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6 15: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作者:储晓云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
  储晓云
  教研为何不研“学”
  日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市学科带头人授课,其他教师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就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
  周老师:“今天,看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李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始阶段并没有作太多的激情导入,而是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入手,让学生默写词语,乍一看这近乎平常的安排实际上体现了教者的务实意识,这就是温故知新。二是李老师安排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文本的读通读顺情况,这一环节很实在。”
  吴老师:“我觉得李老师今天创设的情境非常自然,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沉浸在体验母爱的氛围中。尤其是课件中呈现的几幅反映母爱的图片,很有穿透力,加上音乐的感染,教师、文本、学生几乎融合在一起。”
  张老师:“我也有同感。同时,李老师在呈现这些图片之后,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谈感受,而是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内心深处的愧疚。”
  ……
  老师们讨论得十分热烈,从授课教师的目标预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引导学生质疑到关键语段的品读,从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到让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参与研讨的教师都从授课教师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少启发。作为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的一员,笔者既为老师们听课之后有这样大的收获而感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研究淡出校本教研的视线而焦虑,因为缺少学生学习研究的校本教研将可能导致片面化的不良后果。
  “学”是“教”的根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显示了校本教研的巨大魅力。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开展情况时却不难发现,某些地方和学校的校本教研似乎过分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有所忽略。站在“以学论教”的立场上审视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这种偏向背离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在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时,关注教师的“教”,可以从中反思、借鉴、锤炼并提升自己课程实施的技能和水平。但如果仅仅从“教”的层面吸取营养,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教研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之所以淡化学生学习研究,不排除教师的本位意识在作祟。在这种本位意识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中心。
  实际上,学校教科研的显性效应是教师业务素质、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其隐性的、持久的、后置的效应是学生的发展。不管教师的教学目标多么优化、教学过程多么生动、双基训练多么扎实,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指向始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根本点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活动并非只是为了关注和突出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是要以教师的成长催生学生的发展。
  如果校本教研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淡化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发展,不但会导致研究本末倒置,更将使教研失去滋养的土壤。
  研“学”从何处入手
  那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该如何开展学生学习研究呢?
  研学趣。现在有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这里固然有过分拔高要求、追求应试教育的因素,有分数至上导致过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因素,更有我们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主体感受的因素。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但要从教学的形式上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要从教学的内容、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加强研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研习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格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目标模糊、方式简单、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得到有效纠正。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状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比如,保持专注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严谨钻研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做事有条理的习惯,等等。
  研学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我们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予以指导。比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抓住实质;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此外,学生复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等,都值得我们加强研究探讨。
  研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也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效率不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既有学生个体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或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也有教师本身教学行为存在偏差等因素。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研究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效率。比如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学习兴趣的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等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行研究,能够让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在预设目标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比照中调整教学策略。
  当然,笔者提出教研要关注学生学习研究,并非要割裂“教研”与“学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相通的。我们只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呼唤更多的空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感受专业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把“学研”纳入视线,让“学研”真正从校本教研的后台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4:19 , Processed in 0.0708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