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研究视导:教研员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3 11: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研究视导:教研员的基本功来源:《湖北教育》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活跃着一批专职教研人员,他们通过教学研究视导的方式,在教研部门和学校、教研员和学科教师之间构筑了一道交往、沟通、互动的桥梁。那么,什么是教学研究视导?教研员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视导?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一、教学研究视导的内涵概述
  教学研究视导是教研部门和教研员对学校、学科教学工作履行视察、检查、指导、研讨、管理职能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教研员在参与校本研修的过程中,通过与师生的多边参与互动,发挥专业引领的功能,促成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研员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
  教学研究视导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其中“视”是前提,“导”是目的。“视”为“导”的实施提供、积累丰富的信息元素,而“导”则是对这些信息元素的整合、升华。教学研究视导“视”的内容很宽泛,它包括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课程开设、师生精神风貌、教与学的行为、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备和条件、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外活动的开设、校本研修的开展、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学改革的推进等等。作为教研员,只要涉足校园,这些内容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都应认真观察,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这些信息元素进行科学的整合,在感性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教研员才能明确“导”的目标,找准“导”的切入点,把握“导”的侧重点,增强“导”的针对性,提高“导”的实效性,实现从“走马观花”———“下马看花”———“潜心品花”的飞跃。
  二、教学研究视导对教研员的素质要求
  教学研究视导是展示教研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平台,也是衡量教研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尺。“看”“听”“思”“写”“讲”“评”是教学研究视导的基本环节,也是教研员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看”和“听”展现的主要是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思”和“写”展现的主要是思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考有深度、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力度,对教学的指导才有效度。“明白”的教研员,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维呈现为一种积极的动态,看到、听到的同时也想到了,思想的火花闪烁其间,真知灼见呼之欲出,笔下生花的美妙也相拥而至。“讲”和“评”展现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力底蕴厚实的教研员,讲起来头头是道,评起来有理有据,令师生信服,给人以启迪和引领。可见,教研员这个角色应是才智双全的精英人物,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平庸之辈。唯有苦练内功,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具备厚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教科研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教学研究视导的各个环节游刃有余,才能被学校师生视为良师益友。
  三、听课评课:教学研究视导的主要活动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视导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最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抓住了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研员听课评课要产生最佳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 听课目的明确
  教研员听课重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引领点拨,培养教师,加强与教师的联系等。教研员听课的类型概括起来有五种,即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总结性听课、观摩性听课。作为教研人员,在深入学校之前,必须明确听课的类型,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2. 事先做好准备
  教研员是教师的指导教师,因此在业务上应该高于教师。教研人员平时必须注意学习,应有“居高临下”的水平和能力。在听课前,教研员还应做专门的准备工作,包括钻研课标、教材、教参等,把握课标中关于总体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熟悉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知识体系,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还应思考:假如让我来上这节课,我将怎样处理教材、设计教案、选择教学方法等。有备而来,听课才会听出门道,评课才会一语中的。
  3. 认真听、做记录
  听课严格来说是看课,教研员在课堂上不仅要听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更要认真观察整个课堂的动态,要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教研员听课应注意到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和选择是否得当,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得到体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以及德育、美育的相互融合是否得当,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等。教研员听课尤其要做好课堂记录,要力求把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建议,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等,写在听课笔记的相应位置上,以便评课时讲评交流。
  4. 评课求真务实
  一次高水平的评课,甚至可以使执教者和聆听者受益终生。而评课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折射出教研员自身对事业专注程度、专业知识功底和综合能力素养的高低。教研员要敢于和善于评课。在评课问题上,要力戒下列弊端:一是重听轻评。听课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议,及时同教师交换意见。二是敷衍了事。优点唱赞歌,不足讲套话,一带而过。三是平淡肤浅。听课后,看不出问题,写不出利弊,谈不出见解,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这堂课教得很差”;或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太小等。这种评课缺乏深度,长处不扬,短处不张,实际上是一种无为之举。四是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需要有所侧重。如果教研员既没对课做具体评价,也没能提出什么建议,只是浮光掠影地说几句套话就结束,泛泛而谈,这既是对执教者的不尊重,也未能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
  评课的原则主要有:(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指对课的分析要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就是要客观公正,不夹杂感情因素,不分厚薄亲疏,通用一把尺子,一个衡量标准。(2)坦率诚恳原则。评课者应抱着“唯诚、唯善”的态度,及时、坦率地同执教教师交换意见。对课的优点一定要充分肯定,发现的问题也一定要明确地提出来,不能含含糊糊,文过饰非。成绩要说够,缺点要说透。教研员和教师在人际交往上是知己,在专业发展上应是“铮友”。(3)兼顾整体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评课者应注意树立整体意识,坚持在评课中,既有整体评价,又有局部分析;既评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又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既有“师情”“学情”的评述,又有教学效果的结论;既有教师学识能力水平的评价,又有承前启后的点拨,要做到全面分析、整体评价。(4)激励性原则。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目标激励———给教师提出一个教学研究目标;榜样激励———为教师树立一个教学典型;闪光点激励———抓住课堂成功之处鼓励;信息激励———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5)差异性原则。被评的教师情况不同,对课堂的要求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教改观摩课的评议,应突出一个“研”字,倡导一个“议”字;对选优课的评议,应突出一个“严”字,倡导一个“学”字;对检查了解课的评议,应突出一个“实”字,倡导一个“促”字。(6)讲究方法原则。首先,要充分尊重执教教师的劳动。一般来说,不管是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费了心血,因此在评课时,评课者首先要肯定这一点。教研员切忌在评课时颐指气使,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势,高高在上,引起聆听者的的反感。其次,要褒贬得当。评课的褒奖与贬斥要适度,尤其是在谈到缺点时要注意方式,应以商量和提建议的口吻与执教教师交换意见。再次,要主次分明,评课时在关键点和重点问题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讲透,而一般的问题则可一带而过。最后,要将评课和评教师分开,注意分寸,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使执教教师难堪,有些具体意见宜在课后与其单独交流。
  5. 加强总结、升华提高
  教研员下基层听课的过程,即是深入教学实际调查研究,了解一线教学情况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教研员从基层听课回来,应把听课评课时观察和记录下来的东西,以及一线教师反映的问题和发表的新见解、新观点等,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整理,并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规范的教研视导报告,作为以后教研活动的借鉴和参考。教研员还应注意充分利用听课的机会向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宣传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介绍最新教改信息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鼓励他们大胆求索,开拓创新。
  扎实有效地教学研究视导是教研员的基本功,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去探究、去反思,从而练就一身真本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58 , Processed in 0.0647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