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教学≠“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7 10: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教学≠“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
──记第一次公开课
浙江省奉化锦溪小学 叶 静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很强,于是我调入新学校后第一次教研课就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因为这节课是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成功与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所以我课前参阅了许多老师上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了试教……


庆幸的是,上课与试教时的情形差不多,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语言也很有条理。


该说话训练了,只要让学生把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说清楚,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圆满完成。于是我面带笑容地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把更羸不射箭就能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说一说?”只见王颖第一个把手高举。王颖是我班回答问题的高手,像这种问题,她可是被忽略的对象。见我几次跳过不点名,她的小手举得更高了。她那么想回答吗?正在我怀疑之际,不想,她直接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更羸会把他只拉弓不射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


怎么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刚才没听?于是我轻描淡写地说;“书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嘛,因为那时魏王问了更羸:‘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更羸作为臣子,他怎么敢把他只拉弓不射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难道他不怕魏王因为妒忌他的才干而杀了他吗?”


“这个……”我一时语塞,继而想到,这个问题与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无关系,不是添乱吗?


于是我有点恼了,说:“这个问题与这节课的学习并无直接关系,下次再说。”


“哦……?”


虽感觉到她的不满意,但为了掩饰尴尬,也为了本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于是我说:“现在同桌把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练说一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安排同桌练说,做了作业本,这节课就算“大功告成”了。


课后,想起这件事,我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说得对呀,以前学过的《草船借箭》一文,不也有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处处刁难这一事例吗?作为臣子的更羸怎么敢那么直接地把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难道他不怕魏王因为妒忌他的才干而杀了他?上网查查看。


一查,我真是后悔不迭。


资料显示:


1.“惊弓之鸟”是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从》。更羸,《战国策》中假托之人名,后世有人以为是“甘蝇”之音转,甘蝇也是古时善射之人,时代不知。

2.现在还是没搞清楚,更羸射雁发生在啥时候,因为此事只是赵使魏加所转述,只能说是发生在魏国,而这个魏王也不知是哪个王。


看着以上的资料,我真是羞愧难当!就因为自己备课的不充分,因为自己知识的不丰富,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为了掩饰所谓的尴尬,我竟然将学生珍贵的思维火花揿灭,将学生质疑的勇气抹灭,将学生的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大海,毫无音讯。或许,我抓住这一契机,就可以是一片涟漪,可以是水花四溅,甚至是波涛汹涌,或许就会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课堂!可是现在,却因为我的狭隘,而化为了一片平静。


这遗憾又失败的第一次公开课,使我深深懂得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预设的教学方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用心体察学生,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这样,精彩才会到来!</SP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33 , Processed in 0.09828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