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活化”历史建筑 培养本地居民的归属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 17: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活化”历史建筑 培养本地居民的归属感
  
因电影《岁月神偷》而扬名的永利街被列入香港特区政府保育计划。 人民图片

  阅读提示
  香港开埠一个多世纪里,留下了1444幢历史建筑,它们默默见证着城市的成长。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建筑大多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长期闲置。
  2007年起,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保育措施,包括对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推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保存私人历史建筑提供经济诱因等。项目实施两年多来,一批历史建筑得以复活,香港这座城市的肌理更加清晰,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多了一份归属感。
  “我一直在想我们正在灌输什么给自己的下一代。”年近六旬的建筑师刘先生,每天都会驾车驶过尖沙咀半岛那条布满世界名品店的广东道,他在见证一幢幢摩天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对自己热爱的香港沦为“石屎森林”忧心忡忡,原因在于,留在记忆中的那些老建筑,那些记录香港成长痕迹的一砖一瓦,正在一点一点消逝……
  其实,香港特区政府已然在和非牟利机构合作,保护并活化再用历史建筑,探索一条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文物保护新路。9月15日,特区政府公布了第二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包括三大项目,昔日老建筑将分别化身环保训练营、主题餐厅和服务大楼,在巧用之中得到妥善保护。这个计划启动于2008年,目标是让公益企业和文物保护实现双赢。
  非牟利组织提出保育规划
  政府提供资金或政策支持
  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域多利监狱、中环街市、虎豹别墅……香港开埠的一个多世纪里,留下了1444幢历史建筑,其中既有中式的庭院、唐楼、围村,又有西式别墅、车站和办公大厦,其中一少部分属于政府物业,大多数归属私人或社会团体名下。
  2007年起,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保育措施,包括为新基建项目进行文物影响评估、对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推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保存私人历史建筑提供经济诱因、协助私人拥有的获评级历史建筑进行维修、设立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推展文物保育及活化项目等。
  “活化”就是把历史建筑再利用,赋予建筑物可持续的新用途。“当我们无法维持历史建筑的原有用途,应采取灵活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再用该建筑物,为社区和市民带来最大的效益。例如监狱或警署,我们无法维持它们的原有用途,便以创新的方法,予以善用。”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
  旧大埔警署、芳园书室、王屋村古屋建筑群等9幢政府持有的历史建筑,目前已推向市场,由非牟利组织提出规划,设计用作度假村、社区中心、茶室、教育中心等。而地处港岛中环荷李活道的已婚警察宿舍已被列入“保育中环”八大项目之一,拟改建成创意产业基地。
  “活化”政策人性化十足,维修资金可以重复申请,为当事人解燃眉之急。位于港岛坚尼地城的特区一级历史建筑“鲁班先师庙”,是首幢在“维修资助计划”下获政府资助的历史建筑。特区发展局先批出71万元,进行修葺屋顶、木结构和修补墙身裂缝等工程,解决了长久以来的渗漏问题。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复修工程顺利竣工,虽然每宗成功申请的资助额上限为100万,但申请次数没有限制,业主可以多次申请。截至今年9月,政府已经累计拨出近700万元。
  当然,历史建筑进行任何拆卸、加建、装置、改建、修葺或其他工程,必须事先获得政府书面批准。有些项目,政府不会就项目的营运成本提供资助。营运者可以募捐,以支付开办费用。而经营所得的盈余净额将由营运者和政府每5年分成一次,各占50%。营运者将会获批10年固定租期,其后可申请续租5年。
3#
发表于 2010-12-20 22:59:49 | 只看该作者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保留老香港的生活图景  培养本地居民的归属感
  法庭变成课堂,警署变身酒店,医院化身园林……香港的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再利用,不断带给人惊奇。
  占地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运行超过44年的北九龙裁判法院于2005年关闭,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庭审场面在此取景,如今已被改建为美国艺术、设计及数码媒体学府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校址。
  作为首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首个竣工项目,翻新和改建后的北九龙裁判法院保留了传统外观,10个法庭中的大部分改建为课堂、图书馆、设计室,部分羁押室及法庭则保存原貌。其中,第一法庭被作为演讲厅使用。演讲人和听众将分坐法官席及公众席上,虽然现场不再有犯罪嫌疑人,但充满特色的被告席(俗称“犯人栏”)及被告进出的大门均被保留,法庭入口的“禁止标志”也将继续竖立。
  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已于9月开学,招收300人,开设14个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这将推动香港成为区域的艺术设计教育枢纽,并提高香港在数码媒体和创意产业方面的竞争力。
  地处大屿山岛西段的旧大澳警署,将改建为拥有9个特色套房的文物酒店。原荔枝角医院旧址,拟改建为文化园林,以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命名。位于香港闹市的中环街市大楼,1939年建成,2003年3月正式停止运作。按照规划,特区政府市区重建局计划将其改建为“城中绿洲”:新街市分上下4层,设有大型书店、饭店、公众休憩空间、数码信息站、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及约1000平方米的天台花园。
  地处港岛上环、长不过五六十米、只有12幢“唐楼”(唐楼是华南和香港一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建筑样式)的永利街,回到人们的记忆中,几乎是一夜间的事。年初,曾在永利街取景的港产电影《岁月神偷》,一举拿下柏林新世纪竞赛大奖最佳电影水晶熊奖,唤起了市民对于老香港生活图景的追忆。政府随后宣布将永利街划定为保护区域,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和市民前来探访。
  香港融汇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里,人们甚至可以找到不少殖民地时代的建筑瑰宝,有的已跨越150多个年头。
  在皇后大道中摆卖书报的汤老先生,在车流如梭的中环街头谋生超过50年。老先生坚持每周去莲香楼喝早茶,看看都市新闻。在他眼里,看似冰冷的建筑物外墙,保留了岁月流转过的痕迹,“现在的青年,浑身都是经济细胞,满脑子都想着赚钱。我常常把老建筑的故事讲给儿女听,但他们总是一脸茫然,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缺少共鸣。”
  曾参与历史建筑规划工作的市民萧伟明认为,历史建筑最引人入胜之处,正是其背后所诉说的活生生的故事。一个进步的城市,必定重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并有自己与别不同的城市生活体验。从事文化保育工作的香港市民吴文正说,在优质城市生活中,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对历史建筑的活化,是对本地居民归属感的培养。正因为对于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热爱,他的妻子也于2009年辞掉工作,与吴先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保育本地传统文化的事业中来。
  “国人之所以欣赏欧洲城市之美,是因为他们明白什么不该做,而我们却一直追求建筑更高、更大、更多,以刺激短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又或是单纯为了面子。其实,即便我们的建筑采用一切先进绿色措施,制造出来的到底是‘可持续发展’?还是泡沫经济?这个值得深思。”香港资深建筑师冯先生忧心忡忡。
  活化和保育政策入课堂
  本土文化传承要靠下一代
  除了响应市民呼声,香港政府还强调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方式推广文物保育。林郑月娥说,香港要以创新思维推行文物保育和活化政策,为历史建筑物注入新生命。
  活化和保育政策即将走入课堂。政府规划推出文物保育政策教材,将于本学年向全港中学免费派发。为了让历史建筑更贴近市民,政府今年4月起举办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导赏团,列为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题。4月至11月,政府与非牟利机构“文化葫芦”推出“家家游乐”系列导赏团,市民可免费游览中上环及尖沙咀的历史建筑,包括中区警署建筑群、文武庙、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等。参与导赏团活动费用全免,推出以来深受欢迎,不少低收入家庭也报名参加。为了让残疾人士能享受亲近历史建筑的乐趣,政府还将于11月至明年2月推出无障碍历史建筑导赏团。
  “持续发展经济一直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我们需要继续为发展铺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为子子孙孙保育我们珍贵和独特的文物遗产,使我们的下一代能为我们留给他们的一切感到自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认为。在他连任行政长官后发表的第一个施政报告中,就对香港本土文化的保育提出了规划,把文物保育列为政府的长远工作予以推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化老旧的历史建筑,重新服务公众。
  美国纽约市地标保育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提尔尼最近到访香港,他发现香港城市面貌的多元性,很好地把现代建筑与历史肌理结合起来,“香港城市中的各种肌理活现眼前,过去的、现在的及将来的每一个时序都有涵盖。这里的人很在乎他们的历史及建筑,想见证它们会为将来的世代保存下来。”
  记者 李海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57 , Processed in 0.0635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