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的另一种“面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9: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的另一种“面目”
——以台湾教师的阅读教学为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   
转自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我有机会观摩了台湾老师的阅读教学,深深体会到,两岸的阅读教学在理念和实施上各有特色,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很多。现把个人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课文仅仅是“读”的凭借吗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关于课文应当承担什么样作用的问题,有很多论述,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观点。叶老主张,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课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应该说,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一直是遵循叶老所指引的方向前进的。不过,在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材编排体系中,课文所充当的“例”,更多的是指向阅读,而较少指向听说读写以及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目标。如《晏子使楚》,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训练“复述”的例,可以把它作为“按一定顺序”表达的例,而较少把它作为历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例。



对课文所充当的“例”定位单一的处理倾向,使内地的阅读教学趋同的情况比较多,虽然课与课之间也有一些方法和策略上的不同,但总体思路是大体相同的。而台湾同行在运用课文方面,表现出的目标意识则比我们更加多元一些。从他们对下面几篇课文学习目标的设定,就可见一斑:


●面对不同意见时,能举证事实,说明理由,有条理地与人理性沟通;


●能把握关联词的特性,并加以练习和运用;


●能应用顺序、因果的阅读策略重组→个段落。——《两兄弟》


●能从文本中找出描写角色的句子;


●了解作者从哪个角度描写角色;


●能从作者描写角色的句子推论角色的个性或特质;


●使用描写角色的方法练习写作。
—《推敲》



●透过阅读故事、共同讨论,探索故事的主题;


●藉由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等细节,确认故事主题;


●连接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工作表,并制作自己的工作表。——《工作表》


●运用故事地图理解故事内容,作为分享故事的依据;


●增加故事的事件联系,创造一个故事的场景与情节。——《田鼠阿飞》


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目的,有的是指向听说能力的培养、词句的运用、组句成段的策略;有的是指向由读到写的迁移;有的是指向领会课文的主旨,学会写应用文;有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把握故事内容的方法。这些目标与我们常见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的目标相比,显得更丰富。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我们凭借课文的“例”在学习语文上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台湾同行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反思呢?


如何实践“用教材教”


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个问题好像不用回答。当理论层面解决了为什么要“用教材教”的时候,在实践层面,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用教材去教?课改以来,内地教师的教材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把教材当作至高无上的“圣经”。但在怎样“用教材教”方面,好像方法还不是很多。我们来看看台湾老师执教《两兄弟》—课的一个片段: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犬家想听吗?


生:(高兴地)好呀!


师:有两兄弟,他们去旅行,走了很久的路,累了,就躺在林中休息。醒来后,看见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发现这块石头的人,在傍晚前走进森林,游过河,从母熊身边拖走小熊,跑到山顶上的房子,就能拥有幸福。”两兄弟面临着选择。(即课文第亠自然段的内容。)


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两兄弟,你会怎么做?

(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去”还是“不去”的理由。)


师:课文中哥哥和弟弟的看法也不相同。下面这些句子就是哥哥列举的不去的理由,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吗?(老师将课文内容分句切割,打印在纸条上。)

1.再说,就算那些话可信,但你想想,等我们走进森林,天已经黑了。我们会迷失在森林里,不容易找到那条河。


2
,最重要的是,石头并没有告诉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幸福。


3
,首先,谁晓得石头上的话是不是真的?也许它只是开个玩笑。


4
就算找到了那条河,如果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怎么游过去呢?


5
,就算游过去了,要从母熊身边抱走小熊,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句子排好顺序,组成一段话。)


师: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按顺序排列好句子,并说明理由。


(全班一起讨论各组排列的文章,充分发表意见。)


师:请大家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你觉得哪一种叙述得更清楚?


内地的阅读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把课文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这一篇”课文。而把课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媒介、途径或手段之一,借助课文来学习相对外在于这一特定课文的技能、方法、策略等的教学则比较少见。在台湾老师的阅读课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并没有在解读课文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是把课文作为达成目标的一种凭借,一份材料。如,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了“面对不同意见时,能举证事实,说明理由,有条理地与人理性沟通”这一听说目标。教师的做法是:首先,设置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面对这种情境,是“去”还是“不去”?如果“去”,理由是什么?如果“不去”,理由又是什么?还要考虑,要想说服不同意见的人,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老师把课文里哥哥反对的理由进行分句切割,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重组成有条理的一段话,想好理由。接着,各小组上台汇报,说明自己是怎样按顺序排列句子的,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对于与其他小组排列方式不同的地方,申述自己的理由,指出自己认为对方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读课文,与课文的表达相对照。


从这个片段中,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两岸语文教学的一些差异?对课文的不同处理,暗含着对课文功能的不同认识。国外及其他地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有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功能发挥的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而内地语文教材中课文类型的划分,如分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主要是从“读文”的角度来思考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台湾教师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预测。预测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学生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然后加以证实或否认,进而达到准确理解。预测一方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的效果。这节课有两处使用了预测的方法,一是上课伊始,老师讲述故事,把孩子带人问题情境中,谈各自赞成还是反对的理由;一是老师事先把课文内容分句切割,让学生组织成表达清楚的段落。很显然,当学生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和课文中哥哥、弟弟赞成或反对的理由相对比的时候,当学生组句成段的内容和课文中的内容相对比的时候,如果学生的回答与课文相差不大,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说明他对问题的思考、对语言的感受和运用有了新的进步;而如果与课文相差较大,则会在跟原文对照后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留下较深的印象。
语文能远离批判思考吗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能读会写,还应当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对于文本提供的内容或作者想传达的价值观,正确理解是一个方面,批判思考是另一个方面。在开放、多元的现实社会里,经过批判思考后所认同的价值观,更能成为行动的指南。台湾同行在进方面所做的努力,一是在选文上,课文本身就能给学生带来多元价值的思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拿《两兄弟》一文的教学来说,课文出自大文豪托尔斯泰之手,讲述的是两兄弟在旅行途中发现了下块石头,上面写着,发现这块石头的人,如果他能穿过森林、游过湍急的河水、从母熊身边抱走小熊,最后跑到山顶的小屋里,就能找到幸福。弟弟决心去寻找幸福,而哥哥却不想这样做。他们分了手。不久,弟弟按照石头上的话,找到了山顶的小屋。于是,他当了国王。弟弟做国王的第六年,邻国向他们发动了战争,他的国家被占领,弟弟成了一个流浪汉,回到了村里,两兄弟又见面了。这时,哥哥对弟弟说:“你看,我是对的:我的日子既不富有,也不贫穷,你虽然当了国王,可是遭遇了很大的麻烦。”弟弟不同意哥哥的看法,他对哥哥说:“虽然我现在身元分文,但是我拥有美好的回忆,而你却没有。”
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寓意很深刻的故事。文章所要揭示的观点是:人生就是一段经历,我们在出发时是相同的,我们的结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过程,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将会充实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到一种人生的厚重。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能更多地会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上,而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课文思想内涵的做法则比较少见。台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其实是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弟弟的做法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也有学生觉得,平平安安的生活有什么不好,难道一定要经历大风大浪才有意义吗?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对人生有不同的态度,又何尝不可呢?

以上是我对这次交流会上台湾教师阅读教学的一些初步思考。其实内地的阅读教学也有许多长处。我们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岸语文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50 , Processed in 0.0823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