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家三代见证教育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9 09:3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家三代见证教育变迁



2010年09月10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富魁:95岁,1934年起在宣武区西北小学当教师。
杨立:65岁,1963年起在宣武区中横街小学当教师。
杨海燕:38岁,1991年起从教,现为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音乐教师。(倪光辉摄)  
  9月6日,北京牛街礼拜寺敬老院。

  95岁的杨富魁刚刚过完生日,几个学生给他送来了鲜花。儿子、孙女正在为他收拾房间。“教育扬世家 桃李满天下”的锦旗挂在床头。“我喜欢待在这里,现在牛街80多岁的老头几乎都是自己的学生呢!”

  “过两天,我的第一拨学生举行入学50年班庆,专门邀请了我参加!”儿子杨立说,“我最大的学生今年也有60岁了!”

  “教师节这天,我的学生说要集体为我唱首歌呢!”孙女杨海燕也“不甘示弱”。

  对于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祖孙三代都充满了期待。杨立乐呵呵地说,我们一家子都有当老师的“瘾”啊!

  只有重合,没有间断……76年来,祖孙三代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变迁。

  爷爷找到了归属感——

  “当老师,是一生不变的追求”

  杨富魁抱着四岁的儿子,从牛街走到珠市口,看共产党军队从城南进入北平城。

  那是1949年早春,34岁的杨富魁已是西北小学的校长。

  1934年的夏天,18岁的杨富魁成为西北中学首届毕业生,随后在西北小学当了“先生”。此后十余年,风雨如晦,兵荒马乱。西北小学却在这城南一隅,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老杨家的过去是做生意的,他们善良有进取心,一直向往着成为文雅的“先生行列”。杨富魁成为先生后,杨家终于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属感。

  然而在此时杨富魁的记忆里,教书舒心的日子不多:日本军队占领北平时,不准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用刺刀威胁着学生们上日语课。每天,有专门的人在门口望风,日本人来了,老师和学生马上做出学日语的姿态;日本人走后,再恢复正常上课。

  妻子生下儿子杨立时,日本兵投降撤出,国民党入主北平,但教育状况没有多大改善:宣武区的很多学校都是租用寺庙的便宜房屋做教室,随便用黑漆刷两面墙当黑板。

  “那样的条件下,学校都没有垮掉。如今代表老百姓的共产党来了,学校教育应该更不会缺失。”就这样,杨富魁把西北小学的账本和最后一笔资金,上交给了共产党。

  很快,回民工作委员会在西北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回民学院,杨富魁晋升为国家二级教师,担任总务处干部,主管整个回民学院的基建工作。

  此时的杨富魁已经不在教学一线,但最让他骄傲的是,他主持建了回民学院的教学楼。“那可是整个牛街第一栋小楼,很惹眼呢。”每天上课,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整个牛街。杨富魁听着,有强烈的幸福感。

  推开敬老院的窗户,杨富魁指着不远处伊斯兰经学院的绿色屋顶告诉记者,那就是他牵头修建的房子,直到现在都是宣武区的一个地标建筑。

  拨乱反正后,杨富魁从下放地湖北回到北京,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国家给杨富魁分了一套楼房。闲暇时,他还是喜欢到学校转转,也曾跟经学院的同事们一起出国,到西亚参加朝拜。“我们都赶上了好时候。”

  儿子的教学成就——

  在改革实践中学会教书

  “我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担任干部,初中升高中还是保送的呢。”回忆起读书时光,杨立的脸上洋溢着笑意。

  杨富魁在回民学院基建工作上大展手脚时,杨立也在回民学院附属小学读书。

  杨立记得,几年时间父亲就牵头负责修建了回民学院好几栋教学楼。“那时候他很忙,每天很晚回家,就在饭桌上跟家人讲学校的情况。”父亲的工作在杨立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高三时,作为长子,杨立放弃大学梦,决定工作。当听到儿子说想当老师时,杨富魁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连说“挺好,挺好”。

  1963年9月,杨立和其他19名同学被挑选为教师,历经半个月的培训后,被分配在宣武区各个小学。杨立在宣武区中横街小学教四年级语文课。几年下来,从模仿老教师讲课开始,杨立渐渐学会自己摸索教学,他教的班经常被评为红领巾班。

  “文革”期间,教学工作一度停滞。复课后,杨立重新回到讲台。“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激情一点也没退减。”

  1971年,杨立结婚了。第二年女儿出生,他们搬到输入胡同的一所平房里。已过而立之年的杨立,对一天比一天更好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对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教学环境充满了欣喜。凭着十余年的经验,他全力以赴投入教学工作中。

  在实践中学会讲课,在改革中学会教书。杨立创新了作文课的教学方法。1984年全区的教学观摩课在他的班上进行。杨立改变传统的教学,先让学生们一起做实验,随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写出来,这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即时观察、随堂创作、现场讲评……80分钟的课堂有条不紊,受到观摩者的一致好评。

  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社会上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杨立的工资一下子涨到40多元,没过一年又涨到60多元。“听说工资可能涨到100元,真不敢相信。”后来不但工资涨到100元,学校的教学设施也飞速进步。“现在工资翻了几十倍啦。”

  因为出色的教学业绩,杨立很快成为宣武区语文教学骨干,并且被聘为区首批业余教研员。校教导主任、区教育局小教科干部……1997年,在牛街民族小学任校长书记,这是父亲退休的学校;2004年调任宣武师范附一小任书记直到2005年退休,这是女儿现在的任教学校。

  孙女继承了祖业——

  争当新时代的好老师

  在女儿杨海燕的记忆里,刚刚读幼儿园时,父亲总是加班到很晚才接她回家。幼儿园老师怕她想家,就让她唱歌,自己拉手风琴伴奏。渐渐地,她爱上了音乐。到初三毕业时,她说想去搞音乐。

  杨立思索片刻告诉女儿,他尊重女儿的意向,但女儿是否可以考虑当老师。“把你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看着他们成才不也很有成就感吗?”

  适逢宣武区134中音乐师范班招生,这既符合杨海燕的兴趣爱好,也传承了老杨家的教育情结,杨海燕报了这个志愿。为了支持女儿,第二年,杨立花4000多元给杨海燕买了钢琴。

  杨海燕也曾动摇过。1990年,杨家分了房子,在陶然亭公园北门附近,是六层板楼的顶层,53平方米。比起输入胡同的9平方米,杨立很知足。

  这时候下海潮涌起。杨海燕的好几个同事辞了职经商,赚了不少钱。看着父母奋斗半辈子,才分得这么一套二手房,她心里有些动摇。

  杨立告诉女儿:“你爷爷在解放前的艰苦时期都坚持下来了,现在老师的境遇那么好,你怎么坚持不了?我们杨家别看重钱,最重要的是做人。”听了父亲的话,杨海燕的心踏实下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中。

  杨家的家庭话题——

  教学要跟着时代走

  在杨家,教书是最常见的话题。因为时代的变化,他们的观念也经常冲撞。

  在杨立眼里,女儿的学生已经不像自己的学生那般踏实听话。“他们早熟,独立,也有思想。可是不太听话,敢跟老师对着说。”杨海燕常把这些趣事告诉已经不在教育一线的杨立。

  前两年,杨海燕讲自己班里一个学生,在美国读了两年书又回来,课堂上很“美式”,想喝水就喝水,想去洗手间就去洗手间。杨海燕告诉他,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但那名学生竟然说出“不让喝水,那就不尊重人权”。

  “真的吗?现在的学生竟有这样的?”杨立不敢相信,他现在已经退休,在人教出版社兼职,做编写语文教材的工作。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时,杨海燕和父亲谈论过。最后两人的观点是,现在的教育,给学生传授的价值观已经多样化。“这些年,我也发现了,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根本行不通了。”杨立说。

  最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成了他们的家庭话题。“纲要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真是一幅很美的教育画卷。”杨立说,现在老师是越来越受社会尊重了,老师一定要经得起尊重。当好老师不容易:给人一瓶水,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

  现在,杨家三代走在大街上,一路总会听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亲切地喊“杨老师”,这成为杨家特有的风景。“一声杨老师,这是我们祖孙三代最大的成就感。”(倪光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40 , Processed in 0.0825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