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蕴育思想 内修外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9 13: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蕴育思想 内修外炼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催生教育名家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林 莉 杨 群

  时势造英杰,热土育名家。在基础教育改革阔步向前的年代,在教育家办学呼声高涨的今天,在浙江这块充满底蕴和活力的土地上,教育家的诞生与成长占据着天时、地利之优。
  12月8日,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成立的“浙派教育家共同体”在杭州市举行首届学术沙龙,来自我省20所中学的知名校长与专家、媒体一起就催生“浙派教育家”群体的基础、可能性,浙派教育家的特点、培养与成长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一个富有地域个性的新名词,一个汇聚教育精英的民间学术团体,为成就“浙派教育家”增添了另一要素——人和。

  关键词一:浙派教育家
  今天,我们为何要提“浙派教育家”?“浙派教育家”的特征和属性是什么?谁能成为“浙派教育家”?……萦绕在20位知名校长心头的一个个问号,导引出沙龙的第一个话题——“浙派教育家”。

  专家:“浙派教育家”成家有方
  “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不乏优秀的校长和先进的教育思想、经验。但是,这些宝贵的教育财富往往走不出去。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对教育家的培养,有着优良教育传统的浙江需要而且肯定会诞生一批名家。”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在沙龙上阐述了“浙派教育家”产生的前提。
  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王健敏的观点是,浙江一直在催生一些名家,但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够。浙江的教育名家有自己的土壤,在成长和发展中有独特的风格、路径,这就是“浙派”风格。
  基于这些想法,今年暑假,省教科院就开始酝酿为“浙派教育家”搭台。在方展画看来,“浙派教育家”产生在校长当中。“教育家往往是校长出身,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有陶行知。因此,我们将‘浙派教育家’定位为有独特的思考、有个性特色、有办学成效的校长。”
  反复研讨论证后,“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构想浮出水面。据方展画介绍,“浙派教育家共同体”是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了促进新一代浙江教育名家群体的形成,而发起成立的一个民间学术组织,旨在为“浙派教育家”的成长提供动力、搭建舞台,发挥“孵化器”职能。“除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外,这个组织同时也是校长的精神家园,一个分享快乐、倾诉苦闷的家园。”王健敏说。
  首届学术沙龙的召开,标志着“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正式成立。方展画在会上提出了指导“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三三”原则:“三求”, “三招”,“三想”。
  方展画说,“三求”指的是求思想深度,不求体系完善,在某一方面有深刻的造诣;求特色彰显,不求全面完整,要与众不同;求内涵提升,不求外延拓展,做深一个事件的意义与价值。
  “三招”是出高招,要有科学的依据与认识;出奇招,打破常规;出实招,就某一教育问题有实实在在的招数。“三想”包括想“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想“小事”,把可作为的事情做好;想“革命”,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

  媒体:“浙派教育家”成家有时
  以省教科院专家的观点,“浙派教育家”是独具地方个性的精英群体。那么,在今天的中国,“浙派教育家”又是怎样一个概念?与会的三位来自国内教育专业媒体的资深专家,站在时代的背景下,以放眼全国的视野论剑“浙派教育家”。
  《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主编时晓玲说,浙江是出大师、出智慧的地方,“浙派教育家”应该是纯粹的校长,有主见的校长,追寻师生幸福的校长,与人分享智慧的校长。“提供一个平台,从校长里推出一批教育家,浙江省教科院的做法很有气魄。现代校长周刊一直关注着浙江的校长,有好校长我们会推动,中国教育需要我们来推动。”
  《人民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梁伟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会出教育家的时代。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期容易出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一大批教育家,更会诞生杰出的教育家。
  “转型时代或许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周刊》主编周维强表示,当富有原创力的新的思想和新的实践不为原有的体系所能容纳时,它一定得破茧而出,以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教育家很可能会比较多的出现在这样一个时段。“浙派教育家共同体”作为一个学术平台,把校长的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有实践的底子的鲜活的经验通过沙龙进行碰撞和交流,必会促进“浙派教育家”的诞生。浙江文化中有一种智慧的品质,近代以来的历史也许可以表明,浙江人善于从困境中找出一个突破点,开出一条或多条新的路径,或许这也是“浙派教育家”的一个共同的品质?借用思想家伯林的狐狸型和刺猬型两种哲学家的说法,“浙派教育家”是不是兼有狐狸型和刺猬型的两种品质呢?
  最后,三位专家一致表示,今后要发挥媒体的功能,为“浙派教育家”推波助澜。

  关键词二:学术沙龙
  “选一个主题、办一次沙龙、邀一位专家、请一家媒体”是“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主要运作机制。专家和媒体的发言过后,校长也打开了话匣子,话题讨论逐渐升温,沙龙的味道浓了起来。
  话题源自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的一段阐述:校长要实现个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家长的期待。
“吴校长的几句话乍一听都没错,但是合起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学生、家长、社会三者的需求出现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沙龙主持人,省教科院副院长朱永祥“发难”了。
  这时,普教所所长王健敏接过话茬:学生期望学校是一个快乐的成长乐园,家长期望学校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分数,社会期望学校能培养有用的人才。三者看似需求不同,但究其根本,还是能找到交集。王健敏认为,学校要有教育的艺术和智慧,让学生喜欢。“杭州康桥中学某个班的学生进校时成绩普遍不合格,但老师没有死抓成绩,而从学生兴趣出发,上他们喜欢的课。久而久之,学生爱上了课堂,平均成绩超过80分。学生发展了,家长满意了,学校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就是满足三个需求的成功案例。”
  “补充一句,在这三个需求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有所超越。”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认为,学校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未来培养学生。
  身为《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主编,时晓玲长期与校长接触,十分理解校长的无奈:促进学生、适应社会、满足家长,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实践上特别难以拿捏。“我想说,现在的教育有功利性,但不能功利化。校长心中要有这把尺子。”
  前些时候,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孕妇之死”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在《人民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梁伟国看来,事件中的医院一方与当前许多校长的处境颇为相似:承担着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社会应该给校长一个宽松的环境,把校长作为一个“人”来关注。梁伟国还说,教育家与普通校长的区别在于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说到这里,研讨的气氛更加激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周菊芳呼吁:“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要为校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环境,实现校长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金华市外国语校长朱耀仁为在座的同行打气:校长要自信、大气,不要为升学率、重点率所累;不拖堂,不补课,多活动,对教育是有益无害的。
  来自杭州的三位校长也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杭州源清中学校长张伟韬说,为了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快乐学习是关键。校长不能附和家长、社会所理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不只是本能的感官满足所得到的快乐,快乐是要把学生的感性诉求上升为理性的需要。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校长陈立群认为,校长要在学生、教育规律、家长、社会这四者之间寻找一个动态平衡。“有时候,指导家长的任务比教育孩子更加艰巨。校长是一位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偏向教育规律与孩子身心发展,还真的比较难,但你必须得去做。”
  杭州江心岛实验学校校长陈峰心中有一个成功校长的标杆:学生成功管理,从控制型走向自主型;教师成功管理,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学校成功管理,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在陈峰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只是合格,让“同行佩服,社会公认”可称为优秀,而他们最大的成功就是个人的“生活幸福”。
  沙龙接近尾声,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为首届学术沙龙画上了一个句号:“今天,是学术沙龙的一次试水。校长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今后类似这样的主题沙龙还要继续。我们将选择更多教育热点问题,激活大家的教育智慧,分享大家的教育经验。”

链接:
蕴育思想催生名家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宣言

  浙江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历史上“浙派名师”一直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在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浙江教育更具活力,成为全国第一个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省份,并正在形成教育强省、文化大省。浙江教育改革的这片热土正在呼唤并催生“浙派教育家”。为促进浙江新一代教育名家团体的生成,本院提出创建“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构想。
  一、基本宗旨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定位为浙派教育家的孵化器,以“蕴育思想,催生名家”为宗旨,动态地吸收省内一些有一定办学特色和教育思想的校长(暂限为中学校长),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思想交流、专题研讨。通过个案解读、特色提炼、互启互动、自我发现,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念与行动的贯通、知识向智慧的转化,逐步成为具有鲜明教育思想、独特办学风格的教育名家。
  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本共同体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推助校长的成长:
  ——个案解读:基于个人的教育及办学实践,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度的个案剖析,不断提升和完善教育理念。
  ——特色提炼:客观理性地分析所在学校的内在优势和劣势,在相互比较中去发现、提炼和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
  ——互启互动:结合办学过程中发生的人和事,采用生命叙事、田野研究等方式,通过校长之间的交流、启发,分享经验、分享心得、分享快乐、分享成长。
  ——自我发现:在分析比较、自我反思中,找到各自办学独特的路径,并通过理性概括,提炼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思想甚或体系。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围绕着校长办学实践和学校发展轨迹的案例研究,在一种彰显个性与特色的认知氛围中,着力研究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品质,探讨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载体,并力求在学校文化品质的提炼、文化品位的提升与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实现校长综合素养的整体跃升。
  二、机制功能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由省教科院牵头, 采用动态或滚动方式邀请省内部分优秀校长,相对制度化地轮流协办“学术沙龙”。与此同时,邀请国内教育学者与有关新闻媒体与会。简单地说,采用“四个一”的运作机制,即:选一个主题,办一次沙龙,邀一位专家,请一家媒体。通过专家引领、思想交流、经验共享、观点碰撞、特色展示,实现智慧流通、品位提升。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要建构一种研究新机制:走出自上而下、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寻求自下而上的“草根”式人才发拙之路,保护原生态的实践智慧与生命灵动,让创意脱颖而出,使思想不受羁绊。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要培植一方新文化:摈弃人云亦云、循规蹈矩的旧文化,重实践、重个性、重创意,强调行动变革、彰显个性特色、倡导非常规举措,让标新立意、独树一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格、一种文化。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要搭建一个新平台:给校长提供一个思想激活的情境场,通过生命叙事、经验分享、文化解读、反思省悟,成为有憧憬、有信念、有创意、有思想的教育名家。
  三、运作实施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的打造,将依托多种操作载体和丰富的教育平台,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和主题论坛来运作。
  用“亮点聚焦”、“生命叙事”去捕捉和追踪各校的办学特色;
  用“个案解剖”、“文化解读”去提升理念,提炼思想;
  用“名家评点”、“观点碰撞”去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动;
  用“自我反思”、“行为跟进”实现自我超越;
  用“文化考察”、“观点报告”,实现精神引领。
  围绕“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是教育的高品质”等核心问题,设计“追寻理想教育”、“办学特色与教育品质”、“学校文化与精神家园、”“教师精神与职业幸福”、“和谐校园与教育和谐”等专题论坛和学术沙龙。通过经典引领、同伴激励、自我发现,逐步从办学亮点、办学特色的提炼中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将教育理念、教育品质上升为教育思想、教育品位。同时,我院有关媒体将推出“人物专访”、“经典解读”、“校园追踪”、“文化视点”、“观点荟萃”等专题、专版、专栏报道,努力用若干年时间,打造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追寻特色、智慧办学”的新形象,努力使浙江这块改革沃土上涌现出更出的教育名家。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13 , Processed in 0.0669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