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加入到研究教学流程的行列中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1-24 15:05
标题: 加入到研究教学流程的行列中
加入到研究教学流程的行列中
赵桂霞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就有个模糊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要研究和分析教学流程。记得2004年初我到北京出差,途经天津,在一个小餐馆用餐,因急着赶路,我们没要酒水。这个小餐馆生意兴隆,往往是这桌客人还没走另外的客人已经等急了。我们要了几个菜,本想厨房的师傅快点给我们做,一来我们快走,二来给外面的客人腾个地方。结果,最后上的一碗汤仍然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端上来的。凡到饭店吃过饭的人都有个基本常识,带酒水的用餐大约用时1.5小时,不带酒水的用餐半小时足矣,小餐馆给我们上菜的流程仍是按照酒水用餐的流程进行的。不仅白白浪费了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更使他们失去了获取另一份利润的机会。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利用开发的“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跟进了数学张老师的课堂,通过记录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率,研究课堂教学流程的理论效益,形成了“张老师数学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在这样一份网格图上,清晰地展现着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的活动,以及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参与度。可以看到,当教师讲、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开始降低;还可以看到,当要求学生说和做的时候,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参与。借用美国专家的研究结果(当人们学习的时候,他们大约记住读的10%、听的20%、说的70%、做的90%)计算教学效能,同样可以看到,当课堂上学生听的时间较长的时候,课堂的理论效能(网格图计算出来的效能)较低;而当学生说和做的时间较长的时候,课堂的理论效能升高。课后,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证明,课堂上参与少的学生,其实际效能(测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当堂达标成绩分别为30分、38分、20分(其它学生均在及格以上,全班优秀率57%)。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真不少。上学期期中考试,有位老师的教学成绩出人意料,这是位深得学生喜爱的老师,教学成绩却居本年级本学科最末。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她的教学,因为她对学科的研究和把握已经非常娴熟;更没有人怀疑过她的课堂管理,因为她课堂管理经验丰富,而且不乏幽默、风趣;她更是一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好老师;听过她讲课的人,也都会被她的课堂所感染。但为什么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绩不突出呢?因为她讲得好,也就特别善于讲;讲的时间一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很有限,当堂落实就没了踪影;因为没有当堂落实,课堂效能由此大大降低。
毫无疑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效益不是体现在教师那里,而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必须改革当下的课堂,从过去的“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合作学习为主,从讲授型转变为学习型。因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效能最高,合作学习最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学得好才是真正的好课堂。
一旦这些思考变成教学流程,教学效能就会改变。
曹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她亲历了“教学流程改变,效能随之改变”的过程。在一班上课的时候,她完全是自己讲,三道证明题,难度依次增加,她讲得汗流浃背,学生边听边与之呼应,动笔者不多。在二班上课的时候,她采用学生自主做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有三个小组还展示了三道题的解题过程,课堂上的曹老师没说几句话。达标测试显示出,二班的达标率高出一班23%。
美国爱德加.戴尔1946年就发现并首次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能不同。“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应用/教别人”的效能分别是5%、10%、20%、30%、50%、75%、90%,听讲是最低的,而学生动手做、教别人、做中学的效能却高达90%、75%。因此,改变原有教学流程,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质量。
由此,研究教学流程,改进课堂教学,必然成为每个教师课改路上的自主选择。
(在《山东教育报》2013年8月26日发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