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门之杨]抓鸟配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12:0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
发表于 2010-4-29 14:43:57 | 只看该作者
一张图帖,害得管教授搜罗如此多的文章,辛苦了哦。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4:26:33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小语教学现状与发展战略问卷调查



一、关于您个人教学情况的介绍部分:

   1、你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入职以来的工作简历。现任教年级。是否担任班主任或学校其它工作。在语文教学工作之外是否兼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每周课时量是多少。

   2、你所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住地与学校之间距离(路程)分布、上下学的交通方式。留守儿童(或流动人口家庭)占多大比例。

   3、你从事小语教学工作以来,在哪些方面有过自认为较为成功的探索,有哪些值得向同行推广介绍的教学经验?你目前在教学上最感困惑(困难)的部分是哪些?为什么?
   请你推荐一位你身边最熟悉的优秀小语教师同行,介绍一下他(她)不一定为人所知的工作业绩、业务探索。

    4、你在岗自修的情况介绍(订阅的报刊、自费购藏的书刊、自学读书、写作的基本情况等)。

   5、你的工余闲暇时间一般如何使用?在教学工作和工余闲暇与哪些同行交流较多?获得的启发较大?

    6、其它你乐于介绍的个人基本情况(如较为突出的个人特长等)。


二、关于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现状的分析部分:

   1、请你详细地介绍一下目前你校习作教学的基本做法,并对本校/本班学生习作现状作些分析。

   2、请你详细地介绍一下目前你校“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对其得失作些分析。
   你所在学区开展过哪些跨校的“域本教研”活动,主要做法是什么?效果怎样?

   3、你认为目前区级教研活动是否频次过密?
    应该在提升学术质量、增强实效性、把握必要的评奖学术尺度、形成应有的工作节律和逻辑系列上作哪些改进?(请详细阐述)
   你认为目前我区小语教研的区级评奖学术标尺是否适当?(宽了还是严了?)为什么?可举例证之。

    4、若干年来,我区各小学、各语文教研组都编印过各种各样的文集(打印件),总数估计在数百册,所耗打印费也是相当不少的。
      若干年来,我区小语教师也向区、市教研部门交送过总数至少在千篇以上的论文、案例、教案、具规模的教研活动发言稿。
     请问,你看过这些打印件中的哪一些?看后受到过启发吗?试举例证之。
    假如将这些已录成电子文稿的各类文集、论文、案例、教案,教研活动会议发言稿全部上传《槐荫学苑》、《孝感教育科研网》或《教师之友网》等网站,想来应该使原创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发挥应有的交流实效、更大的社会效益,起到很好的学术交流作用。

    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少有老师将自己的这些电子稿上传到网站上,连向有关报刊投稿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呢?区教研室去年组织过一次“零费用”的《小学语文、艺术课网络教研评优》活动,在近一年时间里,也只有不到50人参加,请问原因何在?

   5、请你介绍一下你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电子备课室的使用等方面的实况。
    请你详细介绍一下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否会使用电子邮箱、QQ,是否会上网发帖跟帖交流,是否会制作电子课件等等)。

    6、你是否浏览过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创办的公益服务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
    请你对《教师之友网》的栏目设置、存帖质量、学术品位、网管风格、资讯服务能力作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你认为如果依托该公益服务学术网站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跨域跨校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工作有必要吗?为什么?有可能吗?为什么?

    你认为目前可以依托该网络平台先着手做哪些工作?你认为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担任该网站各栏目的版主?
    你乐意参与依托该网络交流平台的“课例讨论”、 “习作评点”活动吗?

   《教师之友网》一直设想义务为本土帖多质高的网络交流高手设立个人专栏,以此促进“教育网络人”之间的学术交流。请你推荐几位这样的“专栏作者”(可以列网名/非孝南教师同样欢迎)。

    你平日最喜欢浏览哪些教育类网站?为什么?

三、关于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发展战略构想部分:
     1、你认为“小语校本教研”、“域本教研”、“区级教研活动”该如何各自找准着力点,分工合作,形成点面结合、协调联动、各司其能、各彰其效的新格局?

     2、你对改进区级小语教研活动的“四优评比”工作有哪些期待和建议?如何兴利革弊,真正发挥其公正公平地选拔优秀教师,引导教研工作正确方向的效能?

     3、请你对“加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活跃以校为本务本求真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发表意见。

    4、在对我区小语教研现状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询一线小语教师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将在今年暑期起草一份《孝南区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寄达全区各小学语文教研组征询意见,积思广益,寻求共识。
    请你为这份拟议中的《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谈一些设想。即或不太成熟的意见也可以先谈一谈,贡献你的智慧。

    在此,先感谢你为全区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的改进所作的思考。
    谢谢你认真、坦率地发表意见,真实地描述目前的小语教学教研现状。谢谢!

管季超为您服务:13971958105
                  QQ:1309586706

                   E-mailxnjyw123@163.com
            公益服务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http//xnjyw.5d6d.com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54:34 | 只看该作者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的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学案)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的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学案)——吴泓工作室参考书: 1、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读唐诗》(西渡编); 4、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评》(赵昌平撰)。 一、学习目标之一:怎样写“文学评论”。二、学习基本程序: 1、文本诵读。(传统课室,四课时) 2、文本研读:一般赏析与深度研究。(网络课室,四课时) 3、李白研究:几种不同的文本研究方式,如单篇作品评价或探究式;不同作品(作者)比较分析式;思想倾向或艺术风格探讨式。(网络课室,四课时) 4、确定方向,收集资料,准备写作。(网络课室,两课时) 5、上传习作,展示成果。(网络课室,两课时)三、具体学习步骤:注:网上资源(见下)与纸制印刷(略)结合。网络链接—— 第一学段:阅读“概述”等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849 李白的生平、性格和艺术成就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669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670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671 酒圣——李白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293 注:观看VCD“唐之韵”“一代诗仙”(上下)。第二学段:学习“怎样评价或探究单篇作品” 李白乐府诗《长干行》赏析 田南池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294 李白《行路难》赏析 佚 名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295 李白《蜀道难》译注析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328 《行路难之一》赏析 李 白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58 李 白:梁甫吟(注析) 范民声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59 李 白:将进酒(赏析)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60 是追求、向往,还是惊惧、鄙弃?——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境”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10 第三学段:学习怎样写“不同作品(作者)比较分析式”文章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 沈祖棻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940 别有风味少年歌——王维《少年行》(其三)与李白《少年行》(其二)比较谈 王美春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979 两种风格 两样情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比较谈 凌宗伟、石永红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980 李白与杜甫之诗句比较 佚 名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57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 方舟子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00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罗宗强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861 第四学段:学习怎样写“思想倾向或艺术风格探讨式”文章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292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杨 义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655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胡晓明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2589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徐大贵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828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陈秀中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1411 李白:惊天动地的豪情 沈伯俊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882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show.asp?id=72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43:55 | 只看该作者
芦苇——在水一方的蒹葭
高一(5)班 汤玉婷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745次)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9:30 来源:家园语文

我相信芦苇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古老而真挚的民歌,这《诗经》里的歌谣,在长满芦苇的河岸上经久盘旋,亘古不散。我不知道她曾以怎样的情怀打动了所有爱情的守望者,让他们在守望中绝望,又在绝望中相守。如此执着,到底是什么赋予了芦苇这样的神力?
    在我看来,是水的灵性感化了她,是江上的清风点染了她。因此,高贵于她是与生俱来的。她注定是爱情里最高贵的草。
    在我心中,她是风姿绰约的女子,水边的女子,水一般的女子。“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长天秋水,伊人独立,这风姿不正如岸边的芦苇?斜阳残照,清风吹起一圈圈沦漪,两岸芦花在风中摇曳,在江上轻舞,也就因此扬起了少女心中青涩的梦。看啊,她那青青的苇杆微微颤动,不就像是女子婀娜的身段吗?那洁白的芦絮在艳丽的夕晖中跳荡,不就是纯情少女芙蓉般的笑容吗?
    年年岁岁,芦苇就像是高贵而又坚贞的女子,站在水之一方守望,守望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和这远游未归的爱人,望穿了茫茫秋水,望断了远方的归雁,也望褪了自己的青春容颜,却从不后悔。她站在水边守望的身影投入了历史的心河,任岁月怎么涤荡也淡褪不了那份彻骨的凄美和相思,叫人如何不心碎?
    是否记得,在瑟瑟秋风中,在“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叹声中,她,一代风华绝色的女子,毅然挥动手中的长剑,做生命诀别的舞蹈。她倒下的地方,芦花轻扬。于是,她,化作了水边的芦苇,把无尽的爱倾注于这空灵柔美的身躯,为爱守望一生。一生的等待,从《诗经》时代一直延伸到现在。这就是芦苇,外柔内刚的芦苇,坚韧凄丽的芦苇。历史因此记住了她,我们也记住了她,记住了她的高贵与坚贞,以及在天边那一抹悲壮晚霞拂照下的洁白的裙袂。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我低声吟咏着这首《诗经》中的绝唱,心中不禁悲惋,忽而又觉欢喜。此岸,彼岸;彼岸,此岸,两岸的芦苇啊,隔着一条浅浅的河,遥遥相望,苦苦相思。一水之隔竟隔出了天涯,而爱情不正是因为有了距离才觉得更美?情人们彼此守望,明明彼此靠近却始终不会越过心中那道秋水,一水之隔,隔出了凄清、绝美!
    爱情,这个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它,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丽的向往。但爱情又是人世间最难解的情感。我认为,没有人能说得清爱情究竟是什么,它如梦幻一般地扑朔迷离。你看,两岸的芦花在风中轻扬的迷离之美不就是爱情之美?更何况情人们在彼此相望之间更多了几分柔媚几分心焦几分等待,更有几分朦胧与凄美,而这不正是爱情的真谛?
    芦苇之所以绝美,是因为她在水边站立了爱情,一站就是几千年。有人说,芦苇是《诗经》里最令人心痛令人心碎的草。的确,因为芦苇就是爱情,她生长在前世今生的水之湄,仿佛是一种宿命,她的出生只为爱情。
    撷一把芦苇在手,今生今世……


在《诗经》里漫步
高一(5)班 杨俊雄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210次) 时间:2005年12月9日 12:29 来源:家园语文

有人说,诗人都是疯子,只有疯子才能吟出美妙而奇异的诗歌。因为疯了,所以少了心计,一切思想都简单化了。于是,疯言无忌,脱口而出便成了诗歌。漫步《诗经》,我见到军人发出“衰我征夫,独为匪民”的愤叹之声;与农人擦身而过,我看到他们“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祈盼眼神;还有那“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意境。我发现,我比他们成熟多了,可我所拥有的并不比他们多,也不及他们好。他们纯真、无邪、浪漫,简直就像儿童,什么都不懂却什么都敢说。高兴的时候吵,不高兴的时叫,无缘无故地就大吼大闹,把你吓一大跳!
    其实,在样的性格才是人类最原始的脸貌,也是最诚实的表现。现今的人类追求进步,而在追求智慧的同时变得狡诈;在自我修养同时变得沉默寡言;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变得虚伪。
    你看《诗经》,一翻开,便跑出了“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么率直,毫无遮掩,试问现在的世界,有谁敢这么放肆?然后,“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对天下有情人送出了最美好最真诚的祝福。“采采芣苡,簿言采之。采采芣苡,簿言有之。”在劳作的时候又直抒心怀,想唱就唱,想舞即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无衣》这首诗真正表现了士兵们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忠心护国的思想与情怀,即“人和”。有了这样的军队,才有了后来的秦统一六国。
    《诗经》,多么真实的写生。“昔我往诶,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情景交融、感时伤事可谓千古绝唱。孔子说,《诗经》可以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我不禁质疑,《诗经》如何提高人的观察力?观察文字?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提高想象能力,想象能力丰富了,观察力也就提高了。例如,观察一个正方体,没有想象力是无法观察到其后部棱角的。但是,《诗经》未必能让我们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因为《诗经》时代的花草鸟兽在今天已面目全非!(不对算我瞎说)因此,《诗经》变得更加神秘了,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有时候,我会幻想回到《诗经》的那个年代,和采诗官一起奔走于阡阳之间,第一时间品尝余温未散的诗歌。抑或做一回疯子,像徐志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诗经》里漫步,“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我心悠悠,让时光匆匆飞逝,把我遗留在《诗经》中,返老还童!

棋子
高一(5)班 罗宇轩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251次) 时间:2005年12月6日 17:18 来源:家园语文

    看过张艺谋的《英雄》,感觉到的是唯美,仿佛是一场精雕细琢的游戏,而在我看,这不过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对战争的一种藐视。这个时代的人也只有通过电影、书籍了解那些动荡的岁月,而我选择了《诗经》。
    “一个鼎盛的王朝,就是最初的铁与血堆砌起来的,保卫一个王朝,一个信仰,就是战争的全部意义,而军人就是屈服在命令之下用血和肉祭奠上帝的膜拜者。”读到这句话时,被它震撼,但是,《君子于役》、《击鼓》、《何草不黄》更让我为之一颤。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几千年前的战争,比起现在来,少了多种生化武器的恐怖,却多了真刀真枪的残酷,但是血,对,血是战争永恒不变的见证,见证着弱肉强食,见证着士兵们受羁绊的命运,见证着人类永恒不变的贪婪。然而,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士兵得到的却是非人的待遇。在某个阴暗的角落,用那满是污垢和凝成壳的血斑的双手捧起装着剩菜残羹的破碗苟且偷生着。他们卑微,甚至下*,而一句“于蹉阔兮,不我或兮”与“君子于役,苟不饥渴。”一呼一应,相互传递着遥远的思念,成为他们活下来的原动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士兵只不过是利益冲突的一粒棋子,他们所渴望的十分简单:妻子对他的嫣然一笑,孩子对他的绕膝撒娇,而这就足以让他或他们为统治者死心塌地。但是,这终将成为奢望,等待他的只有用金属般的声音传达的命令。
    “击鼓其镗,踊跃其兵,土用城漕,我独南行。”紧急的战事,烽火的快速蔓延,使得更多的人被拖进战争,但是无论他们的口号多么响亮,旗帜多么正义,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战争本来就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他们战斗,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那渺茫的生的希望。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所以他们无论是进攻还是反抗都是被动的,他们只不过是执行着统治者的意愿,无论对与错,好与坏,他么所能做的只有服从军令,服从命运。他们决定着战争的结果,但是开头却不是他们所能书写的。因此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穿梭在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下的战场,麻木地拼杀,杀着那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憎恨的所谓的“敌人”……
    战争,文明史上永不可能消逝的创痕,同样也烙在《诗经》这块篆碑上,而人类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砸碎、重组,重复着一个又一个轮回。而主宰着成败的是士兵,而不是统治者。因为棋子虽小,却能围成迷乱千古的战局。

谈谈《诗经》中的语言
高一(5)班 庄胜科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292次) 时间:2005年12月6日 12:16 来源:家园语文

刚研究《诗经》时,为了走近那三千多年前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广阔的田野、茂盛的森林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收集资料,不断的思考。令我失望的是这并没使我很好的缩短这三千年的距离。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必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的被《诗经》中的某些东西吸引住了——那就是《诗经》中的语言——既简洁又丰富、优美又蕴藉的语言,如寒冬雪中洁白的梅花,表面上看是随处可见的小花,但其中却蕴藏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也正因如此,这跨越时空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被缩短了。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卫风·木瓜》。当你反复诵读这首诗时,你会觉得节奏欢快,琅琅上口。其实《诗经》中的大部份诗都会这样,通过词语或句子的变换,变换章节。从表面上看好像很简单很通俗,但在你反复吟读品味后,你就能体会到在这不断地微妙地变换中慢慢地丰富了诗的内容,诗的意境,从而不断地丰富诗中的情感,也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在你慢慢咀嚼吟诵时,渐渐地,渐渐地,你便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当中,远古的气息便扑鼻而至,模糊中诗歌里的景物缓缓地浮现在你眼前,漂浮于你脑海中,久久地,久久地,挥之不去……
  也有很多诗歌为了突出意境、渲染气氛或气势等采用了叠词的手法。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中的“凄凄”“喈喈”“潇潇”“胶胶”,把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典型的幽会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进而写出了相爱者约会前的苦苦期盼及离别后的无尽苦痛;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侧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魏风·伐檀》这里的叠词,将其伐木奴隶的艰苦劳动写得铿然作响,气冲霄汉,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讽刺力量,唱出了劳苦人民的心声……
  以上两点凡是读过的人都知道、清楚的。但我以为还有一点在研究《诗经》过程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其中的个别字和词。这些看似并不醒目的字词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线索,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情感、意境。如《君子于役》,诗中写的是妻子对长期服役在外未归的丈夫深挚的怀念之情。可是到底深挚到什么程度,从诗句中看好像并不是很清楚。但诗中“鸡栖于埘”与“鸡栖于桀”就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埘”指的是挖墙成洞的鸡窝,即暗示冬天。“桀”指的是鸡栖的木架,即暗示夏天。由此可知,诗中女主人公从冬盼到夏,又从夏到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始终未见丈夫归来,体现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是多么的深挚,反衬出了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
  如果你通读《诗经》会发现以上几点只是局部的,整体才能更好地让你感受到其中的精髓,《静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写男女主人互赠礼品的过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幅温馨幸福的情侣黄昏图,蕴含着他们之间纯洁无瑕的爱情。《苤苢》也是如此,通用简短的几句话唱出了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欢喜融融的情景……
  总结上述,我们会发现《诗经》的语言虽然非常的简洁明了,但却又有着丰富优美的内涵,使得我们能够跨越时空,去倾听我们的祖先在田间劳动时的欢声笑语,被压迫时的苦苦怨愤;去倾听那青年男女在河边的温馨细语,绵绵情话;战斗时的面对敌人的愤慨怒火,军歌中的豪迈气势……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认为《诗经》堪称中国国风。


情人依依——读《诗经》爱情诗
高一(5)班 林 颖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378次)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9:21 来源:家园语文

    冬日的风,撼摇着大地的一切事物,所有的东西仿佛都要脱离骨架,寒气在骨子里乱窜。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地方,温暖而牢固,那,就是《诗经》中情人的去所。
    我们相拥而息,我们相视而笑,一切都那么不约而同,这就是情人。
    是啊,《诗经》中的情人尤其让人捉摸不透……
第一种是羞涩腼腆。这类情人骨子里或多或少有些保守传统,他们总是暗暗喜欢或欣赏对方却不敢开口,只能埋在自己肚子里。“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国风·秦风·月出》),男主人公只能日日想念她,却不能明说,这样的一对情侣,可言命苦,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许在往后日子里,两人相拥回忆往事,想起当初傻傻的自己以及彼此间羞涩的爱情,这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王风·大车》)如此轰轰烈烈的勇敢的爱情,在重重封建教条的锁闭下独树一帜,这,就是《诗经》的第二类情人了。
这一类情人是很难得的。纵使在重重阶级观念和礼教的严格管教下,爱情还是给了无数男女勇敢地挺身争取幸福的力量。这股魔力,是再多的教条也难以击退的。我们是应该佩服他们的,他们用爱情击退了在他们身边残酷无礼的封建教条,他们走出了他们原本的世界,用爱情垒筑起另一座墙,这围墙,可以坚固无比,也可以脆弱倒塌,单看他们对爱情的信念,我祝福他们,一直一直护着这座围墙……
    《诗经》中的爱情绝大多数都是真挚的,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爱情虚伪不堪,这就造成了第三类情人——悲伤不和。《诗经》中有不少女人在婚后才发现嫁错郎君,这主要就是他们在婚前没有了解彼此,双方总是在不和中。《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氓本身憨厚老实,却在女主人公拒绝婚事后生气离去。其实,这时不和已开始萌芽,情人时的这种情况,导致了女主人公婚后的悲伤。虽然这类情人是我们最不愿看见的,但却可以让人们明白,爱情并非永远都是美好的。
    这就是《诗经》中的情人。我们总是能在夕阳落至河边时,看到情人们在层层朦胧金黄的氤氲中依依而别。虽然分开了,但那轮河上的夕阳却见证了种种情人间的爱情,情人依依,风吹摇摇,唯有这轮夕阳,在心中,永不落。

《诗经》时代的爱情
高一(5)班 谢伟萍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350次)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9:8 来源:家园语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已开始沐浴爱情的洗礼了。爱情,用她那神奇而有效的力量,与社会的冷漠搏击,与生活的枯燥抗争。
    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爱情是怎样的呢?自由吗?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浪漫有趣吗?我怀着种种猜测,疑惑,甚至好奇,沿着《诗经》的那条河,逆流漫溯。                        
    从《关雎》里面,我发现古代的男子很害羞,也很痴情。他们用情专一,真诚地追求自己的真爱。一份完整、完美的婚姻应该只属于两个人的,彼此之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作为一名男子,本应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关雎》中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更体现了他对那位女子的爱慕之深,让人羡慕万分。女子,所追求、所向往的,不就是一份纯真、简单的爱情吗?
    也许,爱情也需要情调,需要激情,那么,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则恰到好处地营造了这一情调。对于爱,我们应加倍地付出,去爱我们所爱的人,加倍地细心,去关心我们所爱的人,加倍地努力,去理解我们所爱的人。
    人生短暂,想用短暂的生命去经营一份永恒的爱情,就必须是“称不离砣,公不离婆”。也许有人会期待来生,承诺来生,而我觉得,期待来生,不如把握今生,承诺来生,不如兑现今生。爱情只存在于今生,而不出现在来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人们保留着一份单纯,一份坚持,一份真诚。他们展现了人类的“庐山真面目”,人类的至真至纯的一面。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那时候的爱情,散发着一种古老淡远的清香。“伯兮鞨兮,邦之桀兮。伯之执兮,为王前驱。”(《伯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他们毫无保留地抒发心中的爱意,勇敢大方地追求对方,营造了许许多多浪漫动人的情节画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在《君子于役》和《伯兮》中,我发现,当时的妇女用情很专一。她们对远在他乡的丈夫思念万分,独自空守着孤独与寂寞。她们没有怨,没有恨,也没有改嫁,恪守着爱情的高尚与贞洁。也许丈夫要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或许再也不会回来,但她们仍旧天天在落日时分,偎依在门旁,期待着,守望着……
    两人相爱,不一定要在一起;两人不相爱,硬在一起的只有痛苦。默默地,为在地球另一端的爱人祝福、祈祷,我觉得,距离远了,相思也就长了。
    夜阑卧听风吹雨,幸福恋人入梦来。
    ……
    对于爱情,我还是喜欢、向往那一夫一妻的形式。在生活中,我们追求着“一一对称”的结构美,如果你长了三只眼睛,或三只嘴巴,四只耳朵,那多难看多难堪啊!《诗经》时代的爱情便拥有着这种和谐的结构美。

千古雪雨,绵延归途——征人归家诗中的意象
高一(5)班 马萱怡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702次) 时间:2006年1月5日 7:35 来源:家园语文

    雨轻轻地落,雪淡淡地飘,耳边似乎还飘荡着战歌,心却在久别的家中徘徊。思归的征人,在“零雨其蒙”的日子,踏着松软的泥路,溅起温温的泥水,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战争洗礼的心灵,是对久别温暖的依恋,是孤苦寻家的落魄,是发觉物事人非的空虚,一切悲歌笑意的心语,都消溶在这天地绸缪的雨雪之中,飘向心中的家的方向。
    读着《诗经》中征人思归的诗,突然发觉这恋家的征人,对这天空雨雪的描写,正映衬着他们敏感多情的心。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东山》)反复吟唱这样的诗句,悄悄地成为了诗中的一种意象,这种无意间加入的风景,把他们念家的心情衬托得更美丽。这惆怅的天气,有人理解为是诗人即景起兴,远古时代的《诗经》中,许多诗中的景物都是被这样理解的。可对于这种说法,我总感觉少了些诗人自己的感情。在那飘着墨香的《诗经》时代,人们的感情细腻如雨,充满了最原始的芳香。于是,在那绵延的归途上,诗人轻巧地吟出了绸缪的雨天,吟出了念家的情感,也吟出了诗中自然的意象。这不纯粹是诗人即景起兴,我想应是没那么简单,是他们自然而然地为那复杂的感情找来的灵魂相伴的风景。
    “零雨其蒙”,三千年前一位归家征人独自地走着,在这雨中,用他细腻的心思念着家。毛毛细雨,缠绵飘落,这是他在归家途中的天景,是《诗经》中一个久别家乡的征人,在回家路上对雨景的情感的诉说。于是,这便成了他的意象,这雨天,让他牵挂,飘向远方。
    这雨中的意象,与这多情的心相映称。诗人的选取,也许是因为那雨滴轻敲着岩石的乐曲正与他心中波澜的情感相融合,放入诗中,能更自然地阐述他念家的情感。就象千年后的我们,在念家时,总是在望不穿的黑夜中或者就是在绵延的雨中。在这绵延的、细蜜的雨中,在那风雨轻叩枝梢的弦乐中,人们很容易念起家。于是,诗人选取了风雨,成为诗中的意象,逼近于自然,也更能与心中的感觉相应。
    那走在归家途中的人的复杂的心情,带着点点喜悦与悲凉。这种在《诗经》年代的感情,经过了千年仍没有改变。我总相信,随着年代的流逝,情感渐渐失去最初的纯净,但穿过千年,人类的情感并没有过多的改变,或是说最深的本质仍保持着,虽然外表蒙上了尘土。于是,远古的诗,拥有那种情感的诗人,在他们的诗中放入了意象,衬托他们美丽的情感。而千年后的人,追寻着他们的足迹,在念家的文中仍会想起了雨日,想起了雨景。
    是牵挂的心,是落魄的心,是绵延的悲伤与惆怅,牵动着风雨的天空,与绵绵的细雨协和着。这轻巧地溶在诗中的意象,让飘飞的风雨与牵挂多情的心相伴,在三千年前的天空中出现。也只有那么多情细腻的心,才会去寻找那么多情细腻的伴友。
    这携着风雨气息的归程,我想起几千年后的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那凄美的结尾也有飘雨的伴舞。那生死的边境线上,那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雨中牵引住了战士保尔的双眼和心。在死亡的战场上,缠绵的风雨中,他忆起了家与童年的玩乐。又是那么一种对家对曾经的回忆与牵挂,在那细雨的日子飘向遥远的家乡。生命死亡归途上的情感与雨景配称,与千年前《诗经》中征人归途悄悄相连,成为了尾声中喻情的意象。看这飘飞了千年的雨雪,和那些流浪了千年前的归途上的征人战士,我心悄然。
    “零雨其蒙”早早地出现在《诗经》归家征人的战争诗中,与他们敏感多情落魄的心悄悄照应着。这种源于《诗经》的战归途上的情感与雨景的配称,延续了千年,保持着情感的本质。自然的情景相融,由那三千年前的归途上的征人引出,自然飘飞、流淌。而我总相信,《诗经》中征人在诗中对意象的选取,经过了千年,却仍没有改变。人们在念家时的有意无意间,想起了雨景,跟随着古人思想的脚步,前行。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42:4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课时(一节课)
任务:第一阶段“爱情诗”学习收束
时间:2005年9月30日(星期五)上午第1节
地点: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一(5)班教室
总结第一阶段的学习——
1、第一阶段我们共同学习了《诗经》中的《静女》、《氓》、《关雎》、《桃夭》、《木瓜》、《子衿》、《蒹葭》等。其中《静女》、《氓》是广东版新课程教材的必读篇目,我们就把它作为精读篇目,目标之一即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并自己“评价提问”。而其他选入的阅读篇目,如《关雎》、《桃夭》、《木瓜》、《子衿》、《蒹葭》五篇作为目标之实践强化篇目,即常规课堂诵读、网络课堂思考、质疑、探究、感悟及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实践,效果显著。
2、完成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写《静女》诗意小作文一篇,共52人;写《氓》的大作文(任选其一:改写或评价)一篇,共38人优秀习作上传。
3、第一阶段我们的学习成果被《学习报》(语文专版)作为一个专题专版发稿,题目是: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读《诗经》的爱情诗,共介绍学生习作四篇。
4、充分意识到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其课型的确定很重要,我们在原有的“四种课型”即背景知识铺垫课、收集资源评讲课、具体作品探究课、学生习作评价课的基础上,发现:在具体作品探究课之后一定不可缺少“反馈和评价”这一环节。
最后想说的就是,“网络环境下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将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成长。

注:以下第二、三、四、五节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41:4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九课时
任务:学生习作评价,第一阶段“爱情诗”学习收束
时间:2005年9月28日(星期三)下午7、8节
地点:深圳市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第八课时(一节课)
1、关于学生习作批改前的一些想法或思考
(1)高一新生写作由浅入深,所以先是《静女》诗意的小作文写作;后继之以《氓》的改写和女主人公的评价写作。循序渐进的过程,既是教师在了解、熟悉学生,也是学生在熟悉或适应教师。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会传达自己的写作或阅读喜好的,要把握适度!
(2)学生习作的批改程序如此:第一稿是手写稿,300或400字信笺纸,抄正送上,教师要看字的书写,然后批改,评语有:打印上传(非常好);修改打印上传(意见见后评语);重写(意见见后评语)三种。学生按指定位置上传后,教师第二次批改并上传习作,即传到前台优秀习作栏目。最后,学生上网查看、交流并选择一节课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优秀习作,教师总结。
注意:“重写”是很重要的!写作是一个复杂和反复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或者重写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
(3)对学生习作评价要慎之又慎,这里特指想象力、创造力特别丰富且比较另类的文章。我们很多老师意识到创造力培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意识到个性和自由意志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个性和自由意志往往被视为人性的另类,殊不知,没有个性和自由意志哪来创造力呢?要记住:激励和保护永远比评价更重要!
2、点评“评价《氓》的女主人公”习作
说明和要求:
文学评论家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价,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作为高中生写文学小评论,则是属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怎么写好这类文章呢?
(1)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才能做到行文时笔墨集中,语言简洁。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就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切记: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2)宜采用叙议结合、边叙边议、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为“议”服务;“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为“评”服务。文章中,要做到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的统一和相融。)
(3)要有文学评论的味道,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们写评论的要求,我们点评同学们的习作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1)本次习作评论对象已限制:即“评价《氓》中女主人公”,那么,就先看作者的标题是否合适;
(2)叙议结合、边叙边议、评析结合的写法是否统一或者说“融合”;
(3)语言是否形象、生动,有美感等。
注意:打“★”号为必评习作,一节课评十篇,不打“★”的任选。习作链接: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more.asp?id=488&number=0830
第九课时(一节课)
1、点评“《氓》的改写”习作
说明和要求:
什么是改写,就是在特定的要求下,它不仅可以改动原作的内容,还可以改变原作的形式;不仅可以改动原作的题目,还可以改变原作的表达方法;不仅可以改动原作的主题思想,还可改变原作的语言和风格。总之,改写就是以原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构思,重新剪裁,重新布局的过程。所以,“改写”的功夫,全在一个“改”字上,其难度之大,很能反映作者的读写水平。改写的基本要求:
(1)改写不受原作的束缚,但必须体现原作的精神(如《氓》的主体精神是悲剧,你就不应该改之为喜剧);
(2)原作的内容,根据创作的需要,虽然可以酌加改动,但又不能完全离开原作内容,另去找“米”为“炊”;
(3)改写虽然许可改变原作的中心思想,但新的中心思想的形成又不能不受原作所提供的素材的制约,它必须是在原作的基础上“生发”出来;
(4)改写虽然准许根据新的构思、新的布局改动原作的人物、情节和结构,但又不能离开原作去任意虚构编造和杜撰;
(5)必须把握好改写时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注意所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使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6)改写要注意人称的变化。材料的组织、情节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行文的口气等,都要适应人称的改变;
(7)在语言上,改写虽然并不完全排斥摘取原作的语句,但一般地说,还是以多用自己的语言为宜。离开自己的构思和表达上的需要,照抄原作的词句,即使“串联”成文,也是不足取的。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们写改写的要求,我们点评同学们的习作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1)是否背离了原作的精神,离开了原作的内容;
(2)新的中心思想的形成是否在原作的基础上生发出来,合情合理否?
(3)形式和方法上是否有创意?
(4)语言是否形象、生动,有特色或个性等。
注意:打“★”号为必评习作,一节课评十篇,不打“★”的任选。习作链接: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news_more.asp?id=489&number=0831
2、关于学习评价的一些思考:
既然是第二次做这个专题,教师总想完善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完善什么思考什么呢?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也许“体验”的过程本身,就有价值或收获!
突然想到:第一阶段学生的网上讨论。讨论之后,我在归纳总结时,似乎要“发展出一些观点或观念”,即显现出“概括力”“推理力”,才好!
另,教师除了归纳整理学生发表的贴子的数量外,是否可以考虑对每位同学发贴的次数进行统计,激励先进,促进后进呢?而且,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培养后进学生——正视现实,理性看待差异,知其所短,奋勇前行的心理素质。要知道,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不是其智力因素而是其非智力因素。
第一阶段的学生习作出来了,想到评价问题。不仅教师要评价,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评价,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评价自己在单位时间里学到了什么,评价自己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和弱势,即阅读过程中提取判断信息、搜索资料、解决问题速度和准确度等等。真该考虑一下“评价策略”及“学生的发展”等问题。
其实,很多效果都是隐性的,隐性的成效我们怎么评价?这个问题好像就不是我们教师说了算,还得由学生说了算;学生“说了算”又怎样才能接近事实的“本真”呢?

注:
1、学生习作“评价要求”参考了网络有关资料。
2、《氓》的改写及女主人公的评价的学生习作见后附录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40:47 | 只看该作者
《桃夭》一诗学生网上讨论的情况:
1、关于以“桃”作比兴
pzvgfd  发表于:2005-9-14日 17:17
    回复今天上午同学问的,为什么要把桃作为比兴。
    答:我认为是因为桃树这种植物的特殊性。首先,桃树这种植物在它刚开始时结的花是桃花,桃花是十分艳丽的花,表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姿,也能很好的比喻刚刚结婚的喜庆。还有,当桃树开完花后,它结的果是桃子,桃子在古代时就已经被人们认为是长寿的象征,且桃子白里透红,体形也适中,它比其他树结的果子更能比喻结婚后的子孙满堂的幸福家庭,且象征着家庭成员长寿。最后,当桃树结完果后,它的叶是又绿又大的,这正好象征着以后家庭的繁荣旺盛。
    以上三个条件“桃”都满足,而其他植物在这些条件上是有缺陷的,所以,作者是用桃来比喻的。
2、关于写花、果、叶地顺序
Cpyo  发表于:2005-9-14日 17:23
《桃夭》这首诗是写女子要出嫁,人们唱了这首歌为她送行。而诗中为什么要先写花,再写果子,最后写叶。我认为是要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子。
蓝鞋子  发表于:2005-9-14日 17:4
“桃之夭夭,其蕡其实”,蕡,是“果实很多的样子”,就是他们的家人愿未来的家庭多子多福。既然那时的人们有这样的意识,为什么古代人口还那么少呢?
恋雨  发表于:2005-9-14日 17:32
怎么个“喻意法”?植物是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可是花果叶的顺序的确有点怪?
3、关于描写画面选择
秋色弥漫  发表于:2005-9-14日 16:55
桃夭,是写女子要出嫁,为什么诗中只是简单的写了人们对那位女子的祝福,而不写那天的热闹情景?如果两样一起写,不是更能呈现一幅涌动着送亲的人流和回荡着欢乐歌声的动态画面吗?
4、关于“子孙昌盛”
騛鳴  发表于:2005-9-14日 17:0
为什么说旧时家庭要子孙昌盛才算是幸福美满的?这样表现当时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呢?
5、先秦人美的观念
騛鳴  发表于:2005-9-14日 17:2
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木瓜》一诗学生网上讨论的情况:
1、《木瓜》一诗中的“木瓜”到底是何物?
藤原豆腐房  发表于:2005-9-14日 16:54
木瓜大体上分土木瓜和番木瓜,番木瓜就是南方的木瓜,最早唐朝时移植我国,三百多年前在南方大量栽培,原产地在美洲中部,显然不是《诗经》所言的木瓜。土木瓜又称光皮木瓜、铁脚梨,有“万寿果”的美誉,土木瓜原产我国,正是《诗经》所言的木瓜。
S.J  发表于:2005-9-14日 17:23
木瓜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三千多年前,沂蒙山区木瓜树密布丛生,几代王朝都把木瓜列为贡品;木瓜也是美化肌肤的秘方,木瓜汁可洗脸时使用。后人给予木瓜“百益果王”之称。
C.J.~~  发表于:2005-9-14日 17:33
清甜嫩滑的木瓜芬芳怡人;而雪耳的胶质元素滋补且爽口;莲子安心养神,属古代妃女膳食必服之物。百合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为其他食物所不及。加之龙眼肉、枸杞子滋补功效的配合;令这款甜品清新味美!
C.J.~~  发表于:2005-9-14日 17:33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述:“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果实含番木瓜碱、木瓜蛋白酶、凝乳酶、胡萝卜素等;并富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所含的成份是一种具有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的化合物。研究还发现:木瓜具有阻止人体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的功效。木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竟是苹果的48倍!大家要多吃喔!
2、女赠男何物?男赠女何物?
幻魔缘  发表于:2005-9-14日 16:42
问题:木瓜写的是一对男女互赠信物,那到底是女子送给男子木瓜?还是男子送给女子木瓜呢?为什么呢?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6:53
《礼记·聘义》中记载:“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曾说“君子于玉比德。”德在古时指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的君子的风格。所以我想,玉在当时应该是个男子佩带的吧。
风之缘  发表于:2005-9-14日 16:57
回:我想应该是女子送给男子木瓜,男子送给女子佩玉吧。联想现在,如果你送个木瓜给女子当定情信物,她可能会摸摸你的额头,看看你是否有病。看电视剧上的情侣,男子一般都是送女子美丽的饰品啦!你有看过人送木瓜的吗?而男子就算收到木瓜,我想他应该也会高兴吧!
紫色梦幻  发表于:2005-9-14日 17:2
回“幻魔缘”:古时未婚女子,可以向男子投瓜果以引起他的注意,那个被投瓜果的男子,如果也中意她,便解下腰间的佩玉来赠送她,那时有以此定情的风俗。
幻魔缘  发表于:2005-9-14日 17:17
TO 大家!
其实我认为是女子送给男子木瓜的。因为根据我看过的《诗经》,我认识到一般采摘及草木的之类赠人者或与草木有关的一般是女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算不算正确,因为我看过的《诗经》作品还不多!
藤原豆腐房  发表于:2005-9-14日 17:26
    古人一般以果蔬(女方)、玉器(男方)相赠,以示相悦之情。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美男子潘安,就是因为唇红齿白,实在惹人怜爱而被众多女子青睐。据说,每当看见潘安驾车出行,女子们便用新鲜美观的水果投掷,以至于潘安空车出去一圈之后,都是满满一车水果,满满一车清香。
3、关于“送礼的风气”之说
FR  发表于:2005-9-14日 17:12
《〈诗经〉毛传》在第三节记载道:“孔子曰:吾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郑笺》说:“以果实相遗者必苞苴之。”孔子的这句话见于《孔丛·礼义》篇,原文一连几句话都是表示他读《诗》的心得体会的。另据贾谊《新书·礼》篇:“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尝矣。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古之蓄其下者,其施报如此。”孔子的话是概括地感叹从《木瓜》一诗见出送礼的风气已经盛行了。贾谊则具体地把《木瓜》看作是表现居高位的人与其部下交往关系的作品。上司对部下行一点小惠,部下就会对上司厚厚报答。由此可知,先秦西汉的人把《木瓜》是作为反映官场施礼,以至行贿现象的诗篇看待的,《诗经》中反映赠礼的诗句,如《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说报与施相当;本篇《木瓜》是说施薄而报厚的。所谓“苞苴”,原意是指用苇或茅包裹瓜果鱼肉等礼品(参《礼记·曲礼》注),可见,先秦就已经用它来表示行贿的物品或行为。   
FR  发表于:2005-9-14日 17:13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FR  发表于:2005-9-14日 17:34
(一)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二)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三)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四)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云:“以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五)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
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4、为什么要换物或换字?
万里多云  发表于:2005-9-14日 16:48
木瓜、木桃和木李,相信它们的体积是不同的。注释上说:琚、瑶、玖都是佩玉的意思,那琚、瑶、玖有没有不同之处呢?如有,是大小不同,还是品质不同呢?
紫蓝鸟  发表于:2005-9-14日 16:55
木瓜,木桃,木李;琼琚,琼瑶,琼玖。它们的位置是否可以颠倒呢?为什么?
万里多云  发表于:2005-9-14日 17:6
那琚、瑶、玖到底是怎样的玉呢?和田玉?缅甸玉?凭什么认为玖较次而瑶一般,琚较珍贵呢?有什么根据吗?
挑灯看剑  发表于:2005-9-14日 17:9
回“藤原豆腐房”:你怎么确定琼琚是玉佩较为珍贵,琼瑶是一般的美玉,琼玖较次之?
C.J.~~  发表于:2005-9-14日 16:56
为什么一开始送木瓜,然后送桃子,最后送李子,体积是越来越小,味道是越来越不好,难道有什么象征意义吗?应该不单纯只是爱情信物这么简单吧?花语听说过了。瓜语还是第一次。
C.J.~~  发表于:2005-9-14日 16:50
换字是为了协韵,没有什么深意。
藤原豆腐房  发表于:2005-9-14日 17:2
木瓜比桃子大,桃子比李子大,琼琚是玉佩较为珍贵,琼瑶是一般的美玉,琼玖较次之!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0
回“多云”:推敲诗中的木瓜报之琼琚,木桃报之琼瑶,木李报之琼玖,从价值上来说木瓜>木桃>木李,可能琼琚>琼瑶>琼玖。
幻魔缘  发表于:2005-9-14日 17:11
我发现琼琚琼瑶琼玖其意思好像是一个比一个等级低。
琼琚:为赤玉,人身上所带的玉质饰物。琼瑶:似玉的美石。琼玖:为比玉稍稍次的黑色美石。这说明什么呢?
Cpyo  发表于:2005-9-14日 17:34
    爱情的信物相信许多情侣都会有的,但不一定要贵的,因为信物是负载爱情的重量,并不是信物本身的价值。所以不要因为木瓜便宜而觉得很低级,更何况在当时木瓜并不便宜。
5、“霸道”的结论
pzvgfd  发表于:2005-9-14日 17:43
    为何要送木瓜呢?答:根据考证,在中国古代时,木瓜是被用来当作爱情信物的。
    为何要送木桃?答:根据考证,中国古代时,桃被用来象征爱情幸福美满,地久天长。
    为何要送木李?答:根据考证,中国古代时,李子也是被用来当作爱情信物,象征多子多福。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40: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节课(两节课)
任务:评价了学生上传的《静女》习作28篇;评价《关雎》、《桃夭》、《木瓜》学生上一节课的网络讨论的贴子
时间:2005年9月16日(星期五下午6、7节)
地点:深圳市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1、课前明确:作为单篇诗作的学习,一定要深入、到位。换言之,学生研读评论、评价等资料到一定的量之后,就应该从整体去“整合”自己的思考,即自主地归纳、分类自己阅读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看法,叙述自己的感悟。
针对第七节课:
(1)教师一定要点评学生的评论,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或合理的推论。
再一次强调:我们目前的学习是进入具体作品的“微观”研读,要牢牢树立:一、“问题意识”——即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评价问题;二、“研究意识”——即研读专家、学者作品时对其观点、论证的灵敏度、深度、广度、速度等的感受程度(还包括意志力的养成);三、“结构意识”——小而言之指专家、学者作品的“文本结构”,大而言之指“认知结构”,即学科知识的实质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
(2)学生讨论没能解决的,教师可提供一个合理的推论。
总之,反馈很重要!没有反馈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
2、整理学生的发言:(此次同学发言字数为:8246字,具体文字略)
关于《关雎》一诗学生网上讨论具体有:(1)关于“采荇菜”;(2)关于“比兴”;(3)关于“钟鼓”和“琴瑟”;(4)关于诗歌意境;(5)关于“好”字的读音。
关于《桃夭》一诗学生网上讨论具体有:(1)关于以“桃”作比兴;(2)关于写花、果、叶地顺序;(3)关于描写画面选择;(4)关于“子孙昌盛”;(5)先秦人美的观念。
关于《木瓜》一诗学生网上讨论具体有:(1)《木瓜》一诗中的“木瓜”到底是何物?(2)女赠男何物?男赠女何物?(3)关于“送礼的风气”之说;(4)为什么要换物或换字?(5)“霸道”的结论。
3、学习过程:
(1)评价了学生上传的《静女》习作28篇,进入:(教师点评略)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bbs/bbs_view.asp?cpage=3&id=35961&bbs_id=13
(2)评价《关雎》、《桃夭》、《木瓜》学生上一节课的网络讨论的贴子。
①对同学发贴进行分析、评价、鼓励!(教师发言略)
②强调: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和“评价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基础或起点,“评价问题”是考量问题的价值所在。只有当问题呈现出来,你才有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当问题具备研究的价值,你才有研究的可能或必要。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就要分析研究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要学会利用网络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你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看法,叙述自己的感悟。
下面是教师整理归纳的学生网上发贴,不一定很科学,供参考:
(注:教师课堂上随机点评“略”,括号内为教师改正的错字或标点符号;另,学生以注册网名发贴。)
《关雎》一诗学生网上讨论的情况:
1、关于“采荇菜”
单纯  发表于:2005-9-14日 16:52
    为什么说是女子采荇菜?又为什么先是“流之”,再是“采之”,然后是“芼之”呢?
落叶黄昏  发表于:2005-9-14日 16:59
    《关雎》中三次写到女子采摘荇菜的动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写这些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pzvgfd  发表于:2005-9-14日 17:0
    为什么女子要采荇菜呢?
墨珞 MORROW  发表于:2005-9-14日 17:0
明明题目是“关雎”,为什么诗中多次提到荇菜呢?而女子采荇菜,除了显出形体优美之外,是否有“选取伴侣”的潜台词并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对应的意思呢?
圣手书生  发表于:2005-9-14日 17:5
采摘荇菜是贵族妇女的劳作还是百姓妇女的劳作呢?
Mc  发表于:2005-9-14日 17:7
究竟女的是贵族还是男的是贵族呢?如果女的是贵族,那她是千金小姐有可能到河边采水菜吗?而有人说打击乐器在古代只有贵族才可以用,这说明了男是贵族。究竟谁是贵族呢?
xh  发表于:2005-9-14日 17:8
不是说诗中的男子是贵族人吗?女子是穷人,那为什么男子不去追求女子,而是“寤寐思服”和“辗转反侧”呢?
忆林  发表于:2005-9-14日 17:8
我认为,爱一个人就要勇敢地告诉他,为什么要秘密地收藏在心里?“人生行乐须及时,莫待无花空折枝”。今天班上有人说,女的是贵族,而男的是平民。但我觉得正好相反,男的是贵族,而女的是平民。因为男的有钟鼓,有琴瑟,而女的要去采荇菜,如果她是贵族,根本用不着去干这种事情。我要反驳他,我觉得男的辗转反侧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大胆。也许有错误,请多包涵。
哎  发表于:2005-9-14日 17:13
采荇菜是贵族妇女还是劳动少女呢?如果是前者,她们不是可以叫婢女去做吗?难道“采荇菜”在当时是一种娱乐?还是荇菜在当时是一种特殊植物?需要后宫嫔妃自己动手。我认为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17
荇菜,学名:Nymphoides peltatum (Gmel.)O.Kuntze,科别:龙胆科。别称:金莲儿、水荷。水生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沉入水中,生长许多不定根上半部叶对生,其余互生;叶飘浮水面,近圆形,叶柄细长柔软,基部变宽抱茎。花数朵聚合成伞形花序,花金黄色。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
据载,古时采收水菜还有阶级之分,“后妃采荇,诸候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啧啧,想想,薄雾萦绕,美丽幽静的太姒伸出手将这金花绿叶的浮萍“左右采之”,天高云淡,静水深流,文王在旁看到,一下子爱上,挺好的画面嘞!
    综上所述,采荇菜并不是平民的行为,而是贵族了!
騛鳴  发表于:2005-9-14日 17:22
转文:
  从全诗的口气来看,主人公是位贵族男士,“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主语全是这位“君子”,这点不能有怀疑。那么,采荇的究竟是谁呢?纵观《诗经》,采摘野菜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如“卷耳”、“采蘩”、“采绿”等等,所以,采荇的必是一位女子。女子采荇与我们的贵族青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古来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毛亨说:后妃一边采荇,一边想,要是丈夫娶了这个小老婆,采荇时就有伴儿了。
有个好朋友的妻子一次对我说:我希望他娶小老婆,小老婆可以给我提皮包啊!笑话归笑话,这样的“贤妻”怕是不大有的。后来人大约也感到这个困难,朱熹认为这只是兴,说:“彼参差之荇菜,则当左右无方以流之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当寤寐不忘以求之矣”;胡承珙说:“因荇菜之可流,以兴淑女之可求”。越解越难懂,越说越远了。
    采荇的就是那位“窈窕淑女”,“君子”就是在水边见到她采荇而生起了思慕之情。还有一点容易误解的是,采摘野菜的女子不一定就是劳动人民,《诗经》中写到采摘野菜的,倒多是贵族的女儿和家室。
紫色梦幻  发表于:2005-9-14日 17:26
至于“芼”,旧注“择”,但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北京方言,我们经常还听到用沸滚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说法。即等水烧开后把生的菜放进去,“芼”之使熟,随即捞出。由此可见,荇菜的从“流”到“采”,从“采”到“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30
回“秋色弥漫”:当时荇菜已经被限定为琴瑟一样的平民禁物。
2、关于“比兴”
蓝鞋子  发表于:2005-9-14日 16:44
为什么《关雎》中的作者要用关雎来作比兴呢?
圣手书生  发表于:2005-9-14日 17:11
雎鸠是否有象征性?
3、关于“钟鼓”和“琴瑟”
月之精灵  发表于:2005-9-14日 17:0
古人为什么要用乐器来取悦爱人,而不用其他的呢?
S.J  发表于:2005-9-14日 17:34
琴和瑟分别是什么?当时这两种乐器是不是只能在宫廷使用,还是民间也通用?如果只是贵族用的,那这个男子的身份地位肯定很高,那为什么他不主动去结识那个女子呢?这不是有失君子风范吗?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35
《墨子》中记载:“琴瑟、钟鼓均非平民之乐”。另有记载:今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
挑灯看剑  发表于:2005-9-14日 17:38
转文:
说主人公是位贵族青年,不单因为“君子”一词,下边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表明了他的高雅、节制和富有。他的追求不是赤裸裸的爱情表白,求而不得,也没有忧伤自损,更没有粗野的蛮行,而是要用琴瑟之音求得淑女的友谊,用钟鼓之乐获取淑女的欢乐,不愧是“富而好礼”之人。与其说这首诗讲的是“后妃之德”,倒不如说它是“君子之风”。所以,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真是万古不易之笃论。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40
木瑟:春秋固始县侯古堆出土。
    瑟是古史记载中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它有二十五根弦,是根据信阳长台关出土的瑟复制而成的,瑟码很低,由两排组成,演奏时左右手交替配合,汉画像砖上的弹瑟场景也说明了这一点,瑟可以在不变色码的情况下转多个音调,十分方便。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饱满是瑟的特征之一,瑟音域宽广,可独奏、合奏。 早在上古时期就流传着许多擅长鼓瑟吹笙的音乐家,孔子从卫国师襄学琴,郑国师文如痴如醉膜拜瑟前,魏师旷,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古人言:“伏羲作瑟、伏羲作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一位造乐之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今日宾朋满座,琴瑟的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40
王孙诰编钟,春秋,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商周贵族宫庭中的祭典与宴乐都离不开钟磬这类礼乐“重器”,并以其数量多少和形制的大小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这种青铜打击乐器,从三千年前的夏王朝的铜铃开始,到商代的铜铙、西周的鎛钟,东周的各类编钟,形制越来越复杂,编列越来越大。
    编钟是先奏时期的宫廷乐器,它也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王孙诰编钟共26枚角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广、音色最好、制作最精,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气势磅礴的辉煌钟声,将我们带入二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庙堂之上。王孙诰编钟为双音编钟,一个编钟以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以同时敲出一个非常和谐的三度音程,其音域可跨越四个半八度,到了明代十二平均律由朱载堉提出时,其律制在春秋时期已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之中了, 王孙诰编钟的出土即是明证,它集中体现了皇室威严、古朴、辉煌、凝重之大气。钟上有113字铭文,意谓:王孙诰作钟以乐楚王、诸侯嘉宾及父兄诸士,万年无期。
退一步  发表于:2005-9-14日 17:41
    上古,人们提及最多的打击乐器就是鼓。黄帝是鼓的发明者。传说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80面夔鼓齐鸣,声震千里,使蚩尤闻声丧胆。这里的虎座鼓与虎座鸟架鼓,是根据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的鼓复制而成的,鼓座为两只对尾的伏虎,通体绘黄、红、褐相间的鳞纹与卷云纹,和虎背连接的风足鼓架上,是一个桐木制成的黑红色云纹大鼓。高大的凤鸟鼓与威风凛凛的虎座鼓,构成了仿古乐器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鼓的传说,其中在皇帝与龙逐鹿中原时进行的逐鹿之战中,鼓就是皇帝取胜的法宝之一。据载,皇帝制作的鼓,敲击起来“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至春秋时期,器乐演奏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可以独奏,而且可以合奏。其中以鼓、编钟、石磬为主的“金石齐鸣”,“钟鼓之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4、关于诗歌意境
蓝lan  发表于:2005-9-14日 17:1
《关雎》点评上说追求女孩的过程是男子的遐想,从哪可看出?
宣篮  发表于:2005-9-14日 17:7
我觉得资料上关雎的点评有点问题:诗中不是说“求之不得”,那就说明那男的去追求过,被拒绝了。少女肯定知道了。点评上说“也许少女最终不会知道自己曾经有过一位忠实的追求者”,这不是有些矛盾吗?
落叶黄昏  发表于:2005-9-14日 17:10
    老师发的资料《关雎》的点评上说:“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不去写爱情的实际过程,也不去写爱情的实际结局,他感兴趣的,只是一个少年在初恋中敏感细腻的心理活动和纯洁无瑕的心灵追求。”
    我弄不懂诗人的“高明”究竟是什么?还有点评上说是“心灵追求”,可读了全诗,觉得写得似乎很实际,并不是幻想。
溺水的鱼  发表于:2005-9-14日 17:11
我认为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那男的在做梦,这可能吗?
Mc  发表于:2005-9-14日 17:11
有些《诗经》评论中说:“女的最终不知道自己曾经有过一位忠诚的追求者。”男的究竟有没有追求过那女的?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呢?只是在自己思念。难道真的是等级观念在作怪吗?还是男的害羞呢?思念不是很辛苦吗?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追求了再说。
uoow  发表于:2005-9-14日 17:21
今天上课时讲到,《关雎》写的是作者所做的一场梦。但是我倒觉得,如果把前两段理解成是作者遇见少女,激起了他对爱情的渴求,而后两段才是作者的梦境,是他的爱之遐想,这样是否更好呢?有因有果嘛!
5、关于“好”字的读音
Lxm  发表于:2005-9-14日 17:1
为什么大家都把原来的“君子好逑”理解为“君子好求”?
街角的转弯  发表于:2005-9-14日 17:24
上传关于“好”读音的研究,并说说我的看法:
“好”字今天常读第三声,作形容词用,读第四声作动词用的情况倒是少一些。但“好”在先秦多作动词、助动词用,意思是“爱好”、“喜好”,作形容词的“美好”反而少。《毛诗》解释“逑”字说:“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是把“逑”当作名词,解作“配偶”,把“好”当作形容词。生当汉末的郑玄就感到有问题,他把“好”解成动词的“和好”,解“逑”作“仇”,并引“怨偶为仇”的古文,说“好逑”是后妃为君子和解妻妾之间的矛盾,这当然有穿凿附会的嫌疑。这里的关键是“逑”的词性。东汉,毛亨解释《诗经》的《毛诗》还没有变成独一无二的权威,许慎作《说文解字》时解“逑”为“聚敛”。《诗经·大雅》也有“以为民逑”的句子。所以,“逑”字似乎是动词,怕本与“求”通。
我私下里想,既然“逑”字从“走(是跑的意思)”,“求”声,或者也可以解作咱们今天说的“追求”。如果“逑”是动词,恐怕“好”在这里就很难作形容词解。“好逑”两个字连起来可以讲作“想去追求”、“向往”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39:09 | 只看该作者
爱情的魅力
高一学生 林 颖
心急的静女早早的就来到了城角,她躲在角落里。脸庞在昏黄色的夕阳照耀下显得通红,她久立于角落,美丽的单凤眼四处张望着,充满期待。
    城楼笼罩在昏黄中,那样的朦胧,那样的神秘。天边的云霞懒懒的飘着……一切美丽都在酝酿着。
男子英俊挺拔的身影出现在城角,静女高兴地望着男子的身影。男子因找不到静女而焦急徘徊,眼中满是爱意。
夕阳笼罩着这两个沉浸在爱河中的男女,仿佛世界只有他们两个。静女害羞的从衣袖中拿出一尾美丽有光泽的彤管赠给男子,男子双手接过彤管,爱不释手。他望着静女艳丽的容颜,牵起静女的手来到野外。静女正在放牧。羊群悠闲的在草原上吃草,蔚蓝苍穹下,恩爱的男女互诉爱语,静女弯下柳腰摘了一把荑草,转身把荑草赠予男子,随即害羞的跑到羊群中。男子含笑地望着静女:“荑草美丽惹人爱,却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是静女你送的啊!”

另版《静女》
高一学生 黄家敏
在一个春天的黄昏,暖暖的阳光照射在角楼上,一位少女的身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修长。微风吹过,拂动着少女的衣襟,更映衬出少女的娇好的面容与婀娜的身材。这时,一名年轻男子放牧归来,快步地来到的角楼,焦急的东张西望。他不顾身上的汗水,只想快点看见少女,而外貌娇媚的少女这时却调皮的藏了起来。她看着男子“搔首踟躇”的样子,笑嘻嘻的走了出来,好像为了补偿男子的等待之苦,少女从怀里拿出彤管献给男子,并送上一个拥抱。男子看着怀中的少女又看看手中鲜艳的彤管,开心地笑说:“这彤管真美啊!” 这与其说是赞扬彤管,不如说是赞扬少女。少女高兴地笑着。接着,两人又相邀到野外游玩。少女看到漂亮的荑草,就抓了一把送给男子。男子看着少女如此细心又高兴又怜悯。这荑草就象是他们的定情物,他接受了这草就意味着接受少女的情义。两人高兴地坐在野草丛中,面对满眼绿色,两人聊着聊着,正所谓开心不知时日过,天很快就暗了。男子依依不舍的把少女送回家中,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黄昏的傍晚
高一学生 湛泳仪
天空一片昏黄,飘着几朵白云,隐隐约约看见泛着的一点点金光,再向远处望去,一个又红又黄的圆球状物慢慢向下滑。
    咦?在桥上散步的会是谁呢?我紧跟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对老夫老妻在夕阳下散步,多温馨的场面啊!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诗经》中《静女》的男女主角啊!他们慢慢地走着走着,走得很慢。并不像以前那样蹦蹦跳跳了,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了,脸上时间留下的痕迹就可以看出来。男的扶着一把拐杖,女的扶着男的,担心男的有任何闪失。啊!他们还是像原来那样恩爱,多难得啊!他们时而望望对方,时而传来他们的笑声,时而传来他们的说话声。我看得心里都乐滋滋的。他们俩不约而同向远处的太阳望了望,过了一会儿,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向原野走去。女的摘起一株荑草,举在男的面前,又呢呢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男的听后,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而眼睛里却流露出另一种“笑容”。他们到处走了走,然后,他们又一起去市集买菜了。

现代版《静女》
高一学生 湛琲琲
题记:如果缺少了爱,一切的美妙景象都黯淡无光。——冈察洛夫
    静女,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生存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她是那么端庄袅娜,活泼调皮。
    这天,夕阳在天边依恋地俯看着大地,晚霞透过薄薄的云朵射出几道柔和的光芒,我却无心欣赏这黄昏的美景,因为我正在“众里寻她千百度”,焦急难耐,心里忽而像火烧着,忽而又像石头压着,竟没一刻舒展,谁知道她正在角落里嗤嗤地笑着。这时,她喜形于色,脚步轻盈的从角落里向我走来。
    她是那么体贴,赠我一支红色的管萧作为信物。它是那么缤纷闪耀,我真喜欢。“即使我不会吹管萧,但我脑海里已为你作了一篇篇甜蜜的乐章。”如果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此时的我感受到了泰戈尔描绘的“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的画面。
    一次,她带我来到一弯清澈的小河边,河水欢快地跳跃着,嬉戏着,潺潺作响。她采了一根荑草给我,此时我仿佛成了这条小河。静女啊,荑草是平凡的,却又因为是你送的变的不平凡。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面容,早已刻画在我心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就像冈察洛夫所说的“如果缺少了爱,一切美妙的景象都黯淡无光”。

夕阳下的爱情
高一学生 黄小敏
这是一首浪漫的爱情曲,文雅的女子与俊俏的小伙子相约在诗意的黄昏下。
女子放牛回来在城边的角落等待男孩的到来。终于,男孩来到那里,静女却调皮的藏了起来,弄得男孩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焦急地四处张望。一会儿,静女从树旁蹦了出来,看着男孩慌张的表情不禁笑了出来,然后,递给男孩一支彤管,以表示她对男孩的情意。
  他们一起在美丽的草原上玩耍,玩耍之余,静女又递给男孩一束苇草,使得男孩快乐至及,他赞赏女孩的美与可爱。
  如此一对情侣在夕阳下浓情蜜意,他们是多么的令人羡慕与向往。
  或许这仅仅是一对情侣所必须经历的事,但这却代表着古时候男女交往的自由与纯情。
  真是一对诗意的情侣,一对甜蜜的情侣!

弥漫千年的浪漫气息
高一学生 邹伟珍
    千百年前的一个春天,清风吹拂,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在微风中,一女子伫立在城边的角落,嘴角扬起淡淡的微笑,在等候那心中的他。
    不久,她心中的男子出现了,但并未看见女孩的他,急得不停地搔头。
    原来女孩正躲在角落里笑嘻嘻地看着男孩。男孩随着笑声,向后望去,看见面带笑容的女孩,心中如小兔乱撞。女孩送给男孩一支彤管,男孩就像小孩得到心爱的玩具似的开心。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男孩缓缓地牵起女孩的手,深情地说到。
    夕阳西下,两人相伴来到关外,女孩送给男孩青翠的荑草。两人相拥看着夕阳慢慢西沉。两人为这千百年前的黄昏画下了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千百年前的浪漫气息弥漫至今,千百年前空气中的甜蜜香味,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弥漫三年的芬芳
高一学生 黄瑾婵
柔和的清风吹着,挑动着一位站在城楼一角的姑娘的柔发。姑娘眺望前方,在望什么呢?原来啊,她在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等了许久,终于盼到了----他来了。
    心急如焚的姑娘,几欲扑过去,可这时,姑娘却忙着躲起来——原来她想惩罚那小伙子。
    那小伙子到后,不见姑娘,搔头抓脑的,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姑娘蹦出来,送给小伙子彤管,“啊,你真美”那小伙子笑了。
    次日,两人相约于牧场,姑娘随手捉了把茅草送给伙子,那伙子对毛草爱不释手——或许平凡的东西,到了情人手里,就成了无价之宝。

梦回静女之约会
高一学生 陈贵生
在一个春天的黄昏里,嫣红的太阳斜斜地照着,湖面上的水泛着红色的波光。从湖面往上看,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楼,楼上人烟稀少。在城边的角落里,有一位青年男子似乎想走又不想走,还搔着头。突然,一位非常美丽且文雅的姑娘从中“冒”出来,送给青年男子一支红色且发亮的彤管。男子非常高兴,说:“啊,这我非常喜爱!”
   “铃、铃、铃”下课了,瞬间我明白,原来我在读《静女》时回到了三千年前那个女主人公约好的场景。我继续往下读,读后,我觉得第一段的“爱而不见”表现出“静女不静”这一观点,因为她约别人而又躲起来,这隐藏着一种美感;第二段,我认为静女把“彤管”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她所爱之人,这说明她非常有勇气,更说明当时社会恋爱是非常自由的,不受任何人干扰,是一个和平的年代。第三段静女又“归荑”于青年男子,而且青年男子用托物寄情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人间的爱情莫过于此,没有丝毫阻扰,真是千古情意。

余晖中的陶醉
高一学生 张伟枫
    回首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的傍晚,静女与他相识不久的男友相约于城边见面。静女怀着满心的欢喜来到了城边,她发现男友还没有到,她在城边不停地走动,显然,静女心中十分紧张,不知见面后说些什么好。突然,她灵机一动,向城楼四处看看,便躲到了城边的角落,眼睛则望着远处的小路。
    不久,静女突然一笑。哦!原来是男主人公出现了。他来到城前。却迟迟不见静女的踪影。过了很久。他终于焦急起来了,还不停的抓头,真不只如何是好?看来他是担心女友会否出现吧!而躲在城边角落偷看的静女却捂着嘴偷笑,他看见男友似乎急坏了。当男友再一次看向城楼时,静女便出现在男友面前。男友乐极了,他看着静女,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静女看后便从背后拿出一支红色的管箫递给了男友。男友接过管箫,看着这支被霞光映得红亮闪闪的管箫,就更加兴奋了。他笑着对静女说:“这支管箫真漂亮啊!我真喜欢。”
    男友虽说是管箫美,其实他暗指的是静女美。而静女十分活泼,故意逗着男友,让他焦急。后来又赠送他荑草,虽然荑草是极为普通的物品,但男友却把它当成无价宝。从静女及男友的一系列细微的动作中,充分地体现出他们俩之间纯洁的爱情。一对恋人就这样陶醉于夕阳的余晖中。

春之恋
高一学生 骆森英
    暮春的黄昏,太阳的余辉洒满大地,金灿灿的,暖暖的。这时,鸟儿也放开喉咙尽情歌唱;花儿也在露出灿烂的笑脸;柳条也随风翩翩起舞……歌声、笑声、舞姿……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在静女的眼里,更是格外美好,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静女花尽心思打扮一番后,早早的来到了僻静的城楼。她心中的那份喜悦真是难以言表,并又带有少许紧张。调皮的静女藏了起来,想窥见男子的一切动静。她远远地望到男子急得站立不安,乱抓头皮,迷惘的眼神中又带有少许失望。她看到这一切,忍不住微微一笑。就在这当儿,静女陡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深情地送给他一支光闪闪的彤管,他乐极了,连声说道:“我真喜爱你,真漂亮!”这时,静女的脸红了,红得像樱桃,头低着,低着……
    天渐渐的昏暗下来,雨淅沥沥地开始下着。男子扬起袖子,把手撑在静女头上,两人快步地在细雨中行走着。雨水的嘀嗒声与他们的脚步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明亮的乐曲。雨水越下越大,他们的情调也越来越浓。他们一路与雨水嬉戏,来到郊外,静女顺手采了一把细嫩的茅草给他,平凡的小草,到了情人的手里似乎变成了无价之宝,他觉得这些茅草美得出奇。
    雨还下着,情还缠绵着……

充盈着爱意的黄昏
高一学生 陈泽雄
在一个春天的黄昏里,夕阳将大地燃成一片火红。城楼下,一位焦急的小伙子正在左顾右盼,他寻觅着,盼望着,等待着,为的就是那一位让他心仪的美丽的姑娘,而那位姑娘却在城楼的角落躲了起来,让小伙子心急如焚,搔首踟蹰。这便是爱的浪漫!
    突然,姑娘执着彤管跃现在小伙子的身前,深情地向他献上爱的赠礼——彤管。小伙子紧紧地将它揣在怀里,眼眶中似乎泛着泪光。这便是爱的甜蜜!
    俩人手牵着手来到了郊外,望着格外绚烂的天空,俩人显得格外欢乐,似乎连小鸟都在为他们放声歌唱,小草在为他们翩翩起舞。这时,美丽的姑娘顺手摘了一把荑草赠给了小伙子,即使这份礼物是多么的微小,但在他的心中却是比任何东西都还要珍贵。这便是爱的愉悦!

美 景
高一学生 庄胜科
拿起《诗经》,读到“静女其姝……”仿佛来到了一个秋天的傍晚,晚霞映红了整个天空,鸟雀纷纷回巢。在远处的城墙下,站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他穿着朴素,面带微笑但又显得有点着急,手还在抓着头发东张西望,好像在等什么人。正在这时,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从城脚另一边向小伙子慢慢地走来,婀娜多姿,手里还拿着一管茎草,缓缓地递到小伙子面前。小伙子双手接过,脸上焦急的表情顿时转化成温馨的笑容,说道:“彤管有炜,说怿你美”。女子高兴得笑了笑,于是两人手牵着手一边走一边聊……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牧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女子非常喜欢那小草,顺手摘了一束小草送给小伙子,小伙子更高兴了,心花怒放,道:“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子似乎听懂了其中的含义,通红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夕阳的余晖中,在葱郁的茅草旁,一对热恋中的小情侣正沉浸在爱河的柔波里,四目相望,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多美的景色啊!

静女之遐想
高一学生 李怡娴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城角下,女子与男友相会之地。
女子文雅和善,男子英俊潇洒,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约会之时,男友未到。她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她躲在角落里,开始幻想男友焦急的神态。果然,一位玉树临风的男子出现了……
男子等待,他开始急了,他猛抓头皮,左顾右盼,却不知躲在一旁的静女。这时,她蹑手蹑脚的钻了出来,把男友吓了一大跳,对视,微笑……
随之,静女带着男友来到野外放牧之地,阵阵习风撩起他们心中的爱意。突然,一支精美的彤管呈现在他面前,他笑了……
灿烂的早晨,美好的他们。当然,那彤管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印证了他们永远美好的心……

静女之解读
高一学生 张华丽
在一个初春的傍晚,城外“又是一年春草绿”,羊儿们沉稳而悠然地散步在被河水浸湿的草地,哞儿地叫出朦胧的淡紫色的暮霭,唤来归巢的燕子。城墙的角落躲着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女子,脸上露出调皮而又美丽的笑容。她似乎在和某个人逗着玩,又像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地急着出来与他相见。只见静女慢慢来到抓耳挠腮的年轻男子身旁,拉着他来到了城外的河边。河水清澈透明,水中一对鱼儿嬉戏。河边的几棵桃树开满了艳丽无比的桃花。静女羞涩地递给他一支彤管,她的脸犹如刚盛开的桃花一般红。男子就如刚吃过甜蜜般,露出幸福的笑容,说:“这彤管可真美啊!我喜欢!”
    两人互相偎依在清水河边,没有任何人的打扰,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心跳,真可谓是幸福啊!

春 日
高一学生 古小蓝
    爱不在于华丽的言辞中,爱不在于空洞的追求中,而是欣然的珍守着一切……
    春日,生机盎然。我与他,相约城外,欣然赴约。
    来到城外,不见他,心中焦灼万分……哦,他来了。汗水顺着脸颊流淌而下,他的身体在四下晃动,东张西望。我怡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傻傻地笑了,我也不禁笑了。
    我送给他一支彤管,他有点羞涩,有点欣喜。
    我俩,来到郊外。这里,散发着泥土清新的气息,那清悠清悠的大片草地更像一张无边无垠的绿毯子,牛儿在悠哉游哉的享受着鲜嫩的草,空气中酝酿着新的生命,仿佛它快要破茧而出了……
    我随手摘来一簇野草,送给了他,他接过野草,喜爱极了。“好美丽噢!”他说道。我微微的低下了头。
    在此万物欣欣向荣的春日里,我两怀着一颗纯真无暇、永恒美丽的心,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温暖的阳光映照着我们的脸庞……


高一学生 罗锦滔
暮鸟疾疾掠过天际,晚风酥酥软软地吹上人面,夹杂初春的花香,清清爽爽的。静女背倚着墙角,灵动眼睛凝视着桃红色的半边天出神,白晰纤细的手不停的摩挲着那崭新的彤管。“黄昏时分,俟于城边”静女一想起前不久他说的话,禁不住扑哧一笑,脸上飞地一片红,宛如天边的一片霞。
    静女躲城角偷偷的往外看,啊!是他!夕阳把他的影子映在城墙上,如同剪影一般。他走到城边站住了,四处静得很,只听见偶尔的一声牧笛,远处炊烟袅袅。他见静女不在,心中不觉彷徨,急得搔首踌躇。静女见此状,捂着嘴笑得更历害。一会儿她渐渐止住了笑,理了理发鬓,从城角跳出来,抿嘴笑着看着他。他陡然一惊,但见静女柳眉笼翠,檀口含丹,别有一种异样的美,顿时转忧为喜,嘴角绽开了一抹微笑。
    你来啦!她说。他不答。给你!是彤管。真美!他不禁赞道。彤管仿佛发出奇异的光。他们携手往夕阳走去,只见夕阳无限好。

暖阳暖情
高一学生 陈 爽
暖暖的夕阳余辉照耀大地,清晰地刻画出城角边一位少女恬静的轮廓,安静,优雅。只见她在翘首盼望,望啊望,似乎望断春秋!多看几眼,似乎能感受到从她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真诚的喜悦。她的眉目清秀典雅,如日日夜夜流经江南的水。春风如细软的丝绸般拂过脸颊……
    少女刚放牧回来,一手拿着彤管,鞋边还沾着青草,裙角有泥土浅浅的痕迹,但这更令她焕发出清新的气息。她站在墙角边,看见脚下有只蚱蜢活蹦乱跳,然后瞬间钻入草丛了……她微微一笑,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就往远处走去,躲在了榕树背后,依然笑得淡雅如诗……
远处匆匆地赶来了一个男子,他风度翩翩,星目剑眉间隐藏着多情的韵致,原来他就是少女的梦中人!当他看不到那日思夜想的身影时,心中焦虑万分!  
“会不会出了什么事?”他想到。他想要到四处找找看,但又怕少女来了后见不到他。因此,来回踱步,紧张而迷茫。
这时,少女暗暗发笑并走了出来,男子顿时迷雾散开。
少女将手中的彤管赠予他,他欣喜地接过并脱口而出:“真漂亮啊!”两人相视一笑,脉脉含情……
    整个春日黄昏像溢出了蜜,滋润着两颗单纯的心……

穿越三千年的爱
高一学生 詹春骁
仿佛又来到那座古城,在古城的城角下,有一位衣冠楚楚的少年正在东张西望,一身淡蓝色的衣着显现出他的高雅。藏在角落里的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少女正在含情脉脉地等着他,时不时偷笑一下。过了半个时辰,那位少年挠着脑袋跺着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那位少女突然蹦出来,少年痴痴的看着她,呆呆的笑,少女看着他的样子,甜甜的笑了。
她从怀中拿出一支彤管送给少年,少年高兴地接过彤管,在太阳的照耀下彤管发出红色的光泽。少年爱不释手,他高兴的接过彤管,慢慢的抚摸着。看着女孩说:“真漂亮啊!”少女想必知道其中的含意,脸立即红了。
他们相约到牧场散步,少女摘了一束荑草送给少年,少年望着她,笑了,少女也笑了。他觉得这束草美得出奇,并不是它本身美,而是因为那是少女送的。
  他们的笑容穿越了三千年,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千年之恋(现代版)
高一学生 麦钰雯
我和邻家的小妹妹阿静,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像是兄妹,又像是我单恋的人。从小“玩”到大的,没错。生动一点就是从小被她“欺负”大的。我比她大一天,虽然只有一天,但也算是大呀,可我作为哥哥却要被她“欺负”。
    每次,她总是爱跟我玩捉迷藏,约了我却人不知道去哪里。偏要到我不得不投降时才出现在我面前。虽然叫做静女,可是却一点都不静。不过,我就喜欢。可是,她也很胆小。每次看恐怖片都要我陪着她,为的就是借她一支手臂,好让她在害怕的时候不至于叫出声来。我们的感情就是这样满满地发展着,看看手上的“劳力士”就知道。
    “哎,又等了半个小时拉!”突然,我想起我的“杀手鐧”。我就开始烦躁起来,不停地来来回回。终于,在我的意料中——静女出现啦!可是她却与平时不一样,脸上露出丝丝甜意,推给我一个红笛。“这不是我一直想要的东西吗?”“没有什么意思的。我没事干看见了就买下来了,又发现我不感兴趣,就送你咯。”说时她的脸通红通红的,说完撒腿就跑。这就是我的静女。
    “今天天气真好!不如去公园走走吧?”“好啊。不要再迟到啊!”果然,静女出奇地比我早到公园……
    公园的小路上,一男一女在延续着千年前的恋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6:54 , Processed in 0.1284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