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小学写话、习作教学的八点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1: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小学写话、习作教学的八点认识 
白金声

写话、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话、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人们一直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从八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引起争鸣。
1.写话、习作的目的:树人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要我们承认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就一定能清醒地看到写话和习作教学鲜明的教育性。古人把“立德”摆在“立言”之上,这是很有见地的。当下有些人认为小学写话、习作不必顾及为人,在他们意识里,作文是个假东西,这纯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叶圣陶先生在1983年元旦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作文与做人》,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这里节录如下:
“譬如去年高考的作文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是有一位考生写得头头是道,有理论,有发挥,准能得高分。但是当他离开考场,挤上公共汽车,就抢着靠窗坐下,明明有一位白发老太太提着菜筐挤在他膝前,他只当没瞧见。你说这位考生的作文卷子该不该得高分?依我说,莫说高分,我一分也不给。他连给老太太让个座的起码的好习惯都没养成,还有资格谈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也许有人说,你太认真了,那是作文,那是考试。对,是考试。在公共汽车上给不给老太太让座,这才是真正的考试,他一分也得不到。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人是作文的灵魂,写作是心灵的喷泉”。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新课程环境下的写话、习作教学发轫于“做人”,回归于“做人”。因此,教师要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从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的高度,进行写话、习作教学。不能把塑造学生人格、发展精神世界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写话和习作寻求做人的真谛。把写话、习作的过程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思谋篇、运笔成文,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灵性,升华思想。使文章饱含人文的底蕴,人格的魅力。
2.写话、习作的性质:练习
关于对作文的称谓,《语文课程标准》中隐去了“作文”的提法,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作“写话”,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定名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叫“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要求小学生的写作“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这些变化首先是由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性质决定的。小学生写话、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的写作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初步的、简单的表达活动,是一种基础性的写的练习,旨在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文字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写话和习作不是成人的创作和作品,它是儿童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际沟通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必须依照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提出基础的要求,纠正那种用衡量成人作品、报刊文章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或者用教师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来要求学生的偏向。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把文章学、文学创作学的高标准要求转化为对儿童写话、习作活动的要求的偏向较为普遍,并导致了小学生作文自信的降低和作文兴趣的消失。这种过高的要求,还把教师、家长、学生的目光从对写作活动过程中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性的关注,转移到对写作结果的技术性要求上,继而,作文这种关涉到儿童多方面素养的综合性的生命活动就被简化为了一种单一的技术追求性活动。一句话,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写作活动属于“练笔”性质,是一种“涂鸦”,是一种启蒙训练、起步训练,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不是代别人立言,要求不宜过高。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要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用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思、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强调这一点,在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3.写话、习作的主体: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影响写话、习作教学效率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其间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写话、习作教学“费时抵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写话、习作指导苍白无力。在目前的写话、习作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还热衷于“教”:教审题,教选材,教构思,教表达,教语言……这种“纸上谈兵”的指导,对学生写话、习作水平的提高确实微乎其微。以至于到小学毕业仍然有许多学生“惧怕写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一直在主动的“教”,学生一直在被动的“学”。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始终处在被“牵制”的地位,天长日久,自我的创造力就会消失殆尽。
第二,写话、习作修改千辛万苦。
现在很多学校仍旧沿用过去的作文评价修改方式——学生只管“写”,老师尽力“修”,老师辛辛苦苦批阅完毕,把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总希望学生有所领悟,但学生看到作文本,所关心的是评语的好坏与得分的多少,至于再次“修改”就很少有人关注了。
从命题到批改,这种“师授作文”累了教师,害了学生。一些学生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干瘪乏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统得过死而造成的。整个教学过程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只不过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真正创造的快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验。
写作是心灵自由释放的创造活动。写作的主体是学生,写作的核心也是学生。关注生命主体的发展,唤醒生命主体自我进步的渴望,使之在自由的天幕下,发现自我,丰富自我,展示自我,让心灵轻舞飞扬,这是我们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省时高效,我们应当下放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在每一次习作时,教师都应使学生明白写文章是自己的事儿,教师只起指点和帮助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看到一个题目后,应独立审题,搜索记忆中的素材,并独立成文,独立修改。另外,教师应常常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自由命题和选材的机会,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学生想写什么,想说什么,就让他们尽情地倾吐,教师不必强求一律,更不能横加干涉。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说别人所未说,从而表现出每一个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
为了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激情荡漾地投入写作,我们应当注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写话、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实践。
4.写话、习作的源泉:生活
先说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秀才,要上京城参加考试。为了这个事,秀才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忧虑万分。秀才的妻子看见他这个样子,就问:“你们考试,不就是写篇文章吗?未必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困难。”秀才烦恼地说:“你们生孩子,是有一个孩子在肚子里呀!我这次上京城参加考试,肚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叫我生得出文章来吗?”
这个秀才的烦恼,在我们现今的小学生中也有。作文时,常见一些学生皱眉头,咬笔头,搜肠刮肚地“挤牙膏”,实在没话可说,只好来一个“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以假话、套话、空话来凑数。
陆机在《文赋》中曾这样写道:“瞩万物而思纷。”意思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写作的源泉,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均源于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生活。
我们知道,人们写的文章,无论是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还是写纷繁的社会生活,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科学地、细致地了解客观事物。烂熟于心,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初学写话和习作的小学生提笔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也不知该怎样去写,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因为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是人们创造发明的基本能力。作为文章,从内容上说,它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从形式上说,它是书面化的口语。但是要把客观事物、思想感情变成书面化的语言,却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对某一种事物观察较为细致,有切实的了解,才能谈得上准确地反映它,写什么的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小学写话、习作教学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是第一位的,“怎样写”是第二位的。学生只有面向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做起文章来,内容才会充实,语言才会生动。
生活无处不飞花。对学生来说,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各具风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奥妙无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魅力无限。变幻莫测的自然万物,永远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充满探究的欲望。然而,长期以来,对安全等问题的顾虑,致使一些学校将学生桎梏于四面合围的教室里,学生亲近不到自然,更写不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注意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家庭——学校”这两点一线的小天地里走出来,还给他们一双慧眼,到社会大环境中和大自然中去领略社会风情,让他们得以美的享受和陶冶,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习作积累素材,这是当前写话、习作教学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5.写话、习作的基础:阅读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了香菱学诗的故事:
香菱要林黛玉教她学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不愿多谈诗的做法,叫香菱把王摩诘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最后再看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诗。香菱按黛玉的指点一首一首地读了起来。一天,她和黛玉谈论读诗的体会: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二字用得如何好呀,“月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中的“白”“青”二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呀,等等。贾宝玉听了,对香菱大声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了,要再讲,倒学离了。你就做起来了,必是好的。”果真,黛玉给香菱出了一个咏月的题目,香菱很快地写出来了,黛玉等众人的评价是:“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从上述故事梗概看,香菱学诗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山积,一篇吟成。”这些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都强调了写作对读书的依赖关系。阅读是输入——“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作是输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引发文思;阅读可以丰富词汇,吸取写作材料;阅读可以悟出写的规律,得到指导自己写作的“好范本”。一句话,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的写法。“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在少年时代都是在“读书破万卷”上下功夫的。例如,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小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一生写了一千二百多万字的书。他每天除了学习学校的功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已能背诵唐诗、宋词、元曲中许多名篇了,还读了不少小说。后来,他又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茅盾小时候读书不是为好玩,而是为了从中外文学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语言典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生动、典型的范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抓好了,对学生终身受益。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得力于课外阅读。
6.写话、习作的生命:真实
1991年3月《上海教育》刊登署名周新发的文章,题目是《中小学作文训练写实调查研究》。文章指出,题材真实的只占三分之一。时间过去近20年了,这一调查结果,依然有着现实的警醒意义。
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竟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学生承认了自己是瞎编的。
无独有偶,日前,我担任某市小学生作文大赛评委,翻阅了近千份学生的作文,也发现了大量的令人痛心的作文撒谎现象。如写《我身边的雷锋》,让座子、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夹子,这种“五子登科”、言不由衷的内容屡见不鲜。
作文说假话、空话、套话是一种不良的文风,我们应当大张旗鼓地反对。儿童必需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作文中不要唱高调,不要写归写,做归做,言行不一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它是一种表达方式,不需要虚伪,不需要无病呻吟,不需要冠冕堂皇。学生胡编乱造与虚构、想象是完全不相同的两回事。
造成作文撒谎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作文命题的问题,评分标准的问题,考试机制的问题,等等。作文造假,当然责任不在学生,不在老师,也不在家长,而在于应试教育这种制度。
什么是作文?作文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是一个“人”的世界,“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作文就是应试制度的突围和人文价值的升腾,就是人的生命情怀别样凸显。
作文贵在立诚。《易·乾》有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叶圣陶先生指出:“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立诚,是由作文的性质决定的。从客观上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从主观上说,作文是为了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是‘修辞立诚’的基础。”(叶圣陶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对学生的“道德”规范,“为人”准则。我们怎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呢?那就是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坚持“言文一致”的原则。话怎么说,就怎么写,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做到一个“真”字。道真事、说真人、吐真情,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人、事、景、物真实地呈现出来。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能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这是作文的真谛。
贴近实际是学生“易于动笔”的前提,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的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要去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以“真”为美,让学生说心里的事,说烦恼的事,说痛苦的事,说高兴的事。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主作文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要开放胸怀,不棒杀异端,不轻易否定异类,不伤害童心,不钳制童真,把学生当成孩子,把文字当成文章,让他们写出有个性、有活力、有灵性的文章来。
立诚,是作文目的达成的需要;立诚,是作文与生活关系的体现;立诚,是时代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让我们永远记住叶圣陶的话:“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7.写话、习作的动力:兴趣
畏惧心理是小学生特别是平时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习作心境不佳的重要心理表现。他们总是“谈文色变”“望文生畏”,每逢老师布置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唉”一片。曾有人形象地将学生作文时的窘态描写为“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顿足咬笔头。”
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涉及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要写出一篇文章,必需要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和修改这个复杂的过程。要进行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小学生内部语言发展得还不充分,书写的技能还很差,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的词汇还不多,他们往往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所以在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常常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心理障碍。他们总感到自己心里空空的,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怎样帮助小学生扫除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写作活动相适应呢?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活跃小学生心理状态的最积极的一种手段。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习作入门的向导。正如古人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习作”变为“喜作”呢?
首先要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要做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就得激发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热爱,把写作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有过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都会及时演变为写话和习作的内容,从中品尝到生活和写作的乐趣。
其次,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的教师在写话、习作课上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有的教师故布疑阵,使学生遇疑而思,思路展开了,文脉也贯通了,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有的教师故设悬念,讲故事讲到最关键最精彩处,戛然而止,让学生补充想象,进行“续写”。这样的写作课,学生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积极思考之中,时而锁眉沉思,时而会心微笑,让情感陶醉,任想象驰骋。学生已进入了“角色”,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学生的习作没有不进步的。
8.写话、习作的诀窍:多练
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要多读多看之外,还必须多练。中国有句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就是说,要打好拳,必须不断地练手法;要唱好歌,必须不断地练嗓子。写文章也是这样,不经常练习,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困难的,练习得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如果光做到“读书破万卷”,却从来不动笔,那是肯定写不出文章来的。这正像有人在屋子里读了许多介绍游泳知识和方法的书,却从来不下水,那也是一辈子学不会游泳的。
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反复的实践。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初学刻印时,总是失败。他向老师求教,老师说:“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一担回去,随磨随刻,等它都成了石浆,就刻好了。”齐白石从此发愤刻苦,终于练出了一手刻印的高超技艺。
天才来自勤奋,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确是学习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写作要多练习,记日记是最好的办法。日记训练灵巧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
有人总结过写日记的好处:
——写日记,能使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习作时有内容可写。
——写日记,不拘一格,这一篇着意写景,那一篇侧重抒情,第三篇偏于叙事,第四篇发表议论……各种体裁都有练习的机会。
——写日记,实事求是,有什么就写什么,怎样看就怎样写,言之有物,心手如一,有助于培养健康朴素的文风。
——写日记,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可以锻炼思维活动的敏捷性,可以锻炼下笔成文的硬功夫。
日记是写作的一种形式,教学生写日记也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表达的方式。
(白金声,特级教师。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宣街208号,黑龙江省语言文字报刊社,邮编:150001,电话:0451828001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3:10 , Processed in 0.0804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