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学改变历史 文/梁文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8 00:2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化学改变历史   

  

《拿破仑的钮扣》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一个久远的传说,关于拿破仑为什么会败在俄罗斯手上的传说。公元一八一二年六月,拿破仑帝国正是如日中天,这位皇帝亲率欧洲史上还没有人见过的六十万大军东征俄罗斯。六个月后,这支军队只剩下一万人,历尽艰辛挣扎着回到法国。是谁打败了一向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呢?又是什么力量阻止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扩散到东欧,使得俄罗斯的农奴制多延续了大半个世纪?
很多人都知道答案是俄罗斯的冬天。但法国军队为什么就这么不耐寒不堪冻呢?有一首民间童谣说那都是钮扣惹的祸。《拿破仑的钮扣》的两位作者,潘妮·拉古德(PennyLeCouteur)和杰·布勒森(JayBurreson)都是化学家,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年法军从大衣、长裤一直到皮靴,用的扣子都是闪闪发光的锡扣。而锡这种金属是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碎裂的。于是我们可以想象拿破仑的大军在俄罗斯的草原上经历着前所未见的低温,而他们的衣服扣子却全在这时于风中化成粉末的样子。
简单不过的化学反应就能够扭转整个历史的动向,《拿破仑的钮扣》说了十七个类似的故事。所以这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本化学入门;见微知著,以小观大,微小的是化学分子,庞大的是人类社会。通常这类把历史的果归为自然的因的书,都会惹来很多怀疑,怕它太过简化成了最唯物的化约论,犹如把复杂的人类感情表述为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关系。但最近几年来的几位畅销作家都已变得非常成熟,例如贾·戴蒙(JaredDia瞞ond),虽然以地理条件的不同诉说为什么有些文明会在新的病毒面前不堪一击的故事,但他不会很有野心地提出一个宏大的“地理决定论”,而是就事论事,用丰富的细节代替什么都说得通也因此说什么都是废话的伟大规律。
《拿破仑的钮扣》谈的分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这百多年来人手制造出来的合成分子,例如可以制造冷冻剂的氟利昂;另一类则是来自大自然的化合物,它们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东西,不只为之付出了重大代价甚至还改变了全球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在对后面这一类化合物的探讨中,我们特别能看到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把一连串我们熟悉的历史事件重新说一遍,然后加上个化学内容以及一连串分子结构图。如果你不熟化学,可以趁机学点基本知识;如果你对历史不大了了,则会发现你学过的化学原来这么有历史意义。
例如哥伦布为什么要远航找他心目中那通向东方的另一航道,原因之一是为了打破威尼斯对胡椒的垄断,当时的欧洲人可爱透了胡椒这种调味品。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爱好看成是一种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的痴迷,那就是胡椒中的胡椒碱和人体痛觉神经的蛋白质的结合造成的结果,简单说就是辣。辣不是味觉,它其实是痛。为了痛觉,哥伦布找到新大陆,虽不见胡椒,但带回来了辣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41 , Processed in 0.1683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