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给小学语文教师——听课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30 16: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给小学语文教师——听课感悟2010-04-29 作者:吕渭源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受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的委托,我前后听了育才二小等3所学校104节语文课。“实践是学习”,“实践出真知”,听课激起我不少思考,现将接触到的一些问题整理出来,供教师参考、研究。
  一、重视扬己之长
  “认识自己”被古希腊哲人理解为最高智慧。它的核心价值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汉语有“扬长避短”一说。我主张“扬长”,因为“避短”很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短处显得越来越多,连专家也可能只是某一领域的内行而在其他领域则所知甚少!
  扬长是现实可行的。大至一个国家、集体,小至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日本资源匮乏,但“没有资源就是资源”,它另辟蹊径,重视教育、科技,“资源在大脑里”,因而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会发现,教师会看到比现实更美好的未来!
  我听完不少教师的课问他(她),你的优势是什么?很多教师茫然不知!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潜质,自己独有的资源。在基本情况如学历、教龄等相同的条件下,潜质、优势是成功的根本。成功就是找到最好的自我,这是个性教学的生命!
  如有的教师有激情、锐气,就可以用自己的情感、锐气激发、感染学生,以情动情,以气励志,唤醒学生的心灵!有的教师不具有激情,就不必去“创造”激情,你的宁静、温和、平易近人也是一种优势,不必模仿别人制造教学的伪高潮,生硬的模仿会束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师以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构建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这是一种本领、一种美。
  另外,教师有的善于讲述、有的喜欢对话、有的板书工整秀丽……这都是财富,应把它开发出来服务于教学。
  聪明的人是善于发现自我的人。心理学研究证实,人有天性,有先天的智慧。认识自我是通向成功的大道。
  二、读、写、背教学
  读、写、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属于技能,技能是不能传递的,只能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真正的阅读是自主阅读,没有自主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有了这样的空间,学生才能进行思维、想象,才能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勾、划、圈、点、批以及摘录、作笔记等方法。当前语文教学的通病是,往往叫学生“自由读”,实际上是让学生读一遍,目的是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组织的其它的阅读行为,如分组、分排、分男女读等和阅读能力、理解课文、思维发展等的相关性很小,基本上属于无效教学。
  阅读是遵循由间接兴趣(回答提问)到直接兴趣(内容本身)、由教师要求读到学生自愿读这一规律的。当学生感到阅读时间短,要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时候,就是他们充满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的时候。
  写,即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属于技能,只能在写中学会写。育才二小的教学实践证明,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写一句完整的话,过半的学生写的句子都很通顺,而且有童真、童趣。
  写应放在课内,每节课都要写。文章是写出来的,写作兴趣是从写作实践中产生的。
  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背诵,但可能忽视了背诵方法的指导。
  三、复述是理解过程
  知识、智慧有剪刀差。教学中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那就要依靠理解。
  理解是通向迁移的大道。复述是理解的表现之一,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有效方法。
  语文作业有“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之分,教师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因为复述不必考试,就可能被教师认为无关紧要。
  复述不是背诵,是用自己的话将课文的内容讲出来。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至少要做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结构。讲出文章的要义、结构,是活化知识、重组语言、构建思路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它比背诵要困难。因此,我建议语文老师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
  四、关于讨论式教学
  当前“讨论”(对话)式教学运用普遍,有师生、生生对话,有全班、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可惜大多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什么是讨论?讨论不是各讲各的,而是和他人进行对话、研究。讨论和讲授相比,讲授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进行学习,学生相对被动;讨论是学生提取、重组知识,主动思考,富有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发达国家大中小学普遍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杨振宁说他的老师泰勒上课没有讲稿,也没有提纲,一上课就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七嘴八舌,研究讨论。多数讨论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就是这种讨论式教学,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真传——教人如何思考。泰勒一生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师和大家。
  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的实质不是获得知识本身,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培养问题意识。思维从问题开始,讨论就是研究、探索相互发言中的问题(差异、矛盾)。讨论的过程是发现差异、扩大差异的过程。所以,讨论是问题的讨论,从问题始,到问题终,讨论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以产生问题为目的。成功的讨论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其二,培养批判意识。“没有批判就没有科学”,讨论是发现差异、相互颠覆、富有挑衅的活动;激烈的时候,思维可以达到平时所达不到的极致、白热化状态,出现闪光的思维——超越、灵感。
  其三,传授思维方法。方法是智慧的象征。讨论可以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启迪、点拨他们的思维方法。讨论中能否较快地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恰当的方法。
  当前的讨论很多是变相讲授,甚至还不如讲授。原因一,讨论的理念和讲授雷同,以知识为中心,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原因二,之所以命之为变相讲授,是因为“讨论”常常通过学生的口将教师要说的话讲出来!学生的思维仍局限在教师设定的框框内,属于被动的学习。“讨论”之所以不如讲授,是因为“讨论”把讲授固有的优点——传授间接知识速度快、容量大——也给抛弃了!原因三,讨论中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如何学”的意识。
  谈到讨论式教学的实施,不少教师会脱口而出:“时间哪里来?教研室的检查、抽考怎么办?”教师很现实,我理解。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共勉:其一,考试的理念、方式、内容等也在变。其二,站得高一点,回到教育的原点,即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应当解放人,“促进人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三,讨论是借助知识进行的,不能认为一讨论就是不要知识,就会降低教学的知识性。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减少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做到学习知识、全面发展两不误。
  五、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含义有三:
  其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决策者;终极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总体讲,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效果为正相关,教师的素质制约教学质量。
  其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导不能代替主体,教学是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同在一个教师指导下,为什么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天资、努力程度不同使然。
  其三,师生位置的转换。“主导”、“主体”各有特定的含义,他们是教、学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教学的长河中不断转换自己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确定之后,“教学活动”就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由教学的内因(教学运动的起因)——主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外因——督促者,学生由教学的客体(外因),转化为学习的主体(内因),成为教学效果最后的决定因素。所以,笼统地讲“课堂还给学生”、“师生角色换位”等,都是不准确的、片面的;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教学。
  高质量的教学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低效益的教学是对本质扭曲的惩罚,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鉴于此,我建议:
  其一,该讲的内容教师要大胆地讲。有些知识性内容,教师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就不要对话、探究;有些文章蕴藏的深层寓意,教师可以一语道破,就不要再“启发”学生,让学生去发现;有些文章、诗词教师串讲可能更有滋味、意境,就大胆地讲,不要学生自己感悟!
  其二,该读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去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像我国私塾的读书,书声琅琅、热气腾腾,一时手舞足蹈,一时掩卷品思,形成了一种读书的良好氛围。良好的读书氛围缘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其三,学生闪光的思维要给予激励。学生的创造不是“真”创造,是“类”创造,是一种超越性的思考,超越自己、超越同伴、超越教师……主要是超越自己,比如用了一个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教学中的遗憾往往在于,很多学生认识的超越表现在他们情绪亢奋,而教师却无动于衷,没有及时鼓励,失掉了很多教学的良机。
  六、“教师是课程”
  教师是课程有两层意思:一层,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教学是课程的生成过程,强调课程设计、实施一体化,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所以教师是课程;另一层,在现有课程(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读懂课程,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心理品质),教师和课程合二而一,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课程”还对教师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必须吃透教材,读懂教材的内容、性质和作者的本意。
  其二,有自己的见地,有超出学生一筹的观点、材料、方法,教学中有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的内容。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有效知识量”不仅大学生感兴趣,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小学生也感兴趣,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教师的体验。体验是借助和言语有关、而又不是言语的“意识信号系统”来表征,如教师的表情、手势、语感、语速、停顿等,它赋予课程以滋味、风格。
  其四,师生知情志的共振。师生知情志融为一体,教师以自己的知情志激起学生知情志的共鸣,构建一个教学场(心理场)。在场内进行的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教师用自己的个性驾驭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多种个性服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创造。共振是一种心灵唤醒。心灵相似是师生共振的前提,相似可以产生愉悦、兴奋、迁移。教学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而是内外共振,是师生心照不宣的感应。
  具备了以上特征才是真实意义上的“教师是课程”,才有真正意义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才真的体现了教学本真。
  七、语文教师要动手
  语文教师会讲,不仅普通话标准,有的讲话很幽默,有的言语有诗意,是语文课的亮点!
  但语文教师的书面语言和他们的口头语言相比差距颇大,这是当前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缺憾!
  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语言是随意语言,书面语言是不随意语言。比较而言,后者是高层次的、困难的语言。
  两种语言都重要,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功力。它们是有联系的两个范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往往有明显的反差。
  两种能力都属于技能。也就是说,都和知识有关,但都不能由知识自然地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和较长期的实践(练习)才能获得。为什么有的教师口头语言表达得好,是他们经常实践的结果;为什么有的教师书面表达能力差,是他们缺少练习使然。
  语文教师提高自己书面语言能力并不难,有意进行练习就是了,让学生写的同时你也写,学生堂堂写、课课写,你也跟着写,熟能生巧,巧可生情、升华,这是写作能力提升的规律。这一点,育才二小做得比较好,让学生写,首先教师自己写,并和学生一起互相改,已初见成效。
  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质量,持续提高教师质量,语文课堂必然春意盎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44 , Processed in 0.0818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