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课堂的三种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0 16: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快乐课堂的三种策略[/url]
王怡文
[url=]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然而,纵观当前的课堂,严肃和紧张太多,规矩和要求时时抑制着思维的拓展和表达的灵动。
如何把笑声带入课堂,把快乐融入教学,笔者试着谈几点有效策略:
一、体验角色,让学生享受“代人物言说”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人物有角色的文章较多。这类文章,往往情感意蕴丰富,留白的空间较大,值得咀嚼品味。学生如果能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并在角色体验中披文入情——无疑,这样的阅读和对话都是快乐的。
案例】(来源:《平平搭积木》)
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
生:(齐)“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师:(亲切地问)“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生:(齐)“一间给爷爷和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师:平平,平平,你为什么要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呢?(曾有孩子质疑。)
生:因为爷爷很爱书,有很多很多的书,有一个书房才可以安静地看书,所以我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
师:真是乖孙女儿!(众笑,发言孩子笑得特别甜。)
师:(急切地问)“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生:(齐)“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指导读出抑扬变化。)
师:平平,平平,为什么要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啊?
生1:因为我有一间房子多啊!(笑)
生2:可是,没有房子住的人太可怜了,所以我要搭房子给他住。
生3:没有房子住的人有时要住在大街上,很冷很冷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生4: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非常需要房子;我们住得好,如果能够帮助他们,不是更好吗?
师:哦,多么善良的平平!平平,平平,你还要搭房子吗?
生:(齐读)“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
在诗歌一问一答的朗读中,几乎没有技巧的指导,但教师或亲切或急切的言语示范,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真实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成主人公“平平”。这不是单纯的诗歌朗读,伴随着朗读的是穿插其间的师生对话,是学生移情体验后的理解和表达——随着“话筒”的传递,学生互相启发,流淌出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流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
教学中的角色体验,其实就是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可能是文中人物、也可能是隐含着的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这一教学策略,可以很自如地进入课文。然后进行角色品味和触摸,再读文本,便能读出声音,读出画面,读出喜欢来。
二、设置错误,让学生享受帮老师发现错误的快乐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要有效的组织和引领孩子全身心地进入学习,没有情趣、缺乏智力挑战是很难“动天君”的。
案例】(来源:《比一比》)
师:这篇儿歌真有意思,小朋友读得很有节奏,很有味道,我也想来试试!
(教师很认真朗读,但偷换了个别量词。)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颗苹果一个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杏子一个桃。
(朗读中,有学生偷笑,笑出声,忍不住“嗷嗷”叫,拼命举手。)
师:(故作糊涂)我读得不好?
生:(摇头)你朗读很有感情,语气也很好,但读错了。你读成“一堆鸭子”,“一群杏子”了。
师:“一堆”“一群”是不是指东西多?(生点头)那么鸭子很多,杏子很多,我说“一堆鸭子”,“一群杏子”有什么错啊?
生:你说不能随便改动的,这样也不好听。
师:为什么不好听,不能改呢?(板书“一堆、鸭子、一群、杏子”。)
生:“一堆”要指不会动的东西,“一群”是指可以动的。
生:因为鸭子会走来走去,放在一起会走开的,所以不能用“堆”;杏子是不会动的,可以堆在一起。
师:哦,那可以说“一堆什么”,“一群什么”呢?
……
生:你还把“一头黄牛”说成“一只黄牛”,一只猫说成“一头猫”了。
师:(疑惑)这为什么不行?
生:这样不好听。
生:“头”要指大一点的,“只”是指小一点的。
师:哦。那我们的体育老师大不大?(生说“大”)我们班夏志鼎大不大?(生说“不大”)那好,我说“一头刘老师”,“一只夏志鼎”,行吧?(学生笑晕,连说“不行”)又为什么不行?
生:“头”和“只”都是指动物的,不能指人。
师:可以说“一头什么”、“一只什么”呢?
……
(同样学习“一颗苹果一个枣”。)
师:看来我一不小心就会糊涂,你们那么聪明,帮我纠正了,谢谢!能不能读得让我佩服呢?
(生读得很起劲,神采飞扬,还带着笑意,大多能熟练背出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之后,补充李金斗的相声《数量词》,乐晕!)
数量词的使用很难,它往往是约定俗成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堆”,什么时候用“群”呢?告诉,是一种学习,一种简单方便的学习。但是,过多的告诉和灌输,往往会让孩子懒得动脑,甚至懒得听。记得,《中国教师报》曾刊登《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的文章,文章让人触目惊心。也许不会思考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当然不仅仅是教师)压根儿就没给思考机会,抑制了思考?
案例中,欢乐的笑声感染着所有的人,你想游离课堂都很难。诚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言:“我所致力的目标,是要探索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不把知识‘填入’你们的脑袋,而是让你们自己设法向我‘夺取’知识,从与我的智力‘搏斗’中掌握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对知识不倦的渴求来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使这一切真正地得到实现,我将在你们认识的道路上设置一道道的障碍,你们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来跨越这些障碍。”也许正是这样的障碍设置,教师成了学生的“对手”,诱发其在亲历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挑战原有认知、言语积累,让实践充满乐趣。
挑战“失误”,是一种生动活泼和妙趣横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小小的言语“失误”的偶尔闪现,反而使学生对语言更加敏感,更为警觉。此时,师生是真正平等的“对手”
,孩子绞尽脑汁“辩论”,迫使教师承认:“你们是对的……我错了!”——这样的和谐交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三、创设问题,让学生享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快乐
语文教学,一再强调要精讲巧问多实践——浸润在优秀的语言文字中涵泳体悟,培养语感,学会思考。因此,如果能紧扣语言文字,把握学情展开思辨,那语文学习无疑会是一部“开心辞典”。
案例】(来源:《影子》)
生:老师,“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是什么意思?(这正是教学难点!)
生:就是指只要有光线,就会有影子。
师:可是,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
生:因为影子跟着我们。
师:那为什么要说小黑狗,不说小白狗、小花狗呢?
生:(笑,纷纷举手)因为影子是黑的。
生:没有影子是白的、花的。
师:哦,那为什么不说“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猫”或者“小黑兔”?我更喜欢兔子,那就改成“小黑兔”,好不好?
(生笑,摇头,但一时又说不清楚。教师提示读读第二节。)
生:(恍然大悟)因为狗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最喜欢跟着人。

生:我爸爸说狗是最忠诚的动物,会看家。
生:如果你给它吃肉骨头,它就会摇着尾巴谢谢你,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兔子没有这样的,所以说“影子就像小黑狗”。
师:有道理,我明白了。(问质疑生)你明白了吗?
(生诵读诗歌。)
上述案例,从质疑出发,还经历从“小白狗”到“小黑兔”的步步追问,迫使学生积极调动原始生活积累,不断提取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陷入”困境而后“柳暗花明”。试想,在这样的思辨中理解诗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不但这一认识过程本身充满着清脆的笑声,就是以后再读诗歌继续品味,是不是也会更加形象,更有质感呢?
我们都知道,儿童是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尤其是对自己陌生的、不明确的或者有矛盾的地方,更是如此。这种反诘追问的教学策略,就是从学生的学情(他们自己的观点或可以接受的命题)出发,揭示出矛盾的方面,诱导逐步深入,最后确立比较准确的、明晰的观点。就在这寻根究底的质疑、反诘、追问、归谬中,师生(有时包括听课教师)都能感受到思辨的快乐,感染到获取“真知”的愉悦,同时,在会意的笑声中,还能不知不觉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任务,这一过程积极主动而兴趣盎然。
有人说,快乐地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他的语言本能,激活他的“语言需求”,定能使语文学习焕发应有的生命光彩,让快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ur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20:55 , Processed in 0.0727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