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经解读的时代:80年代 文/徐兆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14:0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经解读的时代:80年代

一次办诗歌讲座,听的大都是些文学爱好者和中文系的学生。当我给他们讲起八十年代中期的口语诗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片茫然。当我给他们读于坚、韩东和李亚伟等口语诗人的作品时,他们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不禁使我产生无限的悲哀感。那似乎成了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时代,一个被时代的洪流冲走了的时代。那个时代似乎也很少有人去解读,连影子也被抹去。

他们几乎不相信口语诗也是诗。里面有胡适博士提倡的俚词俗语,甚至还有污言秽语。看惯了礼教管教下的修养极深的优美的古典诗词,听惯了押韵的节奏,人们极不习惯这种散淡的“反动的”平庸的语词,极不习惯摇滚一样不押韵的声音。说透了,人们还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诗歌中,就连朦胧诗的年代也没有绕过。改革在这里斑斑可见。

让我先给你们读一首韩东的诗吧。“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你见过了大海/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一个水手/就是这样/你想象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顶多是这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你见过大海》)

我相信你的心里肯定极不舒服,但之后会开心地一笑。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这是普通人的内心。是的,口语是普通人的口语,口语诗就是表现普通人的内心的诗。它别无奢求。它不追求永恒,不追求崇高,它只要求真实,要求像快餐一样“速朽”。或者用一种极不谐调的词,就是他们追求“快感”,一种内心的快感。它是久已不见的平民诗。

虽然我这样解读,你还会茫然,仍然会执拗地怀疑:这是诗吗?

是的,这是别一种诗。是降低了的诗。所以是平民的诗,是随口说出却不会认真的惊人的灵感,是想说一直未敢说出的心声,是放松了的内心,是解放了的音乐,是一场感同身受的风,是还原着的生活。

然而始终缺乏这种风气的解读者和坚持者。中学语文课本不会正视它,当然不会为它效劳。大学里应该说自由得多了,应该有新思想的倡导者吧!然而还是奇货。再说说口语诗们人,他们现在还在写吗?大多已不写了。大概他们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感觉到了自己的软弱,也迫于世俗的斜眼,大多洗手不干了。

这是很遗憾的。我们看惯了虚假的崇高、伟大,却对真正的朴素、真实、普通以及那隐在尘俗中的至理看不见了。仿佛顺着这种口语诗,我们可以“悠然见南山”了,没有想到的却是山穷水尽,路断天涯。悲哉!哀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20 , Processed in 0.0931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