地找到所需的课件、教案”。天河部落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事物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得到教师的喜爱,能切实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而不是成为额外的负担。
2.分类体系比较
在众多Blog群涌现和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使用者和管理者开始自发地建立自己的分类体系,以便于教师们阅读和准确定位自己所需资源。只有从Blog群上方便定位资源,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表3是苏州,广州,山东等地区的分类体系:
 
从表3可以看出,当前教育Blog的分类还处于自发状态,有的从内容进行分类,有的按照学科进行分类。从整体上来说,由于Blog上的各种类型的日志都有,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很难,如表3所示,有的Blog群仅从内容分就有28类,而有的只有8类,各个类别差别也很大。就目前分类体系而言,如果按内容分类标准来找相关信息,找到文章的相关度很小,可以说80%的文章都不是与该类别相关的。如果按学科分类的话,通过学科分类体系,找到所需文章的相关度还比较大。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Blog分类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应该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在各个教育Blog群里建立一张有条不紊且丰富的知识网络,Blog才能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3.涌现的新变化
在对上面这些地区教育Blog群的分析中,还发现以下一些新的变化:
(1)教师引导的学习叙事Blog正在兴起。以常熟报慈小学为例,开通了学生叙事BlogC4],除此之外,教师还把学习叙事与家庭作业改革结合起来,成立了校级课题,在教师Blog群上开展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断引入新元素
在推广Blog的使用时,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如及时交流工具QQ、MSN,备课工具WIKI,讨论工具BBS等,并把这些新元素整合到Blog中。通过整合这些新元素,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主题教育Blog不断出现
许多Blog群开始提供学习主题,并组织一系列活动促进Blog的深入使用。如平江区近期开展了举办一系列活动:“每月之星”系列评比活动,“最勤快的博客”评比活动,向各位介绍一本新书活动等。
四、教育Blog的展望
当前的教育Blog,已经走过了婴儿期,但要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当前教育Blog的现状进行思考后的一些展望。
1.建立跨地区的共同体
目前,各个区域性的Blog群已经初具规模,要让其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持续的作用,各个区域性的Blog群必须走向联合。但采用什么方式联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开展区域与学校的领导力培训,加强区域性Blog群之间的联动,培养每一个教.育Blog群中的更多的核心Blog使用者,提升这些核心Blog使用者的素质和理论水平,让他们来带动Blog的进一步发展。毕竟,在网络时代,联合、联合、再联合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持久动力。
2.建立Blog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Blog这一个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Blog的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如何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育Blog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
借鉴电子商务模式从以往的B2C到C2C的思路,如淘宝网、易趣等,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时代,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处于平等的地位,并能自由地转换。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往往是尊重平民意见和权利的,其间蕴涵着一种民主。与电子商务的C2C相类似——学习方式的L2L(LearnertOLearner,学习者到学习者)的想法在逐渐兴起。在这种从学习者到学习者的学习范式中,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提供者,学习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闽。
同样,建立Blog的评价机制需要借鉴L2L的思路,Blog本身具有的草根性,也必须回归到民间评估。至于具体的评价机制,可以从内容的来源,内容信息量,内容的互动等多个评价指标再加上部分专家或者Blog群核心人物评估等方式来完成。
3.建立网络教研室
我国的中小学教研室一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因为通过每一次的开课、评课、集体讲课,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共享。通过Blog建立的网络教研室,可以把传统教研室中的宝贵经验显性化,供网络上的所有教师学习。在传统教研室中,核心人物的引领是关键因素,同样,在Blog群上建立网络时代的教研室,也离不开一些领军人物,他们能主动开展网络科研,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别人分享,并且用Blog记录下科研过程。除此之外,在Blog上建立了网络教研室,还可以让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为系统,让教研室的教师们通过Blog扩大自己的影响,引领整个教师团体的发展,促使更多的老师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实现跨地区、跨领域地与专家、学者、教师交流,把自己的研究主题与世界分享,使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系统更加开放,更加完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跨地域的联合和更大范围的开放是基本原则;针对应用现状引入新的技术元素,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和分类标准是具体方法;通过Blog群建立网络教研室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中国电化教育》(2006.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26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e05d8810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e05d881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29
http://www.doc88.com/p-899573261955.html

http://www.doc88.com/p-899573261955.html


http://www.doc88.com/p-899573261955.html

一篇博士论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32
           《郑学志老师谈教师写作与专业成长》讲座记录
                                      时间:09年3月10晚7:30--9:30
                                            主持:王立文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dcefe0100xkfx.html              
开场白
郑学志
: 我那个帖子里有6个内容:
1、对一个疏于写作的班主任案例的思考
2、改变班主任写作现状的五点建议
3、案例写作让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4、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深刻起来——勤于阅读
5、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深刻起来——勤于反思
6、如何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反思能力
   不知道大家对那个帖子看了没有?也不知道大家对那个帖子有什么意见。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一书里,那6个方面的内容都有。
    那本书去年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统一的班主任培训书,张万祥老师为主,我主要讲的就是教师如何写作,也就是刚才我说的6个问题
    同时,为了提高广大网友的专业写作水平,交流一下写作体会,我还在杏坛上发了一个帖子http://www.bzrzy.cn/bbs/a/a.asp? ... amp;q=1&r=63112交流一下写作和教学的体会,都是已经公开出版的,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有?
    那两个帖子,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我对教师写作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吧。今天晚上,我看是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教师写作的问题,你们提问,我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让我做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怎么样?
                  第一部分  如何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
中语-李锐:如何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
郑学志:李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写东西,如果没有价值,那么写起来也没有什么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看有几个东西要考虑:
1、我们写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
2、我们怎样才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
3、我们如何把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来?
我看,至少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够准确回答李老师的问题
                 (一)我们写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
郑学志
1、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呢?对我们教师来说,我认为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A、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B、对教育现象的反思
C、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D、能够引起教师精神愉悦的生活细节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教育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艰辛和苦难,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可以把他们归纳到对规律的探索和对我们教师教育生活的再现中去。
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写作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进攻的方向
那么,我们仔细地思考一些,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是不是下面一些东西是很有价值的:
1、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体会,这一点很重要,规律就是我们经验的升华,我们很多的体会,实际上加以总结之后,就可以升华成教育理论的,这也就是理论从实践中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在班级建设中一些成功的做法,是不是可以运用到经验总结中来?我们通过实践总结是成功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总结?这都是有价值的东西。
2、教育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甚至自己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很有价值,思考就在于对困惑的解决。我在班主任杂志上开辟了一个专栏“我该怎么办?”,就是和广大教师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困惑的。
3、我们教师对教育工作中点滴真实、真切的体会——注意啊,这是我们很动人的一笔财富啊,现在教育随笔啊、案例写作啊、教育叙事啊,很多杂志都需要,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体会和看法的一个重要场地,我们都可以去写,去发掘
4、此外,我们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每次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对他们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内容。去年敬礼的学生,杀害教师事件,都是热门的话题,这里边有很多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对这些现象的思考,深入到本质里去,都很有价值。这是严格意义上的价值。除此以外,我觉得还可以对价值进行进一步地拓展,那就是作为我们教师个体,即使我们遇不到那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写作,写我们的工作记录,写我们的工作感悟,虽然不新,不深刻,但是一样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思考,我们就在成长,我们个人的记录,就是一个教育个体成长的记载。这很有价值,也许现在不明显,以后就明显了。我想,如果我不保存从大学以来的读书工作记录,也许我的东西不会那么丰富。
   所以,价值就在我们做的中间,只要我们做了,我们就是有价值的。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第一点回答
         (二)怎样才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
郑学志:这可能只有两个办法来解决。一个是勤于思考,一个是勤于动手,就是这两个办法,除此以外,我想不出更高明的办法。
高中语文-乐山:如果自己这两点不行,就多和周围的人交流,也许会有启发。
郑学志;思考是一个发现、比较、选择的过程,一个事件的出现,对我们有没有写作价值,我们首先就要思考,思考是第一步。
  我们很多老师写文章,总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同样的事情,我和别人做过,为什么从别人口里说出来的话,格外显得深刻,格外准确呢?这中间有什么诀窍吗?
    我相信这种感觉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不,前几天快乐还在论坛上发帖子说,号召网友们对我进行批判公审,矛头直指为什么“你想不到又非常渴望的,你表达不出来却极力赞同的他可以一股脑全说出来”。我理解快乐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不仅现在过去困扰着我,现在也还在困扰我,我相信,将来也还依然会困扰着我。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所做的,只是在逐步向真理靠近。
    把话说深刻,其实不难,我想每一个教师朋友都能够做到的。只要你坚持这样做——
郑学志(19287062) 19:54:26
一、勤于阅读。
    阅读是让思想深刻的最好、也是最快捷的办法。仔细想一想,无论当初我们遇到的困难有多大,也无论当初我们遇到的问题有多严重,在整个教育实践中,是不是几乎所有的问题,前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我们现在的困惑,我们现在的烦恼,前人也一样有过。实在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仅仅是时间不同,面对的学生条件不同而已,教育的本质一样。剥去了国界、肤色和文化的差异,我们会发现,很多道理是一样的。中间几年,我曾经十分努力地阅读外国的教育典籍。我发现,我们中国家长所遇到的困惑,外国的家长也一样有过;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束手无策的问题,外国的家长也并不见得聪明许多——教育的困惑和道理都是一样的,这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教育著作里,去学习别人已经验证的经验,完全可以从别人的教育案例里,节省自己摸索的时间,也完全可以从别人的教育随笔中攫取精华,升华自己的思想。
郑学志(19287062) 19:55:52
二是勤于反思。

在很多大学教授需要自己掏钱出版自己专著的今天,我作为一个第一学历仅仅是专科毕业的中学教师,却连续出了二十多本教育专著,而且几乎是本本畅销,我总结自己成*****的最大一个优势,那就是我喜欢反思。
    我知道自己的缺陷,中学教师的身份说明我阅历不比别人丰富很多,专科的学历说明我知识也不比别人渊博很多,愚笨的大脑更告诉我自己的思维不比别人敏锐很多——一个鲜明的证据是,很多时候,一个很好笑的笑话,我需要别人反复点拨几次才能够领悟。知不足,然后才能够知所进,我明白自己很多缺陷,所以我只好思考,凡是进入我眼里的、闯入我脑海里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我都喜欢琢磨一下,都喜欢思考一下。哪怕是别人点拨我的笑话,我感觉幽默之后,也喜欢再去思考一下。思考,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但是,教育的反思则不仅仅是思考,而是一种比一般思考层次更高的思考,它思考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和事,而是体现我们思维过程的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人和事。我仔细地揣摩了一下反思两个字的内涵,我觉得这个词语好啊,好在一个“反”字,点出思考的全部秘诀。
    “反”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的解释是“同返,返回的意思”,也就是说,反思是我们对已经发生的思维重新返回去,去思考原来的这个思考过程正不正确,去思考原来的思维方向正不正确,去验证原来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换句话说,就是把过去我们做那件事情的全部思考过程再返回去审视一次。这就是字典上给我们的反思定义,也是一般的哲学书籍上所能够给出的反思的一般定义。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这个反还含有“反对、批判”的意思,含有重新审视、定位的成分在里边,是对自己做法不当的否定,是对否定的否定,通过反思,我们的东西在否定中提高、升华,这个过程就像螺旋楼梯一样,在反思中提高。
第三,我觉得这个反思的“反”,还有“反复”的意思,它告诉我们真理获得的过程,就是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很多道理,不是我们一想就可以明白的,它需要我们多次思考,反复实践,才能够明白,才能够感悟。有些道理,我们穷其一生,也只能够窥其点滴;甚至有些道理,我们累积几代,还不能够发现半点秘密。因此,我们需要反思。
我们建议大家抓住下面一些机会反思:
一是阅读。我们读别人的文章时,想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很多感悟,这叫启发。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样触类旁通的。
二是在工作中反思,工作中反思的东西都很有价值,这里不展开讲。
三是在别人案例中反思。
四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中反思,这些反思都是很有价值的。
勤于思考,我觉得反思很重要。
郑学志:勤于写作的意义很浅显,想了不写,灵感就没有了。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想的表达方式,一个勤于反思的班主任,如果不勤于写作,不勤于记录,那么,纵然他:思维之花灿烂如画,过不了多久也会遗忘熄灭。所以,一个善于反思的班主任,还要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记录什么内容呢?一是记录失败之笔,败笔印象深刻,思想震撼大,往往很具有反思意义;二是记录机智之处,教育机智是教育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当自己完美处置一个事件,自己都感到满意之时,要善于记录;三是记录偶发事件,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四是记录学生见解,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班主任教育活动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我们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五是记重新设计,一次教育之后,班主任一定有所感想,也有所打算,将重新设想记录下来,是教育实践的升华,对今后工作很有启发。

   我有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读初中开始的,那时候我喜欢文学,常常在口袋里准备一支笔,一小叠白纸,想起什么就写一点,最好是提纲。那时候我喜欢写诗,一些精彩的句子,想起来就记录下来。所以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就能够在10多家省级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后来工作了,实在太忙,比如说现在,我从事三份工作,很多时候在车上,想起来的东西,我就马上用笔记录一个提纲,有时是夜晚睡觉,也想起一个灵感,都把他们记录下来。等有时间了,再好好地整理。我们的思维太具有跳跃性了,很多好思想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那么,有价值的东西就白白溜走了。
(高政-在水伊人(583888590) 20:05:11
你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郑学志:其实我这样讲,很多老师都知道——哦,办法很简单啊,地球人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奇特之处。问题时,我在这里小声地说一句:你坚持做了吗?坚持才会有成效的。呵呵  
  我有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读初中开始的,那时候我喜欢文学,常常在口袋里准备一支笔,一小叠白纸,想起什么就写一点,最好是提纲。那时候我喜欢写诗,一些精彩的句子,想起来就记录下来。所以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就能够在10多家省级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后来工作了,实在太忙,比如说现在,我从事三份工作,很多时候在车上,想起来的东西,我就马上用笔记录一个提纲,有时是夜晚睡觉,也想起一个灵感,都把他们记录下来。等有时间了,再好好地整理。我们的思维太具有跳跃性了,很多好思想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那么,有价值的东西就白白溜走了。   
   其实我这样讲,很多老师都知道——哦,办法很简单啊,地球人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奇特之处。问题时,我在这里小声地说一句:你坚持做了吗?坚持才会有成效的。呵呵
(三):如何把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来?
郑学志
:现在来讲第三个问题:如何把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其实是一个写作的小问题,前面两个问题做好了,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因为很多老师不是语文老师——顺便说一声,我也是学数学的,并不是写作就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只要我们坚持去写了,我们也能够写好的。
如何表现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而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把他们略过去吗?现在请提第二个问题,好吗?
解决文章平庸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表达,因为作为教师,一般的写作能力还是有的,关键是在在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在于自己对所要写的内容的把握。这里顺便说一句,因为李老师前面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不是写小说,也不是写诗歌,不然语言风格、修辞等是要考虑的。我们是写教育文章,不必要那么苛刻。
郑学志:立文老师讲得很好,我在这里说一句稍微苛刻的一句话:我们老师写论文,不要眼光太浅,如果单纯是为了发表论文,或者评奖去凑合论文,我觉得那些论文没有价值。我们今天在这个群里的,都是渴望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老师,那么,我们写论文,就要突出几点:一确实要有所发现,有所思考。人云亦云没有多少意义。二是要有自己个人的、独到的东西,这是特色。三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可能会对我们论文发表有好处。四是确实对具体工作有实践意义。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敢于在这四个方面去突破。这四个方面具有其中的一个,那样的论文都是很有价值的。
立文老师的说法,是很有普遍性的,我看了,很好,这不仅仅是对数学写作有用,对其他科目都是相通的。
第四部分:细节如何处理如何改变自己的文风,使自己的文章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怎么保持写作的动力?如何在找到写作动力之后,有很强的坚持力?

(一)      细节如何处理
(小语)靳增果

        郑老师好!王老师好!网叶老师好!大家好!
       我从小学到师范都不爱写作文,参加咱论坛后,愈来愈感觉写作的重要。在今年春节,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写一篇日记的要求,为的是让自己养成写作的习惯。但知道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大量的写作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担,于是,我就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一年内只求数量,以养成习惯,哪怕是胡思乱想。从大年初一至今,我坚持了下来。由于时间关系,其中好多文章,我都没有细致修改。
我的问题是,我这样一味的为养成习惯而写,在养成写作习惯之后,会不会养成粗写、烂写的毛病?请郑老师指导!请朋友们鼓励!
我现在纯粹是为了养成写作习惯而写,没十分关注别人爱不爱看。
郑学志:增果我们这样来看看写作的问题,好吗?写作对我们来说有几个意义,一是娱己,二是娱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地方倾诉、发泄和表达,写作就提供了这个优势。一些心理专家也提出一个观点,我们要学会利用写作解压。这是娱己的好处。娱乐自己,写得粗糙一点没有关系。不要太过于苛求。
如果能够在娱己的基础上还娱人,我们的写作意义就很大了。这个周末,我在长沙和著名的制片人、国家一级编剧、《雍正皇朝》、《李卫当官》、《大明皇朝》的作者刘和平一起交谈了半天,我们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取得写作的成绩。他是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断写作,不要急于求成,写作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不能够一开始写作,就和名家大师比,要和自己过去比,比过去有进步,有提高,那就是进步。只要你热爱写作,并把它当作自己愿意付出努力的爱好,迟早有一天,你会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的。刘和平五年级的学历,应该比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低。但是现在他的影响比我们在座的都大,靠什么呢?努力。他对我们教师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如何让自己优秀或者杰出?坚持不断地努力,当你把你能够做的、擅长做的,做到足够好的地步时,你就值钱了。教师个人的财富和经济地位一靠政府,但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他的这些观点不知道对增果有什么启发?

(二)小—数建英快乐:借这个机会也想请教师傅、王老师、网叶大哥等,如何改变自己的文风,使自己的文章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郑学志
:写作质量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相信自己写了,就一定会有提高的。增果能够考虑到质量和习惯问题,就一定会提高。在这里我对广大网友讲一句很有实际意义的话,如果当有一天,你对自己写出的东西无比厌烦,或者无比鄙视时,你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时,我要对大家说一句:恭喜你,你看文章的眼光高很多了,你即将会有重大的突破。我本人,我也问过很多作家,很多人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提高的。
(三)怎么保持写作的动力?有时写着写着很想放弃不写了。
王立文:怎么保持写作的动力?有时写着写着很想放弃不写了。有时倦怠思想很严重,要写的总在往后推。
小—数建英快乐:我目前这种不良情绪很严重
(小语)靳增果:支持王老师的问题,增果也有同感。1、要有写作的制度。我是要求每天一篇,无论质量好赖。脑子闲时就构思,得空就写。2、降低写作质量的自我要求。
3、向网络朋友寻求情感支持。
如果把在刊物上发表当做主要写作目的的话,一定很难坚持下去。能够发表的文章毕竟是少数。写作为了专业成长。写作为了留下成长记号。写作为了眼下娱己、将来无悔。
山乡迷津:写作为了消磨时间

郑学志:这个问题很好,很多老师写着写着就放弃了。所以立文这个问题很有实际意义。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我们的工作一样,有些人做着做着就厌烦了。
郑学志:如何保持写作的动力,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我个人讲不出很高深的道理,如果可以停止下来,我会不写。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几乎成了一个写作的机器,2006年的计划还没有写完,就有出版社安排到2010年去了。我现在的写作,很多是为了完成任务,是被逼的。但是在此之前,我保持写作的动力,有几个东西在支撑自己。一是渴望被肯定的愿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里有渴望被肯定是人的一个重要的精神需要,我们教师如果愿意在专业成长上作出成就,那么就有写作动力了。我们如果意识到,我们只有写作,才能够使我们提高自己,这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我们就能够坚持。朱永新在教育在线上和老师们签署合同,实际上就是提供一个精神动力,提供一个渴望被承认的精神动力。所以,我们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就看你给自己定位了什么样的精神需要。
我支持自己写作的还有第二个意识,那就是社会使命感,这是湖湘文化的核心,我们湖南人,从王船山以来,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能够只顾自己的小家,要为这个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能够为社会做什么呢?我能够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文字,改变别人的一些错误观念。我意识到家长是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后,我甚至还想向中央上书,要求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要对年轻人怎样做父母进行教育,成立实际意义上的家长学校,而不仅仅是现在的应景和应付。有了这种使命感,我会常常主动地拿起笔,去写一些东西。
实际上增果后来的补充,已经解答了你提出的问题了
(四)如何在找到写作动力之后,有很强的坚持力?
(初政) 徐大雄:师傅,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在找到写作动力之后,有很强的坚持力?出现所谓的“高原反应”之后,我们怎样进行有效调节呢?谢谢。
郑学志:写作的高原现象,很正常,往往是即将提高或者突破之前,会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这个现象,我一是祝贺,祝贺你即将取得新的突破,提前给您道喜。二是请你坚持,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没有成功,就在这个时候撤退了。三是阅读,这时候阅读可以帮助你找到成功的途径。
我在出现高原现象时,就用一个办法对付——写,写好之后不看,逼自己写过去,其实很多高质量的文章,就是在高原期诞生的。然后等自己心态平和了,再去修改。高原期如果你不写,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就丢掉了,那是很可惜的。

第五部分  如何写好教育随笔
小—数建英快乐:还想请教师傅如何写好教育随笔?或者说如何提升教育随笔的质量?
这其实是我一直非常困惑的,虽然我也曾经认真在师傅帖子里学习过,可是感觉自己的教育随笔一直很糟糕。
郑学志:快乐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今天晚上我能够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了。
要提高自己教育随笔的质量,我觉得还是前面说过的一些观点:思想第一,没有思想就没有文章质量,那么我们深入思考是解决质量的关键。我有一个写作习惯,就是不思考好,不轻易动笔,除非是写作高原期,否则我不轻易地写东西,没有想好就不写,思考成熟了,甚至能够一气呵成了,我就写。事先不急于写,想透彻了才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般会很好看。有时候,我还会对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啊、片段啊,自我欣赏一次。
所以,我们在写之前,是否问自己一句:想清楚了吗?有精彩句子了吗?有精彩结构了吗?有独到的发现了吗?有我自己的特色了吗?如果有,就可以写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一般都可以
其次,我们要善于借鉴,怎么借鉴?读啊,模仿啊!凡是别人做地好的,我们都可以借鉴,借鉴不来,初级阶段的模仿也可以啊。学习就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不阅读,不背书,哪里来的文采呢?
想透、写好,就能够提高写作质量。这四个字作为给快乐问题的解答,不知道是否满意

   好了,现在是9点半了,很高兴和大家就教师写作的问题进行探讨,尽管我说得不好,甚至很多是不恰当的,还请大家多批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33
适合教师参考阅读的三十个教育网站

1.班级管理

   http://www.xj5u.com/xj_wzhang/wzhang_more.asp?id=1&smallID=11

2.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6

3.教师博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6
    4.基础教育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6

5.中国教育学刊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6

6.江苏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r=2010&Issue=11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8.基础教育参考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9.教育艺术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0.北京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1.天津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2.中国教育信息化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3.广东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4.国学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5
    15.教学月刊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16.中小学教学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17.心理学探新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2
    18.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19.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20.教育探索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21.教师新概念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22.校长参考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23.教育实践与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4
    24.教学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2
    25.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2

26.湖南师大教科学报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2
    27.中国家庭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1
    28.中小学管理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ar=2010&Issue=1
    29.继续教育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 ... r=2009&Issue=12

30.名师随笔

   http://www.xj5u.com/xj_wzhang/wzhang_more.asp?id=2

                                                                                来源:饶水知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40
少年宫举办“教育博客”指导讲座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发布人:万维龙    发布时间:2013-3-29  

http://www.xpedu.com/webs/articleRead.aspx?ID=11533


3月21日上午,受连云港市少年宫邀请,连云港教育博客管理员——来自新浦区浦南中心小学的李坤为全宫教师作了一次主题为“教育博客见证我的专业成长”的教育博客指导讲座。
本次培训由培训部策划与组织,是少年宫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活动实施以来的第二次全员培训。李坤校长的讲座生动风趣,实践性强,一开场便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力,他从当前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许多网络热点事件开场,运用PPT课件,结合视频播放、图片浏览的方式带着老师们一起见证了连云港教育博客几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冯伯虎教育网志”、“廷亮博客”、“蔚林在线”、“驿路书香”、“闲云远岫”、“好好先生”等一批名博的创博历程和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在博客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实践介绍了教育博客对自身专业发展提升的宝贵经验。通过现场示范,引导与会教师利用笔记本电脑现场进行博客创建,并当场审核开通,然后分步对教育博客的相关栏目设置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对教师博客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手把手给以解答。
本次培训活动历时近两个小时,培训气氛热烈,教师参与度高,在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实际操作示范下,少年宫中青年教师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教育博客。今后,我宫将加强对教师教育博客的指导与管理,将其作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提高专业素质的专业平台,将之用足、用好,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育改革意识敏锐,教学科研能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连云港市少年宫
                                                                                             2013年3月28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44
阅读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  

2013-05-05




http://zhangmin55.blog.163.com/blog/static/2177690962013458260767/

   作为教师,要想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同行称赞的教师,第一需要教师有这方面的追求;第二离不开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众多的习惯中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习的习惯。
     综观无数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喜学善学之人。他们喜欢书籍,近乎痴迷,阅读已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到:曾读过福建青年名师何捷老师的《名师的共性》一文,他讲述了自己在外出讲学或上课时与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王崧舟、吴琳、吉春亚、管建刚、林莘等名师相处的短暂时间,发现名师们的共性就是阅读,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吉春亚老师在机场候机时,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坐定,手捧一书入迷而读,不管身前晃过多少人影,不论周遭高谈阔论者几何。真是入情读书处,闹市即深山。管建刚老师在火车上,正襟危坐,手捧书卷,目不斜视,如关羽夜读《春秋》般执迷沉浸。几次遇到王崧舟老师,他总是一人独处一室,手不释卷,所阅书目中不乏《新批评》《迦陵诗词稿》《存在与时间》等文化经典。而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等老师总是教诲他要多读书。不可否认,名师们取得成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成就与阅读息息相关,是阅读的习惯成就了他们。可以这样说,一名教师不好读书、善读书,没有阅读的习惯,是不会有出息的,更不可能成为名师。教育工作者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我们与书籍为伍,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我们的精神就永远不会枯竭,思想的源头活水必将源源不断,自身的学养和底气渐渐丰厚起来,那么我们距名师又近了一步。
  其次是笔耕的习惯。
    当今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用笔思考,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思考。“其实,我和很多教师做的工作一样,他们甚至比我还做得好。我比他们多一点就是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在一次报告会上如是说。诚然,这也许是李镇西老师的谦虚之词,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写作,表面看来,只是教师随时随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更可贵的生活状态、更诗意的人生追求。专业写作,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是专业的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教师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作,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方能写得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曾有幸拜访过余老师的博客,他每年每月都有详尽的写作计划,即便是在除夕之夜,也未能辍笔。正因为余老师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几乎每周都有文章见诸于全国的语文教学期刊。余老师如此认真对待写作,把写作视为发展提升自己的一条有效路径,颇值得我们思考与效仿。值得一提的是,余老师不禁如此,还积极走上讲台,在课堂上实践着自己的思考,用实践印证思考,又同时从实践中获得反思并不断改进,最后提炼出经验,上升到理论,进而供全国同人学习借鉴。这正好印证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之理。可见,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教研员必须养成勤于笔耕的习惯,否则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教学成败与得失,没能及时捕捉住它,没有及时用文字记载下来,久了也就淡忘了,甚至转瞬即逝。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倘若我们有了及时记录、勤于笔耕的习惯,我们离名师的距离就会又缩小一大步。
  名师的成长经历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阅读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教师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一种信念去坚守,视其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日日践行,作为一条提升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时时实践,那么我们的专业成长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如此,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至少我们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向着期待的彼岸走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46
原文地址:开发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者:npwjz
开发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2年南票教育博客总结表彰会的讲话

2010年全区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给全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课堂改革受到政府、社会、家长、教师的关注,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压力。如何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铸就一批思想先进的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用新思想、新观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实践高效生命课堂改革,需要我们重新制定与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与培训机制,开阔增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平台。2009年,任局长到教育局任职,提出了南票教育四大发展战略,即师德提升战略,德育优先战略,科研兴教战略,管理增效战略。这一总体布暑,也正引领着现在南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着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在课堂,着陆点也在课堂,用课堂改革推动南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行着。2009年,教育局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去到外地考察学习,请课改专家做报告,名师讲课,更新领导与教师的思想,为实施全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证。2010年9月,全区进行高效生命课堂实践。2011年7月,南票成立了课改名师俱乐部,任局长在课改名师俱乐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如何推进改革,我们的基本理念是,改变教育靠课堂,改变课堂靠教师,改变教师靠引领。如果没有一支有教育信仰,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高效课堂核心技术,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改革就会变成一句口号。所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我们当前的当务之急” 。局长的想法真正把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提升放在了重要地位。2012年,任局长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在课改名师俱乐部每个会员建有博客的基础上,学校、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都要拥有自己的博客,便于领导与教师业务的交流与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业务能力,南票教育博客群的建立标志着全区教师科研进入一个暂新的时代。在各学校校本教研、业务部门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撰写博客,积淀自己的教学智慧,交流各自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取区内国内的教育信息。同时,拓宽教师的研究视觉,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教育步伐,也是我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可缺失的责任。借今天的会议,谈谈教育博客,目的是提高大家对教育博客的认识,最后说下两年来全区教育博客的发展情况及其建议。

一、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

2007年,《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文章《开发博客教育功能,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语这样写着: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思想碰撞、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组织管理、远程技术支持、情感支撑、资源积淀、知识管理、建立学习路径和提升学习绩效等方面都可以开发出卓越的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方便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国教育报的这篇文章,我说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博客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群体实践

最早把博客引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和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柳栋。影响最大的区域教育博客社群有淄博校园博客、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海盐教师博客、天河部落和新思考成长博客等,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博客社群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华南师大附小日新集等。

由于博客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草根化,教育技术工作者对博客教育功能的研究开发,使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凸现出来,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使教师专业发展从专家讲坛走向教师群体实践。

有意识地开发博客的教育功能,当推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金陵叙事”(博客名)2005年8月19日在题为“我所经历的教育博客”的日志中写道:博客的实践使我们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学习路径……我们感受到,博客是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碰撞专区、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科研工作的管理平台、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个人体验的知识仓库、师生互动的激励平台、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组织管理的便捷助手、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

这段文字反映出,教育博客开始有意识地把博客的教育功能作分门别类的划分,反映教育博客从追求“话语权回归”出发,走向追求博客教育功能开发的自觉思考和行动。今天,教师对博客教育功能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大致可以划分为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案例分析、师生互动、促进学习等)、教学工具(教学设计、生态资源、教育科研、教学平台、组织管理等)和创新发展(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学习路径、情感支撑、均衡发展等)三大类。

上述功能表明,教师可以把教育博客用于自己的常规教学工作,也可以用于行动研究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绩效,还可以把博客的教育功能作群体化、动态化、专业化、人性化、均衡化等方面的提升,使教育博客在实践中不断产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动力。

(二)教育博客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广度深度

教师在教育博客上首先体验到的是“话语权回归”的喜悦。他们在书写博客教育叙事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变化,从而自觉地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工作中,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从认识论角度考察,这就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

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这是教育博客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现代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教育博客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隐性知识(默会知识),往往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被不断地显性化,成为对教师本人和网络上的其他教师都很有启发的教育资源。

教育博客跨越时空的优势,使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得以实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研修方式方面“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创造了物质条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均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地教育博客的定位与利用价值。

“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明确把网站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明确“开放、互动、交流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阐述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

山东省淄博市在原有的“淄博校园博客”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教育博客社群——“淄博新课程网络教研”,明确把教育博客定位于网络教研,网站以按学科分类为主,设14个学科栏目和4个学习路径栏目,开创了按学科分类的教育博客新体系。

浙江省海盐教师博客明确提出“精英教研转向大众教研”,宗旨是“建立个人网志,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

成长博客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的教育博客社群,现转移到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接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影响呈上升趋势。成长博客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新课程实践和学科特色,正在向区域发展。

(三)让教研在指尖“流连”

现今的博客日渐红火,成千上万的网民都在用它记录着自己的欢乐和苦闷;同时,它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让广大网民能够轻松地实现在线交流,无论你是含蓄还是豁达,你都可以按自己的个性尽情地展示自己。更令人可喜的是,在博客如火如荼的今天,还应运而生一种特殊功能: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2004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博客开通以来,区直属学校、农村中小学先后创建了自己学校的教育博客平台。目前,环翠区注册教育博客的教师超过5000人,占全区教师的75%,博客日志发表总量达3万余篇,教师浏览后留下的评论总数1万余篇。

在这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经验指导新教师,各学科教师可以了解到外校教师正在怎样进行学科整合……校际间的讨论就在教师的指尖进行着,纷繁的问题可能很快迎刃而解。教师博客的发展带来了日常教研工作的创新,找到了校本教研的新途径,使广大教师在各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通过网络开展了教学交流研讨,共享教学资源,探讨教学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区的教育博客还仅仅是网页形式,参与写博客领导与教师三百多人。就全区2000多教师而言,比例是非常小的。

未来的教育博客将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现状,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众多教育博客教育网站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以学校教育社区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为无网站的学校提供新一代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同时将大量的教育博客,变成整体云平台的一部分。亚洲教育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并且手机短信支持联通、电信、移动全网覆盖。而未来的教育博客将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成为这一系统当中重要的交流部分。

二、南票教育博客的起源与现状

南票教育博客源于南票课改名师俱乐部的成立。2011年7月13日,南票区决定成立“南票课改名师俱乐部”,建立了南票课改名师俱乐部博客,每位会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俱乐部博客链接了每位会员的博客,应该说是建立了一个100多人的博客群。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热衷于教育,致力于改革的优秀教师,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李文斌(邱中)、陈伟(九小)、荆营(大小)、熊英(实小)、常晓东(三小)、龚艳鹏(联中)、王春明(暖中)、孙玉红(黄小)。南票教育博客群起到了相互交流、学习、互相认识、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能力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出高桥小学孔亚卓教师,在高桥还没有划归南票前,大家就对她有所了解,就是因为通过博客这一渠道。在学校博客管理员培训会上,她的发言《教育不问出处,博客伴我成长》中谈到了博客给她的感受,她说“在浏览博文时,就像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智者在交谈。与书籍不同的是,读书只是读者与笔者单向的交流,而博客又为我们提供了双边甚至多边交流的平台。当你产生共鸣时,可以互相鼓舞;当你出现疑惑时。可以提出疑问;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她还说“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我们多是素未谋面,但我们的交流是真实的,对教育的如火热情是真实的。”“在书写自己探索的足迹时,说不定我们的点滴实践也会碰撞出别人的教育智慧”。我们的教育就需要这样的热爱教育、肯于专研、善于研究教师。在2012年十大优秀教育博客评选中,又出现了高桥中学闫俊先老师新人,她的原创博文很多,记录着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教育教学感悟、导学案、主题班会内容、试卷、教学工作中的困惑等。其中《感受新变化,喜迎十八大》主题班会这篇博文,浏览量达2449次。她写博客不单使用电脑,还用手机随时随地写自己的博客。当然,从博客中展现的优秀教师很多,之所以提到这位老师,是因为以前我们对她一无了解。撰写博客优秀的教师还很多,像韩春杰老师,认识她是因为她是东青卜小学第一位课改教师,后来关注到她的博客,内容丰富,及时更新,个人在工作上也是积极上进,责任心非常强的一位优秀教师。出色的工作成绩,本人被评为2012年南票区十大师德标兵。当然,每个学校都有榜样教师,从不同方面崭露头角。今天表彰的十大优秀教育博客人,应是我们南票教育肯于研究科研型的教师榜样,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南票教育需要这样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扩大起来,形成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

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仅仅是那些教师节表彰的各级优秀教师,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很多,留给大家的机会是平等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教育幸福的感觉是靠自己创造的。

2012年3月,各学校设置了博客管理员。教育局每月出版了《优秀博文专辑》,汇集了优秀老师的教科研成果。在2012年3月学校工作会议上,任局长提出了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都要建立自己的博客。这样,南票拥有课改名师俱乐部博客、会员博客、学校博客、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教育博客群。

从本学期开始,南票课改名师俱乐部博客,更名为南票教育博客,更新版面,设置通知栏,设置几大块链接(学校、学校领导、教师、会员博客),设置推荐优秀博客链接,不再转载博客,浏览这些博客直接进入个人博客去,这样更能增加你的博客人气与浏览量。

一年来,学校上交博客(优秀博文专辑)数量达到562篇,名师俱乐部博客转载教师博客65篇,《南票教育》为课改名师设置了课改名师博文欣赏栏目,截止现在出了5期,采用博文20篇。《优秀博文专辑》出版了7期,采用教师博客140篇,其中表现较好的学校有张相公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兴中学,坚持经常的学校有东青卜小学、实验小学、黄土坎小学、九龙小学、金星小学。联合中学、高桥中学上半年做得很好。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互动讨论   教师达到694人次。现在正在着手出版《优秀博客文章专辑》。

本学期我们将从下月开始,出版《优秀博客文章专辑》和组织教师进入论坛讨论、交流,望各学校管理员做好安排布置工作。

三、撰写教育博客的问题与建议

1、面对全区的教育博客,感觉壮观不够,很多教师不能认真利用教育博客,去积淀教学资源,反思教学问题,为此还需加强教育博客的管理。

2、随着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实践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因此急需开发利用先进的信息媒体,提高全区教师的专业水平。

3、现在的博客是在我们要求下建立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够,因此需要我们学校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认识博客,激发他们参与博客的热情。当然,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自发的行为,有时还需要一定的外在干预力量,因此,建议学校在教师考核工作中,建立评估机制,纳入考核内容里去,这样通过外在力量,促使教师写博客,如果自己的博客得到他人的认可,自己也会对博客更有热情。

4、现在有的教师虽然开通了自己的博客,但不去维护,不去更新,这样的博客开通有何意义呢?写博客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也不需要每天都去写博客,没有想法、没有深入思考的时候就不要滥竽充数,只要把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抽空写上去。

根据过去的博文情况,需要说明的问题有,教师的博客要针对你的课堂实践,去写反思、教学日记、案例、叙事等,不要去写理论太多的东西,要做到有事有议,有事有思。教师针对课堂,多去总结反思,达到自己的博客能对其他教师起到借鉴、启发的效果,切忌假和空。写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注重体现课改实践中成长的感受。学校领导的博客,着重去撰写学校课改情况和经验,多总结归纳,起到给  兄弟学校用来参考的价值。当然,学校的领导的博客除了写学校情况之外,还要有自己的课改思想、体会、做法。写博客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信息。

5、要加强对自己博客的管理,要把自己的博客内容分好类,这样不仅方便自己查找,也为游客来访观看内容提供方便,不然会失去阅读的耐心。

6、教师写博客要有自己的侧重点。在遇到与自己知识相关的博客时,在自己的博客上建一个链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实现了知识的扩散。通过博客上的链接,可以很容易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方便日后访问,不用再去费时费力的寻找。对于教育博客而言,博客的价值不是独享,而在于广泛的交流,分享是教育博客赖以存在的动力。阅读他们人的博客并回复的过程,不仅与他人实现了交流互动,也会吸引他人来访问自己的博客,提高了自己博客的访问量。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交流,也增加了各自博客的人气。

博客这种网络媒体,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教育博客能把真正热爱教育的仁人志士聚集在一起。在南票实施课改的实践中,通过南票教育博客,壮大课改队伍,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我们的南票教育更加健康,更具活力,使南票教师创新出自己的教育生活,创新出新的生命价值,在教育实践与发展中升华自己的心灵,塑造其完美的教育人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47
原文地址:人民教育:每位教师都是一座高山作者:青莲
                             人民教育:每位教师都是一座高山

题记:临朐所走的是什么路呢?尊重人,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敬畏教师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科学性,释放每位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与创造性。其实质就是解放教师,追求个性,把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每位教师都是一座高山
——来自山东临朐的“特色教师”发展报告
本刊记者 钱丽欣 施久铭
山东临朐,地处沂蒙山区,大部分学校和教师身处农村,而农村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转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相对较弱。
不仅如此,近年来农村教师新老交替,青黄不接。2008年,县教育局对全县教师情况摸底发现,未来几年,每年退休的教师多达300人,需补充新教师200多人。
“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怎么激发和调动新教师和原有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也让新教师一入队就不掉队,我们考虑了很多方案。” 临朐县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
“其中,紧紧抓住特色教师培育的环节,搭建‘教学特色新秀——特色教师——特色名师’的成长梯队,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确保高质量的滚动发展,是我们的选择。”
教师发展要放低身段
海德格尔说过:人是一种可能性。
同样,教师的发展也有诸多可能性。
孟宪波说,“很多专家提出教师要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扪心自问,就现实条件来说,这些目标对我们山区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教师成为有教学个性和特色的教师是可能的,普通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可能的。”
确实,一味地强调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未必能让广大教师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以往教师发展的问题是过于关注金字塔的顶端,而对处于“基座”的普通教师来说是不现实的。
“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需要一个中间过渡阶段。”孟宪波强调说,“就这样,发现和培养本土的特色教师,成为临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
什么是“特色教师”?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学理上去论证比较难,要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解读可能就变得简单。
从现实条件出发,临朐提出了特色教师的朴素标准:有适合自身特点和个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方法;教学成绩突出或较以前有大的提高。
他们基于这样的假设: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每位教师都是一座风景不同的高山,发现和点燃他们的亮点,就能使每个人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是一条激发全体教师创造力和工作激情的新路子。
对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来说,特级教师、名师毕竟是少数,相反,在教学中挑大梁的往往都是那些普通教师,只有让这批人看到发展的希望,才能推进区域教育的发展。
事实上,放低身段,可以让每一位教师找到从教的自豪感、荣誉感、尊严感,让教师的劳动得到认同和肯定,提升自我发展意识,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成长之路。
这就是临朐教师发展的可能性。
特色就是那些星星点点的“火花”
2008年,临朐教育界开始了一项大工程——评选特色教师。
特色教师,首先要有特色教学方法。于是,评选特色教学方法成为特色教师培养的第一步棋。
这一工作分两段进行。先是教师自我申报,再则由教研室论证认定。
第一段工作下来,全县教师申报了很多教学方法,叫法千奇百怪,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经过认真研究,教研室从申报材料中筛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有教学特点的教师,以镇为单位开展调研。
调研中,教研员首先听取这些教师的汇报,重点了解特色教学方法提出的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然后,逐一进行点评,并与教师一同探讨、商榷,提出初步的修改建议和改进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教研室把百余位教师作为初步的选拔对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实行跟踪指导和深入研究。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为全面把握某个教师的教学特点,教研室往往要连续听其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的课,并介入到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检测等环节。教研员经常对某一教师一天连续听课3-4节,最多的一次听了6节。
“这个时候,我们确实发现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招式。”教研室副主任高源说,“虽然这些方法只是在其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所体现。然而,这些教师只是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尝试,并没有系统地整理和思考过自己的教学套路和教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亮点可能就慢慢泯灭了。”
显然,这才是教师发展的问题所在。
对此,临朐外国语学校的张永芳深有体会。
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张永芳勤勤恳恳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年又一年。“虽然感觉自己课改的思想比较超前,课堂教学也说得过去,也能经常在县里上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但具体有什么特色,自己却说不出来。”这种情况很普遍。
连续听了张永芳几次课以后,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同时发现,课堂上她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提问、设问的环节。
听教研员们这么一说,张永芳豁然开朗: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探究和应用阶段,自己确实精心设计了一些设疑、提问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于是,张永芳的“三段设疑教学法”诞生了。
特色教学方法的挖掘和总结,首先是从最“能做”的方面入手,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长处、教学棱角,再和教师一起研究教学的流程和操作系统,总结自己的特色。
对此,张永芳毫不掩饰地说:“我的教学方法是教研室的老师们从煤堆里捡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有一个特色方法就成特色教师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就是想找一个突破口,先让老师动起来,思考起来,研究起来,试验起来。”孟宪波说。
确实,打着个性烙印的特色教师,触动了教师发展的最敏感神经,让每个人都能找回那个曾经有着豪情壮志的“我”。
教研室主任李庆华说,“我们在特色教学中千万不能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
临朐的特色教师没有统一的高标准定位,鼓励的是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超越。
实际上,这是对教师个体劳动的最大尊重,也是对教师发展规律的最大尊重。
从普通教师出发,让教师发展回到原点,打开了临朐教师的成长之门。
“特色”的本质是“适合”
如今,教学方法五彩缤纷,却经常让老师们感觉很茫然。
五井镇地处山区,镇教办主任魏兆先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无论怎样的方法、特色,首先要适合学生、适合自己、适合同类型的学校,这才是特色教学的本质所在。
魏兆先说:“由于这里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师资少,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孩子。”
赵焕爱是五井镇西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因为她提出“小学英语分层次梯进式赶超教学法”,既有特色又有实效,去年又试教一个班的数学。
“小学英语分层次梯进式赶超教学法”,这个名字虽然有点长,但意思好懂,即分层教学和梯进式赶超。
为什么要分层次呢?
“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我的一种偷懒的行为,我总想让那些好学生帮我教那些慢一点的学生。”
赵焕爱说的是实情,她的无奈选择源于这所农村小学只有1名英语教师,她要承担学校3-6年级4个班的英语教学。
过去,赵老师也曾将那些学得慢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单独辅导。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少辛劳,一位家长曾感动地说:“你要是个男老师,我一定拉上你去酒馆喝上一顿。”
时间长了,“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赵焕爱说,“我也不能老这么做,孩子回家太晚,也不安全。我就想,用什么办法可以不用留下他们也能让他们学会。于是,就让学得快的学生教教他们。”
慢慢地,赵焕爱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程度、努力程度将学生分为4个层次,并将不同层次的4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学习时,组长的作用是帮助、检查、督促其他成员。在课外学习时,组长就成了“小老师”,帮助教师检查作业和其他成员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在教学环节,赵老师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的学生提前一周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B层和老师的授课速度相当,C层的学生略慢于老师的授课速度,D层学生在不确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所谓梯进,是指教师在开始下一个教学目标时,必须使90%以上的学生,次第完成前一个教学目标。
为此,赵焕爱设计了一种复合课型。
在新授课之后,赵焕爱可能用10分钟、20分钟或一节课的时间,让各层次的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自主超前学习;在赶超氛围中,B、C层次学生次第完成学习任务;在老师和组长的帮助下,D层次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有时候我的课堂显得有点乱,因为任何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到老师跟前提问题,但这样的课型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始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她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分层次达标的表格,几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赵焕爱会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让A层的学生形成一种超前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而且掌握方法。
“我的学生收获的是知识,也是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很喜欢我的课。”赵焕爱自豪地说。
这是她的“土”办法,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什么“创新”,却是最适合学生的!
临朐教师的“特色”,从这里起步。
让“特色”可生长
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学法,特色教师该如何往前走?
“虽然有了自己的教学法,但一开始,我只是把研究的切入点定在记叙文的主问题教学上。”北苑中学的魏静老师说。
记叙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大量的部分。针对记叙文教学,魏静采用“四问题”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四问题”,即围绕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写法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来明晰形象,把握情节。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上公开课,我只敢这样教记叙文,囿在自己的圈子里出不来。”魏静说。
后来,在教研室高源、陈荣昌、宫来政三位教研员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并指出问题的所在,鼓励魏静抛开文本、抛开自己固有的模式,大胆研究每一篇文章中其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
之后,魏静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山市》、《口技》、《天上的街市》、《紫藤萝瀑布》、《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加以尝试。比如,在《口技》一课,魏静问学生:文章用一个“善”自起笔,善在哪里,怎样写“善”?
为了找出主问题,教研室组织几个进行相同研究的老师同上一节课,看这节课的主问题到底该怎么提,看谁提的问题更好,更能统领全篇,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后,让大家讨论。
这时候,魏静终于认清主问题教学的本质,在各种文体的教学中游刃有余。
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篇幅比较长,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教研员就与教师一起讨论,最后只提两个问题:鲁提辖问什么要打镇关西,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
在一次次研讨中,魏静认识到,要设计好主问题,需要教师站在高处,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系列化的提问,既可以把难的问题变成易于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把大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善于提问,而且具备了一点提问的艺术。”魏静对自己的进步有一点“小得意”。
这些,高源看在眼里,适时地用布鲁巴克的一句话给魏静提醒: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一句话让魏静认识到:教学研究没有止境。
在《皇帝的新装》和《乡愁》的教学中,魏静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终于提出了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从提问学生,到学生提问,终于让学生回归到课堂教学的中心,这是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小步,却是教学思想转变的一大步。”魏静因自己的成长而兴奋。
发现“特色”不是目的,提升“特色”,让“特色”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这才是“特色教师”评选的本义。
别人“送课下乡”,我们“送课进城”
在特色教师打造方面,临朐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研究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起初,沂山镇蒋峪初中石金彦的语文课并不被同事们认同。“2006年,我就简化课本教学,在课内时间搞课外阅读。即使别的老师讲了好多内容,我也省略不讲。”
“之所以这样坚持,主要是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不差。我私下里想,我只要成绩不差,领导就不能拿我怎么样,我就领着那群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就凭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去做,只要学生喜欢就行。”至于这种方法是否值得总结,她从来没有考虑过。
按照初中语文教材主题式编排的特点,采用石金彦的方法,一般7、8课时就能讲完一个单元。
2008年,县里要求申报特色教学方法的时候,石金彦开始整理自己的教法。具体流程是:
1. 集结式预习。(2课时)
1课时,通读这个单元所有的内容。让学生就像看课外书那样看,喜欢的多看两眼,不喜欢的可以跳过去,大体掠一掠这一单元有些什么内容。
通读之后,用知识树的形式整体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
2课时,识记字词。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一单元的字词。
一般初中语文老师就用一两节课把字词复习一遍,我让学生先读过它所在的那个句子,然后再写,这样对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个还是在听英语单词课时得到的启发。
2. 集结式讲析。(2课时)
自主批注。教师根据单元学习重点确定所要集结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内容读课文,用批注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通过批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写法、主题等,并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打上问号。
交流展示。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或班内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精讲点拨。教师对重点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对学生理解不透、心存疑惑的问题加以点拨。
拓展训练。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专项集结训练(字词、修辞、写作方法等),做到知识内化。
3. 集结式诵读。(1课时)
先从音准、流畅连贯、抑扬顿挫、读音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然后由学生朗读,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辅以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文章。
4.集结式积累。(2课时)
以背诵、阅读、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和材料的积累。
石金彦的坚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9年,石金彦成为首批特色教师。临朐县教研室发出《关于学习、借鉴石金彦语文主题集结教学模式的通知》,这是临朐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是对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的最大褒奖,也让农村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无限的希望。
2010年1月,上林初中邀请石金彦为教师们送课,课后还做了学科教学辅导报告。她用自己的经历和老师们分享了一名普通的山区女教师如何从平庸中奋起、升腾,从而走向成功的故事。
石金彦并没有陶醉于暂时的成功。
为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石金彦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当看到使自己产生共鸣的文章时,感觉信心倍增;当看到与自己的做法对立的观点时,总激发自己深刻反省。”
在很多地方,“送课下乡”、“支教农村”只是城镇教师的“专利”。而在临朐,请农村教师“送课进城”,和城镇教师一比高下,呈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实践证明,特色教师有了特色教学方法,能在教学上当家作主,不仅使教学有了起色,甚至很出色,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信心,更感受到职业的尊严。
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也要争当特色教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为职称,不为奖金,就是觉得当特色教师很自豪、很满足,觉得这几十年没白当老师。
“我是最幸福的”
经过三年的培育和打磨,临朐县、镇、校三级都评出了自己的特色教师,县级特色教师已达上百名,涉及小学和初中、高中的各个学科,有力地促进了各个学科教学改革创新,也鼓励了更多教师向“特色”发展。
这样,临朐把工作重心放到每一个教师个体身上,“这么做,就是让老师觉得我能行。”高源说,“而且不是少数老师行,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
这么做看似简单,但一级一级地联动起来,催发了教师自发的、原生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了“众人同式”的教师发展模式。
正如杜全平所说:“这几年,全县老师的敬业精神上来了,整体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不断显现。”
特色教师的评选,也促成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不仅带来教育职业的尊严,还催生了教师的幸福感。
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马彩清说:“与所有的特色老师相比,我不是最好的,但是最幸福的。”
因为“高品位悦读”的推行,全年级倒数第一的一个班,在马彩清接手一年后成为年级第一名。
临近考试了,班上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放在“悦读”上,有老师好心地问马彩清:“还不复习吗?”“不复习,学生考试也没问题。”她自信地答道。
因为“悦读”,马彩清的语文课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很轻松,作业很少。”学生说。
高品位悦读把语文课本、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和现代优秀儿童小说、童话、诗歌等进行整合,在2-6年级开设“相信童话”、“走过四季”、“童年在长大”、“徜徉在宋词”、“在《论语》的智慧里成长”等5种校本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马彩清开发和构建了5种基本的悦读课型:美文赏读课、自由读书课、展示课、读书汇报课、主题赏诵课。
美文悦读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品读课本上的美文,通过引领学生品词、品句、品感情、品写法等,来提高学生的悦读能力,从而统领整个悦读课程的学习。
高品位悦读鼓励学生去说、去背、去参与,活跃了班级的气氛。
马彩清把语文教材整合到悦读课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悦读兴趣,又改变了学生悦读质量不高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放学回家后,马彩清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总是跟在妈妈后面夸语文课如何如何好。作业也写得特别认真,有时甚至一边洗脚一边读书。妈妈很奇怪,孩子以前最不爱上的就是语文课。后来,她了解到,是因为女儿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赢得了同学最长久、最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悦读”的魅力。
高品位悦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乐趣,还带来了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马彩清的学生用3年时间,由浅入深背诵唐诗390首、宋词60首、《论语》精华152则、童话5本、小说12本,阅读量达到400万字。
在享受悦读乐趣的同时,学生对文字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能力,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马彩清海带领学生创办了班级刊物《晨曦》和《四季的脚步》。
“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马彩清说话慢条斯理,但充满坚毅。
“小球转动大球”
临朐的初衷和步伐并不止于打造“特色教师”。
李庆华说,“评选特色教师,先竖起标杆,然后每人带一个团队,组建名师工作室,每个人都带一个群体,进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在实验一小,原来马彩清一个人默默地做,自从被命名为特色教学法以后,学校成立了“马彩清工作室”,吕萍、高晓燕、尹爱国等多名优秀教师加入了她的团队。
“老师们都是自发的,”马彩清自豪地说,“没想到一个人能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县。”
应该说,特色教研团队已经成为临朐教育的新标高。
特色教学研究团队分为两类,一是同一单位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由特色教师任组长,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研修活动。
除了“马彩清高品位阅读工作室”外,“白兴玲批注悦读工作室”、“李守祥体验教育工作室”……陆续成立。
还有一类是不同单位之间相同研究内容的特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在教研室组织下进行相关研究。
北苑小学的马玉会、冶西小学的马振梅、北苑中学的魏静、杨善初中的张凤组成了“主问题教学研究团队”、“小学日记教学研究团队”、“九山镇作文教学研究团队”等。
为更好地发挥特色教师资源的作用,教研室从特色教师团队中抽取优秀教师到学校上课、评课、做讲座,加速了特色教学和鲜活经验的区域推广。
小学和初中各选派5-10名教师到一所学校上示范观摩课,之后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授课教师的经验,听取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及疑难问题,并加以指导和帮助。
不但如此,特色团队还滋养了特色教研活动。全程听课、当堂教研、一课多讲,多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特色课堂展示活动……
更有标志性的是,教研员和特色教学研究团队的PK。
2011年4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教师沙龙活动拉开序幕。
教研员和特色教学研究团队的教师分别自主分析、挖掘教材,各自形成教材解读方案。然后,一起交流解读内容,并根据各自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进行备课,完成教学设计。
有老师说,“平时跟教研员交流的时候,也感觉谈得比较透彻,但自己上课的时候总是不到位;对于他们强调的一些理念也觉得明白了,就是自己的课上不好。”
20多位教研员和特色教师在同一平台上比拼,解决了口头指导上的“隔靴搔痒”。
通过共同切磋,使“指导”得以落实。“因为大家都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的内容更加实际、细微、真实,问题最接近本质。不会有指导者与实践者两张皮的感觉,更不觉得指导者高高在上。”魏静深有感触。
就这样,先让一部分教师、学校“名”起来,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最终提升全县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为什么把特色教师培养作为教师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杜全平有着清醒的认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这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增添了信心。”
“临朐的特色教师培养工程是长期的,我们只是走上了这条路。后边的路还很长,以后怎么走,走多远,特别是新形势下不断变化发展,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因为我们最起码知道走路,特别是长途,不能只以一种工具、一个步伐去走。”
(责任编辑:余慧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4:58
原文地址:教师博客圈子大全!作者:张子君老师
                       教师博客圈子大全!
   为方便广大热爱教育的博友交流教学经验,本人经过几天的搜索整理,先整理出近150个有关教育教学的博客圈,欢迎广大博友参考加入!
http://q.blog.sina.com.cn/gaokaoks5u高考追梦
http://q.blog.sina.com.cn/hzhbp粤冀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mlbc教科语文之家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nqsx中小学英语
http://q.blog.sina.com.cn/luxijiaoyu 中国教育论坛地
http://q.blog.sina.com.cn/mlbc教科语文之家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xiaozhangj 中小学校长家园
http://q.blog.sina.com.cn/hnjtjy 河南家庭教育专家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jiangaijun2008 爱的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jy81 家庭教育随笔
http://q.blog.sina.com.cn/zhgkao  中学生家长圈
http://q.blog.sina.com.cn/tjq55 教育精华博文圈
http://q.blog.sina.com.cn/jiangaijun08 中华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zhoulaoshifuerdai 富裕家庭子女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xhdjr 学海点津
http://q.baby.sina.com.cn/xxclass 小学班级博客圈
http://q.baby.sina.com.cn/xxsjz2010 小学生家长圈
http://q.baby.sina.com.cn/xxsjz2005 小学生家长圈
http://q.baby.sina.com.cn/xxsjz2008 小学生家长圈
http://q.baby.sina.com.cn/xxsjz2006 小学生家长圈
http://q.baby.sina.com.cn/qilubaby 齐鲁妈咪育儿圈
http://q.sina.com.cn/b7188 中学生心理教育
http://q.sina.com.cn/chuyiquan 高一家长圈
http://q.blog.sina.com.cn/hanyuancheng汉源承国学教育圈
http://q.blog.sina.com.cn/jeanyj天下教师
http://q.blog.sina.com.cn/zgjsfzlt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http://q.blog.sina.com.cn/gzyzczywz我爱学语文
http://q.blog.sina.com.cn/cltw师生风采苑
http://q.blog.sina.com.cn/jysl教育沙龙
http://q.blog.sina.com.cn/jiashi好家长好老师
http://q.blog.sina.com.cn/linghu958点灯的心教育圈
http://q.blog.sina.com.cn/wsq09625名师优生乐园
http://q.blog.sina.com.cn/xingqiao教育教学—心桥
http://q.blog.sina.com.cn/xingrb2004中国名师联盟
http://q.blog.sina.com.cn/grade6九年级学生圈子
http://q.blog.sina.com.cn/wo66788健康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bvcxz不公平的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gaokaoks5u高考追梦
http://q.blog.sina.com.cn/aect教育技术学
http://q.blog.sina.com.cn/jiatingxinxi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learningscience学习的科学与技术
http://q.blog.sina.com.cn/jiaoyujishuxue教育技术学博客圈
http://q.sina.com.cn/zjcxq职教畅想曲
http://q.blog.sina.com.cn/zhijiaoren职业教育人
http://q.blog.sina.com.cn/jiaoshiquan中小学教师家园
http://q.blog.sina.com.cn/shgk上海高考
http://q.blog.sina.com.cn/grteacher高三教师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shaoshand学生指导圈
http://q.blog.sina.com.cn/h1601800580素质教育论坛
http://q.blog.sina.com.cn/lihong教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nqsx中小学英语
http://q.blog.sina.com.cn/zhengyizhetongmeng中国名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gsjiazhang高三家长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renjiaoxiaoyu小学语文
http://q.sina.com.cn/yinxinq教师平台
http://q.sina.com.cn/xiaohua6984守望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chus初三学生圈子
http://q.blog.sina.com.cn/risepta瑞思家长教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zhongk中考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gyjs高三教师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gkbk高考博友圈
http://q.blog.sina.com.cn/wuzaizhu乡村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ywyuandi语文教学园地
http://q.blog.sina.com.cn/huangyuan777浙派语文
http://q.blog.sina.com.cn/ygzxzhf中国教育论坛
http://q.blog.sina.com.cn/jiaoyupl教育评论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ffdwz教师论道
http://q.blog.sina.com.cn/zgbzr中国班主任
http://q.blog.sina.com.cn/dlxgwl物理教师空间
http://q.blog.sina.com.cn/faxianzhe发现者教育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look教育观察
http://q.blog.sina.com.cn/jiaoyupl教育评论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lygjy冷眼观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after60中小学教师论坛
http://q.blog.sina.com.cn/xbz4668家校引导平台
http://q.blog.sina.com.cn/hfjysx教育视线
http://q.blog.sina.com.cn/hgjyq黄冈教育圈
http://q.blog.sina.com.cn/english9888英语教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liangxinjiaoyu良心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chus初三学生圈
http://q.blog.sina.com.cn/zjzgz小学数学教学交流
http://q.blog.sina.com.cn/grade6九年级学生圈子
http://q.blog.sina.com.cn/share169家长博友会
http://q.blog.sina.com.cn/tjq55教育精华博文圈
http://q.blog.sina.com.cn/cyxstd初一学生天地
http://q.blog.sina.com.cn/red98中小学教师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lichunhua本真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cnteachers中国教师博客联盟
http://q.blog.sina.com.cn/cbs2008安徽教师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XZPT校长平台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zhengyizhetongmeng中国名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jyshx教育社会学
http://q.blog.sina.com.cn/fyanfan教育人家
http://q.blog.sina.com.cn/lgsplsj中小学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zgjswb中国教师文博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bjftsnjyw小学语文教学交流园地
http://q.blog.sina.com.cn/hf38zhxyfzh方正教育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yuanding00园丁苑
http://q.blog.sina.com.cn/lihong教师圈
http://q.blog.sina.com.cn/tyty小学生家庭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w6521亲子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wxzhw教育与生活
http://q.blog.sina.com.cn/daiguo98新自我新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hmhbcn黄梅博客联盟
http://q.blog.sina.com.cn/zjx666999阳城教育沙龙
http://q.sina.com.cn/control/join_group.php?id=1001004219教育绿园
http://q.blog.sina.com.cn/caifu5188中国名师
http://q.blog.sina.com.cn/cltw师生风采苑
http://q.blog.sina.com.cn/jiangtaojing教育视野
http://q.blog.sina.com.cn/qhxbjy西部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gzjy关注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dashixiong教师心语
http://q.blog.sina.com.cn/dizhikun教育的春天
http://q.blog.sina.com.cn/xljs心理教师
http://q.blog.sina.com.cn/after60中小学教师论坛
http://q.blog.sina.com.cn/tutormall在线学习圈
http://q.blog.sina.com.cn/gsjs高三教师
http://q.ent.sina.com.cn/zhongxueyu中学语言学习
http://q.blog.sina.com.cn/xucuncun考试者
http://q.blog.sina.com.cn/edu861教育联盟
http://q.blog.sina.com.cn/jybl教育博览
http://q.blog.sina.com.cn/ks5uyuwen语文教师联盟
http://q.blog.sina.com.cn/czjy创造教育
http://q.blog.sina.com.cn/huangfachang平民家教
http://q.blog.sina.com.cn/ssljl师生零距离
http://q.blog.sina.com.cn/hexiaoming445西部教师交流
http://q.blog.sina.com.cn/xbyyjx西部英语教学
http://q.blog.sina.com.cn/missyangquanzi英语学习趣坛
http://q.blog.sina.com.cn/xingqing03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
http://q.blog.sina.com.cn/lgx001教育动态
http://q.blog.sina.com.cn/taoliqing桃李情
http://q.blog.sina.com.cn/duyushuangduyushuang教育话题与教育生活
http://q.blog.sina.com.cn/duyushuang通辽教育圈子
http://q.blog.sina.com.cn/shyppppp中小学教师之友
http://q.blog.sina.com.cn/mayuwen语文艺术圈
                                                            由【高考资源网】人员原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01
原文地址:实施网络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作者:城东总校博客
实施网络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校长 孙镜峰
网络教研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与传统的教研方式相比更灵活、更具有实效性。因此,我校注重探索基于网络的教科研新模式,不断提高教科研实效。
一、实施网络研修
网络上有很多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在上一个学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远程网络研修。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各级专家的专题报告、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又有名师与培训教师的在线辅导、答疑和讲评,还有学员的互动讨论和专家的指导、引领。特别是本次研修设置了磨课环节,通过反复集体备课、上课实践、研讨改进,让教师们从理论到实践都来了一次观念的洗礼。为确保研修效果,研修前,学校制订了周密的研修方案,召开了专门的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使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上网学习、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的操作步骤,学校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就如何查询登录账号、怎样登录、如何选课和观看视频等方面内容逐项进行了操作演示、说明,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在研修过程中,学校加大考勤力度,对每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统计,以便使每位教师都能跟上培训进度。学校周密安排,及时反馈,确保了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次培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
二、建立网上教研组
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针对原来的教研组教师数量过少问题,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网上教研组,通过QQ群和专业论坛的形式,将本校同学科的教师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参与范围,充实了教研力量。这样,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办公地点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网上教研组的范围扩大到校外,邀请教研员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加入进来,进一步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可以在网上教研组里提出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切磋,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师身边的实际问题,使之更好地成为大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好地方,大大提高教研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集体教研形式,将说课、演课、讲课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学期初,各教研组教师明确分工,轮流主讲,具体到人,具体到课题。在教研之前,主讲教师把教研课题的主要内容打印出来,给每位教研者发一份。在教研时,主讲教师边讲边用微机演示,其他教师边听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直接在微机网页上修改,最终形成一个精案。经过讨论修改的精案凝聚了多人的智慧,更完善、更实用。这样改革集体教研活动,凸显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过程,理清了教研思路,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推行课堂教学微格研究
传统的听评课,听课者只能凭借在课堂上的听课记录与授课者进行交流,往往存在课堂教学情境不可再现的弊端。作为当事人,授课教师也无法对自己在课堂的言行进行反思。这样,给评课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学校利用技术优势开展了网络评课活动,即对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由电教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实录,然后把视频压缩成数字文件,评课组的教师进行反复观看,与授课教师进行讨论、评议。这样,纠正了课堂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就是阅读、写作、反思。而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网络博客写作,无疑是良好途径。校园博客被称为互联网历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是不可多得的“头脑风暴”工具。因此,学校倡导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专家、名师的博客,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专家、名师更亲密地接触,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在专家的引领下更快地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撰写教育故事、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生活感悟,教师更加注意反思、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探讨形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总结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日志,加大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思想碰撞,有效地促成教师“实践-合作-反思”习惯的形成。
五、网络备课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方便地查找、下载教学资料,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备课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应用资源;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优秀教案、课件及其他优质资源上传,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使用,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08
《发挥教师博客优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题报告

2011-12-28
http://nufangdehongmei.blog.163. ... 382011112831314674/
  
一、问题的提出

“未来10年的教师质量决定着中国教育的成败”(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了对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但难以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师训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自2011年以来,兰山区教体局号召全体教师开设教师博客,通过教师本身坚持写教育随笔,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加快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专业情操、专业知识)的提高,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拓展新的途径。

二、研究现状

很多教育发展先进地区,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建立教师博客,借助教师博客平台开展网络教研,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取得了较好效果。从2010年下期开始,我校开始尝试建立教师博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校的教师博客,由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博客一年来,教师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各类原创日志共2100多篇,同时,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教师间的网络教研也初具雏形。教师博客的生命力,正逐步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喜欢。教师博客,正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新的平台。

三、理论依据

1、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题词。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不断涌现的局面。②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领军人才。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教育管理学、信息技术理论,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

四、研究意义

(一)写博客是“教师”本有的工作状态

要论教师“博客”的意义,就先须弄清楚“教师”的意义。

关于“教师”的诠释,最经典的莫过于韩愈的《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了。一篇文章,一句话能流传千年,必有其道理在那里。不是吗?把教师的意义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依然有其十分合理的成分。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不正是“传道、授业”的翻版吗?而韩愈谓之“解惑”者,不正是体现了当今新课程“生成互动”的教学理念吗?

然而,我还是想对韩老师所定义的教师作一番自己的体悟——不知何故,一直以来,我总是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沉重使命感有一种担忧,对教师的这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和真理拥有者的姿态表示一种疑虑。因为前者有可能使社会中的人们忽略了教师自身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把教师祭于圣坛而使之缺失了世俗生活的种种情趣。而后者则更是因其可能导致专制式的教育而大不利于学生智慧和精神的生长,乃至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和专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信息爆炸、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关键词正越来越清晰地向我们表明,教师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信息源,“传道、授业”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而一门心思想到向学生“传道、授业”的教师偏偏可能由于其过于“专攻”的“学术”却缺乏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与“弟子”们沟通起来“话不投机”!

也许,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知到,今天的教育将越来越趋向于平等的“对话”,而且不只是课堂上的“对话”,更多的是课堂外乃至网络的对话。而“对话”式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恰恰是对文化与生活的广博与深刻的领悟。

极端一点说,在今天,没有谁能绝对地称自己是谁的老师。老师的概念总是相对的。还是孔老夫子有远见,他在两千年前早就说过一句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前卫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之间的互助,长幼之间的互学已经成了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博客”之于大众,“博客”之于教师便渐趋显得热门起来,并正在被更多的教师所喜爱:

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学习伙伴。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之旅。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心灵驿站。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故事。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博客”,我们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写博是一种享受;上博是一种享受,因为您在抒发自己思想时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遨游!上博是一种享受,因为泳者总愿意在大海里劈波斩浪来惊羡自由!上博是一种享受,因为在这里才能够找寻或邂逅同样驰骋的朋友!上博是一种享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探究,共享了他人的智慧与成就!上博是一种享受,因为你的朋友分享了你的享受!

(二)写博客是教师与时俱进的表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引领教师成长的好地方,是最便宜、最实在的教师培训基地。现在不能掌握网搜的人,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另一类文盲。正如徐锡良教授所言:“现在从不上网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拥有了电脑,一定要再想办法接上网线。只要上了网,你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通道就打通了,哪怕你身在闭塞贫困的山区。如果说知识是金子的话,那么网络就是点石成金的手指。拥有了这根手指,你所需要的知识就会源源而来,无穷无尽。人人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的展示自我。只要你有思想和特色,可能会让你从丑小鸭一夜之间变成白天鹅。

(三)写博客是教师教研与科研的乐园

思想上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一个时代;行动上领先一步,你就捷足先登。

我们平时一提到教育科研,似乎有他神秘的色彩。其实,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宽泛的说,教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都应该划在科研的范畴。现实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的课堂改革也只有在问题的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发展、完善。一项改革,如果缺少了研究,在当今科研氛围特别浓厚的前提下,还用“土八路,打游击”,肯定成不了大气候,必将走向穷途末路。

的确,教育教学理论的完善,应该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一线教师囿于各种因素,是难以担此重任的。但是,教改离开了科研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一线教师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来源于课堂,我们选取的典型案例是鲜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真实的。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潜心钻研的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师不愿意钻研,而是不知道如何着手。我们不妨这样试试:

1、为自己的科研创造条件

我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的研究应具备包括自身在内的各种条件,要为自己的研究打基础,并培养自己研究思考的兴趣。毕竟这不是空穴来风。

袁隆平的研究基地主要在稻田,我们的研究基地主要在课堂。如果我们对自己实践过程中的环节和细节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灵感进行记录,便有了研究的动机。只要你成了有心人,“研究神经”就会变得敏感,在此基础上,经常地梳理自己的教学心得,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审视、质疑、批判或肯定等等,就这样积累下去,等到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小型的课题研究自然水到渠成。

常言道:“为学之道,莫过于穷理。穷理之道,莫过于读书。” 虽然我们从事的是被专家称之为“草根式”的研究,但是,起码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还是应该具备的。为了丰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底气,不妨读一些教育著作,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随笔交给我们思考,交给我们创造。”我们不妨抽点时间,静下心来,写随笔、写心得。这个过程将会使你的教育教学,化模糊为清晰,化零碎为完整。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以,要让自己养成爱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2、为自己的科研寻找方法

本来教育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借鉴专家们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基层的研究不妨从锁定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教育故事、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直到凸显研究成果为止。

“小切口”:“问题即是课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小课题是丰富多样的,捕捉教学时的一个灵感,或者一个小的细节,只要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帮助,都可以动手研究。

“大运用”:我们必须考虑研究的东西,能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贴近学生实际,贴近课堂生活。避免产生“开题凶,研究松,价值空”的现象发生。

“短周期”:遇到问题,及时研究,立即解决。避免节外伸枝,半途而废。

3、为自己的科研寻求伙伴

比尔盖茨认为:在一家具有整体高智商的公司里工作的雇员,如果能有效地写作,就会使公司里的聪明人发生可能的联系。即当这些高智商人才良好协作时,其能量将会冲出一条路:交叉合作的激励会产生新的思想能量,那些不太有经验的雇员也会因此被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没有谁万事不求人,更何况有些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收集同伴们获取的信息,把身边学术型的、经验型的、实践型的老师团结起来,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研究讨论,在专业成长中,交流碰撞,彼此分享。使自己的研究圈子变大变强,使我们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是的,新的领域对于每个人都是陌生的,关键是你要和大家联合起来,这才是你的强势所在,众人的智慧合起来,自然会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教育科研之路,是一条漫长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你背上行囊,踏上征程,也一定会享受到心灵的阳光。

五、课题的界定

教师博客相当于教师的网络日记、个人主页。是教师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等诸方面的内容,以网络发表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教师还可以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与他人进行探讨,还能通过访问特级教师或专家博客,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互访中共享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

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是借助网络优势和教师博客特点,建设专门的教研组博客、学校内或校际间的教师博客群,在网上开辟的教研空间。它具有信息交流便捷、资源共享度高、教研工作效率好的特点,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的教研新模式。

建立教师博客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网络教研,能让教育后发展地区教师的信息不再闭塞,视野不再狭窄,帮助他们随时把握县域外教育教学跳动的脉搏,以及更好地随时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成功,让教师个人成长的脚步不停歇。

六、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短期目标

(1)通过教师博客的建立与有效使用,研究网络教研与实现教育后发展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新途径的关系。

(2)通过建立以学校管理者、教研组长为主体的网络教研平台,研究学校网络教研与学校传统教研模式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新方法。

(3)通过推进建立教师博客,研究把网络教研逐步变成教师个体内在需求的方法与途径。

2、长期目标

(1)让教师养成使用个人博客加强交流与反思、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让教师紧跟前沿的教育资讯,精心整理教学资源,使之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3)结合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的其他途径,更有效的提升我县教师业务综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使之能更好的参与新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七、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师使用博客,参与网络教研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作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评价。

3、操作指导法:运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对全县教师建博进行指导和培训。

4、总结反思法: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善待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课题最终目标。

5、效果检测法:运用科学量化数据对比,直观地反映课题效果。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11-2011.12):课题确立和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①对校情进行调查,反复论证,确立改革课题;

②组织讨论,确定改革目标及操作办法;

③确定实施框架,撰写方案,工作任务细化到位;

第二阶段(2012.01-2012.10):课题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①查找资料、深入学习,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建立网络博客的意识,使全校教师积极参入和关心教师博客。

②学校教科室做好有关工作:

a、重点抓好网络教研,负责博客的建立、博文的交流、指导评比;

b、抓好网络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的管理;

c、抓好网上教师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培训进座;

d、电教室重点抓好设备配备,做好维护和操作技术指导工作;

e、建立网络经费供给保障系统。

③完善学校公共博客和教师个人博客,建立博客群。

④完善博客栏目,设文件精神、教育动态、经验介绍、备课中心、学术研讨、教学实录、教师随笔、教师培训、资源中心、网络技术指导等。

⑤随时监控学校博客开展情况,不定期发布掌握优劣典型。

⑥定期检查评比,写出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2. 11-2012.12):总结阶段,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深入学校现场检查验收。以听、访、查等方式进行,重点了解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否有改变,教师的素质是否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突破性的改变。

②通过教学质量对比分析,看网络教研是否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③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④经验介绍与推广。

八、研究条件与保障措施

研究条件:

1、计算机硬件基础:每人一台电脑,保证教师上机。

2、专业技术管理:有一支专业计算机维护和操作队伍,对学校计算机简单故障能基本排除、维修。

3、操作经验:部分教师具有做博客的经验,学校100%的教师拥有博客。

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范围,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

3、将课题研究纳入《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

3、经费保障:学校安排一定数额经费,用于设备添置和维修,学校设立优秀教师博客奖项。

5、设立专门的教师博客管理团队和展示平台,及时推介和展示各校的经验和优秀教师博客及日志 。

九、研究人员及分工

张俊萍:全面负责课题研究

颜世萍: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

纪海霞:图片资料的收集和撰写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1、应用类成果:

①老师们养成坚持写博客的习惯。

②教师在博客发表博客日志,全年总数达到5000余篇。

2、理论类成果:

①通过教师博客和网络教研,形成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个案分析报告。

②形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临沂二小《发挥教师博客优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



  2011、1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12
教师阅读高度决定专业成长的高度 ——写在工作室成员寒假读书沙龙前面的话




文:江学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5b67f01015rfb.html
     寒假即将到来,八中是20号开始进入假期,容闳书院是27号。盼望已久的这一个月的休整,希望能因春节而喜庆,因读书而充实。

一直以来,习惯于上班时候在边角时间和入睡前读论文,读专业杂志;在寒暑假读专著,读大部头——不仅是专业的,还有很多人文的、社科的书籍。即使再忙碌,阅读,已是一直不肯放弃的“奢侈”习惯,保持至今。也因为这个习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书籍徐徐滋养着自己的成长;又似“清泉石上流”,阅读缓缓侵润着自己的心灵。正因为阅读,提供了与大师交流、碰撞的机会,增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深度,加速了自己这些年专业的成长。“教师阅读的高度决定专业成长的高度”,说的正是自己的心声,也是自己成长的写照。

这个寒假,读些什么书?一边忙着制定下学期书院的德育校本科研小课题工作方案、英语科组建设方案,一边思考着如何准备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犒劳平时忙碌的工作室成员和自己?书院今晨7:30余蕾老先生《读书是教师的终身之计》的分享更是坚定了我要和工作室成员一起读书和举办寒假读书沙龙的这个想法。近日,不期读到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中国教育报》的12位教师的私人书单,发现里面所列的书多数读过,少数未读的可以在这个假期一睹为快了——把这份私人书单转过来,和工作室的各位同仁分享。

一、阅读的思想包蕴

    其实,对于个人而言,读什么书,只是兴趣和选择。但是作为教师,读书应该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因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都会投射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不过从现实的情形来看,教师读不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很多教师心目中,教育权威划分的学科等同于课程,学科知识等同于课程内容,可以量化的测试标准就是对自己专业水准的评判要求。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下,教师不读书,只是专心于教材要求和测试标准,关注考试分数,强调课堂秩序和效率,教学目标极为明确——考什么教什么,也就顺理成章了。还有一些对教育教学有追求有想法的教师,他们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分数,也关注教学的过程,绝不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科知识甚至异化为应对考试。但同时,他们认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依然有固定的范围,范围之外的东西,教师和学生无须关注和思考。

    事实上,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角度和体验: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历史的;可以是伦理的,也可以是信仰的……不能强行把他们的体验和认知限定于一个框框之内。本质上,这种限定和那种把课程内容异化为单一的学科知识没有什么不同,限定的思维是和教师单一的阅读体验、僵化的文学思维不可分割的。所以,阅读要“杂”,才能生发出更多“功夫在诗外”的感悟。有这样阅读习惯的教师,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教师丰富的知识结构靠阅读

     事实上,教师的阅读结构越单一,自己的学科知识就会越发枯燥单薄,教学内容也就会走向浅陋,教学过程也就越是强调控制和效率,教师的形象就越接近佐藤学所说的“技术熟练者”。下面所附的这十二位教师读书的书单背后所呈现的是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课程观,表现出完全不同于“技术熟练者”的专业形象,非常吻合佐藤学所说的“反思性实践家”。也就是教师在现实环境之下,关注学生丰富的生命需求,解决具体而复杂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封闭的知识和学科范围。

     这种阅读的积累,会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呈现一种开放的现代阅读观和课程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全面关注学生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多种需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也关乎感情、伦理、历史和政治,师生双方会就情感、生命、信仰、时事等进行对话。而要进行这样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是不可能实现的。换句话说,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是建筑在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之上的。

     三、工作室寒假读书沙龙

    (一)在所列书单中,至少选一本书,在寒假认真研读;

(二)将读书的感悟,写成读书心得;

(三)在寒假的最后一天,上传博客;

(四)工作室将对读书心得进行评奖;

(五)工作室博客转载优秀读书心得感悟。

四、附《12位教师的私人书单》(摘自2013年1月7日星期一《中国教育报》)

  周益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教师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刘绪源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萧梅 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做适合人的教育》(英)蔡尔兹著王荣亭译   新世界出版社

  《从容的香槟》程玮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接力出版社

  何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我的心理学观》林崇德著  商务印书馆

  《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 岳健一 主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王蒙的红楼梦》王蒙著  中华书局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 余斌 著  东方出版社

  《小说课堂》 王安忆 著 商务印书馆

  杨林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论自由》(又名《群己权界论》)(英)约翰·穆勒著 严复译 上海三联书店

  《昨天的中国》袁伟时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唐译  商务印书馆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往内心安宁之路》

(美)约书亚·罗斯·李普曼 著 任海龙译  中国长安出版社

  《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 何兆武 柳卸林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凌宗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教师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 著 王承绪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著  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教育》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 邹进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教育的哲学基础》  

(美)奥兹门(Ozmon,H.A.),(美)克莱威尔(Craver,S.M.)著   

石中英 邓敏娜 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  

(巴西)保罗·弗雷勒著邹进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胡志远河北保定师专涿州分校教师

  《语文闲谈》周有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秦文君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阳刚男孩系列》曹文轩钱万成安武林主编  北京出版社

  《阅读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 著 李玉梅 译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世界幽默儿童文学系列》 (苏联)尼·诺索夫 编 韦苇 译   海燕出版社

  刘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教师  读书社社长

  《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 檀传宝 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郑英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常识》  李政涛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   赵希斌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 王木春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艾玛(原名:陈慧健)独立双语教师

  English   Wang Gang  Penguin Books.

  The Tale of Despereaus  Kate Di Camillo  Candlewick Press

  The Kazdin Method for Parenting the Defiant Child.  Alan E. Kazdin

  Mariner Books

  《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   周成平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   周成平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李华福州“1+1教师读书俱乐部”成员  福建师大附中教师

  《巨流河》  齐邦媛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社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濂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哲学的慰藉》  (英)阿兰·德波顿 著 资中筠 译  译文出版社

  《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著  新星出版社

  姜广平南京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师

  《农历》   郭文斌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的重建》  (美)余英时著   中信出版社

  《我在“最中国”的学校》   柳袁照著   文汇出版社

  《文化与价值——维特根斯坦随笔》   (芬兰)冯·赖特 海基·尼曼 编选

  许志强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体论批判》   谢维营等著   人民出版社

  夏昆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  语文教师

  《民主的细节》   刘瑜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克里希那穆提精选集》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学林出版社

  《民国教授》   藏东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哲学的慰藉》   (古罗马)波爱修斯著代国强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重点所在》   (英)苏珊·桑塔格 著 陶洁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松宽河南省范县颜村铺乡第二中学  教师

  《蛙》   莫言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神聊》  莫言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红楼梦》  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美)小威廉姆·E·多尔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于树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  特级教师

  《四世同堂》  老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狼图腾》  姜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大儒王阳明》  周月亮著  海南出版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13
教师个人生活史撰写、分析与教师专业成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3558001007v2t.html


    一、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性质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教师对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事件和经历的描述和刻画,是教师本人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的体验和感悟。因为它是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因而它是真实的、具有情境性的,它投射着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师建构自己对教育理解的一扇窗户。”(Knowles,1989)



    二、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构成
    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历史,包括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作为教师的实践经验、遭遇的关键事件、遇到的重要他人和关键时期。
    (一)作为学习者的受教育史回望
    伯洛(Bullough,1989)发现,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影响,尤其是教学的第一年更为明显。同时,新教师在教室内使用的许多策略,都与个人的倾向及先前的经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往往是按照从前自己当学生时教师如何教他们来开展教学的。古得森(Goodson,1994)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都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对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劳恩斯(Knowles,1992)认为,个人生活史不仅是教师建构时间知识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师重构其自身知识的动力来源。个人受教育史叙述与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每一个教师(或即将做成为教师的)都有或长或短的受教育经历,在当学生的时候,自己的老师在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思想和人格操守诠释教师的角色。不当教师的人,也许用不着刻意去回忆和审视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和自己的教师,而如果是要做教师,这种回望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种回望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的,它有利于我们在教育交往对话实践中更好地移情换位。在回望中,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味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师?教师应该追求什么?等等。然后从学生出发考虑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也就是说,过去的受教育经历可以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一般而言,回望受教育的经历和事件,都要经历事件(情境)唤醒、语言再现(在这里,笔者将情境中的人物表情、体态归总为情境中的语言)、意义建构三个阶段。事件唤醒、语言再现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有意选择和价值明确的过程,而在意义建构阶段,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将被激活,用来解释和判断情境和情境中的语言,建构同时将促使他们形成对教育的理解,获得教育的意义。
    (二)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省察
    生活史叙述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很像是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Knowles,1993)。但它决不是简单的日记,因为它要叙述的是自己教育生活的成长史,反映的是教师教育行为、观念是如何建构的,“当我们阅读‘生活史’时,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完整或是部分生活,无论采用的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是被他人或他事所激发出的或是影响而形成的”(Watson &amp; Franke,1985)。正如诺尔斯(Knowles,1989)所说的,“生活史是反映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知识偏好以及角色榜样的态度、原型观点等是如何影响教师个人经验的形成的。因此,关于教育的哲学立场、学科、课堂管理、课程取向、课外活动,以及其他一切学与教的问题,都是生活史要重点探讨的。”可见,生活史主要叙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历史。重点可以描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反思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策略与理念。追忆 “最常用的是何种教学方法、如何使用及合理程度、选择教学方法的理念何在”等等,通过对常用教学方法的追溯,揭示其背后的理念、缘由及对教育教学实际的影响因素。
    2、反省个人生活经历对目前专业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个人生活经历包括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重点分析 “现在的行为与想法是如何形成的、过去的生活与经历对现在的专业行为有何影响?”对生活经历的不断反省,有助于正确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3、特定事件的描述与反思。每位教师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件、难堪的经历、难以释怀的专业困惑,个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同事的评价、专家的分析,都是教师获取知识的丰富资源。
    (三)对两个重要概念的解释
    关键事件,是指来自生活史的特殊或是重大经验,它的作用是建构新的认知,刺激新的行为的形成,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更新与重构的重要力量来源,常会通过个人主观的感受与诠释理解,塑造新手教师早期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信念,进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实践与发展(Measor,1985)。
    重要他人,是指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与其建立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言语或行为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甚至被当作角色模仿人。同事、学校领导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权威人物、朋友等可能充当重要他人。



    三、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撰写与分析
    撰写教师个人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其教育行为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促进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特点的来龙去脉。
    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法是生活历史法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征、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个人专业发展的关键、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技巧等,重新认识自身的认知与人格特征,厘清与剖析对个人专业成长具有深刻影响的各种因素与教学事件,产生新设想与再体验的效果。生活史分析法是一种元认知研究,有助于教师更理性地分析自己与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寻求专业发展上的突破。

   

    四、教师个人生活史优秀个案推荐:
    1、于永正的:《盘点自己》(发表在《人民教育》2007年6期上,网络上也可以查询到,共分6大部分,全文5800多字);
    2、干国祥的:《一个人的教育史(上):突围》(发表在《教师之友》2004年4期上,发表时署名为宁怀山,共分4大部分,全文5200多字)和《一个人的教育史:干国祥的教育生涯及其终结》(全文分童年、少年、青年、三十岁、教育感动、教育情结和民师生涯共10余部分,约20000多字,网络地址:http://www.cnsyyx.com/forum/prin ... =58&amp;ID=1946

2007-10-17T15:29:3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18
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3558001007uzs.html


   “关键事件”的概念是沃克(Walk e, R)研究教师职业时提出的,是指发生在教师个人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专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往往使教师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并导致教师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关键事件”的主题不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具有典型性、自我体验性、情境依赖性、创生性等特征。教师通过对“关键事件”及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可以揭示内隐观念,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促进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之间的转化;有助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改变,启迪教师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教师的关键事件分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四种类型。
    1、“成功型事件”使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信心。并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满足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2、“挫折型事件”可以引发教师对其教育行为、态度进行自我反思。揭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改变其教育行为。
    3、“启发型事件”能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有所启示的关键事件。它可以是教师参加的一次培训、听的一次讲座、看的一本书、观摩同事的一节课以及与专家进行的一次研讨等等。启发型事件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4、“感人型事件”满足了爱的需要,使教师产生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这里帖两个故事,看看它们所产生的“关键事件”效果。
    故事一: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二: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2007-04-05T15:37:1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1
教师的激情何以持久?
文/孙有福


     有一个事实是必须承认的,不少新教师入职时是有非常美好的愿望、梦想和激情的;也有一个事实是不能也不应该忽略的,新教师的这些愿望、梦想和激情过不了多少时间就淡漠和冷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需要学校合理的组织、调配、调节和激发。校长,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学校课程与实施的领军人,其作用是不可掉以轻心的。他们应该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热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和赖以精神生存的环境与条件。



    当然,任何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热情都是双向的,教师的热情如果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支持和调节也是不完全现实的。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持续的拥有属于自己真实的教育热情和梦想,学校给予的关注只是这种梦想的起点或者是认同和确立,而持久的热情与探索更多的是教师自己要珍惜和赋予内涵的,这是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决定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



    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梦想与激情持久呢?前些天学习了《老师,你还有激情吗?》而深得启发。文中说:“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文中还建议教师:“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那么,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答案是:“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至此,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阅读的关系,也更清晰的领略了激情与课堂的关系。让教师生命的灵动进入课堂,让教师人性的光辉渗透知识的传递过程,这便是教师激情的持久来源,因为那是一种没有分离和不再分离的完整而企及幸福的教育日常生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4
与青年教师们谈教育科研2000年12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0dew.html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教育的世纪,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世纪祖国建设人才的重任,这一重任向我们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勇于改革创新的青年教师们。在新的形势下,青年教师们应怎样进行教育科研,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培养新世纪教育人才的需要呢?笔者认为,跨世纪的教师除了继承发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之外,还要努力学习,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知识,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青年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1、结构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强文化进修,使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更趋于合理。首先要进一步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知识和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史,了解主要文学作品,掌握古今语言文字知识,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框架。其次要学习一定的与中文相邻学科的专业知识,诸如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好语文教育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不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文化日益丰富和发展的今天,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教师应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建立与学生各种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框架。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研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现代科学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仔细品味,力求内化。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接受新知识快,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刻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青年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主要包括:
    1、积累教研资料的能力。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还要留心身边有用的教育科研资料,把它积累保存下来,为我所用,这对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制作卡片、编制索引、贴剪报、记笔记、读专著等几个方面,积累的资料应包括:自己撰写的教学资料、本学科的教学资料、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资料等。资料积累多了,就要编好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2、搜集教研信息的能力。教师在积累资料的同时,要十分关注本学科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搜集与本学科或自己研究专题有用的资料,用以丰富发展自己,避免教学改革走弯路。一方面教师要多订专业报刊,这些报刊上登载着全国语文教学的新消息和动态。二要多参加全国和各省市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开阔教改视野和思路,获得第一手资料,直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撰写教学论文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备的一项素质。它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不少教师只重视口语表达和提高讲课水平,而忽视书面表达,这是不全面的。青年教师要从尝试写教学总结、教学随想入手,多留意论文的写作方法,多加练习,必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撰写教学论文一般遵照以下顺序进行:①选定主题,②拟定提纲,③撰写初稿,④反复修改,⑤润色定稿。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向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正在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后,教师应提高外语水平,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青年教师们应如何搞好教育科研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好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可贪大求全,要围绕一个专项、选择一个课题进行。选择课题应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知识面出发,例如有的教师喜欢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爱作文教学,有的教师关注学法指导等,选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成功的可能。选择课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用性。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从而确定自己的课题。②微观性。课题题目要小,问题要分析得透,便于集中精力,组织材料进行研究。③引入性。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借鉴他人成果,经过消化改造,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课题确定后,要广泛收集有关本研究课题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方案,制定出实验计划。
    2、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是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教育科研的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需要教师耐下心来,集中精力,按照计划,逐步进行。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争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支持,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教师要认真研究本课题的教育理论,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指导。③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积极思考,及时改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失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④教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⑤要不断分析、归纳、总结,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回过头来验证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要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总结、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以便改进下阶段的工作。
    3、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要结合本课题的实际特点,在开展课堂学习竞赛的基础上,从语文教学内部规律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下竞赛活动:①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②手抄报展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设计板报能力。③阅读竞赛、征文比赛等,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④小记者采访和学校小广播。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⑤校外调查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在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
    面对时代的挑战,肩负历史重任的青年教师,要从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人人争做科研型教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5
118篇: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

逍遥行者

2002年4月23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0dff.html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涛声轰鸣、蓬勃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门类急剧产生,迅猛增长,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冲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大量语文教研资料不断涌现,各种语文教改信息纷至沓来,令广大语文教师目不暇接。作为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运用自己的广博学识来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吸纳运用这些教研资料和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因此,注重对文学知识、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积累,是目前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学者。”下面结合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和做法,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重视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含义是说,教师要适应目前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储备。1987年我寿光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古城初中任教语文课,在最初几个月的教学中,深知自己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自1988年起,我报名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当时自学之难,人所共知,而我横下一条心,一学就是6年,共通过了19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先后获得了大专、大本毕业证书。自学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自学也铸就了我自强不息的灵魂,激励我在教育征途上征服了一个个高峰。在积累文学知识方面,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中外文学发展史。我自小就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参加自学期间,除精心阅读考试要求的必读书目外,我还购买了大量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贪婪地汲取书中的营养。在参加工作10年期间,先后购买中外文学名著500余册以上、文学理论书籍200册以上。单古代诗歌选本,上至诗经、楚辞、汉赋,下至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有大量的选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已经有四、五百篇古代诗文烂熟于心,为自己从事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功底。

    2、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语文教师要认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知识。在自学6年间,我也精心学习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等学科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1994年在选择本科毕业论文时,我选了《互文初探》这个题目,参阅了大量研究文章,以近两万字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山师大语言学教授谭德姿老师的好评。

    3、学习与中文相邻学科的专业知识。语言文学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还有很多的联系。为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还广泛涉猎了美学、文艺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撰写教学论文时做到了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二、重视教研资料的积累,提高教学能力。

    收集、储存各种语文教研资料,是有效运用各种教学信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因为人们面对的教研资料浩如烟海,而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对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章和材料,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下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积累语文教研资料。

    1、制作教学卡片。这是积累资料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听课笔记、教学札记、教学随想、教学感悟、教学设计等内容,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制作成一张张活页卡片。积累多了,再分类整理存放,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这些卡片是来自教学第一手的资料,是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对总结和改进自己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剪贴教研资料剪报。语文教研资料浩如烟海,而有的文章长达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如果逐字逐句抄录,非常费事,于是我就动手制作剪报。自1992年开始,在阅读各种语文报刊和教研资料时,对里面有价值的文章,我把它裁剪、复印或摘抄下来,制作成一本本的语文教研资料剪报。为便于查找,每篇文章都编上序号,并注明出版和页码。至今我已收集了18本1200余篇文章,共计100多万字。

    3、编制语文教学论文集。近几年来,我注意把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交流论文、各级语文教研会的专题论文,加上自己平时撰写的教学心得、论文习作等,装订成册,编制成论文集。现已积累了5大本、200余篇文章,计90多万字。

    在收集各种资料时,要尽量放宽标准,只要是有价值的资料,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想方设法收集下来。资料多了,最好再围绕着自己确定的专题进行,力争使每个专题中的资料不断增多。另外,资料积累多了,查找和检索就成了问题。为了理清头绪,用“活”积累的资料,我把它们进行了分类整理,建立目录,编制索引,最终编成一本系统实用、查找方便的《语文教研资料目录》。

    在总目录中,我先把自己的语文教研资料分成了9大类:①语文教学改革,②阅读教学,③语文课堂教学,④语文常规教学,⑤语文学法指导,⑥作文教学……每大类又分成若干小类。如“作文教学”类又可分成:①作文教学改革,②作文教学法,③作文能力培养等。每小类再分成若干专题。我把每个专题建立一张16开卡片,把有关此专题的所有文章标题都编在下面,标题后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有的专题文章积累多了,那就再分成2—3个专题,如此延续下去,就编成了一本厚厚的《语文教研资料总目录》。持之以恒地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重视教改信息的积累,提高理论水平。

    各种卡片、剪报和论文集积累的语文教研资料,既很难涵盖最新的语文教改信息,也不是完整、系统的语文资料。为了获取最新的、系统完整的教研资料,我还十分重视对语文教改信息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1、系统订阅语文报刊。现在全国的语文报刊很多,不论是指导教师教学改革,还是培养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很多水平较高的。自1992年以来,我坚持先后订阅了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报》、陕西的《语文教学参考》、武汉的《语文教学研究》、上海的《语文学习》等几家全国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报刊,每年订阅语文报刊的开支都在200元以上。目前我已积累语文报刊15种共800余册。这些报刊上登载着全国语文教学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读后让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一年下来后,我就把当年的一种报刊装订成合订本,加上总目录,既便于查找,又不至于丢失。

    2、购买语文教学专著。为认真掌握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学习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特别是获取语文教研的最新成果,我还充分利用出发和学习的机会,购买了大量语文教学专著,用以丰富自己语文教学知识的积累。例如,有关语文教学法方面的专著,我已积累了20余册;有关学法指导方面书籍,我已购买了近30册;为了钻研语文教学板书,我同全国语文板书研究中心主任王松泉联系,一次邮购了6册这方面的专著。目前我个人的语文教学专著已达250余册。

    3、积极参加各级语文教研会。语文是我们的基础学科,目前全国的语文教学研究机构也最多,现在隶属于全国中语会的三级语文教研会有十几个,再加上各地市的教研与教育科研机构,每年都举行大量的专题语文教研会。近几年来,我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级语文教研会,聆听语文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观摩特级教师和教学能手的公开课,更为重要的是直接获取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消息,每次会后我都把学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确实让我受益非浅。

    四、运用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指导教学改革。

    积累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一个外国科学家曾说过:“新的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果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做到这一点。我在积累、整理资料与信息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和信息的作用,经过调整、组合、筛选、扩展等工作,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

    1、调整。在运用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和变通。特别是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能作简单地移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才能创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读是写的基础,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训练,必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阅读量增大,课文读得再多,仍有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因此,我将上述理论调整为,运用写作促进阅读,加强了以写促读的训练,撰写了《对以写促读训练的的尝试》一文,于1998年6月获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2、组合。组合是对相关材料的再加工。对几篇相近或相关的文章进行分解、归纳、综合和科学排列,使之系统化。并产生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成新的文章。例如,我把单元达标教学理论和学法指导的有关理论组合起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单元达标教学应注重学法指导》一文,在潍坊市1994年单元达标教学研讨会上获一等奖,并在大会上宣读交流。

    3、筛选。在运用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明确的目标,把各种相关的资料融合起来,从中筛选出人价值的观点、见解和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我所用。例如,鉴于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作文评改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这一现实,我在检索资料中发现,努力探讨作文评改方法的多样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于是我对有关文章进行了筛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对科学化作文评改的探索》一文,于1996年11月在全市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交流。

    4、扩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文章中有真知卓见,但很简略或意犹未尽,自己恰好又有这方面丰富的资料或经验,就可以把它截取下来,进行扩展加工,从而写成自己的文章。例如我在读一篇文章时,里面提到了“课堂教学要讲究节奏美”这个观点,我很感兴趣,于是以此为题,参阅有关文章,写成《试论课堂教学节奏美》一文,发表在《寿光教研》2000年第1期上。

十几年来,我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文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不但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开阔了教学视野,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跨入新的境界。目前我个人已有40余项教研成果获奖或发表,编写了《初中语文教育科研论文集》和《初中语文课文导语创新设计》两本书,精心收集的《语文教育名言录》也已编成。自己先后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寿光市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和寿光市读书用书先进个人。

    (2002年4月23日,在寿光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7
中国十大教育博客(转载)
文/铁皮鼓

    不知不觉中,又一年过去了。2007年,是我逐渐远离BBS,彻底习惯博客生活的一年。许多师长朋友的博客,也给我极大的启发。现列出我眼中的中国十大教育博客,供大家参考。

    十大教育博客的推举原则如下:

    1.博客受众限定在中小学教师,以大学教师为对象的教育博客不在此列,例如金生鈜等教授的博客,虽然我也很喜欢看,但不在推举之列。

    2.博客内容以教育(包括教育管理)为主,兼及思想类。许多博客点击率很高,但多写教师私人生活,文学性以及交际性颇浓,也不在此列,比如王开东、徐莉、沈旎等人的博客。

    3.博客要求有深度,或者是思想深度,或者是实践深度,能提供给人新的东西。

    4.考试类博客不在其中。

    5.博客要经常更新,且有一定的点击率。也有一些著名的教育学者,如石中英、肖川等,以及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博客(如吴非等人),写得很少,也不在此列。反之,有的博客养在深闺,不为人知,但文质兼美,也收录其中。

    6.这只是我视野中的优秀博客而已。许多大的教育博客网站我都曾浏览过,他们各有自己的圈子,但一些核心博客人气极高,但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实践力度上都差一些,也不在收录之列。虽容易让人误解(所选博客以新思考网和教育在线博客为主)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向来认为,优秀的教育博客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7.此名单排名有先后之分,以对我的影响力为序排列,适当考虑其他因素。

    NO1:刘良华

    博客名: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18893.aspx

    月发帖量:100-200篇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雅俗共赏,营养全面丰富,个性鲜明。既有大量教育哲学之探讨,又时刻关注社会流变,从现象学到教育专业发展,从同性恋问题到华南虎事件,莫不入博,有助于开拓视野,刺激思考。尤为可贵的是,博主未被丰富的资料所淹没,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以身体教育学和叙事研究为重点。原创博客具有如下特征:精神文明而“身体”野蛮,姿态优雅而元气淋漓,思考深入而观点另类,态度谦和而结论果断。而以博主为主导的成长博客群落依托大批专家以及国家培训,也显得生气勃勃。

    但虽力图进入田野仍乏田野精神,励志有余而专业指导不足。这与博主的大学教授身份有关,是倾向而非缺点。

    NO2:朱永新

    博客名:朱永新教育随笔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zyx/index.html

    月发帖量:2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

    推荐原因:

    作为中国第一个市长博客,朱永新教授的博客显示出典型的书生本色。市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以及精神领袖等多重身份,使他的博客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官员的“日常生活”便折射出多方面的意蕴。这里一方面是沟通民意的平台,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提案,都来自这种网络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全国数百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来说,朱永新教授的博客,是新教育实验历史变迁的风向标,实验的每一次重要发展,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同时,任何校长或教师,都可以就新教育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博客与朱永新教授直接交流,这种透明实验,也是新教育实验的特征之一。

    这个博客更关注宏观教育问题和新教育实验问题。

    NO3:马玲

    博客名:朴素岁月朴素心情――马玲新教育随笔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7176/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小学教师及学生家长

    推荐原因:

    博主有一个美丽的网名――毛虫与蝴蝶,是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负责人。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以及深度在蔓延,许许多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毛虫以及数以万计的孩子因此受益。马玲的博客有两方面内容,一块是童书研究,一块是有效课堂研究。或许她撰写的博文并不多,但篇篇是精品。这个博客,代表了新教育实验童书研究以及有效课堂走过的路。在推荐的十篇博客中,或许她的博客是专业性最强,最贴近一线特别是小学课堂,最具可模仿可操作性的博客。

    丰富而优秀的案例,是此博客最大的特征。建议以后多贴童书理论方面的文字,使之成为国内最好的童书研究以及实践博客。但可以预测的是,2008年,和着马玲的节拍,将有一批真正优秀成熟的毛虫博客群落涌现。那时候,马玲的博客或许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童书研究与实践博客发布平台。

    NO4:李镇西

    博客名:与青春同行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lizhenxi/index.html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在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博客中,李镇西博客的影响无出其右,他的性情以及对教育孩童般的热爱流动在每一篇博文中。爱心与民主是李镇西教育的永恒主题,他的文章因此永远具有感染和振奋人心的力量。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研究者,再到校长,他以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姿态从各种潜规则中一路走来,屡遭非议,但更多的是赞叹、敬服与追随。他做教师、做校长的经历书写在他的博客里,或许有一天也会书写在中国教育史中。

    李镇西的激情往往掩盖了他的理性,以追求民主为核心的公共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怀往往掩盖了他的专业性,如果觉得现实的教育太冷,不妨去他那里取取暖。

    NO5:卢志文

    博客名:卢志文杏坛絮语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20012/index.html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中小学校长

推荐原因:

灯谜、书法、篆刻、楹联……身为翔宇教育集团总裁、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的卢志文不但是教育管理大家,同时也拥有诸多骨灰级爱好,可谓“三千宠爱集一身”,再加上卢式幽默,造就了独特的卢志文式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直率仗义的豪爽、审时度势的果断、处变不惊的心态、喜欢挑战的性格,融汇在他幽默灵动的文字中,读之如饮佳茗,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有人视他的文字为心灵鸡汤,因为他也是讲故事高手。但不同的是,卢志文的智慧,永远是扎根在中国教育深处的实践智慧。

    NO6:许锡良

    博客名:子实的教育世界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57248.aspx

    月发帖量:10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直面现实,再加上国际视野,构成了许锡良教授教育博客的主要特色。虽然不乏理论探讨(例如有关杜威的讨论),更多关注教育现实。许锡良教授的文字之所以深刻敏锐,直入人心,与他的学术勇气分不开。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始终生命在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冷眼旁观者,这是他文字魅力的根本原因。

    但我始终相信,魔鬼在细节中,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田野中,虽然这催人清醒的呐喊也十分重要。

    NO7:刘铁芳

    博客名:刘铁芳教育人文博客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80111.aspx

    月发帖量:50-100篇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刘铁芳教授的博客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中国教育中有太多毒素,太多功利主义的东西需要加以清理,博主便是中国教育一个孜孜不倦的清道夫。博客更多价值层面的讨论,另外,大学问题、教育公平也是讨论重点。

    缺点是原创作品太少,大约与博主爱惜文字有关。

    NO8:郭初阳

     博客名:高卢韦之思

    博客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gcy1989

    月发帖量:少

    适宜人群: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原因:

    郭初阳是中学语文教师中的另类,与其说他是个语文教师,不如说他是一个蛰居于中小学的公共知识分子。我相信他的兴趣不在教育,但他的课堂,他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却足以令许多名师羞愧。对我而言,推荐郭初阳,是因为他的背后,是以范美忠、阿啃0909、苏祖祥、梁卫星、周仁爱、小狐(午后的水妖)为核心的一批语文教师或者说民间思想者。这批人在教育BBS兴起之初横扫论坛,成为最初的基于网络的教育启蒙者,药救了许多身处蒙昧中的普通教师。

    是药三分毒,许多人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纠缠中忘记了自己班级的问题,徒增牢骚而专业无长进,为之一叹。

    NO9:张文质

    博客名:生命化教育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34964.aspx

    月发帖量:100-150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是张文质先生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他和他的生命化教育团队,一直在为恢复人性的教育而不懈努力。而他的文学底子,使他的表达较一般学者更为感性,更为诗意,也更容易打动人心。近年,生命化教育逐渐走进校园,这种努力让人生心敬意。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这是我对生命化团队深入田野的祝愿。

    NO10:干国祥

    博客名:歌唱着走向死亡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5371/

    月发帖量:少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为了教育,我早已经疯狂。”这句话是干国祥的典型写照。这个来自鲁迅故乡的独行侠,身上也流着鲁迅的血液。不苟且,不妥协,只问是非,不管其他,在教育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儿童阅读等多个领域里自由出入,于理论实践之间游刃自如。凡是与新教育研究中心有过密切接触的朋友,才能窥见这长发披肩的“田野艺术家”背后的些许秘密。他会像许多熟悉他的人预言的那样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教育家式的人物,还是不过是应试教育迷雾下的现代唐·吉诃德?只有时间能够回答。

    他的博客写在田野里,有兴趣不妨来新教育小学看一看。而网上留下的,只是雪泥鸿爪,这也是他的博客“叨陪末座”的原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7
我的博客生活(教育日记256)
2008年1月2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855y.html
    说起我的博客生活,源于我在2004年4月26日建立的个人教学网站。

    自1987年8月参加工作起,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酷爱读书与积累。20余年以来,先后积累的教学与读书资料已经有三大书橱。虽然自己也建立了个人图书目录和教研资料目录,但有些资料查找起来也很不方便。特别是自进入新世纪后,微机已成为在我教育教学中须臾不离的好伙伴,特别是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我的教育教学资料已逐步地存入我的微机中,我也从网络上下载了更多的教研资料。如何将自己的教研资料科学合理的存入微机中,并且能及时地查找和应用,于是微机教师向我推荐了建立个人教学网站。

    2001年初,寿光市教育局投巨资建立了据说是全国县级城市第一家局域教育城域网——寿光现代教育网,为寿光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一线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自新世纪第一年起,全市中小学教师掀起了大学微机的热潮,后来个人网站建设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2004年之前,最初的个人网站是静态模式,运用专门的网页设计软件FrontPage进行设计,但操作非常麻烦,需要一点一点地建立链接,我尝试多次建立自己的个人静态网站,都没有成功。

    后来出现了动态的网站模板。2004年4月,在微机教师的推荐下,我选用了一个教师常用的“沸腾工作室”动态网站模板。让微机教师帮助我建立了我的个人网站——“建业工作室”,并链接在学校网站主页上。后来我把个人的所有教学资料全部链接上去,并不断进行充实和更新。这个网站操作简单易学,很快在全体教师中得到推广。我的网站也受到了不少本校教师和外校教师的欢迎。这个网站非常实用,将自己的教育资料分类填充进去,查找十分方便,只要是在寿光范围内的能打开寿光教育现代网的微机上都能看到。

    后来因为我的网站资料内容丰富和不断更新,居然在寿光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个人网站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奖:2004年获一等奖,2005年获二等奖,2006年获一等奖。

    受著名学者、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成功保险公司”的启示,2004年12月开始,在个人网站上开始撰写和“发表”自己的教育日记,后来有多篇被《寿光日报》和其他报刊转载和采用。

    2007年5月4日,我建立了个人的网易读书博客。开始将自己的教学资料、教学论文和教育日记发表在读书博客上,并且很快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建立了联系,互相推荐和欣赏各自写的文章。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很高,缺点是页面设计很单调,不美观,使用起来很在习惯。

    2007年7月23日,我又申请建立了个人新浪读书博客。开始精心地装扮和修饰它,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和教育日记全部发在了上面,并逐步地把它推荐给要好的朋友。很多朋友借鉴我的网站,也开始建立和丰富自己的博客。

    我的“建业工作室”个人网站继续应用,现已成为我的个人教学资源库,不断在将自己的资料集链接在上面,便于查找和常用。

    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读博和写博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

    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

    撰写博客文章,像持久不懈地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一周两周、一月两月可能容易做到,但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为了能写出一篇博文,每天必须逼着自己去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凝心思考,细心捕捉。这样持久地坚持下去,虽苦犹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8
让写作丰盈我们的生命
(第三届师生读书报告会演讲材料·教育日记269)

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级中学    郑建业

2008年3月19日

    也许有的教师授课素质很高,课堂讲课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也许有的教师经验丰富,一生教出的名生无数;绝大多数的教师一生辛勤耕耘,努力进取,但真正成为名师的却寥寥无几。我认为,造成优秀教师与名师差别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不善于经常进行总结,不善于坚持练笔撰写教育论文和随笔。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就必须坚持读书积累,坚持经常写作。著名学者肖川说过:“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老师说:“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我看来,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写作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志。”因此,今天我向大家倡导,教师需要写作,让写作丰盈我们的生命。



一、教师需要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自己的心灵历史,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方式和情绪的释放方式。而写作正是一种生命运动,是生命开发和提升的过程,是自我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们运用语言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其中“读和听”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的吸收过程,是自我精神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而“说与写”则是运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是一种信息的解码过程。清末学者王国维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不但要“入乎其内”:从书中盗取圣火,煮罢自己的灵魂,再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而且我们还要“出乎其外”:通过写作成为终生的学习者、独到的思想者、快乐的创新者和不倦的实践者。

    福建省著名语文教师姚春杰老师说过:“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书,而不读书、写作,无疑是教师生涯中的一大憾事。教师不是画家,但撷取美的片断,是我们的心愿;教师不是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应当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有着最真实的感动和最朴素的美。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育的细节里有的是一点感动,是一些酸楚,是一阵狂喜,是一片失落,让我们能够安静从容地把这一切慢慢地欣赏,用心细细地品味,同时用我们的笔把美丽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地拾辍和收藏。

    写作是教师心底的企盼与教育思维的火花碰撞;写作是教师成长中不可缺失的过渡桥梁;写作是教师走向教育“自由王国”的必然途径。

    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而写作,正是雕琢生命的之“器”。当教育写作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有创造性。只有当自我反思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让写作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教师才能达到一种思想自觉或精神自觉的哲学境界。



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大多数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准备一节公开课好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拿出几节课的时间精心设计好教案,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作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走上课堂就没有问题。但要我们写出一篇象样的论文,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遇到上面组织论文评选,就东抄西凑,甚至网上载,改头换面,交上去完事,至于能否得奖,那是上面的事。

    教师练笔的方法很多,但进行练笔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要多读书思考,积累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二是多留意发生身边的教育事件,多作理性思考。读书思考,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在坚持读书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等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有新意的理论文章。留意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记下事件经过,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就是一篇教育叙事或教育随笔。

    对于刚练写作的教师来说,一开始可能觉得非常难,但贵在坚持。初学写教育教学论文,离不开参考或摹仿其他文章,有人说:“偷窃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窃许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如果你综合几篇文章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能算是你剽窃别人吗?写读书心得或教育随笔也不难,篇幅可长可短。如果你有了感想或体会,一开始记下三言五语,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丰富,逐步充实和扩展,也会写出像样的文章。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吧,记下教育教学中精彩的瞬间,记下阅读与思考时闪现的灵感,记下生活中的教育感悟。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撰写一篇论文或随笔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三、充实的教育生命从写教育日记开始

    2004年7月25日,寿光市教育局聘请了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作了新教育实验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推出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条件是“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已投入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他还于2002年6月成立了“教育在线网站”,目的是给普通教师搭建交流与成长的平台,而撰写教育日记则是这一实验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最具特色的“保险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内含了一个“持之以恒、十年不止”这样一个必备的条件,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等,无不重视撰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受朱永新教授报告的启发,我也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建立了教育日记专栏,结合自己的读书收获、积累的教研资料和教育教学实践,自2004年10月以来,尝试撰写教育日记,觉得大有收获。到目前已撰写了近300篇,计10万余字,已在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了20余篇。后来我学会了五笔打字输入法,直接将教育日记打在微机里,发在网站上,避免了书写与修改的麻烦,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与质量。我撰写的教育日记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日常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感悟和体验,特别是对一些教育教学细节的反思,二是自己成长过程的思考和感想。三是自己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文章的收获和体会。近年来,我认真精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多本专著,记下了详细的读书笔记,也写下了20余篇反思体会文章。

    为了同广大同行朋友及时进行交流,共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我除了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读书网站之外,2007年5月4日,我在网易网站上建立了个人的读书博客;2007年7月23日又在新浪网站建立了个人读书博客。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整理记录下来,发表在个人的读书博客上,许多全国的名师在读了我写的文章之后,都给予了我热心的指导;一些普通的老师在读了我的文章后,也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

    思考4年成长最大的收获,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撰写教育日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方式。4年来,我以李镇西等人为榜样,在干好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读书积累和练笔写作,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写好教育日记,促使自己观察教育生活,阅读教育专著和理论书籍,思考管理经验,也促使自己的教育研究走向深化。



四、让写作成为我们生命的必需

    其实写作并不像阅读那样轻松自然,写作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好多时候,当我拿起笔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却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有时一个灵感或写作的念头一闪而过,而自己想写出来,却无从下笔。但我还是强迫自己动手写,往往也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有时实在无内容可写,也得在网页上留下一点空白之处,待第二天或以后考虑好了再写一篇补上。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在读书与工作的平时,注意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和事情及时记下,时刻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通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已经到了深夜时间,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是教育日记,促使我不断努力奋进;是教育日记,促使我对读书学习和工作不断总结深化;是教育日记,缩短了我成长的道路,一步步走向人生新的辉煌。

    撰写教育日记,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坦诚的心。肖川老师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忠诚、明敏的心,来观察生活,审视工作,才会发现埋藏在生活与工作深处的宝石。

    我坚持不断地给自己的教育写作设置大大小小的理想与现实的目标。我都是带着一种期待、想像,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陶醉于其间。我不求身后的不朽,我只希望在我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写作永远陪伴着我,唤醒我沉睡的感受,找回我失落的记忆,清晰我朦胧的思绪,抚慰我平淡的岁月,丰盈我有限的生命。

谢谢大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29

第336篇:电脑里养个BLOG

逍遥行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9o0q.html

2008年7月8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养花种草,有的人喜欢养狗养猫,有的人喜欢外出游览,有的人喜欢打扑克下棋,而我,在酷爱读书的同时,便在自己的电脑里养了一个特殊的“宠物”——BLOG。

2007年5月4日,在好友的指导下,我的第一个读书BLOG在网易博客上诞生了。她像一位呱呱坠地的婴儿,我精心地呵护她,照料她,让她茁壮成长起来。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已经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了。每天我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轻轻告诉她,把自己读书收获与感想交给她保存,把自己教育的反思同她进行商议。我还经常装扮她,经常给她换上或漂亮、或庄重等各种各样的衣服,经常装饰她的界面,我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她了。

通过BLOG,我可以随时拜读教育名家的最新文章。在我BLOG的友情链接中,有20余位全国教育名家的个人博客,有五六位自己朋友的读书博客,有四五家全国知名的读书购书网站。每天在撰写博客文章的同时,我还经常阅读名家名师博客上的文章,欣赏闫学老师的枫叶荻花,拜访窦桂梅老师的玫瑰有约,走进李镇西老师的新家,赏读吴非老师的教育杂文,感受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潮,走进张志勇厅长的思想会客厅,领悟卢志文校长的杏坛絮语……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通过BLOG,我可以随时与教育名家进行交流。在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之后,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和疑惑写下来,及时同名家进行交流。在教学或工作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名家请教。许多名师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抽时间同我进行交流。耐心给予热情指导,使我受益非浅。有时遇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一般书店买不到时,可以请教孔夫子旧书网或当当图书网,它们帮助买到了400余册自己最喜欢的教育图书。

通过BLOG,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许多领导、教师在阅读了我的BLOG之后,给予热心的鼓励和指导。更有好多教师请教我博客制作的方法,我都积极地进行回答,耐心帮助他们修改界面。更可喜的是,在我的带动之下,我校部分青年教师也建立了自己的BLOG,我们经常进行交流,共同进步和提高。

通过BLOG,我收获了300余篇教育日记。我把BLOG当作自己发表文章的园地,每天的读书笔记、教育日记、教育思考等,都交给她保存。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写博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今天的这篇文章已是我教育日记的第336篇了。

心爱的BLOG,你是我真情倾诉的朋友,你是我习作发表的园地,你有我读书笔记的积累,更有我学习思考的收获,我将继续关照你,装扮你,让你伴我一生的读书生活,促进我今后的专业成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0
我的教育科研之路(转载)
——教职与人生所感

潍坊教科院  潘永庆

    我1947年出生于山东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6岁上学,就读于本村初小(一至四年级),后来便上邻村上高小(五至六年级),继而在寿光十二中(又名前杨中学)读初中,一九六六年高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国家停止高考,于1968年春正式通知回农村务农。1969年开始担任初中民办教师,1975年调公社教育组(类似于现在的乡镇教管办),1976年以民办教师身份调公社报道组,负责通讯报道和公社的文字秘书,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考入昌潍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读书,1980年1月分配到昌潍地区教研室(现潍坊教科院前身),任中学数学教研员,在工作期间于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取得数学本科学历。1993年任该单位副主任,1998年被评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001年获得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聘为省政府督学,同时于1996年始先后兼任山东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新学校教研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一、初涉教科研工作

    30多年来,我主要做了一项工作,这就是教研和科研,而且上世纪80年代主要做课堂改革研究,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做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恢复高考之后国家统编教材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我们作教研员的工作主要是理解和研究大纲教材,然后做大纲和教材的教师培训正作,再就是跑学校进课堂听课评课。尽管,我作为昌潍师专数学系优秀学生分到当时的地区教研室,获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不少赞扬,但是,一开始,作为只教过六年初中课的我,要评价那些堂堂有名的高中数学教师,真感到有些胆怯,好在当时还有一位老数学教研员引领,我才得以逐步学习提高。记得当时,有一本好书,是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其中很多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是我前所未闻的。结合学习这本书的获得,仔细体会我的同伴的评课,我逐步悟到了评课的内容和方法,评课的胆子越来越大,一年之后,居然获得了许多学校老师的赞誉。学校的赞誉传到我的单位,单位领导时常给予好评,这使我更加喜欢教

研员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们喜欢我的评课,还不仅是因为我评到了课堂的要害处,更主要的是我设身处地地为被评老师们着想,尊重他们的人格,我从不给老师们下不了台,有丁问题总是同老师们商量,并且在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的同时,说明如果改为另外的理解或另外的教法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真正从事教学实验还是从平面几何的改革实验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二年级学生出现大面积掉队现象,除了新增物理、平面几何等学科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平面几何入门难。当时的国家统编平面几何教材第一册前半段作为平面几何入门,难度过大,难的表现主要是抽象概念多,逻辑推理多,学生很不适应,全国各地一片平面几何入门难的呼声,而且有不少人提出了改革平面几何入门难的建议。鉴于我们地区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平面几何学习中的严重分化,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决心研究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改革,帮助第一线教师解决平面几何入门难问题。在本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由六个学校六位教师参加的实验研究团队,并且按对等原则建立了对比班,于是开始实施这项改革实验。当时我们都从来没有搞过实验研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好在我们这些青年人都是初生之牛犊不怕虎,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实验研究先从学习如何搞教育科学实验开始,然后就是学习外地介绍的改革设想和经验,最后确定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先从改编教材和改革备课开始,然后再在教学中实施。记得改编教材和改革备课的基本做法是:增加变式图形,加强直观教学:减缓教学坡度,增加教学密度;删去繁难偏旧题目,增加联系实际内容题目;减少推理证明,增加说理训练。其中阻力最大的是把少数定理改为公理,从而减少了推理证明,降低了证明难度。有人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理由是破坏了平面几何的公理体系,也难以应对统一组织的考试。对于后者,实验学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允许实验班半年内不参加统考。对于前者,为了说服这些人,我们反复查找资料,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现行平面几何教材的公理体系也不是原本意义的平面几何公理体系,也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的公理体系。平面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习几何的兴趣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这样做不但不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减少了入门的难度,在学生入门之后,再加强推理训练。(上世纪90年代以后编写的平面几何教材体现了我们上述改革的做法。)为了应对统一考试,我们做了一些让步,适当减少了改为公理的定理数目。实验照常进行,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学生的几何成绩明显提升,这无疑给我们的改革实验带来了信心,两年之后,第一轮实验结束,实验班学生不仅成绩大增,而且其他各科成绩都比对比班好得多,中考升学率比对比班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山东省教研室对我们的改革实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推荐参加了全国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会上作了介绍,并被选人年会优秀论文集。这是我参加教研工作以后首次出席全国会议,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二、启导掌握教学实验

    1986年,我受领导之托组团到上海青浦县学习顾泠沅初中数掌改革经验。顾泠沅的改革精神和改革经验使我受到了很大震动,他们搞教育改革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回来后,我决心向顾泠沅学习,搞一轮新的实验。当时,正值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理论和经验之时,我们便融合布卢姆和顾泠沅的精华,设计了初中数学启导掌握教学法,其核心有三点:一是目标定向,每堂课设计明确具体可检测的目标激励学生,调控教学;二是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及时反馈矫正,要求课堂上教师及时反馈矫正和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并进行单元达标检测和单元矫正。按照这一实验宗旨,组建了来自八个学校的16个实验班,也比照着上海建立了对比班,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我先示范性地写了几节备课教案,向实验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委托一位教师上示范课,大家听课评课,以此让实验教师理解实验要点,学会按新的要求备课上课。实验从组织实验教师改革备课开始,接着就是听课评课,每月组织一次备课交流,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观摩示范课和经验交流会。随着实验的如火如荼开展和实验成效的显现,每年都有一批实验学校加入,到第三年实验学校已发展到120多个,其影响越来越大。在实验进程中,我和实验教师不断地写研究论文在全省中学教学研究会上发表或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刊登,实验进行了两轮,用了六年的时间,我们这个团队发表文章60多篇,我的十几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文章都是在这期间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其中《谈抽象具体与数学教学》和《谈现代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等四篇文章发表后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转载到《中学数学》上。后来,随着目标教学实验的开展,这一实验纳入“目标教学”这一大的课题之下,成为目标教学实验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影响所及达到全市400多处初中。

    三、评价研究之路

    学习和研究教育评价,对我而言是半路出家。我曾做过六年教师,经常评价学生,但不知是什么评价,甚至连评价这个词都不用,因为当时是“文革”十年时期。后来做了数学教研员,经常听课评课、考试分析,但也不知这是在做评价。开始接受评价这个概念,还要从做教学改革实验谈起。20世纪80年代初,做“突破初中平面几何入门难”的教学实验和初中数学“发现法”教学实验,需要查阅资料和学习外地经验,这时接受了评价这个概念,并感到了学习教育测量和教学统计的重要。于是拜读了《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读后顿觉豁然开朗。当时有两点体金尤为深刻,一是平生所学数学派上了用场;二是过去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比较为经典,天经地义、不容置疑,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三个统计指标的纵横比较很不科学。特别是学习了教育统计推断的原理和方法,顿觉应用各类显著性检验(如Z检验、t检验等)之重要和必要。于是想到第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掌握科学的测量和统计思想及方法的重要,迫切想用最通俗的语言把它们介绍到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去。因此,在领导支持下就开始编写通俗读物,办培训班。这就有了我与教育评价有关的第一部书《中小学实用教育统计学简编》。然而,写这部书时,我对评价的理解仅限于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是,比如把测量和统计等同于评价。

    真正有感于评价,获得于评价,还是从参加目标教学研究开始的。198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应邀来华讲学,我无缘参加,后来读到布卢姆的《教育评价》一书时,真是如饥似渴。一个美国入从美国的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与中国的教育实际有如此的针对性,如此的贴切,如此的深刻,真令我感叹不已。难怪以布卢姆教育评价思想作支撑的目标教学改革,发展的如此迅速,短短几年就播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每次研讨会都益况空前,有时达七千多人。记得当时最令我感叹不已的是布卢姆对于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概念和思想的深刻论述。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一些观点。但在当时,对我这个初学评价者而言,其所受的思想震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最深刻的莫过于学生观和评价观的重建:只要提供适宜的条件,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任何一门功课;评价观的更新:评价的主要功能不是给学生分等和排名次,而是帮助师生及时反馈信息和矫正教学;布卢姆对传统考试评价的抨击:“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①目标教学这些思想对当时我国盛行考试排名的中小学教育,无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对挽救苦熬于课堂与作业之中的众多学习后进生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良方妙药,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明显的效应。我开始对教育评价的认识、理解、体悟都源自于《教育评价》一书,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其他教育评价著作。从1987年接触目标教学开始,我结合工作专心于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十几年,评价的理论和观念自然也与时俱进,评价改革的实践经验也自然日渐丰富。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逐渐进入学校教育,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把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应月于评价工作。当此之时,我的目标教学评价思想已经融进了很多发展性评价的成分,或者说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理论和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特别是对评价本质和双重功能的认识,有点“大彻大悟”的感觉。记得有一次到一个单位做评价方面的报告,我便有感而发,报告的主题是评价可以发展一个人,也可以扼杀一个人。当时说到我自己上学时的一段往事:上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时,我的语文老师布置了背诵整篇课文的作业。第二课时一开始就要求同学们试背,其实,老师自己也感到要求过高,几个同学被点名检查,都没有能完成任务,当他已毫无信心准备结束时,不经意地点了我的名,我居然鬼使神差地很流利地背下来了。这使他大为高兴,当众进行夸张式的表扬,还说了许多诸如“才智过人”之类的话。这使我真的不敢懈怠起来,每次预习作业都认真准备,而每遇他认为难做的事都让我表现一番,结果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激励机制。从此我的目标定位从一般到了第一,从语文迁移到其他学科都是如此,结果也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所谓的“尖子”。而且把这种心理状态一直保持到高中和大学。平心而论,我并没有过人的才智,只是记忆力好一些,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我的这位语文老师用评价的友展性功能开发了我的潜能而已。

    有了一点感觉,于是就想写点东西,适逢我承担的“九五”规划课题结题,于是就进一步构思一部书。这便是我的第二部有关评价的书《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问世的起因。参加了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后,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办,干自己的老行当,这就是进行创新教育评价研究。研究的思路自然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目标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在创新教育评价实践中创新。如何创新呢?这就要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激励和保障创新潜能的开发。当时,多元智能的理论和观点进入了我的学习视野。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和能力放在一起,称为智能,并且用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来定义,所谓产品当然包括精神产品。这种定义从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实际效果着眼,脱去了抽象的外衣,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把握,可测量。细细品味,加德纳的功劳就在于把人们司空见惯的能力差异上升到概念和理论。比如,大家都知道歌唱家、画家、夺世界金牌的运动员都是特殊的,除了刻苦努力、刻苦训练外,很重要是天赋,但只是把这些定义为特长,现在用智能的观点来认识这个问题,那视野、那高度就是一个本质的飞跃。在人本主义理论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基础上融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就被拓广到一个新的领域,即评价目标多元,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多元,既然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智能类型及发展各具特色,评价内容就必须是多元的而不是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多元,既然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那么辨认并激励智能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把评价对象置于可以表现智能的情境中,放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背景中,显然不同的智能类型、不同的发展趋势要求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便构成了创新教育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便是我写的第三本评价书所以定名于“多元评价”的原委。当然,理清上述思路,是经过了一段探索过程,这首先要感谢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组组长张志勇研究员。《多元评价》一书是创新教育行动研究的成果,是多元评价课题组的同志和实验学校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于多元评

价实践之中,经过艰苦的探索研究所取得的创新结晶。

    回顾从事教育科研30多年的历程,所思所感所悟甚多,以上只是印象较深的几点。

    参考文献:

    【1】B·S·布卢姆等著,郎渊、王钢等译,教育评价[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71.



(载《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第44页—46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2

教育博客——语文教师成长后花园(转载)
2011年3月28日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网络地迅猛发展,博客技术的推广和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通过博客工具来进行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新世纪教育的研究型、思想型、高雅型、学者型教师,正确加以利用,博客将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一、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读书平台。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加速自己的成长。而读书和博客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强强联合。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说:“学问能陶冶人的性格。” “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读书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是教师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源泉。这一点与我们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博客信息储存量的巨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起“我要学习,我要读书”的愿望和意识,并且,不间断,持之以恒,必有收获,正如同曾国藩曾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读书,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而我们利用博客操作简单、持续更新、开放互动、展示个性的特点,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或自己阅读积累,或转载他人阅读成果,或整合不同读书心得等方式,真正做到“小博客,大天地”的境界,让博客为教学和教师的发展服务。
    二、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搭建了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
    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博客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
    由于传统的校内教研模式,受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使所有人互动参与以及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博客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博客中,不管你的年龄、经验、背景等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博客之间就可以进行交流。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博客最大功能应该是它的适时性和交互性,利用它组建一个个团队,一个个研究的实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定弥补的措施手段,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你会走很少的弯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利用博客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三、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写作提供独有宽广的空间。
    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现今已经很少有人否认读书的重要性。我想说的是,写作应被置于与读书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不会写作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写作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读书是信息的输入和思索的凭借,那么写作就是信息输入后的内化过程,是信息加工后的自我思想的表达与输出。教师教育博客真正发挥语文老师动笔能力强的特点,让语文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歌颂人间的真善美,或批评社会上的假恶丑,或放飞自己的梦想,或平淡回忆曾经的脚步,或激扬自己的灵感抒写爱的真谛等等。博览群书、丰富积累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强调读书而不去写作,那么我们大脑中那些沉淀就不会活起来,就是一朵朵干花,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朵将消了颜色,散了芬芳,因此结合博客的记录历程功能,记录自己每天突然爆发出来的想法,记录自己每天生活工作情感的发生,记录自己对事件的思考,对问题的探索……生活每一个小小的思考都会撞出我们思考的火花。而将这点点思考后通过日志来表现出来了。记录自己,也等于给自己将来能够有个美好回忆提供一个激发点。通过参阅自己先前那些日志,可以看到成长的每天,成熟的痕迹。谱写博客就是一个记录生活,描写历程的过程。通过写日志,留下一道浅浅的思考的花痕,留下一丝浓浓的情感的芬芳,留下一股淡淡的生活的飘香。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语文老师就应该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丰富的人生,这是语文老师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同时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更好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语)让教师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读书、写作的岁月将使他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他的道路会更加宽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彼岸。
    四、教育博客是语文教学的后花园。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潜心工作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博客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净土”和“天堂”。
    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师生新同盟的形成。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博客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因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语)。博客成员是互动的,你的问题我关心,他的问题你关心,我的问题他关心。在每个人的博客中几乎天天都有思想的碰撞。博客不仅是教育者的联盟,也是师生间的桥梁。"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教育家吕叔湘语)。博客就是其中一中“鲜活”的方法,让师生走的更近。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也曾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老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因此师生通过博客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激扬文字,撞击情感,最终达到升华思想,净化灵魂,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深化语文学习的内涵深化,真正做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新形势下大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更多的心灵的碰撞和精神荡漾。
    五、教育博客——便于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博客,这一方式将改变教师的孤军奋战的状况。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可以说,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上一次公开课,都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诸如课件的设计等。现在,博客的出现,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这些教师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更有一种极强的事业心,他们在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以期形成“教师博客群”。
    博客,这一形式还将引领孩子科学运用互联网无尽资源。孩子上网,沉迷于游戏,令许多家长焦虑,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教师博客的出现,在许多不知名的教师引导下,小网迷将感受到别样的互联网的魅力,共享许多专业教师的共同辅导。取代游戏的将是有趣的知识系统化。
    六、教育博客便于激活课堂教育,尤其语文课堂教育。
   “上一辈子杀了人,这一辈子教语文”,语文教育的危机已经喊了多日,语文失去了年轻人,不能全怪社会风气,我们必须反省汉语教育本身是否有问题。然而,看看网上的博客,热得烫手。大家都在读、都在写,而且大部分是年轻的一代,这难道没有给我们的语文教育提供机会吗?
    博客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改变这些痼疾。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跨地域、跨国家、跨领域的学习,来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十分便于激活课堂。上了博客,不管是读是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训练。里面有许多精彩文章,比报刊上、书本上的许多东西更有想像力、创造力。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会把博客用于于激活语文课堂。
    结束语
    指舞键盘上,悠然博一回。
    教育博客,教师学习的好老师,工作的好帮手,思想沟通的好载体,专业成长的后花园!我们要以教师教育博客为新的天空和新的起点,依然“望天涯路”,不悔“衣带渐宽”,更期待“灯火阑珊”!                                                             (文:刘香芝)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2

教育博客: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转载)
2011年4月16日
    博客是当前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主要通道,并且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各个行业。教育博客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到中小学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博客都被广泛应用。博客以其简单易用、及时发布、及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
    一.教育博客的类型
    教育博客根据使用对象主要分为三类,即班级博客,教师博客,校园博客群。
    (一)班级博客
    班级博客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种教育博客,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密切交流。在班级博客里,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教师也在网上批复;学生在课堂没争取到发言机会的,还可以继续在网上互相回复、发表评论,形成了浓厚的民主交流、团结协作、互相促进的氛围。班级博客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开拓一种新的、易于被接受的沟通方式。
    (二)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它的内容大多以教育叙述为主。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侧重点,内容各有不同。有教育实践反思,有师生交流,有家长沟通等等,还有包含大量其他综合信息资源,如读书笔记、生活记录、个人爱好等。
    (三)校园博客群
    在常见的校园网站上,增添博客模块功能,教师的博客在校园网上发布,形成校园博客群。
    二.教育博客对教师的影响
    新兴的教育博客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在教师使用的过程中,博客也在慢慢地促进教师在信息时代的行为变化。
    (一)由传统教学型转向反思教学型
    在教育博客中,教师往往会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博客中最常见的叙事类博客。它们是教师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有许多教师在博客中为学生写日记,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有平凡的,有值得高兴的,有令人生气的,句句篇篇见真情。教师在记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子》中有云:“行之而不著焉,习焉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全方位地反思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关键。教师不仅可以在博客里记录学生的故事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都写入博客。在教育博客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记录了自己5次试教的全过程,他在回顾思考的同时,其他教师也给予了回复,有支持的,也有指出不足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别人有相同看法时教师会去思考,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产生思维的碰撞更能引发思考,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唤起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从单一个体融到博客群体
    在以往的教师生活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研过会、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这些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博客就给教师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上网就能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思想、经验、方法,以共同学习借鉴。中小学教师是需要专家引领的,专家们通过自己的博客对教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引领,教师在博客上学习、研讨、交流,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当教师自己碰到教学上的疑惑时也可以发在博客中,恳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解惑。特别是现在许多教育专家纷纷带头建立自己的博客,象黎加厚老师、庄秀丽博士等,他们合理地运用博客并进行博客上的指导,起到了模范作用。在这样宽松的协作环境下,教师们在工作中共同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探讨,研究对策。教师们由一个封闭的个体,融到教育博客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分享,大家各得其所,形成了一个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
    (三)从单一角色到多角色
    教师的角色转换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虽然也努力地去尝试各种角色的转换,但由于外部环境的种种影响,特别是职业初期的教师,转换角色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学校多以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角色出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差异和年龄的代沟往往使学生难以与教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在博客中师生之间无角色隔阂,可以敞开心扉,轻松随意地交流,能带来比现实中更顺畅的交流效果。博客营造了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还能成为知已朋友。在傅松波老师的班级博客中,她对学生网迷们“疏而不堵”,进行启发诱导,孩子们渐渐地被博客里的风景吸引了,慢慢淡化了游戏的兴趣。教师在管理博客的同时也起到班级管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并且在实施时比平时要方便和容易得多。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大任务,现在大多数中小学采用家长联系本的形式,在学校学生发生的一些细小事情多数被忽视,而往往这些小事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博客中有意识地记录这些事情,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们通过博客能更具体地了解孩子在班级的成长情况,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而教师也能从家长这方得到更多信息,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教师在博客中与其他教师沟通,向专家请教学习,在一对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平时难得的学习机会,成为一种学习者的角色出现在这里。另外,教师在博客中的表率作用,又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可见,博客中的教师能自然地转换各种角色,更好地开展班级教育教学工作。
    (四)从隐性到显形
    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教师应该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而学生往往觉得教师高不可攀,对教师的了解甚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了解也很少。许多教师其实很有想法,但他们原来都把想法写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而不被别人知道。在博客中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环境,谁都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博客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技术工具,这种开放性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特点以及工作需要来凸显教育智慧。
    (五)从共同化到个性化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的教师。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呼唤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师。博客的出现也迎来了教师张扬个性,形成特色的新时空。在教育博客中,倡导的是属于自己的天空,可以直抒胸意,不必在意遵循某种格式,不必在意是否笔下生辉,博客作者有创作文学的,有搞摄影的,有绘画的……展示多种多样的才艺。他们的各种风格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人曾这样评论博客:“博客像一个巨大的超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超市里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的东西。”这样超市化的博客,不仅使师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建议与对策
    博客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形象,博客将成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极有前途的生长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改革中,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立足点是教育而不是技术,特别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博客技术,必定有不可避免的不足。因此我们在给予教育博客热情支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如何合理利用教育博客。
    目前教育博客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参与教师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博客多数在教育较发达地区发展,如江苏、山东、广州等,而其他地区的应用较少。网络上的教育博客大多“安家”在不同的网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除了一些彼此熟识的博友们会相互“串串门”之外,更多的博客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与博客“个人传播”和“深度共享”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我们在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中使用博客的同时,也应该提倡建立大型教育博客平台网站。
    庄秀丽博士的看法:教育博客个体之间“互联的程度和规模将直接决定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结构”。教育博客跨区域推进有利于教育博客们同济互助,优化博客这一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像在浙江新兴博客群嘉实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多教师加入到其中,扩展到一个地区,发展到一个省,联系到全国……使这个团体不断壮大。
    博客的应用并不适合任何学科的每一个教师。有的教师的性格与习惯也不适合博客的工作方式,可以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另外许多学科的教学也并不适合在博客环境下开展。从目前来看,在文科教学中应用较多,特别是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涌出许多优秀博客。许多其他学科只能把博客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像数学、物理、化学必须要经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后才能获得,单单依靠博客信息呈现和交流共享,并不能使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全面理解。教师在利用博客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跟从。
    教育博客中资料无序堆放,内容空洞。教师在书写博客时不受主题的限制,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心得、生活感悟记录到博客中,这是博客自由的优点。但与此同时,大部分教育类博客内容广泛,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这样就没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可能会造成博客中大量资源的无序化堆放。只有量化,而没有质化,不但不利于教师查阅利用,最后还可能阻碍信息正常流通。另外,博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日记,是对一个教育活动的反思,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博客除了是写给自己看以外,还要考虑到所写的内容是否对别人有益。有些博客的内容就像个人生活的流水帐,既没有思维深度,又没有明确的主题,访问者面对这样的大杂烩,岂不浪费时间?要写就必须写出思维的深度,体现原创的内涵,这对于教师个人水平提高也有帮助。教师在注册博客时应尽量将博客与学科结合,建立分学科专业化博客网站,形成专业化学习团队,这对于学科教师之间教学研讨和协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博客的发展受师生信息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局限。现在教师和学生们的信息技能如计算机操作水平、打字速度、信息搜集能力等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地使用博客。特别是在初中和小学,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弱,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博客上,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或者看新闻,很少有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如何使学生也在博客中活跃起来,并能坚持使用博客学习,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此外,师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制约博客的应用和发展,直接用键盘的敲写还没有被很多人们所接受,这样博客的更新速度也受到了限制,但更新迅速又是博客的一大便利特点,博客的潜在能力就难以发挥出来,正如CNBlog上所说的“中国还是一个善于书写的国度……”要让教师学生持之以恒地书写博客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克服的困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2

繁荣背后的隐忧(转载)
——对教育博客运用现状的反思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唐晓勇
刊载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第7期
                                         2011年4月16日
   在2007年,博客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早已不再那么神圣与陌生。也可以说到2007年还不了解教育博客,那他就太“落伍”了。经过几年的运用发展,在广大师生眼里博客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网络技术,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终生学习、合作交流、分享反思、坚持不懈这样的一些精神与理念。也正是这些精神与理念让更多的师生开始运用博客来进行学习活动。
    回顾教育博客在国内运用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零技术”的博客对教育教学的促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从2003年起,国内部分高校教师和一线先行教师就开始运用博客进行教育研究活动。在这个阶段,博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神秘的。2004年开始,国内部分中小学校开始开展校园博客群的运用研究,“零距离关怀”的博客逐步被广大师生所接受。2005年,国内对教育博客的运用研究逐渐趋于“白热化”状态,区域性教育博客群、课题研究博客群、教研博客群开始陆续出现,并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教育博客”,正是这些优秀的博客群和个人博客带动了更多师生的参与。需求产生运用,运用推动发展,在实践中,师生也在不断赋予博客新的内涵,挖掘博客新的运用方式,教育博客运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教育博客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建构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教育博客的运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面对教育博客的繁荣,我们是否沾沾自喜?繁荣的背后是否隐藏危机?目前一些被称道的校园博客和区域性教育博客,表面看似繁荣,但沉下心来阅读,却让人感到一丝忧虑。从某个很出名的区域博客群的发帖和回复的数据统计看,活跃的教育博客仅仅10来个,进行深度对话、讨论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对于区域博客群来说是很不相称的。大部分区域性博客群中的教师博客还仅仅是个人行为,如何让个人行为成为集体行为,形成合力,让每一所学校的发展真正得益于“教育博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只有理性、清醒地认识教育博客运用发展现状,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博客的作用让其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信息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博客“零距离”的关怀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教育博客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博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就目前的现状看,很多专家和老师把教育博客等同于教师专业发展,这有失偏颇。实践证明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跑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要成长,要不断完善。拥有教育博客并不断书写博客不等于自己的专业就一定会得到发展。教育博客的运用关注点、运用方式,以及书写博客的形式和书写质量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看,很多教师书写还比较随意,思考缺乏深度,同时一些博客群,特别是校园博客缺少专业引领,这很容易让教师的运用出现“偏差”。如果我们只从形式上大谈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不去深度研究教育博客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去推动博客在教育中的核心运用,那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海市蜃楼”。
    功利性取向,让教育博客走入迷途?
    随着教育博客运用研究的深入,博客越来越显示出自身对促进教育发展的独特魅力。因此,很多地区和学校开始开展教育博客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推动区域信息化研究的水平以及学校的自身发展。教育博客的蓬勃发展无疑对区域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教育博客实践、研究、推动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功利性倾向,又在损害着博客运用的研究成果。对一个区域也好、对一个学校也好,还是对一个教师也好,教育博客一旦成为追求声誉、利益的手段,其过强的功利性,必然会限制和阻碍人们的思考,并极大地影响教育博客的真正效能,很容易让我们的运用走入歧途,迷失方向。
    目前,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过度夸大教育博客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在运用实践中只重“形”而轻“神”,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在现实中,急功近利式的运用推动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和干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处在一种博客运用的亢奋过程中,亢奋让人们的思路变得混乱,亢奋更让教师难以静心思考,要想有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就更难了。
    教育浮躁、浮夸之风,是教育博客功利性取向的根源,它让我们的运用很易走入迷途!
    教育博客究竟为谁服务?
    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博客的运用最终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运用重心看,目前大部分教育博客还仅仅停留在自我发展的层面上。在如何运用博客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较少。这与我们对博客运用研究的引导以及各个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的。让教育博客的重心下移并作用于整个教育过程,把博客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关联,运用博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博客真正为学生发展助力。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利用博客开展在线学习、专题探究、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深度对话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把博客作为师生之间教和学的互动平台,开展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
    只有把教育博客与学生的发展关联起来,教育博客才更具活力。
    书写博客,我们的激情还能保持多久?
    从教育博客们的实践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教育博客都要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奋期。初次接触博客充满好奇和期待,并极力用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博客以扩大其影响力。第二阶段:加速发展期。随着自己的不断积累,博客浏览量的增加,以及关注者的增多,书写者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书写的激情高涨。第三阶段:倦怠期。书写毕竟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虽然没有对高质量稿件的强烈追求,但是写多了依旧会有累的时候,慢慢就会不再具有当初狂热的激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倦。这个时期是很危险的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这种倦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退出博客。
     目前,大多数教育博客还是个人行为,属于 “发烧友”式的自主研究。教师仅仅凭一腔热情开展教育博客的研究,教师的这份激情究竟能坚持多久?现实告诉我们,很多早年有名的教育博客们,因为激情的消退,书写的欲望越来越低,已经逐渐淡出教育博客的“舞台”。如何让老师们永葆激情?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疏导”。在实践研究中适当借助行政管理力量,充分发挥管理作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把教育博客的运用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联,把教育博客的运用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让教育博客常态化运用成为可能。
    网络成瘾,阻碍教育博客的健康发展?
    博客的自身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教师,其分享发布的功能让教师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在群体学习中,教育博客之间彼此交流、彼此关注,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求,这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脑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受到关注和赏识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快乐的神经递质,刺激大脑,让人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被关注,被赏识无疑会让教师乐于接受博客并满怀激情,这也是教育博客能在广大师生中广泛运用的关键。但,现实中有些教育博客过度关注自己,过度沉迷于博客,有的老师一整天挂在网络上,不是为了上网浏览新的信息,而是随时关注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发帖留言,呈现“孤芳自赏”,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博客成瘾已经成了阻碍博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技术层面讲,博客仅仅是一门工具。要让工具发挥应有的作用,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关键是我们运用者。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理性地面对教育博客的“繁荣”现象,用心去挖掘其功能,让教育博客促进教育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3

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
《中国教育报》记者 徐启建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并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11月份,中国博客大会在上海的召开以及前后由新浪、搜狐和博客中国组织的博客大赛,几乎让所有的网民都激动了起来,一时间“今天你‘博’了没有?”之类的口号风靡天下。但与这些骚动和热潮无关,一个务实的博客群体正在不为人注意地悄悄涌现,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里痛苦、兴奋、孤独、无奈,展示着百般情绪时,他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的却是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这个群体的名字叫——教师博客。
  写进政府文件的“博客建设”
  今年6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淄博人民会堂三楼会议厅召开,到会的有淄博市各区县教育局及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领导、教师等300余人。会上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件竟是《关于推进淄博教育博客建设的意见》。
  在这份征求意见的文件中,淄博市的教育博客建设目标被明确提出:“依托淄博教育网,以高中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并辐射学前教育;区县依托各自的教研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以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支持学校管理为主题的博客网站。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把教育博客建成全市教育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引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论坛。”
  文件中不光有思路和目标,还有明确的通报表彰机制:“对于博客创建情况要及时总结、通报,形成建立博客数通报、访问量通报、日志数通报的机制,并与各区县、各学校的办学综合考核挂钩。博客资源是全市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评审委员会定期评选精品博客资源,纳入资源表彰奖励范畴,定期评选各学段优秀学科博客。”
  显然,这是一份完整的、深思熟虑的教育部门工作文件。这份文件出台之前,淄博市教育局专门派团考察了浙江海盐教师博客建设。
  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海盐教师博客”从今年2月启动至11月,已经注册1365个博客,发表日志7358,回复9174。海盐在职中小学专任教师2700名左右,已经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还吸引了一些来自北京、上海的教育系统的博客。在县教研室的积极倡导下,其中,只县里的天宁小学,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了个人博客,逐渐形成了一个优秀教师博客群,涌现出了像《阿汤的味道》、《雨中漫步》、《爱书女子》、《清风几许》、《依山傍水》、《紫烟若水》、《杨柳依依》、《回首往事》等等一大批较优秀的教师博客。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年会上,“海盐教师博客”荣获主题网站类浙江一等奖。
  本来还在众多的领域里吵吵嚷嚷并未走上台面的的新技术和新生事物,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师博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一个教师被博客改变的生活
  淄博高新区南石小学的曹永老师是被别人“拉”进博客世界的。他先后在blogcn、yourblog和淄博网络教研上申请建立了blog——“正在发生的历史”。取“发生在今天的事情,过去之后就会成为‘历史’,记录下现在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就是记录下自己人生的历程”之意。刚开始时,他所写的内容还不是以教学和工作为主,后来逐渐用来记录在学习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没想到“通过它,自己接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领域的老师、专家、教授”。
 除此,他的整个教育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自己的学习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blog,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在我的blog上就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而它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自己勤于思考。”
   博客不只是使曹永养成了思考和反思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从接触博客以来,他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线的教师、有高校的教师、教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使自己深受感染,激发了自己学习的渴望。另外,当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当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时就赶紧去捕捉住它,并随时记录下来。这当然就渐渐养成了一种好学深思的态度。
  其次是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四年级的语文课,三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每周共六节),另外还有学校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总务处的日常工作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了很重要的问题,而博客使他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别人的经验,无疑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被博客改变的生活”,曹永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由此改变的工作习惯。他归纳为三条:
  “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写博客带来的一大转变,就是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的时候,总要想一想出现过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明白了什么,然后再到自己的博客上去细说一番。”
  “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写文章都讲究要有条理,由此想到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那就要对各项工作合理安排。平时来的任务随时做好记录,有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需要调查什么,了解什么人等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自己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进行考虑,以使自己的工作条理清晰,使自己头脑清醒。”
  “养成积累的习惯。自己参加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但却发现除了一个个早已逝去的日子,其实自己是两手空空的。能向过去的八年索要些什么呢?它又能给予我什么呢?回答是否定的。每天我们的工作中都会发生一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自己产生了什么想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对自己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博客就为你存储这些财富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享受着“幸福博客生活”,曹永很是陶醉:“它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为你承担着你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你的探索、疑惑、所思、所得。”
  博客的“教育之路”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还是在那个淄博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描述的:
  “对教师个体来说,基于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而对学生来说,博客用于对于教学的反馈、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收集整理等,支持学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档案。”
  一位网名叫网悠的教师则特别看重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颜景林老师认为,博客除了能帮住教师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反思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它特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
  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
  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有人说,教师博客的出现就像一个“救星”,它使我们的许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像一直因为缺少互动而推行艰难缓慢的“教育叙事研究”,又比如我们一直倡导但深受人力、财力所限的“跨地域大范围交流合作”。这样的局面让我们“始料未及”,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博客的利用也许刚刚开了一个小头,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帮教师成长有多深?能改变教育教学面貌有多大?我们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期待。

相关链接
  什么是博客?
  WE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贴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2年才开始流行,而教育系统真正开始流行是2004年,2005年是发展壮大的一年。
 博客有何特点?
  如果拿Blog跟个人网站、BBS论坛等相比,共同特点是提供了人们表达和展示的平台。
  不过和个人网站不同,Blog显然没有技术的门槛,就像无需自己造纸也有纸用,Blogger无需掌握建站的各种知识,就能拥有自己的Blog网站。当然现在也有许多傻瓜式的网站模板供个人建站,但二者的内容及组织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Blog强调了微内容在时间上的积累和延续,而前者更多的是以类别的方式,对正规的内容或文本进行组织。
  至于和BBS比较,更不一样了,BBS算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比如酒吧、广场等,而Blog则是私人的小书房、小花园,在自己的地盘上,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规约、没有各种等级制度来限制你。再说,和BBS中到处散落的文本相比,Blogger的内容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展示自己。
  什么叫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摘自方兴东、王俊秀博客论1.0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4日第5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4

第867篇:再话我的博客生活
逍遥行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182m6.html

2011年6月24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阅读积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友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越来越多的交流都在博客上进行。而我,早已习惯了用微机写作、用博客积累和交流的生活。如今,不再挑灯夜战去爬格子写论文和随笔,不再去一遍遍翻查那堆积如山的资料,不再手酸胳膊疼地去抄写读书笔记,可以说,现今的读书学习和积累已经离不开博客了。
    回想起自己建立和充实博客的生活,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自2007年5月我建立自己的网易博客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其实我真正的博客生活,还得从2004年4月从我在学校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读书网站算起,实际上我的博客生活已经过去了7年的时间。现在,写下的教育随笔放在博客上,记下的读书笔记和感想发在博客上,阅读到的非常有借鉴和学习价值的文章资料也转载放在博客上,自己的各种资料也交给博客保存。为了使用方便,根据各类博客的特点,我先后建立了网易读书博客(存放自己转载的教育资料)、新浪读书博客(我的综合读书博客)、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博客(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专业博客)、开心博客(与寿光本地开心网友交流的博客)、百度博客(我的休闲养生博客)等。博客改变了我读书积累的方式,博客提高了我读书积累的效率,博客也加速了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早饭后到了办公室,打开微机之后,先登录自己的博客主页,看有没有网友的留言,回复留言之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抽时间及时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所感所想,及时用微机记录下来。在读书学习时间之余,也常常打开博客上个人中心栏目,欣赏一下网友们发表的精彩文章,遇到有价值的美文,就转载保存下来。有时在博客上和网友们就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如果有时一天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去写点东西,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别人的文章转载下来,算是自己的学习内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装饰一下自己的博客主页,各种栏目也越来越多,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主页上,先后链接上了“老朋友的家”、“名师专家博客”、“语文与读书网”等,还有“我的作品超市”、“记忆深处”和“佳作推荐”等栏目,使自己的博客内容越来越丰富。每天在撰写博客文章的同时,我还经常阅读名家名师博客上的文章,欣赏闫学老师的枫叶荻花,拜访窦桂梅老师的玫瑰有约,走进李镇西老师的新家,赏读吴非老师的教育杂文,感受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潮,走进张志勇厅长的思想会客厅,领悟卢志文校长的杏坛絮语……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非常喜欢自己写博文的幸福感受。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写博文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博客上的文章在一篇篇增多。   
    教育博客改变了我们读书积累的方式,扩大了我们阅读与积累的空间。为了吸引大家阅读,我还注意定期更换模板和界面,为每篇文章选择上一幅精美的相关插图。许多网友在博客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他们喜欢我撰写或转载的文章,我会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大家。
    我每天抽时间都在更新自己的博客。因此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连续3年获得了潍坊市教师博客评选一等奖,也带动和影响了本地与外地的一大批干部和教师。
    教育博客,已成为我读书学习中最亲密的朋友。

    相关阅读:1、电脑时养个BLOG   2、我的博客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5

教师专业成长二题(转载)
2011年8月4日
1、教师成长不可依赖“快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陈  力
    一、快餐助长:饮鸩止渴
    教师的成长本是个古老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个话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涉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刊文章到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快餐式”的内容和应急性的技术训练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职业理想激励和职业规划的导引却常遭冷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速度、讲效益的时代,速成心理和“快餐”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一线教师和所有关心教师专业成长的人们。大家都希望教师能快速成长,迅速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能手。但是人们似乎忘了教育工作的特有规律,忘了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欲速则不达。那些依赖外力的思想、抱怨环境的论调、速成功利的快餐心理等,其实样样都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拔苗助长式的短平快集训,对术语理念和技术技巧的片面追求等等对教师的成长无异于饮鸩止渴,从长远来看害多利少!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的内在力量,靠升华了教师职业理想、靠科学的职业规划、持久的学习思考以及踏实自觉的实践积累过程。
   (不同视角:饮鸩止渴一说有点过了,快餐固然不好,但它毕竟能助长,那也比厌食、绝食强。)
    二、心中有:教师职业的灵魂
    教师要成长,首先必须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得到升华。在回答“我为什么要当教师?”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假如一个教师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谋生手段――事实上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那么他倒不如及早放弃,去从事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工作。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工作是一种艺术,教师的使命是去塑造一个个有灵魂的生命,而不是去装配硬邦邦的机器零件。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和技术来工作,也就是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爱”。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有了爱,教师才有灵魂。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心底充满爱的教师:他爱学生、爱自己、爱职业、爱思考、爱创新……其中最根本是爱学生,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来思考问题,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孤立地谈教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去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哪一个优秀教师不是把学生成长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出发点?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其中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就是教师的成长是建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基础上的。不爱学生,教师就不可能爱事业;不爱事业,教师也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思考、追求创新。如果一个教师不是用口号,而是能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就会成为教师本人的需求。
    既然“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师的灵魂,那么“爱”的教育也当然应成为教师培训的灵魂。教师培训不仅要学习理论、训练技术,更要启迪“灵魂”。理想得到升华的教师也许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帮助学生成长的强烈愿望会变成对知识和能力的强烈渴求,驱使教师寻求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有了这种升华了的理想,他就不再等待,不再依赖外力的督促。他会自主发现身边一切有益于教学的信息和资源,他会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相反,没有灵魂,仅靠培训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因为理论也许可以灌输,技能也许可以培训,而爱,却只能在灵魂深处滋生。
  (不同视角:都在强调教师心中应该有“爱”,但说实在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何让教师心中有“爱”,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探讨,难道仅仅依靠人的本性和良心?)
    三、职业规划:教师发展的蓝图
当我们询问一些年轻教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很自信地说:当然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但是当我们继续追问这个“优秀教师”的具体所指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不那么有把握。优秀教师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个体上表现出来也有不同的类型。很多年轻教师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想做什么样的教师,也就是他们的榜样(用现在的话说叫“偶像”)是什么样的人,不清楚自己跟偶像之间在各方面的具体差距在哪里,比如在学科知识和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素养、教学经验和课堂操控能力、科研能力、了解学生、跟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等等方面偶像到底有哪些绝活是自己还不具备的。对这些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的老师们来说,虽然他们有的是进取心,但由于目标是不清楚的,他们只能在朦胧的憧憬中浪费青春年华,最终贻误了成长和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一个偶像还是一个综合的模型,还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后定下来的一系列子目标,最关键的是它要能“看得见”,能真正激励着自己去努力,模糊的目标几乎等于没有目标。阅读教育大师的作品、了解同时代教育名家的思想、观察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等都是形成明确成长目标的有效方法。
    有了目标之后自然要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目标越明确这个路径也越容易找到。实际上目标和路径两者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目标和路径也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在选择目标和规划实施计划的时候,目标的逐层分解、具体的时间表、可能遇到的困难、自我激励和内省、获取帮助等策略都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跟学校教学的需要和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并能及时得到帮助和监督。另起炉灶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不同视角:要想让教师心中有“蓝图”,你必须给他们勾勒出美好的愿景,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有奔头,才会自觉主动地描绘心中的蓝图。)
    四、且学且思:教师发展的路径
    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成长多成同样离不开“学”和“思”两个字。教师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孤陋寡闻,而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习惯,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留心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可以向书本学、向前辈学,也可以向同行学、向学生学……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留意,生活工作中可以学习的地方处处都是。
    学习理论忌讳“本本主义”。教育不断地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论和主张层出不尽。这些理论各有特色,有些主张之间甚至针锋相对。因此,理论学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可盲目接受,人云亦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各色各样的理论时,很多人抱着“厚西薄中”“厚今薄古”的成见。认为“国外的”“最新的”“现代的”理论就是好的、先进的;认为传统的、本土的理论理念就是过时的、不好的,其实也是未经理性思考的表现。
    借鉴实践经验也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对公开课的观摩学习,课改以来的多数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等都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特征。这些课堂教学形式如果运用得当,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但也有的教师观摩此类课之后,不经认真思考和分析,就把公开课当成“样板”全面接受下来,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更糟糕的是,少数人可能根本没有理解这些课的精华,反倒把一些花哨的形式学了来,反倒把课上得面目全非,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诸如此类的不加思考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五、用实践:教师发展的落脚点
    “学”来的理论、“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其价值。无论是读书、参加培训还是借鉴他人经验,都必须跟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任何一项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理论是否有价值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我们无法依赖某一两种理论来解决所有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价值,实践中借鉴他人经验的精华,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丰富不是看他教过多少学生、多少门课程,也不是看他当过多少年老师,而是要看他在教学实践中所付出的心思和所领悟到的独特感受。一个有十几年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假如他仅仅是把教书当成糊口的职业,假如他疏于学习、懒于思考,那么他的几十年教龄本质上也不过是一年教龄的几十次重复。拿他跟一个用“心”、用“爱”来勤恳工作的年轻教师来比,其实践经验的质可能还远比不上年轻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职业理想需要在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和思考也不可能依赖于几个假期的短期集训,而应该作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一种终生的习惯,融入教师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应自觉远离功利的“快餐”,时时告诫自己“宁静”才能“致远”。
    (不同视角:没人天生就喜欢“快餐”,谁不想享受饕餮盛宴,“快餐”流行必然有它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的,盛宴不提供,快餐又不让吃,那只能看着我们一天天消瘦下去。)

2、警惕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依赖症”(转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了教师校本研修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然而,教师个体教育意识的失落、对自我教育生涯的整体性反思的缺失、对教育资源的依赖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降低了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稀释了教育的生机,而且使得校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越发稀薄,工具性、功利性日益膨胀,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品位。
    依赖网络,教师成为奴隶
    互联网可以使教师获得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网络的确给个人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然而,电脑的普及以及校园网的创建使许多教师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写论文、总结、计划、反思、案例分析等依赖电脑。如果哪一天停电,或者网络出了故障,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于是,一些老师成了网络的奴隶。
    万事依赖网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懒惰,使自己的才智越来越浅薄,使自己的工作停滞在浅表层状态。有些工作要先试着自己完成,再借鉴网上资源,琢磨一下他人的想法和做法的合理性,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然后理智地分析取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不能在任务来临之际,而应重视平时的留心,积极主动地进行网上资源的查阅、收集、归类、整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用网络资源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依赖教参,课堂失去灵魂
    曾问过好多老师:怎样备课、上课?老师首先想到的是看看教学参考书。如果自己上了一堂课,却没有看过教参,心中就没有底,怕自己讲错,怕自己抓不住重点与难点。于是,教学参考书成了教师行动的指南针。
    教师依赖教参,其思维棱角被它磨平磨光,习惯于依赖,懒于思考,疏于研究。我们只能是走老路、唱老调,教参怎样讲就跟着怎样说,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也就阻碍了教师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缺少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使我们的课堂失去了灵魂。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拥有研究精神。加强教学的全程研究,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真实“自我”的形象,做教学的主人。
    依赖教辅,教学成为俘虏
    设计作业本来是做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可遗憾的是,教辅的兴盛使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替代。于是,不再钻研教材,不再研究学生,也不思考教法。这样下去,又怎么能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高呢?教师完全依赖教辅,教学成了俘虏。内容重复,形式呆板,没有学生选择的自由作业,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作业的意义、作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善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寻找、创设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
    依赖培训,折断飞翔的翅膀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讲实效的时代,速成心理和“快餐”文化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也影响着教育事业和渴望专业成长的一线教师。当你询问一位教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很自信地说:“当然想成为一位名师!”目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盼培训、等培训、靠培训的依赖心理。依赖上级教研部门开设培训班,依赖专家讲座,依赖外出观摩名师的课堂。每位教师都盼望自己快速成长为素质教育的排头兵或领头雁。但是,人们似乎忘了教育应有的规律,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那些依赖外力的思想、抱怨环境的论调、立竿见影的速成心理等,其实样样都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的精、气、神,靠教师的职业信仰、科学的人生规划、持久的学习思考。
    纵观所有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其成长的历程却是惊人的相似:痴情教育,酷爱读书,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及时反思,并能随时随地记下那些闪动着灵性的教学故事。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如果缺失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仅仅依靠外推力,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职业倦怠随之潜滋暗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思考、研究、成长也不可能依赖于几个短期的培训,而应该融入教师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6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李振村
  2011年9月1日转
关于教师的发展,我想一起跟大家做这样六个追问,提出六个问题。
追问一: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所有成为“家”的人物,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他无一例外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此,各位老师,你一定要追问一下,你的教学个性和特色在究竟哪里?
今天听这八位老师的汇报,有的老师能看出一些特色,但是有些却不能。我感觉很多老师自己心里也不清楚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们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我们说几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我们身边的韩兴娥,在全国小语界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为什么?因为她就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她十几年如一日做了一件事,就是改变语文课程结构,拓展阅读面,进行海量阅读,她成功了。另一个例子也是我们身边的,淄博的常丽华,她十几年如一日开展童书阅读,围绕这个主题,每年一个项目,每年一个侧重点,每年结集一本书。例如,有一年她做的项目是“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她把一年24节气和与24节气相关的诗词都集中起来,每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跟孩子们一起学习跟这个节气相关的诗词,这样让孩子们伴随着大自然的节律学习诗文,非常有创意,非常有特色。第二年再选个角度,但童书阅读的总目标是不变的。我们编辑部朱文君,她上课很好,演讲也好,文笔也好,她调到我们编辑部后,后来在一次会议上上了一节文言课,我感觉很有特色,就建议她:你以后你别的课就不要研究了,就研究这个小古文的教学,研究小古文的课程建设。几年以后,你就是全国小古文教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专家。她就是这样做的,现在6年过去了,她的小古文教学、小古文课程、小古文的教法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非常完整的系列,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来报名参加这个项目。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成就伟大。
我想各位老师今天的会议结束以后,应该照自己的发言,反思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我们的个性和特色,一定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禀赋和特色的小的切入口,展开研究,你才能走得久远,走得深入,因为事物总是越具体越深入。
追问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
譬如一位老师讲到“统合语文”,这个概念很好,但是“统合语文”具体是在做什么,“统合语文”的个性和特色是什么,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不是光有一个概念就可以的。就像我们讲的大课程意识一样,我们讲每一节课,都是给孩子开一个窗口,让他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对接文化、科学的大世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然后拓展延伸开去,寻找自己发展的宽广路径。
追问三,: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
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提到校长让大家写书,如果大家把写书看做校长安排的一个任务,那是很烦的,每天教学这么忙,还要写书,多烦人啊!如此一来,写作就不是你情感的需要,不是你表达的需要,是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那你怎么能写得好?
所以我们现在要追问: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我坦率的说,到现在大多数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写作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很多老师还认为是一种负担,还没有感受到教育写作的快乐,没有感受到通过协作带来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校长调到北京玉泉小学以后开了一个博客,我经常拜读,我就在想:高校长进入北京,的的确确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这个成长阶段非常生动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博客中:他结合北京玉泉学校的情况,结合他的阅读和思考,每天一个小题目,每个小题目有个小案例,每个小案例有个小感悟,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创意无限。高校长不是对空冥想,不是愁眉不展,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不是有人逼着他写,是他自己有了真切的强烈的要对北京玉泉学校老师和孩子说的话,有些话不便于在大会上讲,怎么办?他就用博客来说。这种写作,发自他情感深处的需要,是他思考的结果,可以有效地推动他不断刷新对教育的认识。
李希贵校长为什么能成为教育家,也跟他的善于写作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的教育专业写作,就没有他的今天。李老师到现在都保持着这个习惯,他的口袋里总是放着小硬卡片,这是我从十几年前认识他就是这样的,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大家都谈得兴高采烈,有的人只关注酒,有的人只关注菜,他关注的是大家随意交谈中零星闪光的智慧语言,如果他感觉谁讲的话有启发,他立马掏出硬卡片,悄悄记下来,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干什么呢,记录我们的不法言行?后来,他说你们说醉话也有很多闪光语言,我要记下来。回到家以后,他的书房里,各种卡片分门别类,逐一整理,从中吸纳智慧。他每做一个阶段都要写一本书,他绝对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也不是为了约稿而写,他必须有了思考,有了丰富的实践,如此一来,教育写作对他就是一个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对他的成长促进作用太大了。
事实上,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无穷尽的故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就有故事。你不写,就成为过眼烟云,流失了,多可惜啊!你不写,干几十年和干几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写下来,就成了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块砖头,无数块的砖头叠加起来,就把你推向一个高峰。
当然这个教育写作一定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李希贵老师在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他经常拒绝很多出版社和报刊的约稿,他认为不成熟的东西绝对不会往外拿。
当然我还要对今天在座的所有老师说,教育家工程人选不仅仅是这8个人,它的大门是对所有老师打开着的,每一位老师只要你有自己的专业个性和特色,只要体验到了专业发展的乐趣,只要你有追求和想法,你都随时可以进来的。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我建议各位老师建个博客,把它当成是你们教育专业写作的平台,把每周每天发生在你课堂里,发生在你学生身上的,你的观察,你的思考,随时随地写下来,如此一来就有学生、家长关注你,他们的关注和跟帖,就给你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和压力,推动着你往前走。
追问四:专业阅读对我的成长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可以这样问:这一年,究竟有哪本书对我有很强烈的震撼?我感觉有些老师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忙忙碌碌,十分辛苦,无暇读书。
其实,时间是有弹性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无论多忙,大概也忙不过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他原先在潍坊市做教育局长,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地级市,千头万绪,那种繁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依然看了那么多的书。有一次他的下属问他究竟什么时间看书?他举例说,我出差从潍坊到青岛,在路上,一本书可以看个四分之一,到了机场安检等一个小时又看了四分之一,到了出差地,从机场到旅馆又看了四分之一……一本书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看完。
有一年我请窦桂梅去新疆讲课,她是晚上的飞机,我跟教育局长在机场等,飞机到了,很多人下来,有的在低头赶路,有的左顾右盼,只有一个人一边走一边专注地看书,这个人就是窦桂梅。我说你怎么走路还看书。她说在飞机上没看完,爱不释手,就边走边看了。这就是窦桂梅和我们的差异,这也是她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所以说每个人要想拓开视野,就必须坚持一个月读上一本书,读两本更好。当然,读书不一定要读那种枯燥的,不愿意读的可以放一边,找喜欢读的就是,也不必一定都要读专业的书,其他方面的书都可以读,读书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你只要在不断阅读,就意味着在不断吸纳,如果你一年读10本书,五年50本书,然后你一开口,就跟别人不一样;听讲座,你一听就觉得怎么这么浅。其实读书,不一定要做笔记,要摘抄名人名言,只要你在读,只要你坚持读,你就不知不觉地在吸纳,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发育都是不知不觉的。我们编辑部有个小朱,年轻人,很渴望进步,我建议她,你只要能够坚持三年读100本书,你就有了跟任何教育专家对话的资格。当然,这也是对我的自勉,因为目前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和大家一样要努力,再努力。
追问五:我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专业偶像,从他的身上究竟吸取和借鉴了哪些元素?
我感觉人是应当有偶像的。任何人在他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都应该有专业偶像,从他身上接受启迪,接受影响。李希贵,现在是很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偶像,例如他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的偶像,就是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高校长偶像就是他的老师李希贵。李虹霞的偶像肯定是她的师傅于永正。
但是,对于偶像不能仅仅崇拜,要研究他、琢磨他,要吃透他。你的师父是于永正,你对他究竟有多少研究,你现在能不能讲出几个十几个师傅的教学案例?能不能立马说出他的教学艺术和特色?只有热爱和崇拜不行,还要研究偶像的言行,研究偶像的教学实践,才能进步得快。
追问六:我是否真的有自信,是否真的想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家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是我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我在做这一切,还是被校长逼着在做?我感觉有一些老师可能是被校长逼着在做,而不是发自内心有这样的梦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自发主动的成长才能持久,才能走得久远。
高校长刚做校长的时候,我跟他交谈,在一个很嘈杂的小酒店,他请我喝酒,我觉得他很有想法,很有激情,我说你一定沿着教育家这条路走,一定要打造最有特色的学校。可是第二天,我到他的学校一看,心里凉了半截,整个校园破破烂烂,尘土飞扬。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高校长终于成了公认的教育专家。高校长达到今天的高度,有外力推动,但最主要还是他自己的梦想在驱动他,是他自己想做事,有想法。现在,高校长也年过半百了,衣食无忧,也有了知名度,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思考,为什么?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鼓舞着他,吸引着他,让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一个人有没有想法,太重要了!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王崧州,薛法根,管建刚……多少名师,都是在梦想的驱动下走向远方。于老师七十岁了,依然在读书、写作,在全国各地奔走讲课,为什么?因为心中有梦想在,有追求在。
所以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校长逼着你前进,还是你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你。如果真的是校长在逼着你,我觉得你就抓紧时间退出来。但是如果自己有想法,不甘于庸庸碌碌的这样度过一生,就要从今天开始,从六个追问开始,从反思今天的发言开始,从2011年的规划开始,开始卓越教师的成长之旅。
谢谢大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39
博客让生命更精彩(转载)

李茜      
    2011年12月18日转   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2006年7月11日,那天我在郑州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了博客。博名叫“心灵有翅膀”,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的心灵真的翩翩起飞了,如插上了翅膀。  
  建立博客已三年有余,这三年来,从没有一日离开过她,即使是出差在外、即使是工作忙碌,心也总在牵挂着她。时间非但没有让我和她淡漠,反而让我越来越爱她,这种爱,已经渗透到生命中,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  

教育博客是我文字和图片的仓库   

从小喜欢写点小东西,但很多都丢失了。有了博客,我的欢乐我的烦恼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就都被她包容和存储起来。1166篇博文记录着我平凡的生活和我的热爱我的感动。闲暇时,我会打开博客向前翻,那文字、那图片便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看着几年前孩子的模样,想想现在的样子,我不禁莞尔;看看某一件伤心的事,想想事过境迁我坚强地挺了过来,我感慨万千;看着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游,那开心仿佛还在眼前;看看孩子们在我创意和开展的活动中成长收获,我无限欣慰……每个学期结束,该写总结了,我会把“校园生活”里的每一篇文粘贴下来,稍作整理,一篇详实的工作总结便有了。

   教育博客是我们学校的宣传平台  

  我一直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多被我以图文形式记录在我博客“校园生活”栏目里,写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不忘打上全称,教育博客的朋友多,来自郑州市各个学校,这是多好的宣传机会,学校的知名度在博友的点击中提高了。有不少博友都说:“你的博客就是你们学校的宣传平台。”我高兴,因为我是学校的一员,让大家通过博客了解我们学校的工作,这也是在为学校做贡献呢!

   博客提高了我的摄影技术

   常在我博客里走动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博文大部分都附有图片,这些图片多是我拍摄的。记得刚建立博客的时候也发图片,但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图片不是模糊不清就是主题不明。而对现在拍摄的图片,我自己也觉得技术越来越高了。有些博友回复时问我用的什么相机,我的相机是及其普通的超薄型家庭用的相机,现在用的这个已经是毛病百出了。我的包里天天带着相机,看到令我感动的画面或者大自然的变化我都会及时拍下。相机的利用率超高,当然坏得快了。我的愿望是买一个好相机,好相机一定会为我的博客增彩。  

  教育博客充满爱   

教育博客之所以那么深入人心,因为她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忘不了2007年6月23日在紫荆山公园附近为患尿毒症的许昌的马爱玲义卖捐款的事情。马阿姨身患尿毒症却无钱住院,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等待每周一次的透析。博友们捐出了自己的物品去义卖,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家晒得黝黑黑了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怨言。舒馨来了、新华来了、兰心慧质来了、南方来了、小风来了、潇湘明月来了、简单来了、夏天带着女儿来了、颜色带着学生来了、太阳雨和心之舞带着学生来了,芳草地带着连夜赶制的爱心捐款箱来了、心灵花园的朋友也送来了许多书义卖,柳色青青委托兰心捐了50元,当然,这样的场合少不了默默拍摄的宏伟……到场的人不仅参加了义卖,还都进行了捐款。1235元不多,但送到医院时却让病中的马阿姨和她的女儿哭了……   

忘不了2008年5月28日的那次特殊的聚会。郑州教育局8楼,“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活动让每一个到场的人心情既沉重又温暖。每个人手腕上都系着象征对亲人祈祷和祝福的黄丝带,粉红的蜡烛摆成了心形,中间是大大的“512”,烛光映照在每一位博友的眼睛里,映照在每一位博友的心里。夏天带着信息网的工作人员朗诵的《我们都是汶川人》让全场肃静,歌者的诗歌朗诵《请铭记他们的名字》让全场动容,我们管城实验圈子的大小14位博友、高山流水、落霞、一江春水、神奇猪猪、萤火虫、激情飞扬、水云天、暗香等都加入到了朗诵行列。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当场义卖了精心绘制的福娃文化衫,心情颜色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更坚信中国是压不跨砸不烂摧不毁的……默哀、朗诵、歌唱、捐款,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一个“爱”字。福娃欢欢的学校当天正巧改卷子,活动还没开始,她就代表他们学校化学组的老师把捐款交给了主持人运涛……  


  忘不了2007年5月22日我姐姐把她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姐夫,做手术前后,博友都纷纷在博客里为姐姐和姐夫祈祷祝福,简单还寄给我厚厚的一叠共23张儿童画让我转交给姐姐姐夫。那些画有着鲜艳的色彩,有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浓浓的爱心。每一张画上都有字:“天天快乐!”“天天开心!”“叔叔阿姨早日康复!”……我把那些画转交给姐姐时,她也特别感动——为简单和孩子们的爱心。至今姐姐还存放着那些画。因为爱,姐姐和姐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育博客让我收获累累  

  建立博客,没有想到会得到什么,最初只为我小小的爱好。然而博客却回馈我太多太多,让我不知所措。
   1、收获朋友  
  朋友是一生中难得的财富。我一直这样认为。在教育博客,三年中陆陆续续结识了许多好友,有些朋友在博客聚会和博客活动中见到过,有的只是博上神交,但每一个朋友都是我生命长河中美丽的浪花。  
  我和运涛、颜色、小风、夏天、宏伟、德广、晁老师、寒月、欣馨花季、心灵花园、爱在蓝天、张胜、清凉室主人芳草地算是在博客里认识时间最长的了。运涛的才华让我折服,他的热情更让我感动,从博上相识,在生活中也得到了他不少帮助。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他从没回绝过;第一次见颜色是在2007年4月22日的博友聚会上,鸵鸟园里,我们两个骑着双人自行车,她在前,我在后,风在耳边吹,颜色长长的卷发飘起来,我还拿相机拍了下来。她做团的工作,我做队的工作,团队是一家,今年三月,我们两个学校还一起组织了活动呢;每一次聚会,最忙的总是宏伟老师。他拿着大大的照相机跑前跑后捕捉精彩的瞬间,定格欢乐的场面,然后不负众望地在活动后展示给大家清晰的画面。他话不多,但他的微笑让人觉得温暖;每次遇到博客中的问题总会在QQ里给晁老师留言,每次晁老师都是热心答复或解决;欣馨花季是个爱说爱笑的妹妹,虽然有时因为忙她不常写博,但我总会在某一个早晨、午后,或者是某一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收到她的问候短信。阅读短信的时候我一定是笑着的,那感觉,很享受;芳草地的快言快语让我感觉看她的文字就像她就坐在身边;张胜和清凉室主人是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博客让很多老师受益;夏天的优雅和才气让我向往;小风的执著让我心疼……   

最初在博客里熟识的兰心慧质、操场上的耕耘者、黄角树、南方、新华、流星雨、香水味现在很少在博客出现了,但曾经的友情却是终生难忘的。                                                                                                                                                                                                                                                                     
太多太多,不胜枚举。太多太多,让我心怀感激。


   2、收获荣誉  

  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博客大赛中,我分别获生活类的金奖和银奖,当我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只是在真实地记录我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想若干年后我可以更生动地回忆我的过往岁月,然而教育博客却让我收获了沉甸甸的金秋。   


3、收获《心灵有翅膀》  


  我的诗集《心灵有翅膀》是2007年8月出版的,之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的诗给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的王林栓老师。他看后赞叹不已,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容纳197首诗歌的《心灵有翅膀》得以问世。这197首诗歌都在我的博客里,而且大部分都是我在教育信息网建立了博客后写的。教育博客让我勤奋,勤奋才有了这么多积累。2008年3月,《心灵有翅膀》获得郑州市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我为教育博客狂   

每天不到教育博客转转我就会觉得少了许多。不午休为了博,熬夜为了博,起早为了博,第一次进网吧也是为了博。那是2007年10月的事了,我外出在云南,禁不住对博客的思念,我第一次进了网吧,一呆就到了后半夜,那次在云南,连着三天晚上去网吧,为的就是及时地把当天的见闻和感受发在博客上,为的就是到博友的博客小家串串门。之后在嵩山饭店开少代会、到广州学习,我都有多次到网吧写博品博的经历。说实话,去之前我总是忐忑,觉得那环境有些可怕(其实正规的网吧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可怕),可是我又总禁不住博客的诱惑。博客是我三年多来不变的牵挂,我为教育博客狂,这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我是教育博客的宣传员  

  我爱教育博客,我也想让我身边的人都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来。自然而然,我成了教育博客的宣传员,在五里堡小学任教的时候,好多同事都在我的感召下在教育博客开辟了自己的小园地,在实验小学,身边的同事们同样在我感召下纷纷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即使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只要问到我关于博客的问题,我都会细致回答。  

  两千多个日夜,我的博客从无到有,博客文章从少到多,我每一天都享受着博客带来的快乐。两千多个日夜,我从博友的文章中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博客中切磋着教育方法。两千多个日夜,我在博友的鼓励中微笑生活,坦然面对一切……千言万语说不完对博客的感谢,感谢她让我的生命更精彩。  

  2009年8月30日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1

博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载《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  作者:杨建华
2012年4月26日
始终活在教材中的教师会加速自己的衰老!—— 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老教师 吴义荣先生开博时如是说。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师生共同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浪潮,共同分享着见仁见智的观点意见。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当老师,即便是对学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挑战。教育博客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教育博客即教育叙事技术,它的本质在于帮助教师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语文教师一旦拿起博客这一工具,就可以用它来刷新课堂,反思得失,梳理自己的教育思想,评介当今语文教学的流派和风格,以博议教,以博促学,以博交友,快速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教学需要反思,反思需要博客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在博客没有出现之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激励是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但是专业期刊门槛很高,篇幅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发表的。博客作为自媒体,没有门槛,可以挂自己最稚嫩的文章;篇幅不限,可以发表自己的系列习作。作为反思的最好的平台,博客具有全员性、草根性、针对性、实效性、经济性、全程性、灵活性等诸多优点。博客唤醒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催生了教师新的学习、研究文化,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地去激发和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智能和技能。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满足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自觉冲动,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化成长。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正如吴义荣先生(博客名“晚秋亭话”)在点评山东省乐陵二中王淑敏老师(博客名“园丁”)的博客时说的那样:“一篇博文的字数是可以计量的,但渗透在一篇篇博文里的理性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确是无法用有限的数字来计算的。这是一个孜孜前行者留下的思想轨迹和成长印记,这也是一个用激情加智慧抒写出的教育诗篇。留给我们的只是她一如既往奋力前行的背影,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生命就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趋于完成的。”博客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站在教育科研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
而这,正是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专业需要引领,引领需要博客
青年教师是21世纪教育的栋梁,有位伟人说过:“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今天的青年教师生活在祖国千年未遇的最好的时代,他们从参加工作起,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就为他们的成才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是,一位青年教师要成长为具有渊薄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教学方法新颖独道,能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的良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不是靠指导老师一到两年的传、帮、带就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指导老师只能引领你一时,而名师的博客却能引导你永远。青年教师要想在课改大潮中逐渐成长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勤于学习、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除了坚持反思、坚持写博外,那就是阅读名师的博客。兼收并蓄,有所倚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名师的博客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名师博客的共同特点为:对语文教育的痴迷与琢磨,对语文教育的叩问与反思,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与探究,对语文教育的坚信与坚守,始终没有停止过。名师的博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术、思想、文化型的,这是关注的焦点。吸收别人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站在睿智者的肩上思考和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二是专业型的,同行的职业体验和感悟建立在彼此熟知和认同的语言系统之上,往往更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和遐想。许多名师的博客,自觉地把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俯身扶后学,高瞻拨迷航。阅读名师的博客,学习和借鉴他们丰厚的学养、成功的实践、精湛的教艺,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少迂回、时间上最经济的捷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要想在这个知识激增,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落伍,也需要从同行博客中学习借鉴,刷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切磋砥砺,交流提升。永葆学术的青春。
三.思想需要交流,交流需要博客
博客不同于纸质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博主与博主,读者与博主,博主与读者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自从有了博客,过去多年没有谋面的师长续上了联系,平时来不及探讨的同事方便了切磋,更多素昧平生志同道合者纷纷来论道。写博、读博、评博,智慧与智慧碰撞,灵感与灵感交锋,常常让我们乐此不疲。例如:我写了博文《模特为什么不笑——谈读后感的写作》后,吴义荣先生马上写一篇博文,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模特作为一个审美注意中心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导致指向性的偏移或泛化,尤其是模特的脸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任何放大的表情,都可能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与服装关联不大的脸部,而忽略了审美主体角色——服装,产生审美重心上移的错位,这就完全使服装美的语言表现失去了必须的关注。 模特与观众在T型台上下的无声对话和情感交流,完全借助于模特的肢体语言作用于观众的视觉而产生相应的审美效应,因此,模特的凝固般的端庄,冷艳,肃然的招牌表情也无异于是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请别看着我的脸蛋,这里没有风景!
                                     ——吴义荣《也谈模特为什么不笑》
现在的博客都设有评论和回复两大功能。有一次我在我的博客(博客名“情满乌江”)里向学生推介诗人屏子的新作《一顶草帽在麦海里欢唱》:
草帽、歌唱、唱片、唱针,多么熟悉却又十分新奇的意象,多么贴切生动的比喻,多么灵异的想象!诗人蕙质兰心全在这首诗里了。尤其是“在他金色的胸膛里/我是一根小小的唱针/在磨盘一样的唱纹里/快乐地旋转”的句子,简直是神来之笔。唱片里曼妙的歌声,只有唱针才能拾得,金色胸膛里的情怀,只有善解人意的她才能理解。妙哉!
贵州省德江一中语文教师朱克龙看了,就来跟帖道:
此诗的优点你解读很透,若鸡蛋里找骨头,我以为此诗有“隔”的毛病。韩愈写雪景的诗句“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可谓取喻奇巧,但诗意很“隔”;读白居易写雪景的诗句“隔牖风动竹,开门雪满山”,那是何等畅快!。也许,这对一般的诗人是太苛求了,但用这标准要求兰心蕙质的屏子不为过。
我当即回复:
当代诗坛是朦胧诗领军,你要是感觉到“隔”,那就对了。这正是朦胧诗的特点。比方说你喜欢喝茶,吩咐你夫人:“给夫君泡杯茶来!”如果用朦胧诗来表达,就要用这样的句式:“火焰呼唤海水,让叶化石在茶杯中复萌吧!”
他大乐,学生也乐。
又如:针对怎样听课和评课,我发表了博文《琢磨璞玉,利我前行》。吴义荣先生读后,当即留言道:
我以为,要形成自己区别于别人的评课个性和风格,应从以下几点的把握:1.应有一个较高的视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审视和解读;2.关注和捕捉闪光的鲜活的教学细节,剖析它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意义;3.让教师上“自己的课”,不要把评课者的意志强加给执教者;4.敏锐地准确地抓住典型的共性问题和特殊的个性问题进行深入地归因分析,找出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理由;5.要言人之未言,言人欲言而不能言者;6.换一种视角去观照,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亮出“自己”来;7.要形成自己富于个性化的评课话语系统,让语言从内涵和质地上凸显个性;8.摆脱三种思维定势:从众定势、权威定势、经验定势。9.作好评课的思想准备和文化准备;10.体现出评课的层次性。
                    ——吴义荣《如何形成自己评课的个性特色》
通过博客交流,我们获益良多。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人情在沟通中练达。水平在切磋中提高,志趣在陶冶中高雅。博客作为实用、便捷的工具,既满足了教师们的教学需要,同时也引领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地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博客辅助教育教学、成就教师的功能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1

博客,是一种力量
郑州市教育副局长 田保华
转自2012年5月23日《中国教师报》
2012年6月19日
博客,记录生活。博客让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故事、感悟和反思,留存为美好的记忆,是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和自由表达思想的平台。
博客,凝聚智慧。作为网络教研的一种方式,博客是教育反思的有效载体,也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沟通桥梁,对于传播教育思想、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郑州教育博客举行了以“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博客沙龙活动。沙龙现场,近200名博友都是自发赶来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校长,还有几位在教育博客上安家落户的县区教育局长或副局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博友,不分职位高低,不论教龄长短,围桌而坐,对面论道,共同就“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探讨。虽没有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但现场也是观点鲜明、激情碰撞,通过热烈而倾心的深度交流,像春风化雨,与会者收获了满满的智慧心语和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品味。
现实中的沙龙一结束,网络上的沙龙再度接力,老师们在博客里对沙龙主题进行了深度提炼与生成。
“网络,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网络,教师学习提高的‘开心农场’;网络,教师抒发交流的‘星光大道’。”
“越贴近教师需求的反思越有效,越鲜活的反思越有效,越贴近教学实际的反思越有效。”
“成长,源自内需。在博客这个平台上,我积累,我反思,我成长。”
这些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语言令人回味!如此场景,我不由得写下这么一句话:博客,是一种力量!的确,博客与教育的完美联姻,就像“科技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一样,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将营造一个“专业、和谐、幸福、共享”的信息化环境,不断自我完善,顽强攀升。这其中,不乏令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博友赏心悦目的力量、博友凝聚智慧的力量、教师生命成长和升华的力量。
博客,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如何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如何为教师的经验和反思搭建一个“发表”的载体?在网络环境下,博客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
2006年1月,郑州教育博客依托郑州教育信息网正式注册运行,以其特有的群体和功能,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优秀的互动交流平台。短短几年,郑州教育博客从第一年400余名注册用户,发展成为如今的4万余众。
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管理者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在博客上写作与交流,促进了自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既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教育叙事习惯,又锻造了见微知著的敏锐眼光。他们不但反思,而且把反思变成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用行动来思考,不断赋予博客以新的内涵,挖掘博客新的运用方式,使教育博客的运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今,郑州教育博客日均点击量已达70万余次,日发帖量达700余篇,教师间互访评论留言60余万条。郑州教育博客开创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话语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博客,提升团队同伴互助的凝聚力
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情境中的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课改走向成功的关键。郑州教育博客的内容以教育活动、教育反思、教育叙事为主,是构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新模式和新平台。
在博客里,大家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在这样宽松的协作环境下,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自由探讨,研究对策,由一个个封闭的个体,融入到教育博客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分享,形成了一个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
博客,打造专业引领的影响力
在博客中,教师体验着共享与交流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写作与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惑,这就亟须专家给予及时的关注与点拨。郑州教育博客邀请各级教研员、名师等作为特邀编辑,根据博友的困惑发起热点话题,引导博友讨论交流。定期组织主题博客沙龙活动,针对沙龙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点燃自己教研的激情,感悟名师教学的思想精髓,品味交流过程中的精彩与智慧。
博客,在欣赏与碰撞中产生感染力
浏览博客其实非常简单,有那么多丰富的表情以及个性的标签,从竖起大拇指,来几下掌声,到抢个“沙发”,送几句赞誉,甚至简单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以。而写博客的老师却会从众多粉丝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反思的肯定;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无尽的鼓励、欢乐,充满信心和力量。
欣赏是一种美德。有欣赏,就有交流与碰撞,有了欣赏与碰撞,博主的思想与观点就会像点点星火,逐渐蔓延。这种蔓延与感染的力量,正是博客的精彩之处。
一株植物的健康生长,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更需要自我生长的欲望和力量。而对于郑州教育博客来说,吸引教育人的是它提供了坚持反省的动力、不断成长的助力、突破自我的内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力和助推力,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博客,是一种力量!既是教师成长的希望所在,也是教育博客存在的价值所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2
教育写作,行走到飞翔的积淀

  四川  谢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5ec440102ehom.html

2012年7月14日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自序中写道:

    2005年,在和钱理群教师探讨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候,我们不约而同说到三个关键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钱教授还提出,教师还应当是“写作者”。因为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有所传承,因而有必要把教师的写作能力放到一个相当的评价位置上。

    我想,教育需要实践中写作,写作中思考,思考中再实践。不断修正教育,渐次达到理想的教育愿景。

    写作,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的教育写作经历着迷惘。

    2009年4月我初次在新浪开博,开博之后,却一直找不到感觉。总觉得博客上网络来来去去,羞涩地不敢下笔。将手记笔录的流畅一并堵塞了。之后却是很久没有想到究竟要写什么。一直到当年九月,都是将往届学生的文字搬在博客上。直到09年10月,那些初一学生的文字带给我心灵的激动,笔底开始记载生活常态。但是底气不足。还没有方向。直到朋友说给我约稿,我惶恐地拿不出一篇教育类文字,哪怕是一篇像样的散文。慌不择路地奔进万花从中。大量阅读着各样的作品。后来在读《纳兰容若词传》突然开启了一扇思维窗户。将隐秘的情感寄托在厚重的故乡土地上, 2010年2月22日发出博文《凝眸处,断肠》,得到博友们高度赞扬,那时候还不懂得留评需要礼貌和真诚回复。像极了不敢抬头看宾客的内向的孩子。但是自信心却像风帆一样高高悬起,开始了自觉记载心灵的感悟。简单的发表着小文字。

     这时候,距离专业的教育写作还很遥远。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的教育写作经历着执着。

     有了信心,有了现实、网络的鼓励。开始有意识的记载,关于教育,教学,还有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小温馨故事。2011年5月在《中国教师报》的引领下亲临杜郎口探访学习后,开始有意识自主地接触着教育专业成长的必读之书。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小小蜗牛般爬行的闪闪亮亮的痕迹。泛读,精读,选读,都在乎自己的心理渴求。再读《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和《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第56号教师的奇迹》;《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中国教师报李炳亭给传统教育疗救的思考)、《心与教育的对话》(武宏伟著)、《陶行知名篇精选》、《叶圣陶教育名篇精选》、《最优秀的班主任》(李镇西著)、《要相信孩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最需要什么》《语文有效教学》……都保留了手心的温度  。

     另外点读大量的教育专业成长促进的博客:中国教师报、梁恕俭、吴非、李镇西、李炳亭、李振村、武宏伟、书虫、杏坛归客、绿色天地、角色教育、吴泓工作室、淡淡书香、张丽钧等等给了我无穷的榜样力量。我们学校承办全国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16次年会,给自己一个奔跑的时段;《中国教师报》“香山论坛”评选“新教师”积极上进的“最美女教师”活动,给予了自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给我平台,予以帮助,提升着我认识的高度;给县市级教师培训做讲座迫不及待在挖掘着思想的深度;现实网络两相宜的朋友不断给予我信心;博文不断得到鼓励,推荐到草根博客首页的文字24篇。

    教育写作开始执着奔赴一场马拉松跑步。充实了2011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的教育写作经历着顿悟。

     2012年1月适逢“蒋自立老师搭建平台——“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读专业书,发表教育类文字再次有了一个平台。“尺码相同的人”越靠越近。读书专业导向更有归宿感了。加上毕业班教学,带着一个语文团队,不得不思考语文的专业素养在学生的身上培养与积淀。阅读、写作、思考成为了主旋律。做到了每一节课都有深度的教育反思,并且深度思考每一节课学生能收获什么,能得到什么熏陶。读书笔记强势推进中,书架上摆放着几十本读书笔记……其间不断得到大教育文学家傅东缨老师的敲打提醒——“沉潜下来,力戒浮躁。高峰无坦途!”《教师阅读地图》给了自己一个清晰的脉络图。

     三年轮回的教学攀上了新高,我的语文教学“阳光阅读 行云写作”带着我有了凌空飞翔的欲望!

     2012年奋斗感特强烈!

    爱生活,爱学生,爱孩子,爱我所爱的教育,于是来自心灵奔泻的文字,就自然成为笔底下最深情的篇章,800余篇博文奠定我今后的瞭望台阶。以后每天加一块石头,教育的童话城堡就会一砖一石砌成!每天播种一粒种子,一棵树一棵树生长着就有了森林的浩瀚!

    我想,坚持这样的教育写作,有一天就会奠定我行走到飞翔的高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2

博客教研——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转自赵老师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f6ce5010142u9.html
2012年9月23日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博客也迅速走进教师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种鲜活的学习和教研方式。教师们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我校“教研博客”的开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博客作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博客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博客,促我勤思考
    从写博中体会到乐趣,学到了东西。在坚持写博客中增加了交流,扩展了知识层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有帮助。利用网络技术写博客,特别是坚持写博客,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有必要的。即使没有便捷的网络,坚持写教育日记也非常重要。而写博客的好处是便于储存与交流。
    博客不仅能提升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更能使教师保持几分清醒,让教师透过种种教育现状去反思、觉醒,博客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看到自己和同行前行的步伐,在博客的引领下,我不敢慢怠。
    教育博客里写的主要是自己对教育的感悟与思考,博客好友们读完我的文章以后,常常会在后面跟帖,加以评论,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如:“你的这篇文章,构思好,但叙述的不够具体。”“文章的标题值得思考。”“这篇文章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你的某个观点我不赞成。”等等,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有了他们的关注,我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表述更加严密,谴词造句也十分用心了,同时我的教研水平、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变得日益成熟。
    有了博客好友的帮助,慢慢地,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网友们鼓励我投稿,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照他们说的去做了。这一试还真的出了效果,居然有多家刊物发表了我的文章。
    当然,我不但写自己的博客,也常常看人家的教育博客,也会去跟帖,对别人写的东西,提出批评与建议。在教育博客里,大家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共享成长的喜悦。我开博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博客上的文章已达200多篇,博客的点击率很高。有了博客,教育的天空不在寂寞,有了博客,教育的路上有了许多理性的思索,有了博客,教学的研究充盈着生命的感动,我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博客。光临我博客的不但有我的同学、同事,还有许多不相识的朋友。
    博客满足了我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记录了我的教前记、教中记以及教后记。从上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构思,对这堂课的预测,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尤其是偶然的灵感,使这堂课精彩万分的地方,再到教学反思记录,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总之我的博客内容可以称得上丰富多彩。在复习和回味中还可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心得,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所创新。
    在博客上也能经常接触到相同兴趣的博友,通过交流也能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从而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使你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博客,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博客,是个人反思的载体,使用博客有“写――录,思――享,品――学”几个层次,写就是写自己的所思,录指引用他人的观点,思指思考与反思,享是指共享与交流,品是指品味他人博客的思想,学即通过博客去学习。这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教师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心得等,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理论学习与反思实践更加理性化、有效化,不断拓展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通过反思,教师不会整日活在这个或那个专家或权威下,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实现正常自我思想的一种行为。
    在与博客“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深深地感觉到博客对教育的促进,对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帮助。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在博客里写作已经逐渐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让大家慢慢学会思考。
    三、博客,在交流分享中成长
    博客所具有的“即事即写”特征,满足了及时和完整地反映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过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博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张扬个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的收获与灵感,及时记录下来,用博客表达出来。
    由于博客具备“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让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博客,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在这个团队中我们是一帮志同道合者,一帮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育人,在“一路前行”!因为志愿,因为相信,我们主动努力、认真去做,我们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样做出来才有品位和质量。
    在我校“校园博客”的研究中,已有近一百人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博客”中来。在这个博客学习共同体中有青年教师,有中老年教师,我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保存,与有共同爱好的同行分享,从中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灵感,也强化了课改指导,使我们真正走近教育科研。
    博客走入教研,给校本研修注入了新元素,带来了活力。博客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在教师自我反思、交流、开展自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写博客的九点好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f6ce50101420y.html1. 促进学习。
写blog可以促进学习,
想写出文章来,自然不能是泛泛的了解就可以的,
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就促进了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
对教师来说,尤为如此。

2. 记录收获。
blog中,常常是记录下来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
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诸如,教学反思、体会等等,
这些都是财富。要记录下来。

3. 反映成长。
写blog,可以反映出人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结果。
对一个问题或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精通。
这纪录了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
很久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4. 结交朋友。
写了blog,自然会有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来阅读,
这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谈得来。

5. 共享知识。
blog给大家看,大家的blog也给你看。
这个问题我解决了,那个问题他解决了。
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起一个社群,总好过闭门造车。

6. 交流看法。
回复的人对blog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
大家一起讨论,听听别人的思想,
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7. 包装自己。
找工作或跳槽的时候,附上一个blog地址,
招聘的公司一看,就能知道这人的基本水平。
看到一篇篇用心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最好宣传。

8. 练习文笔。
写blog,得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吧,
全是不通的语句怎么好意思给人看,这是锻炼汉语。
当然如果用英文写,练习外语也是不错。

9. 锻炼毅力。
写blog,要坚持不懈,这可以锻炼毅力。
至少每周要更新几次吧。
花20分钟写一篇的blog都坚持不住,
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呢?
你真的挤不出20分钟写blo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3

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肖川
2013年1月13日
     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以载道”的那个“道”。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第二是素材,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第三是写作的技巧。如何地剪材选材,如何地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地铺垫、渲染,如何地蓄势,如何地细处摄神,如何地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第四是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如果说主题(思想)是火种,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火种从原料中提取,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在暗夜里熠熠生辉。
    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材料,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作为教师,你能否上好一节课,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你是否会有丰富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的活动,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平实而又雅致。
    具体地说,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
    第二,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第四,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
    第五,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地反馈与沟通,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而书面语言,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当你在写作中炼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
    第六,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使你更具有成就感。杜甫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贾岛的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都说明写作是一件多么有生命意义的事情。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如果这篇的确是你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那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作家埃·米·齐奥朗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没有写作本领,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写作便是释放自己的懊悔和积怨,倾听自己的秘密。作家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生物,通过言语治疗自己。多亏了这些非本质性的疗法,有多少紊乱、多少残酷的进攻我没有被击败阿!”当写作将你拔出平时的麻木和迟钝状态,使你一下子感应到人生的繁复意味的时候,它也同时在悄悄地改变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们,拿起您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您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4
(转载)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教师的行走方式
——在广元市利州区“教师暑假读书征文”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2012年11月30日

谢谢大家的掌声。大家开会都很辛苦,因为开会要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讲话这个“讲”字,发音比较重,因为他要说的一般是比较铿锵、激昂的话,听起来让人的耳膜受到的刺激可能会比较大。我不是给大家讲话,开会的事情已经结束,现在我开始说话。说话这个“说”字,它的发音要比“讲”轻得多,我想我的声音还算是比较温柔的,应该会对大家的耳膜有一些轻微的按摩作用。大概10年前,我在一家网站做版主,在那里我叫“云在天空”。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和我在论坛上“吵架”。可能他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脾气比较暴躁,我比他稍微年长一点,我就回应他,回应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叫“天空开始说话”。现在我叫江湖一刀,所以叫做“一刀开始说话”。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刀说话》,“刀说话”这个概念,在武侠小说里面,往往是指比较关键的时刻,非要用刀说话不可的时刻。广元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我到广元三次,三次在广元“献声”——献出我自己的声音。谭桂珍老师告诉我,每次你来都不能让你白来。我说干嘛?吃饭、喝酒没问题。她说每次你都得说话。其实我很期待跟大家说话,我也很想和大家说话。记得我在广元第一次说话是在莲花初中,是坐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说的;第二次是在大石小学,就在这个地方,是站着说的,那次因为话筒线路的限制,不然我要走来走去地去说话。我非常高兴,昨天花了两三个小时赶车过来,参加今天的活动。这是我非常期盼的一个活动,也是我特别想参加的一个活动,因为这个活动是以“阅读”作为关键词的。

我记得第一次来大石小学的时候,我听说大石就是大石板的意思,好像这下面有一块大石板,所以我给大石小学一个比较冗长的昵称,叫“大石板上的小学校”。后来谭老师告诉我,说我当时说的是大石板上的小石块学校。我觉得可能是她记错了,我不会用这么冗长的昵称去表达我对这个学校的喜爱。今天上午一早,我听了侯佳闻老师的一堂绘本课。绘本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稍微有点陌生,以前我们知道它叫连环画,应该说绘本与连环画是有关联的,我就是读连环画长大的。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好像叫“小人书的记忆”,内容不记得了,但是还记得阅读时的很多场景,很多感受。我听侯佳闻老师(我经常叫她小侯子)这节课有很多感触。孩子们真正投入到了这个故事里边了,侯老师非常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对故事的参与程度,让孩子们去猜,让孩子们去表演,让孩子们去朗读,让孩子去写,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在绵阳,我跟台湾的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基金会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自己现在都感觉非常自豪。我想办法让他们出钱,给我们区内的七个学校,建了一个“爱的书库”,配了110种书,每种书45本一箱,这箱书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孩子共读。当然,老师也要共读,然后这个班读了这本书之后,可以整箱地漂流到下一个班,去换取另外的书来读。这是去年的事情。今年,他们过来看我们的阅读活动开展,非常激动,主动提出还要在我们那个地方再做一个“爱的书库”,我非常高兴。这个“爱的书库”要建在城里的学校,而且他们说这是破天荒的,因为他们的名称叫做“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促进会”,但是现在他们把根据地放到城市小学。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以后两个书库的书也可以流动。按我的估算,如果一个孩子在六年时间里,能够把两个书库的书都读完的话,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300本书。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够读到300多本书,我想他的世界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昨天我跟教研室的罗主任说,也是真切地感叹,一个区域内的读书活动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展,这是一种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今天上午“知行社”这个词语,成了一个“高频词”,作为创始人、发起者,我得老实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地点,还有许多东西都没有——没有权力,没有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东西,我最多可以利用一些东西为大家争取一些平台,争取一些空间。但是我们利州的星空读书社,是以官方的形式来推动,事情要好办得多,今天两位局长全都坐在这个地方——当然,说句实在话,梁局长要是走掉的话,我说话可能比较开放一点——刚才听了大家很多关于读书方面的活动、感受,然后又听了我们知行社利州分社的年度人物谭老师的获奖感言,我的感触比较深。稍微夸张一点说吧,我是看着谭老师长大的,看着她发芽的,她“四十岁刚发芽”的心态,在今年3月30号知行5周年年度庆典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她,今天大家拿在手上的这份资料《利州教研》上,有我给她写的一篇文章,我再次肯定了这种心态。我想到钱理群所说的“黎明的感觉”。每天早上当我们从昏睡中醒来,黎明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人生,对新的东西,新的生活,有一种比较美好的期待。其实我想谭老师这种发芽的心态,也是这样美好的。大家到1+1网站上去看的话,我现在什么样子,那里就是什么样子,我用的就是自己的头像。但是你看谭老师的头像,就是一棵弯弯的豆芽,刚刚发芽的,永远在发芽。

在大石小学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但我暂时不告诉大家,我的理解是,谭桂珍老师40岁才发芽,她之前的生活经历里,包括刚才几位在发言的时候、讲话的时候,都引用了她文章里前36年的那段文字,我就在想,谭老师为什么在大石小学会有这样美好的一种转变,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但是我现在不告诉大家。

今天说话的主题,刚才罗主任已经给大家说了,就是“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我们的教育行走方式”。有很多年我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读书,做学生的时候肯定要读书,我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在高中之后。本来我做了一个课件,但是谭老师“威胁”我说,电脑有病毒。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估计她是要让我“清唱”一次吧,今天就算是“清唱”。我在课件里边收录了我三个不同阶段的照片。现在的照片,就是展现在你面前的活生生的我,但有一张是我初中毕业时的照片,毕业证上的,我看那时的自己,真是“惨不忍睹”。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十四、五岁的时候,用四川话来说,一看这个照片,就知道这个人是“瓜兮兮的”;但是我看了我高中毕业的照片,大学毕业的照片,我就感觉自己正在逐渐地变得美好,然后我就长成了我今天这个样子。一个人吃什么东西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在给谭老师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她说你把我写得太好了。我当时很想说一句话,我说“心怀美好的人,才能看见美好”。其实这句话,是自我表扬,我表扬了她,事实上也是在表扬我自己。我是心怀美好,所以我能看见美好。这句话大家以后可以多用一用,包括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你在面对同事的时候,你在面对家长的时候。

说得稍微远了一点,还是回到读书。做教师之后,其实我也一直在读书,这个不用多说。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推动阅读的事情。今天的电子显示屏上有一句话,“推动动阅读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这是我仿造的一个句子。那么对于学校来说,按我的理解,学校其实就是学生来读书的地方,学生来到学校里面就是为了读书;然后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说就是教书,就是教孩子们读书,所以在学校这个地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集或者“公因式”,就是书。所以我曾经说一个学校应该有三个琅琅——歌声琅琅,书声琅琅,笑声琅琅。“书声”是其中最重要的。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学校的logo,书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的logo,成为每一个学生的logo。对于这个问题,我跟家长们交流的时候,曾经谈到一个观点,我说,其实所有的学习,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一技之长,而是百技之基础。所有的学习都首先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学习之母。一个孩子如果是阅读出问题的话,可能其他方面都会出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学生语文成绩比较好的话,其他方面也容易比较好,尤其是到年级比较高的时候,比如说初中、高中,那些在数理学科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他的阅读能力有问题。阅读能力有问题,就可能影响到他的思考能力,他的判断能力,甚至影响到他的审题能力。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岳不群得到《辟邪剑谱》之后,非常激动,就打开剑谱,第一页八个字:“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是说要练这个功夫的话,首先需要自宫,于是岳不群就横刀割爱,把自己的命根子给处理掉了;他在痛苦中打开第二页,八个字:“就算自宫,也难成功”,这个“丢失”很不值得,所以岳不群特别悲伤,特别心痛。他忍着痛苦打开第三页,又是八个字:“不必自宫,也可成功”。不知道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边读到什么,我读到的是岳不群同学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他们没有像我们今天小学语文里边说的要“整体感知”。用四川话说,他叫“捞起半截就跑”。

所以我在想,我们的孩子如果阅读能力出问题的话,他在处理“乘、乘以、除、除以、增加到多少倍、增长到多少番、降低了百分之多少”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所以,一个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他们读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一个学校,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鼓励他们读书,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一个老师,真正能教给孩子的,其实就是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些东西,而不是3+2-5等于多少,不是这样的东西。伟大的科学家、也算是伟大的教育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把所有学到的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那些东西,才是教育。我不知道你们在回想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留给我们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大家不妨梳理一下。我们能够记得当年哪一位老师教我们的哪一堂课,或哪一个知识点位吗?可能不是这样的。我记得高中的语文老师,一位非常棒的老师,让我在文章里不断地写他的那位老师,我说我“梦开始的地方,有他守望的背影”。但是说实在话,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天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读《中篇小说选刊》里的一个小说,题目现在还记得叫《陕北的天,瓦蓝瓦蓝的天》。为什么会记得?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和他一起读完的,他读到其中感人场景的时候,老泪纵横,实在读不下去,让我上去继续读,我记得的是这个。

刚才我说的是阅读对于学生的意义。现在说说阅读对于教师的意义。刚才我说到教师其实就是教学生读书的人,教学生读书的人起码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应该读书。如果一个老师对于阅读没有兴趣,对于阅读没有体验,对于阅读的好处自己说不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能你很难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教给别人,比如我说给你一个亿,我没有,我只能给你两个“忆”,一个是美好的回忆,一个是深刻的记忆。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自己不会的东西教给学生。所以我们要教好书,我特别喜欢我们利州星空教师读书社的这个宣言:“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主张,一种非常明智的看法。“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应该从阅读开始,我们所有的教育行走应该是从阅读开始,从读书开始。

湖南师范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刘铁芳,最近几年在教育界比较有名的一位学者,他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所有伟大的教育者,都首先是一位伟大的阅读者”。刚才罗主任也特别谈到我曾经的一个观点:“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否读书,读怎样的书,怎样地读书。”我就看这三点。一个教师是否读书,很可能影响到他很多方面的东西。如果没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我们就只能照本宣科。我经常说,教材就是一个参考,就是一个拐杖,但是很多时候,丢开这个拐杖之后,我们可能就不会走路。我在涪城区负责高中语文教研,我经常提醒老师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是有一天中国没有高考,你又该怎么教书?我们很多老师可能对课本、对教材有很多的意见,但是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教育部说那个教材的事儿就停止了,你们爱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不发行教材,我们怎么上课?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广博的基础,可能我们的课堂会变得非常的沉闷,非常的枯燥,非常的单调。

阅读对于教师的意义,按我的理解,它首先可以解决我们的“精神工资”,或者说解决我们的“精神温饱”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物质的温饱应该不是什么问题,难以解决的是精神的温饱,不同的人解决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2009年国家实行绩效工资的时候,我当时提了一个“精神工资”的概念,我说国家在给我们教师提了绩效工资之后,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我们的物质温饱,让我们不会为吃饭太担心,不会为穿衣太担心。而且,绩效工资改变了很多老师的生活方式,当然这可能与“5.12”地震有关。在地震前后,我到学校去时有明显不同的感受。以前到学校里边去,最多一部车,现在到学校去,好像到了买车的地方一样。一般学校都有很多部车,这些都是老师的车,这个就是改变。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它就只能解决到这样。人,尤其是教师的生活,应该是稍微形而上的,就是说有物质的生活,形而下的,但是还应该有稍微高于物质生活的,形而上的东西,一种精神生活的东西。过去我们说教师是站讲台的,讲台也是三尺讲台。讲台为什么是三尺?这个问题我没有弄清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后来想了一下,讲台不是要稍微高出于教室一点吗?我把它理解为“讲台”要源于生活,就像文学术语所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这东西它也应当中源于生活但又要稍微高于生活,教育应该让人看到更高、更美好的东西,应该是能够让人向上的东西。我说阅读可以解决我们的精神温饱,事实上,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他的幸福指数会比较高一些;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他会知道,除了穿衣吃饭之外,在他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或者说还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还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他再去努力追求的。我经常说,所谓的阅读,其实就是给我们的人生多增加一些窗户,没有阅读的人,他的生活范围可能是比较狭窄的;喜欢阅读的人,他的世界可能都要辽阔一些。他在这个地方也知道别的地方,他到某个地方去,就会唤醒自己对那个地方从文字里、从书本里所得到的印象,那个时候他其实有一种没有来过,但是已经比较熟悉的感觉。

阅读对教师的意义的第二点,我觉得阅读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长相。刚才我说到我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今天,按我自己的评价,或者我老婆的评价——我老婆的评价当然可以不作数,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自己的评价就是,我长到今天很不容易,虽然现在看还是比较困难,但是稍微好一点,这可以说是阅读改变了长相,我可以做这个广告的。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北宋时有一位诗人叫黄庭坚,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则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说士大夫如果三天不读书,义、理这样的东西就不能在心中交汇,就可能造成内分泌失调,对着镜子看,就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对人说话就会觉得言语无味。黄庭坚的好朋友苏东坡,他有一句说得特别好,也是我们谈读书时经常引用的,叫“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肚皮里面装了几本书,多装了几本书之后,他的气质都会更加地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刚才这位黄玫瑰老师——黄梅老师发言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她的“气自华”。所以我经常跟女士们说,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美容,所有的化妆品,我告诉大家,都涂到脸上的化妆品都是有害的,而且据调查,很多都有致癌的成分,请各位女士慎用。但是读书不会有这种影响,阅读是最好的化妆品。台湾有一个著名的化妆师,她曾经说过,“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身体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或者说,一流的化妆是精神、心灵的化妆。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按我的朋友、福建的教育学者张文质的观点,他讲到好教师标准的时候,其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好教师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师”,像废话是吧?但这个废话是很有意思的。按他的理解,应该是这个老师他应该是会爱孩子的,是善良的,所以你看他的长相就看得出来,然后他喜欢读书,不断地读书让自己身上有一种书香之气,是这样的东西。我们很多时候说到气质,如果一个女士长得不算太美,我们就会说她有气质。气质这东西说起来很抽象,但我们确实能够看得出来,我们能感觉到这个人有没有气质,虽然我们说不出气质的标准。多读书的老师,他会在身上形成一种书卷味。这两年我在阅读禅宗方面的东西,可能很快,两个月之内将有两本关于禅宗与教育的书出来,一本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大夏书系”,一本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万千教育”。在阅读禅宗的时候,有两个词语我比较喜欢,一个是“境随心造”,就是说你置身的环境是由你内心创造的,按字面意思理解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感觉你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和你的心态是一样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肯定是唯心主义的说法,但我们今天来看,很多东西还是唯心一点要好些。“我感觉比较舒服”,这肯定是唯心的,但是这种唯心的舒服感觉很重要。还有一个词语就是“相由心生”。我刚才说,一个人吃什么东西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一个人阅读什么样的东西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包括长相都是这样的。

第三个意义,阅读可以增强我们的专业能力。有人说,过去的大学是四年制,但是今天的大学应该是四十年制,我们可能每一个人都从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比如说像谭老师,三年或者四年,我们从那个学校毕业,走上讲台,但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毕业。宋朝一位著名的宰相叫赵普,他有一句话说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大概是山东人吧,他在第二次被提升为宰相的时候,朝里的群臣就说这个人不喜欢读书,一辈子就只读了半部论语,这时皇帝应该是宋太宗吧,宋太宗就去找赵普说:“爱卿,满朝文武都说你只读了半部论语?”赵普说:“是的,陛下,而且我用这半部论语先帮太祖平定天下,我将用这半部论语再辅佐陛下谋定天下”。在那个时代,我们可以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但是今天,大家这段时间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培训实在是太多了,包括我自己的感受都是这样。我刚到广元很多朋友包括罗主任一再对我说今天下午要留下,我说不行,我今天下午必须回去,明天下午必须赶到温江去报到,我也要参加培训,被培训10天。今天的培训之所以很多,让人感觉到在今天做教师,有点像那部贺岁片的名字“没完没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证件人生》,“证件”,你可以回头梳理一下,我们生在当今时代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有多少种证件?从准生证开始,你没看到的;到死亡证结束,你也看不到的,在两个证之间会有多少证件?然后你回头梳理一下在中国做教师你需要多少种证件?这可能是个比较大的数字。所以我在文章最后悲观地说,可能在我把所有证件都挣到的时候,这些证件可以为我小小的躯体或尸体垒一座不算太小的坟墓。事实上从另外一个意义说,学习,不断地学习,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而不断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有更好、更强的专业能力。我昨天和罗主任交流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读书其实是最好的继续教育,是最根本的继续教育。我们今天的很多培训,都特别强调技术方面的东西,比如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比较优秀的案例、课例,很多老师出去接受培训的时候,可能不太喜欢听那些比较理性的讲解,特别是那种比较学院派的讲座,一个概念可以闹上半个小时,结果你还不一定清楚,在两个小时下来之后,究竟学到什么?没有!当然,大家也不一定喜欢我这种“说话”的方式,因为一个小时下来,大家不一定能记住多少。我们特别强调这个东西,我说这有点“技术至上主义”的倾向,我们不太关心教师的心灵、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整个培训都体现出来的共同毛病。前几天,《北京教育》要做一个专题,他最先定的就是“国培”,就是这几天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那个编辑向我约了一个稿,要我从教研员的角度,从培训者这个角度,来说一下对国培的感受,我就用了一个题目“国培:想说爱你不容易”,“不容易”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就是,有重术轻道的倾向,其实这是当然所有培训特别容易忽略的,对于“术”特别强调,对于“道”一般不怎么看重,为什么?因为这是有难度的。对于“道”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心灵方面的东西,那种要改变的东西,包括成年人观念的改变可能是最难的,它不是靠一个或两个小时的培训、讲座就能完成,而需要漫长的过程,这个是特别需要“静悄悄的革命”的。而从阅读这个角度着手,可以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说,阅读可能是最根本层次的继续教育。

我想起有一个叫巴丹的人说过的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阅读能改变人生的宽度”。每个人的长度是没法改变的,我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上天注定你活60年、80年或100年,这个不太好改变,我们就是努力地去健身、养身,你未不一定能活到1000岁。其实我一直有个观点,你活到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吃也吃不了,走也走不动,想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时候,很没有意思。所以鲁迅先生就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个人老了还不死掉的话,就像小偷一样的,你又不能创造,只能消耗。虽然你消耗的食物是比较少的,但你消耗的能力、能量比较多,你首先需要有人来照顾你,呵护你,那个时候你不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东西,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巴丹还说过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阅读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第二个词语,就是写作,写作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写作可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你看我们今天利州星空教师暑假读书征文,按我的理解,整个读书活动就是为了推广、推进阅读活动,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这本书——《利州教研》专号。这里边都是大家的文章,这跟阅读有关系吗?肯定是有的。我曾经说,我们教师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得有进有出,能够读进去,然后还要读出来,把所阅读的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联系,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去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写作对一个教师的意义,我想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前文学爱好者——昨晚上我跟梁局长交流,梁局长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说我也是一个前文学的爱好者——我觉得,写作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记录我们曾经的生活。据说司汤达的墓志铭——法国著名的作家、《红与黑》的作者——墓志铭上写到:“我来了,我看到,我说出。”9个字,这就是司达的一生: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看到不同的人世百态,然后我说出我看到的、我发现的、我感受的,这就是一个作家的一生。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我们的专业生活,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老师站上讲台之后,到他离开讲台,会上多少节课,有没有算过?我也没有算过,但是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你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对公开课和私家课,随意的课还是精心准备的课,听了别人的课再看自己的课,不同的课堂肯定会有不同的东西在;你教的第一届学生和最后一届学生,你教的最调皮的学生和最乖巧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教师的教育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像这样一些东西都很值得我们去记录。1+1上有一位叫深蓝的女士,是福建泉州水头镇的人,在我的那个江湖版图里边封她是“水图郡主”,她在1+1获得“每月一星”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树用年轮来记录沧桑》。树是用年轮来记录沧桑的,我想我们人用什么东西来记录我们曾经度过的沧桑,记录我们曾经有过的生活,我们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教育生活?你教了一辈子的书,上了3千或3万节课,如果没有文字,你用什么来证明你上过这么多课,教过那么多学生?所以我曾经说,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留得下来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就是自己的文字。可能对教师来说,我们真正能够留下来的东西也不是很多,其中应该有文字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一个句子:“写下就是永恒。”当我们记下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它就会成为永恒的东西。白纸黑字的东西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二点,写作可以拓展我们教师的精神疆界。刚才我提到了谭老师36年来的教育生活,也就是她前面的那段教育生活,我在那篇文章里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谭桂珍当然姓谭。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更像一潭静水。“甚至可以说,她更像一棵长年在深谷里的小花小草,这差不多是她精神状态的呈现。如果没有写作,她可能还在大石小学做谭桂珍老师,但是因为写作她不一样了,她用“梦醒时分”的名字赢得了很多的粉丝,她在更大的范围里有了话语权。孔子曾经说过,他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就是说他只是说话而不作记录,不作写作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感谢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们,他们整理出了《论语》这本书,要是没有《论语》,没有这些弟子的记录和写作,我们今天就会缺少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我在阅读禅宗的时候也有一个感受,禅宗是个奇怪的东西,话题不能展开,最先解老师说可不可以给大家聊一聊这个东西,我说时间太短了不行,禅宗特别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他们讲心地的发现,不需要文字的,禅宗甚至比较反对读经的,经书。而且禅宗六代禅师里边最伟大的一个人就是禅宗六祖慧能,他就是个樵夫,以砍柴卖柴为生,大字不识。但他成为禅宗里最重要最伟大的一位。他在那本——也不是他写的,而是由他的一个叫法海的弟子整理而成的,他传法的经历,说教的内容,叫《六祖法宝坛经》,这是中国所有高僧大德里边唯一的一部被称作“经书”的。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樵夫的智慧。其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写作,可能我也就只是涪城区教师进修校的一个教研员而已,我可能就没有办法在广元这个地方,三次显现自己的真身,三次献出自己的声音。

写作可以拓展我们的精神疆界,一个没有写作的教师可能他所有的生活,生活范围就是一个小小的学校,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如果你能够写作,能够写得比较好的话,你会有广泛的读者,你会有广阔的精神疆界。有一次我和福建东山的特级教师王木春聊天的时候,我说,其实写作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你有一帮春丝(粉丝),你只要在东山岛上(那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一个岛,也是大陆最东边的一个岛)你只要在岛上轻轻叹息一声,你都会影响和改变很多人的心情。去年有段时间,他的女儿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他在博客里欲言又止地说了一点点情况,害得很多人为他担心。这就是写作给他带来的这种东西,我把它理解为这是一种精神疆界。你的精神疆界有多么辽阔与你的写作有关系。

写作的第三个意义就是,写作可以改变我们的专业状态。对教师而言,所有写作都可以称作专业写作,或者称之为教育写作。我曾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曾经写了一些散文、诗歌、随笔,但我今天比较用心地思考教育时发现,我写的几乎都是教育,当一个教育者用教育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的感受都会归结到教育上来,所有的万事万物你都可以从中找到与教育的关系,包括像从禅宗佛教你也可以发现,有教育的真谛在。所以我们的写作就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记录,而这种记录事实上可以改变我们的,改变我们的精神面貌,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改变我们身边的教育生活,甚至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雷锋日记》?可能没有,其实我也没有读完。我是有一次到一个学校去巡考的时候,没有带书很无聊的,于是就在旁边找到一本《雷锋日记》。翻看之后我有一个发现,雷锋为什么会成为雷锋?就是因为他写日记,不是因为他做好事成为雷锋的,而是因为他写日记成为雷锋的——这个观点肯定是有问题的,有一次我提出来,他们告诉我,雷锋日记不是雷锋写,而是有一个写作小组帮他写的,我说有道理。但是就我们今天看到的《雷锋日记》来看,一个人只要写日记,坚持写日记,他就可以变成雷锋。你看,雷锋日记里边他写他帮人做好事,很多种好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他为什么要做好事?因为他要写日记呀。一个人坚持写日记,你不能说今天无话可说,明天无话可说,一个月下来你还是无话可说。虽然这是俄罗斯作家契科夫的观点,他说你要写作很简单,每天都在本子上写“今天无话可说,明天无话可说”,写上一个月之后你就有改变,你就会觉得我今天有话可说。雷锋他不断地做好事,其实是为了写日记。我们为了把教育写作变成鲜活的内容,有不断的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去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这就是我的一个发现。如果你能坚持,就像叶澜教授说的那样,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或者坚持写三年的教学记录,你就会发现,你的教育行为最终肯定会改变。其实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教育行为的改变,为了改变教育的行为,最终改变教育的面目。刚才我说“我们的写作可以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具体地说,我们所写下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是对中国教育面目的一种影响或改变。尤其当你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你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一个美妙的句子,你首先就会影响和改变读到这个这个句子或文章的人,也许他本身是悲伤的、哀怨的、忧愁的,但是看到你的句子之后突然觉得生活很美好,你看,改变发生了。然后这个改变会影响到其他的,比如说这个人在家里是丈夫,他看到这个美好的句子,心里有种美好的情愫,然后去跟妻子表白一下,他就改变和影响了他的妻子。也许就会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家庭生活,影响到整个小区;如果整个小区的人都用这种美好的情愫去生活的话,可能就能改变整个中国社会。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所以我曾经说过,我们每个教师的行动都是在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如果你能将孩子教育得好一点,一个有聪明乖巧好学生的家庭,可以说家庭不容易破裂,然后这个家庭的感情就会比较好的话,就会减少打架、吵架的次数,就会提升整个小区的文明程度。我以前住的一个小区离城远一点,是居民区那种感觉,我爱人就总结了一下,你在那个小区里边每天都听到吵架的声音,狗叫的声音,但是在现在这个小区里你每天听到的是什么?钢琴的声音,感觉就不一样了。你教好一个孩子就会影响到很大,甚至你教好一个孩子就会影响到——我说的是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事情,影响到千家万户,就是这样的意思。这个孩子就会影响到他以后教育孩子的态度,影响到民族未来的素质。其实我们的写作也是这样的,英国诗人拜伦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也被大家广泛运用,“人不但要写,还要像所写的那样去生活。”江湖一刀同志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把它归结到《江湖一刀教育语录》里边的,他说“想得美,才能活得美,写得好,才能做得好。”看起来有一些颠倒,首先我说想得美才能活得美,如果一个人没有美好的想法,想都想不美的人,他怎么可能活得更美,就像那个著名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样。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抱着一种晦气的心态走上讲台,你说他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想得美才可能活得美,要写得好,才可能做得好,看似颠倒,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我刚才对《雷锋日记》给大家做了一个这样的解释。

关于怎样写作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不想太耽误大家午餐的时间,简单说一下,教师的写作特别需要关注的,第一,就是要特别地注意去发现、提炼平凡教育生活中的美好。我曾经说我们每一个人,除了胡锦涛先生、习近平先生、温家宝先生、李克强先生这些伟人之外,我们其实都是平凡的、都是非常普通的人,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尤其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小事情。谭老师在刚才的发言中说,“我愿意用最初的心做最小的事”。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但是前提就是你要能够去发现、去体验平凡生活中的微小的快乐和幸福。北大中文系那个叫教授钱理群的人,他也是生命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者,他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对中国教师来说,我们要习惯于“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应该有这样一种情怀,可能我们每个教育都应该这样,你要去体验、去发现每一天平凡生活中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意味。当然可能需要有一种“黎明的感觉”,或者一种“刚发芽的心态”。第二个是保持感动的能力。对教师来说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特别肯定、鼓励、歌颂那种比较刚强的东西,比如钢铁般的意志,或者英雄般的行为,或者那种比较彪悍的举动,比如拦住火车啊,去救火什么之类的,比较肯定或者鼓励一些这样的东西,比较强调一种英雄的气质,但是对柔软的东西关注不够。其实我们都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要想到,肉都是比较柔软的,尤其像心脏这样的东西,教育特别需要我们用一种柔软的情怀去面对,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是初生的生命,是非常柔嫩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比较粗暴的行为去对待。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种对教育的感受能力。好教师总是非常敏感的,非常细腻的,非常温柔的,而坏教师可能就是心肠比较硬的,语言比较坚硬、生硬的,用张文质的说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之下,所谓的优秀教师都是心肠比较硬的人,他们不会对教育生活有特别的感受,也不会因为教育而感动,这是比较悲哀的。作为一个教育写作者,作为一个以写作作为自己教育生活的记录者,我觉得可能在感动的能力这个方面要特别的强调和强化。第三就是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改之后,大家对“反思”这个词语非常感兴趣,波斯纳的那个关于教师成长规律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是被大家广泛称道的观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我说,一个学校差不多有这样三类老师:第一类可能就像黄梅老师这样的,年轻的,有才气的,然后特别会上课的,出去任何一种赛课他都可以给你拿回一等奖,特等奖,这就叫“拿本本的”;第二类老师就是上课特别用心,上课的本领比较高,教学生的时候特别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无论你是大考小考,他那个班的平均成绩、优生人数,都可以排到绝对的前面去,这种老师我叫他“数米米的”;除了拿本本的、数米米的之外,还有一种老师就是有思想的,我这话一出来,知行社的很多同事就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反正我拿本本不得行,数米米也不得行,我就做一个有思想的好了。有思想,我们不一定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你对教育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法的人可能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张。最后就是坚持写作。在写作这个问题上,可能大家应该有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那种感觉,坚持,可能不能让你成为走得最快的那个人,但是他可以成为走得最远的那个人。只要你愿意坚持,前方就一定会有很多的美景。

关于今天这个说话的内容,其实是我和解老师有所议定的,我是争取用这个“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我们的教育行走方式”来切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我曾经有一个观点,也是比较厉害的一个观点,我说“勾引”与“挑逗”应该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勾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挑逗”学生的写作热情,语文老师只要做好这两件事情,一切语文都不是问题,其实今天我也有勾引和挑逗大家的成分在,但是我记得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是最近一个什么人写的一本有意思的书,可以去看看。这几天我的QQ签名里边,关注我的人就会发现,签名里面是阿多尼斯的一句诗:“太阳也只能照亮愿意被照亮的事物。”刚才我说我发现大石小学之所以变得这么美好的一个原因,一个秘密,大家有没有想到?因为有校长在——校长叫杨光照啊:阳光照耀大石板上的小学校,这个学校能够不美好吗,但是太阳也只能照亮愿意被照亮的事物。不是说他是太阳,也不是说我是太阳,而是对我们教师来说,阅读是我们真正的太阳,写作算是月亮,我们从太阳那个地方吸收能量,然后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现出美好的自己。张文质老师曾经说“读书是为己之学”,现在我想告诉他,我跟他续了一个句子,我想告诉他:写作是向上之路。

谢谢大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5
利用教师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http://blog.163.com/feixue_yiren ... 838720086195229422/

2013年4月17日转

    研究背景: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2007年承担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向课题暨北京市级“十一五”重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研究项目中一项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项目。将我们已有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丰富,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历程集锦,通过博客建立交流,反思等内容从而达到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并通过博客圈子的方式把教师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快捷。

    一、教师博客特点分析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对博客平台的利用显然具有很明显的教师职业特征。与其他大众化的博客相比,教师博客的随意性和琐碎性少一些,相对比较专业和严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功能较强,它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教育特征,博客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日常的教育叙事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研究特征。特别是当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的时候,教育性和研究性的特征就更加突出。教师博客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之外,为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以及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开辟了新的交流空间。

    二、教师博客推广与使用

    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对参与教师进行建立博客技术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也是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提高的过程。两种培训方法:

    1、整体全员培训:由各校的计算机教师对本校中青年教师进行整体博客培训。培训环境:人手一台计算机保证能够上网。

    培训优势:全面整体普及,节省时间。

    2、教研组长先培训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

    培训优势:有利于提高教研组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是一个过程,交给组员又是一个过程,通过教研组共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提升和课题目标达成一致。对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教师博客建立内容:以教育教学为主线,与教师的成长纪录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课题等为主要内容。强化平时教育教学过程的体现。

    三、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和更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博客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在哪里呢?

    1、教师博客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了空间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校为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其中的发展策略包括教师每月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每位教师建立了博客后,教师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通过个人成长档案袋形式的转变,教师的个人资源更加的鲜活,使隐性内容显性化。在教师的个人博客中于鑫曾写道:“今天,我的个人成长档案袋搬家了,在网上你能找到我的影子了,我的个人成长纪录袋更加的生动,在新的这片天空里,我愿和您心与心的交流,希望您能够成为我的良师益友!”通过这短短的一句感言,能够感到老师在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后,对自己的鞭策和与他人交流提高的愿望。

    2、教师博客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而书写教师个人博客,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首先,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它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能刺激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分析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随着教师博客日志的日积月累,教师通过阅读和回味自己的日志内容,会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主张、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等,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因而,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博客不仅是积淀教师个人资源的空间平台,也是一个保留和展现教师动态发展的“个人成长纪录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在体会到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之后,才会有持续写作的恒心和毅力。

    同时,博客平台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为教师之间构建起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如:在美术组版画研究中,每个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版画课题研究上,教师充分利用博客特点,进行网上教研,及时将自己好的经验感言、作品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做到组内组外交流,及时反思。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很多老师都对美术组的版画活动给予自己的评价与改进措施,美术组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促进了版画交验的更深入的开展,推动了大家更深入的展开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活跃了整个圈子的氛围。利用自己博客通过相互阅读和评论博客内容,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和沟通社区,教师在这个网络社区内,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并相互之间提供反思的材料和锻炼反思能力的实践机会,进而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

    3、教师博客为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机会

    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自己书写博客日志和发表评论,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促进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

    4、教师博客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

    博客便捷的留言发布消息成为教研组管理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留言功能辅助提高教研组活动管理的有效性。利用博客圈子的讨论区可以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有四个分校,相对距离较远,不方便经常会面,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相应结合各个学科特点和教研组活动安排随时进行网上教研,及时更新,交流思想。学科组每周提出一个新的论点,教师们围绕论点积极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教研组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注重了科研型团队的建设。

    5、多元开放沟通,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博客还能够成为师生沟通的良好载体,成为师生间、家长与老师家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博客上阅读、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而且可以发表评论,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留言或评论的方式告诉老师。如有疑惑,还可以质疑问难。这些都可以署名或匿名,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博客给学生提供了言论自由的空间,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学生们还可以以教师的博客作为载体,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来与学生交流、指点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博客与专家零距离的沟通,强化专业化学习。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或机构都有自己相应的博客,老师在教学中有需求时可以进行零距离的请教,促进了老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家长通过博客同样能够与教师进行无障碍的真挚沟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良好载体。逐步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和途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博客的指导与引领

    目前,在 “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热”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利用博客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活动不应该是无序的或完全自发的。学校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团体,应该对“怎样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发挥对博客群体与个体的指导作用,强化管理制度的跟进与完善工作。我校根据教师建立博客情况,先后出台了教师博客管理办法、教师博客圈子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规范性管理。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个人博客管理。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建立使用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在教师个体对博客平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有深刻理解、学校对教师博客群体和个体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的基础上的。只有在这种认识基础和行动基础上展开的博客研究,才能使教师博客真正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为了什么博客:做事、反思、沟通、交流、分享、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点击生命的状态,阅读生命的智慧,复制生命的激情,刷新生命的视野,更新生命的快乐……

    每一个博客如同一扇心灵之窗,欢迎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走进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的博客圈子,我们真诚的愿与您沟通、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2、季诚钧、陈于清撰写《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马志刚撰写《教育日记伴我成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6
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baa0101008ypg.html

2013年4月19日转

   一、博客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
    “博客”即Blog,是weblog的简称,一般称之为“网络日志”。作为一种数字化、全球化、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博客”以其特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特点,以及其所具备的让使用者自由展现其思想、个性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共享等功能,形成了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它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新的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形成团队的知识传播与分享。

    当前,博客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成为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工作环境中都会普遍采用Blog工具,或者应用Blog的思想构建学习社区,博客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和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有其特有的作用。
    在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博客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这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应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博客可以自由公布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有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分享的功能,每个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他们所发表的知识观点和见解,可以提供给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进行参考、讨论,提高使用者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不断地积累与思考,最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兴趣和效果。因此,当我们呼吁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探究意识和学习团队意识时,博客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已有研究者指出,博客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使行动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工具,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二、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第一,博客可以使教师拓宽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这种思维的交流与沟通,会让使用者受益。例如,有教师指出,有了博客网,当你网上交流时,有时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给你提建议。对我而言,最大的帮助就是当我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集思广益,使我的思维不会受到限制。
    第二,博客可以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提高其对专业问题思考的深度。虽然在学校中有一些教研、科研活动,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有的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上思考的时间受到限制,一般浅谈辄止。而在博客上的交流,使教师的发言可以无所顾忌,可以保持冷静而理性的头脑去思考。例如某教师提到,因为有了专题的讨论以后,有时问题可以讨论得比较深一点,而不是很泛的,大家提出了一个观点了以后,能够围绕这个观点谈,想的问题就比较能够深入下去,不像平常的谈话,讲到哪里就哪里。这样看来,网上的教研、科研活动可以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在网络上留下大家讨论的痕迹,为往后的工作所借鉴。
    第三,博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提高其探究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博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如某教师认为,通过网络,别人提出来某个问题。你也可以从别人的问题上想一想自己的,由此能够提供另外一个途径反思。
    第四,博客可以帮助教师保持一种健康的工作心态。教师的工作非常忙碌,又要兼顾各个方面的要求,所以当前教师的工作倦怠感是非常强烈的,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沟通心灵的平台,帮助他们保持一种比较和平的心态。正如有位教师所言,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你想不通,人家帮你开导开导,你就觉得豁然开朗了……对心理方面的帮助蛮大的。对所从事的工作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有一种好的心情,是提高教师专业工作成绩的保证。
    第五,博客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当前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在构建博客过程中会涉及到电脑媒体使用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而且常见的问题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得到解决和提高。因此有些教师认为,运用博客后最大的促进就是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
    博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多教师认为博客没有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主要问题是使用中存在的困难,例如时间上的限制,教师的工作量大而上网较少,这需要很好地调整教师工作与休闲的时间等。此外,教师在使用博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问题,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在技术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博客功能的发挥。
    三、对教师运用博客的再思考
    从博客个体的自觉意识来看,教师应该充分而全面地利用博客,而不要仅仅停留在交流层面。博客是现代新兴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虽然它在教育领域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还是一种尝试,但是作为一种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知识管理、发表个人思想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已经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肯定。很多教师们谈到博客所带来的价值时,主要集中在通过博客进行记录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得个人经验互相得到借鉴,思路在相互的启迪中得到开阔,专业情感因为互相的抚慰得到加深,专业写作能力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逐渐提高。教师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更需要知道的是理论在实践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东西的获得绝对不是通过在教室中培训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看别人上几次课就能实现的。而博客所提供的交流平台无疑是一种很直接、恰当有效的方式,能够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博客还可以为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发表个人思想观点提供平台,而这些却一直是被忽视的。通过博客上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如何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收集整理资料,把握该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减少被动摸索的时间,发挥电脑便捷的编辑功能,把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此外,个人的思考心得,一旦比较成熟,也可以通过正式写作把它表达出来,这样的分享可能更加有深度、有内涵,让分享者彼此的反思更加全面。
    从博客行为背景的物质支持来看,对教师使用博客的现象,学校要给予观念、时间和技术上的支持。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博客的价值,也鼓励教师使用博客,在硬件上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是有些学校在使用博客中出现观念保守倾向,违背了博客的初衷。例如,学校对博客上的内容进行定期检查,然后对教师的言论进行摘录和评价,结果无形中封住了大家的口。在学校不能说,在网上也不能说,教师逐渐失去了兴趣。如果学校本身在管理方面观念落后,就会使博客成为一个摆设。因此,学校应真正认识到博客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给予教师一些可以自由充分利用的时间,以专心建立自己的博客。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尽可能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博客,实现博客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电脑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互相帮助与学习。
    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巨大的潜力,如何认识利用博客,如何更好地实现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及教师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46
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周彬

写于2006年

学校教育环境往往以工作为本,它为教师专业成长预留的空间并不大。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每天三到五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是必须完成的;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直面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却必须对这些问题承担责任;虽然我们鼓励教师敢于质疑教学专家的观点与意见,可教学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权却是不容挑战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还有诸多的希望与期待,可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这些希望与期待往往被教育实践所击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博客的诞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另外一个值得希望与期待的机会,只有把握好了这个机会,教师专业成长才可能有更为美好的前景。

一、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教育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期待。教育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它去除了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权威,让教师们获得了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上的平等权。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个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著者或者论者,只要大家相遇在教育博客中,就意味着大家愿意抛却日常生活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去接受他人的评论,这是传统的教育环境无法企及的。在教育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强调“人人平等”,但学校的教学传统是容不得教师个人去打破的;学校中有形与无形的等级体制是教师个人不能超越的,这些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中的障碍。在外在教学传统的约束下,在外在管理权威的规范下,教师无法与代表教学传统的专家们平等对话,也不可能与代表管理权威的学校管理者理性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也就仅限于获得一些教学技巧上的增进了。

教育博客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的结晶,但它更是每一位教师向他人敞开的心灵窗口。在教育日常生活中,自我生存与生活保障是居于首位的,这使得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将自己与他人相异的教学思想隐藏起来,以便赢得他人或者群体的接纳。可是,只是简单模仿或者被动接受他人教学行为与思想的人,是很难超越自我教学品位的。教育博客既是教师个人的心理与理念世界,它允许教师将自己极具个性的思想沉淀并表达出来,以赢得远离自己工作群体的他者去接受与认可,当然这种接受与认可也可能以批判或者补充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育博客又是博客人共同的专业愿景,它允许他人从自己的角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评论这些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也因此而变得专业化,并因为专业化而消除了教学中诸多的非教育类的社会化因素。正是教学思想的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存在,每位教师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准备着迎接他人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评论,这是彼此思想的交锋,但目的地是同一的:迎接教育真理的出现。

教育博客是个人教学思想的文库,可当它把大家的教学思想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成了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库。在教育博客这个思想文库中,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到的教学资源,更为宝贵的是,我们还可以感知每位教师最为真实的教学体悟,获得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是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群体进行团队修炼的平台。在这儿,因为每位教师的个性而变得丰富,因为整体的丰富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与专业化。

二、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不管我们如何褒扬教育博客,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选择,它就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旧仓库;不管它多么的完美,它就只是一个没有汽车奔跑的高速公路。因此,教育博客既可以成为一种智慧的宝库,也可以成为浪费教师宝贵时间的黑洞。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来看,仍然需要我们理性地在教育博客中为自己选择可行的成长路径。

第一,教育博客是拿来“批判”教育日常生活的,而不是拿来“抱怨”教育日常生活的。批判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抱怨是以过去为导向的;批判孕育着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抱怨是对过去的否定,也暗含对未来的失望。在教育博客中,有些教师借用这个虚拟的空间,来发泄自己对教育实践的不满;可随着对诸多不满的积聚与回味,越发让自己对教育实践更加不满。事实上,当我们将教育日常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就恢复了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的理性思考,去除了我们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有了更为真实与理性的认识,为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赢来更为确定的未来。

第二,教育博客是拿来“沉淀”教学思想的,而不是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教育实践是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阵地,但教育实践本身并不产生教学思想。可是教学能力却必须建立在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只靠简单的教学技能的操练,是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能力这个目的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在教育博客中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这的确可以让自己“见多识广”,但如果缺少对教学故事的分析、探讨与研究,教学故事只会让我们更为世故,让我们对教学故事学会了适应,而不是优化与改造。教育日常生活是由教学故事堆砌起来的,利用教育博客来叙述与重构教学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叙述教学故事过程中超越自我的视野,去认识教学故事中他人的体会与感受;可以让我们在重构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行动;当我们可以理解更多他人时,当我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时,教学思想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来了。

第三,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舞台。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无法利用与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校中,教师只负责教自己的班级,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只能在自己的班级中应用。这种小规模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进行研究的成本很大,但收益很小,因为享受研究收益的学生人数太少。而且,学校并没有为教师研究成果提供推广的平台,教育报刊杂志更多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成果汇报的途径,一线教师是很难有使用这些渠道的机会。于是,教师很自然地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舞台。展示研究成果原本就是教育博客的主要优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成果的舞台,它就只成了单向度的信息传递通道,我们很难去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更难去接受他人对自己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批判。因此,怀着学习的心态来建设自己的教育博客,更容易让自己的教育博客成为自己与他人心灵互动的平台,也就更容易让自己在互动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教育博客是夯实自己专业信念的“根据地”,而不是打击自己教育实践的“地雷阵”。教育博客为我们提供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并不必然造就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教育博客这个信息交汇的平台上,有两种情况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其一,警惕教育实践问题的汇集打击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我们之所以打造自己的教育博客,我们之所以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是因为我们对教育实践有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意见。可是,如果大家只是看到他人提出的问题,并转而将自己想到的教育问题串连起来,这会打击我们对教育实践的信心。其二,警惕由于教育理论的完善而形成对教育实践的消极展望。当我们用理性的态度来剖析教育实践时,教育实践显得非常的支离破碎,教育实践在理性与理论面前就显得非常的幼稚。可是,尽管在理论层面我们对教育实践有着尽乎完美的构想,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中,我们又必须受制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受制于学校的管理权威。于是,在教育博客上获得的理性与理论,不但无助于我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反而让我们在教育实践面前更加的无奈。为此,要士清楚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的阶梯,但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并不是诸多教育问题的救世主;教师个人首先是自己教育问题的解决者。对教育实践,我们要走进它,但更要宽容它;对教育信念,我们要建构它,但更要养护它。

三、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

理想既是个人精神的支撑,更是个人行动的支柱。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也提倡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但并没有为教师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提供一个安顿之处。对于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文章的发表与专业讲座,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提供栖息地。可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管是教育理想还是教学理念,都只是一个漂浮不定的玩物,当我们需要它时可以将它捧得很高;当我们不需要它时,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与现实中的权威、评价与利益相比,理想实在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了教育博客,就等于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安了家,从此以后我们有多了一种牵挂,有了一种企盼,它的动力就来自于自己在教育博客中表达出来的理想与信念。

当教育博客把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文字化与固化后,我们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就有可能走得更加的稳健。可是,任何理想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一旦我们遭遇到它的打击,这比教育实践中的打击更为沉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我们就让自己去顺应系统的惯性,去沿袭学校的办学传统,顺从于学校的管理权威。可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后,我们就必须调和办学传统与个性教学的关系,必须调和管理权威与教学自主的关系。

教育博客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可是,从教育博客回到学校教育环境中来,我们首先是学校组织成员,其次才是我们自己。既然是学校组织成员,我们就得遵守学校的办学传统,即使自己有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也必须以适应办学传统为起点;将这些创新思路与教学理念植于办学传统中,才可能让自己得到发展与走向成功。因此,教育博客与学校教育环境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求教师的个性与创新,后者要求教师的共性与服从。对于在教育博客中生存的教师来说,只有将两者协调好了,才可能以教育博客促进教育教学,而不是让教育博客成为教育教学的“发泄场”。在不同的环境中遵守不同的规范,但将不同环境中获得的收益融合起来,才可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合力,避免教师在不同力量的较量中为难。

在教育博客中,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心向“教育真理”,彼此少了诸多的利益之争与权利之争。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管理者,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先按照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个人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往往要退居二线。当教师在教育博客中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之后,自己的教学决策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之间,就更容易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冲突与矛盾,只要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融于管理决策之中,才可能让有效地让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得到认可与实施。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环境更要求我们服从与敬业,它向我们专业成长提供的空间非常有限。与之相应,教育博客要求我们的个性与创造性,它倾其所有地向我们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与空间。在教育博客中,我们要更有策略地利用这些机会与空间,以期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处理教育实践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处理专业判断与管理决策间的关系;从更为实际的角度而言,个性必须在共性的土壤中得以生长,专业判断必须在管理决策中得以发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53
2013年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入围终评博客名单

                                                 郑州教育博客大赛组委会
                                                        2013年11月15日

2013年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入围终评博客名单
编号 教学类生活类管理类 学习类
1皎月晴空初荷鸟语花香悠悠然
2一米阳光微雨滴落 温婉若玉可爱天空
3小主 该写博了采薇文雅之竹白茶咖啡
4
树叶飘飘雪儿飞舞金水百川燕儿
5万里无云从容燕儿宁静致远
6宁静致远么么小丫海纳的博客清水芙蓉
7享受阳光悦者杨柳清风舞动的风
8太阳雨dishuiguanyin诗梦二七冬天的雪
9浪漫天涯用文字说话美丽心情. 泉水叮咚
10qinshuxia918鸟语花香二七冬天的雪独上兰舟
11泉水叮咚燕子海的声音我心飞扬1975
12雪儿飞舞墨白诗雅Princess Rebecc
13缘爱飞翔心雅嫣然的博客mz-王秋红月亮姐姐
14我心依旧月亮姐姐小橙子任建鲲
15金水百川悠悠然与点初荷
161967mxh燕儿漫步云端(跑)花儿朵朵
17思雨新新michelle小小的我万里无云青青芳草地
18明心若水书生涛声依旧晓风习习
19夏日荷花雪鹰mz-gudi0371001602
20诗梦花光月影会工作,更懂生活幸福男人
21冯妍敏蓝莓快乐校园行者
22智明伯爵茶学海心源春 &
23桃李满天飞fd-一滴水飒爽英姿溪水欢歌
24雨荷我心依旧一生清贫刘雅雪
25angelica海纳的博客mz-暗香浮动诗雅
26沧浪之水 独上兰舟沧浪飘过的天空
27心中有梦小米绿豆汤知日林夏日荷花
28心语王利军的博客mz-litongbingziyu217
29小米绿豆汤 缘爱飞翔小草米多易
30ssz-wsm心灵之约清泽滋润娜山娜水
31幸福的小屋春   &二七——飞翔的白鸽若水书生
32梦儿飞教育教研上岸泡泡鱼若水
33暗香浮动栀子小筑二七晨雨无声竹影清风
34竹林清韵玉山幽兰zzeduluhongmei沧海一粟
35清则沉踏遍青山路随心愿zhoukaibing1
36大浪淘沙敏而好学mz:诺~郑州二七淮东陈英炫的博客
37振兴中华zhangluodan似水流年wgy-wangzhonghua
38沙漠绿洲竹林仙子梅子返璞归真
39南山客若水铃儿响叮当 hzj-gaobin
40给予树亲秦悠然浅棕的博客如沐春风
41凭海临风梦儿飞风之子美丽生活
42枫叶飘飘岁月静好二七 风儿阳光华人
43小米诗意的栖居红色二七解放人比兰更幽
44紫色飞旋一船星辉快乐精灵huaxiangnong
45
粉色夏雨乡巴佬八月桂花 之心语明心
46
大河流水一休衣袖莫思量 日雨
47
小草
真善美“疯子”老师0103002355不燃烧的冰
48
看着顺眼琴心雨的印记左思佑想
49
脚镣舞者飘雪心灵飞舞小冉加油
50
薄冰柠檬 xhxx-yanlei 二七之大海微澜 大颅榄树
2013年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入围终评微博名单
xiarihehua天使至爱benben花自飘零水自流linzi
力量雨中漫步墨墨想想天空宛转娥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54
书写“我的教育梦” 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开赛了
http://www.zzedu.net.cn  2013-04-15   
"书写“我的教育梦” 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开赛了"


    (本网讯 记者 孙宏伟)4月15日,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如期开赛。本届大赛以“我的教育梦”为主题,诚邀所有注册郑州教育博客并同时注册郑州教育微博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前来交流教育心得、书写教育梦想。
    大赛由郑州市教育局主办,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承办。大赛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大赛分为管理类、教学类、生活类、学习类、微博类五个参赛类别。届时将评出金奖4名、银奖20名、优秀奖120名;微博类评出“微达人”5名;为展示个性风采,大赛特设置单项奖。年度单项奖包括“博客新秀”10名,“教学新锐”5名,“网络人气王”1名,评委会推荐奖1名。
    组委会还将对在大赛中积极组织、引导教师、教育工作者参加博客大赛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由大赛评委会根据各参赛单位参赛人数、获奖情况等综合评定,共评选20-30个先进单位。同时,将评出积极带动和引导广大师生进行博客写作与交流的优秀教育博客工作者20-30名。
    郑州教育博客是郑州教育信息网的主要频道,2006年3月正式上线,专门服务于郑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该博客设有名师博客、学校博客、博客圈子、博客之星、博友相册等栏目。经过六年的洗礼,郑州教育博客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已有5万多位博友在这里建设了自己的网上家园,日志总数达46万多篇。|
    链接:点击进入》》》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5:55
第七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活动方案
http://zz102z.zzedu.net.cn/article-5-2631.aspx

一、大赛主题:我的教育梦

二、大赛时间
    参赛时间:2013 年 4 月 15 日—2013 年 10 月 15 日。
    评选时间:2013 年 11—12 月份组织专家评委对参赛博客评审并举办颁奖活动

三、组织单位:
    主办:郑州市教育局 承办: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四、参赛对象
    所有注册郑州教育博客并同时注册郑州教育微博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

五、大赛内容
(一)大赛分类
    大赛分为五个类别:
    管理类:畅谈学校管理新理念,总结教育管理新经验,交流学校、班级、团队管理新方法等;
    教学类:研讨教学新方法、交流教学新经验,在教研、课改、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生活类:共同分享教育工作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广大师生的生命质量、生命境界和幸福指数在这里得到提升与展现;
    学习类:抒写学习心得、书评、影评、乐评,分享学习体会;
    微博类:通过教育微博畅谈教育、生活。

(二)奖项设置
1.专项奖:管理、学习、教学、生活四个类别共评出金奖 4 名、银奖 20名、优秀奖 120 名;微博类评出“微达人”5 名。
2.单项奖:为展示个性风采,大赛特设置单项奖。年度单项奖包括“博客新秀”10 名,“教学新锐”5 名,“网络人气王”1 名,评委会推荐奖1名。

(三)评奖规则
1.月评 教学、管理、生活、学习四个栏目编辑根据每月所发日志数量、文章质量、博客点击量、精华日志数量、日志被推荐次数、博文回复次数及与其他博友的互动等情况,评出 “生活之星、教学之星、管理之星、学习之星”各 3 名。同时,从当年新注册的博友中,评出“博客新秀”3 名。从“教学类”博客中,另择优评出 “教学新锐”3 名。当月“月评”中各类奖项推荐的博客或人选原则上不能与上月推荐重复。
2.年评
     ①年度单项奖。年度“博客新秀”、“教学新锐”、由专家评委会从各栏目编辑“月评”获奖者中参考网络积分择优评选。
     ②年度专项奖。四个类别的年度金奖、银奖、优秀奖由专家评委会综合每个博客所发日志数量、文章质量、博客点击量、精华日志数量、日志被推荐次数、博文回复次数、与其他博友的互动、网络积分等情况择优评选。
     ③网络人气奖:年度网络人气奖 1 名。参赛博客积分总排行第一名,原创文章数不低于 100 篇,单篇文章字数不少于 500 字。
     ④微达人:发表原创微博数量、关注度排行前五的博友。
     ⑤评委会推荐奖:由评委会从参赛博客中推荐出一名博文质量高、综合表现优秀的博友。
3.组织奖
    对在大赛中积极组织、引导教师、教育工作者参加博客大赛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由大赛评委会根据各参赛单位参赛人数、获奖情况等综合评定,共评选 20—30 个先进单位。同时,将评出积极带动和引导广大师生进行博客写作与交流的优秀教育博客工作者 20—30 名。

六、参赛细则
(一)参赛方式 参赛博友必须同时注册成为郑州教育微博用户方可参赛,在博客后台报名参赛时如果没有教育微博用户会自动提示注册,成为教育微博用户后方可报名参赛。注册时,资料内需填写真实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以便比赛后方便联系、领取奖品。对选手信息,主办单位承诺负有保密责任。就注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联系郑州教育博客客服,电话: 63951021;联系人:晁代聪。
(二)作品要求
1.参赛日志必须为原创作品,抄袭他人文章一经发现,将给以警告处分,同时扣除参赛积分 100 分。
2.参赛日志不得在短时间内集中发表,不得刷屏,否则将不予计分。
3.所有日志必须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利用本次大赛发表各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广告宣传日志、各种垃圾日志,在所选类别中发布不符主题的日志,一经管理人员发现,立即予以删除,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以扣分、警告、锁定、封闭 IP 地址等措施。
4.参赛者所提交的作品将被视为公开发表,主办方有权使用发表。
5.作者对其参赛作品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负有全部的法律责任。如参赛者剽窃他人作品而产生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法律责任,与主办单位无关。
6.直接参与本次大赛的工作人员、编辑、评委不在参赛人员范围。
(三)网络积分
    博客网络积分作为月评及年度终评的依据之一,各类别前 50名博客入围专家评审。
    积分办法:依据博客参赛日志数量、精华日志数量、日志被推荐次数、日志被阅读次数、日志被评论次数进行积分。具体细则如下:
1.每篇日志得 20 分,转载文章不计分;
2.参赛符合当月主题的文章再另加 10 分;
3.精华日志加 10 分;
4.日志被推荐一次加 1 分;
5.日志被阅读一次加 1 分;
6.日志被评论回复一次加 2 分(自我回复不计算在内)。
(四)评委终评
    本次大赛设立评委会,评委包括: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等。由评委会对入围博客进行评选,评出最终奖项。

七、奖励办法
(一)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二)获奖选手和作品将集中在郑州教育信息网展示;
(三)获奖作品结集成册。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保证大赛的有序进行及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特成立大赛组织机构及组委会。
(二)开展活动,主题引领。了加强博客之间的沟通,架起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用博客的视角关注教育教学,郑州教育博客特推出“博客沙龙”,以活动为平台,定期开展博友活动,汇聚广大教育博客博友的智慧,为郑州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拓展平台,展示风采
1.博客平台。郑州教育博客大赛所采用的平台是郑州教育博客(http://blog.zzedu.net.cn/),是郑州教育信息网通过 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为郑州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设置的网上家园。郑州教育博客专门设置博客大赛页面,集中展示最新类别参赛作品、月单项奖、作品点击率排行榜、作品数量排行榜等。
2.宣传展示。郑州教育信息网、郑州市文明网与郑州教育电视台加强联合,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共同关注博客的发展,对博客中涌现出的优秀团体和个人要制作专题,让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与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宣传与展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26
钟志贤:21世纪的学习理念【转】


知识的更新速率实在是太快了,应付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学会学习。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面对信息的裂变,现代人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
  今天,所有的教育学家都同意,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除了不断学习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他法。"终生学习或教育"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一劳永逸成了我们追忆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自慰的神话。对于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
  今天谁是文盲?以前,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现在的文盲是指不会主动探求新知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人。科技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文化、经济、教育、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许多功能性文盲。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会被称为文盲?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危险可能就潜伏在你我的身边。假如有一天,你听不懂"搜索引擎",不知道"模糊控制"的含义;假如有一天,你面对陌生城市闪烁跳动的触摸式电子问路屏不知所措;对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操作脸茫然,也许,你就该警惕了:自己是不是正在滑向功能性文盲的行列。
  功能性文盲大意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很难适应时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人。功能性文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像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功能性文盲的比例仍然占人口比例的20%。而对于80年代才加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来说,这个挑战似乎更为严峻。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文盲,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时时保持学习的习惯,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作终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未来要杜绝"功能性文盲",关键在于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新一代人身上培养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国外有教育学家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是社会上谋生的第一、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一个人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都是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
  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了,明智的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革命。
  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惟有把握和投身于今天的学习革命,学习才能真正对我们有益。
  ●学习方式的革命:今天,凡是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都有可能是"老师"。学习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几者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使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学习。随着多媒体的高度发达,学习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左右脑并用,特别重视开发右脑的学习潜能,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时空的革命: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场所得到极大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界限日渐融合,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是学习机会。我们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
  ●学习内容的革命:现在的学习不仅要学谋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强调科学和人文内容关重,注重构建自己全面的素质,特别是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注重成功素质潜能的开发训练。
  ●学会学习: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们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学习的个别化:日渐成熟的学习化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工作即学习:现代人的学习将交融于工作和生活之中,其主要的方式是接受培训。现代的企业都把陨员的终身培训当作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公开秘密。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松下公司与其说是造产品,不如说是造人。在瞬间万变的21世纪,终身培训是每个人适应职业生活的最主要的武器。
  我们正在步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特点是传统社会的学习截然不同。今天的学习实质、目的和重心都与以往有所不同。
  教育专家比较一致的认为,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
  ●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
  ●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统整,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
  ●每一阶段的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社会组成分子的指标;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成员的不同思维方式;
  ●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对意识。
  很显然,在学习化社会中,有几个学习理念是必须重视和强调的:终身学习,时时处处事事学习,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的学习,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习个别化,和谐发展,个性自由发展,创新学习和开放学习等等。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教育的变革,正在引导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向学习化社会方向发展,为适应学习化社会培育必备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
  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习采取几乎全新的方式。未来学习的成功者决不是单纯看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的多少。当代学习的实质性问题是,是否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是否知道从那里学,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有专家认为,未来学习需要顺利实现三重目的:其一,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的课目并学习如何做得更好更快和更轻松;其二,培养综合概念技能--如何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他地方;其二,培养能适应于你所做的一切事情的个人技能和态度。学习还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获取某种知识、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或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富有创新的革新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钥匙,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没有进步。组合与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最本质的内容。世界发展到今天,几乎没有一种知识不是以某种方式重新组合的结果。
  因此,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挪的信息;二是怎样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点子。未来社会缺乏的人才将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硕士、博士,而是具有极强的想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或顶尖人物。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
  在学习化社会中,与学会学习相关的能力有很多,但尤为重要的能力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亦即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学习时代的学习或者说教育的重心有着显著的转移。
  学习化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其中,信息量最大、最全面,传播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信息载体当属信息调整公路。
  行业人士认为,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亦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这种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目前,美国已有60%以上的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其工作或多或少要运用网络资源。美国图书馆联合会认为,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们不仅需要多种知识,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识的能力,并能把不同的知识融全贯通,实际运用。行业人士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同样,信息素养,是新世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咱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亦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变化模式并提出表示变化的规律。
  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
  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要求学习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学习和教育的革新是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赛跑,一旦滞后,我们将与信息化社会格格不入。反之,学习和教育的信息化将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相得益彰,二者必居其一。
  我国著名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的命题,引发我们思考和实施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思考和实施培养新生代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在日本称之为"信息活用能力"。所谓信息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
  面对21世纪的学习革命,新时代的人,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对策,塑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理念,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谁能够先行做到这些,谁将拥有发展的先机。

资料来源:http://blog.edu.cn/user4/wxiaome ... /2008/2157476.shtml


钟志贤教授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558677.html?wtp=t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27

老师和同学们设计制作PPT时,需要搜集适合自己演讲的PPT图片资源,下面的网址可供大家参考:

[1] http://picturesandbox.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28
推荐国内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同学跨地区跨学校的研究型学习社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f0fc0100g0ot.html


最近,我看到一个新的变化正向我们走来:


中山大学的杨帅仪同学,是中山大学08级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一位热爱研究PPT设计的同学,建议同学们到他的博客上面学习有关PPT设计的新思想新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17757672_0_1.html


上海师范大学的周洁同学,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09级研究生,一位热爱研究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的同学,建议同学们到她的博客上面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新思想新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48977181_0_1.html


江西师范大学的周忍同学,是江西师范大学09级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一位热爱教学设计研究的同学,建议同学们到她的博客上面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新思想新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50388597_0_1.html



这几个学校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建设了新浪博客圈,这是国内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同学跨地区跨学校的研究型学习社区的首次尝试,值得鼓励和学习:

“红土地—东行记” 教育技术博客环试验区,网址,

http://q.blog.sina.com.cn/learningcommunity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上海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博客圈)网址,http://q.blog.sina.com.cn/jiaoyujishuxue



“瑶湖ET学社”(江西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博客圈)网址,http://q.blog.sina.com.cn/jxsdetzone

“康乐园教育书院”(广州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博客圈)网址,http://q.blog.sina.com.cn/1000845730


读者可以点击上述博客圈的右上角的“加入圈子”,就可以将自己的博客连接到新的博客环中,开始参与和体验何为“群体智慧”,培养自己在21世纪的“群体智慧”素养。


让我们热情拥抱21世纪群体智慧时代的到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30
中国PPT爱好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f0fc0100hn5p.html

最近。看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了系列PPT设计图书,十分精彩,对广大一线教师和研究生学习PPT设计是很好的参考资料。通过这批书籍,可以看到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一批PPT设计爱好者。
与人们生活中的其他爱好者,如摄影爱好者、天文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桥牌爱好者一样,爱好者也,非功利也,是人生兴趣和热爱所驱动,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孜孜追求,以此为乐,从而达到极致境界。
这是一批中国的“业余教育技术专家”。
建议研究生同学到下面列出的这些PPT爱好者的博客上面学习,你的PPT艺术设计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秋叶的PPT博客,http://www.70man.com/
杨雪的好看簿PPT设计,http://www.haokanbu.com/user/15748/story/?order=ctime
奔扑网,http://www.pooban.com/html/03/n-203.html
国内PPT设计专家一览及设计的作品,http://www.qiexing.com/post/ppt-expert-works.html
孙小小的博客,http://xiaoxiaosun1978.blog.sohu.com/

特别推荐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唐晓勇的PPT设计, 体现了一位教师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性地使用PPT:
http://www.haokanbu.com/story/236163/

我为上海PPT培训师孙小小老师新作《PPT演示之道》一书所写序言(放在博客环“科学网”上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993

不过,别忘记PPT是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服务的工具,我特别赞赏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杨雪老师在PPT中的一句话:“我是一位教学设计师,不只是做PPT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35
吴向东的教育评论,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1704782_0_1.html

吴向东鸢尾花(IRIS)课堂志,http://blog.iiris.cn/

杨特:面朝大海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95049914_0_1.html

胡兴松_教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33072117_0_1.html

庞维国:教育心理学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62435392_0_1.html

姜广平:教育视界,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92829127_0_1.html

李炳亭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14933733_0_1.html

安徽铜陵四中,肖华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39163640_0_1.html

《湖北教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86804043_0_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38
全国优秀教育网站
     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办)评选出了全国个省市地县优秀教育网站,欢迎同学们到这些网站学习和研究。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省级)
   
省级优秀教育门户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福建省教育厅http://www.fjedu.gov.cn福建省教育厅主管,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安徽省教育厅http://www.ahedu.gov.cn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主办
江西省教育厅http://www.jxedu.gov.cn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bjedu.gov.cn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并维护
河南省教育厅http://www.haedu.gov.cn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网承建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shmec.gov.cn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吉林省教育厅http://www.jledu.gov.cn吉林省教育厅主办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承办
江苏省教育厅http://www.ec.js.edu.cn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厅网络中心维护
浙江省教育厅http://www.zjedu.gov.cn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省教育信息中心承办
广东省教育厅http://www.gdhed.edu.cn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教育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省级优秀教育信息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湖北教育信息网http://www.e21.cn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办
湖南教育网http://www.hnedu.cn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河南省教育网http://www.haedu.cn河南省教育厅主管,信息中心主办
陕西教育网http://www.snedu.com陕西省教育厅主办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承办
辽宁教育网http://www.lnen.cn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四川省教育网http://www.scedu.net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贵州教育网http://www.gzsedu.cn贵州省教育厅主办, 贵州教育网 贵州教育网群 版权所有
海南省教育网http://www.hainan.edu.cn海南省教育网 海南省教育厅信息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黑龙江教育信息网http://www.hlje.net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黑龙江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原浙江教育网)http://www.zjedu.org/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地市级五十佳网站)


地市级五十佳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芜湖教育信息网http://www.whedu.net芜湖市教育局
深圳市教育局门户网站http://www.szeb.edu.cn深圳市教育局
宜昌教育信息网http://www.yce21.cn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网www.ntjy.net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http://jyj.huaian.gov.cn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
苏州教育www.szedu.com苏州市教育局
扬州教育www.yzjy.com.cn扬州市教育局
马鞍山市教育信息网www.masedu.cn安徽马鞍山市教育局
十堰教育信息网www.sy.e21.cn湖北十堰市教育局
宁波教科网www.nbedu.gov.cn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
常州教育网http://www.czedu.gov.cn/常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
镇江市教育局http://jyj.zhenjiang.gov.cn镇江市教育局
泉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qzedu.cn福建泉州市教育局
中山教育信息港http://www.zsedu.net广东省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
南昌教育信息网http://www.ncedu.gov.cn江西省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合肥教育信息网http://www.hfjy.net.cn合肥市教育局
长宁教育网http://www.chneic.sh.cn上海长宁区教育局
海淀教育网http://www.hdavec.org北京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
泰州教育网http://www.tze.cn山东泰州市教育局
徐汇教育网http://www.xhedu.sh.cn上海徐汇区教育局
淮北教育网http://www.hbedu.gov.cn淮北市教育局
盐城教育网http://www.yce.cn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
厦门教育www.xmedu.gov.cn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安庆教育信息网http://www.aqedu.gov.cn安庆市教育局
佛山教育信息港http://www.fsjy.net广东佛山市教育局
郑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zzedu.net.cn郑州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滁州教育网http://www.czjy.cn安徽省滁州市教育局
新余教育城域网http://www.xyedu.gov.cn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漳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fjzzjy.gov.cn福建省漳州市教育局
武汉市教育局政务网http://www.whjyj.gov.cn武汉市教育局
无锡教育网http://www.wxjy.com.cn无锡市教育局
柳州教育网http://www.doule.net/柳州市教育局
九江教育网http://www.jje.cn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
长沙教育信息网http://www.csedu.gov.cn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
荆门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jm.e21.cn/荆门市教育局
闵行教育http://mhmec.mhedu.sh.cn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宁德教育网http://www.ndedu.net宁德市教育局
成都教育http://www.cdedu.gov.cn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成都市教育局)
西安教育网http://www.xaedu.sn.cn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bjchyedu.cn/北京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
广州市教育局门户网站www.gzedu.gov.cn广州市教育局
哈尔滨教育行政网www.hledu.net哈尔滨市教育局
沈阳教育网www.syn.cn沈阳电化教育馆
牡丹江教育网www.mdjedu.net牡丹江市教育信息中心
乌鲁木齐教育网www.wlmqedu.gov.cn乌鲁木齐市教育局
延边教育信息资源网http://www.ybedu.net延边州教育信息中心(延边州电化教育馆)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cqedu.net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本溪教育网http://www.bxjyw.com本溪市电化教育馆
通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jlthjy.com通化市教育局
普陀教育网http://www.pte.sh.cn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县级五十佳网站)
县级五十佳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润州教育网www.zjrze.cn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宜兴教育信息网www.yxedu.net宜兴市教育局
锡山教育网http://www.xsjy.com.cn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北仑教科网www.bledu.net.cn北仑区教育局
鄞州教育网www.nbyzedu.cn鄞州区教育局

富阳教育信息网
www.fyedu.org浙江省富阳市教育局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www.hyjyedu.com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
恩施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essedu.cn恩施市教育局
海陵教育网http://www.tzhledu.net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武进教育信息网http://www.wjedu.net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临海教育网www.linhaiedu.cn临海教育局
安居教育网http://www.ajedu.net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
龙岗教育信息网http://www.szlg.edu.cn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虞城县教育局网站www.ycjy.cc商丘市虞城县教育局
慈溪教育网www.cixiedu.net慈溪市教育网络管理中心
昆山教育www.ksedu.cn昆山市教育局
江岸教育信息网www.jajy.gov.cn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
东西湖教育信息网www.dxhedu.com东西湖区教育局
如皋教育网http://www.jsrgjy.net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
蓬溪教育网www.pxedu.gov.cn蓬溪县教育局
松滋教育信息网www.sze21.cn松滋市教育局、松滋市电化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晋江市教育局网站www.jjedu.com.cn晋江市教育局
金湖教育网http://www.jhedu.gov.cn金湖县教育局
东湖教科体信息网http://www.dhjy.gov.cn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
崇川教育网http://www.ntccjy.com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安溪教育信息网http://www.fjaxedu.cn福建省安溪县教育局
南海教育信息网www.nhedu.net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
长兴教育网www.zjcxedu.net长兴县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
双流教育信息网http://www.cdsledu.net双流县教育局
修水教育网www.xsjyw.com江西省修水教育局
巴州教育网http://www.scbzedu.gov.cn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
应城教育信息网www.ycjyedu.net应城市教育局
建湖教育网www.jhjy.net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
白下教育网http://www.njbxjy.net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
东阳教育网www.dyedu.net东阳市教育局
阿城教育信息网http://www.acedu.net.cn/阿城教育阿城区教育信息中心
环翠教育信息网www.whcedu.cn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镜湖教育信息网http://whjhedu.cn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
上饶县教育信息网http://www.srxjyxxw.com江西省上饶县教育局
西陵教育信息网www.ycxljy.com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
印台教育网http://www.tcytjy.com印台区教育局
江东区教育信息网www.jdedu.net宁波市江东区研究与装备中心
绍兴县教育www.sxxedu.com绍兴县教育局
苍溪教育门户网http://www.cxxedu.gov.cn/苍溪县教育局
汉寿教育信息网www.hsxedu.com常德市汉寿县教育局
卫辉市教育网www.whsedu.com卫辉市教育局
田东教育网www.tdjyw.gov.cn百色市田东县教育局
开平教育城域网http://www.kpedu.com开平区教育局
扶余教育信息网www.fyedu.cn扶余县教育局
北镇市教育信息网www.bnjy.com北镇市教育局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工作组
                                                                           2010年7月15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39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
(地市级优秀网站87个)
地市级优秀网站(87个)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http://www.es.e21.edu.cn恩施州教育局
六安教育网http://www.lajy.net六安市教育局
淮南教育信息网http://www.ahhnedu.cn淮南市教育局
嘉定教育网http://www.jdedu.sh.cn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仙桃教育信息网http://www.xt.e21.cn湖北省仙桃市教育局
衢州教育网http://www.qzedu.net衢州市教育局
铜陵教育城域网http://www.tledu.cn/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局
阜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fyedu.gov.cn阜阳市教育局
景德镇市教育网http://www.jdzedu.net景德镇市电化教育馆
大连教育网http://www.dledu.com大连市教育局
池州教育体育网http://www.czjyty.gov.cn安徽省池州市教体局
三门峡教育信息港http://www.smxjy.cn三门峡市教育局
晋中教育网http://www.jzedu.net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
益阳教育网http://www.yiyedu.com湖南省益阳市教育局
怀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hhedu.net湖南怀化市教育局
桂林教育信息网http://www.gledu.cn桂林市教育局
韶关教育信息网http://www.sgedu.gov.cn/韶关市教育局
宝鸡教育网http://www.sxbjedu.com/宝鸡市教育局
贵港教育信息网http://www.ggjy.net贵港市教育局
漯河教育网http://www.lhjy.net漯河市教育局
烟台教育http://www.ytedu.cn烟台市教育局
珠海教育信息网http://www.zhjy.net珠海市教育局
周口市教育局http://www.zkedu.gov.cn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
渝中教育http://www.yzedu.com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威海教育网http://www.whedu21.com威海市教育局
吉林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jledu.com.cn吉林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西城教育(西城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xchjw.gov.cn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孝感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xgjy.cn孝感市教育局
衡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hhyedu.com.cn湖南省衡阳市教育局
丹东教育网http://www.ddedu.com.cn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电教馆
克拉玛依教育网http://www.klmyedu.cn克拉玛依市教育局
郑州市教育局http://www.zzjy.gov.cn/郑州市教育局
黄浦教育信息网http://www.hpe.cn上海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汕头教育信息网http://www.stedu.net汕头市教育局
绵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my-edu.net四川绵阳市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中心
咸阳教育网http://www.sxyedu.com咸阳市教育局
梅州教育城域网http://www.mzedu.com梅州市教育局
巢湖教育网http://www.chsedu.gov.cn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局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sjsedu.cn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
和平·教育http://www.hpjy.gov.cn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http://www.pdsedu.gov.cn/平顶山市教育局
锦州教育网http://www.lnjzedu.gov.cn锦州市教育局
广元教育网http://www.gyjyw.com广元市教育局
巴中教育网http://www.bzedu.com.cn巴中市教育局
汉中教育网http://www.hanzhongedu.cn汉中市电化教育馆
鸡西教育网http://www.jxedu.com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商洛教育网http://www.shangluoedu.cn商洛市教育局
河源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hyedu.gov.cn河源市教育局
石家庄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sjy.net.cn石家庄市教育局

攀枝花市教育局网站
http://www.pzhedu.cn攀枝花市电教技装中心
玉林教育信息网http://www.yledu.net.cn广西玉林市教育局
揭阳教育网http://www.gdjyedu.com揭阳市教育局
延安教育网http://www.yaedu.net延安市教育局
眉山市教育网http://www.msedu.cn眉山市教育局
永川教育信息网http://www.ycjyxx.com重庆永川区教委电教教仪站
虹口教育信息专网http://www.hkedu.sh.cn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阜新教育网www.fxedu.com.cn辽宁省阜新市电化教育馆
毕节地区教育综合信息平台http://bjjy.gov.cn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
泸州教育网http://www.sclzjy.com四川省泸州市教育局
安康教育网http://www.akjy.net安康市教育局
惠州教育http://www.hzjy.edu.cn惠州市教育局
潍坊教育信息港http://www.wfjyxxg.com潍坊市教育局
邢台教育http://www.hebxtedu.cn邢台市教育局
贵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gyjy.net贵阳市教育局
榆林教育局http://www.yledu.gov.cn榆林市教育局
铜仁地区教育网http://www.tredu.cn铜仁地区教育局
顺义教育信息网http://www.shyedu.cn北京市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
鹤壁教育信息网http://www.hnhbedu.net鹤壁市教育局
太原教育信息网http://www.tyedu.com.cn太原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贵州黔南教育网http://www.qnjyw.com黔南州教育局
密云教育信息网http://www.myedu.gov.cn北京密云教委
盘锦教育信息网http://www.pjedu.cn盘锦市教育局
青岛市教育局http://www.qdedu.gov.cn青岛市教育局
四平教育督导网http://www.spjydd.com四平市教育局
绥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shsjyw.com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局
保定教育信息港http://www.bdjy.cn河北保定市教育局
聊城教育信息网www.lcedu.cn山东聊城市教育局
自贡教育城域网www.zgsjyj.com四川省自贡市教育局
东莞教育网http://www.dgjy.net东莞市教育局
六盘水市教育局http://jyj.gzlps.gov.cn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

安阳教育信息网
http://www.anyangedu.com安阳市教育局
七台河市教育网http://www.qthedu.com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局
石河子教育网http://www.shze.com.cn石河子教育局
廊坊教育信息网http://www.lfjy.gov.cn廊坊市教育局
黄冈教育信息网http://www.hgjy.gov.cn湖北省黄冈市教育局
白山教育信息中心http://www.baishanedu.com白山市教育信息中心
遂宁教育网http://www.snedu.net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

(县级优秀网站94个)
大足县教委
四川大足县教育委员会
吴兴教育在线
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电教馆
吴中教育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
盐都教育网
盐都区教育局
当阳教育网
当阳市教育局
西湖教育信息网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庐江教育网
安徽省庐江县教育局
中国上杭教育信息网
福建省上杭县教育局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信息网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
顺昌教育信息网
顺昌县教育局
肥西教育网
安徽省肥西县教育局
徽州教育网
黄山市徽州区教育科技文化委员会
高邮市教育信息网
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
淇县教育体育局综合信息网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教育体育局
成华区教育信息网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雁塔教育网
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平和教育信息网
福建省平和县教育局
临潼教育网
临潼区教育局
定海教育局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
昌黎教育网
秦皇岛市昌黎县教育局
诸暨教育网
诸暨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
东海教育信息网
东海教育电视台
鹿城教育网
鹿城区教育局
玉田教育网
唐山市玉田县教育局
衡东教育信息网
衡阳市衡东县教育局
柳河教育信息网
柳河县教育局
河南省汝南县教育体育局
河南省汝南县教育体育局
江夏教育信息网
武汉市江夏区电教仪器站
坡头区教育信息网
湛江市坡头区教育局
资中教育网
四川省资中县教育局
苍南县教育城域网
浙江苍南县教育局
寿县教育信息网
寿县教育局
望江教育网
望江县教育局
邵东教育网
邵阳市邵东县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思南教育网
铜仁市思南县教育局
瑞金教育网
江西省瑞金市教育局
武鸣教育信息网
南宁市武鸣县教育局
利川教育网
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
涪城教育信息网
绵阳市涪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招远教育信息网
招远市教育体育局
阜新细河教育信息网
阜新市细河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沙河口教育网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育局
内乡教育网
河南省内乡县教育体育局
定州市教育局
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
颍上教育信息网
安徽省颍上县教育局
和县教育信息网
安徽省和县教育局
泸州江阳教育网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教育局
白河教育信息网
陕西省白河县教育体育局
富顺县教育局
四川省富顺县教育局
铁岭县教育网
铁岭县教育局
郑州市惠济教育信息网
郑州市惠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大竹教育网
大竹县电化教育馆
迁西教育网
唐山市迁西县教育局
高州教育信息网
广东省高州市教育局
秀洲教文体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渭滨教育网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教育局
桂林市秀峰教育网
广西省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
顺德教育信息网
佛山市顺德区电化教学仪器设备中心
白云教育信息网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
仁和教育网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局
江油教育信息网
江油市教育体育局
乐昌教育信息网
乐昌市教育局
长治城区教育信息网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教育局
户县教育网
户县电化教育中心
霞浦县教育局/霞浦教育网
霞浦县教育局
株洲县教育信息网
株洲市株洲县教育局
瓯海教育网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岳麓教育信息网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
康成书院
高密市教育局
镇巴教育信息网
镇巴县文教体育局
攀枝花市东区基础教育网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
隆安教育信息网
南宁市隆安县教育局
曲江教育信息网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教育局
荣昌教育信息网
荣昌县教育委员会
上思教育网
防城港上思县教育局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信息网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
故城县教育网
衡水市故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眉县教育网
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
梓潼教育网
四川省梓潼县电教教仪工作站
东兴教育网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教育局
瓮安教育网
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
贵州开阳教育网
贵阳市开阳县教育局
海伦市教育网
黑龙江省海伦市教师进修校
恩平教育信息网
恩平市教育局
叙永县教育网
四川叙永县教育局
贵州凤冈教育网
遵义市凤冈县教育局
潮南区教育信息网
汕头市潮南区教育局
莲湖区教育网
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
宁晋县教育局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
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
射洪教育网
四川射洪县教育局
花溪教育网
贵阳市花溪教育局
石家庄桥西区教育信息网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肇东教育网
黑龙江省肇东市教育局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工作组
                                                                                          2010年7月15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48
原文地址:博客计量学——需要学习的主题作者:李琳
    最近在搜集博客相关文献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博客计量学”这个名词,学者邱俊平与2008年发表过一篇题为《博客计量学的“独立资格”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8),觉得很有意思。     该篇文章中,摘要是这样写的:在介绍博客计量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尝试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体系三方面分析博客计量学的“独立资格”。结果表明:在博客计量学的独立发展过程中,可以网络信息计量学为参照,但因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自身也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方法并未成熟,沿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时需谨慎。
    这其中我最关心的是博客计量学到底是怎么样个东西。作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体系这三大部分作了解释。
    在研究对象上,以下框图是博客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单元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

    (1)博客内容分析法。

      博客内容分析法则是内容分析法在博客研究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定量分析博客内容明确博客中的内容事实与趋势,揭示博客中所含有的潜在信息,对博客发展做预测。作者认为,之所以提出“博客内容分析法”,是因为网络中已有专门的博客内容分析工具。这让我很是惊讶。平时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而且作者还给出了一个例子和软件下载网址,这让我有很是期待,急切的想试一试。Alastair Smith在提出Blogmetrics时,借助BlogPulse(http://www.blogpulse.com/)做了博客内容分析。



    (2)博客链接分析法。

      它是指链接分析法在博客研究中的应用,借助专门研究工具定量分析博客中的链接数量、类型、链接集中与离散规律、共链现象等,用于博客信息挖掘与博客质量评价。而且之所以提出“博客链接分析法”,是因为网络中已有可用于博客链接分析的工具。Souyo (www.souyo.com)博客搜索引擎即提供对博客的链接分析。



   (3)数学建模方法、统计学方法、图论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当然, 除了上述两种专门用于博客计量学研究的方法之外,数学建模方法、统计学方法、图论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都可用于博客计量学研究。



    作者在最后结语时,提出博客的快速发展、博客发展过程中亟需定量研究的种种问题使得博客计量学应运而生。构建博客计量学的科学体系时,网络信息计量学可作为参照,但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自身也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方法并未成熟,沿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时需谨慎,如不宜参照“网络影响因子”再提出“博客影响因子”,因为网络影响因子的缺陷(适用性差、算法自身存在缺陷、假设前提难以成立等)使其并未在网络信息资

源的评价实践中得以应用。


        带着好奇,我在GOOGLE里搜索了“博客计量学”,出来的结果只有学者邱俊平的两篇文章,还有他在2010年出版的一本书籍《网络计量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网络计量学,名字听起来就让我很好奇,现在科学研究里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此领域的。 这顿时让我觉得学教育的,不能整天待在教育堆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谈及社会活动,就不得不牵扯到各种领域中。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计量学里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帮助我们对于网络教育中的评价,而不只是质性的研究。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越来越趋向于用数据实证来发现、说明并解释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基于博客平台开展交流学习,很多研究者也将目光投在这片自由开放的平台,很多成果大多是质性研究,用数据说话的很少。我想博客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的推广和应用应该能为我们的研究添上几只翅膀,让研究更具实证性。

   以下是我从当当网的《网络计量学》图书信息中找到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之一。 本书在对网络计量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理论、方法、应用相结合,全面构建了网络计量学的内容体系,包括网络计量学的基本问题研究、网络信息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规律、网络数据的搜集方法与工具、链接分析法、域名分析法、网络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网络计量学在科学交流、科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与管理、科技管理、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方法得当、应用面广,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评价与预测等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信息工作者、科研人员、评价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使用。       
     作者简介:
     邱均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我国著名情报学家和评价管理专家、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评价与管理》杂志主编、《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CSSCI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等8个单位的研究员、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4个全国性学会的常务理事及《情报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等14种杂志的编委。一直从事“情报、计量、评价、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科学评价与大学评价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指导和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其学生中不少已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8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优秀成果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一等奖(2项)等55项各类学术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系统”被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出版著作40部,代表作有《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知识管理学》、《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等,其中《文献计量学》首次构建了理论、方法、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体系,是本学科的奠基之作:《信息计量学》被选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管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Scientometrics、《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发表论文376篇,其中有60余篇获奖或被SCI、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录。据权威机构统计和发布,其学术影响力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领域名列第一,并被收入国际著名的英国剑桥、美国国际《世界名人录》等十多种大型辞书中。
书籍简介:
    本书共11章,按照“基本理论一研究方法一应用研究”的思路来组织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第1~3章;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包括第4~8章;第三部分是应用研究,包括第9~11章。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网络计量学的概念等基本问题的阐述,并研究了网络信息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规律;方法部分则详细论述了网络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不仅阐述了网络信息的收集方法和工具,而且着重论述了网络信息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包括链接分析法、域名分析法、网络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部分主要是通过实例分析,将网络计量学应用在科学交流、科学评价和科学管理三个领域。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兼顾传统的统计工具与新兴的信息技术方法,力求使全书的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述全面、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既总结和升华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又反映和吸收国内外网络计量学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评价与预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信息工作者、科研人员、评价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使用。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网络计量学概论
第2章 网络信息分布规律
第3章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

第4章 网络计量研究的数据搜集方法与工具
第5章 链接分析法
第6章 域名分析法
第7章 网络内容分析法
第8章 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9章 网络计量学在科学交流中的应用
第10章 网络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第11章 网络计量学在科学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以上图书简介信息来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0512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6:49
原文地址:信息技术教育一线教师博客汇集作者:晓君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

参加国培示范性培训后,我下决心汇集国内信息技术教育一线教师的博客,希望大家基于新浪博客展开合作交流。

李冬梅-北大附中特级教师http://blog.sina.com.cn/ldmpku

郑爱文(小郑老师)-山东济宁一中http://blog.sina.com.cn/xzlaoshi

边楚女(临风楚楚女)-浙江瑞安中学特级教师http://blog.sina.com.cn/missbian
    朱坤(天道酬勤)-哈尔滨三中http://blog.sina.com.cn/openyouridea

李永言(永言好味道)-浙江师大附中特级教师http://blog.sina.com.cn/yongyan

林煦峰(信息技术教育人博客)-湖北武汉http://blog.sina.com.cn/andrewlin2006

黄利锋(行走课堂 信息教学)-苏州http://blog.sina.com.cn/activchinahttp://wlfboy.szeblog.cn/

詹可培-临安晨曦小学http://blog.sina.com.cn/baosan

谢作如-温州http://www.wzms.net/u/144/index.htm

张钰的博客-南京http://blog.sina.com.cn/kkg155

北京景山-沙有威http://blog.sina.com.cn/shayouwei

刘金鹏-义乌http://blog.sina.com.cn/m/ljp

王玉-乌鲁木齐http://blog.sina.com.cn/wybb1234567891011

王爱胜http://blog.cersp.com/index/1005943.jspx

洪优萍的教学之路http://disk.jgedu.net:8005/u/hyph/Default.aspx

关莉莉(芜湖县陶辛中学)http://blog.sina.com.cn/gll0701

单老师http://blog.sina.com.cn/u/2034332890

伴我行--觉醒、奋起直追http://blog.sina.com.cn/banwoxing

云中漫步的博客-福州侨中余老师http://blog.sina.com.cn/fzqzxxjs

天上的云http://blog.cersp.com/51977.aspx

守望-天津http://blog.sina.com.cn/tjxjm1

紫贝天竹-山西http://blog.sina.com.cn/yymather

西域胡杨-新疆http://blog.sina.com.cn/u/1362407600

阿九的博客-江苏http://blog.sina.com.cn/itxueting

舟行千里-瑞安http://blog.sina.com.cn/u/1343168804

小桥流水-海盐http://hydgm.jsblog.cn/user1/3/

精彩人生-上虞http://blog.cersp.com/59198.aspx

水漂儿-杭州http://blog.cersp.com/58592.aspx

木易子-温州http://blog.cersp.com/userlog/24196/index.shtml

听雪-慈溪http://wendy.cersp.net/

破巢-嘉兴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8/45210/index.shtml

山下佳人-安吉http://hujys.net/blog/hzjs/ajccl/index.html

丁香武键http://www.being.org.cn/bean/

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网http://it.dgzx.net/index.htm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http://www.initedu.net/index.asp

高中信息技术http://blog.sina.com.cn/laokui2008

揭阳侨中构建高效信技课堂http://blog.sina.com.cn/u/2401040702

方少芹-揭阳信息技术课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54260400

张利锋 http://blog.sina.com.cn/zhanglifeng2004

信息技术备课资源http://blog.sina.com.cn/zlwc2005

安徽安庆市望江县杨湾中学陈堤http://blog.sina.com.cn/blogchendi
    欢迎补充、推荐,谢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3
传播即呼吸 - [理论理论]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1558142.html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实在让人惊为天语。
  那么传播是什么呢?
  一百年来,关于传播是什么众说纷纭,或共享,或交流,或劝服,或符号,各说各理。这里当然无意再来深究传播的学理,倒觉得可以打个比方,“传播即呼吸”,人类传播就是信息的呼吸,千万年来人类文化因此生生不息。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思是说,人类的呼吸就是对外界空气的纳入与让体内浊气的释放,如此新旧循环,以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炁,古同“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呼吸,肉身生存之必须。事实上,口、鼻、眼、耳和脑,既是人体自然的生理器官,亦是人类最宝贵的“生物学传播成分”。在古代的呼吸养生法中,这些器官是共用并举的。经由打坐、入定、坐禅,因吐纳、导引而化之动静,沟通内外,以至心游万鹜。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呼吸中,这些美妙的器官却存有与生俱来的缺陷。目力所及,其远仅仅29公里;耳力所辨,其微仅低至0.3分贝。也许麦氏天书道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指认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吧。
  人类传播就是信息的吐纳与交换的运动。对个人,传播是心理的呼吸,人要不断摄取外界信息以满足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需。因此,天地万物,风声雨声,皆入我眼我耳;大小事等,人情人理,皆入我心。同时人还要释放内部信息,七情六欲,酸甜苦辣,深思妄语,无非认识、思想或情感,均要自然地呼出,用以与他人交换互动,竟成社会。
  对整个社会及其系统各个组成,相互之间更要气息交换,如清风过隙,左传右递,携旧带新。正如交通和物流的穿梭编织了物质网络,在社会系统中,信息犹如社会之皮肤,使各系统之间内外交换讯息日夜不缀,结构了组织、社区、政府、国家及其复杂的内外关系网络,无处不得以相互勾连,终成泱泱世界。

  如此推论,对个人、组织和社会来说,传播即“身体”的呼吸。传播因此并不神秘或多么无上,不需要你对它另眼相看,这正如口鼻之气的进与出,之于人的生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如此自然如影随形。
  传播即文化的呼吸。传播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文化生存,是文化自身得以繁殖延续的自然行为。譬如,新闻是社会认知的呼吸,文学是时代情绪的呼吸,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呼吸,历史是沧桑岁月的呼吸......
  传播即精神的呼吸。人们借助不同的呼吸式,完成全套动作的精神体操。静心的浅呼吸,可以万物皆着我色,如同阅读王维的诗画;兴奋的深呼吸,可以山摇地动,如同李白慨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悄然的呼吸,可以微风不惊,好似欣赏李清照小词的清丽婉转;叹气的呼吸,以至潸然泪雨,好似陪后主一起“独上西楼”;而窒息的呼吸,那是死啃黑格尔的小逻辑……
  传播即自由的呼吸。人人会自动说话,想自由说话,犹如生而配备的呼吸器官不至于浪费。自由的呼吸是本真的。道家讲,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返本还源,即回到人类婴儿的状态。不是本真的呼吸就意味窒息甚至死亡。一个绑架者捂住受害者的口鼻就相当于要致他于死地,如同一个爱发言的孩子被老师限制举手将使他郁闷无欢。
  自由的呼吸其范围在身体周围。正如你不能毫无顾忌地向别人喷出满口酒气,或者偷了邻家的酒坛子来顾自赏闻一样,你要有礼地说话,合理地讲理。

  当然,呼吸有讲究也有危险。倘若自己体内或周遭有浊气有病毒,乱呼吸就意味着他人受害或自己受损。同理,发出信息或摄取信息,必有技术上的讲究和道德上的自律。

  如同呼吸之于身体的必须,传播之于人与社会同样重要。有了信息的呼吸,不同的面容得以互传微笑,不同的心灵得以完美对话,不同的系统之间得以交换,人类因此可交流,文化可沟通,社会可以革故鼎新,以至创造发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6
中国博客发展大事记(1.3版) - [Today1.0备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33009.html

1998年——2001年
1998年 博客来源于blog(blog,即weblog的缩写,1997年确定),我国学者孙坚华很早就关注博客现象,自1998年以来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流传颇广。
2000年1月 台湾阿坚发表文章《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
2001年11月20日 硅谷著名IT博客Dan Gillmor在“清华阳光传媒论坛”上宣讲博客
[size=+0]2002年
2002年3月 2002年3月:台湾“资策会”顾问邹景平连续发文介绍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且把blog翻译成“网志”
2002年7月 blog的中文“博客”由方兴东、王俊秀正式命名,同时起草了《博客宣言》
2002年8月 方兴东、王俊秀开通博客中国(blogchina)网站,开始了博客在中国的全面启蒙和推动 2002年8月 孙坚华发表《博客论》,第一次全面论述博客现象、历史和理念
2002年9月5日 《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以重要篇幅关注中国的博客现象。题目叫《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作者方兴东和孙坚华。
2002年10月 毛向辉和郑云深发起了中文blog心得集cnblog.org
2002年10月 台湾艺立协在李士杰带动下开设博客网站,将blog命名为“部落格”
2002年11月 浙江杭州中国博客网(blogcn.com)开通,提供博客托管服务(BSP) ,这是大陆最早的博客托管服务商。
2002年11月 Blogdriver开通,开始提供博客托管服务(BSP)
2002年12月6日 安徽合肥Blogbus.com网开通,提供博客托管服务(BSP)
2002年12月7日 千龙网发布专题《2002年博客在中国》
2002年12月8日 千龙新闻网和博客中国网举办高层次“首届博客现象研讨会”:第一批有关Blog的系统研究文献公开问世。
2002年12月8日 博客中国(blogchina)推出正式版。
2002年12月 第12期《读书》杂志发表胡泳有关博客的文章《媒体变革:公众的角度》,是分析博客和媒体较为深入的一篇文章。
2002年12月 闵大洪在《2002年中国网络媒体回顾》中,博客列入5大新特点之一
[size=+0]2003年
2003年1月初 Blogspot被封禁,拉开了外国bsp被封禁的序幕。  
2003年2月28日 千龙新闻网企业频道(21dnn.net.cn)开“博客在线”,这是国内第一家政府新闻网络媒体第一次推以“博客”为主题的新闻专栏.
2003年2月 “台湾应递媒与部落格实验”和“台湾部落格-天线部落实验网络”推出。
2003年3月2日 在线教育资讯网站于开始提供免费blog服务。台湾的jedi开始发布中文版Movable Type新手手冊,这是第一本以 CC 授权的电子书。
2003年3月 南开大学百合Blog系统开通,中国科技大学Blog进入测试阶段, 博客在高校开始迅速发展
2003年3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高阶思维课题,在徐平教授的指导下,采用Blog作为研究和教学工具。  
2003年6月 博客中国网(blogchina.com)发起互联网反对传播黄色内容运动,引发巨大社会影响。也招来黑客手段报复及对发起人之一王吉鹏的人身安全恐吓电话。中国博客的媒体影响力第一次获得社会认知
2003年6月19日起 中国博客网(blogcn.com)用户“木子美”发表的网络性爱日记,给中文blog网站带来了巨大访问量,“博客”一词成了网络搜索引擎热门关键词。11月11日因上了新浪专题,使木子美的博客网站访问量达到高潮,一个月就达16万。
2003年7月 《Blog——部落网格线上出版、网络日志实作》(艺立协著)在台湾出版。
2003年8月 国内第一本博客专著,48万字的《博客——e时代盗火者》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方兴东、王俊秀
2003年8月 博客动力正式成立,由美国创业团队卢亮、文心以及中国合伙人Rever共同合作开发一个基于Java平台的中文blog服务性网站。
2003年8月 在台湾已经可以透过carriers贴图到自己的moblog上,schee开始moblog试验,所有影像都是直接由照相手机直接上传。
2003 年 9 月 1日 台湾旗标出版公司出版Jedi的《BLOG架站实务:使用Movable Type — 20分钟打造个人呛声新舞台》一书
2003年9月11日 网易商业报道(biz.163.com)作为国内三大商业门户首家推出网易博客专栏(
http://biz.163.com/special/b/blog.html
2003年9月11日 inertia在台湾部落格宣布台湾的独立媒体中心(IMC)初步建成。
2003年9月18日 Liang、owen、hedong、hilton、keke、rever、topku等人以blog 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人文化的城市联盟weciti,倡导“随意而不刻意,坚持而不固执”风格,反映城市鲜活气息,体现各自城市风貌
2003年10月 横戈从Blogbus创始人color手中收购blogbus
2003年6-11月 blogcn.com用户“木子美”发表的网络性爱日记,产生“木子美冲击波”,“博客”一词成了网络搜索引擎热门关键词,提高了民众对“博客”认知,也误导了“博客”形象,为中国博客产业化带来管理隐患与政策风险
2003年11月 《新周刊》“2003年度大盘点-2003年度新锐榜”候选榜中,“博客”入选“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候选时尚榜”;“博客中国”入选“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候选传媒榜”;“方兴东”入选“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候选网络风云人物榜”
2003年11月 国内除了网典等屈指可数的几个站点提供RSS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大的站点提供RSS。在国外,2003年4月的时候,微软MSDN、思科、苹果公司等众多公司都提供了RSS输出。
2003年11月11日 Creative Commons组织和CNBlog.org共同发布中文版“创作共用”协议项目。
2003年12月 博客获得《新周刊》“2003年度新锐榜”“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
2003年12月 博客获得《南方周末》的2003中国传媒年度奖之“年度网络表现”,博客中国进入年度传媒候选名单。
2003年12月 Jedi发起了台湾省内的“2003 年年度最佳IMTT部落格随便奖”、“第一届亚洲博客奖”。
2003年12月 OWEN、六翼天使、郑云深等博客发起"中文年度十佳Blog评选" ,最后得奖名单是Lei GAO Photography、竹笋炒肉、一亩三分地、西园、北京女病人、danger's blog、 中国茶、日落酒馆、Doverbear的音乐杂记、生活像啤酒一样苦像巧克力一样的甜。
2003年12月 Donews提供了Blog服务。
2003年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客(blog)技术及其对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获得批准,新兴的博客应用首次纳入国家级科研项目
[size=+0]2004年
2004年1月 天涯博客开通
2004年 网易、Tom等门户网站相继酝酿并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含测试版)。
2004年1月5日 网名为“竹影青瞳”的博客在天涯社区张贴个人写真照片,导致社区访问在短短三天内倍增、服务器承载不了而瘫痪  
2004年5月 Blogbus收购yourblog,5月8日blogbus成为国内第一家收费的站点
2004年5月 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召开的“中国互联网”会议上,博客成为会议的第一关键词。文心和卢亮第一次提出“个人门户”的概念
2004年5月19日 博客中国推出《移动博客不完全手册》深度专题,正式点燃了国内业界对移动博客的商业化开发热潮
2004年5月 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网络传播年会上,博客成为最大热点之一,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全面跟踪和研究博客的发展
2004年5月 BlogBus收购YourBlog(
www.yourblog.org)  
2004年6月 博客topku率先披露联想“诺亚在线”网站标识抄袭,促使该网站关闭数日,进行整改
2004年6月26日 blog心得集召开第三次社会性软件在线研讨会  
2004年7月1日 “网易部落”(bulo.163.com)正式推出
2004年7月12日 博客中国“博客公社”开放,正式进入开放式博客托管服务
2004年7月 已经创办两年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
2004年7月 中国博客网(Blogcn.com) 获得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2004年9月14日 一塌糊涂BBS 关闭。高校blog随之关闭。
2004年10月 BlogBus获得维众中国约2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4年10月 博客中国教师博客与学生博客开通,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首选博客网站。
2004年10月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韦钰院士创建博客,带动大批教师走上教育博客。
2004年11月7日 24小时在线博客发表中国第一街王俯井惊现杀人一幕[目击组图],后被媒体转载后影响扩大
2004年11月中旬 "We the Media" 的作者Dan Gillmor访问上海,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演讲和交流后,他还与当地的博客进行了交流。
2004年12月 BlogBus收购52Blog(
www.52blog.net)  
2004年12月7日 “狗日报”获得德国之声举办The BOBs大赛的大奖――最佳博客奖
2004年12月11日 Blogcn成立两周年暨西湖博客高峰论坛上周末在杭州举行
2003年12月25日 首届中文年度十佳Blog 年度最佳英文Blog评选
2004年12月末 AnyP排行榜大全特针对国内的综合性博客(Blog)托管网站进行排序。

2005年
2005年1月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宣布并购博客动力(Blogdriver.com)  
2005年1月5日 博客中国邀请网络界、投资界和博客界知名人士,发起2005年博客研讨会。
2005年1月21日 OWEN提出“命题作文”10 Places of My City ,将其当作一次社会性网络协作的实践体验,通过Technorati的标签搜索功能,配合Blog,Flickr等社会性网络工具,将这些信息内容聚合在一起。
2005年2月 博客王吉鹏爆料盛大入股新浪网,引发了《盛大收购新浪19.5%股份》博客传播事件,引起业内轰动。博客中国(blogchina)专题记录。
2005年3月 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博客中国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2005年3月末 QQ推出自己的blog: Q-Zone,  
2005年3月20日 晚10点半左右,小百合Blog系统停止运行,用户被取消了在Blog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权限
2005年5月13日 boingboing in China诞生。6月与poseshow合并,成为postshow.net。
2005年5月 中国博客研究中心(research.bokee.com)创建
2005年6月 博客中国并购百纳盛世,推出无线博客。
2005年6月 中国博客网(
www.blogcn.com)发布M-RABO和RABO,启动收费服务。  
2005年6月 博客中国图片博客正式开通
2005年6月7日 Engadget推出中文版。
2005年6月27日 Blogger爱心援助Blogger王俊,
2005年6月28日 blogsome等境外服务被封。
2005年7月 国内第一部博客电影诞生。博客网与中博传媒合作开发博客电影,共同投入资金拍摄、发行,为博客电影搭建平台,形成博客电影群体
2005年7月 博客网与解小东起的中国娃专项基金合作,共同关注中国儿童公益事业发展
2005年7月19日 博客网于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博客网新版亮相发布会”,宣布正式启用“Bokee.com”新域名,中文名称“博客网”
2005年8月 百度上市事件,引发博客探讨汹涌浪潮,引发博客传播事件。
2005年8月 博客网宣布获得业内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总额为千万级美元。
2005年8月 台湾女孩AnaisLee发起怪癖接力游戏,成为流传于中文博客圈中最火爆的话题  
2005年9月8日 博客网于北京西苑饭店举办成立三周年庆典酒会。同日,新浪在京宣布推出Blog2.0版的公测版
2005年9月24日 搜狐举办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
2005年9月26日 新浪推出首届中国博客大赛
2005年10月2日 网易推出新版博客托管服务。
2005年10月12日 博客网与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办的 “2005中国网络传播学院奖·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开幕。
2005年11月2日 搜狐推出博客公测版本
2005年11月5-6日 2005年第二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举行。博客受到高度重视,专门开辟两个博客研究专题讨论。
2005年11月5日 第一届中文网志年会在上海举行。
2005年11月6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论坛”。
             (Research 2005-11-7整理)


    编辑手记关于国内博客发展的大事记,大概是从前年酝酿开始的。自从方兴东把这个接力棒传递到博客研究中心这个群体中(research.bokee.com),现在已经历了1.1、1.2和1.3三个版本,从时间上来看也刚好满一年了。在编撰期间,受到了许多热心网友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丰富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我们也借鉴了网上非常多的资料,在此向热心的博友表示衷心感谢,这里不做一一列举。
    1.3版的《大事记》,主要侧重于博客(blog),淡化了博客相关的互联网2.0事物,比如RSS、wiki等。这些资料,或是各位亲身的经历,或是口口相传来的信息......,无数个个体的智慧推动了整个博客的发展,无疑,这里记录的都是中文博客世界的共同记忆,这也注定了《大事记》是从博客中来,将到blog中去。因此,我们现在发布的这些资料,是完全共享的,既没有所谓的版权,也没有任何的转载限制,您在引用的时候,不需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我们会雷打不动的来做这个大事记。但因手头资料有限,很多新兴网站创建时间查找不到,挂一漏万是在所难免,祈请博友海涵。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在留言指出,或者发邮件到research#blogchina.com,我们可以在新的版本中予以修订。
     (转自:http://oilia1106.blogchina.com/3772297.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8
论教师博客的教改应用及其意义1 - [理论理论]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53620.html



  摘 要:200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博客的流行应用成为当代互联网从商业阶段步入文化阶段的标志。如今博客也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始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大大拓展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体验,带来了多种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可能。这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也意味着从教育环境、学习系统到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都将发生变化。
  关键词:教师博客 教改应用 意义



一、教师博客的兴起
  简而言之,博客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实际规则的网上个人出版技术,它支持个人写作、发表自己喜欢的任何文章或多媒体内容,如个人日记、随想、论文、照片等,通常是流水式记录,所有内容均按时间先后顺序发表。通过建立博客站点,用户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成果、想法和感受。
  自2003年开始,国内博客正日益被广泛地用于普通网民和教育、政府、企业公司等领域,大大改变了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传统面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最近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目前全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量接近3400万,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而学生和教师是博客作者、读者构成中的一类重要群体。
  2004年以来,在国内教师中博客也成为热门的网络应用之一。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教育博客面向教育界,是以教育、教学等教育界话题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分类博客服务。而教师博客特指面向各类教师用户推出的博客服务。用户申请注册一个博客空间后,就相当于在网上建立了一个交流社区,以此开展师生(以及其它网民)之间的传播活动。著名的博客中国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都相继推出了教师博客服务,使博客日益深入地服务于从幼教到大学的各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之中,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笔者最近使用Google搜索,以“教师博客”为关键词可得到网页结果竟达到2820多万个。这表明,教师博客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二、教师博客在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应用
  结合笔者三年来的博客经验来说,教师博客对教育教学可谓具有丰富的信息传播、管理功能和实际运用的巨大前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它的基本应用有:
  首先是上传资料文件。可以将博客作为日常教学、课程信息的发布系统,上传大纲、课件、课堂音频视频、试题练习等任何有关信息等,供学生乃至全社会共享。
  其次是动态更新教育新闻与信息。可以转贴网上的教育新闻、校园新闻等信息,也可发表自己所在学校的这类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想。
  三是分享日常经验与感悟。把博客当作个人的叙事随想录,发表有关工作过程、教学故事、心得感悟、思想评论、学生作品等文章,以供备忘或日后研究。这既有利于教师多侧面地展现、整理或反思自我,实现心理减压,也有利于师生沟通,拉近心灵距离。
  四是链接有关资源网站。按个人兴趣加入网站链接,或通过博客的TrackBack和RSS技术,使自己的博客变成跨平台的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方便地找到有关学习的专门网站,获得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最后可以促进教研和学术活动。有共同兴趣的教师之间通过博客,或组建群博客、小组博客的虚拟研究平台,进行有关教育、科研的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教材编写等。



三、教师博客对教学互动虚拟社区的构建
  教师博客不仅仅是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笔者认为,构建师生密切交流、良性互动的网络虚拟社区,才是深入发掘博客功能,使其深度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在这个社区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与学之间的角色交流:
  1、留言、评论。博客读者可以实名或匿名地对博客文章、作者发表意见,作者再据此给以答复,构筑了交换、交锋各种不同意见的平台。
  2、在线教学问答。博客内可以开设诸如“答疑解惑”的不同栏目,也可以利用站内BBS开辟专门通道,供学生提问、讨论和在线解答。
  3、网上通信。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等形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讨论,其中有代表性的讨论记录文件可以上传到博客,供更多同学共享,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师生互链互接。教学的博客可以和学生们的博客交换链接,形成有关联的博客群或网上熟人圈,这种互动非常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信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
  5、教学活动策划。可以在博客上组织参与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协作学习精神。例如根据教学进度、当前社会事件等可设置讨论议题,开展教学游戏、学习比赛和研究型学习等,做起来更经济,又省时、省力。
  通过上述五种方式,一个教师博客站点完全可以从一般的信息平台提升为师生和谐互动、相互激励的网上社群或部落。其实,博客作为新型网络交流工具,它本身就可用以建设虚拟社区。由于博客的开放参与性,教师博客用于教学,可以通过该教师的枢纽作用组织起一个包括授课班级同学和本博客其他网友读者(包括同行专家、学者)在内的学习社区,从而超越封闭的课堂物理空间,使学生同时并行于另一个活跃有趣的开放型学习空间。在此,教师的角色只是这个开放互动空间的中心节点,他不再是一言堂,甚至失去了话语权威,因为教与学的过程都将变得透明,并且已融入一个更广泛更复杂的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了,教学问题、信息反馈等都将得到及时收集。可以说,这个虚拟社区非常适合于开展教学改革、教育实验,组织学习团队,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大大拓展、深化了教学过程。
  博客的精神就是平等交流和反思提升。由于在网络社区中传统规范对人的制约作用被减弱,教师博客有利于建立更平等开放、更轻松密切的师生关系,实现真正、深入的交流。而且,这种个性十足的交流可以有效联通并促进网下现实(课堂)的交流,教与学成为一种乐趣和精神享受,两者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对教师来说,这将大大丰富教学体验,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博客以文会友、以研会友,促进相互交流、反思和研究行动,这将大大活跃普通教师层面上的教育叙事,进而使整个教育界为之生动。


(本文系省教改《网络博客与全互动型教育平台构建研究》项目资助,待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9
论教师博客的教改应用及其意义2 - [理论理论]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54159.html


四、教师博客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意义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理想的传播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传统的单向灌输往往传而不通。教师博客突破了传统的组织传播格局,它不是传统课堂形式的重复或补充,也不同于远程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社会广大学习者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它超越了课堂教学范畴和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摒弃世俗的功利动机,是由师生凭兴趣、自由参与的教育传播活动,其终极目标是知识和思想的薪火相传,是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使然。这对于讲授者、学习者双主体以及知识思想来说意义都是空前的,将引领未来整个学习系统、学习环境迈向令人激动的图景。


(一)解放教育思想和讲授主体
传统上,由于知识主要蕴含在纸质媒介和讲授者的头脑中,这种“权威”造成了教与学分属于一高一低泾渭分明的传播地位,而在传统的面授中,“灌输”仍然是主要形式,教与学的双主体关系很难平等,无法深入互动,学习常常是被动的。博客将使整个教育从思想到面貌得到自由和解放。一方面,教学内容、个人知识将脱离特定教师的肉体,存在于自由广阔的网络环境中,极大地开放、外延了传统教育有限的物理时空,提高了容纳不同意见的宽容度;另一方面,这种开放又使教育行为空间变得十分广阔,整个社会成为“无形的教室”。学习者可能不是来自一个学校而是五湖四海,他们掌握了学习的主权;而教师则“以学为中心”,掌握了讲授主权,更主动、自由、灵便,不再受传统教育体制和升学率、得优率等功利的禁锢,他们得以独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博客中,联结教与学的唯一要素就是兴趣,教育因此回归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真本的主题。[1]事实上,当整个社会都成为教学环境,教师自己也将因此获得知识、思想和情感上的解放,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二)革新学习对象与发展学习主体  


  互联网的内容时刻在生产、变化,博客就是一场内容开放运动,这对学习者的意义非常显著。他们不再是只面对一个,而是参与不同水平、风格与派别的多个教师和专家的同类博客的互动,学习对象的革新使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和对比学习,从而更为主动、广泛地获得各类知识和学习资源,甚至超过他们老师所能获得的。这样,传统的教与学角色的界限变得模糊,学习者将因此面临更多的发展可能。学习者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及其社群,相互充当他人的“老师”,人人都是讲授者和学习者,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他们的主体性地位,真正的个性化学习变为可能,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也更容易实现。此外,来自不同领域、专业、年龄的人之间的广泛交流,理论上使未来的学习系统和共同体无限扩大化,而讨论中不同声音的增加,有利于学习者提高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发现和认识问题并处理复杂意见的能力,他们将因此不断发展自我。


(三)改革学习过程和教育模式
  有了博客,讲授者在教学内容、形式和过程等许多方面都有更多的创新可能。博客的日志形式使教师们公开了他们“思想的源代码”,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展开互动,大大丰富了面授中难以展开的非教材部分的内容,学习过程变得非常透明,其间呈现的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行为“链”与思考“链”,对师生、对他人或那些异步学习者来说都大有收益。有人因此认为,减少面对面的学习数量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博客传播强调平民化、个人化和个性化,作为个人主导的内容发布,它突破了社会信息流动的严格秩序,使个人的思想、知识和信息进入了互联网内容生产的主流构架,形成了开放式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构架,教师的教育成果得以真正供全社会共享。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必将随之变革。著名的博客网指出,在教师博客大规模普及后,教育模式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之外,催生一种全新的突破学校围墙的“集市式”,并大大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2]



五、新学习革命中的问题  
 

  互联网不仅是信息的革命,也是学习的革命。但对教育实践来说,它的影响尤如硬币的两面是正反并存的。博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平台和工具,当我们在强调其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课堂和面授,毕竟它更具有丰富的人性因素,有其永远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信息爆炸导致的信息过载、信息污染、有害信息盛行等诸多威胁已是有目共睹,这意味着未来教育将因为教育信息环境的变化而面临更多挑战,它加大了引导和管理学习的难度。对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研究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并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构架完善的优势来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帮助他们从信息海洋中过滤出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学习到正确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目前,博客的教育应用在国外已相当广泛深入,比如开展教师职业训练与交流、群体协作学习、研究型学习、教育实验、校内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等。[3]但在我国,教师博客更具有个人性,其教育应用还不系统,还缺乏营造教与学、教与教之间的更为全面深入的互动。当然,这一应用仍在扩大之中。总之,教师博客将以其独特的人人参与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实践平台和重要的评价反思工具。

参考文献:
程乐华.Blog对学习系统的影响分析[DB/OL].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2005-09-22
2]博客网.中国教师博客中心正式推出:推动“集市式教育”模式[DB/OL].博客网.http://www.blogchina.com,2004-09-22
陈向东 张际平.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DB/OL].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2004-09-27    



[size=+0]The Research of Blog’s Application and Role in Education   

  Abstract:The popular Blog application is a symbol which is from the commercial phase to the cultural phase on contemporary Internet since 2003. The Blog is bringing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it has greatly developed the space and tim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and brought the many kinds of excited changes and possible. It means not only that the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 are progressing,but also the all education system is changing,including the education conditions,the study system,the study mode and the education idea.

  Keywords:Teacher Blog;Application;Effect

[size=+0](本文发表于《江西教育科学》核心期刊,200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9:07
让我们都来做博客吧 - [传媒素养与教育]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37333037.html

  [本站按] 数年来,我在每个学期新课开讲时都会和学生们谈到博客与现代生活的话题。上个月在中文、历史系开课时也曾做了小小调查,结果发现,两系4个班300余人,拥有博客的同学仅仅十余个,实在有点意外;但是他们天天混在“校内网”又无所事事的却很多。今日又看到报道年轻白领最爱的“开心网”的新闻,说是又开发了一个新的游戏--“偷菜”,先是抢车位,买卖奴隶,这次又鼓励偷东西,真不知道开心网今后还会发展到何种更高的无聊之界。
  上了网,并不意味着会上网。这里转载一篇文章《新闻专业大学生如何设计求职博客或网站》(有删节),希望对在校大学生上网有点启示:


  如今,我国博客作者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平均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位博客作者。但是,博客的“用户产生应用”的价值有没有被充分体现呢?
  拉里.阿金斯在美国网络新闻评论网站发表的研究文章《Online publishing changes the three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指出,美国几乎所有学生都开有自己的博客,但只有大约1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站,博客和网站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他呼吁新闻专业大学生要利用博客或网站为求职增加成功的机会,原因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三个方面的原因加以分析,期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借鉴与启示,帮助他们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下脱颖而出。


1、开设博客和网站是一项基本新闻技能

  当今时代,做个人网站或博客不但可以展示自己对网络新闻科技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网站或博客向媒介和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西方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中,多数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然而几乎所有学生都在Facebook或MySpace上开设了博客,拥有自己个人网站的只有大约10%,而且内容主要发表自己的作品、文章和随笔,却没有意识到用它们创造实习或兼职的机会。大学生千万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把就业难的问题推给社会,而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网站推销自己,以个性化的技术设计、睿智的文字和亮丽的形象,把自己的能力、才华和形象展示给社会,增加自己的网络透明度和社会透明度,为在激烈竞争中寻找就业机会增加新的渠道。
  但要注意的是博客个性很容易暴露作者的隐秘性情,平时在网上发帖时的“个性”风格往往不易被接受,新闻单位都比较注重稳重专业操守和专业精神,所以既不要使用过分个性化的文字,也不要过多放任写作时的拼写、语法等细节性的低级错误,以免因为细节错误而失去可能成功的机会。而且,过分随性的写作态度往往还会给人自由、散漫的印象,容易导致美好的期待事与愿违。
  阿金斯本人是坦普尔大学和阿卡狄亚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他认为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更要善于利用博客和网站等媒体,因为他们将来就业的工作领域就是媒体行业,而网络新闻业的发展恰恰是未来新闻业的重点。阿金斯的学生之一考夫曼在大学期间与同学合作创立了BarelyPolitical.com网站,先后采访和结识了包括ABC与NSNBC等许多知名媒体的精英,提高了新闻实践的能力,领悟了新闻采写与制作的真谛。同时,她还为自己建立个人网站,把她自己的自传、新闻作品,以及她曾经的歌唱生涯和演出剧照都贴在网上,增加了与她交往过程中他人对她的了解机会,也自然增加了媒体和社会为她提供工作的机会。沃尔特·奇瑞普斯盖也是阿金斯的学生,他在中学时就创建了自己的网站WalterFootball.com,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足球联盟的会员网站,也被著名的今日美国报接收为合作伙伴。


2、博客或网站是与传统媒体合作的有效渠道
  如今,博客和个人网站成为传统媒体关键的消息来源。曾经沸沸扬扬的莱温斯基事件消息的首发媒体就是被称为博客祖师爷的麦特·德拉吉的个人博客,然后才是传统媒体与德拉吉的合作和大量的跟踪报道,从而引爆了在位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这被称为美国网络博客历史上的里程碑。去年2月,德拉吉在个人网站上率先捅破了哈里王子正在阿富汗服役的秘密,这一消息随后成为全球众多媒体的头条。
  博客和个人网站成为传统媒体的先行者与合作伙伴。基波·杰波是新闻专业的视频制作高手,他与同学合作的视频新闻经常在电视台的“今夜秀”节目中播出。玛丽·考克斯在博客中开设的“讲坛”,已经成为《时代杂志》等媒体的签约文章。贝尔·西门斯的“波士顿运动之星”网站,现在已成为ESPN.com的常设专栏“运动之星”的子栏目,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网络之星”。
  需要提醒的,一是不管是个人网站还是博客,必须做到及时更新,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很难引起人们的持续关注而失去影响力;二是发布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而要体现出个性与特色,语言写作要饱含激情。如果爱好运动,就要围绕这一主题,可以采写体育明星、体育爱好者和运动感悟等。如果热爱音乐,可以采写乐评乐感等,也可以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上传。总之,展示自己的天分和能力也许是最重要的内容。
  大众媒体的许多记者与编辑,他们习惯于从博客和个人网站发现新颖的个性化的声音。而且,他们还往往利用搜索引擎,挑选那些实力派的高手或实习生,为他们提供就业或工作机会。因此,你的个人网站或博客也许随时就可以被搜索出来,被媒体纳入其挑选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江湖是一汪浑水,要引起传统媒体注意或增加被搜索的机会,必须通过不懈努力创立品牌博客或网站。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巧值得重视,比如在网站或博客文字中使用眼下最热门的关键词,可以大大提高曝光的机会。


3、网站或博客可以创造合理的经济收入
  就目前经验来看,依靠网站或博客实现经济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内容吸引点击,点击量越大,广告价值就越大,广告商投放广告的热情就越高;另一个是与知名商业媒体机构实现合作,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合作的收益就会越大。因此,创建自己的个人网站或博客,必须把内容锁定在自己十分熟悉和了解的专业领域,自娱自乐的网站或博客就无法获取经济收入。当然,直接的经济收入值得期待,而潜在的社会收益也不可忽视。所以,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眼光,这也许比经济收入更为重要。

  虽然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还不允许自由建立个人网站,但开设博客却没有限制性规定。只要内容符合道德规范与法律规定,博客还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期待就业博客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机会。随着一些传统媒体出现的危机,它们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而新媒体提供的机会却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尽快创建自己的网站或博客,不仅仅实现了实践锻炼和经济创收的目标,而且这些经验对增加他们在新媒体就业的机会是极为珍贵的。
  原文: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1455/150541/9026233.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9:09
互联网到底有多重要 - [新媒体拽什么]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60285973.html

   互联网重要吗?我们对它的依赖是否超乎了预期?

   最近一项关于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工具”,这种对互联网的基本认识似乎远远不够了。
   这项由韩国东亚研究所和英国广播公司联合对世界26个国家近2.8万人做出的调查表明,对为数相当多的人来说,“离开互联网简直就不能活”。数据显示:
   持上述观点的被调查者中,以日本人、墨西哥人最甚,分别占84%和81%。然后是俄罗斯(71%)、中国(63%)和韩国(54%)。但是,在美、英、法、澳、加等欧美国家,这一比例仅仅在35%~42%之间。
   上述这些国家,日、美、韩、英都是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均在70%以上,而俄罗斯、中国都刚刚越过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23.2%和22.6%。
   按理说,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互联网的普及、网上生活也将越旺盛发达,因此,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才可能更高。但是,该调查并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认同比例是否与不同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社会文化观念或者现实政治状况有关。
   不管如何,人们更容易承认,互联网已经成为和日常衣食住行同等地位的“基本权利”。该调查表明,认同该意识最强烈的是韩国人,达96%;在“金砖四国”中,则分别是巴西(91%)、中国(87%)、俄罗斯(70%)和印度(61%)。



   如今,人们日益把从对电视的依赖转向于互联网,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互联网,“宅”的可能与难度将会是另一种情形。
   难道互联网比爱情还重要吗?这个提问也许本身是错误的,因为互联网也是谈情说爱的工具,尽管网络爱情并不美好。
   那么,互联网比日常生活更重要吗?把互联网与日常现实对立起来,显然也有问题。一方面,日常活动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从工作、生活到学习,互联网都是快捷,甚至是必须的工具;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互联网本身已成为日常现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了3G,“我不在网上,就在去网上的路上”,这话也不成立。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离开互联网真的就不能活吗?下线,关机,捧读,或者访友,踏青,踩上坚实的土地。其实,如果互联网是必备的“工具”,不选择是困难的;如果互联网只是个人生活样式,那么不选择是容易的,结果也会是美的。
   互联网生活再重要,再密不可分,毕竟它还没有到达《黑客帝国》那样人机一体的时代,目前还是机器的生活,“居间”的生活,甚至是被代理的生活。

   在这个虎年春天到来之际,有最新报道说,1999年第一个版本面世的腾讯QQ现已拥有10.57亿注册帐户数、4.48亿活跃帐户数。3月5日,首次有超过1亿QQ用户同时在线。这是一幅怎样庞大而可怕的电子城市的图景?


   传播即呼吸
   抵达真正的“美”和“美”的自由,网络生活还前路迢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9:12
博客会消失吗? - [新媒体拽什么]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58255911.html

   博客应用似乎毫无疑问地处于代际传播当中了。

   本博曾在《SNS的代际流动》一文中感叹,全世界都喜新厌旧。现在,又有新证据了:
   有消息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3日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美国年轻人对Blog的热情已经消减,他们更倾向于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灵活快捷的社交和微博客网站。
   中国互联网近半年来的境况也是如此。自从新浪网内测微博客以来,雅虎英文、网易、搜狐、人民网、腾讯网、人人网等,以及诸多无名网站,纷纷在微博客方面加速动作。
   而传统上的BSP,例如知名的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等网站已经快速淡出网民视线,甚至成为互联网传统的一部分;现在,专业BSP只有博客大巴(Blogbus)亮相还算较多。

   皮尤研究中心发现,12-17岁网民中只有14%的人写博客,而2006年时这一数字为25%。相反,其中有75%的人经常使用Facebook一类的社交网络,而四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5%;18-29岁网民中写博客的人数也在迅速下降。
   相反,博客群体已呈现老龄化趋势。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美国30岁以上写博客的人数从2007年到2009年增长了7%。而在年青人群中,由于手机上网的发展,支持多终端便捷发布的微博客也在加速流行。
   在国内,博客2002年进入,如今显然已是老旧、“OUT”的象征。对出生于1990年后的网民来说,博客估计可列入到“互联网传统”当中了。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新进网民来说,博客区别于微博客,就像摩托车之于小汽车。一些人直接越过了摩托车层次,直接买小车开了。


   博客老矣,尚能饭否?
   正像一些人担心电子邮件会随着IM、微博客、空间留言板的兴起而消失一样,人们也担心博客的消逝。
   但是,博客大巴近期的事件可以作为某种证明。Blogbus因敏感词、机房维护两次原因而关闭一周或数小时,令数百万用户如坐针毡,颇为不满。看来,在意博客的人还是相当多的,也许他们“老”了。

   重要的是,深与浅都是互联网表达的需要,你无法想象所有人都通过140个限制字符来说所有的话。
   也许博客并非要消失。事实上,一方面它已经获得了变形的新形式,比如号称“XX空间”的应用;另一方面,传统博客将会面对不同的使用目的而继续存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0:19
杂说“书卷气”

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刘明清
刘明清,资深出版人,发行人,书评人,专栏作家。现任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

    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

    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

    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书卷气”为荣。

    “书卷气”虽然只是一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虚伪、幸福抑或痛苦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

    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便可以修得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读书学习之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

    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滴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毕竟当今时代已为知识经济时代。

    想来,历史上也确实经历过一段荒唐可笑的时代,既不乏可笑之人,更不乏可笑之事。记得在20世纪的一些特别年代里,我们曾经一度把“大老粗”“没文化”视作最具有“革命性”的词汇。相反,那些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知识分子、读书人,则羞于承认自己有文化,更羞于承认自己身上的“书卷气”——因为“书卷气”几乎成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代名词。所幸的是,那样荒唐可笑的历史如今一去不复返。

    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即使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甚至读书都很少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上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

    “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则是很空洞和无聊的。我反感那些读了几本书,上了几天学,或者留了几年洋便目空一切、自以为是、颐指气使的人。其实那与真正的“书卷气”没有任何关系,用“小人得志”来形容才是最合适的词汇。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

    记得吴敬琏先生曾经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句话来表达他对已故思想家顾准先生道德文章与高尚情操的景仰之意,我也愿意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于心目中理想的“书卷气”的爱意与追求。

本文刊于《出版广角》201209期,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纸质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1:52
用思想书写生命的传奇
■河南   常作印
   



常作印简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现任安阳市曙光学校教务处主任。系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得主,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优秀专家。先后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不做庸师》《从此迷上教科研》等著作多部,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100多场,事迹曾被《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10家报刊报道,被媒体誉为“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对于教师而言,有思想才有尊严,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知识贫困都更可怕。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只有教师有思想,学生才会有灵魂;只有学生有灵魂,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从教15年来,我一直把“以行进的方式活着!培养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作为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把“计划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作为生活的座右铭,把“在每段经历中都能发现更强大的自己”作为与学生共勉的人生格言,把“读书、实践、反思和写作”作为每日的必修课,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
为自己擎一盏心灯
     还记得1994年9月,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踏上北上的列车,没有喜悦,只有沮丧和失落。虽然在封丘一中的几年苦读换来了不错的高考成绩,我却因填报志愿失误,进了一所师范院校。
     我在大学新生报到处填下“常作印”,没想到接待我的老师突然大呼小叫地跑进系主任办公室:“第一名来报到了!”一位瘦瘦的中年男子走出来,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年轻人,你是我系录取的分数最高的学生,相信这里也能成就你的梦想!”
    虽然系里把我当“国宝”一样重视,让我组建社团、担任班长和系学生会干部,但短暂的喜悦之后,是刻骨铭心的寒门子弟的自卑。突然间,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全没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很无知、无能。城里的同学听唱的英文歌曲和摇滚乐,我闻所未闻;他们看的索尔仁尼琴、米兰·昆德拉、茨威格等作家的作品,我都不知道。我突然发现:我是一个文化上没有长大的孩子!
    无数个夜晚,我拷问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既然已经错过了太阳,我不能再错过月亮。感谢我高中时代的班主任王俊仁老师,他在我心灵中播下的火种是那样顽强,不断在我人生的黑夜将激情点燃。于是,我开始拼命学习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以一种鲸吞的方式,以一种可怕的速度进行恶补。
     那时的我,就像《庄子·秋水》中的河伯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或者说像一个乞丐看见了金黄的面包,我开始了急切的、繁忙的、有目的的阅读。那段日子,我常常晚上一两点钟才休息,有几次居然看了个通宵。虽然学校的图书馆非常简陋,但它还是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也为我的阅读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短短几年时间,我浏览了《论语》《道德经》《诸子百家》《全唐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也硬啃了罗素、尼采、黑格尔、康德、哈耶克等西方思想大师的著作,还发表了几篇有一定分量的“论文”。大学毕业时,我不仅在专业上取得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还被评为了省级高校优秀毕业生。老师、同学都认为我适合搞学术,建议我跑关系送礼争取留校任教,但我产生了要到中学去当老师的强烈冲动。我为当代中国没有思想大师、文学大师而感到深深的遗憾!我想:未来的大师应该由我培养出来。
在失败中蹒跚前行
    我怀着这个梦想,走进了一所城市中学的大门。可工作没多久,就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次与初一新生的见面会,正当我慷慨激昂地演讲时,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大大咧咧地说:“常老师,你能不能不讲日语?”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有多么糟糕!
    初当班主任,我就发现班里有几个“刺头”,他们吸烟、喝酒、打架,但在我的高压、专制、紧迫盯梢下,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我带的班先后取得了新生军训标兵班、广播操比赛一等奖、期中考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任课老师开始告状不断,公开与我作对的学生越来越多,常常是摁下葫芦又浮起瓢,搞得我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班级卫生、纪律等成绩直线下降。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那时的我,感觉做教师是如此的痛苦,丝毫没有快乐与幸福可言。
    一位校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本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他对我说:“真正打败你的是你自己!工作的乐趣恰恰在于挑战!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工作,它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想一想,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对照魏书生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竟然是如此的简单粗暴和缺乏耐心,不出问题才怪!我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吗?我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吗?我有高超的专业智慧吗?我有真诚的专业爱心吗?我似乎什么都没有,学生怎么会服我呢?我明白了:教师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障碍赛,需要不断地跨越自己。为了让学生“服我”,我开始练习普通话,每天听新闻联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我还买来著名朗诵家的录音带,反复听反复练;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一本新华字典,遇到拿不准的字音就翻字典。迄今,我已翻烂了五本字典。我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学生夸我上课的声音像“播音员”!在省普通话测试中,我顺利获得了一级乙等的好成绩。
    记得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当教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让学生“服我”,我开始认真“偷取”他人的“教育秘籍”。我虚心学习身边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绝技”;认真收集图书报刊上的教育教学案例,细细品味别人独具匠心的方法和智慧;到处借阅专家名师的报告、示范课录像,反复揣摩每一个精彩的片段;不放弃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哪怕是自费也要亲耳聆听专家名师的讲座。我不断模仿专家和优秀教师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把他们的“思想玫瑰”移植到我的“试验田”……我的教育教学不但有了生气,而且有了出色的成绩。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不学习是等死,照抄是找死,只有经验而没有思想只能安乐死。模仿,是为了最终走自己的路。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邯郸学步,而是把别人的经验、名家的理论消化融合成自己的东西,以教育教学为圆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始把班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我每天坚持“六一工程”,即至少读书一小时,至少背诵一段经典,至少找一名学生谈心,至少上好一节语文课,至少写一篇教育反思,至少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每周,我都要去书店逛一逛,每年的报刊订阅费都在800元以上。流行网购后,常常一订就是几百元的图书。这些年来,每当朋友走进我的家门,总是惊呼我的藏书多。没有整块的时间用于读书,我就利用细碎的时间,随身携带几本书,随时翻阅。正是牛嚼了这些教育经典,使我坐上了提升自己的“直升机”,摆脱了在黑暗中摸索的状态。
     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每天早晨,我都与学生一起背书。十几年来,我不但与学生一起背诵了几千首唐诗宋词,也背会了《论语》《老子》《庄子》等,还背诵了泰戈尔、普希金、莎士比亚等国外大师的许多经典片段。近些年,许多人喜欢听我班的课,由衷地赞叹我的学生发言口吐莲花,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谁能想到我们背后的付出呢?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科班的孩子练完功了,老师常叫坐下来,静一静,默一默。”默就是用脑筋去思索、揣摩。如果一个教师只顾低头拉磨,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师。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善思者的头脑中,才能活化为智慧。为此,我常一动不动地“默”到半夜,寻找班级问题的解决办法,结果常常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想出别人没有想出的主意。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虽然让我经历了蝉蜕蝶化的焦灼痛楚,但是也让我听到我与学生生命拔节的声响。
    从教15年来,我坚定而自信地站立在讲台上,坚持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会思考的人势必丧失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从而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只有让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孩子的精神之树才会长青!我经常让学生针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等,进行独立思考和评论交流。我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用民主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言说,用自由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权利和责任……渐渐地,学生的自主意识、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生命意识、自由意识等,一一被唤醒。  
用写作抵达精神之乡
    我个人认为:从专业化的角度讲,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在“平凡、平静、平常”的工作中,练就“四能三立”能力,“四能”即“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静下来能思”;“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的能力。
    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在。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其《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有精辟的论述:“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对于我,“文字是圣物中之最珍贵者”,坚持写作能促使自己多读多学多思考。随时随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也是在成就一个个学生的同时书写自己的职业历史和生命传奇。
       2003年,我的专业发展出现了“高原现象”。这时,我读到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一文,由此开始走进网络和教育写作。没想到的是,我在网上发表的第一篇教育文章竟然掀起不小的波澜,引起很多网友共鸣。一时间,6家报刊社的编辑与我联系,表示想刊发这篇文章。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远在英国的朋友从欧洲华人网看到转载的此文后,发来了近两千字的电子邮件,表示赞同和支持,并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
    没想到自己在网络上“一炮走红”。从此,无论工作有多忙,一旦有时间我都坚持上网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平静如水的教育生活被鼠标“激活”了。
       2004年6月的一天,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职称评审体制的文章,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6月23日,一位网友的跟帖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了您的大作,真的大开眼界。尤其是中国的职称竟然跟工资、福利等挂钩,更令人费解……” 然后是一千多字关于美国教师“职称”的介绍,让我眼界大开。原来,他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博士、教师、汉学专家。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地球村”。
    与网友的交流让我的教育教学思路大开,我在改造班级和课堂的同时,不断追寻和实现自我超越,创造性地开展诗意的教育,在班级中尝试自主民主管理,让学生在自由、幸福中领略别样的教育风景。为了引导学生爱上写作和思想交流,我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写教育日记,并放在班里,让学生监督,供学生浏览。我批改学生的随笔时,常常是批语比学生的文章还长。在我的努力下,几乎每一届学生都成为了写作爱好者。
       2011年初,我的教育博客“诗意的河流”访问量突破三百万次。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我也欣喜地觉察到自己似乎触摸到了诗意教育的境界。这应该归功于网络和专业写作,是它让我睁大审视教育的双眼,是它把我送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我个人认为:卓越的教师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精神。针对中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以青年特有的热情和一名教师的良知关注着,思考着。为了用事实说话,不靠在书斋里拍脑袋,我自费跑遍大半个中国,拜访专家名师,深入一线,深入农村,调查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现状,先后走访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两千多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真实的视角记录下真实的中国教育,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
    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也没有人资助我,我是自觉地、也是自主地做着这一切,为了那些曾经把毕生的心血献给教育事业的先驱们,更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我广大的学生。
    前几日,收到一位已毕业学生的来信,他说:“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您是我们的班主任、知心的朋友,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如果有来生,我愿意一万次做您的学生!”当一届又一届学生不仅仅把我当做他们的老师,还把我当做他们的“精神导师”时,内心里涌出的,不只是甜蜜和自豪。
       2006年7月26日,《教育时报》第一版以《中原课改名师常作印: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为题整版报道了我的成长经历;2008年,我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特等奖第一名,并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12月,被《教育时报》评为“改革开放30年河南教育变革榜样人物”;2010年5月,我的第三本专著《不做庸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被专家誉为“一位教育思想者心灵的燃烧”……其实,精彩是逼出来的,奇迹是拼出来的!退一步,山穷水尽;逼一逼,柳暗花明。我坚信:只要努力,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卓越的成绩来。
    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面对人生和人类的种种苦难,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有一个天真的梦想:让我的班级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诗意栖居地,让学生在健康幸福中自由地呼吸!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1:55
网络引我向远方  
                                                         中牟县实验学校   李巧枝    451450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有一定机缘的,我的自我成长与发展缘于《河南教育》的一则征稿启事,由于对当期话题比较感兴趣,就按征稿启事中的网络投稿方式在百度里搜索“树人网”。搜索之后我才知道,“树人网”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唯一官方网站,也许正是这“正统”的教育网站,才使得思想out、绝对“网盲”的我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树人网”。
        谁知这一走进,竟是一见钟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从此使我这个超级“网盲”成了超级“网忙”。每天乐此不疲的阅读树人论坛上的文章,越读越喜欢,越读越震撼,越读越深感自己的渺小与孤陋,越读越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就这样读着,读着,曾经倦怠的身心开始萌动,曾经沉睡的灵魂开始苏醒,曾经浑噩迷茫的我开始有了自主成长的愿望,曾经不善写作的我开始笔耕不辍、开始在论坛上发帖、开始向《河南教育》的“班主任谈丛”、“教师专业成长园地”和“心理加油站”等征稿栏目投稿,而且,几乎每一期的征稿我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如果说,当初参与投稿是为了发表文章的话,后来的投稿更多是为了挑战自己、反思自己、成长自己。
        在树人网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向了更辽阔的网络交流平台——新浪博客、班主任之友论坛、教育在线和一些成长共同体的QQ群,相遇了一些尺码相同的教育同仁,也相遇了李镇西、吴非、朱永新、蒋自立、张万祥、唐云增、李迪、常作印等更多的名师大家。并有幸跟随《教育时报》和一些成长共同体从网络走进现实,与李镇西、蒋自立、唐云增、李迪、常作印等名师大家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他们的指导与引领使迷惘的我清晰了成长的方向、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我的阅读也开始由原来的随性而读,逐渐走向了专业阅读、经典阅读和系统阅读,并且逐渐从“术”的学习提升为“道”的领悟,从经典中萃取营养精华来丰厚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
        我的写作也在扎根树人论坛、紧跟《河南教育》的同时,逐渐走向系统写作,以此来梳理自己的教育生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书写自己的人生长卷。
        有人说:只有做的精彩,才能写的精彩。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价值就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的一切成长也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于教育教学。守住教室,守住讲台,才是守住了教师的根本,才会有教师的真正成长。所以,自从有了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愿望,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难题不再是令我苦恼的绊脚石,而是帮助我成长的垫脚石,每一天的工作也不再是教育苦旅,而是在享受教育的精彩、享受成长的快乐。
        回溯,是网络引领我走上了自我成长之路。瞻望,网络依然是引领我走向远方的隐形翅膀。我也将在网络的引领下,扎根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成长经历;阅读经典,更好地指导实践;坚持写作,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找到最好的自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1:58
读书写博,一路引领我专业成长
河南省濮阳县第六中学 (徐镇镇) 朱红敏  13949725028
邮编:457176
      我真的好怕被时代所抛弃,就只好学着坐在电脑前给自己充电。对于网上的事,我最初确实是不大感兴趣的,就像拒绝陌生的访客一样固执地拒绝着这个新生的事物。直到后来我对博客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博客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她让你的作品不经过繁琐的环节就可以示之于人。
      我把博客当做自己的一块责任田,把写博文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在这里我没有了为求哗众取宠而自设烦恼,没有了为追求点击率而生的无奈,有的只是淡定地做人,执着地阅读和写作。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会心静如水、心无旁骛,少了许多的附累。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我可沏一杯热茶,打开自己的博客,听着悠扬的乐曲,读一些精彩的博文,写一些休闲的文字,再找一些好的图片相配贴上去,等待朋友们的欣赏和评判。然后喝一口茶,再踩一踩朋友的“家”,敞开心窗、真诚交流,那种悠然闲适、涉趣无尽的感觉让我心旷神怡。
      两年前,我初涉网络写作,从不知博客为何物到沉迷网络。在博客里通过阅读倾听大师的言说,感受智者的脉动,汲取文化的精髓,成长心智,滋养精神。在别人的博客里我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有时读到精彩博文,我会在文字的海里沉醉良久。我常想:人的能力暂时低一些不要紧,但心中的标尺不能低。
      我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比较用功。在我14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很少休过节假日、星期天。我是四不会:不会喝酒、不会搓麻将、不会吸烟、不会跳舞。有朋友开玩笑说:“老朱,凡是娱乐活动你都不会,那退休之后还不寂寞死!”我笑着说:“网络空间,装着整个世界,我就在这个舞台上寻找我的知音、我的‘舞伴’。”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写博、网上交流。读书、写作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阅读对于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爱读书的人,才知道阅读的重要,才会在潜意识里鼓励、鼓动别人多读书。一个浅薄而低俗的人一定是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而浅薄和低俗则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软肋。文化内涵的单薄肤浅严重束缚着自身的发展,制约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改革的步履。教师不一定成为思想家,但一定要有思想、有境界,而思想家和境界通常要有丰富的读书来承载。
      阅读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写作对一个教师的发展同样有着诸多的不可替代性。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录教学实践、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时有灵感的火花在思想的深处闪现。教学之余,我坚持教学案例分析,写教学后记,做资料卡片。或分析失败原因,或提出改进办法,或记下成功的喜悦。几年来,各种心得体会、教学笔记写了好几本,有10多篇文章先后通过博客这一交流平台在《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周报》《试题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发表。
      阅读,成为我生命的要素;写博,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支点;写博,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是一种资源共享。通过博客交流,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我坚信,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无论何时何地,教研总能和自己的教育历程与生命连接在一起;教研使我的生命改换了一种色彩,写博使我在生活的坐标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1:58
读博写博之兴趣,促我成长无极限
河南省濮阳县第六中学 (徐镇镇) 朱红敏  13949725028
邮编:457176
   

和许多教师一样,我也一直渴望成长。教书十多年来反而越来越觉得自己像被掏空了一般,热情和激情也随之丧失殆尽,我迷茫,我困惑,我曾在QQ日志里写下《是什么让我如此迷茫》,我也曾在网络上加入多个教师群,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我懊悔着,自责着,很多日子也就在我叹息声中悄无声息地悄然溜过。直到年前我再次走进2010年就已开通的校讯通博客,我惊异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天地,我喜欢着,我热爱着,而自己的两篇博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戴上了光荣之花。一时间,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写下一首小诗——《爱上这片地儿》,诗文如下:我/已深深地/爱上这片地/这里没有水/却有诗歌流淌/这里没有草原/却能任思绪马不停蹄/这里没有乐器/却能听到擂鼓呐喊欢呼齐鸣/感受到真诚的鼓励/来自零距离的问候/
    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幼苗/悄悄地潜伏在冬季/在温暖的春天里孕育/经过夏雨的洗礼/收获在满满的金秋/于是我/更加爱这片地/为那一行行款款的文字/为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为那一颗颗向上的心灵/为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
    博客啊/我爱你/有了你/从此我不再孤寂/有了你/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在这新年的假期里/我表下我的真心实意/我要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努力/去创造人生的奇迹/
        这是我最真实的心声,虽然很少有人来读,来推荐,但那份幸福、那份激动带来的的快感一直把我心里塞得满满的。就这样一直认真地摸索着,前进着,阅读着,写作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刚开始的日子是艰难的,因为时常不曾动笔,不知怎样表达,但是因为坚持,这样的数字攀升带来的幸福让我时常感到愉悦,微笑挂在脸上,幸福荡漾心头。彻底的,我与我的QQ空间和教师群的朋友们不辞而别,从此坚决地走上了读博写博之路,因为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这也是我一直渴望和寻求的。尤其是第一次参加“濮阳市校讯通第四届书香班级”这样的大型活动,在校讯通工作人员张老师和大管家博文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参赛,如何号召和带动班里孩子读书写作,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分享出去,我也开始学会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该做什么,怎样做,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好好深思,并用心记录整理。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大量阅读教师专业书籍,而不只是杂志、报刊。并走进名师名家博客,走进身边一同奋进的优秀教师博友博客,取经聚典,常常是带着一种疑问走进去,然后带着一种满意走出来。我阅读着,学习着,实践着,反思着,记录着,成长着。这一切让我获得了全新的成长体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00
    四小研究成果心得文章
                             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六合中心小学   教师:张胜伟
                        联系:18639350949 邮:457411  ZSW819246544@126.COM


[导读]为更好地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化解课题研究难度,我们南乐县教研室依据“课题问题化”的思路推出了 “四小研究”活动。“四小研究”即“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小故事”。实验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中注重在“小现象”中发现“小问题”,在“小问题”中开发“小策略”,在“小策略”的实施中记录“小故事”。“四小研究”活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成为课题研究的阶梯,促成了“全体参与、探究学习”的教研模式,调动了教师立志教研,努力创新的积极性。以下是张胜伟教师近两年写作精选的几篇文章供大家共享。如有抄袭者我们将追究到底!
                                           (第一篇)四小研究之齐读别论
小现象:
      语文课应多让学生读,反复读,多种形式读,读就是学习语文之本,可是一节课学生读得时间长了,就会很厌烦,不想再读了。
小问题:
       对一件事单调的重复,没有变化,没有对比,人都厌倦,强行去做了,效果也不佳。
小策略:
       根据学生特点,齐读、个别读灵活运用,多引入比赛、游戏机制,让学生的阅读的劲不减,愿意读,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故事:
       很长时间以来,有不少教师对齐读持有偏见,认为齐读不利于个人思考,孩子们只顾得节奏了,不利于个性化发展。我认为齐读与自己读自己的,各有利弊,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内容,如果能灵活运用,相辅相成,效果更好。
      比如:今天早晨来到班里,发现小老师布置孩子们读课文,虽然大部分孩子在读,但仍然有个别学生不读,在玩,就是读的学生,老师走到他跟前也有听不到声音的。仔细听一位同学,也有读错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想出了第二天要齐读课文。因此,我悄悄告诉小老师明天来了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坐姿,声音洪亮。如我所料,第二天,我早早进入教室,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姿、执书摆姿势整齐划一,没有一个玩的,只因没有玩的氛围,大家的气势逼得你不读都不行。就是有人读错了,他也会立刻发现,然后去改。我认为老师不在时,多用齐读,营造朗朗读书声的氛围,利于大家学语文。一个人读的多了,思考不思考由不得自己,语文就是读出来的。读总比不读强。老师们大可不必对孩子读书要求那么高。
      在课堂上,为了避免学生厌倦,我采用一人一句赛读书,一人一段比读书,男女生赛读,左右排赛读,错误停读,同桌齐读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读书策略,学生兴致极高,读出语文味,读出感情味,读出好滋味!读懂文章,深化中心。


                                                  (第二篇)四小研究之读写结合
小现象:
       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不一样,该如何结合课文特点做到读写结合,使之灵活多样,而不是像很多公开课那样牵强附会。
小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因读书少,离生活实际远,读写结合有一定难度,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策略:
       根据文章不同特点,巧用各种方式变难为易,进行读写结合,也从中感受语文之乐趣,不为练笔而练笔。
小故事:
      “读写结合”这个话题已屡见不鲜了。几年前我也多次与其他老师探讨过“读写结合”。于是在备课时我每备一课就在想哪儿是读定结合点,在哪儿可以进行小练笔。结果,每次让学生写效果都不是很好,我也感觉自己是在为练笔而练笔。
      本学期以来,我精心备课,深入文本,不仅读课文写什么,还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能怎么写。带着这样的思路,我领学生学完《桂花雨》这篇经典优美散文后,灵机一动,要学生把它转化为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内容不变,形式有变。学生写得轻松,也更清楚了何为普通记叙文、何为散文。一篇文章可以有多种形式,这样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吗?这样的读写结合不是感觉更亲切、更自然吗?
      在接下来的《新型玻璃》一课中,作者用不同的过渡句导入一个新的段落,依次讲述了五种新型玻璃。学完这课我让学生续写《新型玻璃》,重点练习使用不同的过渡句导入下一段,写得很好。而在学完《落花生》一课后,我指导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了身边的事物,学生有的写《小草》,有的写《橡皮》等,写得也不错。在《鲸》和《松鼠》这两篇说明文学完后,我鼓励学生比较观察,发现两课的不同处,引导学生知道了说明文也可写得生动活泼,就是文艺性说明文。在单元练习作文时,我分别让学生练习写普通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真正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深入领会文章,依据不同特点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篇)四小研究之合作交流
小现象: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下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很普遍。
小问题:
      老师的认识有些偏颇,认为难题应该小讨论交流,其实大错特错,能自学读懂的问题才应该交流。
小策略:
      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明白哪些问题适合交流才让学生交流,用一般问题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小故事:
      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这一课堂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家的课堂,可结果多数不尽人意,还有很多公开课为交流而交流,为合作而合作,让人望洋兴叹。究其原因是教师们的认识有问题。提出的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不利于合作交流。
      近段实践研究表明,合作交流在语文课上还是蛮可行的。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文章中心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我就抓住父亲与孩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让学生深入文本去读去品去悟,圈圈画画,做批注,然后互相交流,同桌合作,由于话题难易适中,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多少都有话可说,通过交流,互相促进,进一步完善了答案。达到了目标要求。比指名一人说出所画答案,学生的参与面广,避免了因老师过多与个别学生的对话而忽略大家学习的现象发生。
      在接下来的《慈母情深》一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段落,深刻体会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学生先自主批注,例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批注: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拇要。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批注:这是一位疲惫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批注:这是一位贫穷的母亲。)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批注;这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批注:这是一位一刻也不想停歇的母亲。)等等富有个性的理解,全都涌现出来。再合作交流,使得母亲的形象在合作交流中丰满起来,而不用老师说教和分析。
      如果选择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的话,学生啥也说不成,因为它有难度,本身就需要学生静静地想,静静地思,适合老师点拨引导,个别好的学生带动多数学生的学习,使全部学生有所收益。
总之,如何更好地将合作交流用于学习中,还有待继续研究。
                            (第四篇)四小研究之良好的开端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现象:
       有些文章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小问题:
       原因是孩子们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又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故理解不深。
小策略:
       由生活切入,创设生活情境,课前情绪渲染,做好铺垫,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艺术氛围。
小故事:
       今天该学《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我认为比较难懂,像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文章的中心句“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等。一难在何为道德;二难在到底什么是道德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于是一上课,我首先创设了《实话实说》采访栏目,由学生熟悉的考试时老师多给分数、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过四周无人的马路时红灯亮了等现象说开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高昂,争先道出实话:“老师多给了分数,既想说又没勇气说”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认同。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没勇气?”学生坦言:"名次下滑"“有些丢面子.”“名誉受损失.”等;“买东西售货员多找了钱,想据为己有,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说出来利益会受损失。”;“过四周无人的马路时,红灯亮了,肆无忌惮,因为不会被指责。”“反正不会被人发现”“没人时,给我们提供了方便。”等等,众说纷纭。
       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就是道德问题。再品“道德”也就是大家共认的行为准则,人人都知道事情的对错,可是往往做起来却怎么有难度?是因为金钱、名利、地位等的诱惑。接下来话锋一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道德话题的故事,第十四课《钓鱼的启示》,顺利导入新课。
      接下来的学习很轻松,很简单。让学生读文,说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思路,以“我”与父亲的矛盾点统领全文,当年“我”为何不想放鱼?父亲为何坚持要“我”放鱼?成年后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吗?抓住关键句,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这个“鱼”指什么?学生回答精彩极了。
    因此,我认为对难理解的文章不妨生活化一些。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我多次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下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直接揭题“路”,一般指什么,在本文中有何含义?直入中心,节时高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02
网络,教师专业成长的隐形翅膀
江苏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李修成 221347 15952273906



如今,许多学校都接通了网络,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崭新的交流平台。可是,许多教师仍迷恋于聊天、娱乐,网络便成为阻碍教师成长的祸首。相反若合理安排,有效引导利用好网络就会推动教师的成长。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的负面影响。我们只有合理利用它,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笔者的做法是:
一、走进论坛,汲取真经
2009年12月我有幸认识了鞠峰老师,在他的推荐下我开始走进班主任之友论坛,每天到论坛浏览帖子成了我的必修课。自此,我开始与自主化实验结缘,从一些教师的帖子中我才知道被誉为“教育痴人”的郑学志老师带着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带着对学生父爱般的关怀,引导来自五湖四海的班主任们进行班级管理自主化的课题实验。在听了几次讲座之后,感觉收获很大,最终我下定决心,也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开始了自主化实验,并积极撰写班级日志。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觉是班主任之友论坛给予我工作的动力,给予我鼓励和鞭策;是班主任之友论坛,让我调整了心态慢慢地上进,管理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班级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她就像个加油站,让我阔步前行在班级自主化的大道上;使我能在自主化的班级管理中奏出辉煌的乐章。
二、QQ交流,碰撞智慧
作为一名渴望成长的乡村教师,我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渴望名师的专业引领,可身在农村,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网络便成为我眺望世界的一扇窗。我积极利用QQ群参与网络研讨,在群里与优秀的同行交流,总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网上研讨成为我每周不可缺少的营养餐。
“周二七点不见不散”成了我们共同的口号。每周二晚上,我们在QQ群里集中研讨交流,和一些热心的网友一起交流,一起研讨班级管理的锦囊妙计,分享每个人的故事,相互勉励、相互借鉴。在这里,我享受着真正的专业引领:聆听讲座,讨论交流,这里就像一个班级,这里有组织,有纪律,有方向的引领,有个性的张扬。真没想到网络教研有这般魅力,竟然促使我思想的萌动,我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猛然感到终于找到了成长的家园。与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研讨,常常很开心,让我乐此不疲。他们温馨的话语,精妙的指导,给力的语言,犹如一场春雨,泽润着我干枯的心田,帮我解决班级管理上的困惑,心里暖呼呼的,也时常忘记了疲劳。
一个周四的晚上,我听了王教刚老师的讲座《感悟幸福》,他质朴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在学生生命成长的田园里播种爱心和智慧的种子,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使学生的心灵健康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从工作中寻找到幸福,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用真爱去感化他们,以情激情,以智激志。
讲座后,我开始分析班上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期的班级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一流的班级)发动学生起了班名(阳光班),起了个性化的小组名,并实行小组长聘任制和五星学生评选制,对优秀组长和班干部定期给予表彰。课堂上我用鼓励性话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表扬,孩子们心里乐开了花,渐渐得课堂变得有趣,孩子们更喜欢上我的课,愿意与我交流。
通过研讨交流,我明白了:教师的成长布满荆棘,但在行走中最重要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把简单的工作当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以真情去爱学生、用激情爱自己的工作。
三、博客抒怀,梳理感悟
2008年我开通了1+1教育博客,把自己在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或叙事或议论,形式不一,一篇篇博文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也记录了我践行新课改的思考和感悟,虽然这些文字不是很华丽,不是很灵动,但是饱含着我真实的个人情感。学生、教师、校园都成了我写作的对象,成了我记录文字中的主题,有时只是几行文字,但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让我乐此不鄙。
不久,有几篇博文变成了铅字,当我收到样刊和稿费,那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那份结果的幸福感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我的思考和记录,充裕了我的精神生活,填补了我人生的空白。那几天晚上,都很开心。同事让我请客,我毫不在乎地就答应了。
  可以说,是写作让我的教育生活不再空虚,不再苍白。因为我曾记录过,反思过,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不感人,不华贵,但却是美丽又有情感的,是有生命活力的真情感悟,是真实的见地和思考。
生活,每天发生,视觉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感觉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种记录了。和学生交流,和自己交流,和时光交流,站在岁月的尾上回望,过去的一年,有辛苦,也有安恬,有热闹,也有寂寞,有失望,也有不菲的收获。
但我只想说一句话:写博,不仅让生活有了痕迹,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它是写给自己的情书。
只有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享受当天工作的精彩故事;把写作当成是反思,促使自己更新教育方法;把写作当成是积累,为自己积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习惯,每天不停地写下去,才能取得进步,成长的路才能走得更踏实稳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02
有效运用网络促进个人成长

   洛阳市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宋伟平  471700  138388076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推动个人的成长,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阻滞个人的成长。
        一. 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加快个人成长。
    “有问题找百度”这句话一语点中网络的便捷。在我们工作、生活遇到一般的问题,只要一百度,基本上都可能找到答案,以前遇到问题还要到处查找资料,走遍路、跑断腿也不一定能找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大部分问题便可解决,省时省力,高效节能,无形中已经加快了个人成长。
      二.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自己的视野。
     现在的网络平台很多,登录一些网站,可以从中了解很多信息和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我们登录一些教育网站,从中可以了解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取其精华,摈弃糟粕。还可以通过网络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从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通过微博收听一些名家的感言或是收看一些博文,更能激发自己的热情,激起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 利用网络交流,促进个人成长。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交流,通信、打电话等等。但是现在利用QQ交流,也很方便快捷。我们通过一些专业性的群交流,可以打破地域局限,实现互动,在与同行交流、碰撞、反思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更新,推动自身进步,促进个人成长。我们还可以通过QQ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向学生传递一些健康文明的上网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健康快乐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促进个人成长。
       四. 利用网络工作,加快个人创新的步伐。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的班班通工程已进入课堂,实现了诸多优秀的实用资源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质量,使我们的学习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使维持了这么多年古板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加快了个人创新的步伐。
      五.有效运用网络,杜绝不良现象发生。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撞入我们的眼帘,如果我们不加筛选,任意浏览,时间被白白浪费掉,结果是一无所获,这时还不如阅读纸质资料专心。再如一些不文明的聊天,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有时候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心灵创伤等等。所有这些不良现象我们都要自觉杜绝,避免影响个人的成长。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同时也可以阻滞个人成长。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有利的一面,让网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03
       网络教研,让成长不再遥远
                                              永城市实验小学 郝新海 476600

       网络现在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可以和同行倾心交谈,观摩名师的教学,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这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网络教研更是我的最爱。网络教研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在做教研,而且在创造着团结合作、平等对话、催人奋发、促人反思的教研文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从而可以保证网络教研的有序性、有效性。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还有我在树人教育博客上传教学点滴,众人的回帖,这些都是日常网络教研的形式,特别是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调动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快,可以说是跳跃性的思维,往往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一问题有来了,问题比较散,随意性大。而更有针对性的就是专题的教研,这种形式在现在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中较为常见。
       网络教研是一个有别于常规教研的教学研究方式,它是利用各种传输功能(如网页、QQ、人人通、博客等)达到教研目的。笔者认为网络教研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跨越时空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近两年来市、学校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比赛课、优质课、“一课二上”研究课、对外公开课等课型的听、评课活动,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要求年级老师参加,但由于加上课时负担较重教学压力大,一些老师们对此类活动有不情愿参加的看法。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
      2、信息容量大和方便快捷。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老师们平时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信息,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靠原始的传递方式发送教学设计、各种试卷、课件、课程录像以及各地各校的各种教学信息,不但传输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3、异地交流达到群研聚合,共享集体智慧。
       由于受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交通条件、经费支出等限制,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开展教研活动,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基层教学教研情况。
       通过网络教研,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可以在异地参与讨论并指导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通过网络教研,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普通的教师、学生之间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提高老师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网络教研正在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时代魅力,它不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而且还把一部分积极上进但苦于无学习机会的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了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让不了解网络优势的教师接受了新事物,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进而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网络教研,让成长不再遥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10
11689233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23
写作是一种需要(自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e8b2b0100nb5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e8b2b0100nb5p.html
     我愈来愈有这种感觉了。

  就像吃饭,我可以一天两天不吃,但我不能五天八天不吃。我时不时地就需要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对着刺眼的屏幕,脑海里翻涌着思想的浪花。

  坦白地说,现在的我没有多少附着在写作上的异物,比如名誉、金钱,写作本身成了我主要的兴趣和目的,我只不过需要释放,释放内心的郁闷、愤怒或者喜悦、幸福。我已经多年不投稿了,觉得投稿是很幼稚的行为;我也不想加入写作团体,觉得那些团体实在是禁锢人的东西,甚至是罪恶的渊薮。我只想独立地写,独立地看,独立地做人,独立地享受这个世界给予我的小悲小欢、大离大合。

    近年来,由于城市空间日益逼仄,生态日趋恶化,而房价又奇高,交通又紧张,我常常想到去乡下生活,盖几栋瓦屋,整几块菜地,晒晒太阳,听听鸟语。但想过之后,又觉得特别吃惊,天啊,这不是我小时候过的生活吗?怎么活了几十年,到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又要转回来了?难道这是一种宿命?此外,或许还有神的启示。近来我常常做梦,梦见回到老家,依旧是简陋的瓦屋,寂静的场院,早已逝去的奶奶和父亲也在,更有终日里忙个不停的母亲,奇怪的是,现在我内心里深藏的人和事也常常活跃在梦里,在我一个人的舞台上演绎着或缠绵悱恻或惊心动魄的传奇。

    我是不是已经老了?老想回到过去的时光,老想回到亲人的身边,老想堕进隐秘的温暖的爱的故事里。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圭亚那印地安人认为,梦中的人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我很信这句话,很信灵魂说。现实是如此令人憔悴,而灵魂使人得以解脱。我虽然还不是教徒,但我相信那些信仰。很多社会问题,只靠世俗的手段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赖某种信仰,必须让每个人建立起一个精神王国。“人没有信仰,就不能认识真正的美好,也不能认识正义。”(帕斯卡尔语)人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国没有灵魂,无异于角斗场,相搏相残的必然是每个国民。

    当有了自己的灵魂,写作就变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容易了。我曾经说过,作家有很多种,而我只想做一种“说真话”的作家。我知道,这个愿望在中国的土地上要想实现会很艰难,但我会努力,会尽力驱除内心的恐惧,去赢得实话实说的快慰。巴金曾经说过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说谎的文学即使有最高的技巧,也仍然是说谎。我的灵魂昭示我:我会一直写下去,力求写真;也会一直说下去,但不会说谎。

    本书是我出版的第二本文集,选萃了我近五年创作的70余篇散文随笔。艺术质量如何,我不想吹嘘,但它真实、真切、真挚,秉承了我一贯的记实写作风格,的的确确是我精神成长的点滴记录,是我倔强的灵魂在路上踽踽而行的影子。

    感谢王芳老师为我作序,陈静女士为我插图,感谢在我生命里润泽过我的所有亲人、朋友和陌生人。

    感谢生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27
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95
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这种接近和类似之处,首先在于它们都需要分析事实和有预见性。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很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学校里经常有多少这样的意外情况在发生,它们又在怎样破坏着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啊!一个学生,本来都认为他表现得很不错,忽然间发生了流氓行为。一个孩子在四年级以前学习得挺好,突然他开始落进不及格者的行列里去了。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根据对于事实的分析,预见到他的学生在明天,在一年以后,在三年以后将是什么样的,那么这种意外情况就会大大减少。缺乏预见的教师工作,对教师本人来说会变成一种痛苦的差使。
    向教师指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的可能性,——这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善于思考事实和分析事实的校长都能胜任这项任务。我建议,要让教师学会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告诉他们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现实的反映和表现。为了看出(一)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东西(儿童是带着他客观具有的特性和特点来到学校的),(二)教师所做的工作,(三)已经达到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规律性的研究者。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有一个校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个别工作的无限宽广的场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欢乐和痛苦。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不过要补充说明一点:这里谈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科学研究工作。一个教师可能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但他并不从事那种从研究事实中引出科学结论的意义上所说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研究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教育科学上已获得解决,但是当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旦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人,这些问题就经常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里说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其性质本身而有必要进行的那种创造性研究。这种研究能丰富教师集体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学校里,10多年来,每一位教师都在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某一问题。研究的题目举例如下:男女青年道德理想的形成;学习新教材时的思维过程的积极化;美育和智育;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一年级学生善、恶观念的形成,等等。
    读者可能要问:是否每一个教师集体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呢?是否可以向教师们提出这样的目标,即在教学和教育间的相互联系,就必须善于分析事实的本质。
教育现象——这是上述三种因素的合乎逻辑的共同体和统一体。教师的劳动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创造性的过程,而教师本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积极作用于学生个性的力量,就是他不仅确认一切正在发生的事,而且他本身要去积极地影响教育现象,去创造教育现象。教师在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去创造教育现象,这正是创造性研究的最重要的因素——预见性之所在。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而如果教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教育经验的实质,也就在于教师每一年都要有些新的发现,而在这种发现新事物的志向中,也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低年级女教师M.H.维尔霍汶尼娜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已经10多年了。她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在区和州的讲习班上做过几个报告,后来这些报告被发表在学术性的刊物上(但发表从来不是主要目的)。在刚开始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她和其他的教师相比,并不显得有什么特殊的根底。实际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使她非常关心——即儿童的学前训练和家庭里的智育、德育问题。有些孩子在入学的时候眼界非常狭窄,语言极其贫乏,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少苦恼。但是这些事实的原因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建议这位女教师:研究一些事实,分析一下儿童在入学时具备的概念、表象的范围,研究一下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也要仔细地观察家庭的精神生活情况,了解儿童在他的有意识的生活中迈出最初几步时所处的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环境。
    初步地研究、观察和对比事实,进行了好几个月。女教师把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跟其父母的兴趣、文化修养和知识眼界做了对比。当观察进行到第一学年末的时候,这位女教师已经得出了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家庭的文化修养的结论。这些结论说明,必须及早地关心儿童的入学前的训练。女教师找那些有孩子在下一年将要入学的家长们谈话。谈话的内容涉及如何丰富家庭的精神生活,来扩大儿童的表象、概念、兴趣的范围。家长们接受了女教师关于建立家庭藏书、让学前儿童阅读儿童读物的建议。在新生入学前的好几个月里,女教师就把自己未来的学生召集到学校里来活动,并且带领他们到田野里去、到河边去。这是一项有趣的、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积极词汇,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女教师维尔霍汶尼娜把自己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概括成一篇文章,在共和国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了。
    现在这位女教师正在研究思维过程迟缓的儿童。她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研究和分析事实,学会了把本质的东西跟次要的东西区分开来。她从学生的学习劳动中看到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根源不仅在于生活给予了学校什么,而且在于教育者付出的积极的劳动。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为女教师进行思考、做出结论和概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是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它是每一个愿意思考的教师都能做到的。
    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就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27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46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我但愿把许多本教师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做无价之宝。

    我记日记已经记了32年。当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深思。我们村子里有一位医士,大家都说他是个性情古怪的人。我看到,当这位性情古怪的医士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他把所有的数据都详细地抄录下来。我跟他交谈起来,翻阅了他的记录。使我大为惊奇的是,他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

    “这些记录对您有什么用处呢?”我问。

    “啊,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医生回答说,“请看,27年来,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增长4.5公分。是啊,我能再多活30年该多好啊……”

    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想到过儿童身体加速成长的问题。战争开始时,这位医士得了重病。他把自己的记录交给了我。这样,我从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录关于儿童身高、体重和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的资料。现在,我的手头就拥有一个村子的儿童在59年内的发展情况的资料,在我看来,这些资料是非常宝贵的。

    一连32年,我在儿童入学的最初两星期内记录有关他们的知识面和表象的资料。每一年让儿童回答的都是相同的问题。

    例如:从1数到100……说出你能认识的植物、动物、鸟类的名称……叫出你所认识的机器的名称,并且说说它们有哪些用处……

在我看来,儿童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值得注意的一些资料:在1935年,35名一年级新生中,只有1人能数到100,5人能数到20(当时是8岁入学)。到1966年,36名一年级新生中,有24人能数到100,其余的12人能数到20、30和40(这时是7岁入学)。儿童关于机器和工艺过程的知识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儿童对于植物、动物、鸟类的知识正逐年减少。

1935年,所有35名新生都看到过夏季的朝霞,能够描写日出的景象。而到1966年,39名新生中,只有7人看到6月的朝霞和日出。

    我在自己的日记里,还记录学生家里有哪些书籍,家长的教养程度如何,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花费多少时间。把这些材料加以比较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日记里,关于后进儿童的记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善于觉察这些儿童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例如,考虑到有些孩子的智力过程的能动性有所降低,他们的智力眼界相对地受到局限,我就作出一些结论,譬如应当让这些孩子读哪些科普读物,等。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我在自己的日记里空出几页,专门记载自己关于知识的巩固性的想法。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30
2012,野味读书之阅读的常识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447874.html

  1
阅读本是私密之事。
一形诸文字,有点被人扒光衣服的感觉。一颗痣,一块疤,《红樱桃》的纹身……皆无处可逃,像卸了装的半老徐娘。
怪不得尼采说:“一个人必须尽可能避开偶然事件和外来刺激,自筑壁垒是精神孕育的第一本能和第一智慧,我要让一种别人的思想偷偷越过壁垒么?这就叫阅读”。
既然让别人越过了自家的后花园 ,也就无妨放他(她)出壁垒来。
                2
阅读之轻,轻如尘埃。轻盈的阅读像鸟儿早出晚归。这未尝不好,不可。
尘埃之轻轻几许?曹冲似地要称出重量不光费力劳神,而且真要使得阅读这头大象沉重起来。
                3
《论语》式的语录体演义成格言体,乃至于格言文化,是吾国一大特色。格言文化无空不入,深入阅读之溪涧,流被甚广。
比如就要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曾经有过吗?或竟一去不复返?真是这样的“下品”与“高”么?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的话今人多说前半截。而刘向的本意乃在于“善读”和“医愚”;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教育就拿这“犹药”的“书”给孩子。而孩子的病在哪儿呢?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我的态度是:人生倘有闲暇的时光,性情读书,不求解。可不可以?
古谚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哪里来的黄金屋?哪里伴的颜如玉?除非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现实人生的境况正足以返照古谚诱人的假话。祖宗不可靠。
有一天,我们可不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书中并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就像有比人美丽善良的狐狸只在《聊斋》中一样。这一天还有多远?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话有不有点“家花没有野花香”的艳情,抑或放着老婆不用,浮沉风花雪月的借口?
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时代的圣经座右铭,叫“四十不惑”的疑惑撞破:“纸上”深得很,“躬行”起来,人生实难。
胡适说:“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说得多好,于科学于社会变革于阅读也无不可。然而假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生活不可谓不大胆包天,求证的一不小心会有性命之虞,人头落地。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做不到,也不会用以励志我的孩子。我要对孩子说的话是:吃好饭,睡好觉,得暇读读书。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看得清楚吗:很多人不读书比读书的人生活得花天锦地,长命百岁。睁着眼睛的瞎话而犹高挂在小学校的课堂墙上。
高尔基曾经是我们的红人,说的话自然也是红遍旮旮旯旯儿的新华书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且不说没有书籍之前的人类如何进化,便是书籍之后的人类何曾搭着书籍的阶梯攀上人家的城楼。而政治家私下里挥豪泼墨的这句话说不准是: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
这些都只是关乎阅读的常识。常识问题我们似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孙郁先生说:“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里,阻碍社会进化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常识问题,但我们一直未能真正地正视它”。
我于邓曙光的阅读里说几句题外的话,也在提醒可能的读者。在曙光非线性的思维和叙述所带来的可能的阅读困难里饱含着常识。
                    5
读书无禁区,阅读有常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2:55
      读书与成长
                                        肖川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记得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具体地说,一部好书给予读者的是倾注了作者强烈注意力(我们通常把注意力称为“心血”)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而一部糟糕的书给予读者的无所用心或用心很少地收集来的信息。张爱玲在评论爱默生的创作时说,爱默生的书不算多,因为他的书就像珊瑚礁一样,是在海面下缓慢地累积而成的,直到最后露出海面。

那么,读什么呢?首先,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尽管教科书编得还不是很理想,但仍然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读物。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于许多教师并不陌生,但古人讲得好:“故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书”。林语堂先生就曾感慨:“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的味道来……四十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地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系统阅读中小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英、美、法、德等国)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简单的抄袭和剪接不太有市场,这就保证出版物一定的原创性和水准。另外,这些书籍中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建立一个自由社会需要的。

再次,中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我建议中小学教师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这是高度凝炼和充满智慧的表达。有一些书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鸡虫得失的无谓争斗,把目光投送到更远大的天地,关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读文笔和情怀优美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可以使我们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绪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后,在中小学教师读什么的问题上,我主张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明日教育论坛》(福建)、《教育参考》(上海)、《中国教师》、《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师博览》(江西)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期刊。

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上,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只要是有价值的书籍,都是能给人以思想、睿智的。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则应倡导创造性的阅读。爱默生说:“当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励时,则无论阅读何书,每一页都会变得熠熠闪光,意蕴无穷,每一句话都意义倍增。……我们觉得作者的见识有如天地一般宽广无边。”

我个人的经验是,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就像西方虔诚的信徒用一生来读《圣经》那样,作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读几本常读常新的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尔;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宋代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朱熹)“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这都是如何读书的经验之谈。



教学和写作
写作对于教师尤为重要。我一直有一个基本观点:能写好文章的人一定能上好课。写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育领域里成长是写作富有教育智慧的表现。现在,写作常常与创作相联系。其间重要的是:让写作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习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创作文章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成员之间表情达意,宣明事理的社会实践过程。写作过程是由物、现象、事情或感触、感怀、感悟再感到意(是指思想主张),再由意到文(一种书面的东西)。一篇文章的要素是主题、素材、技巧和语言。其实一切都很简单,有句俗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世界是什么样的完全由你的内心决定。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谓素材就是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写作技巧包括怎么制造悬念,让文章起伏跌宕,怎样的铺垫等等。还有就是语言,你运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是冷峻,悲伤还是调侃。作者的情绪是整个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五种。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像《明月几时有》前面的就是说明。是在怎样的一个背景下写的。在不同的文体中,这五种方式会各有侧重,但在具体的文章中却互相交错、彼此融合。

对于老师而言,写作的意义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如果没有写作的需要和习惯,你只会泛泛浏览;如果有写作的需要和习惯,你会非常用心地读别人的作品,研究性的批判性的来读。第二:写作能够促使我们深化对事情的认识。第三:梳理思绪,使我们对事情的表达和理解井井有条,层次分明。第四:提高我们口头语言表达的质量。写作使我们的口头表达明练、准确和规范。第五:提升我们生活的态度。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会去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事实和现象。第六:写作能够带给我们成就感。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他内心的充实和丰富,充实是指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精神上的富有就是有成就感。生命会因成长而美丽,生活会因创作更丰盈。当你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此时此刻的你就会有成就感。以上便是我对写作意义的阐述。

那么,作为一篇美文要具备哪些要素呢?第一:趣味。阅读的动机之一便是趣味。怎样使文章具有理趣、情趣和文趣,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第二:哲理性。深刻的东西容易打动人。有一句话说:所有的思都是诗。真正深刻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具有诗意、美感,是能够直抵心灵的。第三:情真。真情能打动人,人贵情真。一篇文章有没有真情,敏感的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出来。第四:自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要做作、娇柔。其中的韵味一定是积累的。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其实没什么秘诀,重在积累。要更多的开阔心胸和自由,丰富人生的境遇和阅历。你的见闻和经历是生命质量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生活的积累不仅包括外显的东西还包括你的内心。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不勤于思考,即便走遍世界也只是一个贩夫走卒,也不过是个邮差。在经历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个沉静的反思。所以生活的积累和学识的积累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哲学里讲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问题。

另外,作文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你的才情,还取决于你人格的境界。比方说你会批评什么,怎么去对待这件事情。它决定了你会关注哪些细节,会用哪些语气、语词、口吻来表达。大家学者的文章是平和、宽容和高贵的。你能看到他疾恶如仇,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心肠。他不是出于私欲去看待人间的善恶,他关注的是人类整体的福利、福祉。他关注人性的尊严。所以文章写不写得好也能体现出人格的境界。

当然要写好文章,技巧也是需要的。文章的表达是一门艺术,自然就存在技巧的问题。教育随笔,自然、清新、诗意。我的文章重在说理,思想独到见长。教育论文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文献意识。所谓文献意识就是指这个问题前人做了哪些研究,你的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和同时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还有就是对话意识,学术研究就是不断对话的过程。人家对这个问题的表达看法,你对此做何评论。我发现很多老师的引文张冠李戴。你引的这段话是想表达什么主张,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并没有加以评论。我们不能用引证来代替论证。论文就是要论,回答问题,不断地回答为什么。我是觉得我们的老师更适合写随笔,因为严格地说论文没有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不太能写出来的。我认为绝大多数老师的论文都是抄袭,假冒伪劣的。

教师的语言修养对于写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提高语言修养重在积累,多写读书笔记。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背诵,一定要有一两百篇好文章,包括歌词。还有便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往往深刻的思想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时候;在知识的积累,学识的积累,思想能够纵横驰骋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深刻而鲜明的思想。

我刚才提到第一个是天道酬勤,天道酬善,尽可能的与人为善。第二个是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也就是说你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我常常不希望谁给我什么机会,因为活着就是机会。只要你有一个好的脑子和心境,你就可以读书、写字、创造,这样的生活就不会乏味。第三个是相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你很优秀,身边有利害关系的人可能会贬低你,但是要相信乌鸦的翅膀是遮不上太阳的光芒的。这就是告诉我们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完美。要相信你的完美所有人都看得见。另外,你的完美不仅是别人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内在的自我评价很重要。第四就是简单,就是享受。学会简单的生活,过精神生活,更多的是注重内心。第五是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但也要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什么是成功就是发挥自己的潜力就是成功。以上就是我的生活追求。

我一生计划用心写三本书。我现在已经写了十多本了。其中有三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我觉得良好教育的六大要素就是理想、信念、智慧、真情、艺术与趣味。大家仔细去揣摩这六个词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4:5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2002年,新教育实验正式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截至2008年7月,新教育实验共拥有19个实验区,530余所实验学校,有近7万名教师、100多万名学生参与了实验。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充满失败,许多学生已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便在智育中,割裂的学科、分裂的知识本身也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打造特色学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行动:建设“书香”生活环境



  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建设充满书香的教育环境,还包括以下行动:师生共写教育日记,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教师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融合。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模式:以读写等具体方式提升素养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实验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在实验过程中,新教育实验认识到,教师自己进行反思往往难以突破局限,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发展共同体,包括教研组、教学组;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形成的各种专业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通过对话来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新教育学生生活方式包括: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午读,核心内容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生活。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5:02
写语文教研文章真的难吗?
唐建新
     最近应邀为一杂志写关于语文教研的系列短文,想到了12个题目,也顺便敲点字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对一些还将继续在语文教育界工作又想有所思考研究的青年同行有所帮助。

    很多语文教师一到期末学校要求交教学研究论文时就发愁,一到职称评审时就抓瞎,总是认为写语文教研文章很难很难。
    这些老师其实是对所有的文章写作都认为很难,不仅仅是认为语文教研文章的写作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呢?
    我以为主要是受传统文章学理论的影响,把写文章当作很大很大的事情,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念在头脑中潜意识的根深蒂固,这样的过重的过分的文章敬畏感,使得自己很难动笔与他人进行教学上的切磋交流。其实现在的一般文章远没有农业文明时代那么重要,不可能一写就能够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去改变国家的决策去影响民族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写的一般的教研文章,不外乎就是语文同行之间用笔来交流来聊天而已。
    第二个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是,自己是语文教师是教学生写文章的人,如果写出来的文章太一般化,没有惊天地的特异之处,没有特别出奇出彩的地方,没有高出一般人的水平,岂不遭人笑话。这样的语文学科面子严重妨碍了自己以平常的心态进行写作,自然就写得越来越少,写得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不敢轻易下笔,写文章的心理障碍就积累得越来越重!
    还有一个致命的心理障碍是,自己能够写出语文教研文章吗,全国那么多人在写,也已经写了那么多年了,何况还有很多名家大家在写,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的语文教师,还有自己写语文教研文章的空间,自己还能够写出有价值有新意的语文教研文章来吗?这也是不必要的忧虑,语文教学研究与其他任何领域一样,人们的认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穷尽的,怎么就已经没有写作的空间了呢。犹如开商店的人说的话,不管别人怎么倒闭,开商店永远都不会晚的,永远都有人在新开商店。
    当然,如果脱离自己的实际去写语文教研文章,的确很难。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遇到过一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不断发表过一些文章后,就开始拟定了宏大的研究题目《关于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研究》。这样的题目不是普通教师能够做的题目,一是缺乏足够的资料,二是缺少其他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的积累比较,三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与代表与体现国家意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的最新思考紧紧相连的,而远离中央的一线老师对此是缺乏了解的。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国家的七五课题立项,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及相关的一些高校研究专家一起来集体做的课题,其经费再二十多年前就是30万。就是这样的人力财力,经过五年之后,没有完成,八五期间再继续。结果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能够结题。由此可见,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上资料上思考上时间上经费上,都不应该去做这样的超越自己能力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写起来,自然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要去为自己写教学研究的文章硬贴理论标签也会很难受的。一些语文老师总以为写教学研究文章就是写理论文章,就非得要理论理论一下。结果,把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别人翻译或者言说的一些观点拿来肢解自己的文章,硬套自己的文章,或者自己的文章要去找合适的再世界上或者中国最具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一些话语,找来之后又不满意,感到不完全贴切,就这样在所谓的理论圈子里自己折腾自己,弄得非常痛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教育家欧美教育家的理论,还有一些方法论的传播,使得很多老师在什么元概念、熵、自组织、控制、自变量、因变量、Z检验、非智力因素、目标达成度等等新的或外来的概念大换班中去寻找佐料来装点自己的文章。这样写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的名词术语,这样使用这些名词术语,必然是痛苦的,也是困难的,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
     还有一些老师在写文章时总是把自己的文章与宏大的国际国内形式联系起来,才显得紧跟形式,才显得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实自己从事的事情和写作的内容都应该是很具体很实际的内容的,没有必要去生硬地拉上那些一段时间内全世界教育或者全国教育所强调或所提倡的口号,将宏观的东西贴在我们一线老师的微观上,自然是困难的痛苦的,而很多杂志编辑一看到是追风的跟唱的人云亦云的标题,连文章都不看就扔到垃圾堆里了。没有全球的视野与内容,没有全国教育的观察与积累,没有全体教学的观察与思考,硬逼自己去写这些宏观的庞大的内容,把这样的不熟悉的难题拿来为难自己,就是简单的自作自受。
    总而言之,写语文教研文章如果不改变心态的话,的确很难。难在对文章的价值期待,难在语文教师的文章面子,难在在全国语文教研上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难在写作过程之中自己不必要的外加的一些写作的要求:看不起自己的语文教育实践,非得要故意去硬套理论色彩,一定要去从宏观世界的教育说起。这些无疑都无中生有的自己加重了自己写作的心理负担,从写作之前到写作开始,怎么会不感到困难呢?
    只要我们丢掉以上这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从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思考来写,用笔来与语文教育的同行进行交流,按照备课组或者学科组平时闲聊语文教学的心态来写,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5:04
中国需要哪种语文教师

              程乃珊



    语文教师一直为中国文人的典型,无论是以前的长衫先生还是后来的人民装教师,悠悠天涯中,任价值天平的指针不断左右浮动,他们儒雅沉实的身影如大树一样,深深扎在黑板前。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等冲突中,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芳草地……

    中国校园百多年来一直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若要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十有八九,会忆起自己的语文老师。或者在那教育尚无普及之时,语文教师,是学生们此生接触到的第一位可与之谈人生、谈抱负的知识分子。

    帕拉图说过:所有学问中,最高贵的研究,是应该怎样做一个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努力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的,就是这一科。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有种浅薄的想法,似乎只要识汉字,阿狗阿猫都可以安排教语文。我们的城市精神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断层,与这段历史有关。

    我们这一代乃至以上的知识分子,忆起学生时代的语文教师,他们总带着几分沧桑感。

    那日偶阅《上海滩》王国经先生一篇《放学邂逅郑逸梅》短文,对这位有很深报刊编辑资历和文学造诣的老报人出身的语文教师有很感人的描写,令人十分感慨!六十年代育才中学有位语文教师是著名的《我们在太行山上》的作词者;卅年代著名女作家芦隐是工部局女中的语文教师……

    杨淑霞先生,为前清举人,民国后受聘沪上贵族女中中西女中任国文教师。这位校园中唯一穿长衫的仕途失意的知识分子在西风强盛的教会女中,位卑不忘振发“民族魂”;中西女中毕业生大都中西两语都能挥洒自如,不致沦为只识ABC的洋奴。除了与当年薛正校长竭力坚持立案除英语外用中文授课,也与这位国文教师的辛勤耕耘有关。

    Ms. Margret White是上世纪初上海YMCA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师也为语文教师),未婚夫在贵州某不毛之地传教,不料死于痢疾。她就留在上海任教,终身未嫁。YMCA是男子中学,当时不少学生为家中包办,家长强硬干涉学生选择前程而苦恼。她会多次亲临学生家家访,晓之以理,含泪劝说家长们不要插手儿子前程,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前程……。日本人进租界后,她与众英美侨民一起关押在集中营,死在那里!我的外祖父是深深受惠过她的学生之一。

    我中学时代的语文教师苏建国,我已多次撰文怀念他。据说他曾任旧军队的随军记者。他太太是白俄后裔,解放后仍在南京音乐学院任声乐教师……苏老师个性内向,沉默寡言。犹记得他暑天一把折扇,是他自己的楷书:“收拾铅华归少作,屏除衣冠入中年。”苏老师在文革中投环自尽。

    语文老师生涯总似一曲悲怆交响乐。“学而优则仕”。语文教师队列藏龙卧虎,却阴差阳错做起“教师匠”,难怪他们眼眉间,总有一抹落寞失意之情。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语文课本后蕴藏的人生,自会咀嚼出一番独特的见解。这正是令他的学生们难以忘怀的人格魅力。

当然,今天新一代的语文教师早已走出旧知识分子的阴郁,将阳光和活力带到语文教学:在三年五载就可成一代的资讯爆炸的网络时代,在文字功能仅被视为资讯载体,连小学生都可著书出版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们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在新知识不再被视为社会公益资料而可以成为个人产权后,在人的个体价值将更被重视,全体价值渐被淡化时,我们的年轻一代语文教师,欲讲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欲费很多心思和功夫。

    我们需要一代新思维和新形象的语文教师。但这世界总有一些绝对的称为经典的事物。它们是不会随世事而任意变迁的。比如,语文教师的经典形象。当然他首先是十分文艺的。同时,秉承中国文人那一肩挑着山河岁月走过红尘的忧国忧民胸怀。唯这样的语文教师,才会令学生感到有深度,有思想,有魅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5:22
教师需要博览——为《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而作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

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

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

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的优秀作品汇编成《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邀请我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言。我在这篇题为《教师的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的序言中写到: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的情况。教师也是如此。而且,这两个世界又是互相影响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同时,在智慧的世界,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

而他也让我们有着新的期待和惊喜,不断成长着。后来,他创办了原创版,我又继续为他撰写了《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在江西师范大学的讲演》、《一朵玫瑰的蓝色新生》等文章。而我在媒体上的一些重要言论,如《教育改革的三大看点》、《危险“校车”悄悄驶来》、《教师成长,情感素质不可或缺》等,也都先后被文摘版第一时间刊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彼此关注、彼此欣赏,为对方喝彩,为对方加油。一刻也没有停歇。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着田野的气息、泥土的芳香。他是那样贴近教师,教师的课堂内外,油盐酱醋;教师的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教师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他的关怀之中。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呈现着着理论的锐利、思考的光芒。他是那样敏锐,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世界教育的发展动向,他都努力地把握,及时与一线教师分享。

教师是需要博览的。我们今天在教育上发生的碰撞,在以前其实大多已经发生过。我们教室里正在进行的磨合,在别人的教室里大多已经进行过。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在其它国家里大多也曾经出现过。《教师博览》的使命,是帮助一线老师热爱阅读,成为博览教师。

作为他的忘年交,作为他的办刊顾问,在为他的成人礼庆贺、祝福的同时,也真诚地期待他更好更快的成长。希望在他而立之年的时候,我能够看到他更加光彩照人的英姿,用新知去培育年轻的一代,用激情去点燃未来的英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15:50
“课堂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2006-12-24
周彬
http://blog.cersp.com/index/1016734.jspx?articleId=806147
     [温馨提示,本文应《福建教育》约稿而作]如果我们把没有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当然,在我们羡慕驾乘者的速度时,也担心他们面临的交通风险,因此对他们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借用网络教研的资源是需要的,但掌握网络教研的技术却是必要的。
      
“课堂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网络教研就是指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网络教研的出现,虽然远没有新的教育理念那样来得轰轰烈烈,但它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既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素材上,更表现在它对教师教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变革上。如果我们把没有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当然,在我们羡慕驾乘者的速度时,也担心他们面临的交通风险,因此对他们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借用网络教研的资源是需要的,但掌握网络教研的技术却是必要的。

一、网络教研: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

通过教学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每所学校都有“教研组”的存在,在略大的学校还专设了“备课组”,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组织保障。然而,不管是教研组还是备课组,它的教学功能正在日益弱化。

传统教研之所以被弱化,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不管在教研组还是在备课组,组内教师间的关系都是竞争关系,虽然不能恶意地臆测教师都将自己的智慧藏起来,但至少目前教师间的竞争关系的确不利于教师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其二,对于教研组内的教师来说,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多年,彼此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都已经很熟悉了,很难说在每月一两次的教研活动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出来。其三,随着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频率的增加,教师们对教学研究成果的依赖度大幅下降,转而强调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上的勤奋与刻苦。如何强调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教学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网络教研的横空出世,主要受益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但网络教研迅速地为大家所接受,则源自于它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与传统教研相应,网络平台上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散布在全国各地,彼此是因为彼此的优秀而积聚在网上,是为了分享彼此的智慧而共同活动,从而少去了同事间的利益争斗,多了专业人员间善意的合作。网络平台中的教师不但有着自己独有教育思想,而且教师间进行网络教研的人群还可以随意组合,这使得网络教研的过程并不受制于学校中的研究传统,也不会被特定教育思想所左右。于是,教师们对于网络教研的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每次网络教研都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在成长博客中,每周都有着不同专题的研讨,每次来的教师也并不完全一样,这就为创新思想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此外,虽然网络教研并不能消除学校中频繁的考核,但在网络教研中形成的友谊,正好成为学校教师缓解考核压力的良药。

二、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与支撑

通过上网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似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但随着网络教研本身的成熟,随着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这很快就可以成为现实。网络教研的生命力在于对课堂教学的支持力,只是网络教研支持课堂教学的途径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途径是指为课堂教学提供课程资源、输送成熟的信息技术以及将两者融合的方法与策略;间接途径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我们重点分析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直接支持。

第一,借助网络教研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知识形态。当教师间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就学科教学进行沟通时,这本身就是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会贯通的过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远不只是用教育技术表达学科知识的过程,而是借助于教育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他人可以理解的学习经验。在网络教研中,教师间为了相互理解,必然要借助于教育技术来转化学科知识,使得他人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将网络教研的过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融合的案例。

第二,借助网络教研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潜在的运作机制。虽然每一位教师都在上课,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运作机制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在传统教研中,教师们往往通过“开”、“听”与“评”公开课来开展活动,这种对课程实境的分析虽然具有针对性,但却很少深入到课堂运作机制的层次。在网络教研中,大家研讨的对象不再是情境中的课堂教学,而是研讨者叙述出来的课堂教学,这时大家的研讨已经脱了具体的课堂情境,这种研讨要么深入探讨课堂运作机制,要么就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但真正有生命力的网络教研,总是前者成份越来越多,后者成份越来越少,所以对网络教研的坚持过程,就是越来越减少形式上的泛泛而谈,越来越多地增加实质上的课堂运作机制的探讨与认识。

第三,网络教研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化“理论知识”为“感性经验”的课程资源。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难理解抽象的文字,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处于感性的阶段,对于学科知识,他们要么死记硬背,要么借助于教师或者课程资源将其转化为学习经验。而我们讲的课堂教学的精彩,就在于越来越消除死记硬背,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感性经验。这个转化过程只是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靠简单的教具也只是一些静态的演示。在网络教研中,一方面其他的教师可以为特定学科知识的转化提供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研修平台上直接获得将学科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经验的课程资源。

三、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误导与引导

越是崇高的教育理想,需要教育者付出的代价越大;越是有效的教研工具,对教师使用教研工具的技术要求越高。将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进行比较,我们就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观点。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得到的收获并不明显,但教师的付出也不多,无非是上公开课或者讲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疑惑与经验;教师面临的风险也非常小,也就是被大家评价课上得不好,疑惑与经验并不到位,而且这种批评也往往适可而止,谁愿意因为一堂课而坏了一生的“友谊”呢?网络教研不但要求教师自己的课上得好,还要求教师讲得出为什么上得好,否则教师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此外,当教师在网上冲浪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辨别力与自制力,反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第一,教师要以工作的心态而不是游戏的心态对待网络。网络本身只是工具,如果教师以工作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就会珍惜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并计算自己在网络上所花时间的代价,并以是否提高自己教学效率为评价标准。但如果教师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网络,游戏的本身就是通过浪费时间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就有可能错失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机会与资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尽可能用上班时间上网,并不是因此而具有工作心态,而是在工作时间里获得游戏心态,这正是学校管理者们阻止教师上网学习的主要原因。笔者去年暑假在博客“教育管理新时空”(http://lead.cersp.com)上成立了“东方教师阅读联盟”,向一线教师推荐了十本教育经典著作,并相约每周五晚上在博客中研讨著作中提出的经典教育问题。在联盟成立之初,大量有五十几位教师购买相关书籍,并开始参与讨论;可随着时间的延续,坚持的人越来越少了。可在这些坚持的教师中,有两位教师不但每次参加讨论,还坚持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整理自己在研讨过程中的发言。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两位老师的写作水平与教学思想的提高都得到了博友们的公认。无意在此宣传此项活动,但这两位老师用工作心态对待网络教研的态度却是值得推崇的。

第二,在网络教研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但要坚守网络教研服务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原则。网络是一个大熔炉,它积聚了大量的名家名言,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投身于网络教研之中,如果忽视了自己教学工作的需要,势必因为被别人吸引而迷失自己。因此,让网络教研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前提。记得有一位校长准备开家长会,为了开好此次家长会,她在网络教研中征求了大量的意见与建议;当她发现这些意见与建议都有道理时,反而不知道如何开家长会了,因为这些意见与建议在有道理的同时,彼此往往是冲突的。其实方法总是服务于目的的,只有清楚自己开此次家长会的目的与任务何在,才有可能通过网络教研为自己寻找到有效的方法。

第三,网络研修平台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专业同伴,但这不能成为疏远学校教学同伴的理由。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元性,它为每一种教学思想都提供寓居的空间,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学科教师,也为学科教师寻找到专业知音提供了机会。但不管网络研修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它都只是服务于教育实践,服务于教师现实生活的工具而已,不能因为有了网络上的学科知音就放弃对学校同事与同伴进行真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更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日常生活。由于网络教研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帮助教师的同时,也容易让教师因为网络教研而疯狂,从而疏远自己的教学同伴与家人。有位教师在网络上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教师,也学到了这些教师的“优秀”;但他并没有考虑如何把这些教育资源更好地用于教学实践,而是更加地瞧不起教学实践以及实践中的同伴,结局是教学同伴抛弃了自己,当然也就包括自己的“优秀”了。网络教研是一位虚拟的朋友,不管他的本事有多大,他都要以帮助现实中的教学同伴为目的;我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教研中学习,但我们必须在现实的课堂与学校中开展教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9 10:54
课堂观察的类别
陈瑶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        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这是从观察的情境和对象是否经过严格控制的角度对课堂观察进行的分类。课堂观察通常是一种自然观察,因为课堂作为一种自然的情境是难于进行严格控制的,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运用实验室,比如利用装备有单向玻璃和摄象录音设备的微格教室,来对课堂的情境进行实验室观察。

2.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按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其分为这两类。简单地说,直接观察就是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而间接观察则是指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3.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或者说从研究者在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来划分,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两类。

参与观察是借鉴于人种志田野研究的方法,它强调研究要贴近研究对象,真实地诠释行为的社会意义,所以研究中不但要了解被观察者的主观意识,观察者还要依据自己的理论框架作出“主观”的解释和评价,当然这种主观的解释和评价建立在长期大量的实地观察基础之上,而非经验性的主观推测,因而属于一种定性的课堂观察,从观察的具体操作来看,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或组织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观察有两种参与的方式,一种是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他们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一种完全参与观察,在课堂观察中这种完全参与观察是很难作到的,因为观察者是成年人,被观察对象则是未成年人,他们(特别小学生)往往对观察者很好奇,或是将其看作老师,而很难被真正当作是他们的自己人。参与观察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是不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不改变自己的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去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语言,但由于观察的长期进行,观察者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观察者不时也要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比如有的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去进行长期的课堂观察就属于此类。课堂观察中,参与观察更多的是一种不完全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缩短或消除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深入了解被观察对象内部的真实情况。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容易相互影响,其观察的结论易带主观感情色彩。

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课堂非参与观察一般适用于观察时间较短、内容较简单的情况。非参与观察的主要优点在于:观察者不易受被观察者的影响,观察结果比较客观、公允。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主要是:对现象的观察易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比如学校领导不经常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就属于这种非参与的课堂观察。

4.        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将课堂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人种志参与观察)三大类。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就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反之。

结构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在结构观察中,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结构性的较为详细的观察纲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往往有较为严格的规则,对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它最大的特点是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非结构观察,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对背景因素很少予以控制,资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事先不作严格的观察计划,不必指定结构性的观察表格或提纲,即使使用观察提纲,也是结构松散的形式,而且往往只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方针,观察者对观察活动只有粗略的想法,而依照现场情况决定观察的进程。这种观察对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都不作严格限定,它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机动,观察者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论素养在观察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种观察所记录的信息可以文字的形式(比如田野笔记)体现,或还可以辅助以录音、录象等工艺学的形式。

准结构观察是介乎于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之间的一种过度类型。这种课堂观察可以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即有一定的结构,但其记录不是以数据的形式体现,而是文字或其他。比如我们在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时,往往先划出一些需要观察的类目:口头表达、讲解、板书、教学结构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者对这些条目用文字加以较为详尽的描述,有的往往带还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以上几种分类基本都属于简单的二分式,它们两两之间不可避免地交错重叠,同一个具体的观察活动可以归于多种分类下,比如参与观察也是一种非结构观察和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中也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而实验室观察多为结构式非参与观察,自然观察则多为非结构式参与观察。这种交叉重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真实的课堂观察活动并不严格考虑归属的类别,它往往具有多重属性。

5.        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

以上提及的几种分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观察的特点,但尚未详细刻划课堂观察的全貌及细节。下面将要提到的这种分类则较为细致,且与课堂观察方法运用的联系更为紧密,它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及观察的系统化程度把课堂观察划分为四大类,它们中每一种方法都可以使用纸笔、录音或录象作为承载信息的方式。它们是: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这种划分来自英国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在课堂观察指南》一书中第七章——课堂研究的观察方法(Methods of Observation in Classroom Research)。[1]从开放式观察到系统化观察其实是观察情境从开放到封闭,记录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不断过度的系列。

(1)开放式观察

开放式观察中,观察者可以用纸和笔记录一节课的情况,他或者记录下这节课的关键点,或者用他自己看得懂的方式对这节课各方面的情形进行详尽的记录。这种观察只需要一个较为宽泛的分类,观察者尽可能开放地真实地记录情况,不做判断,直到课后的讨论时才进行必要的解释。

(2)聚焦式观察

聚焦式观察需要选定一个观察的焦点,即有一个观察的具体问题,比如提问或者表扬,或者课堂中学生非投入学习的情况。

(3)结构观察

在 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看来,结构观察是用记号或画图的形式进行一些简单的信息记录,比如观察者在要观察的事件每次发生时做个记号或打个勾,或者用画图的方法画出教师或学生的位移,或者教师提问过的学生位置等。这样,最终的记录是事实的而不是判断的,如果将这种观察方法与以上提到的那些方法结合起来,呈现的事实就会更详细。

(4)系统观察

系统观察是在结构观察的基础之上,利用现成的编码量表或分类体系来进行观察研究,它比结构观察更为复杂和系统,也更为封闭。因此在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的课堂观察方法分类中,弗兰德斯(N.A.Flanders)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归于此类。系统观察中所使用的分类体系虽然大多数都经过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修订,但是观察者在使用中总是不可避免地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课堂,因而,研究者将自己的需要与量表的意图和焦点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据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书中所言,这样的有代表性的观察表大约有200多个。

从如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对课堂观察方法的划分比较细致,使我们看到了不同课堂观察方法之间的一些细小差别。

6.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而在笔者看来,课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以收集课堂第一手资料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如以其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所收集的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其类别或许较为适宜,也便于理解。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课堂观察方法划分为定量课堂观察与定性课堂观察两方面。顾名思义,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这种划分当然也存在片面化的问题,比如说,质化方式收集的定性资料有些也可以转化为量化的形式。而且如果以这样的维度,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就属于定性观察的记录方式,而实际上,这两种记录方式尤其是工艺学记录更主要用作一种辅助性的记录手段,既可以在定量观察中,也可以用在定性观察中,最初以图、图片或音像形式呈现的信息可以转化为数字的,也可以转化为文字的形式。尽管有缺陷,但这种类别划分与课堂观察最重要的步骤——观察记录直接联系,体现了课堂观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最本质的区别,并且其表达也较结构或非结构这样的表述更复合中国人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而且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的划分主要考虑的是观察记录方式的是否定量化结构化,而定量定性的划分则全面地兼顾了记录方式,资料呈现方式以及资料分析方式的“质”或“量”的维度。

应当强调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它们共同归属于课堂观察方法这样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之下,而这种方法究竟属于定量研究方法还是定性研究方法取决于在研究中以定量观察为主还是以定性观察为主。在课堂观察研究中,两种类别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它们相互证明,相互补充,因而在实际的研究中,它们往往被研究者综合运用。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142323748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9 10:55
原文地址:读写生活——我们的职业状态作者:启明星
记得上次沈局和《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来我们学校时曾说我们是一所有状态的学校。这是对我们汾小每一位教师的高度肯定和鼓励,高兴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职业状态是什么?是什么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我认为是我们对教育专业研究那份热情成就了我们的状态,而所谓专业研究正是我们汾小每一位教师过着的读写生活。
1.     读写生活改变教师的理想。
教师,是职业还是事业?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记得来汾小前,教师对我来无非是工作、是职业。曾经我也有过美好愿望与憧憬,然而都因职业的倦怠和自身能力和视角等因素慢慢地使工作麻木起来。还记得我们成为汾小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吗?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会忘记,是的是“共读苏大师”。它不是我们共读的唯一一本书,但它一定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它让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大师对于教育的执著与信念,使我对教师是职业的看法有了改变;因为它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对自身的成长有了新期待;因为它让我第一次经历了读与写的过程,将近一年的共读使我从一个不会写、不敢写的人成为一个有读写习惯的人。从此,我和大家一样,成为了一个汾小人,进入了属于我们的读写生活。到今天,我们汾小成立两年了,我可以和大家一样自豪地说:我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样的让我们教师内心澎湃的书,我也阅读了郑毓信老师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崔教授的《有效教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指导纲要》《备课的变革》等学科专业书籍,并且我已经书写超过30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各类教学反思。因为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只是把教师当作职业的吴晓亮,今天我是把教师看成自己生命事业的吴晓亮,这一切都原于我们的读写生活。
2.     读写生活提升教研组内涵。
记得我们张校长曾说过“我们错了不要紧,因为我们年轻;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年轻”。年轻是我们的优势,同时又是我们的弱势。我们数学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我们这里没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没有数学方面的领衔人物,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不能形成定论。于是,对于知识理论的渴求日翌突显,高位思想和高端理论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还记得我们组内共读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吗?因为它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出现了对数学思维的思考,从次我们的数学课不再是单纯地知识传授,而是蕴涵着数学思维的培养。还记得第一次“目标叙写”吗?茫然和无措。但如今目标意识已经深深烙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成为我们分析、设计、研课的重心。崔教授的“课程领导”让我们了解了太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学会撰写《学期课程纲要》;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让我们接触到了课堂教学的另一个天地。身为汾小人是幸福的,我们能同时接触到那么多不同领域的高端专家的思想引领。虽然专家们的思想处于不同领域,但是我们相信在我们一线教师这里一定都能成为我们提升自我的强大知识理论基础。一定能提升我们的自身能力乃至整个教研组和教研活动的内涵。
3.     读写生活成为我们的状态。
当然读写生活不单是我、我们数学教研组,所有我们汾小的师生都是如此。其实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中,那就是如何保持教师的良好职业状态?金钱的刺激、领导的关注、还是我们一时的兴起?或许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一定都不长久。我想为什么那些宗教信仰者会对一种信仰如此崇拜?因为他们的心进入了所信仰的世界,道理相同,我们惟有进入教育的世界,那么我们所看的、所想的、所要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那么我们的状态就会常态了。那么如何进入教育的世界?其实我们现在的读写生活正是通往教育之门的大道,我们每天读着教育著作,我们每天写着对教育的思考,我们每天想着与教育有关的事情,我们正朝着那扇门前进着。或许我们现在仍未真正进入那扇门,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着、坚持着,那么我们一定能进入那扇门,成为一个教育的信仰者,成为一个有状态的人,形成一所有状态的学校,成就一番作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9 10:56
原文地址:华应龙: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作者:风之舞


华应龙: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
华应龙简介江苏南通人,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专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在我的意识里,阅读是一种偷懒,一种积极的偷懒。偷懒不是敷衍工作,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是对工作的一种近乎虔诚的热衷,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编者按:爱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成就其独特的个性与气质的,其实正是深厚的读书底蕴。那么,名师都读哪些书?他们有着怎样的阅读习惯?他们如何从阅读中汲取教育教学经验?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名师读书”专版,听名师讲述他们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一窥名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华应龙语录】
  “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
  “认识朋友靠缘分,遇到好书、好文章也靠缘分。”
  “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
  “读书得间,得意而忘言,才是真正的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于一个破字。而读破,就是反复阅读。”
  “高妙的课堂设计是从生活中汲取的营养,而开发生活资源的功力,显然是从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

   编者按:爱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成就其独特的个性与气质的,其实正是深厚的读书底蕴。那么,名师都读哪些书?他们有着怎样的阅读习惯?他们如何从阅读中汲取教育教学经验?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名师读书”专版,听名师讲述他们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一窥名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华应龙语录】
  “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
  “认识朋友靠缘分,遇到好书、好文章也靠缘分。”
  “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
  “读书得间,得意而忘言,才是真正的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于一个破字。而读破,就是反复阅读。”
  “高妙的课堂设计是从生活中汲取的营养,而开发生活资源的功力,显然是从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
【聚焦名师】
  读书、思考、教学、读书……华应龙的专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因为爱读书,他迅速成长为当地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因为爱思考,他从县城来到北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因为爱教学,他成为名师,并继续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报记者张贵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上完这节课,我们是不是感觉到学了数学就应该去应用呢……”凡是听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在让孩子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爱上数学,并感受到数字与图形背后的学科魅力。
  这是名师难以让人效仿的独特之处,更是一种教育本领、教育艺术。而成就华应龙这种独特的,不能不从他早年的读书生活谈起。
  “最难忘窗台上被风呼啦啦吹起的购书单”
  华应龙爱买书,每月必去一次西单图书大厦,捧书而归,在办公室慢慢细读。出差在外,一定要逛书店。
  
  家徒四壁,八面来风。回忆起小时候的家庭状况,华应龙如此形容。
  困窘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影响华应龙成为一名好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偶然得到了一本没有封面和封底的《十万个为什么》,并很快被书中的智慧所吸引。那些源自日常生活的提问及背后原因的解答,让华应龙大开眼界,受《十万个为什么》的启蒙,他养成了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伸到他的课堂上。
  直到今天,他依然会在每节课前,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这样教,一定是这样吗?因为不断的追问,他的课有思想,有创新,有文化,上得学生疯狂,同行热议。“华粉”、“龙须”成千上万。
  爱看书,也爱买书。在乡村教学时,他最难忘的一幕,就是窗台上一块镇纸压着一摞用于购书的汇款单,透过来的烈风将之呼啦啦吹起。那种情景,让他想起那句“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让他的内心充实而温暖。
  而今,华应龙仍然爱买书,每月必去一次西单图书大厦,每次都要花掉三五百。捧书而归,在办公室慢慢细读。出差在外,他不逛公园,但一定要逛新华书店。多年来,工资很大一部分用在买书上。搬家北京时,卡车上可谓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近8000本搬下车,引得街坊小孩子好奇地问:“叔叔,你家是卖书的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华应龙放弃了打篮球,放弃了其他娱乐,唯独读书一直坚持着。他没有买车,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他都会从口袋里拿出一本书翻看。那本装在书包里的小开本《老子》,已经被翻得卷了页。每页的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感悟。
  “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华应龙说,对一本书阅读厚度的不同,往往影响对教学教育问题的理解。读书得间,得意而忘言,才是真正的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于一个破字。而读“破”,就是反复阅读,细心品味。
  遇到好文章,华应龙一般都读上三四遍,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他喜欢周国平、吴非等人的文章,有种沉甸甸的厚重感。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读书分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华应龙眼里的读书,既是职业的,也是嗜好的,两者浑然一体,是一种生活,“这辈子怕是改不掉了”。
  “你认为数学无趣,是因为你站在数学花园的外面”
  数学课上讲述的华罗庚和侯宝林之间的轶事,其实是华应龙在汽车站捡到的一张旧报纸上读到的。
  荷兰数学家弗雷登塔尔说过,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领域都不像数学那样,在无用处的目的与无目的的用处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距离。
  这种学科特性让有些人误以为,小学数学就是简单的计算,很好教。在华应龙眼里,数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让数学从外在“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火热的思考”,就像王兴斋在《乐学歌》所说的: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而无论是“角的度量”、“我会用计算器吗”,还是“孙子定理”、“百分数的认识”,华应龙的课给人的印象,总是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很有趣、很好玩。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次,华应龙读完一本名为《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的书,颇受启发。这本书独创性地给出了包括极限思维、多米诺思维、偏移思维、扩散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思维法则。受之影响,他试着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定式,经常跳出问题看问题,如在教室后面架上摄像机,听听自己的课,如珍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从那些哪怕微小的错误中寻找教育契机。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才有了课堂上精彩不断的生成。
  “高妙的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时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资源为我所用,积极实施于教学的结果。”在华应龙看来,开发生活资源的功力,显然就是从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在讲“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一课时,他讲了数学家华罗庚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之间的一段轶事。熟悉的人物加上生动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而这段轶事其实是华应龙1997年在海安县汽车站捡到的一张旧报上看到的。
  认识朋友靠缘分,遇到好书、好文章也靠缘分。这是华应龙总结出的又一条规律。
  读书求知,这种人们的惯常看法华应龙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读书是为了求不知。只有读到不知,才说明阅读有了效果。带着这种求不知的心态,他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例如,“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教科书是从按键介绍开始,5岁的孩子都会,学生也认为没什么好讲的。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知,华应龙别出心裁地出了3道题,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未知。这应了华罗庚的那句话:“你认为数学无趣,是因为你站在花园外面。”
  持续的阅读才有对教育、对自己的不断追问
  正是不断的读书思考,华应龙渐渐在学生面前有了底气,有了一份淡定,有了如今课堂上的神采飞扬。
  “读书为了求不知,也是听大师教诲,与朋友聊天,见贤思齐,增加底气。”多年的读书经验,华应龙感觉,爱看书与不爱看书的教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
  读书不仅能增加一个人的阅历,更会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华应龙透露,从中师毕业后,他到一所农村小学教体育,数学只是他的“副业”。他也坦言,做了两三年老师,课堂语言仍是他的软肋,上课说话时还会紧张。正是不断的读书思考,他渐渐在学生面前有了底气,有了一份淡定,加上不断的反思总结,最终有了如今课堂上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读书不仅让人学得新知,另一大功效是宁静心态,宁静才能致远。心绪不宁、特别烦的时候,华应龙喜欢拿起一本书,把自己封闭在文字的世界里,这让他很快忘掉一切。他很喜欢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也喜欢唐诗宋词和外国诗歌,尤其是泰戈尔的诗,那首《当乌云被阳光亲吻》,他至今朗朗上口:当乌云被阳光亲吻,便成了天堂的繁花……
  读书不只是丰富自我,还是成为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华应龙说,从他的经历来看,不读书,他不会成为特级教师。他家里的书柜摆满了三种书:教育类书籍、人文社科类书籍和数学类书籍。而数学类书籍中,有许多与华罗庚有关。因为看多了数学大师的教育故事和生活经历,讲课时,华应龙会随口溜出华罗庚的名言,或渲染课堂氛围,或启发学生思考,或画龙点睛。
  读多了名家的著作,华应龙对教育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在一篇教育随笔里,他这样写道: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
  基于这种不断的追问和反思,华应龙提出了“容错”——“融错”——“荣错”的“融错教育”理念,因为只有当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在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华应龙告诉记者,来北京之前,他有机会去《江苏教育》杂志社工作,但他最终选择了三尺讲台,因为“我爱孩子,爱小学数学”。而随着持续的阅读以及对教育、对自己的不断追问,他对孩子的感情与日俱增,对教育的理解愈加深厚。
  而总结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华应龙画出了一个读书、思考、教学、读书的无限循环。他说,多年的读书成就了现在的他,而未来的他也必将从读书中汲取动力。这就像奇妙的生活,有时候走了很远之后,会发现,自己又回到最初的原点。
【对话名师】
   学养在阅读中日益丰厚
  书香氛围推动教师读书
  记者:冰心曾说过,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教师不爱读书,很难谈及引导学生的言行,浸润学生的生命。你觉得让教师爱上读书,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华应龙:这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着意营造书香校园,舍得花时间、花财力、花人力,让老师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平台交流读书感受,有机会展示学习心得,让老师们切身体验到“我已经落伍了”、“读与不读大不一样”。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每次全体会上,都安排两位教师读书的“精彩5分钟”展示,效果相当好。年级组教研时,也有“精彩5分钟”的读书交流。另外,学校多向各学科老师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也很重要。
读理论类书籍不能急躁
  记者:你如何看待目前一些教师读书过于注重实用、读书的功利性较强、对理论类书籍望而却步的现象,怎么看,如何使之改观?
  华应龙:应该看到,读书总比不读书好。实用的书读多了,就自然想读形而上的理论书。读理论类书籍时心要平静,不要寄希望于读了某一本理论书籍,就能立竿见影,也不要寄希望于整本理论书籍都是金玉良言,可能某一章、某一句读了受用就够了。读理论类书籍时不能急躁,因为自己的学养不够,读了一遍,不知所云的感觉常常会有。随时回头,读第二遍、读第三遍……读的次数多了,对内容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学养也日益丰厚。
  记者:你的专业成长受益于思考和读书,读书也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必要条件。你对年轻教师读书的内容和侧重点,有何建议?
  华应龙: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因为书籍一般是3年前的认识,杂志一般是3个月前的,报纸则是3天前的。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好学好用。
  买书时,要注意出版社和作者。虽然开卷有益,但不是每一本书都要读的。
  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这话我十分赞同。
  有不少老师说:“我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教师的工作确实十分繁忙,不过,我要说:“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我们工作很忙。”
  读书让教学变得更精彩
  记者:目前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读书不能改变教师生活状况,读书没有什么用。你觉得读书是否能帮助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
  华应龙:读好书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的故事很多,老师们喜欢听我的课,往往就是因为我的课总是创新的。在教学四年级“游戏公平”一课时,我原来是用抛硬币的实验,来说明正反两面的可能性相等。可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遭遇尴尬。抛10次,有的小组抛出了2正8反,有的小组抛出了9正1反……小概率事件为什么变成了大概率事件?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看王健先生的《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对极限思维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突然醒悟:把硬币抛1米高和抛1厘米高,结果当然不一样。在学生实验之前,我们只是规定了抛硬币的次数,没有规定抛硬币的高度、角度、力度。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难找到了。
  【名师书摘】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
  ■华应龙
  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不过,做教师确确实实是累并幸福着。忙过了一阵子,抑或忙得没有头绪,我会随手翻开《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读者》等报刊杂志,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片刻的悠闲、优游和陶然的幸福。并且,这样也算是读书了,不会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觉。如此的“偷懒”,或许还能“偷巧”,获得某种启发和指引,有助于手头工作的完成。
  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我偷懒读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书》,它让我熟悉和明白了小学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教法;偷懒读了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游光华等主编的《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它让我这个课堂上不会说话的人(读师范上实习课时,需要女同学一句一句教的人)教会了说话,话多了还学会了选择;我还偷懒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偷懒读了邵瑞珍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它让我明白了,要教好小学数学,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只有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一种大气。
  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
  今天,我又偷懒读到了《人民教育》编辑部组织编写的《“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专辑》。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偷懒。因为它不是教辅手册,但有精当的教学辅导,如黄爱华、罗忱红老师撰写的《理解意义培养数感——“数的认识”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更有我非常敬重的曹培英先生的《“图形与变换”教学漫谈》。曾几何时,我和王春伟老师一起研究过“平移与旋转”一课,当时苦于不能把握“平移”与“旋转”的本质。今天读到曹先生的力作,我茅塞顿开。高观点、大背景下的“教学漫谈”,解渴啊!
  还有大量的经典课例,让我回味再三,获益良多。这样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懒不偷,岂不犯傻?
  偷懒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研究人类行为学的学者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全是“懒虫”。而那些看似勤快的人因为工作熟练了,就不想有所改进,他们的效率反而低些。爱偷懒的人总幻想着能够有更先进的玩意儿能减轻负担。那么,我们老师在工作之余或工作之中,不妨也试着“偷懒”一下,说不定正是你的“偷懒”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收益!
  本文摘自《我就是数学》,华应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名师笔记】
  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华应龙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生命,敏感而顽强,需要教师悉心地呵护和理解。好老师应该在课堂里“种太阳”,给孩子以生长的力量。
  新朋友成君送我一本新书——《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看着书名,我愣住了——好老师怎么是自己找的呢?我们只说“麻烦是自己找的”。如果“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那是不是在暗示家长要去找校长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一位好老师?如果“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那坏老师是不是也是自己找的?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作者通过33篇古今中外好老师的故事,导引出对教师特质及教育现状的分享,帮助我们更进一步深入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每篇故事不仅是教师本身所常遇到的困境,更是校园生活中所常见的景象。
  常言道:书是一位不开口的老师。如果这是一本好书的话,那这位“好老师”是不是也是我们自己找的呢?从北京去广州的飞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实在是心醉神迷的享受。在诗化语言的字里行间,我回味着、寻找着。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我们不要好为人师,大爱无痕,大音希声,大智若愚。作者说:“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以前,向学生自我介绍时,我总是这么说:“我姓华,大家叫我华老师。”当时就觉得不舒服,但又不知道别扭在何处。现在,我醒悟过来了:“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好的东西都不会轻易得到,需要自己的付出。入宝山而空返,是常有的事。“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好的学习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因此,应该做一个会偷懒的“好老师”,不要自己吐沫横飞地说出结论,最后加上一句看似十分民主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只让学生回答出一个十分可怜的字——“是”。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那么,老师们的作为呢?杨先生在“引子”中说:当老师的人“本身会是一个网!他是丝线做的,他也是许多小洞洞做的。他提供着知识的可能、智慧的沃土;他也让学习者,如风一般自由穿梭在许多小洞洞之间”。创造出可以妙悟的心灵空间,应当是老师们所追求的!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杨茂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名师荐书】
  《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王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我一字不落地看完,之后又把不少章节回头看了两遍、三遍,并把它放在手头,常常翻翻。因为它让我和作者一起享受到了超越性思维的乐趣,教给我很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带给我教学创新的灵感,改变着我的人生态度。
  
  《好玩的数学》,张景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套书像爱因斯坦那样把有趣的数学题当作休闲、调节的玩具,可以放在案头、床边,边读边思,边做边悟。通读了这套书,你就会爱上数学。它既可以让你领略数学的美妙和魅力,也可以增加你教学的底蕴和功力。
  
《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李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是如何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当爱成为生命的底色,美德就是智慧。


本文转载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24日第6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9 12:28
借助博客平台  开展网络教研

——白沙县教研室2010-2011学年度网络教研工作总结

白沙县教育局教研室


http://res.hersp.com/content/1258956


海南hersp的网络平台的建立,给一线学校教师提供了便利,在教研院和局党委的正确引领下,我们抓住网络跨时空、近距离的特点,继续开展网络教研。为了全方位的把我县的教学成果、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让问题与困惑得到研究和解决,我们建立起了以县小学教研室为中心的教研网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与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县各片区学校已与县中小学教研网链接,绝大部分教师拥有了自己的博客,能熟练在网上交流、点评、发表文章、上传图片、视频。各片区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并组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将一年来网络教研的点滴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没有一定网络知识的人是一种新的“文盲”。开展网络教研不仅是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为了加强我县教研工作的管理力度,局领导要求教研室把网络教研纳入常规教研管理体系,负责全县的网络教研组织指导工作,学校教研室要建立博客工作群组,同时还对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的领导策略,为我县网络教研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树立典型,今年10月21日,教育局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县教研工作表彰大会,拨出专款对网络教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资源库建设,提供优质资源。

面对全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强教研网络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已成为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近几年,我县在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引领下,利用hersp建立博客平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网络教研改革,在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跟其他兄弟实现相比,我县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主要抓动态资源建设:

1、收集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我县每年都进行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优秀课例、优秀教案评选,农远资源说课比赛等,每次活动都会积累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资源,上传到博客上供全县教师共享。

2、撰写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收获。外出听课、跟班学习的教师,要求上传学习心得体会,实现一方学习,多方受益。

3、提交学习报告,传达教育信息。外出学习的教研员,要提交学习报告,并以简报的形式,呈现前沿理论,传达最新教育动向。

4、发动各片区参,共同开发资源。为加大资源库的动态建设,我们发动各片区学校、教研室组织人员参与资源开发建设,取得骄人的成绩。截止2011年10月31日,本网站访问人次: 52891,发表文章数: 1114,文章被阅读数: 169392,文章被评论数: 8269,教学视频88个,群组文章数1152篇。据调查,教学视频很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视频的制作和上传,对教研形式的开展,片区领导也很关注,为了满足一线的需要,我们要求片区将开展的活动以简报或简讯的形式上传,比如,2011年3月6日,白沙县小学教研第二区龙头学校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河南濮阳市特级教师武硕文老师作课堂展示和讲座。吴凤霞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课——《渔歌子》。她的课堂轻松、质朴,没有一丝强势,真正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位。武硕文老师的专题讲座—《我的读书生活》,传递了阅读的真谛,感动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感受北京优质、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我县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2011年3月30日,白沙县小学教研第二区特邀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张淑俊副校长、宋为等骨干教师一行4人到我县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的老师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观摩课,分别是宋为老师的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杨雪老师的音乐欣赏课《三个和尚》和于松建老师的语文课《可贵的沉默》。北京青年骨干校长、垂杨柳中心小学张淑俊副校长的专题报告《让生命阳光般灿烂》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在座的领导、老师感受到了北京垂杨柳的教育阳光般灿烂,活动之后,片区教研室及时上传教学视频和活动简讯。目前白沙县一小开发了英语、体育校本教材,元门中心校开发了乡土教材,我们将动员学校发到我们的博客,充实资源管理库,让更多的学校学习、借鉴。

三、精心设计议题,组织在线研讨。

一年来年来,我们分别组织全县教师参加不同层面的在线研讨活动,有小学的,也有中学的,有县级的,也有省级的;由省级到县级,由县级到乡镇层层推进。经历了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历程。

每一次在线研讨之前,我们首先确立活动的主题,好的主题是在线研讨得以成功的必要前提。确定主题的原则:1、确定的话题要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让参与者有话可说;2、专题有一定的启发性,能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3、研讨的材料来源于教育活动的实际;4、问题的角度有新意,有利于拓展参与者思维宽度。



今年,我们开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在线研讨将近十次:

2010年11月25日,白沙教研第一区举行了“如何说课评课”主题研讨活动,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符小兰老师以县一小黄春燕副教导主任的语文研究课——《伯牙绝弦》为例,做关于“如何观课评课”的主题讲座;活动之后,一小教研室把本节课的视频和相关讲座挂在县教研室的博客上,于2010年11月29日-12月3日在网上进行课例研讨。并要求小学教研第一区的教研员会后撰写一篇关于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于11月30前上传到县教研室的博客上。参与研讨活动135人次,评论数225条。

为了搭建片区内校际教师之间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落实并有效实施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教研实施方案,白沙教研第四片区于2010年11月30日—12月1日(两天)在片区内举行了授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活动由邦溪镇中心学校牵头,蔡亲兴校长带队。这次活动县教研室孙定志主任和语文教研员符小兰、符秀珍、张忠旺、陈林教研员全程参与。活动结束后,将语文、数学、英语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视频挂在教研室博客上,开展片区在线研讨。参与研讨214多人次,评论数580条。研讨以分散的形式进行,语文《老人与海鸥》、数学《观察物体》、英语《《My Friends》》视频和设计分挂在:http://my.hersp.com/52064/blog.aspxhttp://my.hersp.com/9256/blog。活动分观看、研讨、总结三个阶段完成。

2011年10月28日,白沙县教研室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中学语文网络在线研讨,教研室彭立全主任和省级骨干李南梅校长主持了本次活动,因为领导重视,研讨非常成功,参与的老师们积极发言,十分踊跃,谈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点击数608次,评论数1570条.研讨网址(海南省中学语文教研网):http://my.hersp.com/9027/blog

2011年10月28日—29日,白沙县小学教研第一区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让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具体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有效的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四个议题进行网络在线研讨,研讨网址:http://my.hersp.com/52064/blog.aspxhttp://my.hersp.com/9256/blog。点击数共951次,评论数共759条。

2011年10月31日,教研室小学数学围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题(作业题)。”研讨议题组织在线研讨,研讨网址:http://my.hersp.com/9256/bloghttp://my.hersp.com/601076/blog.aspx。点击数共654次,评论数共459条。

2011年10月29日——11月7日,白沙教研第一区以课例——《除法的意义》带动,围绕“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好教师主导地位,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2、如何让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3、计算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三个议题以分散的形式展开网络在线研讨。

四、编写活动简报,凸显活动特色。

以简报代替总结,真实记录教研活动的过程,这是我们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在线研讨活动简报是我们的保留节目,今年我们又新增了三款简报,一是外出学习简报,二是送教下乡简报,三是表彰大会简报,四是片区教研简报。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进行认真的统计、总结,并通过简报的形式对活动过程进行梳理、归纳。我们设计的简报内容紧扣主题,风格图文并茂,最重要的是它真实记录了活动的整个流程,让人看了如临其境,加之有精美的字体和图案点缀,既引人驻足,又避免审美疲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学教研第一区网络简报——片区联手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主要内容有:活动方案、传经送宝、课型介绍、教学视频、交流信息、活动心得、活动小结等八个板块。(收录在9256片区教研简报栏目)

小学教研第四区网络简报——激发智慧火花  分享教学成果

主要内容有:活动方案、观课评课、研讨统计、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剪影、精彩点评等八个板块。(收录在9256片区教研简报栏目)

2011年5月25日,我县迎来了海南教研院小学数学科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在白沙教研第一区龙头学校举行,来自全县20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送教活动主要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和专家讲座两个部分:上午由海口九小贾艳老师和琼海实验小学陈奕军老师展示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教学。课后,我县小学教研室孙定志主任组织教师现场互动交流。最后,由海南教研院李国良、陈凤云等专家作精彩的点评与解答听课教师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下午,李国良老师针对上午“同课异构”的两节课做了深入评析及对比评价。并作关于《把握教材、明确目标、注重过程,提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活动之后,数学教研员王荣曦老师组织教师编了一期简报。主要内容有:专家讲座、课例再现、互动交流、问题聚焦、一方心得、精彩语录、活动总结七个版块。((收录在9256送教下乡简报栏目)

2011年5月,我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在局领带的带领下,赴东北三省考察学习,回来后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张忠旺老师也编了简报,(收录在9256外出学习简报栏目)。

2011年9月21日,小语教研员符小兰老师带队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一届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于识字教学观摩研讨,回来后写了一篇题为《一份教学的盛宴   一次智慧的启迪》学习报告,编了一期主题为《关注低段教学夯实语文基础》外出学习简报。(收录在52064和9256外出学习简报栏目),最近几期在线研讨也编了简报,挂在研讨专题简报栏目里。

五、问题与不足。

我县的网络教研工作虽然有了初步的成绩,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学校、教师认为在线研讨无聊,浪费时间,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在线研讨的重要性、实效性,参与的热情不高,敷衍了事。

2、目前我县还有不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拉网线,一些规模较小的完小至今仍进行单机操作,因为计算机紧缺,教师实践机会少,导致计算机技术缺失,不会上网。

3、有的学校接通了宽带,但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计算机中毒瘫痪 ,影响了网络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4、学校一些管理者对电脑常识不精通、对网络教研重视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参与研讨的热情。

六、改进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在几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以行政干预为抓手,完善网络教研制度,将网络教研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组织、指导、服务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研讨活动,让网络教研与课堂研究对接;四是加大对各乡镇中心学校教研室的指导力度,提高乡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五是积极寻求多方面的专业支持,与名师名校对接,通过专家的引领,转变观念,克服消极情绪。

我们的网络教研工作虽然起步慢,设备差,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

的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08-2009学年度,荣获海南省网络教研三等奖,2009-2010学年度我县网络教研工作率居全省第四的先进行列,得到了省专家和领导的好评。2010年11月18日,我室被邀请参加“网络教研课题研讨会” ,根据陈夫义院长主持的《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安排,我们整理了近年来在网络教研方面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的子课题《在线研讨活动规范化探讨》研究成果收入课题汇编。在网络教研方面,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很多盲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网络教研建设,继续提升资源建设水平,不断地延伸融汇新的思想,引发我们对深度教育变革的更多思考,使其成为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利器、新型学习方式的有力支持工具,凸现信息化的教育效益,仍是我们继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2011年11月3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