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要努力成为真正的公众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10: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长要努力成为真正的公众知识分子
—我的校长观之一
刘金田
西安生物医药技术学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责在校长。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面对我国政府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直接关乎教育成败的各类学校校长,必须拿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以及敢作敢为、舍我其谁的自觉担当。在世界价值多元、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气度,革故鼎新,开创新局。
在举世求新图变之际,何以当好新时期的校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担任创校校长十年,体会有三;其一,校长要努力成为真正公众知识分子;其二,校长要甘当勤奋的教育实践者;其三,校长要做个务实的经营管理者。本文试论其一。
一、从知识分子到公众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在我国曾是一个被贬损、扭曲和泛化的词汇。“文革”前后的泛政治化年代,“知识分子”一词曾被冠以“资产阶级的”定语。知识分子从被“团结”的对象一度成为被“改造”的对象。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才被划归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之列。随着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升,知识分子一词也出现了某些泛化与滥用的情形。今天在公众眼里,知识分子被解读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某门学科文凭,或从事专门职业、有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士。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技术专家、作家、教授等统统被称为知识分子,并不考量其学术造诣与社会作用。
从国际视野看,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并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分子是以“观念”和“思想”生产为职业的人们,是人类文明的综合者、表述者、传播者和延续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不仅是一个有知识的专家、有文化的学者,还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探索者。他既是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人类精神价值的传播者、也是社会正义的守望者。对这个似乎永远难以完善的世界,他还是一个不屈服的批判者,更是富于理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建设者。
“公众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区别于“独善其身”的书斋知识分子,公众知识分子更注重“兼济天下”。他们乐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勇敢地进言社会,针砭时弊,建言献策,指点江山。甚至挺身而出,担当社会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角色,倡导社会改革,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公众知识分子是超凡脱俗的知识分子,是不为“稻粮”与名利辖制的有胆有识之士。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深刻的思想,博大的爱心和健全的人格。
公众知识分子把关注的视野永远投向自身以外更为庞大的社会群体乃至宇宙万物。他们对于宇宙的秩序与法则满怀虔敬之心与感恩之情,对人类的命运生发悲悯心肠,爱人如已。崇尚信仰,传扬真理,唤醒、启发和引领公众追求仁爱、平等和社会公义。他们不愿沉默,不趋炎附势,不媚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与时尚苟和,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甚至不惜生命,身体力行,践行社会道德。不言放弃,百挠不挠,立意建设一个更公正、更合理、更人道、更和谐的国家和更和平、更适宜万物生存的世界。
在以物种基因的自利性为基础、以人类动物化生存为前提的世俗社会中,公众知识分子深切洞悉人类的苦难,他们是觉悟者、启蒙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他们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建构者,是社会秩序的建立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为增进人类福祉毕生效力,终成不朽。亚里士多德、孔子、耶稣、释迦牟尼、默罕穆德等等,这些先知先觉的圣贤大师,他们的精神生命永存于世,是历代公众知识分子的榜样与楷模。我国儒家知识分子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精神,教化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中华文化光耀千秋,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真灵魂和真精神。
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们,理应义不容辞地自觉担当公众知识分子的庄严使命。如果不能从古今中外知识分子大德大能那里汲取大智慧,修成大学问,养成真精神,铸就好品行,那么,人文道德传承就成了无本之本、无源之水,我们就很难在这个价值多元的世界里重构信仰体系,重建伦理道德,也很难形成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与教育观,也就难免陷入迷惘、失落、苦闷甚或绝望。校长自身 “以其昏昏”,要达到“使人昭昭”,纯属天方夜谭罢了。
 二、今日校长的境遇
比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等著名校长文化积累,今天的校长们多有难言的痛楚。人文传承,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缺乏知识分子的天然禀赋,是几代学人心中难以愈合的硬伤。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外族侵侮,内乱频仍。中华传统文化几遭自残,知识分子屡蒙屈辱。日本侵华,大学流离失所。十年文革,是非颠倒,斯文扫地。举国之内,人文教化元气大伤,教育事业田园荒芜。幸有邓公拨乱反正,恢复教育,尊重知识,器重人才。但对于长达半个世纪的人文教育断层,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能弥合与续接?大师远去,后继乏人,令人惆怅。

现今在任的校长如我辈中青年者,早年大多无缘接受较为系统的国学薰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不深。及至改革开放,虽有西方文明引入,却只是仅及皮毛,偶得一鳞半爪,亦难探世界文明精髓深义。展望未来,近忧远虑俱在。今天的校长和未来的接棒者们亦多偏重于科技与理工专业的学习,普遍缺少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积累。即使从文科院系毕业者,亦多限于单一意识形态的教条训导,或仅是学科知识的填鸭。
长期以来,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同时又与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价值体系隔绝,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使教育运行常常孤立于社会变革的实践,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空心化”、“孤岛化”、 “边缘化”和“畸形的产业化”。在这个畸形的教育产业中,应试教育如同恶性肿瘤,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扩散到大学校园,日益侵蚀着知识青年的精神星空和人文家园,窒息着民族的创造力,扼杀着一代又一代创新天才。今天的校长与教师们表面看是无辜者,究其实乃是一架架应试训练机器的操纵者。人文、历史、道德、艺术、宗教教育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官员内心深处备受冷落,甚至几近废黜,已到了令人麻木不仁的地步!
从国际视野看,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进程快速演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公众价值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知识分子尤其是身处教育领域的公众知识分子,必须对全球伦理和核心价值做出决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世俗文化的商业化以及媒体的逐利炒作,学校教育的宏观环境日益复杂。在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为驱动的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教师与学生的自我价值选择都处于急剧的变化与转型中。今天的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心灵与肉体备受考验的世界中,父母下岗成外出打工,家庭裂变,升学竞争,就业挫折,网络与媒体充斥的性和暴力,电子游戏大行其道。这些都使得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而且无法回避。
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对今日的校长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关乎中国教育兴衰的大是大非,校长们必须直面现实对以下问题做出认真的解答:1.作为校长我是否能够自觉担当公众知识分子的使命,为中国教育改革竭尽所能? 2.我的同事是否理解、并愿意以一个公众知识分子的作为参与教育改革?3.我负责的学校所执行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策略,是否有利于为未来中国培养新生的公众知识分子?
三、校长的首要使命
校长的使命源自教育事业的两大原旨:一曰传道,二曰授业。换言之,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校长所要负责的,首先应是传承人文道德,培养优秀公民,建构社会良知;其次才是传授专业技能,教习学生学会做事,养成职业能力。
当代社会出现道德整体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精英阶层到民间社会,公义欠缺,良知失守,不少人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私欲膨胀,物欲横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物质文明也因之连环受害。经济掠夺式增长,污染加剧,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防不胜防,屡禁不绝。一言以蔽之,“道之不生”、“德性缺失”,实乃国家大患、民之大患。有识之士,深为痛心。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唯有正本清源,从教育做起,从学校做起,从校长做起,从一个公众知识分子的坚定选择出发,求新图变,不懈努力,我们的“三个文明”建设才有真切的希望可以企盼。教育兴国,才可免于一句空谈。
面对“传道”与“授业”的双重使命,校长的首要职责是肩负传承人文道德的重任。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才智、气度、眼界、胸襟,、行动力、凝聚力、责任心、社会良知与使命感,勇敢担当中国教育的改革者。
面对庄严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果没有融汇中西文化的气度,没有超越世俗的价值理念,没有刚健有为的精神信仰,没有持之以恒的教育理想,我们何以获取“成就学生、成就未来“的精神能量与不竭动力?如果人类文明的神圣光辉未能在校长的胸膛永远照耀,我们就无法指靠每位教师也能高擎理性的火炬,人性的火种何以在未来公民的心中点燃?
在日常事务中,如果我们放弃对永恒价值的不懈践行,或纠缠于惯常的商业化运作,或沉溺于官僚化的会议与应酬,习惯于流水线式的考试测练与智力游戏,那么,任何一个校长都可能被这个世俗社会的所谓常规与潜规则所异化,校长何以保持其公众知识分子的本色与正气?何以充实思想、砥砺品行,为教师们树立精神旗帜,为学子升起行动标杆?
作为与时俱进、为学日新的公众知识分子,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改造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的学习应以全人类的知识体系为坐标,不拘泥于任何陈规旧章,既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丰硕财富,又开掘世界文明的巨大宝藏,古今中外的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宗教皆是校长应当研习的范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教育实践中,坚守“德育为先、传道第一”的理念,校长须具有征服世俗、拨乱反正的勇气与力量。在文凭至上、智育挂帅,应试教畅行无阻,横行霸道的教育情境中,真正开辟教育新局也决非易事。问题的关键是,连一校之长、十校之长、千校之长都也不能打破僵局,开创新路,还有什么人能有所作为?
教育革故鼎新,大有可为,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知其可为而为之”,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教育革故鼎新,又是一桩阻力极大的硬仗。诸校长须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者悲壮气慨和英雄本色,穷其毕生,孜孜以求。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我们义不容辞。团结优秀公众知识分子,从教育做起,从每一位校长做起,从每一个学校做起,中国的新教育、新文明才有可以预见的光明未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谨以此文与诸位校长同仁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35 , Processed in 0.1062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