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在场”的意义 文/河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18: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在场”的意义


2010年10月17日在孝感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学“在场”的意义



各位学者,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我知道在座的专家学者,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海外。我们在这个美丽秋天相聚的理由,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那个传说:董永和七仙女。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就发生我此时正在发言的这块土地上,各位此时也正坐在这块土地上,这里是孝感。

有关这个故事我不想多说。但是这个发生在孝感,也就是发生在人世间的故事,它其实具有天国的意味,因为七仙女来自天上。这桩婚姻(或者说爱情),使得天与地结合到一起。“天人合一”一直是最为令人神往的东方智慧,这是就哲学层面而言,而在世俗意义上,董永和七仙女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天上人间或人间天上,因为爱情而在孝感变成现实。这一点勿庸置疑,而让天与地结合在一起的纽带,恰是董永的孝行,这也是我们这几天讨论的主题。

多年来,一些专家学者苦心孤诣地在努力建构一种新的文化,那就是孝文化。应该说孝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存在。而各位专家学者在这个时代所做的是挖掘,整理,弘扬和重新界定,并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我对此表示敬意,各位在学术上为孝文化建立了应有的内涵和边界。学术上的建构,我无法发表看法,不敢奢谈孝文化的内涵和它的学术边界。在此,我想说的是文学。

对孝文化而言,文学不能缺席,它必须在场。换句话说,文学应该对孝文化发言,以发出文学自己的声音。而刚刚结束的铜锣湾征文比赛,可以看作是文学的一次集体发言,据说参赛人数达六十多万,且身份各异,因此它以一种类似于集体狂欢的形式,或者类似于广场展览的形式,对孝文化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文学洗礼。

孝文化无疑将成为一种新的思想资源。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文学在场的意义又何在呢?

在家庭内部,孝文化所呈现的是个人性,封闭性,它直指人伦关系中的亲情。而在家庭之外,孝文化呈现的则是社会性,开放性,结构多元化。前者,有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晚辈孝顺,老者慈祥,直接来自血缘的教化。而后者却要复杂得多,这是一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同时也将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的社会。这一趋势快速而又明显,并不可阻挡。在血缘亲情无法覆盖的公共领域,如何有效地建立起社会保障机制?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在社会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孝文化因此将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学术建设,它实际上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政府的事情,社会的事情,体制和机制的事情,同时也是文化的事情。

至于文学,对孝文化的关注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阐释和图解。如果学术上的孝文化是有边界的,那么文学将没有边界。文学可以拓展它的广度和深度。任何在题材上将文学进行分类的做法,都不是对文学的解放,而是束缚,和捆绑。所以,我在这里并非是要呼唤一种孝的文学,一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文学必须有效地介入进来,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因此也将更为宽广。

文学不是要去急功近利地树立孝行的楷模和标杆,那不是文学的事情,作家所要做的只能是沉下去,把笔触深入到人性的深处。关于爱,隐忍,包容,和解,忏悔和宽恕。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很多时候,在日常状态下,往往是混沌的,暧昧的,摇摆和模糊不清。需要揭示和确认,从人性的暗处发现光亮,在寒冷的地方寻找温暖,生活的苦难给人的不是绝望而是力量。即使是站在废墟上,比如汶川地震之后的北川,我们所能做的仍然是重建,而非倒下。物质化的时代,财富的集中,人的大规模迁徙和漂泊,以及社会的种种病相,使得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亲情,我们的孝行和爱,都变得如此的虚弱和不堪一击。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毫无疑问发生过道德的地震,信念的地震,和理想的地震。这些地震就像汶川地震一样,也在我们的眼面前发生,很多东西在坍塌。那么,作家在这个时代是否同样需要担当起重建的责任呢?重建,从一砖一瓦开始。它同时也是孝文化最为深切的呼唤。

还有另外的主题,重建和呼唤之外,还有文学的时间和文学的想象。事实上这是就它的美学意义而言,文学的美学追求恰在于此。时间,当然是指它的恒久性。经典的文学可以成为永恒。让我们重新回到董永和七仙女那个故事,那个故事已经流传久远,还将继续流传。在这里,我已经把那样美丽的一个故事看作是文学。董永和七仙女,跟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我心目中的这三大爱情经典,它们在中国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当中,都构成了关于爱与生死最为瑰丽的想象。可以说董永和七仙女是一则神话,一则寓言,一个传说,也可以说它是另一种现实。但在本质上,它就是文学本身。发生在孝感关于孝行的这个故事,它所具有的令人迷醉的想象的光芒,以及它在时间当中所获得的永恒意义,与文学的追求是如此的不谋而合。

所以我认为,文学能做什么?答案其实就在这个故事当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04 , Processed in 0.06363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