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了刘良华教授《教师成长》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成长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研究、服务与管理,我们的身份就是教研员。从教师成长的这些希望与追求上,我想到了教研员的成长,主要有以下一点感受。
一、教研员的课程智慧
教研员一般不直接给中小学生上课。但教研员的重要职责是“吃透教材——分析教材”、“补充教材——使教材系统化”、“更新教材——帮助开发校本课程”。由此看来,教研员的课程智慧具有另外一种重要的意义。因此,教研员的课程智慧显得更具有区域性的指导意义、模范意义和引领意义。因此,发展教研员的课程智慧的关注点在于:源于教学实践。目前,教研员的课程智慧有几点缺陷。
缺陷一:“临界点现象”。所谓临界点,指教研员处于研究教材和指导实施之间。本来应该是这样。但是,存在“两多两少”:研究教材较多,研究教学较少;研究教师较多,研究学生较少。也就带来教学指导的空泛性。
缺陷二:“经验化现象”。所谓经验化,指教研员都从一线学校上来,而且都是优秀教师。但他们从事教研工作之后,工作范围增大,工作内容繁杂,对教学、教师、学生逐渐拉开距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他们忙于考试、检测的事务工作,阅读、研究、观察的精力和意识不足,多数教研员在吃“老本”,凭从前在教学一线的经验来观察教学、指导教学。
二、教研员的行动研究
事实上,,不仅只教师需要行动研究,作为教师的指导者——教研员,更需要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的三大内容上,目前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一样,偏重于校本教学研究,对校本课程研究和校本管理研究都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指导不够。教研员的“阅读日志”、“观察日志”和“行动日志”并没有成为教研员的行动习惯。至于教研员的“教研叙事研究”,多数人恐怕和没有这个完善的行为。
我校正在开展一个课题“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自主互动发展研究”。通过听刘良华教授的课,我感到所谓教研员的“自主互动”,如果落脚于以扎实可行的措施建设教研员的课程智慧,以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行动研究包括“教研叙事研究”,就会把“自主互动”落到实处。
三、教研员的互动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学生来检验,作为特殊教师的教研员的人格魅力应该由一线教师来检验。教研员的人格魅力应该体现在互动之中。
1、在当面互动中。教研员在听课、评课中,不要犯“评课人愚蠢”的错误。应尊重一线教师的上课状态和上课效应,应深入探测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反应之间的契合程度,不要指手画脚,不要自以为是,因为即使是教研员自己当堂上课,也未必比教师处理得更好。
2、在博客互动之中。建议教研员都建立自己的博客,与专家交流,与自己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一线教师敞开胸襟地交流,在交流之中贴近教师的教学的灵魂。
3、在智慧互动之中。教研员的最大魅力在于教研员的水平,教研员的水平不一定仅仅在评课中体现,更应该在阅读交流及“阅读日志”、“观察日志”和“行动日志”显现。
上述浅见,就教于各位教研员,特别是就教于全体一线老师——你们希望的教研员是什么样子?请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