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学校文化到教研组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08:4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学校文化到教研组文化
作者:陈忠明    文章来源:江苏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扬名小学的前身是一所乡村小学,几年时间从村级小学一跃变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取得如此跨越式发展的根源就在于学校文化的跨越与转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我们实现了从近代型学校文化向现代型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其中,教研组文化的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创建教研组文化
  对现代型学校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我们高度重视教研组文化的创建。我们认为,现代型学校文化至少应具有如下特征:
  1. 价值提升
  现代型学校文化要培育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知识和理论的承担者,而且是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因此,我们将学校文化创建的着力点,从单纯的传递知识和理论转向培养扬名人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无论是扬名的学生文化,还是教师文化,都力图将这种价值取向渗透进去,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使教师成为主动挑战自我、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
  2. 结构开放
  首先,现代型学校文化要向外开放。包括向网络开放,向媒体开放,向社区开放,向相关教育机构和其他学校开放。
  其次,现代型学校文化要向内开放。向每一个师生开放,把学校文化创建的主导权还给师生;向每一个中层组织开放,让中层组织文化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形成的枢纽。
  3. 过程互动
  文化是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发展的真正有效的资源。因此,我们在通过学校文化影响人、培育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研究学生发展的过程,注重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同时,努力在学校日常的文化活动过程中,创造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空间,使文化的形成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过程。
  4. 动力内化
  学校文化不是文化孤岛,时常会受到各种外部文化,如行政文化和社区文化等文化力量的制约和影响。现代型学校在应对和适应外部文化压力的同时,还要形成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动力机制。这一需求不是由外部提出或由上级领导、文件所规定的,而是自我认识和探究的产物。学校文化变革的最终动力来自于自身。
  5. 重心下移
  这里的重心下移,主要是指管理重心的下移。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起能让扬名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将文化管理的重心,从学校层面下移到教研组等学校中层组织层面。
  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了这种文化层面的重心下移,才能在管理上确保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通过多年的学校变革,扬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和瓶颈状态。要走出高原,就要思考如何激活教研组等中层组织的文化活力,借助教研组层面的文化创造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的更深层面的重建,促使学校文化向现代学校文化转型。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提出了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思路。

  什么是教研组文化?
  所谓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是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具体地说,是指教研组成员在日常的各种形式的教研组活动中,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比如:教研组成员是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如何共同备课、听课、评课,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的。
  同学校文化一样,教研组文化的核心是教研组成员的日常生存方式,它体现为教研组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取向,即教研组的精神文化。同时,教研组文化还包括教研组层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

  校长如何为教研组文化的创建服务?
  1. 要将教研组日常工作上升到文化层面
  从文化的层面上看,教研组的工作不只是日常性的上传下达,也不仅仅是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以教研组这一中层组织为依托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成和培育的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教研组工作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研组组长就是这一文化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组文化的担当者、参与者和创建者。
  作为学校文化的管理者,校长的职责之一,就是以自身的文化领导力,实现对教研组文化的有效领导和管理。为此,我作为校长,在学校内不断强化这样的观念:校长是学校文化创建的第一负责人,教研组组长是教研组文化创建的第一负责人。
  2. 处理好学校文化与教研组文化的关系
  教研组文化不是学校文化的翻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文化可以脱离学校文化。我要求各教研组在3年发展规划中,在进行教研组文化状态的自身诊断中,务必以扬名学校文化为背景,以扬名的学校精神即“强学力行”引领各教研组的文化精神。同时,我也鼓励各教研组结合自身的学科文化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本教研组发展的文化愿景,并以“组训”的方式集中呈现。如语文组的“组训”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扎扎实实做教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数学组的“组训”是“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去解决百分之一百的问题”,而思想品德组则以“更细、更实、更有效”作为本教研组的文化愿景。
  此外,我还提倡各教研组要有一种贡献意识,要通过本教研组文化的创建,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不断丰富扬名小学整体的学校文化的内涵,不断优化和提升学校文化的结构与品质。
  3. 强化文化育人的观念
  教研组文化最根本的作用是“育师”、“育人”,教研组试图打造的文化平台是育人的平台,即培育具有新理念、新思维、新行为的教师的平台。通过将蕴含了教研组价值观念的“文”,“化”进每一个教师的精神世界,去改变教师,发展教师,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因此,我衡量教研组文化创建的成效,主要是看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所在教研组文化的影响,看其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有多少改变,教研组文化又为教师的改变提供了哪些具体帮助。
  4. 提升教研组组长的文化领导力
  对教研组组长的管理,是当前学校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教研组组长的专题培训。我在培训中提出:教研组组长首先应是教研组文化的引领者、创建者和评价者,其对教研组的领导和管理,首先是文化领导和文化管理。如何把原先似乎缥缈不实的文化,转化为具体可见、可做的文化,如何把抽象的文化愿景内化为教师的日常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要求教研组组长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5. 加强文化产品管理的意识
  当学校文化实现重心下移之后,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教研组层面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创造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包括理念型文化产品、物质型文化产品、制度型文化产品、策略型文化产品等。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三种管理策略:一是要求每个教研组都有专人负责组内文化产品的日常管理;二是定期举行组间文化产品的交流评比;三是及时将教研组层面的文化产品加以提炼、总结和放大,纳入扬名小学的学校文化之中。

原文载于《中小学管理》2007年6 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52 , Processed in 0.0780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