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第8页72楼起为研修实录]

[复制链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52:4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良华教授


参加这样的活动,带来很大挑战,以往培训做完讲座就走人。我们这里培训之前进行讨论、记录、交流,这样的活动,是首次。相信后面会更多,会有更多的人做类似这样的事情,需要这样的人把校长和老师独特的写作方式和研究方式建立起来。现在是到了要形成传播中小学老师独特研究方式的时候了,希望在做的老师自己给自己一个提醒。您的写作方式是有意义的,值得传播的。你想发表,想出书,都能解决。现在需要中小学老师的团队,树立自己的教育研究的协会。这是今天开场的个人感受。

今天重点讲叙事研究是什么,怎么做?



成长的三个要素:

有效教学;教学研究;家校联盟

叙事:教学叙事,教育管理叙事。这两块不要认为哪个重,哪个轻。不要只写教学叙事,不写管理叙事。教学有大量管理的智慧记录。当然如果你只写管理,不写教学,教学智慧出不来,就会有一个缺憾。

叙事教育学——自然教育学

教育叙事的文本聚集起来,来讲教育道理。一种教育学是给研究生、博士生群体看的,还有一种要换成叙事教育学,给中小学、本科学生,家长看的。即便如此,研究生、博士生也要看叙事教育学。用事实说话。不要用逻辑的方式谈教育道理。凡是用逻辑方式谈教育的那是教育哲学。

现在的教育有问题,哪个书店敢卖教育学书肯定倒闭,因为没人愿意看。教育现象学是什么呢?机械的理解,教育道理还原为教育现象,这样理解虽然危险,但有注释就好。现象学跟叙事教育学是一回事。

外婆怎么给孙子讲故事。当你不知道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想想一个有影响的有魅力的母亲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怎样用语音语调在怎样的情境给孩子进行交谈,这就是好课。这就是自然教育学。自然教育学,回到自然,不要搞得太专业。有专业成长就有非专业成长。想象外婆讲故事,这就是自然中的教育学。不要以为农民不懂教育。我认为我的父亲、祖母懂教育,我的成长就受惠于农村教育模式。

当和孩子打架,父亲、母亲怎么跟我说话,偷东西,父亲怎么教育我,我写的《教育自传》中有提及,可恨的是出版社删除,说大学教授写偷东西太恶劣,我说我只写偷西瓜了。





前言:为什么无话可说?

1.先有做法,后有说法;(做了班主任,没有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管理问题,“做”不是“做工作”,是“做研究”,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做法,写了很多,那是很可怕的,不是写得越多越好。那么多人写日记,没有成功。有的甚至写得郁闷,郁郁寡欢。要让日记成为解决问题。“做”比“说”更重要。

什么叫现象学。有一种情感一说出来,就会破坏情感。爱孩子,抱住孩子(表演),“宝宝我真的爱你!”就破坏掉了。我们固然要叙事,但是“做”比“说”更重要。有一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叙事。叙事的文章不是写得越长越好,很可能是越短越好;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节制语言,您叙事就只是给自己带来短暂的发泄,而给别人带来长久的折磨。不断说,不断说就是发泄而已,变得有一点点释放后的快感,但并不能给读者带来开启,带来改变,带来引领,欢乐。

你做了那么多,怎么让别人知道呢,有节制地说出来。第一条学会节制语言



不知道怎么说?

怎样才叫有节制呢。

2.把教育论文还原为教育记叙文。最好的论文其实就是记叙文。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好的都有主题。麻雀,屠格涅夫。最恨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一点不知道节制语言。白岩松要在,我要当面告诉他学会节制。我现在看到谁,任何都要发表评论我就叫他“小白”。麻雀写得那么好,记叙文,六要素都有。没有教育道理吗?我看麻雀的时候,在广东听课,上得真好,我要不是男人我就流泪了。里面有道理,什么叫论点,就是道理,论据呢,就是事实。和法院里证词一样,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什么事,这就是记叙文跟论文交叉的地方。



怎样让教育故事令人感动、震撼?

3.在故事中隐含道理。道理有多大,您的叙事就有多深刻。昨天在岳阳火车站,和李树英博士交流,孩子出生、成长、成熟,成年。李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不成熟,25岁后不愿意承担他的责任。要乘火车了不想反驳,要让他愉快走。我前不久阅读一书,《你好,忧郁》,小说里说女孩很忧愁,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只想疯狂地玩,只要破坏,在想骂的时候骂,一切规则都讨厌。是不是觉得可怕?比李博士的不成熟更可怕、厌恶,但是——我喜欢。当时我对李博士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所担忧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的不成熟,相当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美国垮掉的一代,后来长大都是干大事的,垮掉的一代就有长大成克林顿的,小布什的,不论小布什什么样,看上去总像个总统嘛?李树英博士有个道理,把孩子的成长、成年、成熟讲成一个故事,要让人感动,可我讲另外一个孩子,不成熟,难道就不美好?有那么多孩子懒惰,我要讲懒惰的美德。有的人太勤快了,整天忙忙碌碌,魂都跟不上步子。你觉得勤快就好吗?火车上,女人邋里邋遢,吧嗒吧嗒慢慢走,多么美好。

如果你的故事中没有道理,就没有灵魂。怎么把故事讲好。怎样讲道理呢,让故事一路叙述过来,一篇小的叙事让别人感到炫耀一种懒惰的美德,它也是一种好故事。忙碌的人是可耻的人。不要活得人模人样。回去后学会从容地出现在家人面前。尤其是不要很盲目地并且以你老师的长相出现在爱人面前。人家找妻子,结果不小心找个班主任回来了。



1.现有做法,后有说法。先做行动研究,再讲述行动的故事。调查也可以,调查之后还得做行动。调查研究只是做了一半,做调查目的是改变实践。

2.把教育论文还原为教育记叙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实践的行动研究。

像这样开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和尚给……

2011年3月15日,……

是不是都要这样,可以有这样的标记,不一定都要这样做,这样的记叙文尤其是日常生活的继续,日常生活的解决,英语国家的叫实践的行动研究。

问题——过程——结果:科学的行动研究

这之间建议各位,先大量做实践行动研究,在某个时候开始跳跃到科学的行动研究。

先大量写实践行动研究,然后写规范的科学的行动研究。一辈子写教育叙事,对你来说成长会受制。

3.怎样在故事中隐含道?怎样说得有文采?

语言是很神奇的东西,要是写了一篇好文章,那人立刻变漂亮。因为人家认为他有神气。曾经很喜欢一个女人:三毛。三毛一定是一个非常长得很豪迈的女人,长得很气派,有某种男子汉的魅力,女人的善良。可是一看,长得那个样子。第一感觉是失望,慢慢说服自己,因为她有神气,我还是喜欢。

建议大家:请善待语言。要学会与语言打交道,会写文章的人一定是只说自己语言的人,语言究竟是私人语言还是公共语言?听我的讲座一定要认真听,边听边揣摩,但不要过度揣摩。凡是一个词语,觉得恐惧,一定拒绝,一旦不小心使用了,赶紧删掉。会写文章的人,一定是词语的收藏者,词语的牧人,词语是他的一群羊,他把羊带到哪里,他就是一个牧羊人。

请您不要这样讲故事(描摹):突然,教师里传来喧闹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一看,原来两个学生打架。……

就可以这样:我在办公室,听到隔壁有打架的声音。

不要说兴高采烈地,不要说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要觉得蚂蚁那么愚蠢,怎么说这种没脑子的话)。

我这样说是不是伤害老师们写叙事的感情呢?会不会不敢写作了,你要是不敢写了,今天我也成功了。

事情不仅要说清楚,说得美好。对词语敏感,不是让你封闭,整天收藏,收藏是像自己书柜里的书。怎样富有个性词语?进行批判的行动研究。要阅读,偶尔听些讲座,如果觉得好,你就拜师。如果老师们愿意,可以到网上找文章《什么知识最有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我信。但若说所有知识都是有力量的,我不信。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有用的知识比无用的知识更有力量。丰富的、有用的、有趣的。……

这就是“玩词语”,翻来覆去重复,其实像在写一首诗一样。只要在逗号的地方另起一行,就变成一首诗。这篇文章是我模仿一个人的写作,是我模仿的,王小波的散文。你就发现,他是这样写的。可能我模仿的比他感觉更好一点。但上上下下都是模仿他的。模仿他写一篇教育论文,大概三个小时左右。一旦有一种风度,一排列,很快就出来了。我不是炫耀,是想告诉您,阅读、模仿多么重要。有老师问,不是说别人说的,你就不说吗?我的观点是先模仿再自由创造。



行动研究的三个模式

1.实践的行动研究:课例研究(2003年春节前后)、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个案研究

要超越一节课的研究。尤其中国小学语文、数学领域,有个别的老师在全国各地上同样一节课,的确上得不错,但专业水平很有限。因为它是研究一个课。

2.科学的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也称为技术的行动研究。

实验意味着超越一节课的教学。如果您是语文老师,在琢磨研究,一个晚上的工作研究《斑羚飞度》,这不叫实验研究,这只叫个案研究。不让语文老师上,让自然老师上语文课,那怎么上呢?您把他叫科学作文课,建议让别的老师让语文课,让语文老师上外语课,这就能上好。为什么别的老师能上好呢?科学老师上,做了实验后学生写下来不就是作文课,小学作文科学实验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这样整个语文教学改革变了,到了这个层次你就是名师了。一辈子个案研究不行。

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那么很快成为名师。——叶澜

补充:如果真想成为名师,写一辈子教案固然不行,写一辈子教学反思也不行,还要写实验研究。要超越一节课,才能成为名师。

3.批判的行动研究:阅读、讲座、我的教育信条。

批判是对前面两个的补充。应做批判的科学的行动研究,否则就做不下去。要阅读,听讲座,建立自己的一个很小的文本,像美国杜威那样,每个老师写篇文章。写出:我的教育信条。没做这样的事情,您会做不下去,那么多的教学反思都没有用。

家庭教育管理研究、班级管理研究

家庭教育如果跟不上,学校教育根本改变不了孩子。
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9:16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主持人李元君老师:两天来的学习大家非常辛苦,但是上天眷顾我们,给了我们凉爽的天气。今天我们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听刘良华教授报告。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各组汇报7.12晚间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第一小组

湖北学员管季超:我们这个学员小组的分享与讨论活动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是小组成员的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按照学员就座的自然顺序,转圈发言。先介绍姓名、工作单位、任教学科、任教年限。用几句话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老师都将养成了人文阅读、教育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所上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作为“职业成功点”。杨其老师将已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眷念老师、与老师保持情感联系作为自己的“职业成功点”;李兵(君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非常注重留存能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实物资料,坚持写《成长日记》;张文玉老师说了自己的学科背景是美术,但是为了服从学校工作的全局需要,先后承担了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做一件工作都努力去通过自学适应“角色”的工作需要。范婷婷老师坦率地表达了至今尚未充分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幸福的当下困惑。

我们这个组,外地的学员只有几位,岳阳本地的学员占绝大多数,学员在教育职业分担的“角色”比较多样化:有区教研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师,其中有超过半数学员担任班主任工作。

“角色”的多样,带来的是思考和表达的差异性,大约40分钟的时间的自我介绍环节呈现出有限的丰富性。

——为了聚焦研讨话题,也为了真实地考察学员撰写“教师成长叙事”作品的实际能力,第二个环节我们留出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约定与会学员当场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由岳阳楼区教研室主任、小语教研员吴群同志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报/书法版 》特约编委管季超老师从这些“叙事”作品中选出了几篇相对完整的代表性作品,由作者本人诵读,由研讨活动主持人作简要的评点,与会者共同来体会: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岳阳市东升小学吴迪老师没有上过师范,是由退伍军人直接担任体育老师的。吴老师的教育叙事:《老师,我想看》,讲述了他和一位“潜能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经由这个故事在“学生观”上发生的转变。

2.李元君、周求知、徐婷这三位老师是岳阳市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

3.长沙的谢娟老师的教育叙事作品《一次难忘的习作课》,长达千余字,讲一位学生的母亲去了一趟马尔代夫,带回一瓶马尔代夫的海水,谢娟老师让这位学生将这瓶海水带到班上来,作为“体验实践——交流——习作”三步教学模式的一个教学资源。谢老师先让学生看图片——猜颜色——尝海水——然后让学生将体验过程写下来。整个故事的叙事非常完整,有机融入了作者对小学习作的思考。

4.株洲市实验小学帅慧娟老师以《回归·体验》为题的教育叙事作品,通过送教下乡的课堂上发生的一个非常细心的教学故事,传达出这样的理念:真正懂得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发展,回归真实自然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能进入学生心灵的成功的教学。

5.长沙市沙子塘小学林丽霞老师当场写的一篇文章《作文其实很简单》显然不是一篇教育叙事作品,但为了鼓励她在小学作文教学上所作的思考和努力,主持人也请他口头发表了这篇小学习作教学的论文。

6.来自福建省龙岩一中的邱静芳老师,养成了随时以教师的眼光观察与思考日常生活的习惯,她在研修班前三天的时间里,个人博客的文字更新量就已经接近一万字。昨天晚上,她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写下了两篇短的教育叙事,观察、思考、行动、写作成为了他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各位研修班学友:

在听完我对昨晚由学院现场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的介绍之后,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种美妙的设想:假如我们学习和借鉴李树英博士介绍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理念和操作,更细腻地去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如何学会的;假如我们学会了教育现象学对看似平淡的教育现象不断追问从而深究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方法;假如我们将目光投注到看似庸常的教师日常生活,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保留实践中的情境、机缘、感受和应对,邀请同行一起倾听故事,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对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理解;假如我们借鉴教育社会学的某些观念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假如我们能像许锡良先生刘铁芳先生那样站在一个更为宏阔的理论背景之上去不断解构与重构我们对教育的体认——那么,我们从平凡琐细的教师职业生活中,一定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第二小组

陈佳:汇报昨晚讨论情况,讨论热烈,记录都非常感动,记录有满满两大版。在老师们说着的时候不由分享起他们写过的教育故事,意犹未尽。有的时候不得不残酷地打断他们,后来整理时心里痒痒的。尝试用我所理解的教育叙事来汇报一下。

这个故事题目是:教育叙事,你到底是什么?(梗概)

2011年岳阳民院附小,第二组学员交流。关于教育叙事大家有很多话想说。A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教育叙事不是单纯的记叙,而是要探求里面的意义,不仅提升自己,还可以用来与同行分享。我个人觉得叙事就是就是记述现象,再加上我们的反思。刚开始在1+1教育社区时,我写的像是记流水账,受到批评,让我不敢写,停滞一段日子后,开始反思,并逐渐进步。D老师说课间和同事交流,也是反思。大家有争议。

有老师提出:教育叙事一定是文字,叙事,口头并不能促进自己思考,不便于交流分享。

教育叙事很有意义,尤其对于想成为名师的老师非常重要。这是每个人自由的方式,一定是有感而发。教育叙事更多的让我们有审慎反思的态度,对于教育叙事的意义大家观点一致。

教育叙事写什么?老师们认为:不一定写结局完美的;写东西其实是一种习惯,刚开始是被迫,但是写多了以后就顺手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善于观察,有文字功夫,反思要有一定深度。也有人认为叙事就是叙事,不应加入主观的东西。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教育叙事是不是就是写教育现象呢?讨论最后重新达成了一致,好的教育叙事应该真实具体,最好还能有可迁移的操作性。



第三小组

陆燕舞: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和讨论。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接触,什么时候开始写。昨天晚上大家都积极发言。

大家对于叙事接触的不是很长时间,但基本上都有写过教学反思、随笔的习惯。这几者之间应该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关注记录过。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

教育叙事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首先应该说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学术尊严。叙写的时候不被排斥在研究之外,其实我们和专家是同道。

通过叙事促进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长。包括内在和外在的成长。也就是说一篇好的叙事能够使读者能够有一种临场感,真切感到当时发生的事件当中的自己。让我们面对曾经失落、悲伤的自己,但是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面对自己是很困难的。我假装他不存在,但是假装不代表他真的不存在,他依然存在着。教育叙事要写好,必须真实地直面,获得心灵的历练,忍受疼痛,这样精神力量也变得强大。

面对他人。首要是面对学生,有一个关注和思考。我们和学生更多的矛盾和不愉快是源于我们对学生的误解。写教育叙事可以让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和博爱。由面对学生、他人延伸到校外其他人,这样对待他们的方式也发生变化。有一个学员说,写着写着孩子变了,老公变了,都变了,变得美好。教育叙事的研究过程使我们教师获得双重发展和提升。

叙事到底该些什么?写我们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和老师的关系、写我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存在,这样的叙写取向是回归生活的主张;写育儿日记,关注自己的孩子到关注他人的孩子。

什么样的叙事是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应该是能激发自己深刻的反思,渴望改变自己,找到突破口;能起引起共鸣,激起我们的共鸣。

怎样写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托尔斯泰说:“爱就是才华,谁会爱,谁就有才华。”阅读和写作不应该分开。写作是写出来的,“写”最重要。



第四小组

罗湘其:简单介绍。围绕着叙事的主题热烈讨论。首先李慧老师主动分享了其教育叙事,接着结合平常的经历讨论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讨论形成两派:一派认为叙事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通过反思,使我们的水平有大的提高,获得人格修炼,对偶然事件进行剖析,可以让无意识的变成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质疑派:教育叙事并非是必要途径,只要思考探究,就可以实现成长;很多老师说到一线教师的忙碌,无暇做更多写作的工作。

什么是好的叙事?老师们认为有好与不好的标准吗?

写教育叙事应该是自由的写作,享受教育的感觉,通过文字给自己一种精神的支撑,在内心中蓄积一种力量。后来大家分享了李政涛教授的文章《好的教育叙事应具备的特征》。应该关注教师学生生命、精神成长,反映“真”。不用过多渲染,教育叙事要有一个教育学立场,不应该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或者其他的需要;需要关注到教育的艰难性,复杂性,不要每一个叙事结尾都是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之后,我们组侯老师发言。他发表大量教育作品,在《中国教师报》开辟专栏。他说很喜欢和孩子打交道,和孩子建立了更深刻的联系,也积累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还说到一点,他一直在警惕不要让自己成为写手,要让自己阅读、实践、思考、写作。他由内而外洋溢的幸福感感染着每一个人。会后很多老师围着侯老师探讨对儿童的理解。



第五小组

开福区教研员:简短,讨论主题四个方面,为什么写,写什么,什么是不好的,怎么写?前面大家都说得很细致,我的和他们差不多,我就只讲第三点。

岳阳严霞老师认为,叙事关键是真诚,如果不真诚的叙事不是好叙事。带有功利性的不是好叙事。再现生活,真实才是追求。

只关注善的不一定是好叙事,还要关注恶,遗憾。如果存在老师的价值判断,就不一定是好的教育叙事。

另外,我是教研员,可能基于职业习惯,提出我的想法。把昨天的讨论用现象学分析一下。本组讨论时统计,应到43人,实到25人,到课率58%,发言率52%。这是讨论的一种教育现象,随机抽样,那么这样大概也能表现昨晚会场的概况,按照分析,可能的问题是:1.其他人为什么没来?2.来了为什么不发言?3.为什么有些人不主动?进一步地问题:是否分组的形式是合理的?破冰行动是不是没有组织好?主持是否没有调动大家积极性?思考:大家都是自觉自愿来参加的吗?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到会的每个人都希望成长,如果课堂教学也出现类似情况怎么处理?当然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有一个共同前提,我们都是真诚的,不管讲的还是倾听的,都是怀着敞开的心来相互学习的。
8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4:43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一)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副总监  李树英博士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283

教育现象学不是教育的现象学,是教育现象的学问,是一门大人和小孩如何相处的学问,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是一个教育学的强烈的人文视角。

归纳一下:到过很多国家做过讲座、开会,我所看到的国际视野当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说一说。

专业发展    实习教师   ——出任/见习教师——成熟教师—— 卓越教师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教育—— 教学导引 —— 持续教师教育

以前的教师是教“书”,把书里的交给学生,学生吸收没吸收不管。现在有一个热点,在香港叫做“教会学习”,是因为学生现在知道的书本知识可能比老师还多,必须承认,书上知识都能在网上查到。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怎样判断哪些知识有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加坡就提出:教少一点,学多一点。

教师教育体系:

职前教育

在职培训及持续教育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教育课程的重建

    内地大学里面会看到教育科学院还分出了教师教育学院,但是只是一个形式,里面做的东西,老师很多都是兼职的。

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师资培训转向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短期进修转向终身教育;由自上而下的大学教育与培训转为院校协作、校本教研和同行互助。

内地,教育学院教授没有中小学教学经验,没有这样的真实数据。像在香港教育学院所有教授都有中小学教学经验,都有学科背景,我的同事有的是数学、有的是化学专业的。这是一个趋势,需加强校本研究和培训。

国际教师教育若干问题争议:

教师的职业和专业化:对教师职业的质疑(还是谁都可以当老师,是一个专业的职业);哪些人才可以做教师(招收师范院校学生思考的问题);签字教育学(lee shulman 缺少一门签字的教与学,老师签字不管用,师范教育里面师范生的实习太少,在香港加拿大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学实习,本科生从第二年开始就要到中小学实习)。

谁将主导教师教育?大学?中小学校?或第三方机构?

    有关大学的教师教育的研究结果:幻想的破灭、院校合作、校本教师培训。

如何跨越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案例是培训(课例、录像案例)佐藤学等;教师成为研究者;课研、教研与课堂学习研究(东方的课堂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动态系统);教学的机智与实践智慧的培养。

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教育与各级教研机构的功能结合问题

国际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思考: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效的教师呢(加拿大做过研究,比较了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中国。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问了一些校长,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都不一样?);教学的机智与实践智慧的培养;研究成果的方法问题和对教师教育的反思。(以前的研究太过量化,用问卷、测试等,对这种量化提出质疑,由量化转向质化)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具体的实例分析:研训一体、研修一体、科研(包含观课技巧与课的分析)、教研、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

香港的经验:将课堂学习研究融入到师范本科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硕士学位;大力推广……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课,掌握了所有的课程方法,并熟悉所有的教学法, 可是这位教师可能仍然是一位贫乏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范梅南

再谈教师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认知学、心理学、课程学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其实都是外在的。

                                                                                                 文字录入:李金国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4:0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副总监  李树英博士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281

主持人樊杰:新课标有三个维度,第三个维度难以测量。通过课堂学习研究是可以测量的,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是李博士的最爱,是什么方法让其领略个体差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是什么让其如此衷情?今天就由李博士给我们来讲述现象学。

       李:非常高兴见到大家,希望今天讲得更有趣一些。介绍自己。香港教育学院,有职前培训。(展示教育学院图片)。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展示图片),这里是我的母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图片),后在外语系做教师,教研室主任,外语系主任,院长,然后到了加拿大阿尔伯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省份,在此读博。儿子在大学读三年级(父子照片)。做现象学先要了解说话的人,才能说话和叙事。儿子参加全加拿大羽毛球比赛获第三名,相当于内地的全运会。如果让我重新带我会怎么带我的孩子?作为一个家长、老师就是要不断去反思。

     我的研究兴趣:

教育现象学、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

教师教育、教学的机智(实践智慧)

质的研究方法

课程学研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隐性课程学、运用现象学图式来做课研)

……

     案例:小学老师讲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梗概)

朱老师,漂亮,和蔼。我英语一般,到初二渐渐喜欢,每天盼望。一次考试终身难忘。英语单元测试,自我感觉顺利,除一个单词漏写,几乎满分。结果给了满分,老师表扬,当时喝了蜜糖一样,这是最高赞赏。其实老师不是没发现,而是在错的单词下划了横线。是为鼓励我,促使我更加努力,更加认真细心。

看一看老师难忘的体验,值得我们思考,用一种现象学的形式发问:

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类似的故事可能曾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孩子对这样平凡的故事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位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一个成绩很一般的孩子为什么渐渐喜欢上了英语,并且每天都盼望英语课的到来?

是因为老师关注他吗,老师与孩子的关系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错误的单词下换了横线,把漏的字母写出来,同时给了满分,老师是不经意间做的,还是这个行动已经成为老师的一种体知呢?

老师这样做好像是有目的的,似乎在对孩子说:“我知道你错了,下次一定要更仔细一点儿哟!”

给满分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对孩子的表扬意味着什么呢?

给满分给孩子公平吗?这位教师是位好教师吗?

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学习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小小的故事当中有教与学吗?

还有更多的现象学发问……

那位教师当时意识到了她的那个小动作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吗?

此刻她还记得这件事吗?

这样的小事对我们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有什么启发呢?

(大多在技术上的培训,我们做到了这些吗?)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提问,从课程、教育公平等提问。

人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看一幅图画,(大人牵着小孩,自己抱着儿子)当时孩子的体验,我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追踪人的生活体验。

现象学对人的探究:重新寻找生活的体验(research)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非常好奇……

看图画(南行打工的图片)我会问:离别的体验是怎样的呢?这个小伙子大声说什么?仿佛在说:太太,我打工赚钱了就回来;另外一个小伙子拨开夹缝中看亲人一眼;另外一个脸上的神色非常伤感。

我们可能会好奇:

很投入的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深深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怎样?

有的喜欢卧着阅读,有的在沙滩里阅读,有的在厕所,有的在黑暗灯光下,……这种体验是存在的,加拿大厕所里干净,摆着书;还有现代的阅读方式:平板电脑;躺在摇床上阅读,叫他他完全不知道;车上阅读,在水里阅读,在外面,(配合多个图片展示)这么多的情况,我们就会想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对此,有人研究出了博士论文。我们可以试图创造一种好的阅读空间给我们的孩子们,加拿大的一些图书馆阅览室就提供给孩子这种阅读体验式的空间。

我们可能也会好奇:

以考试为中心取向的课堂学习体验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教师上课,学生睡觉,课桌上堆积很多书籍资料)这种体验是什么样子的呢?

图片:小孩在考试,父母在外面蹲着等待。

生活中我们会对许多的体验感到好奇、想知道,但我们却显得麻木不仁,看得多了视而不见,丧失了对某些生活体验的敏感性。

现象学的视角驱使我们感到好奇,去体验,感受……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研究方法呢:
它是一个系统地探索人的生活体验的追问方式;

它是研究传统中最具人文价值的一个质性研究方法;

他最具人文性,是因为它尊重的独特性,而不是普通性;

因此我们说他是人文科学研究当中一个强烈的人文视角。

说起科学时,会联想到什么?

通常联想到自然科学、实证科学,以及那些与可见的证据,尤其是数据、模型和公式等,可是……其实科学可以分三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怎么区分呢?

(湖北管老师:过去一直将社会、人文混为一谈,现在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讲不清晰。)

19世纪末,狄尔泰最早提出,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体,但当研究人的时候是当成一个物体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主体,人,有主体性,各种社会属性,也研究物,但物就具有主体性,例如中央4台国宝档案节目,研究物,但会当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人和物,更多研究主体间性,你和我的关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些重叠。

研究方法自然研究有了不同: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可测量(measurable)、可量化;质的研究方法:看不见;变化;影响;潜移默化。

对于人手的研究











   

     

  

展示图画:医生在学习,剪掉这根筋,看表情,实习生的表情麻木,病人完全被堪称一个物体。这就是典型量的方法。

(展示各种图片)

伦琴射线

病床上,完全变成物体,医生可以接好手指。

老师抚摸小孩的头部,这个手的力量比手术刀的力量更大。

弹钢琴的手,充满激情,非常投入

爱人的手

我们需要体会他的感受  这是一种体验:性格、热情、欢乐……把这种体验描述出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握手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读一篇小文:

爱,是从手的触碰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惶惑犹豫的心情,从指间的轻轻碰撞开始一段痴恋。

直至十指相扣,把握住也就握住了一份心意和坚定,携手走进婚姻,无助时,总有一双手递过温暖。

而在深夜,有人轻抚你日益粗糙的指尖时,慢慢地感触更是要将热泪萦怀。

一旦爱将远去,首先被厌弃的和轻慢的仍然是这双手,所有诋毁的话语和憎厌的神情总是从对手的反应开始。

心手相连。

爱与不爱,都在手上了。——匿名氏

      现象学:由直接的体验开始,旨在描述一个现象不变的特征,区分对这个世界先于理论的体验和对世界的理论的或科学的描述;为探索人的现象提供一种方法。

以鲜活的生活体验为起始点

实践的现象学简单地说就是探究可能的人类生活体验。学生对座位的体验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喜欢坐后面呢?

现象学转向生活的实践经验。现象学的哲学:研究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实践的现象学:以职业实践、社区和运用伦理学为中心。

       关键词:先于思考的(pre-reflective);先于理论的(pre_theoretical);先于概念化的(pre-conceptual)

例如:小孩走,突然要摔跤,猛然伸手去抓他。这是是前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小时候学了,做个好老师,要关心小孩,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是概念化的。

       梅洛·庞蒂:这个世界不是我所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体验过的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法、批判理论、语篇分析、文化研究

叙事研究方法:性别研究、心理分析法、结构、后现代、传记式

       关键词:括弧(bracketing)、悬置(suspension)、还原(reduction)、解构(deconstruct)、重构(reconstruct)

现象学方法中所收集的数据

人的生活体验小故事(回忆、描述性的轶事、叙事、白描式的图片、录像、甚至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的形式)

这些数据首先应具有描述性,是生活体验的直描,不要夹杂反思的成分。(先要找数据,后面再反思)

       我们如何获取他人的生活体验?

尽量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生动地描述自我或他人的生活体验,LED数据的要求:纯粹的描述,尽量接近原初的体验。

语言——作为理解人的体验的媒介

有未经反思过的原初体验吗?可能的体验?接近最原初的体验?语言的力量和局限;科学的语言与诗化的语言

运用还原法、括弧法、悬置法去追踪的过程之重要性。

   如何收集数据

现象学的访谈、现象学的写作、文学作品中已有的相关描述;重写和编辑

如何分析数据

焦点讨论、挖掘意义、主体性分析

寻找意义的实例

刚开学,兴致勃勃批改五年级第一张作业,陌生名字记下。发现一张特别,与我要求相差甚远,脏脏的印记,当时生气,肯定没认真画。上课了,环顾一眼,随意点几位同学认识一下。我深深记下那位作业特别的同学,个字高高,一脸憨厚,靠窗口最后一排。上课,不时盯着他,舒缓了心情,观察他完成作品的情况,观察后很吃惊,因为这个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作业步骤一步一步认真画,不满意就擦掉,反反复复,执着。于是及时指导一些技巧,当时的心情就是对待我的一个心爱的学生。

这里面你看到了什么?提些问题?

学员1:我在读的时候,有些地方作了特意的停留。有几个关键词是故意停的。您当时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直接体验是唯一的道路。请直接体验。

学员2:在这之前,没有和孩子接触前,喜欢下结论。观察后才发现是一个非常欣赏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学员3:批改作业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一步一步修改,当时的体验是怎样的?学生得到老师指导的刹那心情是怎样的?

学员4:体验:看了案例后,想起了类似的现象。实习老师,上课起立,两个孩子高、矮。老师说还没站起来,孩子说已经站起来了。那个孩子本来只有那么高,站起来和别人坐下差不多;眼睛小,你怎么老打瞌睡。

学员5:学生的角度:当这个老师点名的时候心情怎样?课堂当中那样关注他时内心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学员6:老师说很生气,觉得没认真,一定批评。生气的模式?

学员7:是什么促使那位学生直接去找,而是先点名,认识后再处理?对待心爱的学生和不够满意的学生内心感受有怎样的差别?

大家逐渐上升到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了。在提体验式问题的时候,先要找意义,有哪些生活意义,然后再找主题的分析,关于教育的主题,

现象学的发问:

教师为什么会兴致勃勃批改学生作业?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兴致勃勃?

看到一张反反复复修改留下脏脏印记保留变形的几个线条,教师为什么生气?你改的时候会不会生气,作为老师为什么会生气呢?

作为教师,通常会怎样表现呢,我们会生气吗?有些老师我才不管呢,错了零分。

这位老师此时对下一节课是否有了计划?是如何计划的呢?如何盘算的呢,一定要好好批评。

教师环顾教室一眼,随意点了几个名字。他为什么而这样做呢?为什么要深深地记下那名作业特别的同学?

上课的时候教师不时盯那名学生看,是什么让教师舒缓了一下批改作业时的心情?

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找他,是因为孩子在课堂上认真表现吗?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吗?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决定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是怎样动态的阐释、执行自己的课程计划的呢?

   小体验经常发生,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要寻找意义。(课件展示:在文章中标记了一些语句进行体验。)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假如你碰巧在观课,作为观察者,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之后就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步步讲解,让学生做作业,最后展示了一个并不是很好的作品。更仔细一点,可能会让我们发现教师有几次盯着一个孩子看,有时在观察这个孩子,有时对这个孩子进行一下指导。

如果仅仅是这些,这只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美术课,但实际上,通过教师细腻体验的描述,我们却感受到了我们在课堂中看不到的东西。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偶然的事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永远也想不到。

教学很难,因为它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更因为它具有:临场应变性、道德规范性、身体的体知、与学生的教育关系。

针对课程的决策,教育现象学更关注什么??

教育的关系、教育的情境、教育的行动。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互动环节:

学员1:李博士讲述了各种体验的表现和现象,那到底什么是体验,能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下吗,让我们加深理解。教育的行动种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了外在的行动,其实身体内部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否也是体验。

李:体验从几个维度理解:时间性,体验时感受时间很短;空间维度;身体的感觉、感官。还有其他一些,如果能把这三个维度描述出来就具有规范性。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3:09 | 只看该作者
1.如何开展课堂学习研究:教育局、学校与课题小组如何进行三方合作

2.课堂学习研究的个案展示(小学、中学各一个案例)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      李树英博士


主持人唐泽霞:昨天报到现场拿到报名袋,有学员感叹会议议程安排非常丰富。确实是这样,刘教授、方校长希望能够给大家呈现一个个思想的盛宴、学习的场域、欢乐的场域。上午李博士从国际视野探讨了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的感受和大家也一样,有很多启发也有很多疑惑,到底怎样操作呢?下午就让我们静静地和李博士一起感受课堂学细研究的操作程序和课堂研究。欢迎李博士开讲。





李树英博士:希望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上午主要是课堂学习研究,“聚焦一课”,其实我希望的是“超越一课”,建构一个比较专业的学习社群。下午举两个例子。然后谈谈怎么去操作,怎样去建构一个学习团队,怎样进行课堂学习研究。然后留时间给大家一起来探讨。

在座的老师不知多少是英语教师,我的学科专业是英语专业,所以我举的例子两个都是英语的,不过我们团队做的其实各个学科都有,但是我通过英语的案例讲解会讲得更好一些。在此稍微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跟着我的思路来。





案例一:课堂学习研究——初中英语的个案分析

初三英语阅读课

团队成员:实验学校的老师,英语小组一共六位老师全部参与研究。香港教育学院我所在的大学派了两个人,一个是学科专家、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顾问。还有一方是教育局,学校发展主任,总共三方参加。三方的关系:项目是学校的,钱是拨到教育学院但都用于学校,支持他们,协助他们把课堂学习研究做好。三方关系是平等的,不是专家说了算,权力在老师手里。

操作过程就是上午所提出的流程,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确认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观课——后测、学生访谈及分析(进行数论教学实践)——检讨整体教学成效——分享成果撰写报告(另一循环的课堂学习研究)

李博士针对初中英语阅读课,按照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讲解操作方法。重点结合课例讲述了前测、后测的设计与方法,并观看录像。



案例二:课堂学习研究——小学三年级看图说话

三年级一共四位老师,选择了“说”这一块内容,描述一个图片。通过看图说话,用移动的方式开展看图说话活动,比如:良好的顺序,正确的句子结构或语法来表达。

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课程对这一主题的描述以及TSA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小学第一阶段要求把一些信息呈现出来,想法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因为要考试,因为TSA(全香港英语考试)。怎么考呢?看一个样卷,教育局全港测试2007年的样卷,看一幅图画,学生看三分钟时间然后用英语描述说两分钟,看这个年级的整体水平怎么样。

      看图(出示图片),你会怎样描述这幅画?请一学员描述。(中文大致意思:这是在图书馆,有的人在干嘛,这里很有趣,我也喜欢这里。)学生会不会这样描述呢?

选取9位有不同学业表现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这是一个先导测试,是前测的前测。

学生们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学员回答: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词汇量不够,句型也不知道怎么组织,还有就是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条理。)看着但不说;混乱的方式描述;相同的句型;用手指指着;集中图画的一个部分。

设计前测题:两幅图。每幅图都要求学生去描述。

前测结果:设计评价标准:三个等级:没有理解;描述一个或多个部分,但没按顺序;按正确的顺序描述、组织两个或多个部分。

学生访谈:通过前测判断学生们描述这幅图的难点;学生们只能用零碎的词或短语描述;不能按顺序描述;只注意图画中的活动,对其他部分只稍作描述,如情感,或是活动背景;学生不能对图画中的某种情感进行描述。

确定学习内容:按良好顺序描述一幅图画的能力。

关键点:将图画内容划分为背景、活动和情感;将划分的这几个部分按顺序组织好,再融入个人的体验。

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

后侧访谈:你看到了什么了?学生在描述的时候都是I can see……,因老师有误导。

老师分享探讨

前后测比较

学生访谈比较

教师反思:忽略了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学习的先后次序

(日本剑道:手、破、离。给你一些形式,然后娴熟后打破这些规则,然后你就可以很自由的离开。)

在口语交际中,语言的运用能力:语言的技巧,语言的表演能力。语言的环境。信心和动机。最后达到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口语课重在流畅而不是准确。

前测后测三个月后,再来学校检测。



课堂学习研究怎样去操作?运作流程和详细说明

教院研究组(在定期会议进行讨论)(校内其他人出席,参加30/60小时的教学启导课程)——课堂学习研究小组(汇报进展内部分享)——全校(校内平行研究小组)

时间表的安排:小组成员须有定期会议时间,每次1.5小时;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跟进活动;小组成员可以在教职员会议中汇报进展及分享成果……

代课教师、实习教师:有机会出席会议;有机会参与观课……

计划完成后:在校内的不同学科范畴开展

计划完成后:建立校级网络以支援课堂学习研究的持续分享和发布



互动环节:

老师1:我是烟台的老师,李博士主要讲述了英语方面的前测后测,请问在数学是否可以?我的前测和您的不同,想问三个问题:一是设置前测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您所在团队的老师选择什么时间进行前测和后测,每一次访谈的时间大概要多久?您的案例中访谈的都是三个学生,我理解的这三个就是上中下三个层次,那么每次课的不同,选择的三个人都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李:因学科的不同,前测也会不一样。数学是在前测后测做得最好的,在英语和语文上面制作还有很多问题。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文科内凸显更重要。前测后测依学科不同而有不同。具体的依据是:检测学生已有的知识;诊断学生对所学内容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的迁移能力如何(即举一反三的能力怎样)。

访谈的高、中、低学生,请任课教师来挑选的,至于不同教学内容是不是挑不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至少前访谈和后访谈应该是相同的学生。

前测和后侧题目是不是一样的?我这里打印的试卷前测题有一个非常感官的直观认识,通常一样,但也可以不一样。数学可以完全不一样,同样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答。英语可以是同样或类似的,但是这样的话出题要求更高,花的时间更多。

老师1:   我是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写。这节课用了以前哪些知识?这节课创新点在哪?本节课学习的障碍在哪?用到了以前的哪些方法?(以作业的形式写给我看)相当于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

李:这个做法很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老师2:我既不提问,想换一个角度。今天上午受到了冲击,给我这个教研员以巨大冲击,我找到了课堂学习研究非常科学的方法作为一个参照,对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一个审视,我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其实又是迥然不同的,值得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审思。下午,因为英语遗忘很多,收获没有那位回答的女学员收获多。如果弄一个后测,我可能学到的更少。此次是不是如李博士所说也需要有一个先导前测,老师来自的区域分布、老师授教的课程等情况,这样就能对学员有更清晰了解,这里听讲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小学语文教师。当然李博士您很具有专业精神。

上午李博士因时间关系,变易理论讲得很快。可是我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变易理论,我想我还需要补课。

下午其实同样也受启发,我有对教研工作的反思,内地日常教研活动从活动开始,到发奖,因为获奖可以加工资晋申职称等,带有某种功利色彩,缺少香港那样对活动具体的精细的分析。我做了十几年教研员的工作,我觉得我们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在操作,使用的都是描述性的语言,是不是应该有更科学更精细的分析工具,向香港同仁学习,让我们的教学得到切实的改进。

李:管老师说得很好,也运用得非常好,用我所讲的内容来分析我的课堂。我真诚接受大家的敞开的开放式的建议。真的是这样,我其实没做到。之前我问过刘教授,是不是用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两个例子来说明,看来真的还应该改进。

变易理论,不是一天两天研究出来的,期望在简短时间讲出来不现实,它是一个系统的内容,我希望能引起大家一点兴趣,让大家再去研究。它来自于现象学下面的一个分支,大家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做一个引路,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了解,进一步交流。

今天用到的例子都是英语课例,其他的学科不敢讲。其他的需要叫我的同行来讲了。





老师3:来自岳阳。课堂学习研究是一个好方式。您今天说了源于审辩,我在之前做了一点功课,看了变易理论,提到变易有四种范式,但本人愚钝未曾明白,请指导?香港老师特别能够和我们敞开心扉。我还想问:教师授课时如何帮助学生审辩出或识别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或者说明天您讲课的时候把我们当作学生帮助我们识别您明天要讲解内容的关键属性。

李:变易学习理论有四种功能和图式。今天没有讲,指的是聚合、分离、对比、融合。这四个功能在上课的时候要灵活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把关键属性找到,在用这四种方法凸显出来。很难一下子讲清楚。我希望能够在网上再和大家好好谈。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不会是好理论。明天上午讲的是现象学的东西,趣味性会比今天的好一些。



唐泽霞:感谢李博士、感谢老师们的真诚交流。我觉得,今天李博士通过个案让我们能够从个案的分析中了解课堂学习研究到底是怎样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研究的姿态。从李博士的那些访谈中,视频中,能够感受到他扎实、严谨、细致的研究风格,同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变化。当然要一下子了解艰深的专业词汇是有难度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讲座打开一个窗口,知道有一个“变易学习理论”。真正的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我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另外,我们还能从个案当中感受到老师们经由这样的研究怎样对待学生?就如同上午我提出的问题,李博士上午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怎样去教,处处看得出李博士的课堂学习研究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同时,湖北的管老师也提出管理人员也可以从个案中感受到很多。虽然不能完全模仿,但有些东西是可以操作的,可以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上的支持。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大家坐在这里一天听课也比较辛苦,期望也很高,希望获得很多很多,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就一些问题及时交流和沟通,可能现场不是特别理想,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场域,希望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的开展交流。



                                       文字录入、编辑   李经国  高远望   杨林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0:53 | 只看该作者
2011’ 岳阳——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065



2011年7月11日上午8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领衔开展的“首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于湖南民院附小的大礼堂内隆重开班,此次开班仪式可谓专家荟萃,人才济济。





开班仪式由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吴群主任主持,会上湖南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致上了热情洋溢诗意盎然的欢迎词,随后岳阳市教育局曹科长和君山区教育局蔡局长对此次研修班表示了美好的祝贺与祝愿,最后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刘铁芳教授讲述了研修班的缘起、主题及其思考和想法,激起了不少在座教师的思考,为接下来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的专题报告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方少文校长致辞:

尊敬的李树英博士、刘铁芳博士,尊敬的曹劲中科长、蔡国兴局长,敬爱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们:

大家上午好!

七月的天空,骄阳似火;美丽的岳阳,风景迷人;好客的民院附小,热情如注——我们殷切盼望的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顺利开班,作为承办单位,我代表民院附小向研修班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讲学的李树英博士、刘良华博士、刘云杉博士、刘铁芳博士将为研修班奉献的智慧与真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筹备研修班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领导、老师、附小教师与员工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前来参加研修班的各位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第二故乡,屈原在岳阳生活了10余年,他在岳阳度过了生命中最壮丽的岁月——创作了《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铸造了光争日月的伟大人格,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岳阳造就了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世界近千年40位智慧名人之一的左宗棠,留下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矿世名联,他抗敌御倭,收复失土,一身清廉的功勋与名节激励着岳阳的子孙后代;岳阳诞生了具有骆驼般不畏艰难、坚韧跋涉的共和国领袖——任弼时,凝成了党内著名的骆驼精神。岳阳因为千古名楼——岳阳楼而名扬海内外,更因为千古雄文《岳阳楼记》而唱响世界,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已经成为岳阳元素。

岳阳是风景如画的园林式旅游城市。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是世界著名湿地,神奇美丽的君山岛被评为全国十大爱情圣地;秀美宁静的南湖曾令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即兴吟颂出了“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著名诗篇。

岳阳是92年国务院确定的长江沿江五大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的岳阳欢迎各位的到来!

咱们民院附小是一所具有25年办学历史的小学,边缘化的管理状态,使我们一直不停地探索办学之路。我们坚守教育理想,探寻教育真谛,我们曾艰难地孤独前行。我们确定了开放办学,注重内涵发展,打造教师团队的办学思路。我们的发展与提升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良好的地域教育氛围,更迫切需要构建教师发展的共同体,你们的到来将使我们明确方向,清晰思路,结伴前行!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四天的研修班将会一晃而过,民院附小简陋的条件和不周的招待,也许会为此次研修班留下些遗憾,但是,我坚信:专家的智慧,大家的真情,民院附小的真诚将会在每一位心目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美丽的南湖,厚重的岳阳楼,神奇的君山岛会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们更加期待,四天的研修班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里思维碰撞的火花,刘铁芳教师团队的精神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全国各地,并且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待到山花烂漫时,专家们会在丛中笑。大家看到了没有,刘教授腼腆、天真、充满童稚的笑容将伴随着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刘铁芳教授讲话:

初中时,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提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美事,和风习习洞庭湖畔,可谓良辰美景,朋友皆在,真切感受到当下的幸福并期待在美丽的洞庭湖畔读过共同的美丽时光,可谓赏心乐事,四美皆具。希望大家幸福地度过四天的美好时光。我在此表达三个意思:

一是感谢:方校长辛勤努力,用心地安排每个活动细节;感谢专家欣然应邀;感谢各位参与;特别感谢:福建、甘肃、江苏等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感谢教育局支持、感谢君山区蔡局长亲自带团队来学习;感谢华东师大给予的支持;感谢团队的朋友们,使得活动成功举行。

二是说说研修班的由来和设想。其实已经有很多体制内的培训班,我们为什么还要劳师动众做这样的研修班。最初的理由是为民院附小做一个校本培训。在这个体制培训外,来一点民间的姿态,当然不是替代体制培训,而是另外增加一点新的东西。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需要实实在在操作的技术,更需要灵魂。让我们在四天的时间找找“魂”。刚才方校长介绍,岳阳是历代文化名城,是很多历代名人找寻灵魂的地方,也给予我们寻找教育灵魂的契机;另外我希望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建立教师的跨区域的团队。整体上感觉我们在这个教育影响的厚度、深度、广度有一点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着眼点有些偏低,视野有欠开阔、缺少整体的教育立场眼界,因此有必要建立开放性的教师团队,开放性包括两个层面:地域上的和内涵上的开放性,特别是实践向理论与理论向实践的开放,这样我们就能建立活跃的教师生活的状态。我想怎样打造跨区域的团队,共享团队的教师生存,这是提升湖南教师实力的根本性路径。

第三,简单介绍基本主题:立足课堂教学,转向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当前课改遭遇了瓶颈问题。三大问题:怎样充分体现学科知识的融合,把学科知识的融合融入课改理念中。目前感觉是两张皮,霸蛮糅合。二是如何把散漫的实践理论变成老师的生存姿态,三是课改如何变成累积性的发展姿态,要回到教学回到当下的教育生活,唤醒我们自身对于教育生活的觉悟。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都有出色的理论视野,深入的实践关怀,很好地切入我们的教师生活,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期待大家的加入,期待各位宝贵的建议,让我们把活动做得更好,希望各位生活愉快开心!

         会场图片实况

  







阵容“庞大”的网络直播技术组。高手,高手,高高手。                                



     文字录入、编辑:李金国          图片处理、上传:高远望、杨林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36:46 |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1-7-11 11:35:40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4)     聆听李树英博士报告“聚焦一课,超越一课”

李树英博士报告时间7月11日上午9时

李树英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香港教育学院课堂学习研究与院校协作中心学科发展主任、优化教与学项目执行主任,师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著名国际教育现象学家范梅南教授,是范梅南教授目前唯一的华人弟子,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学习、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等,曾翻译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李博士对教育现象学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推广做出了极大贡献。

报告主题:
聚焦一课,超越一课:国际视野中的课研、教研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与实践
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博士给我们作报告!~~~~~热烈的掌声……

李树英博士报告开始——
我谈不上大师,我只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讲座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等一下畅所欲言。
讲座提纲:谁将主导未来的教师教育?这是一个论文的标题。美国教授写的,非常有影响力。他在论文中,他收集了全美所有中小学的数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提升这块在学校,大部分老师说在大学时所学的东西用不上,他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如果师范教育不走向中小学教育职场的话,大学教育就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政府可能不再把金费提供给高校了。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如何跨院。
理论与时间之间的鸿沟:如果你想改善教学,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在课堂开始,课堂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香港共有一千两百多所中小学,我们做了三百多所。
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与实践
我们建立一个平台。先听一段录像,希望大家能听得更清楚一点。
录像没有声音。小学生,围绕着老师再探讨什么。(处理问题之中,后来李博士说要换电脑。估计是他的手提水土不服^_^ 十分钟之后,声音出来了。)

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完前测之后,老师们就知道了学生原来会怎么想的。备课组的老师们都聚在一起讨论。之后,再请其中一个老师试教,其他老师观看。然后,再讨论,再试教,再作后测。老师们再聚在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每位参与的老师一起研讨,写成个案,把成果发给其他老师作参考。为什么那么浅的知识,他们都不明白呢?为什么我讲得那么清楚,他们还不懂呢?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学生会不知道。通过这个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终于知道学生为什么会不知道。通过前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困难。

短片,介绍课堂教学研究的。
课堂学习研究以课堂学习为最重要的关注点来研究。那位女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她的讲话给我很多体验。我在中学大学加拿大香港都教过。我会说,这堂课为什么讲得那么费劲。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究竟是谁笨。你教得很明白,但学生没明白。课堂学习研究就是把看是很简单的题,作为研究点,让老师们研究如何上好这个问题。
课堂学习研究就是老师共同聚在一起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它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找出一个我们看起来很明白,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探讨原来我们是怎么教的,然后让学生探讨,他们怎么思考。然后让老师试教。前前后后要测,要访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行动研究,再做检讨反思,最后写成个案,给一个学区去分享。
课堂学习研究,learing study。
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特色。吸收了日本“课研”以及中国内地的教研的精华,经过了科学的研究论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经过了数百次实践和国际研讨,可操作性强,易于大规模地推广。每所学校给二十万,我们每年几所学校这样做下来。
我在两三年前参加一个高中英语教学大赛,我当评委,在山东青岛。我的感触非常深。真的是教学研究。给大家看一个短片,我的助手编辑的。大家看看有什么差别。
大陆的教研活动
视频:第六届全国英语教学比赛。24小时之内要把课备出来。全国各个省各派一个教师团队参赛。教学评估的指标 45分钟一堂课
李树英博士回顾:那位老师,湖北的。获得一等奖。她下课完,我把老师拦下说,你上得非常好,信息技术使用得很恰当,教材处理很好,但我问一句:学生学到了没?她愣了一下,然后说:学到啦。我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到了?后来,学生出来,我把学生拦下:我问,开心吗?很开心!我问:很有趣吗?很有趣。我问:老师上得难不难啊? 学生:不难,很容易。我们都学过了。
日本的课业研究
在日本,授业活动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主要是校内教师,按年级、科目组成不同研究小组,去研究一个特定的课题,透过讨论、观课与不断修订,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Research Lesson)。
什么是课堂学习研究?
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计划、行动、反思,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强调学习过程及相关的教学成效。是一种设计性实验。教师与研究院协作,对课堂设计进行数轮实践,评估及检讨,从而发展出一种较理想的课程设计。
须观课及拍摄每轮课堂实践以作分析检讨。要做课前测课后测,要前后访谈。
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又有两大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变易学习理论。易,是变化的意思。Theory of Variation )
对学习的看法:学习必然指向某事物。指向性,有意象性。Bentano提出的,是德国非常出名的哲学家。意识一定有一个焦点。人们怎样理解某事物是与觉识结构相关的。
认知是学习者对所学事物的一种见解。而学习是改变或扩大对这事物的看法,即对该事物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见解。
教学上聚焦于学科而非教师或学生,是否就能融合教师为本和学生为本的优点,使这些优点更好地发挥出来?
变易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看法:
1.        对所学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学习者聚焦于该事物的哪些特征。
2.        由于人们较常会留意到变动的东西,故利用不同的变易图式,可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特征上。
3.        学习必须透过审辨,而审辨必先经验“变易”。
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架构:
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聚焦于学习内容。学习是培养对事物的某种简介。强调三个不同层面的变易(Variation)。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教师对何谓适切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

课堂学习研究的影响:学生方面的进步,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以学校具体情况开发出来的教材)发展。其他还有,如建构一个学习共同体。
我们作了三年的追踪研究,追踪学生和教师的变化。
教师一起坐下来,这些老师有老教师,有新教师,有专家。大家集思广益,非常好。
变易学习理论如何帮助改善教与学?
真正的学习社群,应该是大家都在学习。而且这个学习还有一点。这个学习还有一个特点。一个学习共同体一旦形成,就有一个危险。体有形状,有边界。如果你超过这个边界,你如果超过这个边界,这个体就会说,不行不行。但真正的学习社群,边界是模糊的。不会受到限制。
课堂学习研究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比如说教改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如何弥补,怎么考核绩效,怎么提高课堂分析的技巧,校本课程建设等等,通过这个研究平台可以带出来。
课堂学习研究,专家下去当顾问,项目是老师的。
最后谈谈,课堂学习研究是什么地位。
改革通常由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
课堂学习研究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的良性研究。
课堂学习研究的运用与前景。

10时40分之后问答互动~~~(只记录精彩问答)

岳阳楼区教师提问:您关注学生的学习,那是不是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不是不关注?您在课堂学习中提到前测和后测,学生访谈人数比例和层次如何?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摸索教学模式,您在研究中是进行模式化教学还是会重蹈覆辙呢?
李博士:第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忽略教师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前测是对全体学生。访谈是抽三到六个,高中低个一个或两个。具体问题下午再详谈。
第三个问题,模式千万不能固定下来,固定了就没生命力了。课题一定是有价值的课题。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这么做。就像医生一样,并不是每一种病都要会诊。这是一个研究的模式,做行动研究的一个流程。
湖北孝感教研员:我听了李博士的发言,感触很大。这个学习研究我仔细听了一下,有这样的区别。我说说,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在课题研究上,我们是“被选择”,课堂学习课题的选择,是执教人员主动选择,相对较小的课题,是为了改进教学的主动选择。第二,研究的关注点显然不同。我是教研员,很多老师为了名次会有一些争执。大家的注意点,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表现得如何,秀得如何。而李博士所进行的课堂学习研究,把注意力放到为了学生学得好,来关注老师怎么教。第三,研究主体有很大不同。这个研究方向操作被教研员控制,教师成为配角。第四,方向不同……
李博士:非常感谢管老师的发言。刚才管老师说的四个方面我非常赞同。我们去做研究,不是带着评估性的,大家都是自发去做的。
陆燕舞:我们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如名师工作室,集体大备课。也有在做,但可能系统性,明晰性上,可能不如你说的
我根据刚才的听讲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想听听李博士的指点,也希望李博士能提出更多的关键词让我们去学习:“信任”,我们对孩子要保持一种信任,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                “了解”,前测和访谈,都是为了加强了解。全方位了解非常重要;“尊重”,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从孩子学习的角度去考虑,对孩子能力的提升很关键;“共同”,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对自己的自我成长的关注;“回归”,做了才有感受,感受深了才能感悟。
李博士:来自甘肃的老师说得非常好,我都赞同。香港的教师跟大陆的比较不一样,他们不用评职称写作文,也非常害怕做研究,怕写文章。但是这个研究是研究课堂学习不是为了评职称,不为评估的。甘肃老师说的五点非常好,我们需要回归,回归到课堂学习本身。
岳阳区教师问:如何前测后测?
李博士:不是简单问卷,这个问题很有讲究,很有科学性。现在没办法讲清楚,希望下午讲案例的时候一块带出来。留待下午来见解。

岳阳一小学教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对话课、阅读课等。有一种模式,这跟你刚才提出的一个开放概念。如何把平时进行的课堂研究结合开放进行实践,我在这方面存在困惑。谢谢!
李博士:有经验的老师慢慢地会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些能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一些还能提高一些隐性的能力。但我们所讲的这个模式,是研究的模式,不是上课的模式,这个研究的模式是开放的。

一教师:我们课改提出三个维度。我刚才认真听了您的研究模式,好像比较侧重于第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在您的研究中如何关注?
李博士: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情感态度确实是比较隐性的,不好量化的。我们常说,好的老师是天生,有的老师天生的就特别能关心理解孩子,有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让孩子理解,有的老师就做不到。明天会放一些这方面的录像,让大家学习研究。

一教研员:为什么我们教研员非常重视,但教学上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您认为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是什么?
李博士: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验,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像刚才我说的,好的老师是天生的。那么大家都不要干了。教育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75#
发表于 2011-7-11 11:34:33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3)
   
隆重开班简单概述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上午8时30分正式开始。
几个领导致辞。方少文校长、区教育蔡国兴局长都作了精彩的发言。但因为我不专心,一直没处理好手提的问题。所以没记录。其实,他们发言非常经常,没听到就很遗憾了。
手提重新启动成功的时候,刘铁芳教授发言了。
刘铁芳教授讲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记得初中时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讲到“四美具,二难并”,今天感到确实如此。
第一表示感谢,感谢会务组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特别感谢方校长非常用心地安排每一个活动细节,还要感谢刘良华先生李树英博士欣然应邀,特别感谢四方宾朋不辞辛劳不辞路遥的参与,感谢原创教育法源先生的支持。
第二简单说明研修班的由来和设想。大家参加了很多培训班特别是体制内的研修班。这次本来是作为民院附小的校本培训。我们的培训不是替代体制内的培训,我们是希望在体制之上做更好的培训,一起好好地找找魂。给我们提供寻找灵魂的机会。面向全国建立跨区域的团队。湖南整体上的教师影响力还是有一些欠缺,着眼点偏低,欠缺更宽广的思考。我想如何建立更开放的教师团队。开放性,首先是地域上的开放性,第二是内涵上的开放性,实践向理论,理论向实践的开放。从理念空间上开放,建立更宽的生活状态。
第三,谈谈培训主题。今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当老师必须从课堂着眼,但不单停留于课堂,又必须拓宽教师的专业,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充分体现学科理论的特点,将各个学科融入到课改之中。第二,课改理念如何变成老师的生存理念,生存姿态。第三,教师发展如何转变成累积性的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我们如何对我们教师人生的一种觉悟。刘裕“关于启蒙,你不能告诉人们不知道的道理,你只能告诉人们自己知道的道理。”转向更高的视野,来提升我们整体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期待,我们请来最优秀的专家。
他们有深入的理论视野,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大家期待专家,专家也期待大家的加盟。
再次衷心地感谢大家!

主持:感谢刘教授,。正是因为刘教授树起了这样一面旗帜,我们才有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请领导专家退出主席台,聆听专家报告。
74#
发表于 2011-7-11 11:32:59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2)
温馨学习之始

“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安排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丰富的内容。
今天报到。一般会议报到第一晚就是聚餐,场面很大,觥筹交错,排山倒海,气势恢宏。那都是金子银子撑起来的场面。
刘铁芳教师团队不稀罕这个,刘铁芳教授在见面会上发言简明扼要,告诉大家要学会享受,要享受魅力的洞庭风光,要充分享受跨区域交流的友谊,要好好享受东道主的热情。主持人肖焱校长(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说得非常好,她说跟着刘铁芳教授就是读书来着,大家跟着刘教授一起感受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与他人心灵的对话。真正的读书交流活动就是高层次的思想的交流,精神的碰撞。
见面会之后是分组交流,自由分组。我们小组共37人,有重量级人物刘铁芳教授,岳阳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校长肖焱,还有1+1上的火车老师、陆燕舞老师、不学无术、小小野心家等等。陆燕舞老师还献歌一首:《相逢是一首歌》。老师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相逢的喜悦与幸福。掌声、歌声、笑声,声声悦耳。
湖南民族职业职业学院附属小学的校长方少文,很有才华。他说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而校长,更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我想他就是这么一个高手中的高手。他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不单独在他对教育的热爱上,还表现在他对岳阳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上。南湖广场的夜间游赏,方校长亲自当导游。他说起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似乎,洞庭水是他灌出来的,南湖广场,是他建起来的,君山也是他堆出来的。他步履飞快,跟慢了还享受不到他的精彩解说。他总会有很经典很智慧的言说。他说他要带领大家从优美的地方走向更优美的地方。他说植根于本土才不会水土不服,才能够根深叶茂。
2011-7-10  凌晨1时20分于民院附小学生宿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2 01:05 , Processed in 0.1385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