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写作教学对网络文学的排异反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8 11:0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写作教学对网络文学的排异反应


冉正宝发表于《写作》2009年第9期

在传统写作教学的视野中,文学类文体的写作理论生成于如下土壤:经典文学、规范语言和平面媒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文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占据了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文学创作理论的基础被撼动,经典文学不再是写作理论唯一的参考范本,规范语言中越来越多地挤入了网络语言,以纸张为载体的平面媒体传播方式也悄然演变为网络传播方式。传统写作教学在接纳这一新鲜“血液”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排异反应。
一、对大众化语境的排异
网络文学是大众化语境下的产物,往往会以大众的视角、大众的心态和大众的观念“晒”出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既看不出什么典型性,也看不出什么新颖性。同时,网络文学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抒写属于大众的心声,不顾及主流意识的反应,也不刻意追求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既看不出什么时代性,也看不出什么深刻性。安妮宝贝在《八月未央》中写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子未央,她在上海陕西路的天桥上常做的一个游戏是把背靠在栅栏上,慢慢地仰下去,长发飘飞,双眼望着云朵穿越城市。安妮宝贝用反文学传统的笔调细细研磨着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传达着普通人的生活心态:“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网络文学“去经典化”和“去精英化”的大众化表现,给传统写作教学带来的排异反应是,如何重新认识由经典文学建构出的所谓典型性、新颖性、时代性和深刻性。以“典型性”为例,文学作品的典型性是指用艺术概括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某种社会特征或阶级特征,进而达到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目的。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裁定安妮宝贝笔下的未央的话,那么很难说清楚未央的社会特征或阶级特征,更难说清楚刻画未央这个人物的目的所在。未央就是未央,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普通人,当人们看惯了经典文学中的那些典型人物后,会突然发现,不够经典的未央才是大众能够接受的人物。那些具有“大众性”的人物成了网络文学的宠儿。
传统写作教学的视野要从经典文学的樊篱中超越出来,一方面要扩大网络文学作品在教材选文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重视大众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理论的更新,让传统写作教学在经典化和大众化之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对媚俗化语言的排异
网络催生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它们以通俗易懂和形象传神来迎合大众倾向于热闹、煽情、刺激、调侃、幽默的表达需求,与传统文学语言追求审美、追求高雅的倾向相左,网络语言走的是媚俗化的发展道路。比如“美眉”一词,是用来称呼网上的年轻女性,用一条美丽的眉毛漫画式地勾勒出了美丽女孩的容颜。“大虾”是指网络高手或乐于助人的人,此词原来是“大侠”,但谐音“大虾”的说法更能生动地表现出废寝忘食、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另外,从一大批知名网络作家的网名宁财神、李寻欢、何员外、痞子蔡、安妮宝贝、芙蓉姐姐等不难看出,网络语言的新、奇、特抓住了现代人的世俗心理风尚。
网络文学在语言技巧上与传统文学是一脉相成的,经常使用词语的变义和寓意,注重选用动态感、情态感、色彩感、音乐感较强的词语,采用灵活跳跃的句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调动读者的想象。但是,网络文学语言吸纳了大量的媚俗化网络新词,抹平了语言与世俗生活之间鸿沟的同时,却消解了语言的深度。给传统写作教学带来的排异反应是,如何重新认识由传统文学语言建构起来的语言规范性和准确性的特性,以及意境化和风格化的倾向。
以“规范性”为例,网络语言相对比较随意,国家目前还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导致网络语言泛滥,很多语言人们弄不懂,甚至催生了“火星文翻译网站”来帮助人们阅读。因此,传统写作教学一方面要接受一些学生习惯使用的“灌水”、“顶”、“菜鸟”等网络语言,另一方面也要屏弃诸如“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等完全破坏现代汉语使用规范的语言,让传统写作教学在媚俗化和审美化之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三、对私密化话语的排异
网络文学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传媒与纸张传媒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速度的变化,纸媒时代需要印刷、装订、包装、运输、上架等环节,然后才能到读者的手里,网媒时代完全可以省略这些环节,轻点鼠标,就可以把文本传到读者的眼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大大增强了文本的私密化程度,作者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文章,且不用通过编辑审核,打消了“文责自负”的顾虑,一些在纸媒时代不能传达或不好表达的私密话语,在网络空间可以大胆地表达,导致了网络文学私密化话语的广泛流行。
网络文学的私密化倾向给传统写作教学带来的排异反应是,如何重新认识由纸媒时代建构出的公众化话语。
公众化话语是集体意识的产物,虽然经由写作个体表达出来,但是经过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思维的过滤,比如传统文学中用宏大叙事反映人类整体精神生存状态,就是这种话语的“集权”表现。公众化话语是“他话他说”,作者把自己包裹和隐藏在字里行间,网络文学却是“自话自说”,大胆地“晒”出内心最隐秘的声音,谋求一种纯粹个体情绪的宣泄,别人说什么,我偏偏不说什么,别人不说什么,我偏偏就说。因此,公众化话语中横流的权威、偶像、主流、重点、中心的意识,恰恰成为网络文学私密化话语唾弃的东西。
当然,私密化话语也给网络文学蒙上了一层阴影,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或接受程度,把网络文学变成个体情感宣泄的垃圾场,使文学话语缺少最起码的积累、沉淀和深化的过程。传统写作教学一方面要正视私密化话语的出现,鼓励个体感受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公众化话语的影响力,让传统写作教学在私密化和公众化之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总体看来,传统写作教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正在受到源自现代传播技术和表达形式的挑战,受到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挑战,变是必然,不变将使写作课程日益走向僵化,使写作课堂日益偏离学生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59 , Processed in 0.0956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