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和谐、有效的社会这样一个口号,而且,我认为不仅是我们中国,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不管它是什么社会制度,也不管它是大小、强弱,都在对教育提出来这么一个要求,就是整个人类自身,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整个人类自身究竟面临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们人类,从欧洲中世纪以后,经过了人类自身的解放运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法国的启蒙运动、英国的工业革命,这四大运动之后,人类呢,在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经过几百年的努力,造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么一个社会。现在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拷问我们:几百年的变化,我们人类是否变得越来越进步了呢?越来越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象动物了,人类的贪欲变得真是欲豁难填。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各个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教育改革,我们中国也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参加了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起草工作,因此,对改革的大体走向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简单地说,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一条主线,就是人文精神,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认识;两个重点,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把人文精神放在核心位置上呢?我们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包括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当然还包括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这些和谐集中体现在我们今天要谈的学生的人文精神养育上。下面主要讲了二个内容,一是论述人文精神的养育,二是讲创新精神的养育。
一、关于“人文精神”之养育。
人文精神是这次新课改的一条主线,今天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是什么?
简言之,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文化。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真正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不是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再严重的自然灾害也不可能使人类消亡。但人文精神的缺失,却有可能真正使人类灭亡。因此,真正威胁人类生存的是人类自身。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劳是教授知识,但最大的弊端是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育。
2、为什么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养育?
如今,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人类发展面临极大困境,主要表现在:
①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特别是生态灾难和特种减少两大问题相当突出。
②人与社会关系空前紧张。人口问题、贫富两极分化等相当突出。
③人与自我关系紧张。不少人变成了无气魄、无情感、无感动、无责任的精神大滑坡的无骨之人。
因此,弘扬人文精神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教育任务。
3、21世纪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怎样养育人文精神?
我们提倡养育的人文精神是21世纪所需要的新人文精神,这与旧人文精神是有很多区别的。
旧人文精神
新人文精神
人与自然
对自然的征服和索取
人与自然的谐
人与社会
强调个人奋斗
强调社会责任感
人与自我
注重竞争
注重合作
综合来看,我国不良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恨”太多,而新人文精神,就是要突出一个“爱”字。
二、关于“创新精神”之养育。
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在我国提出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等观点。从此,在我国教育界揭起了轰轰烈烈的“创新”教育。但学校教育是有限的,不是什么都能教得出来的,当大官、发大财、坐牢、杀头,这些东西都是学校教出来的吗?不可能啊!在学校里,有些东西根本就不需要教,比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些东西教了也没有用。教师不可能教出创新精神来,但是可以养育他,那么如何养育创新精神呢?
1、创造是人固有的本质力量,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创造,而是不压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创造是人的能力”。如果创造真的可以教,那以教育哲学的方法分析,创造最终将归结为上帝所授。创造或创新,其本质是对现实的批判。创新从提出问题开始,没有对现实的批判,就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育中压制对现实的批判,压制问题,也就压制了创造。而批判的动力来自于人性。人性的本质迫使人追求“好吃懒做”,为实现“好吃懒做”,才创造出扇子——电扇——空调。
在所有的职业之中,医生和教师的创造力最弱,这不是这两个职业的人笨,而是职业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工作和“人”有关,来不得半点马虎,怎么能说批判就批判,动不动就对人进行“创造”。所以要求本身创造力弱的教师去培养创造力,实在是无稽之谈。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而是如何“不压制”,不打击。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常对学生瞪眼睛,不知瞪掉了多少创造力?
2、对创造性人才而言,人格因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
创造首先靠人格、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创造充满了很多变数,即使创造成功,还有可能受到哥白尼、伽利略等人曾受到的打击迫害。在创造之前,首先必然回答“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能不能创造”三个基本问题,然后才能付诸实施。所在,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要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可以保证在打拳现实时不提出伪命题、假命题。解放战争中被歼灭的黄维兵团的总指挥黄维被俘后在改造中曾执意搞“永动机”,现在有的人也在执意搞“水变油”,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所致,浪费财富,而不可能成功。
4、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对全社会而言,并非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应鼓励,而要有价值观的引导。
感悟与反思
华东师大的陆有铨教授是我国教育哲学界的大师级人物之一,听他的报告,充分感受到对一个问题正反两方面的思考,陆教授善于从问题的本源入手,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探讨和思考,充分体现出其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辨。例如在论述创造性为人之本性之时,陆教授用反证法进行创造性的逆推,最终推导出创新性来自于上帝所授的结论。这对创造教育论者不嗣为一记响亮的耳光。对创造性到底能不能教的报告,我也曾听到过几次与今日相同的观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郑金洲教授、《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博士也持类似观点。但这一论点,觉得陆教授论述得更为通俗易懂又全面深刻,的确可称深入浅出。
对“创造”到底是不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能不能教,如果能教那该怎么教等问题并无一致观点,但对“不压制”“创新人格”“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价值观”等内在要求均持肯定态度。对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只要能使学生得益,也无所谓这些观点来自哪一阵营。这类争论,对诠释教育原理的意义可能更大。
陆教授头发花白,但身板硬朗,精神矍烁,整场报告,老人家全部站立台前,全凭一张嘴进行演说,既不借助现代的多媒体,也不借助传统的讲稿。但声情并茂,风趣幽默,不临现场是难以体会个中真谛的。教授也许也属性情中人,虽然身处象牙塔中,但说到义愤处,“海骂”脱口而出,这倒也为大家理解,毕竟老教授是在为中国教育的未来鼓而呼,但“海骂”绵绵不绝,味精多了对菜的味道也有影响,不知教授是否想过,过多的“海骂”是否也算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
陆教授一天的报告,给了我们极大的激励与鞭策,也给了我们开展学校教育以行为策略的指导。希望大家,一方面要学习专家、教授的思维与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更要学习他们深入实践、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精神。衷心地期待大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