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剪纸课题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9 16:3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剪纸课题研究报告一[zt]


研  究  报  告(封面)      目     录
前言………………………………………………………………
一、剪纸的发展史………………………………………………
二、小学生剪纸的特点…………………………………………
三、小学艺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总目标………………………
四、小学生剪纸的内容、基本步骤及教学流程………………
五、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如何开有效的展剪纸活动……………
(一)剪纸活动课的课程化和教材的系列化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合理化和可操作性。
(三)活动课注重外向的延伸,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四)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
六、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如何构建剪纸校本课程体系………………………………
(一)什么是校本教材…………………………………………...
(二)剪纸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学生剪纸与民间剪纸在教学上的区别……………………
(四)如何开展小学生剪纸活动…………………………………
八、问题与反思…………………………………………………...
九、参考文献……………………………………………………...





前     言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以其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像一颗颗灿烂绚丽的繁星,装点着房屋、环境,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剪纸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由过去主要作为窗花装饰发展到今天的刊头尾花、连环画、插图、邮票、动画、印染、舞美、商标、藏书票等许多方面。可以说,剪纸蕴藏了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积淀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强调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让学生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以《小学艺术教育中开发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确立了以下七项研究内容:一、剪纸的发展史;二、小学生剪纸的特点;三、小学艺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总体目标;四、小学生剪纸的内容、基本步骤及教学流程;五、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剪纸活动;六、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七、如何构建剪纸校本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 剪纸的发展史
剪纸,自它形成胚胎、产生、发展、逐步成型,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继承创新出“时代剪纸”取得成功,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历史。
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铜器、织绣、镌雕和铸造等诸种工艺美术中,就隐见到剪纸的胚胎,两汉时期,剪影己经到达成熟阶段,这为剪纸的问世奠定了特式造型的基础。
晋代妇女的头饰,是装饰性剪纸的雏型。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而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墓葬出土的剪纸团花,则是装饰性剪纸的正式出现。由附属工艺美术的剪纸萌芽,发展到装饰性剪纸的出现,是中国民间剪纸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到了唐、宋时代,窗花的问世与普及,标志着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正式宣告独立!“走马灯”的出现,不仅为交流、普及剪纸艺术提供了条件,而且为剪纸应用范围的扩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走出了单纯装饰性的范围,从而由装饰性的剪纸过渡到创作性的剪纸。
     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己经趋于成熟,吸引了文人与画家作参考,出现了有题目的窗花和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花、字剪纸,成为创作性剪纸的前身。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艺学校的古元等老一辈艺术家,经过挖掘、整理和创新,产生了“新剪纸”。新剪纸是在民间传统的剪纸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能创作革命需要并明确主题思想的民间工艺美术,“时代剪纸”的出现,是中国民间剪纸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质的飞跃。
    剪纸,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未来的剪纸必定更加完美与繁荣。可是,现在处于急需抢救的濒危状态,有些人,对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国宝剪纸了解不多,剪纸对社会进步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是不在意,或者认识不到位,认为剪纸在当前的经济潮流中可有可无。这对剪纸的抢救、传承与发展很不利。
剪纸在我国流传范围很广,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剪纸,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其在做工,题材等方面各有不同,用于剪纸的材料也千差万别。中国民间剪纸目前主要有:“传统剪纸”和“时代剪纸”(新剪纸)两大类别;制作方法主要有剪纸、刻纸、撕纸;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折叠剪纸、拼贴剪纸、剪影等。
剪刀剪纸,历史悠久,但由于加工数量的限制,而且难以细微刻画,而刻纸的优势在于,一次可以加工多张,刀法变化多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尽管剪纸各有千秋,但是,真正的优秀剪纸,应属单色,因为单色剪纸,突出了“剪”的艺术主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点彩剪纸,俗称“三分剪,七分染”。所用品色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污染并脱色,脱色的剪纸,毫无欣赏价值。
真正优秀的剪纸,当属江苏扬州和天津杨柳青的单色剪纸,以造型优美、纸张考究、刀功犀利而著称,就其渊源,扬州和杨柳青,皆为举世闻名的书画艺术之乡,两地的剪纸艺术在深厚文化底蕴烘托下,自然卓越不群。当今北方剪纸也吸收了南方剪纸,形成了一代新剪纸气象粗狂中见精细。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剪纸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自剪纸成为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后,其教学的方法基本是延用着这些做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何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让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小学课堂中更科学的得以传播,是我们迫切要面对的问题?
二、小学生剪纸的特点
小学生剪纸有其自身特点。就这个问题我们与中国著名的剪纸艺术家钱亲华进行了交流,他说:“小学生剪纸主要以对折剪为主,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图案,少剪具象的东西,好的学生剪纸作品,除了要很好的掌握剪纸语言:直线条、圆形,锯齿形、月牙纹样等,更要有儿童特点,要大胆夸张变形,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根据教学实践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如构图自由灵活,题材丰富,富有想象力,造型生动夸张,用色鲜明,传情达意等。那么,小学生剪纸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教学实践我们从构图、题材、造型、用色等方面谈谈小学生剪纸的特点:
(一)构图自由,趣味巧合
构图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称之为“经营位置”,指的是画面的构图设计,书法中则称“章法”。剪纸作为视觉艺术,同样要讲究构图,但又不同于绘画的构图,它突破了绘画的比例、透视关系、时空关系,较多体现在艺术要素的组织原理上,包括多样统一,对称平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等美的形式法则上。但小学生剪纸的构图较之要自由、灵活一些,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趣味性,形象任意组合可看可玩,而且年龄越小这方面体现的越强。随着他们的成长,认识水平的提高,才会使其理性地运用美的形式法则指导创作成为可能,这可以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剪纸创作对比中得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想法具有易变性和幻想性特征,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以发展的结果。
(二)感悟生活,挥洒童真
这是在题材上对小学生剪纸作品的概括。艺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以提炼,既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大众化的民间艺术,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许多题材或反映了社会性的民俗活动,或表现了自然景物,或体现了民族文化与自己的祈盼。小学生剪纸既与之相关,又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作为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他们在思想认识,行为举止上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不象成年人那样受思维定势影响大,很多平凡的事物在他们眼中显得异常的鲜活,在他们手中变得妙趣横生。所以,小学生剪纸在创作题材上既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观察理解,又真实地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精神风貌,扬溢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如传统剪纸用石榴、西瓜多籽暗含子孙兴旺,这些过去人们的思想,当然不会出现在现代儿童剪纸创作中。
(三)造型生动,夸张概括
剪纸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将它分为美术型和工艺型剪纸。美术型剪纸以写意为主,诗情画意,风格质朴生动,是表意性艺术形式。工艺型剪纸精雕细缕,工艺精湛,有绘画化剪纸,有程式化图案组合。
两相比较,结合学生实际,我们无论从年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还是教学目标,课程价值来看,我们都无需太过追求纯工艺的剪纸。小学生作品贵在心灵自然无拘束的流露,它不同于经过缜密地设计,刻意修饰的成人剪纸。而是用儿童的艺术语言,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去表达。他可以将信手捏来的碎纸想象成多种形象,创造出耳目一新的形象。它的生动性、夸张性体现了剪纸高度的概括手法。所以,在造型时能减则减,以简代繁,以少胜多,抓住美的因素,夸张主要部分,多一份稚拙之气,少一份雕琢之痕。这也能有效地克服部分学生见到繁复的花纹而烦恼的忧虑之感。
(四)用色鲜明,传情达意
谢赫在鉴赏绘画用色方面作了“随类赋彩”的精辟论述,那么,剪纸是否也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民间素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间绿,花簇簇”等设色要决,可以说喜乐、祥和是剪纸艺术永恒的基调。从这些俗语的字面就可以理解,剪纸的设色并不强调形象自身色彩的如实反映,它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等变化,而取决于主观臆断主题需要,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而影响。如单色剪纸最常见的是红色,动植物,人物、建筑等都可以是红的。它传递出浓浓的温情,烘托出了热闹喜庆的气氛,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即使是彩色染色剪纸也强调的是色彩的对比、鲜明,而忽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如果用写实和写意来理解古代绘画和剪纸在用色上的不同,“随类赋彩”更偏重一点写实,剪纸的设色更写意一点,呈现出明快、醒目的格调,与小学生喜好高纯度色彩的倾向相吻合,他们的剪纸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三、小学艺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目的意义
(一)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的,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从内容上看,它往往与日常生产、生活及理想中的生活相联系,甚至它就是生活的本身,内含一种朴素淳厚、真诚实在的生活气息,不仅有视觉美感形式,还影响人的情感和理性的认识活动。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剪纸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与民风 剪纸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善恶判断。
(二) 剪纸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认知、操作、情感等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通过剪纸教学,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在剪纸的活动中获得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剪纸体验和感受,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耐心和细心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
(三) 通过剪纸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完善。
(四) 通过剪纸教学,开发剪纸校本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和完善。
四、小学生剪纸活动的内容、基本步骤及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
(一)小学生剪纸的目的和内容
根据我们的时间研究确立了分层目标内容
低年级目标内容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剪纸的历史
2、 知道剪纸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技能:1、了解剪纸基本的剪法、掌握初步的剪纸技法
2、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
3、会欣赏剪纸艺术作品
4、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剪纸纹样。
剪纸内容:以折叠图案为主如:对折、连续对折、三角折、四角折等。其它类:学剪简单的物体图案。
中高年级目标内容
认知目标:1、了解剪纸历史,以及剪纸的特点和用途
2、熟悉了解剪纸历史,以及各类剪纸特点
3、知道剪纸的基本顺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祖国民族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竞争进取的精神
3、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操作技能:1、较熟练掌握用剪刻的方法制作剪纸
2、熟练掌握剪纸中的自制装裱等剪纸技能
3、能独立创作剪纸作品
4、知道剪纸作品的创作步骤
活动内容:主要以团花为主,让学生学会图案花纹样的制作方法,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团花纹样。,引导学生制作比较精细的纹样,并能设计有一定主题的制作纹样单独纹样如动物类、 花鸟、风景等。
(二)剪纸的基本步骤
1、画 。剪纸的特点是构图丰满,造型简洁、线条明快、黑白分明、装饰性强。一幅剪纸的好坏,决定于画稿。首先,我们应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在画稿时,要根据剪纸的特点,既要把画面安排得丰满匀称,又要使每一部分自然地连接。在人物周围空余的地方,可以适当补上些与内容有关的花草、树木、动物、彩云等配景或道具,形成有主有次,有疏有密,丰满完整的构图。如图《小猫戏蝶》中,主题是小猫,在图的四面空间画上了一些花草,使整个画面既丰满又充满情趣。
2、钉。将画好的稿子放在彩色纸上面,四周用针线或钉书机固定住,就可以刻了。如果设计的剪纸画面是对称的,那只要画一半,将彩色纸对折后再与画稿一起钉牢,而折的一边应与画稿的对称线对齐,刻好展开后就成为一幅画面对称的剪纸了。
3、剪。剪子是制作剪纸的主要工具,各有特点。剪的方法是左手拿纸,右手握剪子。剪子不需要过大的转动,跟左手转动画稿互相配合,动作要协调。用剪子尖挖细部,剪子靠前部分挖剪空白。剪圆孔和挖空白时,先用剪纸尖把纸扎透,捅成一个入剪口,然后沿画稿慢慢行剪。剪圆孔和挖空白的行剪方向都是从右向左,剪锯齿纹时也是从右向左。
4、贴。作品剪纸好了,选一张底色纸,把剪纸放在上面,用左手压住剪纸,让它不要移动,用一根细铁丝或牙签轻轻沾点浆糊涂在其反面,先粘好一处让她固定下来,在一点点粘好四周,衬纸可以是白色的纸,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纸,如果想把剪纸放在镜框里,就不需要处处贴牢,可以在剪纸的上部两边的角上,少许涂上点浆糊,起个固定位置的作用就成了。
(三)构建怎样的剪纸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实践,我们把剪纸课堂教学分为: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
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五、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剪纸教学?
实践出真知,我们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对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索:
课题实验开展之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面作一番了解,以便今后能作好对比。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100份反馈数据的统计显示:有15%的学生对剪纸稍有了解,有62%的学生是在学校里了解的,有58%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剪纸表示欢迎与支持,有91.5%的同学希望剪纸艺术能发扬下去。这说明我们当地学生对民间的剪纸艺术了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或是能成为自己的特长。但希望把剪纸艺术能在现代社会中延继下去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延续的主要场所仍然有赖于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剪纸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剪纸活动课的课程化和教材的系列化
为了充分保证学生剪纸的时间,我们将剪纸活动课程化,活动时间安排在活动课40分钟时间,课时为每周二为2-3年级,周四为4-5年级,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在教材的选编上,我们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段,低年级班选用校本教材。中高年级加入优选剪纸资料,在校本教材的编排上,剪纸内容选择上做到从简到繁,由易到难;既2-3年级的学习简单的折剪法 ,4-5年级的学习复杂的团花剪纸和独纹样剪纸, 同时在校本教材的编排上做到系列化,如对折剪纸、连续对折剪纸、三折剪纸、四折剪纸、五折剪纸、团花剪纸、窗化剪纸、单独纹样剪纸,欣赏剪纸等。内容的选择上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喜花剪纸、人物剪纸、花卉、植物剪纸、动物剪纸及具有宣传教育 ”等方面的剪纸。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实践采取了“赏——剪——创——评——拓”的教学流程,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画,使学生剪纸的基础,学生画出自己要剪的事物后才能进行剪纸创作。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合理化和可操作性。
在方案设计上注意活动结构的合理性,将知识落实、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适当处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实践、独立创造的关系,处理好“以动为主,动静搭配”的关系,同时注意各种教学手段和电教设施合理运用的问题,处理好活动与提高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全体参与特长培养的关系。普及型重点抓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全面参与、基本掌握、循序渐进;提高型则重视独立操作、创造发展的训练,如进行构思创造、立意创造,变化手法等的活动。
作为课程,剪纸活动课在操作上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技能的实际基础,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易懂、易操作、知识覆盖面较广的项目为合适。在活动课方案的设计上我们通过活动课 及课题组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我们整理了一系列比较合理的又可供广大活动课老师操作性强的方案。如团花剪纸我们分二课时讲解练习,同时教学目标任务设计了以剪纸线条练习,剪纸图案复制,剪纸粘贴三大教学内容 ,供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参考使用。
(三)活动课注重外向的延伸,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剪纸活动来源于生活,来自于民间,有一定的流行性。因此,此类活动应该注重外向的延伸,应该与社区教育和活动的社会效应紧紧相连,这样一方面通过活动继承、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使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经常在《苗圃》校报刊登学生剪纸,在校园橱窗中张贴剪纸学生作品,每年“六一”节学生进行现场剪纸表演,这些都受到家长的赞赏,在我校剪纸活动课的推动下,许多家长帮助孩子买剪纸工具和材料,支持孩子在双休日参加剪纸活动;这样的力量配合,推进了剪纸特色活动的创建,使之更具生命力,使校园艺术之花盛开。
(四)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
我们以“二期课改”精神为契机,将剪纸艺术教育与科学文化、人文精神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剪纸艺术的实践与创新。剪纸活动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低年级的小朋友,通过探究性活动,他们发现,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折,并且加上任意的图案,会剪出不同形状的窗花剪纸。高年级的学生在剪纸活动时,通过自己查找课外资料,了解到剪纸有许多风格不同的制作方法,也了解到我国各地不同区域的剪纸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在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性”中,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而且把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出来。如,我们给低年级小朋友上了一堂剪《小树》的活动课时,学生通过动手剪纸为荒山种上绿树后,又添加小鸟。使整个画面中呈现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也在创设人文环境中融合了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1、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创新教法,寓教于乐。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五)小学生剪纸应注意什么小学生剪纸的技巧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制作技巧。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孩子对剪纸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剪纸技巧,可是,怎样提高孩子的剪纸技巧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剪纸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孩子在剪纸时,需要将生活内容进行艺术再现,这就要求,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简单的形状、线条开始,逐步转入复杂的图形。如剪窗花时,老师先示范,引导孩子们观察窗花的形状、纹样,发现不同和相同之处,在他们面前,把一张张彩纸,剪成各种窗花,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对折剪纸、多折纸剪,技巧便不断提高。  
2、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少儿剪纸必定要经历“复制”剪 “对临” ”剪,到“单手”剪这一过程,因此,老师要循循善诱,逐步深入,不能操之过急。
孩子们从剪直线、曲线到剪简单的画图开始,逐步训炼孩子们的双手肌肉及手指筋骨、眼睛视野灵活度以及大小脑互相协调的能力。教孩子们复制剪,训练他们对事物形象的转换认知。逐渐过渡到对临,再到 “单手剪”,最后达到想剪什么就剪什么的程度。
3、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效果。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在小学生剪纸中,让学生多学多练。
4、构图造型图案化
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小学生剪纸在构图造型上的注重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在指导学生对折剪花草树木,小动物之类时,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丰富画面,凸显生活。
5、色彩单纯、明快
小学生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明快,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有大红大绿即可,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主要起衬托作用 。 一般的红花白底即可。
6、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比如剪大公鸡,要突出公鸡的尾巴美丽,所以剪得大一点,装饰的好看一点。
7、剪刀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小学生剪纸我们要求外形圆润,刀工光滑即可,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六、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谈怎样开展小学生剪纸活动。
1、重视小学生良好剪纸习惯的培养。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教学生在学习活动前怎样放置各种物品,在活动中怎样有条理地使用工具材料,尤其是怎样安全的使用剪刀,怎样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在活动结束后,又怎样收拾整理。有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剪纸习惯。有的教师认为剪纸活动中的寓教于乐,就是体现轻松,孩子说说笑笑没啥关系,我却不是这么想。因为在剪纸活动中说笑不但分散自己剪纸的注意力,而且还对安全不利,还会干扰别人的思考和操作活动;而且学生只有专心致志的剪纸,始终如一的努力,才能体会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了一幅作品,放下剪刀,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因而,在剪纸活动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安静专心
2、画中剪、剪中画,培养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因此儿童剪纸教学必须把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活动才是积极、主动、轻松的,才能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体现在作品中,比如:我们学生在做动物头饰的过程中,画好动物后用剪纸的方法,去镂空动物眼睛,剪动物身上的花纹,还有的学生剪好动物的外形后又去画动物的眼睛和身上的花纹。通过小学生的画画剪剪。学生不仅了解了动物的外形特征,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作为学生剪纸的组织者,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剪纸。我们班有一名叫张廷成的学生喜欢剪动物于是我就给他找来了书、图片、还有玩具,鼓励他大胆的画,大胆的剪,我们还一同讲关于动物世界的故事。现在他既会画很多种动物,也会剪不同的动物,而且剪的熊猫特别逼真,非常漂亮。我还亲自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学生思想、画画、玩玩、做做、剪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鼓励他们大胆剪,大胆的画,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的绘画和剪纸才能随兴趣得以施展。
3、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让学生自己确定剪纸的主题。
我们选择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各类作品、材料,比如:有关海底世界的书,各种各样花的图片、树的图片,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孩子们在看书、看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了动物的神态动作,以及画面的背景及画面的整体色调、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从中获得了美感,丰富孩子对各种动物的体验,对各种植物的体验,通过欣赏,最终多数学生对剪鱼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尽可能的叫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还要求学生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象,讲了一些常见鱼的知识。在积累了一定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然地呈现出了他们剪纸艺术作品。在孩子作品展示角中,你会看到形态各异的鱼,它们千姿百态,各有特色。每一条鱼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没有一条鱼是别的鱼一模一样的。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看出,通过多样欣赏和学生自己确定主题,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审美体验的同时,还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打开了他们的联想通路,为今后的剪纸活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评价学生剪纸作品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
评价剪纸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学生认真去剪了,积极参与了,老师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不要以“象不象”为标准,有的教师只注意剪的好的学生,忽略了大多数。这样会扼杀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互相观看评价。通过评价自己找出不足,评价时教师要正面评价每一个学生,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应加表扬,对不足的地方教师应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孩子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互评作品,鼓励同伴,赞美同伴。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学生剪出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剪出的真正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评价,使得今后的剪纸活动开展得更好
附课堂照片
(四)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因此,开展少儿剪纸活动,能促进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很多老师在进行辅导剪纸活动中,早己认识到这一科学道理,还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 下面我们就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谈点看法。
1、培养孩子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剪纸的动力,是知艺和成才的起点。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孩子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观看、思考、动手做、并积极探讨,那么,如何让孩子面对这陌生的剪纸艺术,并对它产生持久的兴趣呢?老师或家长应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剪纸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剪纸是中国文化的母艺,它具有渊博的文化典韵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却是陌生。因此,教师或家长首先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孩子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术家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感受剪纸艺术的特点及其魅力。
办法:在教室成家庭中设立“剪纸作品栏”,张贴名人剪作和“孩子的剪纸作品”, 供他们相互学习,引发其他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孩子欣赏各种典型的民间剪纸,参与剪纸环境布置(圣诞节时大家制作圣诞树状的纸拉花,过新年时剪贴出各种各样的窗花)。那些造形美观,色彩艳丽的剪作,强烈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样渐渐地,孩子们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欲望
(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孩子剪纸兴趣。
在剪纸教学中,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孩子、训练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兴趣,相反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厌倦或畏俱。所以,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剪纸兴趣。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孩子接受素质教育。
二期课改强调学科间的有机整合,而美术课却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活动,而且每周只有一节,这样满足不了孩子对艺术追求的欲望,我通过十几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得知,孩子在1-3年级阶段是最喜欢画画和做手工,也是孩子学习美术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要牢牢挂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有方向发展。而且剪纸是把绘画中的线描和手工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了,通过剪纸活动能够更好的发展孩子的思维和观察想像,培养情操。所以,尝试将剪纸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这是-种很好地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剪小动物时,先引导他们观察小鸡、小兔等动物的特征,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便很快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都不一样。感官形体认识,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为剪纸造形奠定了基础。并使原来单一的美术活动,融入工艺剪纸学习活动,便成为既有趣味,又有机地融合其它学科。
剪纸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技艺,需要孩子花时间去反复练习,如果采取枯燥无味的练习方式,孩子们很快便会对剪纸失去兴趣。
(3)鼓励孩子极积创作 ,实现素质教育之目的 。
随着少儿剪纸技艺的提高,采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注重培养他们自由地进行剪纸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大胆创作。当孩子们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或交家长要及时鼓励。也可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如:在剪出的人物或动物的图上再添剪眼睛,使之有神情;在太阳中剪出嘴巴,就会有感情。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孩子学会剪动植物基本形状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剪制要有变化。如,鱼身子有长、短、胖、瘦的变化,鱼尾有展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变成方形、锯齿形或以花代鳞等,进行巧妙地变化、概括、夸张。达到写实求其真,变化求其美,概括求其活,夸张求其神。
经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花鸟鱼虫,就不再仅仅象老师所教的那样,而是带有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与创造性,多种多样。从而反映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方法,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张彩色的纸,寥寥数剪,就可以剪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顽皮可爱的动物、形态各异的花草、千变万化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幻实在叫人惊喜和痴迷,更是令小朋友兴趣盎然!孩子通过剪纸活动,其观察力、注意力、分析力和动手制做处理的能力均能得到提高,同时,学习功课和做事的耐心、细心及恒心也能得到形成,时间长了,素质提高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也就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发展了,老师和家长都省心了。
    总之,剪纸活动,能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公认的。
七、如何构建剪纸校本课程体系。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含义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校本课程”概念
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校本课程的优势是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许多学校都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为进一步发挥校本课程的实践功效,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剪纸活动的教学目标
《剪纸》课程简介
剪纸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多为劳动人民,内容题材也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通过作品反映出的感情、理想,审美意识的真挚、纯朴、直率,就构成了剪纸质朴的艺术风格。
材料与制作的特点,构成了剪纸的装饰特征。中国的民间剪纸与外国剪纸的装饰比较,从构图,形象,到色彩及细节表现都更强调装饰效果。
由于剪纸的材料与制作较为简单易行,所以被广泛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学生学习运用剪纸的创作方法对周围的形象做装饰性的表现,进而体会民间艺术的特点。
《剪纸》课程纲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特有的线条美、形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讲述和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了解剪纸的特点,尤其要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3、初步学会剪纸的创作方法,并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自己创作纸作品。
二、课程内容:
1、剪纸的一般常识。
(1)简介剪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
(2)简介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
2、剪纸的造型方法。
剪纸是在纸上用剪刀或刻刀作的画。
(1)造型要突出特征,如金鱼的大眼睛;老虎头上的“王”;牛的大鼻子等。
(2)用装饰花纹丰富形象。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花卉,均可刻满各种装饰花纹。
3、剪纸的表现方法:
(1)掌握剪纸的几种方法。
(2)掌握剪纸的着色方法。
(3)掌握剪纸的几种形式。
(4)学会剪纸的刀法。
4、剪纸的创作方法:
(1)确定题材内容。
(2)选择最能表现物象特征的角度画单线设计稿。
(3)反单线稿变成双线稿,安排好花纹的位置。
(4)把双线稿放在色彩纸的上面,用别针别好后一起剪刻。
三、课程实施措施:
1、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在创作中,运用传统剪纸的一些技法。
2、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创作题材的选择。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纸创作,也可以先练习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朵、台灯、小鸟、书包等),再创作复杂的或综合题材造型。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外形太碎;线与线断开;中间图案不丰富或大小安排与外形不统一,教师应加强辅导。
4、在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安全及不乱扔纸屑,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
四、课程评价要点:
1、随时评价。对积极参加和投入活动,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
2、对活动中学生想象力丰富、设计独特、有新的构思和创意的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
3、学生互评或自评作品,学会欣赏别人。评价也是观察、反思、提高的重要环节。
4、鼓励有合作、探索精神的小组给予奖励。
5、展示学生剪纸作品,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的一般知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并学习创作剪纸。锻炼动手能力。
学具、教具准备:草稿纸、蜡光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垫板、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展示创作步骤图,讲解创作知识。
1、剪纸的一般常识。
(1)简介剪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
(2)简介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
2、剪纸的造型方法。
剪纸是在纸上用剪刀或刻刀作的画。
(1)造型要突出特征,如金鱼的大眼睛;老虎头上的“王”;牛的大鼻子等。
(2)用装饰花纹丰富形象。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花卉,均可刻满各种装饰花纹。
3、剪纸的表现方法:
(1)掌握剪纸的几种方法。
(2)掌握剪纸的着色方法。
(3)掌握剪纸的几种形式。
(4)学会剪纸的刀法。
4、剪纸的创作方法:
(5)确定题材内容。
(6)选择最能表现物象特征的角度画单线设计稿。
(7)反单线稿变成双线稿,安排好花纹的位置。
(8)把双线稿放在色彩纸的上面,用别针别好后一起剪刻。
三、学生实践
要求设计几种设计独特、有创意性的剪纸作品,并注意尺寸的大小,剪好以后粘贴在白纸上。
四、评价小结
1、学生互评或自评作品或欣赏作品。
2、展示学生剪纸作品,教师对想象力丰富、设计独特、有创意的剪纸作品肯定成绩,给予鼓励表扬。
1、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与民间的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在实施中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只会让人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对它失去兴趣。因此新课改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它在我们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对激发内部学习动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我教学生创作《金鸡报晓》作品时,先让他们回忆想象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大公鸡喔喔叫”的情景,然后想象那个神气的大公鸡形象,他们就勾画出一只大公鸡站在篱笆上报晓的情景,然后剪贴一棵大树或房屋,这样一幅优美剪贴画就构思出来了,创作就水到渠 就水到渠成了。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其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极大的抑制住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思考中、在合作中、在探究中学习,这也为剪纸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鲜活之水。
如:在欣赏剪纸中,运用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来探寻答案,能取到很好的效果。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现?……学起于思,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观察的敏锐程度、联想能力,丰富感性经验,在交流中获得理性的提升。
3、创新教法,寓教于乐
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⑴趣味联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所以,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不仅寓教于乐,还可克服有些孩子不敢下笔的习惯。如:撕纸联想法,将撕碎的纸片,在不同角度观看或拼摆图形,再展开想象,完成剪纸作品。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实践证明,此法重在奇思妙想,这类剪纸构图新颖,自然巧合,形象生动,造型夸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会让人或惊或喜,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体验艺术创作的喜悦。
⑵添加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形式美感,在动物、人物或空白之处添加花纹,使其更美,在形象外侧加上团花外框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⑶游戏法,它是一种适合于学生并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如三年级《艺术》影子单元中,我就向学生介绍被德国大诗人歌德赞为“迷人的黑影”的欧洲剪影,是利用灯光照射的轮廓剪制的。我们也来在太阳光下摆一个动作,然后根据影子描绘剪制出自己的剪影,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有所得。
4、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具体目标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艺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挖掘生活中有益的因素服务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1、将课堂的触角延伸到室外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的教学活动,总是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总会引起欢声雀跃地身影。莫容置疑,新的环境激发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和猜想,它使得教学不再枯燥。所以,我们提倡带领学生走出室外,来到国旗下、教学楼前,植物园中写生,登上楼台观望家乡的田野与村庄,以身边的景和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这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挑战意味。
2、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剪纸既可欣赏,又有实用功能,可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它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很亲近,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将剪纸张贴在窗户上就成为了窗花,也可以用它来装饰墙面、版面,作为礼花、礼品、藏书票等,每一种形式和学以致用的实用性都将有力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冲动。
3、利用网络,拓展艺术视野。
《艺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艺术课程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接触各个时期的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加深对艺术的理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许多人类文化遗产都在通过网络来传播,我校也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对著名的剪纸网站做了介绍与衔接,还自己组建剪纸学习网站,供学生浏览,好几个主题网站获得了常熟市教育专题网站的一二等奖,并加入了常熟教育信息资料库。学生也因此获得了更快更广更大的剪纸有关信息,改变了知识从书中来的传统途径。
三、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堂教学
《纲要》在16条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使我校剪纸课题研究更科学系统,有一份贴近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教材,我们在此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
2、校本教材以校为本
在新世纪新课改的浪潮下,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对于优化艺术课堂教学,推动新课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很高的价值。愿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对小学剪纸教学的开展与实践有点帮助。诚愿学校在开展艺术教学的同时,重视乡土文化的利用与美育作用,让孩子们成为热爱美,创造美的新一代
四、问题和反思
我校自2003年开展体育艺术“1+1+1”活动以来,我担任我学校剪纸活动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 下面谈谈我们在剪纸活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对小学生剪纸活动的认识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她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人文沃土中,成为人们寄托美好向往的载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偏见,认为剪纸是一种匠气十足的乡土物品,不能登大雅之堂。事实上,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由于她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表现力,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青睐。她的触角已经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剪纸艺术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颗璀璨的明珠也越来越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剪纸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因此,开展小学生剪纸活动,能促进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很多老师在进行辅导剪纸活动中,早己认识到这一科学道理,还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
2、小学生剪纸活动实践及成效
我校98年对剪纸艺术曾有过活动课尝试,那时候,我们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 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为了让我们的剪纸教学更具有系统性,2003年开始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活动时间,把剪纸正式拉入艺术教育中,也是学习特色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于2007年开发了《小学生剪纸》校本教材,并在 二至五年级全面展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同学们通过教学活动,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每年“六一展演”学生当场剪纸也是一大特,校园橱窗无不见到学生剪纸作品,学校苗圃校报经常刊载学生剪纸作品,2008年12月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展,有7名学生获金奖,8名学生获银奖,5名学生获铜奖,同学们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同。



  



3、面临的困难与今后的设想
在实践中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被所谓的语、数、外所占有,没有进行剪纸活动所必需的时间,目前的学习,主要依靠活动课40分钟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学生只能学一些简单易做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剪纸欲望,这成为我们剪纸活动教学延伸的瓶颈。
另外,我们的校本教材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教材的条例性有待于梳理,教学设计部分有待于补充和完善,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学生的作业层次还有待于提高。纹样的设计还比较简单和浮浅。所有的这些都对我们教材的后期完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真进行教材的二次研发,争取将《小学生剪纸》校本教材教学实践做得更好。内容编的更充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本教材)文件》。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网络资料《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材料》。
4、《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儿童剪纸大全 》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包连喜编辑。
7、《民间剪纸技巧》 孙二林 著  金盾出版社。
8、《中学生剪纸》 许之敏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怎样剪纸 》吴国本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0《儿童剪纸大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1、《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与创新》 吴国本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件:
1:光盘2件
2:各种证件7件
3:报纸2份
4:学生作品数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17 , Processed in 0.0807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