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 | |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建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我省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现对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课前准备
1
、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
或教学大纲 ),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按校历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 特别重视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方案和教学改革试验等内容。
2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 (
教材内容 )
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馆 (
室 )
、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学校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等。在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中,要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精色的课程资源;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 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事。
3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 )
、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
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要反映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 (
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积累有指导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要加强教学反思,教案要有教师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
二、课堂教学
4
、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学校要根据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具有个性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各类课程; 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使用教材。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施。其指定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重点抓好师资、课程资源和设备三项基本建设,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好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5
、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领域,学校可以选用教师教学指导用书,搜集或组织教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师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资料只供教师使用。
6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7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做语言健康,行为文明。 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三、作业与辅导
8
、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管理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 ,
布置作业要有弹性 ,
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 (
选择、确定 )
作业的能力 ,
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 ,
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要适量 ,
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及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 ,
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 ,
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 ,
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 ,
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 ,
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 ,
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
9
、学生学习辅导。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
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 ,
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 ,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 ;
学习辅导要侧 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 ,
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 ,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
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 ;
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 ,
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 ,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
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10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
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开办 "
家长学校 "
和组建 "
家长工作委员会 "
等途径 ,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
在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同时,争取社区教育机构的支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