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港城:从文化先进市到文化示范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08: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港城:从文化先进市到文化示范市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张家港市文化部门始终将繁荣艺术创作摆在重要位置,每个艺术门类每年都要推出一批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新作。“十五”期间,全市共有130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入选、展出、获奖,其中小苏剧《童心无忌》等3件作品获全国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奖。市锡剧团每年都要新创排一台大戏和一台配合中心工作的专题综艺节目,该团演员董红在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2002年,高卫平、徐世平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首届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创作奖。2003年,张家港市有五人五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入选数量在全国各县(市)独无仅有;同年3月,朱永灵在日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2005年,戏剧小品《姑娘十八》在首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进入业余组前五名,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最佳剧目奖。2006年,市锡剧团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七届锡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等9个重要奖项。市评弹团创排的短篇弹词《良心》参加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一举夺得创作金奖、节目金奖和表演银奖。改编的弹词《玉蜻蜓》选段参加省第五届曲艺节获得表演奖。市文化馆有三个舞台类作品和两幅书画作品入选省“五星工程奖”,其中小品《敲背》获得金奖,群文理论文章《小城市文化跃升之途——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同时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2006年,我市被中国剧协授牌成为全省首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后,成功举办了全市小戏小品作品改稿会和小戏小品新节目调演,先后有6个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2007年,市文广系统共创作艺术作品1200多件,基本涵盖了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画影等各主要艺术门类,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奖的优秀作品,获奖数量之多、层次之高,为历年来所罕见。市艺术团“四年磨一剑”,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等7个奖项;在此基础上,又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县(市)级剧团之一,参加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我市有三个作品参加评选,其中《吴二赖讨田》和《敲背》双双荣获比赛最高奖——小戏类优秀剧目奖和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另一个小品《爱你没商量》被评为优秀入选剧目。在年底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小戏《吴二赖讨田》又获得大奖(全省3个)。此外,小品《荠菜花开》在第六届CCTV小品大赛决赛中获优秀节目奖,歌曲《和谐凤凰》、《河阳山歌》在中国第四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舞蹈《秦王点兵》、独唱《长江边上好家乡》、国画《清风入帘来》、电影剧本《闹花瓶》等也纷纷在省级以上入选、获奖。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张家港市文化部门始终将繁荣艺术创作摆在重要位置,每个艺术门类每年都要推出一批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新作。“十五”期间,全市共有130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入选、展出、获奖,其中小苏剧《童心无忌》等3件作品获全国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奖。市锡剧团每年都要新创排一台大戏和一台配合中心工作的专题综艺节目,该团演员董红在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2002年,高卫平、徐世平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首届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创作奖。2003年,张家港市有五人五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入选数量在全国各县(市)独无仅有;同年3月,朱永灵在日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2005年,戏剧小品《姑娘十八》在首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进入业余组前五名,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最佳剧目奖。2006年,市锡剧团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七届锡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等9个重要奖项。市评弹团创排的短篇弹词《良心》参加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一举夺得创作金奖、节目金奖和表演银奖。改编的弹词《玉蜻蜓》选段参加省第五届曲艺节获得表演奖。市文化馆有三个舞台类作品和两幅书画作品入选省“五星工程奖”,其中小品《敲背》获得金奖,群文理论文章《小城市文化跃升之途——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同时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2006年,我市被中国剧协授牌成为全省首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后,成功举办了全市小戏小品作品改稿会和小戏小品新节目调演,先后有6个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2007年,市文广系统共创作艺术作品1200多件,基本涵盖了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画影等各主要艺术门类,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奖的优秀作品,获奖数量之多、层次之高,为历年来所罕见。市艺术团“四年磨一剑”,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等7个奖项;在此基础上,又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县(市)级剧团之一,参加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我市有三个作品参加评选,其中《吴二赖讨田》和《敲背》双双荣获比赛最高奖——小戏类优秀剧目奖和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另一个小品《爱你没商量》被评为优秀入选剧目。在年底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小戏《吴二赖讨田》又获得大奖(全省3个)。此外,小品《荠菜花开》在第六届CCTV小品大赛决赛中获优秀节目奖,歌曲《和谐凤凰》、《河阳山歌》在中国第四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舞蹈《秦王点兵》、独唱《长江边上好家乡》、国画《清风入帘来》、电影剧本《闹花瓶》等也纷纷在省级以上入选、获奖。
  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着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新时期张家港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长江文化”品牌和“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弘扬灿烂的长江文化,推进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交流,提升张家港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从2004年起,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每年联合主办一次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2004年(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周共举办五大系列文化活动,包括“长江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晚会、长江流域地方戏剧发展联盟研讨会、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城·长江人”长江名城文化风情电视片展播。2005年(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先后举办了“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晚会、“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首届年会等活动。2006年,撤县建市20周年庆黄暨’06(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举办了庆典开幕式、第二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研讨会、缪氏医宗艺术室开馆仪式、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联谊会等重要活动。2007年,举办了第二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第二届(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华情”大型演唱会、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联谊会。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张家港市充分发挥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特色文化“一镇一品”工程。金港的剪纸、塘桥的围棋和书法、杨舍的民间艺术、乐余的风筝等在省内均有一定影响。我们积极争取由市“两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各镇、村(社区)全面启动了文化阵地“八个一”工程。2007年,全市已有8个镇和102个村(社区)达到“八个一”要求。

  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张家港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至2005年末,先后公布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处。对这些文物古迹,均按法律规定,划定了保护范围,竖立了保护标志说明牌,建立了记录档案并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现象,其完好率达到80%以上。境内从西部到东南部,沿古海岸线一带先后发现和发掘了近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沙的东山村遗址被认定是长江下游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最早的遗址,距今约8000年。从1992年起,张家港市文物部门每年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定期组织文物专题调查和抢救性发掘。2002年,配合沿江高速公里建设,市文物部门联合苏州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古墓葬4座、古井12口,出土以宋代为主的文物314件,接近前十年出土文物数量的总和。2001年,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民俗文物,到2005年底共征集民俗文物310件。张家港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阳山歌作为“苏州吴歌”的一部分,已被收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市政府发文公布了我市首批21处文物保护单位城市紫线;6月,香山藏军洞和恬庄榜眼府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省级文保单位增加至3处。10月,市、镇两级财政拨款25万元对杨舍镇北新古桥进行修复,目前已经竣工。12月,总投资490万元的恬庄古建筑维修工程正式开工。此外,博物馆还在馆内新开辟了“缪氏医宗艺术室”和民间收藏精品厅,组织编写的《张家港市历史文化资源报告》已出版发行。2007年,总投资490万元的恬庄古建筑维修工程顺利竣工,市政府新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总数达到37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3处),启动了东山村遗址新一轮考古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张家港市十分重视文化市场培育工作,注重农村文化市场开发,大力扶持高雅艺术和高品位文化。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办证注册的文化经营单位1009家(含新闻出版一块),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音像、书报刊、演出等七大门类在内的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文化市场经营格局,涌现出了巨星影城、张家港书城、天地豪情名人会所、天威音像超市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场所。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市场,市有关部门在广泛宣传和严格贯彻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文化市场管理制度,从严把好经营准入关、人员培训关、内容审查关,着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张家港市还成立了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和3支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不断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在抓好文化市场日常巡查的同时,文广、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坚持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对文化市场开展执法检查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2005年,张家港市被授予全省首批创建“无小耳朵社区”先进县(市)称号。2006年,市文化市场管理被评为江苏省“打黄打非”有功集体。精心培育出版物市场,建设高标准农家书屋50家,受到省、苏州市新闻局领导高度评价。2007年,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起草并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文化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职能交叉、效率不高等老大难问题。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把“查源头、端窝点、办大案”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加快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组织发动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和每月一次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与公安部门联合破获了“8.22”贩卖盗版、黄色光盘大案,从严从快打击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07年,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0.5万张(盒)、盗版书报刊6.5万册(张),取缔“黑网吧”和地下游戏机房160多家,取缔非法大棚演出11家次,拆除非法安装的“小耳朵”170多套,立案查处121起。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张家港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文广投入机制。在总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电影广场建设中,自觉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合作经营、吸引民资等途径,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影剧公司、音像发行总站等经营性事业单位,坚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及时进行转企改制;各单位的人员性质全部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文化、广电两大部门合并的基础上,张家港对乡镇广电网络进行了整合,21个广电站合并为8个,人财物全部由文广局垂直管理;同时,对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进行全面整合,原有线台停办电视节目,所有电视专业频道全部划归电视中心管理,各类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频道形象进一步亮化。市文化部门在下属事业单位中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广播电视台“三中心”和各广播电视站全部实行定编定岗、竞争上岗,按月实施考核,聘用合同工工资实行等级管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也全面实行了干部职工的聘任聘用制,改干部的任命制和工作人员的统配制为双向选择、双层聘任、全员招聘制,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006年,各镇文化站更名为文体服务中心,变差额拨款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常阴沙管理区广电站划归我局管理,书画院划归市文联管理,市锡剧团和市评弹团合并成市艺术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党支部正式成立,文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06年7月,张家港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网站正式开通,2007年,文广局OA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成为推行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公的重要载体。文广局机关、电视中心、有线传输中心、图书馆、金港广电站顺利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我局还相继成立了妇委会、团委和人武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建立的“爱心基金”接受单位和个人捐款超过31万元。此外,计生、综治、卫生、扶贫、史志、档案等条线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8:01:39 | 只看该作者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张家港市文化部门始终将繁荣艺术创作摆在重要位置,每个艺术门类每年都要推出一批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新作。“十五”期间,全市共有130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入选、展出、获奖,其中小苏剧《童心无忌》等3件作品获全国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奖。市锡剧团每年都要新创排一台大戏和一台配合中心工作的专题综艺节目,该团演员董红在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2002年,高卫平、徐世平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首届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创作奖。2003年,张家港市有五人五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入选数量在全国各县(市)独无仅有;同年3月,朱永灵在日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2005年,戏剧小品《姑娘十八》在首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进入业余组前五名,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最佳剧目奖。2006年,市锡剧团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七届锡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等9个重要奖项。市评弹团创排的短篇弹词《良心》参加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一举夺得创作金奖、节目金奖和表演银奖。改编的弹词《玉蜻蜓》选段参加省第五届曲艺节获得表演奖。市文化馆有三个舞台类作品和两幅书画作品入选省“五星工程奖”,其中小品《敲背》获得金奖,群文理论文章《小城市文化跃升之途——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同时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2006年,我市被中国剧协授牌成为全省首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后,成功举办了全市小戏小品作品改稿会和小戏小品新节目调演,先后有6个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2007年,市文广系统共创作艺术作品1200多件,基本涵盖了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画影等各主要艺术门类,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奖的优秀作品,获奖数量之多、层次之高,为历年来所罕见。市艺术团“四年磨一剑”,创排的大型锡剧《荒唐王爷》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等7个奖项;在此基础上,又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县(市)级剧团之一,参加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我市有三个作品参加评选,其中《吴二赖讨田》和《敲背》双双荣获比赛最高奖——小戏类优秀剧目奖和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另一个小品《爱你没商量》被评为优秀入选剧目。在年底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小戏《吴二赖讨田》又获得大奖(全省3个)。此外,小品《荠菜花开》在第六届CCTV小品大赛决赛中获优秀节目奖,歌曲《和谐凤凰》、《河阳山歌》在中国第四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舞蹈《秦王点兵》、独唱《长江边上好家乡》、国画《清风入帘来》、电影剧本《闹花瓶》等也纷纷在省级以上入选、获奖。
  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着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新时期张家港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长江文化”品牌和“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弘扬灿烂的长江文化,推进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交流,提升张家港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从2004年起,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每年联合主办一次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2004年(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周共举办五大系列文化活动,包括“长江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晚会、长江流域地方戏剧发展联盟研讨会、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城·长江人”长江名城文化风情电视片展播。2005年(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先后举办了“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晚会、“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首届年会等活动。2006年,撤县建市20周年庆黄暨’06(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举办了庆典开幕式、第二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研讨会、缪氏医宗艺术室开馆仪式、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联谊会等重要活动。2007年,举办了第二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第二届(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华情”大型演唱会、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联谊会。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张家港市充分发挥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特色文化“一镇一品”工程。金港的剪纸、塘桥的围棋和书法、杨舍的民间艺术、乐余的风筝等在省内均有一定影响。我们积极争取由市“两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各镇、村(社区)全面启动了文化阵地“八个一”工程。2007年,全市已有8个镇和102个村(社区)达到“八个一”要求。

  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张家港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至2005年末,先后公布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处。对这些文物古迹,均按法律规定,划定了保护范围,竖立了保护标志说明牌,建立了记录档案并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现象,其完好率达到80%以上。境内从西部到东南部,沿古海岸线一带先后发现和发掘了近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沙的东山村遗址被认定是长江下游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最早的遗址,距今约8000年。从1992年起,张家港市文物部门每年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定期组织文物专题调查和抢救性发掘。2002年,配合沿江高速公里建设,市文物部门联合苏州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古墓葬4座、古井12口,出土以宋代为主的文物314件,接近前十年出土文物数量的总和。2001年,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民俗文物,到2005年底共征集民俗文物310件。张家港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阳山歌作为“苏州吴歌”的一部分,已被收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市政府发文公布了我市首批21处文物保护单位城市紫线;6月,香山藏军洞和恬庄榜眼府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省级文保单位增加至3处。10月,市、镇两级财政拨款25万元对杨舍镇北新古桥进行修复,目前已经竣工。12月,总投资490万元的恬庄古建筑维修工程正式开工。此外,博物馆还在馆内新开辟了“缪氏医宗艺术室”和民间收藏精品厅,组织编写的《张家港市历史文化资源报告》已出版发行。2007年,总投资490万元的恬庄古建筑维修工程顺利竣工,市政府新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总数达到37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3处),启动了东山村遗址新一轮考古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张家港市十分重视文化市场培育工作,注重农村文化市场开发,大力扶持高雅艺术和高品位文化。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办证注册的文化经营单位1009家(含新闻出版一块),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音像、书报刊、演出等七大门类在内的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文化市场经营格局,涌现出了巨星影城、张家港书城、天地豪情名人会所、天威音像超市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场所。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市场,市有关部门在广泛宣传和严格贯彻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文化市场管理制度,从严把好经营准入关、人员培训关、内容审查关,着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张家港市还成立了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和3支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不断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在抓好文化市场日常巡查的同时,文广、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坚持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对文化市场开展执法检查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2005年,张家港市被授予全省首批创建“无小耳朵社区”先进县(市)称号。2006年,市文化市场管理被评为江苏省“打黄打非”有功集体。精心培育出版物市场,建设高标准农家书屋50家,受到省、苏州市新闻局领导高度评价。2007年,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起草并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文化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职能交叉、效率不高等老大难问题。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把“查源头、端窝点、办大案”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加快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组织发动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和每月一次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与公安部门联合破获了“8.22”贩卖盗版、黄色光盘大案,从严从快打击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07年,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0.5万张(盒)、盗版书报刊6.5万册(张),取缔“黑网吧”和地下游戏机房160多家,取缔非法大棚演出11家次,拆除非法安装的“小耳朵”170多套,立案查处121起。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张家港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文广投入机制。在总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电影广场建设中,自觉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合作经营、吸引民资等途径,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影剧公司、音像发行总站等经营性事业单位,坚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及时进行转企改制;各单位的人员性质全部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文化、广电两大部门合并的基础上,张家港对乡镇广电网络进行了整合,21个广电站合并为8个,人财物全部由文广局垂直管理;同时,对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进行全面整合,原有线台停办电视节目,所有电视专业频道全部划归电视中心管理,各类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频道形象进一步亮化。市文化部门在下属事业单位中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广播电视台“三中心”和各广播电视站全部实行定编定岗、竞争上岗,按月实施考核,聘用合同工工资实行等级管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也全面实行了干部职工的聘任聘用制,改干部的任命制和工作人员的统配制为双向选择、双层聘任、全员招聘制,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006年,各镇文化站更名为文体服务中心,变差额拨款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常阴沙管理区广电站划归我局管理,书画院划归市文联管理,市锡剧团和市评弹团合并成市艺术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党支部正式成立,文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06年7月,张家港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网站正式开通,2007年,文广局OA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成为推行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公的重要载体。文广局机关、电视中心、有线传输中心、图书馆、金港广电站顺利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我局还相继成立了妇委会、团委和人武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建立的“爱心基金”接受单位和个人捐款超过31万元。此外,计生、综治、卫生、扶贫、史志、档案等条线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8:00:59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港城:从文化先进市到文化示范市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文化强市”战略的逐步实施,张家港市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态势。2001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文化工作会议,部署文化强市建设,并制订下发了相关规划纲要和政策措施。2001年9月,市文化局与广电局合并,揭开了张家港市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在随后的几年里,市图书馆新馆、市电影广场等重点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塘桥、凤凰、锦丰、乐余、南丰等镇先后兴建了投资超百万元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从2001年开始,全市每年举办一次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2004年至2007年,成功举办四届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2004年初,张家港市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文化示范县(市),并于同年9月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复查验收。2006年,在全省各县(市)率先通过了有线电视“户户通” 验收。2007,我市通过首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市)验收,投入1.85亿元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全面启动,到2007年底,全市有24.5万用户完成整转工作,整转率达83.3%。
文化事业巨大成就
  20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张家港市的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为实现“文化强市”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业建设长足推进。张家港市坚持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方式,建设完善了一批文化阵地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市级“三馆”为龙头、以镇文化站为骨架、以城乡社区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为依托的公共文化设施新体系。近年来,先后投资3亿多元,在城区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大厦、电影广场、张家港书城等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和一批文化休闲广场。总投资1800万元、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的新长春园书场顺利竣工开业,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2个亿(不含大剧院)的市文化中心破土动工后,部分建筑群已经封顶。2006年,市图书馆在镇、村(社区)建成了12家分馆。全市公共图书馆新增图书11万余册,其中市图书馆新增5.09万册。2007年,电视中心投入270万元完成了广电大夏14楼播控机房改造工程,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同级台一流水平;投入近600万元,对广电大厦三、四楼进行了改造,基本实现了采编播设备的全程数字化。同时,自办频道全部启用了硬盘播出系统,基本实现了采编播整个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广播中心对中心机房音频工作站系统、第三直播室及直播车进行了升级改造,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已经立项。广电站站房建设也迈出大步伐,大新、塘桥广电站建成了新办公楼,锦丰站搬迁了新站房。有线传输中心和各广电站共投资2492万元,对38个村的有线网络进行了整修,架设电缆942公里、光缆636公里,铺设地埋管线117公里,新增光节点615个。建成了一个集图象、语音、数据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电宽带主干信息网络,为集团和个人用户提供计算机联网、INTERNET接入、智能化小区设计及功能集成、高速数据广播、数字电视、会议电视等业务,2007年底,市区近80%的网络实现了双向化。2006年,我市实施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新增用户5.47万户,全市188个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实际平均入户率达到98.8%。2007年底,我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达83.3%。“新张家港人”有线电视覆盖工程有序推开,年内,全市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用户总数达到29.77万户。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张家港市坚持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都在600场次以上,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民俗文化游园、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文艺“周周演”、百场优秀电影进社区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都在全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牵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戏剧演出、综艺晚会、过街巡游、书画展览等活动精彩纷呈,受到沿江各省(市、自治区)的热情支持和踊跃参与。在’07(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期间,我市举办的第二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第二届(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华情”大型演唱会、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联谊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005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首次来到张家港市,举办“走进张家港,相约在沙钢”大型演唱会,给全市人民带来了一台视听盛宴。市文化馆、市锡剧团、市评弹团连续年赴各镇村巡回演出,传播先进文化,2005年演出场次分别达到86场、183场、1540场。2006年,“文明百村欢乐行”村村演大型公益巡演行动正式启动,“东方快车”艺术团两个小分队走遍全市所有行政村,免费为百姓送戏196场。同期,“千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也在全市城乡遍地开花,160多个社区80多万人次观看了免费露天电影。连续8年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也以其缤纷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广大市民,每次专题广场文艺演出都是观众如潮。市图书馆、博物馆、大戏院等单位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展览、展映、报告会和读书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市巨星公司经常性在大戏院、体育场馆举办各类演唱会,传播高雅艺术,开展文化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55 , Processed in 0.0678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