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男孩危机”背后的教育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5:58
标题: “男孩危机”背后的教育思考
“男孩危机”背后的教育思考
2010年03月16日
光明网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中近2/3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女生,大学男生的学业成绩远远落后于女生;近10年来,全国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已由66.2%下降至39.7%,男孩学业正全面败退。
■事实上,“男孩危机”是全球性的。大量研究显示,男孩的学习方式与现行教育模式不匹配是男孩学业危机的最主要因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帮助女孩获得学业成功,研究人员尝试在数学、科学等学科考试中,增加更多对女孩有利的解释性说明和论证性文章等答题方式,结果发现女孩的成绩普遍提高。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了考试中。
■面对男孩危机,教育应有所作为。
当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和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联合推出新著《拯救男孩》并于年初投放市场时,其产生的社会反响不亚于当年孙云晓的另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在《拯救男孩》一书中,3位作者用大量的数据显示,从大学到中小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正一路下滑、全线告急,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男孩因为学业不良或失败而被学校蔑视甚至抛弃。
中国男孩学业成绩全面败退
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孩的学业成绩早在初中和小学就掉队了。
《拯救男孩》作者在书中透露,他们曾调查了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连续两年约5万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大学生,结果发现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各个高校的校内奖学金获得者中,男生也处于显著落后的状态。不仅如此,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成绩排名靠前的女生多,排名靠后的男生多,男生的不及格率远远高于女生。
大学中男生优势不在,高中男生成绩也在下降之中。根据作者对1999-2008年的数据分析,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已从66.2%下降至39.7%,女生的比例则相应地由33.8%上升至60.3%,除2002年出现波动以外,女生比例呈直线上升之势,增速惊人。
根据对重庆市26所中学6539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男生占优势的科目只剩下3门——物理、化学和地理,而女生占优势的科目却多达6门——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和英语。与此同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最好的女生多,学习最差的男生多。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孩的学业成绩早在初中和小学就掉队了。一些对部分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语文和数学上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女生均保持绝对优势,女生各科的总成绩也显著优于男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男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也都落后于女生。2008年,北京市小升初试行优秀生推荐入学政策,被推荐的优秀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一些学校男女比例低于1∶2甚至更少。
尽管该书认为,除学业危机外,中国男孩还面临着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但作者强调指出,其核心是教育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男孩的伤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07
危机是否真的存在
放眼全球,男孩教育中的学业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均胜过男孩。
在人们开始惊呼中国男孩为何学业如此失败时,放眼全球可以发现,男孩教育中的这一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实施了一项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该评估计划主要衡量青少年对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对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均胜过男孩,其中差距最大的是阅读和写作科目。
美国《商业周刊》曾以《新两性鸿沟》为封面报道,尖锐地指出:“从幼儿园到研究所,男孩变成弱势。”美国女生在学业表现上一路领先男生,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生是男生的1.38倍,大学中男生比率低于44%。大部分学校中,男生占成绩等级得分D和F的绝大部分,高中辍学人群中约80%是男生。
在英国,“男孩危机”已受到高度重视,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教育部门都已认识到“男孩危机”的严重性。在大学阶段,该国女生入学比例也已超过男生。从英国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中会考)的结果看,女生不但在语言类学科上继续保持着极大优势,而且在过去男生占优势的数学、科学学科上的成绩也迅速提升,并在1995年首次“与男生抗衡”,自此以后男生总体上显得越来越弱势。
在德国,大学里男生同样少于女生。各类学校中完全不能毕业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每年留级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特殊学校的学生中64%是男孩。
澳大利亚是最关注“男孩危机”的国家之一,因为认识到“男孩危机”越来越严重,该国政府与教育研究部门多方合作,以此应对“男孩危机”。该国公布的数据表明,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男孩休学和退学的人数也在上升,在有些学校,每10个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8个是男孩。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布了一份题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的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而这些关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内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男孩因学业不良而带来的心智发展危机已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与关注。哈佛大学研究员丹·金德伦与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在针对小学教育的《该隐的封印》一书中写道:“在学校,男孩普遍面对一种挣扎:为满足学校的学业期望,有些男孩在发展曲线中取得领先,有些女孩落后了,但我们在对比男孩与女孩的平均成绩时发现,在早期学校环境中,男孩普遍居于劣势。”
《真实的男孩》一书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对初、高中男孩的学习自尊心进行研究后指出,“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男孩不仅在自尊心方面较女孩更脆弱,作为学习者的自信心更易被削弱,同时男孩比女孩更易违反校规校纪、被停课或是辍学”。
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在她的《对抗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提到,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女孩比男孩更期望接受良好教育,而更多的男孩认为老师不理睬他们的声音。该书还引用了美国教育部进行的研究:在对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进行的职业期望调查中,女孩均比男孩抱有更高的职业期望,这表明更多的女孩想完成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习或是参加专业培训。
美国古里安学院创始人迈克尔·古里安根据该学院针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区近20年的研究后断定:无论男孩的学习成绩优劣,他都面临着在一个有可能认为他有缺陷、不了解如何引导他或修正自身的体系下接受教育、管理和指导的风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07
男孩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不匹配

“男孩危机”是体制性的,并不简单是教师、父母、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某种问题。男孩的学习方式和现行教育模式不符。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曾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指出,并非真的是这些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该书在回顾了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护家人、耕作、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学校,却开始通过印刷品、书面文字和讲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过去通过和亲属打猎、管理农场、修理机器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间里,需要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

杜克大学的玛格丽特·盖尔与教育顾问休·奥斯本曾在《让我们消除学习工厂》一文中指出,最初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由工业家们设计的,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为工厂生活作好准备。孩子们伴着铃声穿梭在学校中,好似生活在传送带上一样,特别是他们要学习遵循指令,以便能够在迅速扩张的工厂中工作。

迈克尔·古里安认为,学校对工业化的盲目崇拜导致其教育与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缺乏人性因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这种瑕疵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对男孩的杀伤力更大。

男孩天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给予他的教育方式之间可以说是严重不搭配的。

·以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多种,如学徒、辅导、行动和手工实践,而现在只有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语言来学习,而没有其他肢体运动(只能做在椅子上)。

·在农场、集市和旅途中进行日常学习的方式几乎绝迹,手中的书本却在逐渐加厚。

·过去人们认为坐立不安和肢体运动表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愿意随时起身跑到需要学习的地点,而现在这些都成了缺点和不足。

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分的体育或课外活动。游戏和运动是男孩大脑与身体的有机学习时间。然而,越来越多的男孩被剥夺了这一对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安坐于椅子上学习的形象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近50年教育的广告形象,但它并不完全符合众多男孩的思维方式。当男孩们作出各种努力,想要适应我们为他们准备好的学习方式时,他们困惑了,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各种痛苦和挣扎。男孩被贴上了“问题”或“失败”的标签,他们开始闷闷不乐、自我怀疑。

迈克尔·古里安指出,尽管多年以前,科学家、教育家们就开始通过观察和研究男女孩的社会相互影响、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等方式,来验证男女孩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是最近10年来人类在脑科学上的突破性研究,才让研究者真正认识到男性与女性在大脑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其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最新的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大脑之间的差别至少有100多处。而对于在教学中运用更多语言的教师而言,大脑差异的问题日渐重要。比如,男性的大脑与女性的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因而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大脑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睡意或坐立不安。

女孩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平均超过男孩1-1.5年,而这一差距从童年早期开始几乎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平均而言,因为男孩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和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或缺的,这造成了大批男孩和年轻男性的问题。

可以看到,目前标准化的考试和其他教学中的僵化做法,很可能导致一个在早期教育阶段失败的男孩将在未来一事无成。一位拥有30年经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我们总在想,男孩会挺过去的,不管怎样他们最终都会成功,但这种想法已经很老旧了。现在的各种测试,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已经到了‘要么成功要么毁灭’的地步了。这些测试还告诉我们,早期阶段的失败开始于一种被归类的过程。男孩被归类对他的自尊心和日后的成功都有着长期的不利影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07
中国教育面临的特殊难题
大多数男孩不是中国教师所希望的那类男孩。男孩超乎寻常的精力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而不是优点。男孩需要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
中国差不多是最看重学历的国家。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孙云晓用“教育新四化”对其进行了概括——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大学教育小学化。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最具杀伤力,让许多男孩过早地在学业上掉队,最终丧失了在学业上追平女孩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教育教学主要围绕着考试进行。今天最受重视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实验课、体育课等往往都不受重视,课外活动更是可有可无。在一些学校甚至有两张课表,一张贴在墙上,应付检查,另一张则藏在孩子的文具盒里,那上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往往被“语数外”占用了。而体育课、实验课、课外活动等可以动手和探索的项目是男孩最需要、最偏爱和最擅长的。
应试教育把孩子的学习局限在校园,把学习局限于书本,把教学等同于言语灌输。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更少有动手实践、身体运动和野外探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男孩的长处几乎无处施展。
由于成绩不佳或者调皮捣蛋,男孩常常不受老师喜爱,要么被忽视,要么成为批评和惩罚的对象,这让他们很泄气,难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研究表明,小时候因学业失败记忆所形成的糟糕自我形象往往会保持一生,最可怕的是:这种失败经历可能会慢慢上升为一种失败型的人格,不愿尝试,缺乏改变的勇气,缺乏男子汉气概。
孙云晓指出,男孩的学习更倚重于体验,缺乏体验使男孩对枯燥的单纯书本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学业表现。而不了解男孩的学习方式、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则加速了男孩成为现代教育的牺牲品。
孙云晓说,包括父母和教师在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意相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的发展普遍落后于女孩的事实,我们往往以同样的难度要求男孩和女孩,以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他们。更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同样没有意识到,男孩的很多“落后”表现其实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抱有信心,他们将来仍有机会赶上女孩。然而,由于我们对男孩错误的认识,我们过早地对男孩作出各种失败性的评价,导致许多男孩很早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他强调指出,“差生”现象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贯穿到高中,“差生”的标签成为许多男孩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少学校甚至在中考、高考前,动员“差生”不参加考试,以保证更高的升学率。据有人测算,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2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差生”,其中80%以上是男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08
改变男孩还是改变教育
放弃改造男孩的想法并非易事。年轻的教师和父母们相信,男孩和女孩尽管有不同,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对他们的要求和表现更应该一致。
迈克尔·古里安因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长期关注男孩教育问题。在小学阶段,他因为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而多次被请进校长办公室。五年级时,他被带去看精神科医生,然后开始服用利他林,这是一种中枢兴奋药,常被用来治疗多动症和注意力障碍。到了七年级,他开始逃课。他回忆自己那时在学校的表现是:无法专注于老师要求的事情上;无法按要求长时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渴望专注地学好一种东西,而不是不停地学这学那;不想一本接一本地读书;很容易感到厌倦;希望从“做”中学,而不是听老师讲;从不确定理解了收到的指令,而且在老师要求的学习方面也一无所成。尽管到中学的最后一年他的学业开始有所好转,但是在学校的麻烦依然不断。
多年以后,迈克尔遇到一位大学顾问并谈起自己受教育失败的问题,这位有3个儿子的女性顾问听完了他在学校遇到的许多艰难和痛苦的事情后说:“有没有可能是学校也出了问题,而这又造成了你的问题?我也有两个儿子在学校的学习中遇到了类似问题。”
这对迈克尔而言是一个意外的发现。3年后,他在研究生院的学习中认识了更多朋友,用这些朋友的话来说,他们都曾经是“学校的失望人群”、“无法挖掘潜力的孩子”、“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等等。一位朋友还复述父亲曾给他的建议:“没有人期望你会喜欢学校或是关心学业。你必须要做的只是挨过中学,考上大学。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25年后,迈克尔和同事凯西·史蒂文斯,用大量的研究和案例写出了《男孩的脑子想什么》一书。凯西的儿子卡尔也曾因学校中的行为问题而长期服用利他林。尽管卡尔的智力测验显示他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精力充沛的他在学校难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还常有各种小动作,这让一些老师无法接受并对他非常严厉。慢慢的卡尔开始对学校越来越消极甚至憎恨学校。长期服药对卡尔的精神乃至心理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多亏后来卡尔转学到了一所新的高中,并获得了多位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支持,一位优秀的教育顾问还建议他停止服药。卡尔终于又找回了活力和去上学的理由,并盼望日后成为一名教师,去帮助那些曾和他一样有痛苦经历的男孩们。
从迈克尔和卡尔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是生理发育迟缓所致。可以说,我们目前所信赖的教育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于男孩的大脑。这种教育体系将男孩中存在的缺陷、失调或难以控制等情况归咎于他们不能学习。它坚持认为男孩应该能够被改变,甚至将男孩的无法改变视为男孩性格中的另一个缺点,并要求他们接受药物治疗。
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男孩占违反校规纪律总人数的80%,在被诊断为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中,男孩占70%,在被诊断有行为失调的孩子中,男孩占80%。服用利他林或类似药物的学生中,男孩占80%。2004年,美国服用利他林的男孩人数达到500万。
迈克尔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男孩中广泛存在一种所谓的“学习抑郁症”。很多男孩感觉自己所在的学习体系“恨”他,因而反过来他也“恨”学校,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与临床抑郁症不同,这种学习抑郁症可能不治而愈。它不需要药物,因为最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让病症恶化而不是好转。
特里·舒尔茨,一位有30年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学校顾问曾提出:我们必须改变课程。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病理诊断男性患病的人数将持续增加。在我们知道真相之前,1/3的男学生将被列为大脑失调、学习失调或行为失调。我们将造成越来越多的男孩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失败。
事实上,教育曾经在帮助女孩方面有过非常成功的经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曾针对女孩在语言方面的特有优势,改变了考试的形式,如在数学、科学等学科考试中增加更多解释性说明和论证性文章,结果发现女孩的考试成绩普遍提高。目前该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考试中。另外,在数学和科学课堂加入了更多与语言相关的刺激,训练教师在教授这些科目时运用大量的书写和小组对话形式。
由于认识到了女孩所面临的教育危机,教育作出了最大限度的改变,而且在看待女孩的特殊需要时,教育从未说过“女孩们存在缺陷”。因此,为了拯救痛苦挣扎的男孩们,教育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势在必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08
【相关链接】

你知道吗

解惑之一:男孩为何上课易违反纪律

男孩并非有意跟老师作对,而是因为其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额叶发育得更缓慢。由于自制力差,男孩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长时间坐着听老师讲枯燥的内容,他们更容易分心,更容易做小动作(男孩的小动作是一种对大脑的自我刺激,以保持大脑清醒),因而更容易违反纪律而遭到批评或惩罚。

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可增加冲动性冒险行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流量更大,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运动”的部分。这导致男孩在静坐或久坐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及女孩。事实上,这种运动对男性大脑的学习至关重要。

女孩的额叶通常较男孩的活跃,而且发育期更早,因而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不过,冲动有时在学习中更有用,尤其是需要在户外进行更多的独立学习时。

解惑之二:男孩为何更适合深度学习

男孩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同时男孩会对大脑活动进行区分,这种特性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较好,此时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则不佳。

女孩的胼胝体(连接大脑两个半球)体积大于男孩,可在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同时等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

解惑之三:男孩为何上课更容易走神

由于大脑血流量少于女孩,男孩的大脑需要更多类似小憩的“睡眠状态”,为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然而,这种对男性大脑至关重要的睡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麻烦。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甚至以摆弄铅笔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这样可以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的学生都是男孩。与此相反,一个女孩即使对上课内容感到厌烦,她仍可以睁大双眼听课、做笔记。女性大脑的血流在睡眠状态下也非常活跃。

女孩大脑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帮助她们有更多复杂感知记忆的储存以及更好的听力,特别是当这些声音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与女孩相比,男孩需要更多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

解惑之四:男孩的记忆力为何不如女孩

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另一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不过,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因而在记忆大量序列式和层次要点的信息时非常成功。

男孩大脑有更多的白色物质,这些物质主要负责脑细胞间的联络以及神经冲动在大脑和四肢及躯体间的传递,所以男孩生来就具有强大的空间感知力。女孩的大脑比男孩多出15%的灰色物质,这些灰色物质主管人类的语言思维,所以女孩天生具有强大的语言优势。

解惑之五:男孩的字为何不如女孩

男孩控制精细动作的大脑区域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男孩大脑许多负责学习功能的区域发育较晚,如果它们承受过多加速发育的压力,就会成为男孩在生命早期经历高压力和高失败率的主因,等到这些男孩读四五年级时,便显现出缺乏学习动机的早期信号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1
“男孩危机”与“教育危机”
2010年03月16日
东方网


近些年来,我国的学生愈来愈呈现男弱女强、“阴盛阳衰”的情况。过去,一般是小学初中的男生学习成绩落后于女生,进入高中以后,男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赶超过去。这是由于,男孩的生理心理发展均迟于女孩,有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女孩的水平,直到少年晚期,男孩才能追赶上女孩。因而,这一时期的男弱女强情况,是正常的。然而,现在女生的学习优势却在不断延伸和扩展,到了高中大学阶段,以及所有的学科领域,都呈现出“阴盛阳衰”。
有统计表明,1999-2008年间,我国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9、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有人说,“状元郎”已成过去式,如今多的是状元花。各级学校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都高于男生,所谓“差生”大多是男生。广西一所中学有一个“差班”,全班53名学生全是男生。
针对这一情况,近日有一本名叫《拯救男孩》的书问世(作者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男孩在学业以及心理、体质等方面都出现问题,要关心“男孩危机”,“拯救男孩”!
我以为,当前男孩的成长,确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当认真关注,但是否需要提到“拯救”的高度,似可商榷。凡要大力拯救的东西,一般都是到了濒危的地步。如今男孩成长上虽然出现不少问题,但还没有到了即将跌入万丈深渊的“悬崖边”。何况,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传统,在今天仍有强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男强女弱,稍有改变,不论正常与否,都会被看作问题。实际上,受着女性解放潮流的推动,使得男女生在某些更适宜于女性发挥长处的学习科目,出现“阴盛阳衰”的情况,也属社会发展的正常,不必视为男性出了问题。
自然,如今是各级学校和各种学科普遍出现“阴盛阳衰”的情况,这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存在危机的。这种“男孩危机”,如一些人指出的,是“应试教育危机”的反映。应试教育重视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背诵,记忆优先,这些为女孩所擅长和习惯;而男孩的好动、多思、冒险等秉性,则往往被视作负面的东西受到压制。这样,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男孩在学习过程中被廹弃长就短,既难于形成“男子汉”,又只能落在女孩的后面。除此以外,父教的缺失,男教师的稀少,以及社会“女性文化”的泛滥,也都是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应试分数教育闯的祸。
因此,从解决“男孩危机”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加紧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教育需要重视个性化教育,在“因材施教”中,也应重视男女学生性别的差异,因“性”施教,充分发挥男女学生不同的潜力与特长,各自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男女应当平等的接受同等教育,但不宜以统一的内容、方式和标准,机械地要求所有的男孩和女孩,要尊重性别差异。有的国家设有男孩节和女孩节,也许就是为了张扬因“性”施教,更有效地培养男孩和女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2
小学到大学男孩全线告急 专家建议男孩晚一年上学
2010年03月16日
新民网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国男生已整体落后于女生!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以及他的两位合作者心理学博士李文道和赵霞,近日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男孩在学业等多方面已全线告急。
孙云晓说,男孩危机从内容上来看是全面性危机,主要体现为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四大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是全线性的危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着重重危机。
几位专家建议,鉴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因此男孩应该晚一年上学,并针对男女特点分性教学。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所有初中已从体育课开始实行男女分班。
男孩危机 总述
不是一步落后而是步步落后
前几年人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男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落后于女孩子,而年级越高男孩子的后发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然而,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让人们惊讶不已: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步入社会,现在的男孩都没有显现出他们的优势,反而面临更多的问题。
孙云晓告诉记者,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它影响极大,也极为深远。所以,“男孩全线告急”这种表述很准确。
男孩危机 分析
天生“缺陷”抵触应试教育
为什么男孩危机会显现出如此危急的状态呢?
孙云晓分析说,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孙云晓认为,目前,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更具杀伤力,让许多男孩过早在学业上掉队,最终丧失了在学业上追平女孩的机会。
男孩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
孙云晓说,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而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
他表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之又少。
这使得男孩们的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2
男孩危机 建议
晚一年上学是一份好礼物
孙云晓研究员呼吁,除极个别超常儿童外,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子在6岁前入学。他说:“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作为父母,让男孩晚一年上学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孙云晓说,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是想让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孙云晓以及他的两位合作伙伴同时认为,作为学校,首先要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重视男孩兴趣,把兴趣作为男孩教育的切入点。
孙云晓说:“所以应该改革教学方式,让课程动起来。既然男孩与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分性别教学是一个好想法。”
孙云晓说,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北京市教委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的体育课都要实行男女分班。
他说,如果运用得当,分性教学一定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会有利于女孩的发展。北京市十四中、五十七中等一些中学的经验值得借鉴。
5岁男孩相当于3岁半女孩
几位专家表示,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专家指出,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多是小姑娘
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男孩已经掉队。广东省、上海市、湖南省的多项调查表明:男孩成绩显著落后于女孩。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男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都落后于女生,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的男生比例也远远落后于女生。
男生文科状元比例不足两成
课题组对重庆市26所中学6539名高中生会考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中,男生的强项为物理、化学和地理;女生的强项为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和英语。
奖学金更青睐女大学生
一组来自教育部的数字透露,近几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女生均约为男生数量的两倍。而在一些非特别知名的大学中,省属大学男女生获奖人数的总体比例,女生是男生的近两倍半。除国家奖学金外,男生获各种校内奖学金的比例也远远落后于女生。研究还表明,大学男生的学习成绩也远逊于女生。
犯罪比例男生高出许多倍
专家组指出,除学业危机以外,男生在体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面临危机。
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抑郁症男孩与女孩的比率约为1:2。
关于社会危机,我们发现男孩具有更高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潜能,在我国的工读学校中,男生9090人,女生只有1245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3
男孩节节败退是教育危机 "拯救男孩"更要拯救教育
2010年01月07日
中国青年报


比“拯救男孩”更重要的是拯救教育
新年前一天,宜欣拿到了5岁儿子壮壮的《家园联系册》,上面有老师对儿子2009年最后一周的情况描述,上面是这样写的:孩子最近心情很好,请家长适当引导。
“心情好还要怎么引导呢?”宜欣不解,跟老师沟通后宜欣才明白,老师所说的“心情好”是指儿子很活跃、很淘气,“经常来回走动,坐在座位上常常跟相邻的小朋友打闹、说话、大声唱歌”。
而且,宜欣从壮壮嘴里得知,就因为这个“心情好”,壮壮被几次关进了“反思室”。
“我应该怎么引导儿子呢?他到底错在哪里?”宜欣很困惑。
男孩的教育问题不仅困扰着宜欣。
新年前,一个面向全体华人青少年的数学大赛上,金银奖得主几乎都是女生,到场的人不禁问:聪明的男生都跑哪去了?
几天之后,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新书《拯救男孩》出版,书中历数了男孩在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四个方面面临的危机。
孙云晓在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再一次印证着男孩的“节节败退”:
2006~2007年、2007~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性约比女性高出7.18个百分点;男孩患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方面的比率也比女孩高。
其实,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但是为什么男孩的问题今天似乎越发严重?相比女孩的成长,男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出现了全线崩溃的景象。
“问题出在教育上。”孙云晓说。
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得更大
不久前,网上曾出现了“入学年龄松绑”的争论。根据某知名教育网站的统计,有超过75%的家长赞同学校接受“将满6岁的儿童入学”,甚至“多花一点钱也要让孩子早一年读书”。
有媒体曾经报道,每到8月,我国都有一些地方出现剖腹产高峰,相当多的准妈妈是为了让孩子不超龄读书才选择剖腹产,其中不乏有人提前一个月让孩子降生,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不比别的孩子晚上学。
孙云晓说,提早入学对大部分男孩来说是“灾难性”的,有可能“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每个人有三种年龄: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李文道博士说。历法年龄是指一个人从母体降生开始,按年月累计的年龄,它反映了一个人出生后的时间长度。生理年龄是指人的生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心理年龄是指人的心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
“男孩子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发育发面明显晚于女孩。”李文道说。比如,女孩的神经系统整体比男孩成熟得早一些,她们的手眼协调动作更灵活,更准确,平衡性也更好,在男孩写字还歪歪扭扭的时候,女孩早就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字了。
还有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域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
李文道博士介绍,2006年,美国心理卫生研究所的15名神经系统科学专家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该报告详细记录了大约2000个4~22岁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男孩和女孩的大脑中,很多区域的发育顺序和速度都不相同。
“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得更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赵霞博士说。
很多家长不了解这些差异,盲目地推着孩子往前走,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在违背自然规律,只能让孩子不停地体验失败。
为什么现在的男孩做不到“后来居上”了?
赵霞至今还记得儿时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被大家公认为是聪明孩子,男孩的父亲便早早对他进行了智力开发,四五岁就能做简单的加减法。于是,仅仅5岁半的时候,小男孩便被送进了学校。
刚上学的时候,小男孩的学习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父亲早教的储备逐渐用完,小男孩的学习问题越来越明显。他明显跟不上同学的步伐,学习成绩很快就排在了全班的最后,后来到了高年级就不得不留级了,即使这样,这个男孩的学习一直没能赶上来,勉勉强强把中学上完。
不少家长觉得,男孩子小时候成绩不好没关系,因为他们慢慢地会赶上来的。确实如此,过去,女孩子可以称霸小学,但是到了中学男孩子就会赶上来并迅速超过女孩子,但是现在,男孩的这种后劲儿似乎没了,他们不仅在中学的时候没有赶上来,甚至到了大学仍然落后于女生。
为什么?
“很多男孩就这样被耽误了。”李文道博士说,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对个体的评价主要借助于权威的评价。不少男孩子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的不完善,在学习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或其他成人往往不能从男孩生长特点的角度客观地看待他们,武断地评价他们“笨”、“学习不好”。
一些男孩子在年龄增长之后仍然没能“迎头赶上”,并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这种失败性的评价可能已经形成他们终身性的自我评价”,李文道说,“他们把‘学习不好’看成了命运,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些男孩子是输给了自己的心理,他们的自信心被打垮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3
学校不喜欢男孩 男孩不喜欢学校
不清楚男孩与女孩在成长上的差异,使得男孩无法得到更科学的对待;而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则对男孩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柳虹的儿子小弟刚刚上小学,小家伙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家人喜爱。但是自从小弟上了学,柳虹就再也没有安生过。
柳虹总是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前天是在楼道里打闹,碰碎了楼道墙壁上的画;昨天是上课不注意听讲总鼓捣自己的书包或者用胳膊肘不停地碰同桌;今天又是中午不好好在教室里休息,偷偷地跑到操场上玩……
在学校老师眼里,小弟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差生”。
“男孩和女孩不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对于体内有高出女孩15倍之多的睾丸素的男孩,却要求他们保持与女孩一样的规矩,不要打打闹闹。”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课,这是一种摧残。”
很多男孩子被无情地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现行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制度,秩序、纪律是刚性的法则,显而易见的,这些法则与男孩子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
李文道博士介绍,人类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一个主要负责语言和推理,另一个主要负责运动、情感及空间关系。联系两个半球的是被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胼胝体在形状、大小以及大脑偏侧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女性的胼胝体多于男性。
所以,女孩在做事情时往往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侧,而男孩往往只使用右侧,运动是他们的优势,再加上他们体内好斗的激素环境,男孩子需要更多的活动来消耗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一个男孩每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户外活动。”孙云晓说。
学校不喜欢男孩。男孩更不喜欢学校。
在应试教育向更宽更广范围蔓延的今天,男孩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了。
以前,被束缚的男孩子还可以在放学以后、周末和假期彻底解放,在尽情的游戏中释放那些被捆绑的手脚,同时,在游戏中发挥优势、塑造个性、培养创造才能。
但是,面对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周末也被排满了各种补习班。这使得本来在学校就得不到运动机会的男孩更加“被束缚”了,而且很多男孩子由于成绩不好会被束缚得更牢、更紧。
正像一位友人向孙云晓抱怨的那样,现在束缚孩子的已经不是绳索了,而是一根根的钢条。
男孩的生存空间被一点点地蚕食殆尽,他们根本无力翻身。
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城市女教师比例高达80%
男孩的问题不仅出在学校,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样重大。
阳阳已经上初中了,第一眼看到他的人一定会有些困惑,阳阳虽然留着寸头,但是异常秀气的面庞和文静的举止,让他看起来更像个女孩子。
阳阳刚出生的时候,爸爸不在北京工作,阳阳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回到北京了,又由于跟妈妈闹矛盾长期不住在家里。
一个全“阴柔”的环境让阳阳的女性气质越来越明显。在越来越异样的目光的包围下,阳阳已经不敢跟同性接触了。
面对“特殊”的儿子,阳阳的父母终于站到了一起,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一个人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李文道说。男孩子要从榜样身上学习宽广和包容,学会坚强和果断,感受男子汉的气质,学习成为一个男人。因此,在男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正确的男性榜样,将会给男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父亲是男孩子一生中第一个榜样,也是最重要的榜样,但现在,不少年轻的父亲由于过大的生存压力,或者由于自己心智的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承担父亲的职责。
父教缺失的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城市中还是很普遍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8年开展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显示,当遇到烦恼时,日韩美三国高中生把父母均列为前五位的倾诉对象,而中国的高中生只把母亲排在第三位,而把父亲排位5名之外,名列“网友”之后。
父教缺失了,学校也无法弥补这样的缺失。《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显示,我国女教师比例远高于男教师,尤其是城市女教师的比例高达79%。
男性榜样的缺失使得不少男孩子终身“缺钙”:少了阳刚气,多了“娘娘腔”。
因“性”施教,适当按男女分班
男孩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无解的,因为男孩的这些特点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男孩子独特的“资产”,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把男孩的“资产”当成了“负债”。
针对这种问题,孙云晓提出“因性施教”的观点。学校教育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发挥男孩和女孩不同的优势。
孙云晓提出可以在现在男女同校的制度下,适当的进行男女分班,至少可以在某些课程上按照性别进行分班。这样可以照顾到男生女生不同的性别特点,更好地因材施教。
另外,孙云晓提出小学阶段在选拔班干部时,能否给出一个男女生恰当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男孩子在小学中总是处下风的局面。
其实,男孩女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他们有各自性别的优势,也有各自性别的劣势。正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丰富多彩。我们要做的是为男孩和女孩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现在的问题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正在压抑孩子的个性,受害者不仅有男孩也有女孩,只是女孩的性别特点使她们更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因此,男孩所遇到的危机其实是一场教育的危机。
正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拯救男孩》的序言中写道的:“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男孩,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4
研究证实男孩晚熟 男孩需要因材施教(图)
2009年12月29日
人民日报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男孩的“危机感”,引起社会的关注。
这项由中国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
男孩“麻烦”比女孩多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上。”孙云晓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个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
以学业为例,2006—2008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男孩需要因材施教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孙云晓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表示,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孙云晓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4
男生成绩落后于女生 “男孩危机”其实是“应试危机”
2009年12月28日
楚天都市报


从小学到大学,男生的成绩正逐渐落后于女生,但走上工作岗位后男生仍占优势——
“我感觉,在学习、综合素质方面,高中女生越来越突出了,而男生却在走下坡路。”针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近日撰文提出的观点“男孩危机”,华师一附中高三年级主任汪新华昨表示,“以前,‘男孩危机’在中小学明显,但到高中后,男生的潜力就发挥出来了,但近几年,男生的这种优势在逐渐丧失。”
也有专家指出,与其说是“男孩危机”,不如说是“应试危机”,也许是校园里的应试教育更适合女生发挥。

现象
男生成绩逐渐落后于女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对于“男孩危机”的论点为: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记者采访武汉多所学校发现,的确存在这种情况。
以初中为例,武昌水果湖一中今年的中考中,位置值小于13.3的高分层学生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是2:1,而在武珞路中学、粮道街中学,类似情况也存在。
在许多人认为“男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后劲大”的高中阶段,近些年恰恰呈相反状态。汪新华介绍,以理科突出著称的华师一附中,以前女生只有1/3,这两年招生的人数都接近一半。不仅如此,女生的成绩、以及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逐渐赶超男生。省实验中学副校长吴承斌介绍,该校现在女生的比例几乎超过了男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男女生比较均衡,而在前些年,男生更强些,此外,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偏科情况。
在小学,由于男生发育比女生迟缓,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小学的班干部、三好学生也以女生居多。但在大学,也逐渐出现这种态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显示:前一年男女生比例为1:1.86,后一年为1:1.88,一位专家感叹,“奖学金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的综合性评价,国家奖学金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奖学金,男女生如此悬殊的获奖比例和范围均表明,在大学校园中,‘男生危机’已相当严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5
原因

师资结构、社会环境使然

“我去年曾两次给上级领导写信,谈到过这个问题,这是一种‘民族危机’。”省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张基广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小学师资结构的严重不平衡,“我专门到北京、上海等地做过调查,大城市里小学教师中,男教师的比例仅在10%以内。

张基广说,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领者。小学男教师偏少,没有阳刚之气,就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吃苦、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这样,到了以后的中学、大学阶段,他哪来的冒险精神和冲劲呢?”

吴承斌表示,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潮的影响,现在校园男生女性化倾向比较明显,“面色苍白、女性气质的青春期小男生,甚至成了新一代少男少女的审美取向。”这一点,各种大型选秀节目就引起不少人的感叹:现在有的男孩子,比女生还秀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5
质疑
是“男孩危机”还是“应试危机”
为何在学校女生比男生表现好?武昌水果湖一中几位老师表示,中考侧重考查基础知识,而女生较男生更细心认真,因此在中考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高考方式也更有利于女生,语、数、外三门主科中,两门是文科,需要记忆,女生更容易学好。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女生学习上的竞争意识非常强,更有毅力,反之,男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不太注重细节,容易在考试中失分。
“我觉得单凭成绩好坏这个衡量标准,来提‘男孩危机’不妥。”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昌粮道街中学校长王朝文认为,这是“应试危机”,“只能说现在的应试更适合女生,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往往难以检测出来,而且男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在工作中才有所体现,比如服装设计师、厨师,我们通常认为应该是女生干的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男生做得比较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6
相关链接
“男孩危机”国际化
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的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
在澳大利亚,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而且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
在美国,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7
男孩不宜6岁前入学 专家认为男孩更脆弱
2009年12月24日
光明日报

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拯救男孩》一书发布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因此,除极个别超常儿童外,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拯救男孩》是教育专家孙云晓与儿童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赵霞历时一年半合作完成的,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状况作了科学翔实的描述,总结出中国男孩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心理危机为例,诸多调查数据显示,男孩比女孩有更高的成瘾行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的比例更高达68.64%。
孙云晓表示,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如何使男孩走出危机,《拯救男孩》一书设计了四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拯救男孩》一书近日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19
为啥男孩不男孩? “男孩危机”调查报告引热议(图)
2009年12月22日
北京晚报



教育专家一份关于“男孩危机”的调查报告引家长老师各执一词 网上网下一片热议(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曾几何时,男孩成了“麻烦”的代名词:调皮捣蛋、胆小怕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关于“男孩危机”的调查报告再次证明了这种状况,调查列举了一大堆令人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后,提出了“今日男孩为什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落后”的疑问,这无疑加剧了无数男生家长的焦虑,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在网上网下进行得相当热烈,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家长、老师和学生,却发现在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上,大家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至于如何解决,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老师
家长呵护过度致男生低能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记者采访的几位老师都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西城区一所普通高中任教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的班上,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而男生相比起来,就显得很弱势,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冲劲儿;很懒,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比较低能;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是辩解和推诿……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样子,倒是女生比男孩冲多了,所以,阴盛阳衰在所难免。
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张老师认为,这个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重男轻女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所以男孩在家都跟眼珠子似的,男孩养得太娇了!”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男孩都十六七了,很多人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有问题立刻求助家长,不会自己解决。一次,她批评了一名男生,结果这个男孩第二天请来父母到学校为他辩解。“家长这样对待孩子的错误很不明智,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出面替孩子摆平,孩子觉得根本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呵护确实过度了。”张老师说。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告诉记者:“以前这个现象并不突出,也许和当时的家庭环境有关,那时家里通常有好几个孩子,家长很忙,物质条件也不好,养孩子很‘粗放’,所以男孩子相对皮实,独立性强,大点的男孩在家里几乎顶半个家长,要负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对于现在的男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东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表示,现在一些男生确实有点女气,从低年级就有这种苗头,她认为这和家长从小对孩子兴趣培养的方向有关系。“现在大多数男生都在课外学乐器,每天练好几个小时钢琴,其实男孩子应该多培养运动方面的兴趣,打棒球、练武术、看NBA比赛,这才有男孩气。”
对这一点,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是重要原因,娇生惯养使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阳刚气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0
家长
学校教育压抑男孩个性
然而有趣的是,在家长方面,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不少家长指出,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差别很大,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有“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要求严重压抑了男孩个性。
7岁男孩皮皮今年9月上了朝阳区一所重点小学,然而一个月之后,皮皮却转到了一所每年要交几万元学费的民办小学。皮皮妈告诉记者,开学不久,有一次她偶然到学校送东西,竟然发现孩子们被禁止出去玩耍,每节课课间休息,孩子只能喝水去厕所,中午吃完饭后被强制趴在课桌上休息,皮皮因为睡不着和同桌说笑,结果被老师罚站。上了没几天学,皮皮就不爱去了,唠叨着“上学真没意思!”“真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这么限制孩子?”皮皮妈很不解。
皮皮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据了解,“幼小衔接”对很多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成了大问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孩子,尤其是男生,难以适应学校的种种纪律和要求。在一些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应家长的要求开设了专门的“幼小衔接”训练,其实就是练习长时间(起码40分钟)坐着不动、发言举手等各种规矩。而很多民办私立幼儿园、国际幼儿园的孩子习惯了“自由散漫”,上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皮皮那样的问题。
在西城一所重点小学上二年级的男生天天学习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100分,但是并未被归于“好学生”之列,原因是“纪律太差”。上课时他10分钟就听懂了,剩下时间就玩,甚至还影响别人,所以他被老师叫起来罚站是常事,时间长了,他也把自己归于“坏学生”了,甚至班级评选班干部他都不打算去报名竞选,“反正也选不上,班里得宠的都是那些特听话的女生。”天天对妈妈说。“纪律”已成了困扰着很多男生家长的一个“通病”。
孙云晓指出:“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一味地限制只能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受挫,最终被严重伤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0
男孩
为什么我的身边都是女的
上小学四年级的壮壮这两天从学校拿回来一本被翻得很破的书,在家读得津津有味,壮壮妈还奇怪,一向不爱读书的孩子怎么这回忽然用功了?拿过书来一看,书名叫《给男孩的危险手册》,这本书教男孩如何折纸飞机、爬树、建造树屋、挖掘宝藏、捉鱼、磨石以及制作弹弓和练习自行车后轮特技,甚至还有如何让家里“闹鬼”、如何激怒别人、如何搞恶作剧这样“出格”的内容。壮壮妈大惊失色,认为这是一本教男孩“学坏”的书,正打算没收,不料壮壮振振有词地说:“这本书我们班男生都看过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做那些有意思的事呢?你们成天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真没劲!”
记者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这竟然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书,英国人写的,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名中名列前茅,全球热销,对它的评价是“列举了许多完美男青年的品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然而在妈妈眼中,它为什么成了“坏书”呢?
一位家长和记者探讨此事,她认为女性教育者通常都会对男孩的“危险行为”非常焦虑,而这些很有趣的冒险行为实际上应该爸爸带着男孩去做。然而在很多家庭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学校里的男老师(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也相对较少。没有男性榜样,男孩向谁学习呢?他们憧憬的这些充满男子气的“出格”行为永远无人带他们实施,以至于有的男孩很烦恼:“为什么我的身边都是女的?”
由妈妈带孩子是很多家庭的现状。在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来的几乎都是妈妈;而每天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军也是以妈妈和老人为主。新新妈对儿子的某些表现很担忧,孩子都8岁了,还不愿意和妈妈分床睡,写作业的时候还要不断跑到妈妈身边蹭来蹭去地起腻,甚至在课堂上会时常有种“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想妈妈了……”很多由妈妈带大的男孩都会表现出这种多愁善感的依恋,他们通常情感细腻、有爱心,但是也性格软弱、勇气不足。
西城一所重点小学校长在新生家长会上特意强调了爸爸在教育中的作用,她说:“没有父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然而在很多家庭中,爸爸由于工作、应酬、生计等原因在教育中缺席,最终成了孩子眼中“买东西掏钱的那个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0
焦点
应试制度是罪魁祸首?
男孩危机无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然而记者发现,最终大家的讨论焦点还是汇聚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应试教育。
孙云晓在他的调查报告里总结说:“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著名的教育网站“e度教育社区”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紫色月光”指出:“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师们,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传统的读、写和其他课堂作业上,而这些内容通常是女孩子最擅长和喜欢做的。与此同时,学校正在缩减更加适合男孩子们的教学内容,如科学试验、体育和野外活动等。毫无疑问,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们的男孩子正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最终在女孩面前一败涂地。”
另一位家长“亮亮的妈妈”则表示:“应试制度确实更适合于善于背诵和表达的女生,比如男孩子对历史的爱好和广泛的涉猎,语文是考不出来的;比如男孩普遍动手能力超强,玩具电器拆了装,这些考试不考,但做工程师、设计师、物理生化学家做实验很需要;所有担风险的事情考试是没法测试的,但是干事业、改革、创业、突破无一不需要担当风险。男孩的这些素质和优势无从衡量,甚至完全被忽视,不知社会是该喜还是该忧。”
还有不少网友并不同意“男孩危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对男孩的误读,“为什么说男孩差,主要不就是分数考不过女生吗?不就是高考状元被女生抢了吗?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分数本来就是不公平也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衡量男孩的成败呢?”
到底“男孩危机”因何造成?孙云晓指出,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为中国独有,国外也早已出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教育家们已经研究多时,所以记者在此引用国外观察家们的分析:“是家庭、学校和流行文化误导了男孩子们,使他们深陷于无休止的焦虑之中。”这似乎也适用于中国。如何改变这种危机?孙云晓发出了对“教育公平”的呼吁:“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然而,实现教育公平,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1
男孩教育着重家庭学校对接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温州日报
  读《儿子不再胆小了》一文时,我不禁想到了美国经典的青春课外读物《小男子汉》。这本读物中有一个令我目瞪口呆又回味良久的情节:梅园(学校)的孩子们可以在周六晚上洗完澡之后打15分钟的枕头仗。在这一刻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尽情胡闹,如战士般冲锋陷阵,教职工则置之不理。如果超过时间,处罚是失去下次玩的机会;而充分享受这15分钟的条件是孩子们必须在其余晚上乖乖地睡。这一情节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男孩教育要遵从男孩的天性。男孩子有心理上和气质上的鲜明特征,如直爽开朗、大胆好斗等,有一首歌曲里的两句歌词很能说明问题,"男孩子下雨天他也不带伞"、"男孩子遇事就爱打抱不平"。男孩行为上这些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遗传基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如果教育者对孩子的关心大多放在对其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上,而对他们心理发育和气质的形成却较少关心,孩子容易变得性格内向、胆小怕事。
  其次,男孩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就开始萌芽,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唐朝柳宗元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就是:种树时要认真,种完后就不要再去管它。学他种树而不成功的人,失败之处就在于对种下的树过分关心,"虽曰爱之,其实害之"。适度放手甚至有时袖手旁观,收到的效果往往比一手操办要好得多。
  此外,学校是男孩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中考、高考是悬挂在每个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绩虽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却仍是大家关注的主要标准。在这一杠杆衡量下,抓学习、抓成绩占据了教师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乖巧勤快的女生相对受教师喜欢,棱角分明的男生相对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空间。近年很热门的"西点军校"的成功,折射出的恰恰是普通教育中男孩教育的弱势。在大环境没有办法及时改善的情况下,教育者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坐标内追求完善,比如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对男孩给予更多的包容等等。
  另外,要重视培养男孩的规则意识。比较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共同遵守,保持相对稳定,逐步提高要求。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路易莎笔下的梅园、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孩子和成人的喜爱,与学校和教师重视教孩子们要诚实、忠于职责、做好人、鼓励他们相互帮助、亲近自然界等有莫大的关系。在那里,孩子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学、自立、自制等好品质。
  在男孩教育方面,如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成功对接是最好的,在无法对接甚至可能错位的情况之下,有一方必须坚守。阳光男孩的成长并非毕其功于一役的事,它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长时间地栽培或者矫正,这就要求教育者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久的耐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3
http://read.dangdang.com/book_8192

拯救男孩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最新力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的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书中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以及男孩怎样承担压力和责任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的必读作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5
作者:[美]里克·约翰逊出版:外文出版社
    我白天看这本书,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下班后看这本书。我很遗憾在儿子成长的岁月里没能很好地帮助他,他现在很普通,有时候他也有怨言,也就是和我说说吧。抛去一些宗教内容,本书的内容还是挺贴近那个年纪的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儿子也曾害怕、逃避……很多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树立信心,发现长处,也许还不晚——这是我们读书后交流的结论。儿子想成为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我想,我能帮助他。(刘桂敏)
    作者循循善诱、体察入微,他告诫为人母者,施教之前先要了解孩子身体、精神、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甚至打骂体罚孩子。从孩子身体发育的点点滴滴,到领导力的培养、骑士风度的养成,都离不开母亲细致入微的关切、呵护。对缺少父爱男孩的教育、男孩性意识的初萌、沉迷色情影像等,作者也一一给出了良方。当然,这本书并不尽善尽美,毕竟国情不同,信仰不同,有不相宜之处是肯定的。还有,书名太平庸且冗长,实在记不住。(牧人)
    作者为男性,重理性,没有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人,视角宏观且尊重科学,难能可贵的是搜集了很多科学研究数据,让我们信服地看到男孩的成长和变化。女性看此书,可以更加了解男孩和丈夫。作为6岁男孩的妈妈,我找到了想要的。书中一些在中国无法实施的教育方法,作为了解就好。  (郑薇薇)
    这本书讲述了我从来没能深入了解的男孩成长世界。作者从身体构造入手讲述男孩的成长变化,教人如何同男孩交流,教女性如何做合格的妈妈。这是一本男孩教育指南。(王颖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6
8位男孩的爸爸一起探讨男生教育到底缺什么
[/td][tr]
2013-09-13
杭州网
[/td][tr]
越来越多的男孩说话细声细气、敢说不敢做……
缺机会?缺角色?缺课程?
开学初,朝晖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准备了一些彩纸,让孩子们自己挑选一张写名字。有意思的是,许多小男孩选择了粉红色的纸。“暂且不评论男孩子究竟可不可以喜欢粉红色,但我们身边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敢说不敢做,甚至找老师告状,说女同学‘欺负’他们。”这位老师说。
“我们的小男子汉们怎么了?”老师感叹,男生教育越来越成
为一个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近年来一些军旅夏令营报名尤为火热,家长们希望,将儿子送到军营里面锻炼一下,能够变得更阳刚更勇敢。
昨天,朝晖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场家长论坛,学校老师和8位小男孩的爸爸们聚在一起,聊的就是怎么培养男子汉。
男子汉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高大、强壮,像钢铁侠那样。”在场的一位爸爸说,这是儿子最初对男子汉的理解。这位爸爸没有直接评论,而是让儿子从书本和影视作品中寻找,比如《罗曼·罗兰传》、《林肯传》和《阿甘正传》等。除此之外,一家人还自驾游去了青岛,父子俩立下一个约定:在青岛的出行只能坐公交车或者走路。一路上,儿子从没要求打车,沉重的背包也都坚持自己背着。
暑假结束后,儿子的回答改变了,他在纸上写下:“男子汉要有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敢于担当的勇气;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修养、出众的学识和才华;还要有包容一切的爱心,是正义力量的化身。”在场的爸爸们听了这个答案,纷纷点头,大家的观点达成一致:男子汉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内在修养。
男生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强壮、健康、有责任心,这是家长们提到最多的“男子汉标准”,可是要培养出这样的男子汉,家长和老师们都表示,我们还缺少很多东西。
观点一:缺机会
二年级郭恒的爸爸就给儿子创造了一个当“哥哥”的机会。原来,邻居家的小孩在同一个学校上一年级,郭爸爸就让儿子每天领着这个“弟弟”去学校,放学后再去“弟弟”家帮助他完成家庭作业。“在‘弟弟’面前,让儿子学会做一个男子汉。”
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省特级教师张祖庆说,从生理方面来讲,男孩比女孩成熟得晚,“也许可以尝试错龄入学,比如女孩6岁上学,男孩7岁上学。让男孩找到当哥哥的感觉,自觉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6
观点二:缺男性角色
“爸爸的力量不可忽视。”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补充道,“我老公工作很忙,很少有机会接送儿子。偶然送了一次,儿子高兴了一整天。”
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碰到男老师的概率非常小,基本就是在女老师的带领下成长。再加上爸爸往往忙于工作而疏于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男性角色缺失较多。“甚至有些妈妈不放心,每天陪着儿子一起睡,这怎么行呢?”张祖庆说,有
的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不利于男孩子的教育,“你老公的今天,很可能是你儿子的明天!”他建议,爸爸应该更多参与家庭教育,并且在儿子面前树立起男子汉的榜样形象。
观点三:缺课程
“我建议,给每个阶段的孩子一个命题,比如一年级要学会自理,这就是男子汉了,对于高段的孩子来说,能够帮学校做些事情,能够帮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就是男子汉。”一位学生家长的话得到了朝晖实验小学校长吴聪慧的认同,该校有传统的“男孩节”活动,通过“百对最佳父子拍档”评比、“父子秀”演出、体育竞技、“21天习惯养成”等活动,培养男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阳刚之美。
吴校长很认同“男子汉教育是一生的事业”这个观点,她认为,仅仅靠几个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的课程来支撑。她透露,学校将推出性别教育的特色校本课程,在今年启动男子汉教育的微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男生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实习生 应苏霞 记者 黄冉    编辑:高婷婷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16:27
国际先驱论坛中国应试教育导致"男孩危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5-31
  




中国网5月31日讯 《国际先驱论坛报》2012年5月28日发表文章《中国的男生在课堂上奋力追赶》,报道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阴盛阳衰”现象。
万仲尼(音)是一个高高瘦瘦的16岁高中男生,他认为他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缺失着某些东西。他觉得没有时间去做男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体育运动或者打电子游戏,甚至是在外面跑一圈——因为他每天至少需要学习15个小时,一周将近七天都要如此。他和他的男同学们都有相同的遭遇。老师们都偏心学习成绩好的女生,所以他们越来越讨厌学校和他们的女同学。小万说:“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表扬鼓励的是女生,不是男生。他们总称赞女生们学习用功、字写的也清秀,而说男生总是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我觉得我们男生受到了压制。” 教育学家说,在中国,男女生在学业上的差距上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这种差距还在迅速扩大。中国青少年研究协会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指出,在高考中女生的成绩要优于男生,更容易被大学录取;同时,大学奖学金的获奖中,女生获奖的比例也要高于男生。国家奖学金是中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奖学金,除了高额奖金之外,更是一份难得的荣誉。在2006-2007年度的50000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男生只有17458名,男女生所占比例接近1:2。而重庆市在对6539名高中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除了在传统的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上女生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在数学和生物这两门男生的传统强项上,女生得分也显著高于男生。2008年在对北京市中学的采访中也发现,女生比男生变现得更活跃,更善于发表观点。浙江省的一项研究表明,60%的小学男生自认女生比他们聪明。
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白杰瑞说:“我们在研究中国教育在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时发现有一点——所有城市地区的女生在学业上的表现都要优于男生,而虽然农村地区的女生还落后一些,但她们有迎头赶超之势。”
出现的这些男孩问题,很大程度是教育体制问题。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系统,压制了男孩活泼好动和求知探索的天性。男孩们从小被要求一连几个小时必须端端正正坐着,集中精神,死记硬背地学习——这种上课的模式对男孩女孩来说都不是适合的,但女孩的优势在于,在人生的早期,她们比男孩更能忍受,更能自我控制。 “在美国,如果男孩子出去玩儿,没有人会阻止;但是在中国,老师和父母却会命令你像女孩子一样坐下来学习。”小万同学说,“我需要有空闲的时间来打篮球、做运动。我觉得我没有阳刚之气,我需要培养我的男性特征。” 《拯救男孩》一书同时揭露出“以升入重点中学和大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系,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教育界似乎也对日益严重的男孩危机引起关注。上海市公立中学八中宣布,将从今年秋季起开办“男生实验班”,旨在为了更好地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从学校网站上获悉,“男生班”课程包括野外生存、电工工具使用、家电维修和拳击等等。
虽然“男生班”只有60个 录取名额,但已经有超过200人报名。学校管理层拒绝接受采访,我们只是从学校网站了解到开办“男生班”是要对男孩子“因性施教,培养男生竞争、担当、顽强、合作的男性特质。”“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参与,共同建立一个适合男孩的教育标准。”学校在网站上写道。
上海一所私立中学的物理老师马克•库班(音)说:“坦白的说,我们都认为,现在的男生越来越不像男人,而女生越来越强。在我的班级里,最好的学生都是女生。这种差距也许也和社会更重视男性,因此男孩被寄予更大的期望有关系。但是他们从小被溺爱娇惯,像个纨袴子弟而丧失竞争力。而女孩子则可能会把自己不是男生当做不足,于是更加努力。”
唐宪益(音)是上海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教授物理和数学。他说其实很多14岁左右的男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要超过同龄的女孩子,但是因为升学考试成绩不佳,他们未能进入重点高中,从而影响到他们考入大学的能力,“这是社会的损失!”唐老师有些惋惜地说,“许多有潜力的男孩子因此失去了机会。但是,即使不是毕业于好学校,他们依然可以在将来证实他们自己的能力。只是,这条路可能要艰难很多。”
“男孩危机”引关注
2014-01-18   来源:新华网    点击:345
“男孩危机”引关注


  “去年我们学校搞学生会竞选,男生只有一人进入决赛,而在决赛的演讲答辩阶段,硕果仅存的这名男生还是被女生PK下去。现在的学生会干部,从主席、副主席到部长、副部长,清一色的女生。”
  正在进行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人大代表、德州市第五中学校长杨玉华对身边出现的“男孩危机”深感忧虑:越来越多的男孩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心理疾病持续增加,体质和气质越来越不像男子汉。不仅中小学如此,据调查,大学男生的学业成绩也大多落后于女生,近10年来,全国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长此下去恐会影响到整体民族素质。
  杨玉华认为,“男孩危机”的出现,并不简单是教师、父母、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男孩的学习方式和现行教育模式不匹配。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需要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通过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学习。而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间里,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在这种环境下,男孩的长处几乎无处施展。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最具杀伤力,让许多男孩过早在学业上掉队。”杨玉华说。
  另外,父亲角色在男孩教育中缺位,也是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杨玉华说,男孩对男性的认识,就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习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往往是果断、具有权威性的。而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父亲只负责赚钱养家,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这不能不说是男孩成长中的缺憾。
  杨玉华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根据男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比如,可以针对男孩好动、爱表演的天性,加设适合他们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更加多元、灵活,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让更多男孩得到学校和他人的认可。
  “最迫切的是增加中小学男教师的比例。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小学女教师远远多于男教师,在幼儿园,几乎见不到男教师。不能长期坐视这种失衡,应通过政策措施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优秀男性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杨玉华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6 00:11
男生班报告:成绩远超其他班
发布时间:2014-04-03
● 东方早报

学习情况

在学习特质方面,男生班的质疑精神比平行班的男生更加强烈,更具有视觉学习偏好、动觉学习偏好、兴趣动机偏好。男生班的“短板”则是专注力转换时间较长。

最近一次区统考显示,首届男生班的平均成绩不仅远高于同校其他班级,也远超全区平均分,位列全区同年级班级前列。

个人成长情况

在人际交往方面,男生班更容易形成团队,更注重“哥们义气”,并容易呈现出强烈的“男士自尊”。

男生在性格特征方面显得更勇于表达和坚持己见,而且会特别关注其他男生的表达,另一个特质是“喜好幽默”。

在男生班的思维特质方面,男生们更专注任务,更具有创新意识,同时也更容易受外界干扰,更喜欢遮掩自己的缺点。

男女生交流情况

男生班将学生的阳刚之气完全激发出来,还很注重打扮,也爱干净。

男生班的学生跟女生的交往完全没有问题,很多女生看到男生班的男生都会眼睛一亮。有男生表示,“一个练出了胸肌,又学会了修电脑、修家电,有阳刚之气的男生怎么会吸引不了女生呢?”


“通过最近一次的调查总结我们发现,男生班最注重的是"男士自尊",还喜欢不时表现自己的幽默,但因为表达上不够成熟,有时还会不小心惹老师生气。”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日前总结了最近一次对男生班的研究结果。另外,男生班的成绩远高于同校其他班级。

今年,为保持平稳,男生班不会扩招,而是会保持和去年一样的规模,继续通过自主招生招收4个男生班共120人。市八中期望未来能打造成上海唯一的一所男校。


通过摄像观察两班男生

上海市第八中学前身是一所女子中学,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一场“男生班”的教育实验。校长卢起升日前介绍说,自2012年首届2个男生班入学以来,学校便开始利用摄像等现代化设备记录、观察2个男生班学生在课堂表现、人际交往、思维特点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大量课堂录像以及带有实验性质的场景设计,数据比对与分析,不断总结男生的学习特质、性格特质、人际特质、思维特质。

“我们每2个月就会对男生班的调查情况梳理一次,形成研究报告,现在已经从原来对男生班的观察,发展到对男生班和平行班对比的观察,我们希望通过不间断的观察研究男生的特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根据他们的特质和短板,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并应用推广到新招收的男生班级中去。”卢起升说。

通过研究,卢起升发现,在学习特质方面,男生班的质疑精神比平行班的男生更加强烈。“老师在讲题过程中,男生班的同学一有问题马上就会举手提问,有些孩子甚至不举手就直接发言了,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开了,一开始习惯上平行班的老师有些接受不了,觉得班级里似乎埋藏着无数定时炸弹,"太闹太乱"。”但在了解到男生的特质后,老师们也会逐渐理解,并改变教学方式。

另外,卢起升也发现,男生更具有视觉学习偏好,“课堂实证发现,老师在按照步骤讲解一个个问题时,男生们往往容易走神,但如果在碰到一道难题时,老师说,请同学们先自己学习课本寻找答案时,男生们往往会专注于课本,等他们学习完再立即开展"头脑风暴"的话,学习效果会更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便开始调整,更多地会让同学们先自行看书寻找答案,再进行课堂教学。”

调查显示的男生班另外两个学习特质则是动觉学习偏好和兴趣动机偏好,“男生们往往更偏爱能动手的课程,比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部分,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也先会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再讲道理。”

大量的分析也发现了男生班同学的一个“短板”—转换时间较长。“我们发现,男生们一旦专注一个问题,当老师开始讲解下一个问题时,他们往往很难从前面的问题中抽离出来,而女生能更快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另外,一旦男生上一堂课是体育课,那么下一堂数学课他们基本就处于游离状态,会犯很多错误。”卢起升说,“因此我马上对老师提出要求,就是不能按照平行班的转换节奏,而要给男生班的学生更充裕的时间。”


小组制解决“好胜心”

在人际交往方面,调查发现,男生班更容易形成团队。虽然女孩子更喜欢成群结队,但往往一开始防备心理会比男生重。而男生更容易迅速地打成一片,更注重“哥们义气”。

“男生班呈现出的"男士自尊"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之前我们就发现,在平行班中,女生间往往更愿意互相请教学习问题,男生请教他人学习问题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跟女生套近乎,一种则是向"顶尖高手"请教。而男生班的这种不愿谈学习的情况更明显,男生聊天时的话题不是围绕打游戏就是谈论球赛,几乎从来不谈论学习的事情。”卢起升说,“我们发现男生们非常顾及自己的"男士自尊",觉得自己去跟其他男生请教题目显得自己很不行,很没能耐,是件很丢份的事情,所以不懂的题目宁愿埋在心里,也不愿意去向其他同学请教。”

“如何破解男生们的"男士自尊"问题?我们想出一招,就是给孩子们进行分组,每个男生班分为6组,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互相请教,同时利用男生好胜心强的心理,让小组之间展开各种竞赛,平时老师们在课堂上会经常鼓励男生们互相提问请教,让他们懂得男人之间该如何打交道,向同性请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对男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卢起升表示,今后,“男士自尊”还将继续成为他们对“男生班”研究的重点项目。


喜好幽默有时弄巧成拙

针对男生班的这份调查还显示,男生在性格特征方面显得更勇于表达和坚持己见,而且男生们会特别关注其他男生的表达。“比如明明某位男生的解答方式是错误的,但他在课堂上坚持他的方法没有问题,按照通常的教学方法,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老师会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之处,但现在我们要求老师"给男生一个犯错的机会",让他到黑板上一步步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写完,到了错误的地方解答不下去时老师再指出他的问题,这时同学们的记忆都会深刻许多。”

“在允许男生犯错方面还有一个例子,记得两个男生班刚进来时,没多久,他们的教室就成为全校最破烂的教室,窗户经常被砸碎,桌子、门板也是"伤痕累累",一开始,我们规定,窗户打碎了罚50元一块,但是没用,可能罚的是父母的钱,男生们都没有感觉,窗户还是三天两头的坏,后来我们改变规定,要求砸碎玻璃的男生和工人一起把窗户修好,冬天的时候,我们不会及时修补,让冷风吹男生们几天,让他们知道破坏公物对自己和他人会带来什么样的"苦头"。”这样的措施很快起效,如今,已经升到高二年级的他们比一年前“文雅”了。

在性格上,男生的另外一个特质是“喜好幽默”。“他们喜欢让自己表现得很幽默,也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流,从中学习到老师幽默的地方。可惜有时会因为表达不佳,成为不太成熟的幽默,甚至惹老师生气。”卢起升说。

市八中学化学教师沈慧敏拥有30多年的教龄。有一天,她被男生班一个口无遮拦的孩子惹毛了—“老师,我给你5分钟,问你几个问题……”“校长,这书我教不了了,您还是换人吧。”在校长办公室里,沈慧敏有些抱怨。

“其实,我们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礼貌,只是想跟老师幽默一把而已,跟老师拉拉近乎,但这种表达方式让老教师无法理解。”卢起升说。

调查报告也显示,在男生班的思维特质方面,男生们更专注任务,具有创新意识,同时也更易受外界干扰,更喜欢遮掩自己的缺点。

“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就是让两位正在争执的老师走过男生班窗前,几乎大半男生都被争执声吸引了过去,但在平行班,被吸引的同学并不多。”卢起升说,“另外,我们发现男生班在课间打闹时都会故意避开实验用的摄像头。”


为保证质量今年不扩招

距离首届男生班入学已接近两年,没有女生的日子里,男生们的表现究竟如何?除了理性的调查报告,卢起升也有很多直观的感受:“两年来,男生班一直坚持每天晨跑1000米,每周都去学校健身房,身体素质更棒了,也更独立自主了,阳刚之气完全被激发出来了。没有外界传统印象中的"不修边幅",相反,他们很注重打扮,也爱干净,他们还将自己的一套校服选择了亮粉色。跟女生的交往也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很多女生看到他们都会眼睛一亮。”

最近一次全区统考也显示,首届男生班的平均成绩不仅远高于同校其他班级,也远超全区平均分,位列全区同年级班级前列。而刚入学时,男生班的平均成绩是位于全区平均分之下的。

对此,高二(8)班班长李忠阳也颇为自信:“很多人问我们在没有一个女生的男生班中,会不会变得不会和女生交流了?其实,你想,一个练出了胸肌,又学会了修电脑、家电,有阳刚之气的男生怎么会吸引不了女生呢?”

“进了男生班后,才体验到了海纳百川的感觉,没有了女生,男生间的话题会更多更活跃,除了能学习到学校专为男生班设置的课程—"偶像生成"、"野外生存"、"数字达人"和"差异理解"课外,学校也鼓励男生班开办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比如我参加了骑游社,可以和同学们骑车逛遍上海,我也学会了修理自行车,男生们还开设了"游戏王OCG"、动漫社、电声乐队、魔方社等社团,都很受男生欢迎。”高二(8)班的罗逸飞说。

明年是首届男生班高考年。对于绕不开去的升学率问题,卢起升很有自信:“我们相信通过三年的男生班学习,高考成绩一定比中考成绩会好很多。”他同时表示,升学率并不是衡量男生班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更重要的是男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男子汉气质的培养。”

今年,男生班招生规模将保持稳定,与去年一致,继续通过自主招生招收4个班共120人,“目前已经有很多家长打电话过来问今年招生情况,预计报名人数会远超前两届,但目前我们并没有扩招的计划,因为太快扩张,会无法保持质量,我们希望能稳定一段时间,等明年首届男生班毕业后总结分析一下经验,再作决定。”卢起升说。

从长远设想来说,卢起升表示,未来可能会扩展到一个年级8个班中有6个为男生班,也考虑过最终能建成上海唯一一所有特色的男校,但这一切,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26 20:58
  男孩的天性与教育——译《男孩的脑子想什么》的几点感悟


  ■田文慧

  男孩子长大之后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虽然现在这种标准有些过时,但是男孩子未来肩负的责任并未见减少。这期间,尽管不乏严父(母)、严师、严格的教育制度,但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终究是凤毛麟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或许大家可以从《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找到科学的依据。

  人们对于女孩子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而提到男孩子,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精力过剩”等形象。如果给女孩子一个洋娃娃,她会宝贝似的抱着它,跟它说话、给它讲故事、哄它睡觉,就像妈妈照顾小宝宝一样。不过如果把这个洋娃娃给了男孩子,估计过不了多久,你能见到的就是洋娃娃被分尸之后的脑袋、胳膊和腿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用“男女有别”这个词来解释再恰当不过。男女孩之间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他们的大脑构成决定的。比如,书中提到的,男孩大脑中胼胝体的体积、神经连接器的多少、海马状突起的工作方式、额叶的活跃程度等与女孩的都不相同,这导致男孩在完成多项任务、牢记课堂内容、语言学习等方面不如女孩,而在冲动行事、攻击性行为、容易接受到图表及图像和运动物体等方面的刺激比女孩强的主要因素。这就决定了,无论是生活里,还是学习中,男孩的问题看起来总是比女孩子多。

  明白了差异的根源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要“因材施教”了,而且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寓教于乐”。写到这里,想起好友说起自己的两个外甥,一个6岁,一个4岁半。有一天两个小家伙吵着要吃旋转寿司,可是附近的旋转寿司店早就关门了。无论姥姥、姥爷怎么解释,两个小家伙就是不干。聪明的姥姥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对两个孩子说:“宝宝,你去把玩具火车组装好;贝贝,你在一边帮哥哥。”于是两个孩子开始在客厅地板上组装乐高玩具火车。等到火车组装完毕之后,姥姥的食材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她把材料拿到客厅,一边做寿司,一边问孩子们食材都叫什么、什么颜色的,甚至让老二背上一首《悯农》。再把做好的寿司放到正在轨道上跑动的火车上,让孩子们抓着吃,然后告诉他们数着自己一共吃了多少个。就这样,孩子们吃了一顿特别的寿司大餐,同时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过,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更为普遍,那就是孩子看电视。现在的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孩子往往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样不仅减少了他们看书、听故事、玩游戏的时间,而且还对其大脑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看电视是种“被动、过度机械化的刺激”,更容易造成孩子注意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除此以外,电视中的暴力、危险和色情画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着实令人担心。因此,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非常必要。在这方面我的一位朋友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朋友的儿子今年5岁,特别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所以每天吵着要看。平时还好,一到周六周日全天都耗在电视前。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办法,把动画片录下来,每天只让看一集,然后给儿子讲里面的故事内容,从天敌、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到食物链、地震、食人鱼,等等。为此,她先把动画看过一遍,然后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下载打印图片、做一些小道具,然后叫上家人一起和儿子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既让孩子学习了知识、增加了亲子互动,又减少了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看电视时间。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在家里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开始正式进入另外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学校。周围好几个有男孩的朋友都说孩子上学有点早,现在感觉语文总是跟不上,这其实是因为男孩语言能力的发育要比女孩晚1—1.5年,所以通常让男孩子晚一年上小学的做法更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避免他们由于这方面能力差而产生心理压力。而孩子们在学校的摩擦,比如男女同桌因为课桌的使用吵架,进而在中间划线,这种经历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如果从天性来看,这是因为男孩的空间和运动智能比女孩发达,因此他们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摊放自己的物品。另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男孩子之间的斗争。男孩们打完架之后家长和孩子们的反应——家长们怒目相对、剑拔弩张,而男孩们已经亲热地继续一块儿玩了。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电视中都见过不少。打斗,是男孩子们彼此试探、接触、进而发展友谊的第一步,这是他们特有的方式。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一书中还列举了男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相信家长们读过之后定会有些启发。笔者在此提醒大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他们的老师,我们的言行、采取的方式、制定的制度和标准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最后,借用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一句作结语: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田文慧,自由撰稿人,《男孩的脑子想什么》一书译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