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7月3日,《江南时报》民意版刊发了南京大学一位毕业学子的来信,倡议“我们的校歌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来信刊发后,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江苏部分高校的学生也打来电话对“校歌改革”讨论表示声援,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的董健教授,以及部分高校的学生代表,邀请他们一起为校歌“把脉”。 专家指点 董健力挺“校歌改革” 7月3日下午,记者与著名学者、南京大学董健教授取得了联系。电话中,董教授介绍说:“前不久在一次授予研究生学位的会议上,照例先唱国歌,再唱校歌,可是国歌唱过后发现学生们不会唱校歌。我当时对南京大学的一位副校长说校歌歌词太陈旧了,思想也太陈旧了,缺乏现代性,应该进行改革。” “其实,南京大学校歌里面的内容,大多取自四书五经,属于儒家的东西,我认为可以继承,但是不能沿袭,要有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精神的内容。”董教授对记者说。 听说有南大学子投书《江南时报》,呼吁校歌改革的消息,董教授毫不讳言:“现在校歌的歌词太陈旧,听不懂,不好记,我问过不少人,普遍都是这种印象,我认为要换成生动的、好听的、好记的内容。同时,学校也需要尊重校歌,重视相关的宣传、教育,让校歌真正成为校园精神薪火相传的载体。” 同时,董教授建议说:“学校有必要组织专家来重新写,或者是面向社会进行征集。” 各方来风 南师博士:改校歌难成功 谭贤(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目前大学校歌的尴尬境地,确实较为普遍。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位学子并没能够看出大学校歌鲜有人传唱的真正原因。每一所悠久的大学、成功的大学,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精神传承和办学理念。而其校歌则是这种文化、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一所大学的精神的代代相传,校歌功莫大焉。这恐怕是大学校歌存在的重要意义吧。 校歌不为广大学子所传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恐怕不能怪校歌的内容与语言。如果说语言是文言晦涩难懂,可是事实上每位学生在中学和大学阶段都有专门的古文学习和训练(听说现在的语文课本更加强了对文言文的学习)。笔者虽孤陋寡闻,但是笔者所见到的大学校歌的歌词的内容绝对不是那位南大学子所说的难懂,如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文言文都不懂的话,那只能问问自己古文学习是否过关了吧。 另外,那位学子所提议的校歌的与时俱进,绝非自今日始。改校歌的事情其实在很多学校的历史上早就存在,但是事实好像很少成功,于是都又纷纷将新校歌废弃,重新启用老校歌。比如2005年初夏,复旦百年校庆之际,在广大师生的强烈呼吁下,学校当局决定停用新校歌,恢复老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其实充分说明老的校歌更有魅力,更有生命力。 南大校友:歌词有代表性 刘恒(南京大学校友):当我在哼着歌曲的时候,我也会默默地唱出歌词来。这时,在我脑海里总会想起南大那些教过我的老师。在我看来,一首校歌就代表着一个学校。如果说,歌曲是代表着学校建筑的话,那歌词就代表着学校的人。南大这一所百年名校,之所以能有这么浓厚的底蕴,不光有百年建筑的承托,更应该是这些一代一代的老师和学生所赋予的。在这百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的老师和学生靠着传承使得南大精神得以延续。而校歌就是这种延续的最好寄托,校歌的歌词更是对南大精神的最佳阐释。“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细细琢磨,南大人不就是这么去做了百年吗?我不否认,南大校歌的歌词里文言文甚多,离现在社会语境相差很远,对文言文不熟悉的人很难理解,也不容易传播,在有些人的眼中显得不合时宜。但一所学校一首校歌,其意义不是代表着某一个时代的群体,而是要体现出这一所学校的历史精神,并让这种精神得到延续和发扬。 苏大硕士:校方需引导 刘飞(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我曾经问过文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等好几个学院的同学会不会唱苏大的校歌,没有一个人会唱,而他们在苏大呆的时间少则两年,多则6年,说出去还真让人汗颜。其中一个同学很诧异地问:“你怎么会问我?我怎么会唱呢?”似乎自己跟苏大毫无关系。更有甚者,有人问:“苏大有校歌吗?” 在班级的QQ群里面问话:有人知道苏大校歌的歌词吗?接下来就是沉默,没有一个人知道。一个师妹帮我找到了躲在苏大网站上的一个很偏僻的角落里的校歌歌词,打开网页就能看到歌词听到校歌。其实苏大的校歌还是蛮铿锵、蛮浑厚的,歌词写的也是豪情万丈。但可惜的是,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更不要说会唱了。其实歌词无论文言白话,只要能表达一所高校所传承的文化就可以了,无非是文言歌词让人读起来觉得更有文化底蕴一些。 南信大学子:须重视内涵 蔡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我们学校的校歌普及率可能要比其他学校高点。一方面,建校45周年校庆时我们曾集体学过校歌;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晚会、校园广播也常演唱和播放校歌,以致耳熟能详。基于以上原因,同学们对校歌的了解还算可以。但并不等于说,知道校歌的同学多,校歌就起到了弘扬校园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如何对待校歌才是问题的关键。 知不知道校歌、甚至会不会唱校歌都是表面问题。关键问题是知道校歌的学生是怎样理解校歌的,如果当普通音乐对待,或只作为一种消遣,那么校歌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校歌,会唱校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校歌了解学校历史、领略学校文化、增强学校气质,否则,即使每个学生天天唱校歌也无济于事,徒增劳苦罢了。 记者调查 校歌普遍不被叫好 与此同时,《江南时报》也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校歌随机调查,调查包括3个问题: 1.你们学校有校歌吗? 2.你会唱你们的校歌吗? 3.你觉得校歌重要吗? 堵同学(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校歌我还依稀记得,大概是“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萧韶,齐梁以韵在,大学令名标……”。我觉得校歌蛮重要的,校歌是对学校的一个定位,体现学校特有的气质。 杜同学(南京政治学院):校歌我们学校还是有的,我只记得其中两句:虎踞紫金山,龙腾浦江澜。因为我们学校属于军校,平时唱军歌更多一些,所以校歌地位就有些尴尬了。 余同学(南京理工大学):我不清楚我们学校的校歌,好像在学校广播里听过,但是印象不深刻。我觉得学校还是应该有自己的校歌,可以体现自己的校风校貌,也可以展示自己学校的水平。 王同学(南京职工大学):我们学校没有校歌,可能是因为本身名气不大吧,所以校方认为有没有无所谓。我也认为校歌可有可无。 许同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会唱的,不过只会几句:“梧桐茂,凤凰鸣。人才聚,事业兴。创一流学府,心路鹏程。智周万物惟创造,道济天下展经纶。铸辉煌,夙志存高远,勇攀登。”我觉得校歌其实就是摆设,我上了4年就唱过两次。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
GMT+8, 2024-11-23 04:32 , Processed in 0.0773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