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2 10: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思考



湖北荆州市教研室王世发


(载《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1期)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学者就十分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论语》说:“欲速则不达”,《学记》中总结出“为学之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问、思、辨、行几个基本阶段。现代一些著名语文教育家也构建了课堂教学理论。黎锦熙1921年提出“自动主义的形式教段”,所谓“教段”,即课堂教学的阶段。他把课堂教学分为“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造、活用)”,称为“三段六步教学式”。朱自清先生1925年提出阅读教学“四步教段程序”。叶圣陶先生根据阅读教学的不同任务,提出阅读教学两种指导程序,即精读指导程序和略读指导程序。精读指导程序分为“预习——课内报告和讨论——练习”三个阶段,略读程序分为“读书前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内讨论——读书成绩考核”四个阶段。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总结出“六步教学法”,“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这些古今学者、名流在探索课堂结构方面为我构建了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的模式。

纵观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名词繁多,改革呼声不绝于耳,虽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局面,但效率低下,少慢差费,其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课堂结构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是形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影响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主要是如下三种:

一曰分析式教学法。所谓分析式教学法,就是脱离课文语言实际,架空分析。其一般表现为,分析时代背景,分析结构层次,分析中心内容,分析写作特点。这种分析式教学方法成了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误区。有的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分析课文,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文分析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一直把课文分析得体无完肤。现在的阅读分析教学真有点像医学上学人体解剖学,解剖段落层次就像在解剖人的四肢,解剖文章的精段就像在解剖人的内脏,解剖写作特点就像在解剖人的骨骼和经胳。解剖来,解剖去,只见筋骨,不见血肉,只见死人,不见活人。课堂这么宝贵的时间不指导学生读书,却干巴巴地分析来分析去,学生怎么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曰串问式教学法。一节课漫无目标,琐碎提问,一问到底。其结构表现为:一问作者是谁,二问层次结构怎样划分,三问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是什么,四问表现手法有哪些等等。问得茫然,无穷无尽,漫无边际,由于问题提得过于烦琐、零碎,湮没了主问题,把语文课上成了“满堂问”的课。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春》,老师开始讲解课文了,问道,第一个“盼望着”是什么意思?那么第二个“盼望着”又是什么意思呢?“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什么意思?这样提问岂不是文章有多少句话就可以提出多少个问题吗?

三曰练习式教学法。即整节课做考卷,做练习,教师不加指导,不加点拨,放任自流,亦称“满堂练”教学法。这样的“满堂练”实际上是“满堂灌”。因为题目是做不完的,不加选择,不进行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练,是一种盲目的练,是一种轻重不分的练,缺乏教师的指导作用。

上述三种,一言以蔽之,当前语文教学“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成为普遍存在的教学倾向。如此教学,何谈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非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可。

改革课堂结构,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因此,教学结构的改革受教学思想的制约。为此,我们要树立如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搞一锤定音,要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四是思维教学观。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五是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

我们要在上述五种观念的指导下,建立起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主体性教学的课堂结构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一)自学辅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可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二)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可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迁移问题(由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新的问题)。

(三)分层递进式。课堂教学中关照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生,适应差生,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教学设计实行“四分”: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a层学生90分为优,b层学生85分为优,c层学生80分为优。

(四)点拨引导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引导,拨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点拨教学的操作结构可设计为如下“六步”:1.吃透两点,摸清障碍(重点、难点,学生心理障碍);2.认清方向,选准“口子”;3.相机诱导,适时点拨;4.讨论交流,理解消化;5.双向反馈,总结提高;6.迁移训练,举一反三。

(五)学教结合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教结合”的课堂结构可设计为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2.自学阶段。学生围绕目标自学。3.交流阶段。让学生自我表现,相互质疑,充分交流,启发理解。4.点拨阶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贯通。5.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延伸阶段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识的深化,二是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三是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来自语文潮网站)

以上五种课堂教学结构方式的实施,可以打破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主体性”教学的特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6:20 , Processed in 0.0892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