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八岁的重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15:2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八岁的重量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2008级17班
徐帅


总听人说起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过了17岁,就是在等待18岁的降临”,18岁是一个成熟的岁月,对于生命,或许也就多了几许沉重的感受。

 大抵人都是如此,在某个年岁总会怀念过去,坐在10月下午的教室,任那些光倒影出我的年华。
 小时候,看到地上摔死的小燕子,总会能一些惊讶,小燕子是春的精灵,怎么会死呢?然后在疑问中几个伙伴把它葬了,或许这就是对生命的最初最天真的认识。
 第一次对生命的畏惧应该是在初中一年级那年,我记得第一个星期从学校返家,父母都不在,奶奶告诉我他们去外婆那儿了。而后来我才知道,后来母亲被查出患有肾结石,而且手术后出血差点与死神同去,听父母说起这些我还有些害怕,毕竟我已上初中了,也明白了一些“死”的意味。应该并不是像秋来叶落那么简单与纯粹。
 前两年,我的一个姑婆病危,医生说让她回家度过少许的时日。当我们一家人去探望她时,她对我说:“孩子,你也不小了,要学会照顾自己,十几岁的人就应该懂得生命的重量,生命是你一个人的,别人帮不了你……”看着她那扑扇着因为长期咳嗽而深凹的双眼,我点了点头。
 没过一个月,她就离开了,在她的葬礼上,我想到了史铁生说过的一些话:“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他这个事实时也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死是必然降临的节目。”我回味着这些话,是啊!生死本已注定,不可更改。但是,我们就不可以试着珍爱生命?我们就不可以来留遗憾?我们就不可以试着让它更有厚度?对于生命,我们应该是珍惜,或许生命的长度不可加增,但是厚度呢?
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见,生与死都是如此的明丽与净澈;生与死都充满了美丽;生与死都充满了震慑。我们又有什么权力不珍视父母给的恩赐。
 经常听身边的老一辈们说起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哲人周国平也说过:“文化是革命的花朵,离开生命的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中西文化之争不过是绢花与塑料花净。”的确如此,当我们静下心来,褪去身上的浮华与烦躁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生命之于我们来说,才是最唯一与最依赖的。其实的只是附庸罢了。
 让我感触最深的墓志铭是来自于一位在伊拉克的战争中死去的战士。他的母亲在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在母亲心中,你却是整个世界。”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或许只有一句感慨,生命由不得我们不去珍爱,它承载了太多的感情。
 余华先生的《活着》如此阐释道,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 人应该成长,正因为成长所以才能了对生命的感伤,而我们成长不仅是为了感伤,更为了怒放。珍爱生命,让它精彩;珍爱生命,让它澎湃;珍爱生命,让它豪迈。
简评:对生命的叩问于高中生而言本身就有点残酷,但有些东西必须得让他们独自思索,用心品味。作者抓起理性之笔书写了对生命的认识,小燕子永贴大地,母亲与死神檫肩而过,姑婆孤寂的离去,哪件事不让者揪心的疼?接着作者巧妙引用泰戈尔、周国平、余华的名句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得出“珍爱生命”的结论。对生命思考到这个层面,也挺不错。(四川省新津中学 王贞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51 , Processed in 0.0833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