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呼唤教师专业化
——访《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的作者刘捷博士
本报记者 高华程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探讨,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真知灼见。刘捷博士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著作(《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本。“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是着眼于对他们知识、技能和观念的进一步补充,还是应该更强调对他们作为教师在整体素质上的转型?”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为什么要强调教师专业化?怎样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一书的作者刘捷博士。
问: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如果是,教师这个专业有哪些特征和标准?你所认为的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什么不同?
答: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的争论一直兴趣盎然。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有人认为教师只能算是“半专业”或“准专业”,也有人根本否定教师的专业性。从职业社会学来看,20世纪发生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许多职业进入了“专业”的行列。因为各种职业的结构与性质均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要想了解一个职业是否是专业,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程度如何。一个成熟的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特征与标准: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如果严格地按照专业的标准去对各个职业逐一进行考察,恐怕没有一个职业完全符合要求,即便是律师和医生职业也是如此。但专业化水平高低还是有的。依据以上所说的专业标准和特征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可以说,现在教师职业发展已具一定的专业水准,是一个部分的而非完全的专业,正在努力朝着完全专业的方向前进,是“形成中的专业”。一是,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在现代社会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这种作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二是,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一直非常强烈。三是,尽管对教师应掌握哪些知识存有争议,但青少年的培养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各国都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教师教育,教师专业训练的年限、程度日趋提高。四是,教师任用资格与在职进修日益制度化、法律化。五是,教师拥有的专业自主权有适度的保证。六是,教师的经济待遇和职业声望正在提高,过去并不被看好的教师职业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吃香”,出现了一个教师职位几十个人竞争的场面。可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实质上并非是有还是无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与其他专业工作如医学、法律、工程相比较,略感逊色,但其地位高于半专业而接近完全专业,处在专业和半专业的中间状态。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它不仅要求其从业者具有远比一般人更为丰富和厚实的多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作为自己实施教育教学的原材料,而且更需要从业者掌握一般社会成员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现任主席、教育学家李·S·舒尔曼指出:“现在,新的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概念已经出现。这些概念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相联系,包括道德观、理论理解、实际技能、判断、从经验中学习以及专业社团责任感的发展等等。”在当代教师教育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支持。
问:比较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我国教师专业化现在处在什么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教师教育是19世纪末的舶来品,教师教育的产生比西方的历史要晚约200年。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维持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那么,如此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专业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又有哪些呢?依据专业的衡量尺度,综合考察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况,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处在低中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一是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来看,由于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没有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师范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多媒体教学、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二是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如何能正确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三是从教师的专业训练来看,我国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偏低。截止到2001年,尽管全国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经分别提高到89%和71%,全国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7%和17%。但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都已经提高到本科层次,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层次。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四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我国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五是从教师的专业自主来看,在我国,人们大都习惯于从义务的角度去规范教师,而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师的职业工作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尤其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利。六是从教师的专业组织来看,我国纯粹由教师组成的教育专业组织力量薄弱,从对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与教师福利的增进两方面而言,不能称之为强有力的专业压力团体。总之,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教师数量大体上也满足低水平的需求,而且,我国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这种专业化的标准也是一致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处在低中级阶段。
问:现在谈教师专业化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更快地实现教师专业化?
答:跨入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我国21世纪的教师教育,需要以教师专业化为改革取向,比照着教师专业基准的要求,从理念意识、政策体制、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予以整合策划,进行全面、协调、优良的改革,以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以之作为中小学教师自身努力的方向和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其次,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成为社会的责任。国家应该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明确政府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职责,为教师提供更多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再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必先由教师主体本身充实专业知识能力、求取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因此,在社会、政府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同时,教师主体本身更应坚定专业信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服务品质,以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与认同。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19日第8版
[ 本帖最后由 一线教师的朋友 于 2008-7-2 20: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