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
“农村小学生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研究”就是针对生活在农村不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用书面表达出来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孩子,我们教师在生活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激趣策略、课内向课外迁移的策略、观察体验策略、优化交流评价等操作策略,把农村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习作,能赋予习作以生活的气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使作文走进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努力把探求作文与全面育人的结合点,通过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做到写真人、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把作文的过程作为生活本身的需要,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终极目标。
二、课题界定:
(1)关键词一:“农村学生”: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小学年段的学生。由于地域的文化局限、家长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条件的局限,平时习作感觉无话可说,没有城里小孩生活的多姿多彩。
(2)关键词二:“习作生活化”: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生活化”指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生活化,就是要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把学校里的零星,能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3)关键词三:“操作策略”。是指针对农村学生习作的现状,教师采取多种符合农村学生特征及认知规律的形式进行习作教学,以达到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学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并乐于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目标。具体策略包括激趣策略、课内向课外迁移的策略、观察体验策略、优化交流评价策略。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指导思想:作文是学生素养的一部分。我们教师必须注重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
(2)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方面,学生能具体明确习作目标,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农村学生习作生活化操作策略研究是在作文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4)人本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心学生的需要、情感;尊重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去。
四、课题论证
(1)本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习作教学时能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要求学生的作文应该与自然、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付诸于笔端。我们要利用独特的作文教学优势,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的观察分析生活,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和生活作文。
(2)、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8.9.—2008.10.)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习作兴趣的调查并进行了细致的问卷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总结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根据原因采用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探究阶段:(2008.11.—2009.5 .) 运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生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评价研究。 具体实施措施:
1、丰富校园生活
(1)常规性活动。如开学典礼、学期总结表彰大会;每周的升旗仪式。
(2)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如:安全你我他,演讲比赛,背诵古诗文比赛、结合课本内容自编自演课本剧、举行辩论会等等。
(3)开展小饲养、小制作。为了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在教室的一角养了十几只蚕,同学们兴趣盎然,精心饲养,留心观察,写出了精美的文章。
(4)结合重大纪念日、时令开展活动。如庆“五一”、迎“六一”、迎元旦、才艺表演。去年我们举行了才艺表演有:大合唱、小品、课本剧、诗歌朗诵等,节目丰富,形式多样。
2、享受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继续成长的沃土。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热情、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我们要求学生体验家庭亲情,享受劳动乐趣,感受生活情趣。在生活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选取学生典型的家庭生活情景,确定具体的场景和观察的内容,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 “为情而作”,使他们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用爱心去感受家庭生活。
3、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环境,适时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活场面的沸腾……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小学生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做法和有效经验,撰写了论文《体验生活,快乐写作》,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
五、实验成果
1、构建了“习作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
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结合我校教师的行动研究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一)亲历实践,体验生活(二)阅读交流,感悟生活(三)情景模拟,再现生活(四)展开想象,创造生活(五)立足生活,多元练笔。
2、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生活作文教学课题实施以来,大多数学生与作文交上了好朋友,喜欢上作文课,所写的文章做到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而且养成了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大面积提高。我班的李萍、史亚萍的习作在县、镇分获一二等奖。
3、开启教师成长之门
在调查分析、深入思考之后,我想通过采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学期来,我不断认真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理念带入自己的课堂,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修改,再实施。纵观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非常的大,作文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应该说此项研究是比较成功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研究。
研究的过程是艰辛的,成果是可喜的,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反思:小学生习作生活化的教学要如何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怎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合理地评价?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 研究中,我共撰写相关论文《引生活之水,浇习作之花》、《“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习作之源》。
当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习作教学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我该如何把握?在习作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挖掘写作不竭的源泉,这将是课题主持人下一阶段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