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课要让学生“由心而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 17: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课要让学生“由心而学”
2007年08月08日 07:54:56  来源:教育新闻网
    【摘要】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大力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美术教学  兴趣  情感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
  当前,在大力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备“课”,而不是备“人”。教材是他们惟一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技巧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正所谓让学生“随心所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以新激趣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红色的画》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混合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 以情激趣
  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 以美激趣
  “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果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
   二、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缩短师生距离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和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2. 给予学生安全感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教师应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巧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回答的问题,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既对学生的付出予以肯定,又能激励他们继续前进。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握教学难易度,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三、了解学生生活,巧置情景,调动学生的感知欲
  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就必须要让学生从心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生活。例如,在教学《茂密的花》这一课时,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到花园去嬉戏、去体验、去感受实实在在的花。他们对花园中的具体形象充满表现欲望,这样就会主动、积极地把感受画下来。
  其实,“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是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知道,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他们在花园亲自去体验鲜花的美,体验花香的惬意,体验在鲜花中的欢乐与激情,所有的这些,使学生沉浸在愉悦和激情中。在这种愉悦与激情中,他们的感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呆板变为敏锐。久而久之,这种感知会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变成一种自觉。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做到“心中有画”。
   四、走进学生心灵,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作业后,一会儿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小孩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而是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于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
  例如,在教学完《画夜景》后,大部分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但有一个学生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出烟花的不同形状与色彩,而是从头到尾画的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的马虎与浮躁,反而表扬他观察生活仔细、角度独特。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的作业非常认真而有个性。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总喜欢站在小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五、善待学生习作,积极引导,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乐趣之中。我在二年级教学中发现,有一位同学不管老师教哪一课,他都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然后开始画小人物形象。我对这种“不务正业”的现象先是采取制止的办法,让他认真听课,完成课堂作业,可结果他的课堂作业还是完成得很不好。以后这种现象他又重复多次,但我没有按以前的方法做,而是改变了策略。我故意不作声,让他尽情地去画,甚至还有意鼓励他画,结果我惊奇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管是比例,还是神态都很准确,惟妙惟肖。此后,我开始有意地去指导他,把他的小人物作品在班上传阅,鼓励他进行小人物画创作。现在,这位同学不管是美术兴趣,还是绘画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儿童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去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事事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前进小学)
2#
发表于 2009-8-2 12:51:27 | 只看该作者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7:31 , Processed in 0.0693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