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7|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楚王后裔原创文章专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30 21: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今年暑假不补课,补课就在家中补
文/楚王后

  时近盛夏,酷暑炎炎。补课之热,比暑更盛!据笔者对周围进行简单的一个统计,当前城区家庭利用暑假进行各种形式补课、培优、家教的,大概十之有七八甚至还要多。
  其实对于补课,尽管大家都在申讨之谴责之,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补课大军中去了。我非教育专家,也非道学人士。我只是根据自己家族里一贯的治学、为人、家教的一些做法,提出我鲜明的观点--------
  “今年暑假不补课,补课就在家中补!”
  关于第一个观点“今年暑假不补课”,大家以及论证得够多了,在此我不再赘述。我重点阐述我的第二个观点“补课就在家中补”。
  此处所说的在家中补课,有四重涵义:其一,属于自学性质的;其二,属于家庭性质的;其三,属于自愿性质的;其四,属于复习、预习性质的。
  为什么要在家中补呢?
  首先,暑假很长,孩子们玩的时间也够长,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不加以引导,对孩子还是不好的。我们不能借口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暑假,而丢掉了我们做家长教育、引导的责任,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其次,在家中让孩子自己补课,实质是让孩子自己自学,让孩子自己制订一个长假的学习计划和玩乐计划,劳逸结合,自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既让孩子有适当的学习,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松紧适度,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对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再次,孩子自己对原有课程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自己学会总结和计划,对孩子以后在关键时刻的毕业班的学习很有好处。预习,则可以对新学期的课程进行熟悉,可以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温故而知新,相得益彰。
  最后,在家中自己给自己补课,可以让家长观察到孩子平时不易暴露的在学校的一些行为习惯和知识的疏漏,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孩子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当然,孩子总是有一定的惰性的,家长适当的督促、辅导,也是应该的。作为家长,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这里可以说一些案例,也是我曾经在论坛里发帖说过的一些事实:
  我们家族的孩子比较多,因为祖上一直有读书的传统,所以这一代的孩子们(90后儿童)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性格也大都还好。这其中有的在本地读书,有的随父母在外地读书,最大的孩子已经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了,读高中、初中、小学的孩子们普遍成绩和综合素质都还不错。我们整个家族都反对培优、补课、强迫学习等压抑孩子的做法,尽量引导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特别是自觉地自学;同时引导他们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综合素质.
  有 人说:“十个学生九个补,补的个个都诉苦”。但如果我们能换一种心态为孩子着想,换一种方式帮孩子自学,换一种方法给孩子以高效率的法宝,那么孩子们幸甚,家长幸甚,老师们也幸甚!

                                                                                 楚王后裔  2007年暑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1:54:42 | 只看该作者
“新律诗”平仄韵律的新理解 
   
  关于“律诗”的韵律问题,特别是平仄问题,提出我的一点个人理解,供各位诗词格律大家批评:
  近、现代律诗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被称之为“新七律”“新五律”的仿古律诗。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讲究韵律是必须要坚持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尤其不能因为韵律的形式要求,把作者想要表达的精华内容改了。还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在一些时候,除了压韵、对仗等律诗的基本形式还是要注意的,在音律尤其是平仄方面,很多已无须那么严格和讲究了,比如现代大诗人毛泽东的律诗经典代表作《七律-长征》,也有很多不符合平仄的地方。
  另外谈一点我个人以前查阅资料后做出的一个可能是片面的“研究”看法:
  平仄的问题,是主要以字的读音声调而言的。而在古时的每个朝代,因为没有很规范的彼时“标准普通话”(至于不同朝代的普通话,那更是一朝一标准了),因此同一个字,此地可能认为是平,彼地可能觉得是仄。
  以声调为主要基础的平仄韵律,在历史上是有很多演化的。唐朝官话,是以长安(陕西话)为“普通话”;而宋朝的官话,好象是以开封(河南话)为基础的吧?他们的平仄,在其他地方的读音可能就是平平,或者仄平了。由此看来,唐和宋人写律诗,分别是以陕西话和河南话为主要参考标准,其同一个字的平仄,可能也是在变化的。至于以后各朝各代的官方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虽然“诗词以律”,但也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一些所谓平仄的循例。
  纵观各朝各代,即便是律诗大家,按照今天的平仄标准来看,也时有一些不压韵、不合平仄之律的地方。在律师发展之初的唐朝,其初唐、盛唐、晚唐,对韵律的要求之严格性,是不完全一样的。初唐,因为受乐府诗和古风的影响,即便是一些律诗,应该说对这个包括平仄在内的韵律不是很讲究的。盛唐时,开始更加规范、严谨一些,晚唐及其以后就比较成熟了,而且在不断发展和修正。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诗家没有严格遵守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当然,在对仗方面的共识,因为比较好判别,这个标准是坚持得很好的。
  至于词,因为本来就是与“曲”直接关联的,因此在平仄韵律方面更加讲究一些,要求严格一些。这也是可以理解而且应该遵守的,和对新律诗的平仄格律要求,还是不能完全类同。但即便如此,古词的韵律,也不是绝对化的,我们还是可以偶见一些不合律的作品,甚至是古词大家的经典之作。而现在的“新词”,因为不再像古时那样逢次词必曲,所以新词在追究意境方面,似乎更加注重一些。
  所以就我个人的理解,写律诗是应该遵守其韵律要求的,能做到意、韵双修,无疑是至高喜境;但意、韵难两全时,实在不必过于苛求,因韵而乱意。偶尔破韵,也未尝不可。我个人的看法,律诗的第一要求是压韵和对仗,平仄是在其次的要求,第三是意蕴——现在的所谓“新律诗”尤其如此。
  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现在的新七律,和古代的七律的确已经有所不同了。我觉得这种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在诗律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形成我们当代新律诗自己的特点。

  后记——
  笔者非专工古诗词的文者,对古诗词韵律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考证。凭着自己对古诗词偶发兴致的喜爱,谈了一点对律诗的韵律特别是平仄方面的个人看法,纯粹是业余的门外之见,难免谬误百出。欢迎各位“大家”批评、指正!是以抛砖引玉,一笑。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1:5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王后裔 于 2009-9-3 11:51 编辑

那些孩子们

  时值七月,我们正忙。而那些上学的孩子们都放假了,很多地方都闪跃着他们的影子。其中一些小片段,常让我注目,心生些须感动。

(一)
  那个总来办公室收旧报纸的女子又来了,依旧是一幅惴惴而惶恐的神情。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她身边多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倒显得比那女子自然。我猜测他们大概是母子吧。
  男孩蹲在地上,帮他母亲捆扎着报纸,很投入的样子。忽然间,很喜欢这陌生的小男孩。我走过去,摸着他滚圆的小脑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能帮妈妈做点事,不错!要不要喝茶?”那小家伙受到一个西装革履的大叔叔的夸奖,不好意思地笑了,快乐得只吐舌头。那妇人则连声道谢,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后来,我吩咐我们部门的各位俊男靓女,把自己的旧报纸和资料再清理一下,找出了很多,全部卖给了他们母子俩。

(二)
  我们写字楼电梯间旁边,前一阵新开了一家小小的副食烟酒店,店老板据说是一位年轻的下岗女工。因为店子所售东西比较单调,我很少光顾。
  最近,那位年轻母亲的旁边,多了一个总是唧唧喳喳的小女孩,大概是她的孩子放假了来帮母亲的吧。她唧唧喳喳地帮客人拿要买的物品,唧唧喳喳地收钱,唧唧喳喳地和她的妈妈说着机关枪似的武汉话,似乎比她妈妈还要忙。有时候,看到她踮着小板凳,抢着在高货架上找客人要买的货品,我真担心她会摔倒。
  因为这小女孩的缘故,我最近总在这个小店买每天必抽的那包烟,还在这里买一些冷饮和副食。每次付钱,我都专门把钱交到小女孩手上,我喜欢看她那兴奋的表情,那双忽闪忽闪的眼睛后面,一定是在说:呵呵,又帮妈妈卖了一件东西!

(三)
  每天早上,我都要在单位宿舍区前的那个早点摊上,买上早餐带到办公室来吃。摊主是一个外地口音的女子,每次有人买了她的东西付钱后,她都要说一声谢谢。她的旁边,最近多了一个很文静的小男孩,总是忙不迭地取下小塑料袋,不声不响地帮客人把早点打包。每次他帮我打好包的时候,我都要摸一下他的头,然后把钱给他。
  我想,那小男孩应该是放暑假后来帮大人的忙的,因为7月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夏天的骄阳,即便是在大清早,人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威力。你看,他那晒的黝黑的小脸出汗了,他用他的衣服袖子胡乱地一擦,又忙着去为客人打包了。
  偶尔,他的旁边会出现一个比他还要小的丫头,或坐或站,看着她的家人在忙碌,看着过往的匆匆行人。她穿得比他的哥哥(是她的哥哥吗)好看,也是不多话。当她偶尔想去帮哥哥的时候,马上被哥哥几句话劝阻了。从那我听不懂的方言里,我感觉到了哥哥对妹妹的一份疼爱。

  这个夏天,悄悄地在过去。在不经意间,我常常看到这些孩子的影子。他们有时忙碌,有时端坐,有时喧闹。或许,这个夏天还没有过完,他们就又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吧,比如老家,比如学校,比如他们自己原本的生活。
  我在想:如果过一段时间,这些孩子回去了,我还会不会偶尔记起他们,甚至想念呢?

    (2009.7.25午,武汉)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1:42:5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忙不是理由,但最近年余的确很忙,来教师之友网也少了。
甚愧于管子厚爱。

最近略闲,估计会来本网学习的机会将略多一点。问好各位!
59#
发表于 2009-1-12 16:48:16 | 只看该作者
(四)

   快乐时光总是如此之短! 又要出差了,我仅以此帖献给各位聚会的版友,还有那些没有去但一直关注聚会活动或者关注学苑的版友.

        还有一个遗憾, 这些天很忙, 最近很多好贴, 只是大致浏览了,有很多感想准备回复, 却没有时间, 只能等以后了....
58#
发表于 2009-1-12 16:47:38 | 只看该作者
(二)


    如果可以,我真愿意为每一个我见到的版友写一个特写文章,但我只能给每一个人送上一句话。也许失之偏颇,却不失我的真诚,权当友善的调侃而已。
    下面以聚会报到的顺序为记:

1\何联平(学苑斑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一个歌喉与主持一样棒的率真男人,风流倜傥。

2\闪闪的红星(学苑斑竹,农村学区干部):人气耀学苑,他热心得想让叫你一声“兄弟”。

3\楚王后裔(学苑版友,家长):关于我自己,还是保持沉默吧,哈哈。
4\闲时静看云散(教师,大悟版斑竹):人如其名,娴静中尽显女儿娇羞,人缘极好。
5\风速(总斑竹,教师家属):高大威猛,剑眉如炬,身为总版御驾亲征,亲力亲为,好!
6\南楼月(学苑版友,云梦版斑竹,曾为教师):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声,还有雄浑的男高音。
7\唐唐88(教师,文学版斑竹):斯文不藏,文学才女尽展盛唐的浩浩舒卷。
8\杨柳风(学苑版友,风情版斑竹,曾为教师):人之愈老,幽默弥多,风情不分老少。
9\剑指春秋(教师):高朋满座,乡语不改,魁梧大汉憨直可亲。
10\岚谰(教师):细致、细心,细微处见真诚,总版家有佳人,此生何憾?
11\天马奔空(教师):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心态最活跃的“年轻人”。
12\雪儿(学苑版友,文学版才女):如其名字一般玲珑剔透,雍容华贵,歌舞兼长。
13\芳菲(学苑版友,家长):人间九月芳菲尽,只缘来此赴聚会。除了人美,喝酒不让须眉。
14\东方一剑(教师):剑气逼人,歌声动人。男儿如斯,则文武兼备,可所向无敌也。
15\Liuzhen(教师):温婉如珍玉,雅致如闺秀,总在一个默默的角落默默地关注。
16\微醺岁月(学苑版友,家长):女儿宛如其妹,歌喉宛如娇童,有何秘方保养如此之青春?
17\yangli(教师):初见其人,以为是在校学生,虽从教三年,而纯真未减,难得!
18\laner(教师):一袭黑风衣,舞步曼妙,歌声悠扬,座谈观点让人深刻。
19\随风潜入夜(教师):他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随风潜入夜,离开没做声。
20\阿零(教师):知名度极高,从学苑辐射到了文学版,他的模样,堪称教师标准像。
21\雪花飘香(学苑版友,应城版和医林版斑竹):2007年的第一场雪,飘得很早,但很温暖。

22\笑星(学苑版友,国家公务员):学苑中途出现的神秘嘉宾,让人对他的身份猜测良久。

(未完, 待续,请继续往下看!呵呵!)
57#
发表于 2009-1-12 16:46:58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陌生人---- 学苑聚会版友印象速写

(一)


    终于见到那些熟悉的陌生人!除了激动,还有感动。
   
    有的版友,不远百里,从大别山麓星夜锦衣夜行,准时赴约。有的版友,为了聚会,从外地的差旅途中,匆匆而回,风尘仆仆,直奔会场。还有的参加了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从考场赶到聚会场。

    有的版友,不辞辛苦,忙前忙后,把学苑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有的版友,提早赶来,说明自己的确有事不能亲历聚会盛事,来此只是为了认识一下大家,为聚会交费、凑分子。还有的网友,虽则不能来,还是一再发来短信,表示歉意和遗憾。

    有的版友,长期潜水,默默看帖,关注学苑,虽不显山漏水,却也显一腔古道热肠。有的版友,虽然位居斑竹或者总版之位,而来此聚会,却礼贤下士,全五一丝“官”气。还有的版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位高权重(据说有一位市委常委级的人士),却把自己等同一位普通的学苑版友,关注教育,关注学苑,平等、平易。

    而更多的版友,或者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有种种顾虑,或者种种条件限制,没能亲自参加聚会,但给予了很多关注、支持、鼓励和建议。
这就够了!

    是的,这就是学苑!人文会粹,藏龙卧虎,能歌善赋.

(未完, 待续,请继续往下看!呵呵!)
56#
发表于 2009-1-12 16:44:52 | 只看该作者
莫把“党员之家”变成了“麻将之家”

/ 楚王后裔


  目前普遍的社区、街道、村镇和一些大型厂矿,大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或者“党员之家”。顾名思义,党员之家,就是让党员们来活动活动、交流交流、学习学习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很好,很好!让党员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也让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类者有了或提建议、或发牢骚、或谈时政的地方。
  只是让笔者很很疑惑的是,我见过的相当一部分党员活动室,常常看不到党报党刊,听不到“党言党语”,遇不到几个党员,倒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娱乐室。娱乐倒也罢了,毕竟党员也是需要活动和娱乐的。但这些地方的娱乐活动与“党员活动”好像丝毫不相干,却是每日高朋满座,麻友云集,呼三喝四,麻将之声不绝于耳,吞云吐雾之人不绝于室。好一个“党员之家”,活脱脱一个山寨版的党员学习活动室。说得更直白一点,简直就是麻将晃晃馆嘛。
  列位看官且慢批评我假装正经、故作清高。我也喜欢打麻将、喝香茶。不过我更喜欢在该打麻将的地方打麻将,当然也是用自己该出的钱在休息时间打麻将,偶尔小小地娱乐一下、轻松一回。所谓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哪里是该打麻将的地方?当然是茶馆和棋牌室。在那里,我们放心地打、大胆地打,“潇洒摸一回”。当然家里也可,不过我不太喜欢那个氛围,毕竟家是休闲的私人空间,几个麻友在那吆五喝六、吞云吐雾的,总与家里的清净雅适的氛围不太协调。哪里是不该打的地方?很显然党员活动室一类的“雅座”是不太适宜的,类似的还有办公室等一些姓“公”的地方。我先且不唱高调,说这些地方的党性和神圣。最起码在这里打麻将是不合身份、不合环境的,也多少会影响正常的办公纪律。
  另外再引申说一点,麻将这个东东,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国粹”之一,坏处不少,好处自然也是有的。若一竿子打倒,那不但是抛弃了我们的国粹,更重要的是要与千千万万的麻友为“敌”了。搞得不好,每人朝我啐一口,再扔一个麻将过来,那我恐怕要被麻将埋葬了的。这样的苕事,我是万万不会做的。
  所以,摸麻将,还是要讲究一点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要讲究玩的时间,娱乐娱乐,当然要在非上班时间去娱乐,这就是天时。地利,当然指的是要讲究场合、场所,党员活动室一类,还是作为党员正常学习、交流的地方比较好。要在业余时间打个小小的麻将轻松一下,还是到正常营业的麻将室比较好。至于人和,不用我解释,应该很好明白了。各位遵守了前面所说的天时、地利,那您就把麻将摸得理直气壮、心静神定,不用担心他人说三道四,也不用担心执法部门查您的岗,当然更不用担心我这样钻牛角尖的“假正经”来揪您的辫子。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您安心地打麻将、多多地和牌,这不就是“人和”了。
  好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去打您正确的麻将,天时、地利、人和牌,皆大欢喜。很妙,很妙!当然,也还了“党员之家”们的一个清净和纯洁。
  这样的建议,的确有点“雷”人。不过最后我也免不了俗:周末无事,走,搓麻将去!
55#
发表于 2009-1-12 16:43:58 | 只看该作者
儿子“惊诧”语录

文/ 楚王后裔

1.      爱你在心口难开(1岁前)
  儿子大约10个月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够大致明白大人的意思了。有段时间我到外地出差了半个月,回来时抱着儿子用满脸胡子瞎扎他,逗他说:“儿子,想爸爸不?”他瞪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连点几次头。
  我又逗他:“哪里想啊?”他赶忙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自己的心口。呵呵,我听懂了,他是在“说”:爱我在心口难开啊!

2.      我把爸爸弄丢了!(5岁)
  很久没有回家。周末回去,儿子要我和他一起在他的小房间里睡,陪他在床上聊天。聊着聊着,他迷迷糊糊睡着了。后来我起来洗澡,然后回书房关上房门“爬格子”。半夜,我突然听到有人在敲哪个门,随后听到儿子用很急切的声音说:“妈妈,妈妈,对不起,我把爸爸弄丢了!”
  呵呵,这宝贝真有趣!我赶紧打开书房门,看到儿子正一脸惊慌四站在我们卧室的门口呢,她妈妈也起床开灯了。我忙摸摸他的小脑袋,说:“爸爸在书房呢。别担心,快回去睡吧。”

3.      上帝的手啊(7岁)
  儿子某些方面显得很有天赋,但某些方面又有些“笨拙”。但他心态挺好,有时候就自我解嘲说:“上帝的手啊,是公平的。他给你开了一道门,就会为你关上一扇窗。”他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的,做着开门、关窗的手势,用的还是“话剧”的表演性朗诵语调。
  天知道这小子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名言”?用得很很适当的。

4.      我只想做个自由的人(7岁半)
  儿子上小学以来,因为年龄比同班孩子小两到三岁,所以尽管很调皮活跃,也有一点点威信和组织能力,但读书到了四年级也从没担任过班干部。对了,他最大的“官”是小组长,还担任过一周的轮值“班长”。
  有时候我们故意逗他,说怎么当不了班干部啊,一定是太调皮捣蛋了,老师不敢任命。他满不在乎地说:“切!我只想做个自由的人,别人不管我,我也不想管别人。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多好!”

5.      我们家笑声最多啊(8岁半)
  元旦我们一家去一个同学家玩,看他们家刚装修好的新房。他家的房子面积很大,装修也很豪华,不过暂时没有住进去,显得有些空荡、冷清。
  回来后聊天时,他妈妈无意中问他:比我们家好吧(指房子)?他想都没有想,就回答说:“还是觉得我们家好!因为我们家笑声最多啊。”我们没有想到他会这样回答,皆愕然,然后一齐开心大笑。

6.      出国,还是当教育部长?(8岁半)
  昨晚和儿子通电话,他连叹几声气,说中国的孩子作业太多了,放假了也要做这么多作业!外国孩子多好,作业少,课外的活动多。我说,我完全表示同情和理解,中国的孩子都这样啊。你已经够幸福了,假期又不用像很多同学那样去补课培优。
  他再长叹一口气,很郑重地对我说:“老爸,我决定了,以后一定要出国,这样将来我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多作业了。算了,还是做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长吧,这样所有孩子都不用做这多作业了。哎……

 (200919日中午,随草于武汉)
54#
发表于 2009-1-12 16:42:5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成员在孩子教育中的合理角色分工

/ 楚王后裔

  现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更加专业的社会分工,这是由于各人的能力结构、社会阅历、价值取向等不同,但又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组合以避免冲突、产生内耗等因素而决定的。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也必然存在着不同角色的分工,以便让这种教育更加有价值和效率,特别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他的那种被教育的角色,并做到积极的配合。
  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的典型小家庭中,我们是怎样在进行着家庭教育的分工呢?很显然,这要结合各个家庭成员自身的特点而进行一种相对科学的设计。

一、            


  作为父亲的我,相对而言与社会、与外界的接触更多,阅历更丰富,学习别人的机会更多。所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基本上充当着战略规划、战术制订、计划实施敦促等三种宏观层面上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孩子学习的目的、目标和主要手段的确定。
2、  孩子学习总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的制订。
3、  孩子人格塑造目标与学习兼容性的框架设计和主要手段确定。
4、  计划实施的敦促、协助,以及计划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5、  在计划进行中的阶段性节点,亲自实施辅导。
6、  作为孩子重大性格的主要影响者者。
7、  其他人角色的临时顶替。

二、            


  作为孩子的母亲,她脾气比我要好、有耐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和周围家长接触、交流的机会也多一些。在孩子的具体教育和辅导上,母亲比父亲具有更好的优势。因此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母亲主要充当着计划的具体实施人等微观层面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对父亲的战略和计划进行参与和修正,达成基本共识。
2、  尽量严格按照家庭教育计划辅导孩子,敦促孩子执行计划。
3、  作为孩子日常性格塑造的主要教育者,作为孩子日常心理的主要疏导者。
4、  作为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日常沟通者。
5、  充当家庭矛盾的缓冲器和调和剂。
6、  作为孩子家庭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和玩伴。
7、  其他人角色的临时顶替。

三、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是被教育者,也是“家庭教育铁三角”的重要成员,所有家庭教育内容的实施,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至少是基本认同),才可能真正有效地顺利进行。因此,家庭教育中,我们不是把孩子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受体,而是把他作为主体来尽量平等、尊重地对待。他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家庭教育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体。
2、  家庭教育计划的参谋,反驳者和修正者。
3、  家长和老师的传通器、沟通中介者。
4、  在某些方面反向充当家长的老师。
5、  在父或母中有一人长期外出时,临时充当家长的部分角色。

四、            其他成员

  家庭其他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亲属等成员,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一直请他们主要充当孩子生活照顾者的角色,或者充当参谋、计划临时执行者等,尽量避免他们干预甚至反对我们对孩子的正常教育。这样一来,孩子就无须面对不同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信息混乱了。


  上面所述的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分工案例,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只有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分工,才会使孩子的家庭教育最优化。
  另外一个方面,家庭成员的教育角色分工只是相对的,很多时候各种角色都是相互融合的。在一个家庭尤其是大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因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有时可能会还对孩子的教育上产生一些分歧,只要大家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孩子好,那么这种分歧应该不难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否则,这种分歧可能会给孩子的受力判断造成思维混乱,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愿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负责任地承担起自己该充当的角色,并与其他成员有机配合,共同把自己的宝贝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优秀“角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2:37 , Processed in 0.1168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