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创设情境、观察,思维,整合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正确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主要学习方式就是读书;而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写作。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特点,恰恰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学生会感到很困难,无从下笔。因此,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学作文教学急需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妙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那是不切实的,甚至写出的东西或是不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或是虚情假意。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知,硬要写也没法写。”学生习作离不开观察、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观察时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过程,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多种方式辅助教学。以多媒体创设情景,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是小学生自主学习、写作的认知工具、写作平台。“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这是新课标明确要求。作文是学生创造性表达过程,多媒体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所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能给学生带来动力,有效激发写作的欲望。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是最难引进课堂上进行,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再现淡忘的记忆,激发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写作欲望。如学习《迷人的张家界》课文时,设计系列的练习,加强朗读课文的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指导写景习作时,特别制作张家界风景资料片,在影视音乐背景引导、文字解说之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训练。还设计小练笔:用排比句修辞手法写出所观察的几处景物,让学生把观察的事物,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悟。如林宸剑同学写《张家界的山水》“金鞭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红、黄、白等各色卵石,还有小鱼欢快地嬉水,仙尘不染;金鞭溪的水真急啊,流水潺潺,不时有几个落差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小瀑布,水打到岩石上,水花溅起十多米高,又有如雨点洒在地面;金鞭溪的水真弯啊,溪水从山顶流下不畏艰辛,穿过九曲十八弯,经过层层阻隔,流到山下,正如一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收集材料
作文是学生创造性表达过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以网络作认知工具,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网络,把大千世界的真情实景变成图像、文字、数据显示给学生。网络可以超时空界限,把那些周围事物或视而不见,毫无印象的事物具体化。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综合实践要求学生收集家乡资料,其后习作要求把收集的资料,转化写介绍自己家乡的记叙文。如何把收集的资料,整合写一篇介绍家乡的记叙文呢?第一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获取有关信息,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作文视野开阔了,资料详实了,丰厚了。第二步;指导学生共享资源。把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放在“天河部落”供大家阅读,展示的图像与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资料,自由自在地在资源海中畅游,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下一步描写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如:吴窕婷同学《我的家乡——揭阳》“黄岐山自榕城向东北4公里,为黄岐山风景区,此处林木葱郁,群石嵯峨,胜迹众多,古有九庵十八寺之说……”
By:李洁萍 Posted @2007-1-1 10:33:00 阅读次数 (210) 评论 (2)
“文章补充了大量的资料,这是我们这次练习的目的,学会整合资料,才能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补充的内容很丰富。符合本次练习的要求。”
by:李洁萍(2007-1-3 21:33:00)
所引用的资料,对景物的描写更为详实,再发表自己的感受“瞧!我的家乡——揭阳的风景名胜多吧?喜欢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如王瀚同学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科学家》。“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氯气处理仪。这种仪器可以将大气中的氯气用抽风机的原理压缩排到一个特殊的机体内,机器会自动过滤净化清除有害物质将氯气变成一种化学液体,这种化学液体物色为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它蒸发后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变成臭氧分子升上天空填补臭氧层的空洞。” 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医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教师;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郭子璐同学想象作文《未来的学校》“叮叮咚咚……”随着一阵优美的音乐,我“腾”的一下坐了起来,我看了看表,都八点了!于是,我急忙开着“超速水陆空三用汽车”翻过山岭,越过海洋,来到了南极洲上学。此时,南极洲已经成为了一片世外桃源,许多地方都盖起了高楼,种起了绿树……”以丰富的想象力而构思的“水陆空三用汽车”,就让读者不知不觉进入想象的世界。学生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总体现,作文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赞科夫说:“如果一个学生不只是肤浅地,浮光掠影的看一个对象,而是善于精确性的观察它,那么这种能力就成为丰富他的语言、提高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重要因素。”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 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缺乏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常常表现出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进行作文教学设计时,要想方设法考虑指导学生整合材料的方法。整合资源,就是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汇量。 其一、大量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把阅读所得的语文知识付诸于实践。每周读课外读物,或老师指定文学读物、或科普读物、或科幻读物等,并作定期检查。另外摘抄古诗、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会恰当引用,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余晴丹同学《又见枝头吐新芽》结尾写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楼房建起来了,
小草绿了,花朵盛开了,枝桠那儿冒出了新生的小芽。呵,是春回华夏了,我们找到了那扇上帝留给我们的出口。是我们的汗水滋润了四川,四川,很快就可以变得更美更美。 阅读和习作的过程就是消化和吸收营养,让它开花结果,让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除了阅读课外读物,课本中编选的典范性文章,都为小学生提高很好的范例。如《鸟的天堂》一文,名家巴金凝练、优美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自助研读、交流,以读代讲,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积累,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色彩美、韵律美和榕树的生命美。 其二、模仿创作。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而语言规律又是比较抽象的东西,特别是语法、修辞、逻辑的教学,决不能从概念出发,必须让学生从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从大量的具体语言实际例子中,认识语言文字的规律。而模仿创造的练习,是通过积累好词佳句,再独立构思陈述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感情,创造性地表自己思维的过程。要做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作用。再把《挑山工》、《金色的鱼钩》、《荔枝》等这类型写人的文章整合起来,组成描写细节的几个文段,分别让学生按文段不同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如《金色的鱼钩》其中描写老班长感人的文段:“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人物的行为描写很感人,通过行为描写表达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林芊同学《父爱》一文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父爱不善表达吗?或许是,或许不是。父爱并没有母爱的柔情来得直接。我们当儿女的,也许给母亲很多的爱,但当岁月的皱纹爬上父亲的额头,时光的白发渲染父亲的两鬓,没有一个儿女会视而不见。看着看着,怎会觉得不心疼,不心酸!父亲老了,才知道去孝敬;父亲去了,才懂得去珍惜……父亲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多,不图回报,我们呢?谁又敢说,真真切切体会过父亲的爱呢?” 先学模式仿写,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写作技巧的提高,最后熟极生巧,达到无招胜有招境界。 实践证明,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整合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仿写练习,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知识能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正确反映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小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