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晓颜
管捷 用真诚书写人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2003年7月2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充满着鲜花和掌声,热烈的气氛始终萦绕在整个大会堂。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作品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报告文学》杂志社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
此刻,一位清秀俊朗的青年正在发言。他,就是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的作者管捷。研讨会召开得十分隆重,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原中顾委委员、海军政委李耀文上将、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上将、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王巨才、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等有关领导同志及周明、傅溪鹏、阎刚、何西来、李炳银等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文艺报》等新闻媒体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记者出席了研讨会。一时间,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出现,出版社接连加印。
作为发行量高达35000册的《天地之间》的作者管捷,文质彬彬的容貌下蕴藏的却是一颗火热奔放的心。他出生在苏北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家乡的山水孕育着他的灵气。18岁参军,8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具有着军人特有的豪迈和飒爽的英姿。他曾先后任师政治部新闻报道员、报社实习记者、杂志编辑、秘书。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而两次荣立三等功。转业后历任镇宣传干事、宣传科长、昌平区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昌平区有线电视台副台长。
由于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管捷在工作之余仍然笔耕不止,讴歌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他创作的报告文学《举大旗一路豪歌》获得了2002年《人民文学》报告文学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获得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2003年度特等奖;长篇报告文学《托塔神工》获得了2004年“中国时代新闻人物”特等奖;为昌平区建设委员会策划了散文笔会,并担任了散文集《梦兮化笔谈》的执行主编。
20多年来,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新闻作品近千篇,作品多次获奖。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学会会员。
就是这位英姿飒爽、豪气风发的握着笔杆子奋斗的人,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坦的路。在管捷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学校读书时,中午在学校吃一个煮白薯喝一缸子井水就是午饭了。然而好学勤奋的他通常都会把仅有的零花钱用来买书。他一个家住县城的姑姑,十分疼爱这个聪明的小侄儿,每次管捷拿到姑姑给他的零花钱后,不论多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购买自己渴望已久的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这没少挨父母的数落。就是怀着这种对知识和书本热烈的渴望与求知欲,使得他的语文成绩在学校里一直是最好的,尤其是他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因此深得班主任老师的喜爱,他也一直保持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到中学担任班长的记录。老师的偏爱,加上他的努力,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就被选入省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上初中二年级时写的小小说《盼》就在省里的一家刊物上发表了。就这样,他在艰苦却充实的生活中度过了学生时光。
1986年中学毕业后,他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梦想,参军来到了塞北某部,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3个月的新兵生活很快结束了,由于他写的小“豆腐块”刊登在军区《战友报》上,被师宣传科新闻干事发现并向领导作了推荐,于是他被分配到师宣传科担任新闻报道员。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管捷的创作激情,优越的环境使他如鱼得水。他经常是白天下基层连队采访,晚上回来写作。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加之领导毫无保留的传、帮、带,他采写的新闻稿件陆续在《战友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1988年,是管捷收获的一年,他采写的通讯《山地浪漫曲》获得了军区《战友报》年度好新闻奖,他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荣立了三等功。
管捷说:他的成长还受到了表哥柴宇球的影响和启发。柴宇球是我国著名谋略学家,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中国军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著有《谋略论》、《谋略库》、《谋略家》、《毛泽东大智谋》、《军事领导学》等著作。他主编的《军事领导学》,是中国第一部军事领导科学的理论专著,奠定了军事领导科学这一军事学一级学科的理论基础,对领导科学体系和军事科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军事领导学》出版并被许多军队院校作为教材的时候,他还不满36岁。正是相似的生活履历,让年轻的管捷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毕生的志向。
1994年,管捷从部队回到北京昌平工作,投身于地方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新闻报道。回到地方后,他仍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更加刻苦勤奋。他经常住在办公室里,晚上进行写作。夏天没有电风扇,他就打来一盆凉水把脚放进去驱暑。一次,他采访了一位老干部,采访结束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但他顾不上吃饭,连夜进行创作。第二天,《北京日报》在一版“我为党旗增光采”栏目刊登了他采写的通讯,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回到地方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采写的新闻报道相继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等报刊发表,并且以作品质量和数量在全区名列前茅,他所在的单位被区委宣传部评为宣传报道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获得了先进,一年后被提拔担任了镇宣传科长。
1997年,管捷被调到区广播电视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仍然写了不少作品。期间还参与了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宣传策划工作。昌平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的新闻栏目和新闻作品连续多次获得北京市新闻奖。
1999年6月,管捷被抽到区“三讲”教育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接着又参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在近三年的工作中,他走遍了昌平区所有农村,基层群众的呼声和农村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随着生活的积累和阅历的不断增长,他开始关注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的焦点,以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感,呈现最能贴近生活,最能贴近群众的文学作品。这期间,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有了深度的思考,并用他那深厚的知识阅历来驾驭自己作品的语言。就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闫纲看过他的作品后说:“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的语言是流畅的、生动的,还带有几分音乐色彩!”。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李炳银等都对管捷的报告文学作品有较高的评价。
管捷的报告文学《举大旗一路豪歌》、《天地之间》、《托塔神工》、《光明执子》分别对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香堂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文山、“赵氏塔基”发明人赵正义、盲人企业家吴续安等人物的事迹进行了生动切实的刻画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社会巨变的影响和作用。作品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李炳银、著名作家、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等作家的高度评价,并为管捷的作品作序言。张锲在为《托塔神工》一书作序时称:“我第一次看到这位聪明的年轻人时,就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管捷同志关于报告文学的时代性选材的发言,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王宗仁更是称“管捷的胸膛里沸腾着激情,笔尖下流淌着畅酣的浓墨,大胆热情地歌颂站在改革浪头之巅的英雄。”李炳银则称:“管捷是这个时代的激情歌者!”
管捷诚恳地说:“写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是真诚和真实。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把主人公真实的人生轨迹告诉读者,这也是一种责任!即便是这个真实的东西略显得残酷。而真诚是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备的品德,只有与主人公真诚的沟通,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才能挖掘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东西,才能把主人公最精彩、最感人的东西奉献给读者。”
投身于报告文学创作,并且用满腔热情去为主人公鼓与呼,肯定着主人公的思考、认识和观念,也积极推动了作品主人公事业的蓬勃发展。管捷在《举大旗一路豪歌》中,他以火一样的热情讴歌了黄福水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在《天地之间》中又把笔触伸向了为民造福的张文山的精神世界;而《托塔神工》中赵正义的精神无疑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科技创新者,为科教兴国献出聪明才智。《光明执子》的创作使管捷的报告文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盲人企业家吴续安对光明的执著追求和创业的苦辣酸甜让读者看后潸然泪下。
管捷说,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当算是书了,因为学识是靠坚持不懈的积累,而读书则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今一边工作一边创作的他业余生活大部分时间就是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和对别人作品的学习、借鉴,来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如今,管捷在有线电视部门上班,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说:业余创作必须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而且要促进本职工作。所以,一些采访活动他都安排在业余时间。去年“五一”七天长假中,当别人与家人外出旅游时,管捷却来到吴续安的公司,扎下心来进行集中采访,结果一天都没有休息。
现在,他在着手筹划新书《岁月如歌》、《与老祖宗聊天》的出版。他也表示如果有好的题材,只要时机成熟他会继续用自己的激情和真诚去创作的。
我们期待着管捷用他的真诚去创作,为自己、为他人书写人生最精彩的画卷!
《北京社会报》2006年9月30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