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省小语会30周年庆[宜昌会议]全程实录专帖[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7#
发表于 2010-11-16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96#
发表于 2010-11-15 21:23:12 | 只看该作者
       见[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法查看]字样,并非网站出故障,只是提醒[要登陆挂上注册名才能看图]的意思哦。
95#
发表于 2010-11-15 19:51:54 | 只看该作者
向管老师问好:辛苦了!
郑红霞 发表于 2010-11-15 19:03


         上图为会间所发全部资料的照片,连纸袋我都拍了照。
              为了让没机会到会的老师也能[如临其境],我希望我区到会的十位同志按在宜昌的约定,将会间所见及评课意见也以跟帖形式发上来。

      代表老师们先谢谢你们

另/请红霞老师注意,见[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法查看]字样,并非网站出故障,只是提醒[要登陆挂上注册名才能看图]的意思。
94#
发表于 2010-11-15 19:4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3#
发表于 2010-11-15 19:03:50 | 只看该作者
向管老师问好:辛苦了!
92#
发表于 2010-11-15 15:37:24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小语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宜昌成功举办!

                                                                   副理事长黄解放先生参会后写道——
                                                                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湖北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11月11日在宜昌举行,我作为副理事长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没有一个接一个领导的致辞,没有长篇大论的总结报告,没有照本宣科的经验介绍。大会采用大屏幕滚动播放30年来湖北小学语文改革历程的资料,现场教师与主持人短信互动,学生歌舞穿插其中,教师纷纷上台展示教学基本功,一个个语文教研先进学校受到表彰,一批批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上台领奖。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与轻悦之中,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会员李萍校长参会后写道——
       2010年11月11—12日,红叶沉醉,柑橘飘香。湖北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会在电都宜昌隆重召开,我校教师和集团教师代表一道,与来自全省的1300余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会议回顾、总结了省小语会走过的风雨历程,表彰了教研教改先进;展示了阅读、习作教学共四节观摩课,聚焦课堂引领了方向;特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1日上午的庆典活动隆重而热烈:全国小语会、江苏、福建等兄弟小语会以及国内小语界著名专家、华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均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全省优秀老师进行了现场书画、朗诵等教师基本功展示,宜昌当地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歌舞,台下老师积极参与短信互动。庆典活动中,分三批为获得各项荣誉的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我集团共有10项成果获“省百佳教科研成果”称号,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周矶学校有8项成果获奖。
在随后进行的四堂观摩课中,湖北名师、特级教师田祥珍和李莉两位老师妙语连珠,分别以“快乐习作”“大胆习作”为着眼点,带领学生观察、想象,趣编童话、趣写儿歌,课上得生趣盎然。青年教师胡缇、刘敏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诠释文字的意韵,享受情趣,学习写法。四位教师的课引领着我们聚集课堂,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会议的最后半天,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作了《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的报告。他针对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和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用典型的案例和妙趣的语言将不同年段的阅读目标解读得淋漓尽致,介绍了“绘本阅读课”“童诗阅读创作课”“‘ 桥梁’书阅读课”“经典阅读分享课”四种进行班级阅读的方法,并提醒广大语文教师——教学中首先要研究阅读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整合内容”的思路,并介绍了“单元整体”教学和“单元整组”教学的异同,提出了今后的两个研究重点:一是从“内容分析式”到“学习策略指导式”的转变,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二是要更好地推广推进儿童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崔峦老师的报告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使来自一线的教师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会议详情将陆续报道。



91#
发表于 2010-11-15 11:28:09 | 只看该作者
       将[宜昌会议]的四节名师展示课的详案发出来,供未获机会赴会的同行参看。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90#
发表于 2010-11-15 10:38:14 | 只看该作者
千古一愁,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小学
刘敏

    ●教材解读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诗篇。在那个诗人辈出,几乎人人都能附庸风雅地吟唱诗歌的朝代,仅凭一首诗歌而享誉于世的并不多。而张继就是其中一个。在《全唐诗》中,张继名下的诗歌只有两首,而我们熟悉的就只有这首《枫桥夜泊》。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么一首二十八字的诗歌如何流传千年而日久弥新了?当我们抛开张继的创作背景,单单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这首七言绝句时,惊奇地发现其中一个个意象竟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情怀的象征。
     “明月寄相思”的“月落”,那几声揪人心扉的乌鸦的“惊啼”,已然成了我们遥思故里、漂泊他乡惊魂的“化音”。那几点被江霜渲染得愈加昏黄的“渔火”,透过弥漫的寒气让人稍稍感到“家”的温馨,抚慰着那颗饱受羁旅之苦的心灵,同时也勾起多少游子“思归”的心怀。冷月、孤舟、渔火,何其落寞、凄清、幽渺!声声啼鸦,阵阵钟声,似乎是从生命的最深处,一下一下撩拨着诗人与读者的心弦。我们透过那涤荡千年的寒山寺的钟声,夜深入静时分在心底吟咏此帧小诗,分明可以从每个字符中捕捉到散发传递着时代久远的生命情感信息。“何时最是相思处?月落乌啼霜满天”(明.孙愤);“北城月落乌啼夜,更是孤舟肠断时”(明.张文潜);唐以后,这已成为中国诗人飘泊羁旅途中最销魂的风景了。

       ●学习目标

        1
、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
、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感受一种涤荡千年的文化情怀,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
、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累背诵。在引领学生一次次入诗言中,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体悟,读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古诗文化,品味重点句,借诗句的诵读来触摸文化的脉搏,以文化的厚度去诠释文字的意韵。让古诗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千年文化源远流长。

       ●教学理念:

      1、古诗教学的关键与难点都在如何引领学生在吟诵浅显的诗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文化内蕴。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努力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教师适时点拨中入“诗言”,晶“诗意”,悟“诗韵”。
      2、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诗歌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因此,教学中努力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境对话、切己体悟,探询诗歌传达出的情趣,在学生脑海植下一个个生动而充满文化内涵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愿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采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

       1
、自学字词,读通读顺。

    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

    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2
、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
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
、钟声响起,述说情怀

     (1)
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是,听……(擂放钟声)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

   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
学生练习写话: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
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1)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2)听,寒山寺的钟声还在敲呢。(播放钟声)来,就让我们带着这钟声特有的意蕴,一起再读这首诗。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出示课件:张继,唐朝诗人,自幼家贫,刻苦好学,虽有考场失意,但依然坚持不懈。他久别妻儿老母,远离故园,最终考得进士。他为官正直,忧国忧民。
      张继的枫桥一愁啊,愁出了深深的情怀,愁出了浓浓的亲情,愁出了无穷的力量,愁出了无限的人格。难怪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称张继的那场一千多年前的失眠为《不朽的失眠》,推荐给大家阅读。好,下课。


引之以“趣”,导之以“法”

一一“编动物童话”习作指导

恩施州恩施市实验小学
田祥珍

    教学目标:

      1
.激发习作兴趣,在习作过程中体验习作快乐,并能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


      2
.能选几种动物,展开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并尽量让故事有趣;


      3
.能修改文中明显的错误。


    教学过程:

    一、回顾童话悟特点

      1
、课前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引导学生把歌曲听成一个动物童话故事。


      2
、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


      3
、提到这个童话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
引导学生想起故事、人物、道理以及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师生交流,教师总结童话的特点:

    有趣韵故事、鲜活的人物、告诉道理或知识、丰富的想象

    二、创温情境选人物

      1
.出示教材要求:今天,我们就自己来编一个动物童话。


      2
.听说我们要编童话,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争先恐后赶来要做我们童话里的主人公呢!看,他们来了(播放多媒体课件),请你认真观察思考,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3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朋友?想想还有哪些动物朋友还没来?

      引导学生尽量用如“聪明伶俐的猴子”这种结构说出他们看到和想到的动物,尽量多地说出动物名(教师板书),提醒学生编童话要抓住动物的基本特点。

      4
.哪几个动物之间可能发生故事?你准备选哪几个动物朋友做你童话中的主人公,想好
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选主人公。在交流中提醒学生,主人公之间要有发生联系的可能。

    三、激活想象编故事

      1
.想想你选的动物主人公之间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好了小组交流一下。然后小组推选一个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一起把它编得更有趣,讲给全班同学听。


      2
.一名同学讲故事,师生、生生互动,追问细节,完善故事。


      3
.小结:编童话故事要让故事里的人物动起来,让他们有动作,有表情,会思考,会说话(提醒冒号、引号的用法),有时候还可以向读故事的人介绍一下他们的样子。这样,你的故事别人才爱读。


      4
.闭上眼睛或看屏幕上的图片,让你故事里的人物在你头脑里演电影,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


      5
.把头脑中的电影最精彩的片段写下来。你可以写一段主人公的外貌,一连串的动作,
一段精彩的对话,也可以写一段故事中角色内心的想法,有能力写完的同学也可以编整篇的故事。

    四、交流点拨互启迪
      1.同桌相互欣赏、修改、提建议。如果你觉得同桌编的故事很有趣,就把它推荐给全班同学,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佳作交流,师生点评。主要看语句是不是通顺,故事是不是有趣,想象是不是丰富。
      3.修改自己觉得修改得最满意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显身手
      1.有的人一个人编了很多有趣的童话,人们就把这些童话整理成一本一本的童话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郑渊洁童话》……如果同学们中某个人也编了很多有趣的童话,也可以整理成一本书,我们为自己将来的童话书命个书名。
    同学们自己童话集的第一篇作品马上就要诞生了,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动物童话编完好么?将来出版了自己的童话选集别忘了送给老师一本咯!
      2.学生课外习作。


学 写 儿 歌

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
李莉

    习作目标:

      1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2
、通过实践感受写儿歌的快乐;

      3
、大胆地写心中的歌。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诵读学过、读过和自己写过的儿歌及诗歌;
      2、网上搜索:
     (1)搜一搜、看一看、唱一唱儿歌(童谣)和儿童歌曲的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网上查找:儿歌(童谣)的介绍——与父母分享自己眼里的儿歌;
     (3)大自然里的各种画面和声音,搜一搜、看一看、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训练一分钟内的写字速度(要求:字写得又快又工整)

   教师准备

      l、搜集整理学生学过的儿歌;
      2、习作训练的文字资料和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  激兴趣

      1
、自由读《咏鹅》:说说七岁的骆宾为什么能把一只普通的鹅写得如此可爱有生趣

      师:是啊  生活中自己喜爱的  觉得有趣的事  可以写成儿歌

      2
、再读《家》这首儿歌,想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鸟儿的家呢?

      师:《家》这首儿歌由大自然里的蓝天、树林、小河是 白云 小鸟、花儿的家。联想到我们的祖国,不仅想象丰富有趣,而且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看来大自然里有趣的事,自己喜欢的事加上丰富的想象可以写成儿歌。
     其实,李老师既喜欢这些短小、有趣的儿歌,更磨欢儿歌中写到的有趣的、可爱的事,读联儿歌就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像这样把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学者写成儿歌一定很有意思。
   板书:学写

    二、仿一仿  改一改  学写儿歌

      1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声音?请开火车说,说不一样的。


      2
、生活中,你们熟悉的、有趣的声音是杵么样的?

     师,刚才你们说到的各种声音全是耳朵听到的,可儿歌《声音》CAI出示文字片()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这首儿歌(中写的声音与我们知道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吗?)有趣在哪?
    生答后师小结:这里的声音有眼睛看到的色彩、心里感受、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你们能像作者这样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用手触摸自己喜欢的声音吗?
      3CAI出示文字片()
      (        )
的声音是绿色的

      (        )的声音是金色的
      (        )的声音是暖暖的
     CAI出示文字片()     
     小溪的声音是(        )
   蜜蜂的声音是(        )
   医生伯伯的声音是(        )
     自然界、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哪怕是同一种声音,你的感受会不一样,此刻,你想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
注意:前面说过的不要写,要写不一样的,看谁写得有趣!让人一读就喜欢,
      4CAI出示文字片()
      (        )
声音是(          )


      5、展示学生水平:  教师相机文件———一—其实把你们学的连起来,一首有趣的儿歌。指名读(读出有趣 读出喜欢之情)

      三、读—读 创一创 学写儿歌

      1
、过渡: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想变成它吗?为什么?


      2
CAI出示文字片():读一读儿歌《我真想》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考:这首儿歌有趣在哪里?怎么写?

      3
、假如我们也把自己变成一阵风,可以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先说后写)请接着往下写几句吧!

      4
CAI出示文字片()

   我真想成为一阵风,
  (            
   我要(         
  (            
   小结:大自然的各种事物,生活中的人和事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儿歌,你想成为什么?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怎么写能表达你的喜爱就可以怎么写。
     CAI出示文字片(八):

如果我有









如果我是




                                                                              

    四、赏一赏 悟一悟 学写儿歌
      1、欣赏(碰碰车》,读一读,感受儿歌的美;
      2、欣赏《唱不完的歌》,读一读,说说:为什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可以怎么续?
   师过渡;像这样,儿歌写着写着就成为了诗歌。
      4、欣赏:《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小结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武昌实验小学

    一、教材简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教科书选编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域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享受审美情趣.


      2
.在读中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段落,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享受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赏析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美文《威尼斯之夜》;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1
、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预习反馈。学生凭借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威尼斯”的了解。


      2
、出示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威尼斯,了解小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游览威尼斯的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走进课文,其实就是坐到威尼斯的小艇上,照相机带了吗?读完之后,把你紧想拍的镜头告诉大家。
     2.师生交流初步读书之后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样子、驾驶、生活等关键词,初步理清文脉。

   三、自主阅读,围绕小艇,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1
、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去看威尼斯,其实,威尼斯真正的魅力我们还得用心去走进她,感受她。下面给大家自由观光的时间,默读课文,围绕小艇,在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批注。

   四、集体交流,感受威尼斯“说不完的情趣”。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主要教学策略是在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第二、四自然段)的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小艇样子的与众不同,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感受小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
    文章第三、五和六自然段的语言浅显,一读就懂,因此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期待通过合理取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将全文作为一个灵动的整体,依循学生的读文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行为。交流的重点内容和过程如下:
   (
)小艇的样子(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1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2
、出示第二自然段,预设交流的要点如下:



    (1)
第一句,扣住“长、窄、深”体会小艇外形的与众不同。


    (2)
第二句,扣住“翘起、轻快灵活”体会小艇静动对比之美。


    (3)
联系全段,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创设情境,感受威尼斯“说不完的情趣。”


    (
)船夫的驾驶技术
    (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
、由学生的发言切入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2
、围绕“操纵自如、平稳、速度极快”,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3、男女生比赛读。
    ()关于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
     1、师生读议第五自然段,感受小艇已经成了威尼斯人生活的一部分。
     2、创设情境,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谧之美。

   五、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1、总结全文,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再读课题。

第二课时(略》
89#
发表于 2010-11-15 10:06:36 | 只看该作者
《瞭望》文章:求索语文教育的基础
迄今为止,我们还未对语文教育规律、汉语文教育发展历史、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依据等作出认真的梳理与研究
文/张翼健
早在1978年就已提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迄今为止似更不尽如人意,其表现是:小学五六年的时间解决不了识字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基本无目标可言;高中语文教育在应试背景下变了味,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师自已的灵性与创造力遭到了压制与扼杀。
这种教学造成的结果是:由于小学未能解决识字任务,中小学流失的学生有的成为新文盲、半文盲;中小学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而返乡或走上社会者,由于语文能力不过关而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即使升入高等学校者语文能力也不适应要求,重点大学本科学生、研究生写作水平之低,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对这种种现象,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原因,逐步解决。
没有遵循母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文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真地遵照教育规律与母语文教学规律办事。语文教育现代化,应当坚持走语文教育民族化的道路,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作为世界硕果仅存的以方块汉字为基础的汉语言,与各种拼音文字均有本质的不同,尤其不能乱搬乱套别人的东西。
关于这一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汝昌教授曾批评过“古典诗歌”、“旧诗词”提法的不科学。他认为,这种名词的出现,是由于“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的体制之所以形成,完全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主要语文即汉语文本身所有的极大的极鲜明突出的特点特色,这种特点特色,决定着民族传统诗歌的一切特点特色之产生、之发展、之成熟完美——而且这是经过了祖国数千年文化历史上的无数艺术大师们的探索、实践、积累而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二是近代以来在语言与语文教育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盲目崇洋导致脱离甚至违背汉语言规律的现象却绵延不绝,堪为大祸。其代表便是以《马氏文通》为发端的用西方语言语法为模式来构筑汉语法体系的做法,不仅从根本上违背客观事物自身来总结规律的科学精神,而且百多年来,这套非驴非马的语法体系把汉语文搞得不中不西,既扼杀了汉语言的灵性与活力,又严重损害了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可以这样说,按目前语法教学体系去教学,教得越细,练得越多,对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害处越大。
三是新中国建立以后,语文教育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仍未能回到母语文教育规律上来。虽然在1950年代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编出一套水平较高、深受欢迎、效果很好到现在仍未能超乎其上的汉语、文学分析教材,使语文教育露出一线曙光,但很快便夭折了。“大跃进”与十年动乱的极左思潮已经完全漠视与不顾语文教育规律,语文教学遭受严重推残,中间虽有1960年代初的调整,但已属无力回天。
四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已出现停滞现象,效率问题不仅未得解决,而且更令人不安。比如,我们迄今未对语文教育规律、汉语文教育发展历史、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依据等作出认真的梳理与研究,改革没有坚实的基础,难以为继就成为其必然结果。
由于方方面面原因,片面追求升学之风越演越烈,语文教学的路便越走越窄。
这些年来,教育也在不断学习、吸收外国的思想与经验,但以生吞活剥、盲目照搬、片面肢解者为多,而真正从汉语文自身规律出发,经过消化吸收外国经验者则鲜见。外来的东西一涌而入,反而又阻止或延误了我们对汉语自身规律的深入研究与总结。
语文教学“科学化”存在误区
关于语文教育现代化中,有一个说法现在非常时髦,那就是语文教学科学化。语文教育科学化就是一丝不苟地按照语文特点与语文教育规律办事。然而现实中某些所谓“科学化”的说法与现象,经不起推敲。
前几年,曾兴起一股以“控制论”、“信息论”与“系统论”指导语文教学的浪潮。但是,即使大致弄明白这三种学说,也得有高等数学等理科学科的基础常识。而在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与教学法研究者们有几个是懂得高等数学的呢?那些著作论文的权威者们,那些教学经验的创造者们,自已真正弄懂了“三论”没有?而懂得“三论”的科学家们又还没有倒出时间或者没有兴趣来研究中小学的语文教学。
这样的运用“三论”指导语文教改的理论与经验缺乏科学性,语文教师们头脑里接下来的只有子系统、子子系统之类看似新颖实则毫无价值的概念与名词术语,把语文教学引向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歪路上去!
再如,一些人提出将语文教学的评价“量化”,以此作为科学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是除了识字量以外语文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不能做到精确量化的,这已为几千年来中外教育经验所证明。二是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是需要模糊的,因为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学,无论教师或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理、灵性上的因素均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都无法量化;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能做到师生感情交流、融为一体,互相理解、互相感染,这也无法打分。三是量化的评价办法容易在教学评价上将教师引向形式主义与懒惰的误区,而不是指导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水平。
又如,这些年来喊得非常响亮的语文知识序列化口号,未能对语文教育内部规律做认真的思考,还有的则是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
这是因为,首先,语文是母语文,从婴儿开始学话就已经开始学习了,环境不同,老师不同,知识起点不同,这就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序列。
其次,语文教学内容的序列界定缺乏科学依据。比如三千常用字,就很难由易到难排出一至三千的顺序;词语学习,课文排列,作文次序,等等,都是如此。
再次,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最丰富,美学修养,感情熏陶,思想觉悟、分析能力、生活与知识积累,悟性灵感都直接关系到语文能力的提高,这些东西也不能排出个科学的序列。
从上述这些所谓科学化的做法与效果看,根据我们对科学化的看法,是否应该先在认真研究汉语及汉语文教育的规律上踏踏实实、齐心协力、争鸣讨论、反复实践地下一番苦功夫,初步摸到门径之后再提科学化,那样也许会离科学更近一点儿。
民族化是根本中的根本
正是基于此,当前尤其应该倡导的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
因为近百年来,我们基本上中断了对汉语文及语文教育自身规律的探索,我们的改革,大多是拿外国的东西来改造汉语文及其教学。直到现在这种现象远未中止,而在某些方面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违背事物本身规律而想强求达到好的效果,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比如说充斥于各种教参、课文分析与课堂上的一句经典:“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按照原义,广义的散文,是我国历史上将文章分为韵文及散文两大类,不讲节奏韵律的文体不管是议论、叙事、说明、抒情,等等,文学与非文学体裁都是散文。由于上面的分类,可见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不是指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而是指语言形式。而在现实中,语文老师们基本没有依照这个真实的涵义来教学。
再如,目前流行的三大文体的文章体裁划分与教学体系,既不甚符合汉语言文学的情况,也不适应社会生活中交往的需要,又不是理想的语文知识教学体系。
首先,我国古代、现代的许多名篇,无法按照三大文体来分类。比如初中课本中有三篇“说”——按现在文体分法,当属议论文,但《爱莲说》还勉强可算是议论文,《黄生借书说》严格说来当属书信一类的应用文体,至于《捕蛇者说》则基本是叙述。再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从题目看是议论文,但其实是杂文的写法。名篇中这样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变化,不是三大文体就能包容下来的。
其次,从社会生活中语文能力的运用看,所谓纯粹的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除了少数场合外,很少用到,人们在各种场合所要进行的表达常常都是议论、记叙、说明、抒情、描写等方式综合运用,交替进行,一般都不可能是某一种表达方式的纯粹使用,所以,三大文体的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再如,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越讲越深,语法训练越搞越难。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以语言实践为决定性因素,语法则是一种辅助手段,尤其是母语学习,从来就没有也不会首先学语法的。
二是基于上一点,语感的体会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语言中丰富的内涵都只有靠语感来体会,现在的语法教学恰恰在这方面予以忽视。
三是最重要的,当前语法体系完全不符合汉语言自身特点。西方拼音文字语法规则与汉语有质的不同,且不说那些形态、人称、时态、词缀等等之类外在语言形式的区别,就说最关键的一点,英语语句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没有动词就没有了句子,与此相联系,即有了动作的发出者与接受者,亦即主语与宾语,这就构成英语句型基本特点。而汉语不是以动词为中心,汉语是流动性的、弹性的、充满灵性的、重意连的,目前以拼音文字语法体系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不推倒重来,就不会很好地促进汉语言的发展与教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例证。
周汝昌先生曾经指出,“从小时只接受过欧西语法观念并用来解释和要求汉语的人,将永远不会真懂得我们自已的传统诗歌的妙处。”周先生指出祖国语文三个特点特色,即汉语单音而有四声平仄;汉语的“特别组联机能”;以及“汉语中数量惊人的双字联系词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客观世界的深刻而高超的体察感受”,却几乎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如果不从我们自已语言的特点特色出发,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讲授与练习能有什么好的效果呢?
再有,还有一道当前难以逾越的难关,就是高考这根指挥棒。这些年高考试题特别是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中,大量的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等题目,因而在教学中这一类的练习也便泛滥成灾。□(作者为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瞭望)
88#
发表于 2010-11-15 10:06:05 | 只看该作者
《瞭望》文章:最难忘的一篇课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聂晓阳
有人说,老教材就像是旧照片,总能勾起人们内心各种各样的心绪。
也有人说,在学校的日子里,一篇课文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许要超出日后一本书乃至很多本书的影响。
在成百上千的课文当中,人们很难说清哪篇课文对自己的影响最大。但是,如果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最先能想起来的课文是哪篇?也就是说,你最难忘的课文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随机的网上调查采访中,大多数人记忆中最难忘的课文竟然都是时隔最远的小学时代的课文。那些最早进入一个孩子幼小心灵的文字,无论多么浅显,都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最值得珍藏的财富。
真情永远
“我最难忘的是《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很有人情味,后来在很长时间里我看见别人抓小蝌蚪就着急,生怕它们找不到妈妈。”在本刊记者网上发起的小范围调查中,一位网友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赞同。
冰心的《小橘灯》也被很多人同时提起。课文里乐观勇敢的小女孩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做成小橘灯,这个情景温暖了很多人,也鼓舞了很多人。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描写毛主席、周总理等新中国建国先驱的课文,其中《送雨衣》一课就给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篇课文很短,但足以把周总理的美好形象播撒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田里。
在众多的中小学课文中,《一碗阳春面》《十里长街送总理》等都有不少网友提及。一位网友说:“老师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我很感动,到现在连当时的心情甚至教室、座位、板书等细节都能回忆起来。”
在一些人看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并没有反映什么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只是细腻地描写了对过世亲人的追忆,但正是这种似海真情,令很多人记忆如昨。
一位网友说“细腻的笔触,淡雅的文风,虽是生活琐事,点点滴滴,却能敲开读者的心扉。”还有一位网友说他至今还能背诵,一背诵就忍不住要流泪……。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课文里都接触过一些俄罗斯作品,很多人最难忘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偶然发现邻居的女人死在家中,在自家也极端贫寒而且已经有好几个儿女的情况下,把邻居的小孩抱回家抚养,并且经过思想斗争,最后告诉渔夫并取得丈夫同意的故事。
朱自清的《背影》也被不少人提到。课文中,父亲跨过栅栏远去的背影,曾经不但让作者“一阵心酸”,也令不少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和父亲的心贴得更近。
懂事明理
尽管时代的不断进步,在童年饱尝饥饿滋味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中小学课文里一批描写苦日子的课文,比如《挖荠菜》《榆钱树》等,却给不同时代的很多学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字,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世界。
一位网友说,学过这些课文后,她还曾专门和家人一起挖野菜、尝榆钱,那种体验终生难忘。
在不少中小学课文里,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些课文里的寓言或者故事,打下了人生懂事明理的基础。可是,有网友感慨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大人们”教育的方式似乎也变了——变得动不动就讲大道理,而大道理看似深奥,但说服力比小时候的课文“差远了”。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最难忘的课文包括《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乌鸦喝水》《农夫和蛇》《小马过河》等,记住了这些课文,就等于记住了很多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榜样。
一位网友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职场困难中,他经常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课文《寒号鸟》,想起课文里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尤其是寒号鸟冻死之前的话:“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小学低年级一篇叫做《画》的课文。对一些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最早的关于哲理和思辨的启蒙。“这篇课文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是对一幅画的描写,顿时觉得好传神、好贴切,仿佛猜出了一个谜语一样,心里很激动。”一位网友说。
一些人对于祖国宝岛台湾的最初认识,也是在小学课文里。有人至今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的课本”,课文题目叫《日月潭》,是“第一篇要求全文背诵的长篇课文”——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坐落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对一些上世纪70年代生人来说,他们最难忘的课文是一篇曾带给他们无限憧憬的文字——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二○○○年。“那时候,2000年是一个多么遥远而又美好的年份啊,仿佛到了2000年,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共产主义就实现了。”一位网友说。
不同的“第一课”
也有网友说,他最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你办事,我放心》——水有源,树有根/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你办事,我放心”/为我们选定了带路人/华主席,真英明/除“四害”,为人民/我们紧跟华主席,高举红旗向前进!
这是1977年他上小学读到的第一课。
而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不久,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大跃进”期间,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主席。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共产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课文修订为:我是中国人。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开学了》《爱爸爸妈妈》等。在北京,2008年秋季开学的孩子们读到的第一课是《秋天》,而第二学期第一课是《春天》。
据有关人士考证,清末最有名的《澄衷堂字课图说》第一课为“天”;宣统二年《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的第一课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5 14:47 , Processed in 0.199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