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08:05:41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不要因票子房子失却了心灵家园                                                          
                                                           
                                                            来源:《北京日报》


                 4月23日,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读书日说读书,因为读书于国于己的益处是个不可穷尽的话题,何况我们的读书状况颇令人忧虑。

      去年的读书日,报载过一个统计数字:我国公民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是14分钟。这里所说的“阅读”还包括大部分翻阅报纸等跳跃式与碎片式的“阅读”。我们的阅读时间远远低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也大大有愧于我们文明古国的称号。

      今年尚未见到有关读书的统计数字,但令人忧虑的状况依然不会有所改善。我们的读书状态呈现出的快餐化、流行化、低俗化、休闲娱乐化、养生实用化等功利化是不争的事实,而将书籍商品化视为唯一的价值取向,中小学生读书目的又全以应试为价值中心,就更助推了读书的浮躁化。那街头书报亭都花里胡哨地呈现着视觉浮嚣,正是时下尘世喧嚣一景的写照。于是,整体性的浅阅读状态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人们普遍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原作,宁可“听书”,甚至连读报纸都变成了“听报纸”;人们普遍不愿读理论书,兴趣都给了愉悦、休闲与猎奇,“明星私密”尤其抢人眼球。正是大众哲学科学知识的淡薄,才演出了那么多的诸如“绿豆治百病”、“碘盐防辐射”之类闹剧和悲剧。

     这种低下的读书状态其恶果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会影响人的素质,造成人文修养的缺失,人性涵养的不足,人格素养的残缺。不能说居高不下的犯罪率都直接与“不读书不读好书”有因果性的通连,但与人的素质低下一定有牵连;而人的素质的提高一定要从人文修养、人性涵养和人格素养的培养这门最基础课程入手。读书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它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人文修养的补充、人性涵养的滋补和人格素养的健全。

    “润物细无声”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人们固然需要功利性的读书,俗语说:“缺什么补什么”;但一定要有非功利性读书,并且其中还一定要有“泛读”之外的“精读”。许多书可以如同读报一样地翻翻,泛读只是收取信息;而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则非精读而不能有所收获。

    文艺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推举”钱钟书为读书“劳模”,因为他仅在巨著《管锥篇》中所引述的著作就有上万种。老作家柯灵赞誉钱老,说他“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生活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钱老一生不钟之于权,不钟之于利,只钟之于书,“钟书”的名字传为一种人生境界的佳话。钱老的志存高远,真个令我们高山仰止。当然,像钱老这样将读书做到极致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但做个“读书人”却应该是愈来愈多的人努力的指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几乎人人皆知,然而,很多人却不能践行踏上这一“进步的阶梯”。首先,书籍有高下与文野之分,只有读好书,才能踏上“进步的阶梯”;不然,非但不能进步,还可能陷于低俗的泥淖。再有,人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有些闲暇,也忙于人际的应酬,多少人在人生几番空忙中,书籍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摆设的。生计磨灭了他们的志向和趣向,使他们忘记了读书是继承有史以来前人积累下的丰厚知识与人生经验,拒绝接受前人为后人贡献的智慧与力量。如此,也就无济于现在进行时的生计。

     更重要的是当今能够体味与享受到读书的幸福感的人愈来愈少。“幸福”、“幸福指数”是近年来谈论最多的话题。为什么在人们拥有了“票子”“房子”“车子”等“富足”物质符号之后,却失却了“心灵家园”呢?可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常常是不同步的,甚至是相悖的。前者较之后者要艰难得多。就整个社会而言,德育的整体性缺失,核心价值观的淡化,都决定着人的素质的低下,而人的素质是物质文明的支撑力。读书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好途径,何况读书中的幸福感是什么满足感都不能取代的。

     读书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获得并坚守一种自然韵味和趣味,一种宁静闲适;在阅读经典中可以穿越历史时空与大师们对话,感受大师笔下的意境,能增长见识,丰富人生感悟;读书人在世俗的人际关系中,能获得并坚守一种人性本真的回归,领略到真善美净化心灵的充实感;好书是一面镜子,它能映照出读者的心灵,读书人能读到自己……

     读书的益处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取的,它要有一个过程,开头甚至还要强迫自己,但坚持下去,成为我们一种生活习惯方式,当读书已成为自觉行为时,读书的幸福感就获得了。要实现这个提高全社会幸福指数的理想,先要得到制度改革的保证,比如,应试教育必须转化为素质教育,否则书籍的最大的受众群体——中小学生哪里有时间读书!青少年拥有读书的黄金时间却不能读到课本以外的书,岂不悲哀,岂不是最大的浪费!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两千万册,而人的记忆“仓库”能储藏三四个这样图书馆的藏书量。人们应当如李白诗云:“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抓紧时间让知识的火光照亮自己记忆“仓库”,莫让它空闲置。

     读书日说读书;其实不是读书日,也该交流读书心得。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07:04:13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曼德拉人性闪光的地方。我想,对于学校而言,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曼德拉的故事是有启示意义的。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07:03:32 | 只看该作者
刘铁芳: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我们今天的教育确实需要经典,因为教育的根基太浅。那么我们怎样打好根基呢?我认为,要增加经典对孩子的感染力。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经典,因为我们容易出现一种认知倾向,一说经典就是四书五经。经典当然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献经典,同样还包括世界各国的各种优秀文化成就。如古典音乐,就是一种古典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古典的文化形式的代表。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理解经典的内涵;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界定经典的视野。
  今天我们之所以需要经典文化,就是要立足于提升人性,以经典来启迪人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句名言:“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全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读书是提升我们生命境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欣赏、学习喜好。
  今天,我们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都缺少一种接受经典、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这其实是阅读趣味的问题,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和兴趣。一个人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就被弄坏了,以后再校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于阅读经典,我想推荐一套非常好的教材,那就是钱理群先生编辑的一套《新语文读本》,沿着这本书所提供的阅读轨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我觉得对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是一种非常好的引领。
  阅读是人获得教育的途径,我认为阅读是我们这个时代提升人性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形式。一个人的教育程度有多高,你就看他家里藏了多少书,藏的是什么书。我们的阅读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状况与我们缺少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趣味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讲一讲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事。我觉得他是当今社会人格最伟大的一个人。他长期被关在监狱里,在监狱里他做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在他看来,监狱是最没有人性的地方,他要改变监狱,使监狱尊重人权,尊重人性。他是怎么做的呢?面对监狱长,任何时候他都笑脸相迎。只要监狱长站在不远处,曼德拉总是用友好的姿态和和蔼的言语问候他,也不会忘记问候他的太太和孩子。一年又一年,监狱长换了多个,曼德拉总是如此。有的监狱长也不拒绝这种问候了,并且会告诉曼德拉自己太太和孩子的近况。对于狱警,曼德拉说:“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甚至监狱里的狱警,都可以改变。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他们改变对我们的看法。”曼德拉日益体会、体验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奥秘:应该承认,人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正面而又善良的人性的种子,哪怕是在表现得最为凶恶的人群里也隐藏着这颗种子,只要有恰当的机缘,这颗种子就能够苏醒发芽。
  他做的第二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监狱改造成为“大学”。他在监狱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函授学习,并鼓励狱友们同样参加这样的学习。他后来被授予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还有很多大学都授予他荣誉学位。这些都是名至实归。
  这就是曼德拉人性闪光的地方。我想,对于学校而言,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曼德拉的故事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今天的教育确实需要经典,因为教育的根基太浅。那么我们怎样打好根基呢?我认为,要增加经典对孩子的感染力。首先要弄清楚

什么是经典,因为我们容易出现一种认知倾向,一说经典就是四书五经。经典当然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献经典,同样还包括世界各国的各种优秀文化成就。如古典音乐,就是一种古典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古典的文化形式的代表。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理解经典的内涵;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界定经典的视野。
  今天我们之所以需要经典文化,就是要立足于提升人性,以经典来启迪人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句名言:“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全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读书是提升我们生命境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欣赏、学习喜好。
  今天,我们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都缺少一种接受经典、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这其实是阅读趣味的问题,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和兴趣。一个人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就被弄坏了,以后再校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于阅读经典,我想推荐一套非常好的教材,那就是钱理群先生编辑的一套《新语文读本》,沿着这本书所提供的阅读轨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我觉得对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是一种非常好的引领。
  阅读是人获得教育的途径,我认为阅读是我们这个时代提升人性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形式。一个人的教育程度有多高,你就看他家里藏了多少书,藏的是什么书。我们的阅读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状况与我们缺少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趣味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讲一讲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事。我觉得他是当今社会人格最伟大的一个人。他长期被关在监狱里,在监狱里他做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在他看来,监狱是最没有人性的地方,他要改变监狱,使监狱尊重人权,尊重人性。他是怎么做的呢?面对监狱长,任何时候他都笑脸相迎。只要监狱长站在不远处,曼德拉总是用友好的姿态和和蔼的言语问候他,也不会忘记问候他的太太和孩子。一年又一年,监狱长换了多个,曼德拉总是如此。有的监狱长也不拒绝这种问候了,并且会告诉曼德拉自己太太和孩子的近况。对于狱警,曼德拉说:“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甚至监狱里的狱警,都可以改变。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他们改变对我们的看法。”曼德拉日益体会、体验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奥秘:应该承认,人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正面而又善良的人性的种子,哪怕是在表现得最为凶恶的人群里也隐藏着这颗种子,只要有恰当的机缘,这颗种子就能够苏醒发芽。
  他做的第二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监狱改造成为“大学”。他在监狱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函授学习,并鼓励狱友们同样参加这样的学习。他后来被授予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还有很多大学都授予他荣誉学位。这些都是名至实归。
131#
发表于 2011-6-7 18:50:34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缺乏阅读是教育问题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文理分科、缺乏阅读、满堂灌的教育体系等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以下为朱永新讲话全文: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我们经常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相比,说这两个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拿的诺贝尔奖,清华的校友李政道、杨振宁是最先拿到的,但是这些诺贝尔奖都不是在中国本土拿到的,都是在美国拿到的。我们再看看犹太人,1901-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有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19.84%。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数的24% ;化学奖获奖者23人,占16.8% ;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51人占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4人,占36.84%;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犹太人出的世界文化名人更多,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门德尔松、卓别林、胡塞尔、大卫·李嘉图等等一大批一两百年群星璀璨的人物。


  我们这一两百年给世界贡献了什么?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人跟犹太人一样聪明,跟犹太人一样勤奋,为什么我们贡献不了那么多伟大的人物,贡献不了那么伟大的思想,为什么我们拿不到那么多的诺贝尔奖?问题很多,当然我也不可能全面的谈。


  我曾经讲了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既不做又分离。也就是说实际上特别是从中学就开始文理分科,我一直对它耿耿于怀。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认为,人文和科学这两者是绝对不能分开的。而我们现在很多科学家,他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学科,没有强大人文的情怀,他就缺少了最大的动力。事实上你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那种情怀、那种执着的精神没有强大的动力是支持不了的。缺乏一种人文精神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造假,为什么我们全社会造假如何厉害?不是科学本身的问题,而且科学成为造假的工具,科学成为很多影响社会进步的工具,所以我觉得这是缺乏人文情怀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让理科学生缺少人文的修养,让文科学生缺少必要的理性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普遍的问题。



  第二,阅读的问题。阅读的问题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在讲,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犹太人是全世界阅读量最大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书的民族,人均每人每年65本书;我们是人均5.6本书。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指标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但是阅读量只增加了0.4本书。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在很多场合都讲了这个问题,因为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食粮,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运动的,阅读恰恰就是兼具了精神成长的养料和运动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个民族它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智慧能不能沉寂下来,取决于他能不能有高效率的,能不能有真正有效的阅读。而我们现在的阅读,尤其是中学和大学的阅读是非常不够的,大学的教育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满堂灌,满堂灌的背后是什么?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所有的教学只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围绕分数是第一目标,所以大学也是这样,中学也是这样。


  我觉得从高中开始就应该进入研究型的学习,说不定更早就应该开始进入研究型的学习,我们现在非常非常落后。在国外大学教学,最基本的一条,每天的文本你是少不了的,每天你必须读,上课是建立在这个文本的讨论基础上进行的,建立在师生双方和学生之间对文本共同的理解然后进行对话,所以他的课堂是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传输,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没有表达的机会,就是有思想也没有表达的机会,慢慢慢慢就钝化了。我们的思想没有交锋的机会,没有各种创意在课堂里面集中的呈现,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缺乏阅读,从中学一直到大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衔接的是蛮好的--衔接错了。


  满堂灌的教育体系我这里也讲了,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恐怕这几个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课堂的模式,刚才袁教授专门讲了课堂教育模式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改革很多很多,但是缺少最大的关注就是对课堂本身的关注。中国有几个教育家在研究课堂,研究课堂的效率,研究课堂里面的思维发展?很少很少。理论家很多,但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真正的关注教室里面革命的很少。所以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推动教室的革命,我们去年专门评选了我们新教育十大教室,就是教室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了什么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管得太死。


  地方管的太死,学校管的太死,教育部门权利太大,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们校长没有办法真正放开手做。当然反过头来我们在座的都是校长,我跟校长老师也是讲这个问题,你不要老去埋怨人家对你管得太死,从我们的角度要反思,不能对校长管得太死,但是从校长的角度来说你对老师是不是管得太死,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你是不是对学生管得太死?实际上一个校长把大门一关,你就是这个学校里面的国王,一个老师把教室的门一关你就是教室的国王,你的思想、你的价值、你的理念是可以深刻的影响学校变革的,是可以深刻影响孩子的发展的,所以最关键的我们的校长,我们在座的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实验,事实上没有那么可怕,很多牢笼只是我们自己思想上的牢笼,是我们自己画了一个老虎在吓我们自己,什么升学率、什么考试,事实上我经常说,好的教育是不害怕考试的,好的教育同样是可以取得好分数的。在我们全国8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面,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都很主动积极,分数都是最好的在当地,为什么?因为他们学的更多,他们读的更多,他们思考的更多,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这些校长,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学校做起,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的成长。
130#
发表于 2011-6-6 12:30:4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读书的事 

赵福楼


语文教师读书比赛,要求每人写一篇作文。在文章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说读书重要,自己得益于读书,而且在“现实社会趋于功利,已经很少有人读书”的前提条件下自己是一个特例。

我反而自惭,因为好久不读书。用读书来填充的时间如同海绵里反复挤压后残留的一两滴水。稀少了,反而宝贵。参加会议,料理事物,东跑西颠,浏览网络,翻阅报刊,人情往来,吃喝拉撒等等,哪一样不都像一只贪婪的兽要从你这里偷走一点时间。

读书非要有一些任务。带有任务驱动的读书并不消闲,有了一个关注主题,就要搜罗资料,择其要点进行梳理,然后形成思考和思想。

已经很久没有把大片的时间,为了消闲读书了。专注于一篇文章或一部书,把自己沉醉进去是很惬意却已经疏离自己好久的一件事了。

昨天,与宏利谈。她说自己在美国考察的事情,感触于美国学生读书很多,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一天里浏览11本书。这话对我又是一次小小的刺痛,好像已经长久没有如这个美国小学生一样读书,读书的时间原来都被一些事物和自己的懈怠吞噬了。

老师不读书,这也是一个既成事实。《中华语文网》有一篇关于教师不读书的愤悱文章,就是感慨于此。作者说自己读书反而被视为清高,是个书呆子,与世事有了深度隔绝一般。我当时还觉得这种愤慨,带有偏执。用自己的读书来反衬别人的流俗,其实就是一种清高。这一刻,因为一个美国小学生一天读书11本,这个小小的事实,鞭笞了我,而觉得作为老师我已经没有了颜面。

不读书的老师有资格教学生读书么?假如结论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的老师如我不读书的又在怎样的比例,是不是由此就被摒弃在了教师行列之外呢?再若,我们不读书的老师还在教书,与之适应的学生学习生态中,学生又在学习什么呢?

我借走了过期的《小说月报》、《收获》、《中篇小说选刊》等十几本,晚上读早晨也读,不看电视。读过一篇,就说:读读小说挺好的;再读过一篇,又说:文学还是给人滋养的东西。

有一篇小说,讲一个成功男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妻子贤惠,还有钟情他的红颜知己;他在两者之间周旋,彼此相安无事。他自鸣得意,以为依靠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足以把幸福生活长久保持下去。

后来的事情发展出乎意料。随着故事的进展,这个成功男人才知道:妻子早就窥视出他的出轨,便也红杏出墙;而情人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在为他揭示妻子背叛的真相之后,也选择决绝离开。

故事以男人背叛和抛弃女人开始,又以男人被女人抛弃结束。

——有点俗的一个故事。现实生活中大概不存在这种或然性;小说里则可以演绎。

小说的后面有作者的简介,还有照片。原来,作者也是女人。

我将这个故事讲给妻子听,她说:小说写得真好。

看来,这注定是一个女人讲述的故事。

——读书的故事终于展开了。

虽然还是“俗”。
129#
发表于 2011-6-6 12:05:0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视野影响学生阅读选择

2011-06-02
来源:未知
   

小学生阅读率相对较高令人喜

    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9-13周岁儿童的图书阅读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为92.1%,充分说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图书阅读覆盖人数较多。

    近几年来,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事业方兴未艾,不难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将阅读推广的受益人群锁定在了小学生,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来说,9-13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一些阅读的优势。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略轻一些。以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级学生为例,他们一个学期人均阅读量达20多本,最高的达50多本,最少的也有6本书。但是进入中学后,这些孩子因课业负担加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于是就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各学校的阅读活动风起云涌。加上越来越丰富的图书也不断改变着儿童阅读的生态,促使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到儿童阅读推广的队伍中来。

    作文精选成首选令人忧

    与目前全国儿童阅读推广的良好态势不和谐的是,此次调查中涉及的“课外书阅读类型偏好”一项,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一幕,居于前两位的分别是“作文精选”和“卡通漫画”,选择此两项的比例分别为20.8%和18.4%,其余的依次为“童话寓言”、“幽默故事”、“校园小说”、“经典名著”、“科普百科”、“科幻神话”、“古诗绘画本”。

    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考试始终保留着固定的程式,给“套作”提供了市场。为了追求作文的高分,教师不惜让孩子们读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甚至是默写作文。当前,我国的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作文教学理论并未得到真正建立,作文指导缺乏对儿童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关注,作文评价模式化、简单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无形中都为孩子们去阅读作文辅导用书提供了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学现卖”成了不少人的现实追求。当然,贫困偏远地区由于儿童读物的缺乏,作文辅导书无形中就成了阅读的主流。

    尽管此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教师是图书阅读量最高的职业群体,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阅读更多的是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图书,很多教师不知道或者不熟悉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每年暑期,我们都会到一些贫困或者偏远地区推广儿童阅读,在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除了知道《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一般都不知道其他优秀的儿童图书。也就是说,现在的儿童阅读资源是丰富的,可是一些应该成为小学生阅读带领人的教师却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上述地区,就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很普遍。

    目前,儿童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更多地还是依靠成人的推荐,而儿童阅读带领人的缺乏,也客观上造成了儿童目前的阅读偏好。

语文教学能否有更大胆探索

    调查显示,9-13周岁少年儿童个人图书的拥有量为16.80%。虽然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有所增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今年秋天新学期开始时,台湾将在现有的语文课之外,专门辟出一课时进行整本书阅读。香港教统局在课程改革后,首先取消了“指定篇章”,鼓励“课外阅读课内化”。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小学语文教材直接使用的就是整本书,可见整本书的阅读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可是在我们大陆,只是对课外阅读的量有了规定,缺少具体的实质性的指导。目前整本书阅读虽然在少数地区已经开展,但是还只属于教师自发的行为,缺乏系统的研究,阅读课程建设还很滞后。

    另外,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内容更多侧重于教材教法,专门的阅读培训几乎没有,因此教师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一般侧重于词句解码,很少涉及阅读策略,所以他们无形中就将“教课文”与“教阅读”画上了等号。也许我们能从国外的教师阅读培训中获得一些启示,他们的培训除了包含“语文”和“教学法”的内容,还包括儿童语言发展、阅读理论、文学、心理学、特殊教育等。我们会发现他们关注阅读主体,研究阅读理论,强调文学教育,而这些恰恰是小学语文老师所缺失的。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适合的书

    调查显示,仍有超过40%的小学目前没有图书馆。可以设想,这些学校的孩子很有可能错过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期。而对于那些配备了图书馆的学校来说,如何提升其图书质量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据笔者了解,为了应付检查,学校会大量购进打折的书。为了凑足数量,有些学校买了很多复本,可是这些书已经被如饥似渴的孩子们翻烂了。现在大多数学校购书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可是采购单上所提供的书目常常缺乏专业性,有些质量还很差。上述这些情况实际上造成了学校阅读资源的匮乏。另外,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图书馆,但是很多时候却是无人问津,图书馆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我们建议这些学校应随时随地开放图书馆,建立敞开式的校园图书角,方便孩子们随手翻阅。(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岳乃红)
128#
发表于 2011-5-15 19:20:26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词:《兔之眼》中的老师

靠近幸福的小谷老师

黄晓华

小谷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一群来自不同阶层的、性格迥异的孩子而手足无措,甚至哭鼻子。她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逐渐体会到“孩子们的善良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并引领自己走向未来。”书中的两个细节中让我感到小谷老师已经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喜悦和幸福的老师,而这幸福也许是置身事外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细节一、小谷老师每天家访,回去很晚。丈夫抱怨说:“当老师有必要做到这个份上吗?”小谷老师回答:“不是有必要才做,而是有意思才做的。”

细节二、小谷老师执意要留下智障儿美奈子。面对家长们“到底老师是为了谁那么在意美奈子呢?”的质疑,小谷老师很干脆地回答。“为了我自己。”

小谷老师来自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家庭,难以想象她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理解和包容一个像“铁三”这样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怪异的 “孤儿”。就像我们,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其实就是在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家庭,其中大多数家庭也似乎不那么符合自己的口味。能像小谷老师一样“理解和包容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的孩子们”也许正是我们幸福工作的开端。

是的,不是为了让铁三看起来更合乎常理,不是因为觉得美奈子可怜……只是因为孩子们的善良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们。就像王艳芳老师所说的:小谷老师的境界是我们远远达不到的,但她是我们的理想和榜样。



特立独行的足立老师

刘彩虹

《兔之眼》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足立老师!他在学校其他人眼中是个怪人,却有着写过关于儿童诗和作文书的经历。一头长发,有些邋遢的打扮,与常人心目中的老师形象不符,但他对学生幽默风趣,爱开玩笑,深受学生爱戴。对学校领导不正确的做法坚决反对,据理力争,毫不客气,但是课下和他的学生在一起时,非常温和,富有童心,甚至把孩子放在他的脖子上……

铁三,一个人人厌恶的孩子,可是足立老师却说:“臼井铁三让你感到很棘手吧。依我的经验而言,越是那样的孩子,身上的宝贝越多。”足立老师发现了铁三的闪光点。

看看足立老师对孩子的优点是多么的了解,用“宝贝”去称呼说明他对孩子身上优点的重视与呵护。是什么样的情感会让足立老师用一个为人父母的眼光去寻找发现学生身上的“宝贝”?爱,唯有爱!

当他在读小谷老师学生们的文章时,端正地坐在了椅子上,他是多么尊重孩子们的作品。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他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个性,也重视他们的思想。

帮铁三拾破烂赔狗笼、贴联合家长广告、出于对孩子的同情而绝食抗议。足立老师不管做什么事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种精神让我佩服。足立老师,他不歧视学生的出身,关爱垃圾站的孩子,让我想到了他是真的老师,是纯粹的老师。他宽容,有爱心,有童心,有毅力,一切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孩子在他的影响下慢慢成长起来,进步起来,并且懂得了如何关爱别人,

爱心满满的老师群体宋小芳《兔之眼》这本书中,除了足立、小谷老师,还描写了姬松小学其他一些有思想、有爱心的老师。折桥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村野老师因为浩二不讲卫生,不想让他当分饭值日生了。没想到,折桥老师竟在年级碰头会上指责这是歧视教育。这与已从事25年教育的村野老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冲突。任教刚2年的折桥老师,不善言辞,却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他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灵,值得敬佩!

当铁三的狗被打狗队抓走,垃圾站的孩子们因气愤放光了所有的狗。在孩子们被抓进警局时,面对质问,折桥老师没有批评指责,反而说惠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引起警察局长的不满。折桥老师能体谅学生,宽容学生,这份童心难得可贵。利用损坏打狗队的笼子需要维修费六万元这一教育契机,折桥、足立、太田和小谷老师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收破烂来*****补偿。在师生走街串巷,辛苦付出的过程中,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感觉到冲动付出的代价!老师们以行动教育着孩子们,相信他们也会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

折桥老师他们的壮举也感动了更多人,江川老师主动加入到他们为垃圾站拆迁分发宣传单的行列。书中姬松小学的老师们学会了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们。当学生犯错了,他们能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就是他们,一群有思想、有*****、有梦想的老师!

民主管理的校长

夏雪琴

大家谈了爱孩子的老师们,令人感动。我想重点谈谈校长这一人物,书中对他的描写很少,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关键人物。我认为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校长才成全了或者说成就了这样一批好教师。

这位校长的特点是非常民主。正如他在教职员会议上所说的那样:“我一直努力想让这所学校尽量保持民主的作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当十四五位家长因为伊藤美奈子的事找到校长时,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慢悠悠地对小谷老师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好好解释过吗?”他在鼓励小谷老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好一个“慢悠悠”,包含着多少校长对老师的尊重、支持和信任啊!

第二,当他需要重新考虑伊藤美奈子的去留问题时,他在教职员会上说了:“当然我很愿意听小谷老师的解释,然后汇总其他老师的意见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校长的民主,各位老师才能在教职员会上各抒己见,或奚落,或鼓掌欢呼,或辩论,或哄堂大笑,或鸦雀无声……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一种状态吗?

第三,面对垃圾站的孩子们上不了学的问题,校长仍然保持了他的民主管理作风。折桥老师找到他,提出“老师应当上门授课”的建议,并质问他袖手旁观时,他没有恼怒而是非常平静客观地说明。最重要的是他组织了年级主任和垃圾站孩子们的班主任一起商量折桥老师的提议。商议结果也是很民主的:“并不强求老师们特地前往,有心的老师可以去。”

总之,正是有了这样民主的校长,才让小谷、足立、折桥、太田等爱孩子的好老师有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所以说是校长的民主成全了老师们的大爱。
127#
发表于 2011-5-15 19:19:38 | 只看该作者
请借我一双兔之眼

参与单位: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尖毛草读书社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但在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

一株普通的小草不比花香,没有树高,却将自己的根部深深扎进大地深处,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会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疯长”成了草地之王。

这个世界上,奇花异草很多,但我们敬畏尖毛草,敬畏这种至高的心灵海拔。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尖毛草”读书社的名字由来于此。成立于2010年10月8号。是一个纯民间的草根读书社,“做株有魔法的尖毛草”是社友们的心愿。她们愿默默地积淀知识,广博地吸纳教育理论的精华,在塔小真爱教育的阳光雨露下,演绎一株尖毛草的传奇。

参与此次读书社会员名单:

王艳芳 夏雪琴  孙琳娜  丛琳 慈小宁 都泓鑫 刘颖 李明丹 邓旭阳 刘彩虹 宋小芳 于静 黄晓华

关键词 《兔之眼》出版背景及其简介

王艳芳

《兔之眼》是日本儿童文学名著,曾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特别优秀奖。《兔之眼》与《窗边的小豆豆》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璧”。作者灰谷健次郎曾当过小学教师,后为日本儿童文学大师和诗人。这本书从1974年出版后,一直感动着无数大人和小孩,带领他们寻回那最温柔、最纯真的童心。

故事的序幕就从“苍蝇事件”开始,刚大学毕业的小谷老师班上有个叫铁三的学生,不爱说话,脾气怪异,偶尔发怒还会咬人,只爱养苍蝇……起初,小谷老师就这样被决不肯敞开心扉的铁三深深打击着,经常哭鼻子。可是小谷老师一次次地耐心接近他,即使被攻击,仍然没有放弃,她学会了尊重和理解铁三的特殊个性。慢慢地,隐藏在铁三体内的丰富宝藏终于被小谷老师挖掘出来了。

爱护智障儿美奈子,救助被捉走的小狗,妙趣横生的作文课……书中内容丰富,真实感人。

书中还描述了很有个性对孩子很有爱心的足立、折桥、太田等一群拥有“兔之眼”的老师们,他们对这群垃圾站的孩子们非但不歧视、不抛弃,而是不断地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贴心的温暖。

这本书已经出版三十多年,但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还那么理想美好,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令我感叹。真想从小谷老师她们那里借来一双兔之眼,借一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126#
发表于 2011-5-15 19:18:50 | 只看该作者
做株有魔法的尖毛草
春天来了,春风和煦,春芽萌动,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威海市塔山小学的尖毛草读书社也开始活动了。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日本儿童教育名著《兔之眼》。全体同事们也来畅享我们读书的快乐,观摩我们的活动。
这本书我读了六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真的是百读不厌。正月初八我去威海市广播电台给全市的听众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学校领导很支持我们尖毛草,给我们喷绘了很大气的背景墙,寓意深刻,我们的校徽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一地绿草,做株有魔法的尖毛草是我们社员们的心愿。
我提前备课,可怎么避免大家泛泛而谈,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四个关键词:教师、孩子、家长、日本的教育理念。因为这次是全校老师们观摩,所以我还提前开了预备会。把我的思路告诉大家,铁三、智障儿美奈子、垃圾站孩子群体、小谷老师、足立老师、日本的教育理念等,大家都很高兴地回去准备了。
下午,我们的活动如期举行,坐在台上,我没有了先前的紧张。我很怵当众发言。拿着话筒都不会说话,干脆放下话筒,直接谈。我先为大家简介了《兔之眼》的出版背景和故事梗概。随后就请其他尖毛草们从四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并结合着生活中的教育事例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同事们很认真,都准备了发言稿,条理清晰地说着,赢得台下的听众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我请周玲校长进行点评。这本书她读完后,感受很深,她把感悟提升为四点:一是方向比行动重要,理念比实践重要。小谷和足立老师他们追求的精神上的幸福,小谷老师丈夫追求的物化的愉悦……;二是智慧不起烦恼;三是向小谷老师学习,在转化孩子的过程中,全盘接纳,无痕引导;要融进去,引出来;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违背教育的大道;四是一切都是教育资源,随时随地都是教育契机。因为时间的关系,校长没有展开说,但她寥寥数语都说到点子上了,提升了一个理论高度,真是不佩服不行。(这绝不是恭维话)。
我非常感谢校领导对我们尖毛草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会继续会发挥读书社的种子效应,希望有更多的同事加入到读书社,让我们一起做株有魔法的尖毛草****月2号就是国际儿童读书日,希望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让我们塔小书香更加浓郁。
125#
发表于 2011-5-15 19:18:1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双眸跳跃着“真、善、美”的旋律
——读《兔之眼》有感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丛 琳

读《兔之眼》,当然是铁三是最先吸引了我的眼球,也如磁石般紧紧地将我的心吸到了书中,真担心铁三这孩子,真同情可怜的小谷老师,就这样我被书中的人物一步步引领着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欢乐、苦恼、气愤、进取、不放弃、团结……领略了一场人间珍贵的师生情。
序幕的那个场景,着实也让我吓了一跳,真是没有见过这样残忍的孩子,对待小动物残忍,对待同学也毫不留情,这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啊!撕碎的青蛙尸横满地,被打的文治满脸鲜血手都露出了白色的骨头……是的,当教务主任将铁三打到在地的时候,我心里也在暗暗叫好,这样的孩子还有王法吗?该打!难不成让铁三把文治打死不成,教务主任干的好!可是,当我继续深入地读下去的时候,惭愧、不安逐渐占据了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空间,我为自己的无知和鲁莽感到无地自容。铁三没有父母只有年迈的爷爷在垃圾站里干点活勉强维持生活,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养苍蝇,而文职却把他最宝贝的“金狮子”连锅端了,还喂了青蛙,难怪他会那样。将心比心,如果是我心爱的东西被别人糟蹋了,我也会非常愤怒的,何况那样一个比较自闭的一年级的小孩子,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别人自己不容侵犯,不是垃圾站的垃圾,是有尊严的。如果我是小谷老师,我处理的未必有她好,尽管文治的父母不买账,但我觉得小谷老师能让文治主动向铁三道歉,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教育良机,也尽管小谷被文治的父母骂得看上去随时可能会晕倒。也许,迫于强大的压力,我会让铁三向文治先道歉,但是如果那样的话,也就不会看到后面“苍蝇博士”铁三了,我也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机会走近这样的孩子了,也或许会让垃圾站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都对我敬而远之了吧。
可怜的小谷老师经常被铁三突然窜起来推到,有时还会被抓伤,可是她依然执着地帮助小铁三,但铁三除了几个比金子还贵的“嗯”之外,从未对小谷老师说过话,也从未有过什么大的表情变化!跟这样的孩子相处真叫人纠结又无奈还想抓狂。小谷其实也曾犹豫过,但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小铁三,因为足立老师说“越是这样的孩子,身上的宝贝就越多。”我也很想知道到底铁山这小家伙身上有什么宝贝,值得小谷这么地付出。
接近孩子的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找到他感兴趣的事情,铁三只是喜欢养苍蝇,但是并没有形成什么系统的东西,在小谷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认识各种苍蝇的名称并努力写下来、画不同苍蝇的结构图、研究各种苍蝇的习性特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啊,真是了不起啊。看看我们的宝贝儿们在一年级都做什么,还在妈妈、爸爸的怀里撒娇呢!因为研究苍蝇,铁三还帮助肉食加工场成功地灭除了苍蝇问题,被称为天才的苍蝇博士呢!
“……我喜欢红色的家伙,也喜欢小谷老师”小谷老师念着铁三写的作文,眼泪紧跟着涌上来……那是幸福的泪水,我也和小谷老师一起在幸福的泪水中品味着铁三对老师的爱。那种味道,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体味深刻,回味悠长、终身难忘,并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照顾美奈子这段当我深有感触,记得刚毕业那年在乡下教学,一年级有个弱智的小男生。其他人都对他不理不睬,有的还欺负他,他自己也是因为弱智的缘故被欺负了只能哭,告状都说不清楚,真是可怜啊。在我的关心和照顾下,他特别喜欢上我的课,还喜欢抱着我的腿不松手,经常在本子上画个圈圈给我看,我就给他一百分,并表扬他;有时候我下班回家他还在我自行车后连跟着跑,直到我不得已停下来,他再一下子跳上我的车座让我送他回家……小谷老师能够细心地照顾美奈子,并由此使全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孩子们懂得体贴关心别人了、知道照顾人了、知道宽容爱护了,这样的情景是多少家长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小谷老师,凭着自己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良心无悔的工作热情,让一年级的小孩子们真真实实地获益匪浅啊!
我们经常抱怨、嫌孩子不懂事,嫌家长太难缠……与其抱怨不停,浪费精力体力去生气,不如向小谷那样坚持做自己认为对孩子一生发展有益的事,让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价值。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坎坷总会有的,但也总会过去的,也总会被理解和支持的,小谷老师不就是这样吗?
幽默的“痞子”老师足立、正直的折桥老师、内田老师,还有执着的小谷老师,善良单纯的孩子们,还有被感动的家长们,他们逐渐地为了一个共同地目标走到一起,并凝聚成一股坚强有力的信念,无论最后他们为了垃圾站的员工和孩子们争取的利益能否成功,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的心已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啊!
你的眼睛是老师们的,是家长们的,是孩子们的,你的眼睛里跳跃的是真善美的旋律——兔之眼!将自己修炼成“兔之眼”,无悔于青春,无愧于良心,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心灵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5:38 , Processed in 0.1327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