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闫学:为什么是闫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9 10: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闫学:为什么是闫学
作者:王军等   
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
——闫学
闫学,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原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从第一次公开课开始20分钟后就没东西可讲、腿肚子直哆嗦的悲惨失败,到以扎实的教学实力无可争议地成为济南市教学能手,她用了7年。
4年后,山东省各路中小学教学高手一路拼杀,齐集日照。闫学跻身其中,并凭藉对《童年的发现》一文的说课和精彩答辩,成为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一年,她32岁。
闫学记得特别清楚,校长把电话打到家里来的时候大约是中午12点钟的样子,她正在跟丈夫吃午饭。
“咱们主抓教育的新任副市长要来学校听课,你准备一下。”
闫学略微迟疑了一下,“好。”
答应校长前,在那一两秒的短暂迟疑里,闫学的心里混杂了太多的感情。3年了,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与某位校领导之间发生冲突之后,她一直在被漠视挤压的低谷里徘徊。这个电话在闫学心里激起的复杂感情,除了她自己,能够理解的还有与她同校的丈夫。那次冲突使她的新婚丈夫也受到了牵连——被派到百里以外一所十分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两年间,丈夫每周都骑着单车回来与妻子相聚,不管是风吹还是日晒,雨注还是雪飘……
丈夫看着3年来一直没有机会上公开课,没有资格参加校级以上任何教学研讨活动的妻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有些无法容忍学校这种平时打压,撑门面的时候伸手就拉出去的做法。
但他们已经无法多想了,时间不多,离下午第一节课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
匆匆扒完饭,闫学赶到了学校。
下午一点半,准时开课,新任副市长在教育局和学校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坐在了学生中间。闫学夹着讲义走上了讲台,她讲的是《琥珀》……
“我从前是个学生,每天都要听老师讲课,工作以后也一天没有离开教育,听的课也数不过来了。以后我不敢说,但到目前为止,闫老师这一课是最好的一课。”下课后,这位新任副市长高兴地对闫学说。这一评价,让学校和教育局的陪同领导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而对闫学来说,则意味着她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机——她再次获得了上公开课的机会和搞教科研的资格。
回到家里,闫学哭了。这时,距离她大学毕业进入实验小学已经6年。
一年后,她被评为济南市教学能手。“参加评讲的时候,怀着七八个月的身孕,站在讲台上那个样子,人家都觉得挺可笑的。”
崭露头角
1991年,闫学从济南联合大学毕业,被急于加强力量的章丘市实验小学聘到了学校。闫学初中毕业时,正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热衷于读中专的年代,闫学却选择了高中,让她的老师和同学大惑不解。闫学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想做一名中学老师,而如果读了中专,她就只能做一名小学教师。在她的眼里,中学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神圣的。
但她偏偏被分配到了小学。从拿到分配单的那一刻开始,失落感一直追随着她,并渗入到了课堂。带着情绪的闫学讲课很是随意,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直到一个多月以后新教师汇报课上的那次惨败。
尽管平时随意,但汇报课还是要讲好的,她选了比较有感觉的《寓言两则》,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想不到只用了20分钟就讲完了。不用说,在下面听课的校领导脸上很难看,而济南市教研室来的同志也是“很失望的样子”。他们想不到,当初拒绝保送,以自己真实的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又经过4年本科学习毕业,学校寄予厚望的闫学会是这个样子。
闫学自己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回到办公室就哭了,“流了很多泪”。
她不愿意当小学老师,因为她看不上,但这次汇报课让闫学知道,小学老师并不好当,自己没理由轻视。既然不能轻视,就下功夫干!
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沈葆桢有一句话:“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闫学是否知道这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以自己的实践与沈葆桢的理念相呼应——从教11年后成为山东省教育史上最年轻的一位特级教师。她的卧薪尝胆是从练粉笔字开始的。
“不会,不好,我可以学。”闫学对自己说。
闫学买了字帖,弄了一块小黑板,没事就在办公室里练字,有写得好的老师她就写了让人家看。那时的闫学好像突然发现,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些同事会很多东西,她却什么都不会。比如说画简笔画,有的老师能用简单的几笔,引得那些小孩子兴味盎然,这让闫学很羡慕……
大约有近两年时间,闫学泡在了粉笔字、简笔画、读书、朗诵里,苦练基本功。
在1992年的教学年会上,闫学以老舍先生的《猫》一炮打响!济南市语文教研员对闫学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精彩呼应印象深刻。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教学语言贫乏枯燥、师生缺乏互动的教学环境里,闫学显得绰约生动。
沉默了近两年的闫学“出山”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0:53:36 | 只看该作者
闫学的丈夫看到的则是她的认真:“她认真,什么事都力求完美。晚上回到家里她就在里屋看书、写文章、做课件。”而他呢,则在外面看电视,为这事他没少招闫学的数落:“你呀,也不看点书,就知道看电视!”如果恰巧在看球赛,他就在心里抗议一下:“我是教体育的,看球赛就是学习!”
但是,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讲,仅有认真和学习的劲头是不够的,闫学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还获益于她一直全身心投入的教科研。教科研,又是一件让很多老师叫苦不迭的事。但闫学觉得,如果你真的要搞教育,就离不开教科研,讲课毕竟不是一门技术活,它需要的不仅是技能。
问题在于,我们把教科研搞得太神圣,拔得太高,最终弄得自己无从下手,疲惫不堪且无所得。还是那句话:“自一篑始”。
1997年,闫学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这是“一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极具前瞻性的重要课题”。一听课题的名字和简介就让人摸不着北,但闫学的录像课和论文最终获得国家级优秀试验成果奖。
1997年,计算机还很少见,但闫学觉得应该让学生懂,应该让学生进入互联网。因为,在北京师范大学观摩的时候,她被多媒体和网络震惊了!原以为在课堂上投个影,放段录音就是多媒体了,没想到会高级到这个样子!“当时就觉得,这个课题不管是对于自己的教学还是对章丘,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回到章丘,闫学就组织了3名志同道合的教师着手做了,先从教学生指法开始,没有电脑她就用键盘大小的纸打出样子来让学生练;买不起电脑,她就动员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曾经流行一时的小霸王学习机。但对于月收入不过百元的家长们来说,400多块钱也真的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了,“但孩子们必须懂计算机才行啊!”为了这个“必须懂”,闫学跟家长们磨破了嘴皮。
全国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就这样在闫学的手中开始了。1997年12月,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四结合”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召开。闫学载誉而归,并创下了上马最晚,成绩最快的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闫学身上在一个月间瘦掉的那10斤肉清楚,整夜守着闫学拼了命钻研的那间当时十分简陋的机房也清楚。
为什么是闫学
闫学的可贵之处,也是她能真正在课改中破浪弄潮的原因在于,她没有把课题当做挣取教育之外任何物什的工具。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拿了奖,课题对于教师个人也就结束了。但这个“国家级优秀试验成果奖”对于闫学来说,则只是她继续探索的开端。在她的鼓动下,学校上了局域网,但仅限于机房间的资源共享。她知道,这离互联网还很远,在她的一再“游说”下,学校最终拿出了六七万,于1998年上了互联网——真正的多媒体网络!因为她的坚持,章丘教育成为山东省互联网教学的先行者之一。有了互联网,闫学的教学就紧贴了上去,须臾不曾离开,最终把自己的学生引入到了知识的广阔天地之间。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她拿奖之后,这一切,都不再与她拿取与这一课题相关的任何奖项有关联,但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关联,与她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有关联。
当然,这也与她于2000年10月作为章丘市惟一的小学教师代表,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有关联,但她在引领学生进入网络的时候,从不知道会有这样的机会;也与2001年作为培训汇报的《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级优秀试验成果一等奖有关联,与她在任教11年后成长为一名小学特级教师有关联。这些,闫学想都不曾想过,因为那“太渺茫了”。但对于一名潜心于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教育的天地里,一切都不会渺茫。
当她去帮学生打印那张键盘表的时候,谁会想到闫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谁会想到她那生动活泼开放的课堂,竟会孕育在这张印着ABCD的简单表格之中?
大概更没有人相信,2002年,当她来到日照市参评特级教师的时候,抽到的那一课是她从没见过的人教版第11册的《童年的发现》,因为当时章丘市实验小学用的是五年制教材。一篇她从没见过的课文,居然在特级教师遴选的说课和答辩中一举通过!这样一个“爱不着边际地幻想,爱吃水果,爱变着法儿地换衣服打扮自己”的一个女孩儿能够表现得这样出色,其奥秘何在?
也许,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3个月的培训过后,闫学返鲁搭乘火车前的一件轶事能说明一二。那天,她累死累活地拖着一个大编织袋通过了检票口,满头大汗地赶到了列车前,乘务人员检查了她的票,没有问题。但就在她刚要上火车,要乘务员搭把手的时候出问题了。
“你这么一个大袋子,装的什么?”乘务员问。
“书。”闫学有些自豪地回答。
“啊?这么一大袋子书,还想让我们白给你拉呀,办托运去!”
闫学乖乖地办了托运。
在那个大袋子里,藏着苏霍姆林斯基,藏着卢梭,藏着弗洛依德,藏着陶行知、叶澜、魏书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0:52:41 | 只看该作者
低谷
从《猫》的成功教学开始,闫学得到了很多上公开课的机会,在一遍遍地操练中不断磨砺提升,并涉足教科研——从1993年开始,投入到了模式教学的探索当中。
对于模式教学,刚刚掌握教学基本功的闫学没有判断力,对小学教育“脑子里一片空白”,是成是败更多地依赖于课题本身的好坏与对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涉足教科研就有“失足”的危险,但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听了几次模式教学的课,她感觉不错,山东省教育厅又编写了一本教材推广,闫学觉得这个课题一定错不了,但4年之后,她慢慢地发现模式教学有问题。
“开始实验以后就不断地试,但一次次尝试下来,不仅没有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反而碰了很多钉子。”
闫学终于明白,教学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某种模式,特别是语文。当“模式教学”伴随着实践中的失败烟消云散,渐渐无人再提及的时候,闫学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真正的感触。
成功与失败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模式教学的热心探索劳而无功,但那几年间,闫学在频繁的实验课磨炼中,教学基本功日渐扎实,而试图找出每一篇课文独有特点的努力,让她迈出了真正的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就在这个时候,因为一件小事与校领导的公开辩解,把她和丈夫在学校里的生活和教学打入了低谷。
“差不多3年时间,各种机会都没有了,公开课不让上,校级以上的教学研讨都不能参加。”活泼的闫学变得内向了,见了人不愿意打招呼,跟同事们在一起也不大说话……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一篇题为《长成一棵树》的文章中,忆及这段往事,闫学写道:“冷雨中,小树在风中沉默,柔嫩的枝条选择了坚韧和承受。多年之后它才明白,生命的美丽往往需要风雨的洗礼。”
闫学开始读书,她暗暗地憋起了一股劲儿,读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边读边沉下心来思考这几年自己在课堂上的尝试,思考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让我上公开课,却不能阻止我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不让我参加更高级别的教研活动,却不能妨碍我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收获。”读书和对实践的思考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文章和教育教学案例……那几年的闫学校内无闻,却名声在外。
新任副市长机缘巧合的听课,把闫学从低谷里拉了出来。第二年,学校领导班子变更,原来抓教学的副校长术红霞接任了校长位置,“术校长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富有开拓精神的女人”,“她了解我的教学实力和为人,对我的工作很服气”。这样的校长注定了要极力推举闫学这样的老师,即使有时候要面对因名利而起的不正当竞争的压力,这位校长也从没有放弃。
投身教科研
是树,就永远不会拒绝成长。闫学开始频繁地上公开课。
自从接触教育以来,记者了解到,对于公开课,谈之色变的一线教师不在少数,对之深恶痛绝的则转而进行不乏情绪化的攻击。客观地讲,公开课本身没有错,它意在给广大教师提供同行间相互学习切磋的机会,错就错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为名趋利的被动应付搞得老师们怨声载道。
其中,教师们最烦的莫过于正式上课前在不同班级里对同一篇课文的反复试讲,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但闫学认为,对于老师来说,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对某一篇课文的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和不断改进是必修课,就像部队中不可缺少的实战演习。
其实,不只是公开课,任何工作,一旦流于形式,它的全部意义也都会尽皆丧失。但公开课用于磨炼提高教学技能的本质意义,却实实在在地作用到了闫学的成长之中,因为,她没有让这一提高自己的机会流于形式。
一天,校长在校园里巡视,无意中发现,闫学在用多媒体上课。当闫学自己制作的精彩课件在眼前闪过的时候,校长疑惑了:闫学在上公开课吗?不会呀?教委没有通知学校啊。是搞突然袭击?!校长禁不住有些紧张,忙从教室窗户往里面张望,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看看左面,再看看右面,整个教室里,除了闫学一个成年人外,全是学生!校长就此发现了闫学每次上公开课都要拿个第一回来的秘密——她回到办公室,激动地对所有人说:原来,闫学一直都是这样教学的,不拿第一就怪了!
“为什么要这样讲课?”
“孩子们喜欢。”
采访中,闫学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闫学挑灯夜战给孩子们做课件,回到家里不是读书就是钻教材,从不觉得苦,大概就因为她爱孩子,爱教育,爱教师这个职业。但爱不是无缘无故的,闫学爱,是因为她喜欢看到孩子们课堂上那种会心的微笑和愉悦的眼神。
在他人的喝彩中,闫学最为受用的一句话来自一位学生家长,那是对闫学的一位同事说的:“我们家孩子上闫老师的课都不想下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36 , Processed in 0.0887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