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凝瓷为屋————关于跨学科合作和城市理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0 14: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凝瓷为屋————关于跨学科合作和城市理想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2008年第4期 点击数:1342 更新时间:2008-6-4 16:41:06
2004年的夏天,王澍先生夫妇来陶艺系滨江实验室参观,看到我正在整理排列陶瓷材料课程作业的高温瓷釉片,不同色质晶莹绚丽的釉彩瓷片使他俩爱不释手,并问我要了两块釉片当作纪念之物,正是这种彩色的瓷釉片,串起了我们之间第一次跨学科的合作。

《彩云烟树》

从某个角度而言,“瓷屋”承载的并不仅仅是建筑,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陶瓷造型,更不是概念的二元合一。本土建筑与地方陶瓷手艺文化的有机融合,寻找文化精神的回归,这一统合不同手艺文化的行为实质,印证着新的探索。不同学科的碰撞,将面对的是陌生领域和未知,来自专业知识的挑战,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压力,构筑起一条无形的屏障,过程的经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体验。学科的合作往往始于打破专业固有的窠臼,成于拓宽行业新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瓷屋

通过“瓷屋”的学科建造过程,引发了对建筑及城市理想的思考,趋同性的建筑营造法式,大规模的快餐式集群建筑扩张,物质的诱惑,商业经济利益的诉求,催生了当下城市的异化,人们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本土文化元素,正在被现代都市文明所侵蚀,一座城市的独特的品格,渐渐淡出,城市精神家园的文脉被切割。时人已难以体悟一座城市的气息,城市作为风景中的精灵,独立存在的精神品格已被渐渐淡忘、弱化,大多仅余功用和商业效益,沦为生存家园中一个失色的符号。当代城市已步入样式化、趋同化建筑堆砌的边缘,因此,应大力提倡城市文化,强调功能与艺术的融合,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城市群落,崇尚自然,回归生态家园。
理想的城市除了洁净、秩序、宜居等生态景观的建设外,更注重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培育,如文化氛围的营造,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等是其重要手段;以及生活气息、繁荣景象、乡土特色,和历史感悟。一座建筑或一座城市,它不仅仅只有使用功能,它应该有超越物性的精神理想和追求。冯骥才先生在探寻法国城市文化时,一位普通的法国人对他说:“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
周武,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与工艺美术系主任。

1992年浙江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毕业,2000年获德国DAAD基金,并赴德国学习。2008年应邀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讲学。主要系列作品:“象牙塔”、“雪融”、“手艺的纪念”、“青龙泉”、“残砖” 、“炼金”等。作品被“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西湖美术馆”、“法国亚眠文化中心”等机构收藏。
本文选自《建筑与文化》杂志2008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37 , Processed in 0.0597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