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要的不是多样 文/薛龙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1 15:3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要的不是多样



     我们总喜欢举办这样的展览,两百件作品,最好布满庞大美术馆的两层展厅。真草隶篆,式式皆齐;而小至蝇头小楷,大至丈六狂草,又无所不能。然而无所不能终究不是无所不佳,这样的展览无一例外会以失败告终。即使是王羲之来办这样的展览,也会勉为其难。还不如只展出20件,都是自己拿手的书体与尺寸。
     我当过很多年记者,采访过几百个展览会。碰到那种面面俱全的展览,一般只能皱着眉头写50字的报道,而且都是套话,诸如“昨天某地共展出某作者200件书法作品,大到丈六狂草,小到蝇头小楷,风格多样”,这样的报道往往能挤上晚报文化版的“短波”栏目就已经是万幸。虽说是“风格多样”,我们却记不住作者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格。说得再残忍些,风格多样就等于没有风格。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南京青岛路的半坡村咖啡店每个月都举办一个展览,每次只展出一件作品,在咖啡馆临街的一个3M╳3M的橱窗里。很多人去看,喜欢的人也会看很长时间。我们常常因为一幅画就记住了一位画家。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前提是要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并且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什么武艺耍得都稀松平常,还不如专精为妙,因为芜杂会掩盖自己的特色,至少会使自己的特色打了折扣。有一位书法家曾在我面前吹牛,说自己能写五十种汉碑。我相信他可能将五十种汉碑都能临得惟妙惟肖,但我至今没有看到他有个人面貌的隶书。多样并不值得尊重,值得尊重的是风格与高度。我们不妨检讨一下书法史上的名家,王羲之也好,颜真卿也好,怀素也好,苏轼也好,米芾也好,有谁是真、草、隶、篆样样精通,精致、含蓄、雄浑、空灵、萧散、富丽,天地之美尽入彀中的呢?可是我们记住了他们,因为他们无不拥有强烈的风格与令人景仰的高度。他们再多的作品其实就是一张字,一个面孔,一个符号。也许有人会说,何绍基、赵之谦起码是四体皆能的。说的不错。但他们的四体(也许更多)也还是一张字,绝无可能赵之谦同时创造出自己的楷书、伊秉绶的隶书、康有为的行书和林散之的草书。刘熙载说得好,成功者总是书体互通的。倘若一位书法家篆书古朴,隶书稚拙,行书娟秀,草书狂放,鲜有不神情悬隔的。成人的性情总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体味人生,而人生的价值也正在这有限之中。
      所以,我们常常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成名的书家本来拥有自己的面貌,假以时日,或可达到一定的高度。然而他们却被身边的时髦搅乱了阵脚。明明是以写米字见长的,突然写出一手徒有皮相的魏体,弄得原先的行书也狂躁起来;明明是写汉碑多年的,却喜欢示人以尖俏刻露的小草;明明是写得一手端谨雅致的小楷的,竟也玩起了摆弄字形的儿童体。并不是说我们只能写一种体,或者只写一家,那样无疑会显得单调,也很难长成自己的风格。然而多样的目的倘若不是出于完善自己现有的风格,提升自己的高度,而是为了多样而多样,为了旁人的惊诧而多样,为了追逐时尚而多样,那么难免失其故步,终究得不偿失。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在为几十年一贯制的书家撑腰。艺术的修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谁能在长时间内维持某种水准,要么进步,要么退步。然而,值得我们付出一生精力的,总是围绕着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完善,而不是多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42 , Processed in 0.0978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