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南区,王母湖和野潴湖是她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两湖一东一西,相向南去,入俯河,汇长江。
王母湖听名知义,故事优美,野潴湖的传说则不尽然。其实,两湖并行,如同一对双胞胎,她们的故事也有相同之处。
相传,玉皇大帝为取悦王母娘娘,为王母娘娘在凡间建了座浴池——王母湖。开凿王母湖的是王母娘娘守御花园的大将军朱精。这个朱精其实是头野猪精,曾在凡间为祸一方,后被王母娘娘收服,为王母娘娘守园子。朱精力大无比,奔跑如飞,尤其善开凿河流。一个星朗月圆的晚上,王母娘娘带着七位如花的仙女到王母湖沐浴,朱精也尾随在后,一到王母湖,朱精怕被王母娘娘发现,向东一跃,足足有二十里,它稳住脚步,借着月色一望,发现此地地势开阔,一弯细流汩汩南流,细流两则,水草丰茂,一望无际。“真是个绝景佳地!”朱精感叹的同时,一个设想油然生成:守园子太无意思了,何不在这里寻个处去,快活快活。朱精本来就是个精怪,说干就干。趁着月色,它使足气力,顺着细流,一口气凿了三十里,直抵前方的大河才止住步,就在河水倒灌时,它猛然向北一跃,来到一个称“大墩”的地方,那里地势高,四周环水,且长满芦苇,阴凉干燥,朱精就在此安营扎寨。
第二天,早起的人们忽然发现,昨日的细流一夜之间成为汪洋,甚为惊异,大家认为只有神仙才有这个能力,于是,抬来三牲,烧香鸣竹,向天祷告,并称此湖为“天河”。
水是人生存之源,有了水,引来了人,湖的两岸,迅速兴旺起来。 有一年的五月十五,湖两岸的人为了敬神,在“天河”里划龙舟,锣鼓喧天,吼声震地,从早一直闹到晚,惊得躺在芦苇丛中闭目养神的朱精坐卧不安,于是妖性复发,它一跃而起,在河水中狂奔,搅得白浪滔天,倾刻,湖两岸一遍国泽,庄稼全被淹没。自此,每年这个时候,朱精的妖性就会复发,每到这个时候,“天河”两岸就是一遍汪洋。
年年涨水,害苦了湖两岸的百姓。有一首歌谣为证:一月玩,二月混,三月四月求神仙,只要五月不涨水,杀猪宰羊敬上天。一天,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打这里经过,看见饥民遍野,凄凄惨惨,遂问原由。民众说,只因湖水泛滥为祸。白发老人听了,手搭凉棚,自湖水下游往上望去,发现湖上游的芦苇丛中妖气冲天,再仔细一看,那里躺着一头硕大的野猪。老人招来众人,说:要除害,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在湖的西北岸建一座石塔寺,定能震住此妖。待人们再问时,老人已不知去向。根据长像,人们猜测该老是太白金星下凡,于是焚香遥祝。依照老人的指点,湖西岸的百姓有钱出钱,无钱使力,三个月的工夫,一座占地十亩的寺庙落成了。就在石塔寺落成的当日,藏在芦苇丛中的朱精忽然感到浑身不自在,它即刻腾空而起,向西北窜去。霎时,狂风大作,暴雨骤起。就在朱精要远去的同时,从北方飞来一口大钟,“哐啷”一声巨响,将朱精牢牢盖住。当地百姓为了不让大钟受到风吹雨淋,又在大钟的上面建了一座庙,因为是野猪受惊吓后被大钟盖在这里,所以,庙取名为“猪惊庙”。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此事,下凡人间,把朱精带走了,那口飞来的大钟也回到原来的去处。湖两岸的百姓知道湖形成的真正原因,将“天河”改名为野猪湖,后来又演变成“野潴湖”。
降魔震妖的“石塔寺”“猪惊庙”(后为诸赵庙)早已在“文革”间毁掉,只有“野潴湖”一往情深地泊在那里为民造福。
传说归传说,野潴湖真正没有水患,还是在新中国修筑了野潴湖堤坝,修建了大闸之后,虽有些内涝,但无大碍。如今的野潴湖,是真正的鱼米之乡。由于湖水水质好,水产品格外鲜美,那里的胖头鱼味道天成,喜头鱼更是鲜美无比,闵集乡的虾渣香飘千里,三汊镇的蛤哇汤独一无二,品尝过的人们,无不赞叹为妙品。
野潴湖,美丽的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她的传说将更加美丽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