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基层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成长历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8 10:3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心灵修炼中成长
——一个基层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成长历程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车言勇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教育科研人员,出生在1972年,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海阳教研室副主任,兼任烟台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以及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修炼的过程。在毕业后的十多年中,我渴望着成长,不甘平庸,用心做事,激情工作,不断加强修炼,不断追逐梦想,不断超越自我,渐渐地内心变得平和而充实,步入了人生的佳境。
不甘平庸,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
    “人活着就要追求大写的‘人’字,即使平凡,但决不平庸。”这是我大学毕业时所写的人生格言。自1996年至今,我一直从事教育科研。我起初对教育科研并不感兴趣,只是想领导交待的任务就要干好。为此,我坚持多读、多想、多写。除了阅读《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报刊外,我还买来了大量专著进行自学,仅2004年我就买了一千多元的教育图书。为了加强专题学习,我还复印了九百多篇有关创新教育、创新学习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优秀论文。就这样,通过自学我快速提高了理论素质。1997年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不久,我想,素质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于是就写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一文,1998年发表在《山东教育科研》第1期上,后来被收编进《中国教育大精典》。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和工作热情。
    我参与研究的第一课题是省“九五”重点课题“县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方略研究”,后来又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对系列达标课、优质课和创新课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在岗培训理论体系,并且有多篇论文和长篇通讯在《山东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2000年,负责编辑了专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和论文集《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该专著先后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教学成果三奖。
    “十五”期间,我对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模式研究”进行探讨。在具体工作中,我把自己的思想融到课题研究里,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的“四大支柱”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从理论上初步构建起了管理、师训、教研、科研、教改“一体化”的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策略。我个人也有一些论文获科研成果奖或发表,有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为教育发展奠基》在《山东教育》发表,还执笔编撰了专著《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一书。为深化这项课题,2004年我及时地将研究重点转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被立项为山东省“十五”规划2004年滚动课题。这项课题在2007年通过省专家组鉴定,其研究成果被烟台市教科院推广。
    不可平庸做事,更不可平庸为人。这是我专业成长的第一点体会。
锲而不舍,在课题上追求越做越大
    有句广告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创新学习”是我个人发起的一个研究题目。1998年全市启动“创造学习工程”后,我就开始注意收集有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学生学习的理论文章,1999年将研究重点从“创造学习”转向“创新学习”,2000年有论文《创新学习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教育》发表。当为取得小小的成果感到欣喜时,我看到重庆教科所也在研究创新学习,并且有成果在《人民教育》发表。这时,我开始犹豫了,考虑是否继续研究创新学习这个题目。2001年,在山东省“十五”课题开题会上,我曾就这个问题征求过一位专家的意见,他认为已没有再研究的必要。但就这样放弃,我有些不甘心,于是就收集了大量有关创新学习的文章,对创新学习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研究存在着概念厘定不清、研究起点偏低、基本理念窄化等许多不足之处。
    为此,我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审视传统的学习方式,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根据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采取知识重组、异步发展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创新学习”这个题目逐渐做大,2002年“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被列为烟台市“十五”规划重大课题,2004年“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被列为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有《创新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浅谈创新学习中主体参与的有效指导》等论文在《山东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发表,并且执笔编撰了《新课程与创新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两本研究专著。
    成功源于执着。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是我专业成长的第二点体会。
点燃激情,在精神上追求成功体验
    成功学家认为,工作是快乐的源泉。但我们知道,搞科研工作是件苦差使。为了能把工作做好,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能与时俱进。因此可以说,要达到“工作着也快乐着”这种境界,就应把人生目标定得高远一些,让自己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时常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要求自己不计名利得失,不论工作轻重,优质高效地工作,力争多做事,以便节省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想偷懒时,就在心里默念“挑战自我,战胜自己”,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追求理想,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早上我思考白天要做事情;夜里我反省工作中的不足;平常别人忙着聊天、渴酒、打麻将时,我却忙着读书、研究和写文章。读书时,我会为顿悟大师的思想而兴奋;研究时,我会为冒出的奇思妙想而激动;写作时,我会为写出精彩的语句而欣喜。这样,我自娱自乐,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教育科研上,不仅发表过很多论文,而且也编过书、写过多篇长篇通讯。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最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工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那怕再苦再累,也会从中找到乐趣。
    记得前几年在创新学习研究中,我苦于研究材料太少,可以交流思想的人太少,就独自奋战,如同一个独行者走在空旷的原野上,也不知道要走多久,只是咬着牙拼命地向前赶。现在终于挺过来了,创新学习这个课题不仅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而其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中等以下教育)。现在,回想起那段难熬的日子,我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编写《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这本专著时,也是苦中有乐。我是从2004年4月中旬开笔的,但月底我女儿就病了,而且长达一个月之久。我想停笔,又怕已迸发出来的创作激情熄灭,于是就白天陪着女儿打吊瓶,晚上写到下半夜,虽然有些累,但每写完一部分都会觉得心里很痛快、身上很轻松。由此我认为,工作能干到什么程度关键在于赋予怎样的积极意义。
    激情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为谋生而工作就会疲惫倦怠,为理想而工作就会幸福快乐。这是我专业成长的第三点体会。
修炼心灵,在坚挺中走出生命低谷
    人的成长犹如毛毛虫蜕变成蝴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会有破茧前的黑暗,有破茧时的痛苦与抗争。2004至2005年,是我研究成果的丰收期,也是我专业成长中的低谷期。那时,女儿多病,让全家人揪心,牵涉我很多精力;工作上的竭尽全力,又让我大伤元气,头发白了很多。但这些都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觉得自己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不到主攻的方向。自己渴望着升迁,能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改变本地教育教学尽一份微薄之力,但从当时的情况看这又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放弃研究,换个科室,寻找另一条发展之路?如果放弃,那近十年的研究心血岂不是变得毫无价值?这种苦闷无法向人诉说,只能通过写诗、写心灵对话以派遣无尽的愁绪。
    就在这期间,主管领导突然自动调离,这如同往我心灵的伤口上撒盐。每想到自己所编的书竟成为他另谋职位的资本,内心深处便涌起一种被欺骗的愤怒。可又能怎样?为了课题结题,为了把工作做圆满,只能再编一本。于是,有了后来白天黑夜的奋笔疾书,有了30万字的专著《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了三个月成书的挑战极限的经历。
    这两年中,我反复读曾国藩的《挺经》、《治心经》,从中悟出好多道理,从在乎外在世界的他人评判开始转向追求内心世界的自我充实,在广泛阅读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使自己的心灵在修炼中变得精美起来,终于在坚挺中度过了专业成长的低谷期。十年磨一剑,2006年,我走了领导岗位,顺利接管了教育科研工作。再回首过去,我觉得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变得更坚强;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让你走得更稳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非常感谢海阳市教研室王振海主任、烟台教科院管锡基主任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李振村、张斌的关注与赏识,感谢周彬、朱永新、李希贵、肖川等专家(有的并未谋面)的指导与引领……
    正是有了这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我才以“海纳百川、阳光心态”来激励自己,开始撰写“心灵修炼”系列随笔,并发在成长博客上,影响了好多青年教师。
    在修炼中提升心灵的力量,怀着感恩的心行走在教育路上。这是我专业成长的第四点体会。
直面实践,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
    在长期的课题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基层教育科研的使命在于改进课堂、完善实践。虽然现实中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现象。基于这种认识,我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尽自己所能来影响身边的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依赖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需求。我的新领导非常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氛围的营造。2006年8月,他让我起草了《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经过两年的努力与探索,我市新的教改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相继涌现,如中学英语“六环节”教学法、语文“512”教学模式、数学 “四环节”和谐教学模式、化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和小学数学“合作+个性化”、英语“圆形教学”等。在小课题研究方面,提出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新理念,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选择具体问题作为研究题目,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行动研究。两年内,全市共立项小课题320多项。为确保小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先后组织了4次小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共培训教师600多人;巡回有关学校举行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目前,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成为广大校长和教师的自觉行为,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真正从“务虚”转向“务实”,在2007年3月召开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提出了“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新工作思路。为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们扎实开展校本研究“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成长感悟,将学校的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认为,对教师专业成长来说,读书是练内功。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教师和学生两个系列的读书工程,启动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组织了首届全市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读书随笔大赛、读书论坛和校长读书论坛以及2007年度中小学教师“优秀读书人物”评选,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提升了全市教师的理论素养,渐渐地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
    记得有人对我说:“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影响几个教师?”是啊,虽然我无法影响所有的人,但可以尽最大力量来多影响一些教师。现在,全市教师读书、研究、致力于教学已成为一种风气。当然这种风气的形成,我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微小的,然而能在这种风气中工作是我最为欣慰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倾尽全力,积少成多,会把“不可能”变 “可能”。这是我专业成长的第五点体会。
    回首往事,感触太多,我是在心灵修炼中迈出了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当然,距离专业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我想起了自己所写的一首小诗:“我不知道成功的泪花有多甜,/需要多少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不知道成长的蜕变有多难,/需要多少奋力的抗争来实现。/我知道专业成长的路很长很长,/向前、向前,/永远是我心中最迫切的呼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8:11 , Processed in 0.0866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