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5 09:09:47
|
只看该作者
绝妙好辞 书评 新浪读书
书评一:不得不说:妙
文/月下潇湘
记得有个朋友说你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去看《整蛊专家》,我不相信,结果是整个吃饭过程被呛到了好几次;我现在也要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去看《绝妙好辞》,至于为什么,我不想说,就在这一个“妙”字上,呵呵,假如你不听我的话一定要去试的话——
“转眼就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那可是个文学青年的时代,可不巧的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我的诗才涸竭了。整整三四年里,我只写出过一行诗:
‘啊’
听起来有点像惨叫。”
读到这一段我笑出声来,同事们一脸惊奇地看着我问,你一个人在笑什么?
我只好说,锻炼一下笑的肌肉。
就这样笑读下去,读完《红楼梦比琼瑶的小说高明在哪里》却不是大笑了,竟是深有同感会心一笑。
“我从前的一位同事,为了曹雪芹的原籍是辽阳还是丰润,同人相争,一个脑袋打得两个那么大。我那时经常微讽他,现在想来,也是不对的,因为他年纪比我长许多。总之,我要收回原来对红学不恭敬的态度,以后,再听到别人说《红楼梦》里面有全部宇宙人生,秦可卿其实并没死之类的话,我宁可哭,也不笑了。”
原来觉得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有荒谬到好笑的程度的不只是我一人,我们这些百姓在泱泱百家讲坛上无置喙的余地,没那么好的口才只得在一边笑了,可偏偏就有人觉得有趣把那笑意给记下来了,还编成册子,称为《绝妙好辞》。
我仿佛被欺骗了一样,它不过是披上幽默小故事的皮,让你一次次觉得它是如何有趣,如何捧腹,其实背后却有这样一柄刀啊,要么怎么说是笑里藏刀呢。
最终,我哭笑不得。
到此为止,对本书的理解流于浅薄,再往后翻,竟翻出许多典故来,《唐朝一桩耸人听闻的杀人案的量刑分析》,量刑分析?好精确的词,就像给鱼玄机致绿翘于死命的笞挞行为下的定义——“想象性的替代”。鱼玄机想象性地替代为善妒的李亿夫人,从而完成了卑贱身份的想象性升华——她终于由“妾”擢升为“妻”,由“妾”的身份行使了“妻”的权力。对于人性某一种行为的理解,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更准确的概念。
“但是,鱼玄机远远不是最后的裁决者。最后的裁决者(皇帝)出场了,谁也看不见他,谁也听不见他。就是这个无影无形的怪物,把他亲自批准的《唐律》置之不理,判决了杀婢者鱼玄机的死刑。”而这一段又带上了宿命的色彩。不禁感慨,原来自古女子的才华,皆是用来供那些男人玩赏的,再怎么样的争,也只是尽君欢颜罢了,可悲可叹!
书评二:好书没秘密
文/回声
我经常自负地认为,短小的文字没办法持续吸引我的关注,诗,就更是敬谢不敏的高物;我常常为自己曾经有过很高峰的读书体验而骄傲得像只公鸡,也时不时对摆在书店里的东西大事褒贬——而当这本《绝妙好辞》到手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应该适当地闭嘴了。
这本书从任何一个层面上来说,都让我曾经有过的高潮历练感到发虚。
开始的时候我打量它的眼神像俘虏了一只小怪物,因为不合常规的思路让我惊讶。
首先它没有特定的主题,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对了,无主题变奏。——当然,如果你一定要给它找一个主旨,那就是:好的汉语,精妙的文字——在这个情节制胜,长篇为王的快读时代,我真诚地替它以后的日子捏一把汗。江湖中的著名ID王怜花在封底非常有使命感地问了一句,我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汉语?说实话,这让人十分焦虑,也越发对这个封面里面隐藏的文字感到好奇,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应该”的汉语呢?
三七其人,在江湖上一直就是一个传言,就像老六说的那样,是不名之士,却尽得*。对于我等而言,他就像是雪山的山顶,隐约可见,但却无法窥得全貌,只知道《玻璃屋顶》其一,不知道《我为什么与诗人为敌》其二,所以当我从目录中看到开篇就收录了三七流落各处的13篇精悍的小品文时,我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唾沫,让自己的兴奋不至于显得太小家子气。他的这些篇章,像爽快刺激的开胃菜,像盛典前面的焰火表演,他用强大的各类讽喻揶揄一一对诗人、红学家、垂钓者、美容病患者最后还有他自己结结实实地调侃了一番。
为什么让三七打头阵呢?因为接下来出场的是,缪哲。同样是高人隐士,缪哲其人,比三七更难见得首尾。只有5篇文章入选,但每一篇却都纹理细密,气场强大,描述精妙,不仅文白、中西皆通,而且视野开阔,简单地来说,世界被他放平了。我无从考证这位仁兄是否使用的是笔名,但比起三七二十八调侃世界的基本态度,他从最外在的名字到最核心的思想,无一让人在网络文字的世界中对他肃然起敬。
比较奇特的是这里有一些,诗。王怜花、林东威和麦芒的诗,被穿插进来。我本打算假装没看见,跳过了事,但是王怜花的一句“为了看到最后的自己我一活再活”把我的眼光死死地攫住了。这句话有让人瞬间沉静的绝对力量。现在的诗人仍旧不少,诗,却不多见了。收录的这几首,也都是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距今已有些时日,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的情感没有变,那时的这一群作者还都是青春年少,我们现在或许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活下去吧,去看看最后的自己!
真正震撼我的文字,却是35公里的《南方物哀笔记》。温情,感性,风物独特,触角细腻,是整本书带给我的唯一惊喜。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决定对此一言不发,并且独自黯然神伤,以怀念《笔记》中所描画的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So, You See,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玩文字游戏的书,主题信马由缰,然而,精神高蹈,文字精妙,是贯穿始终的标准。哪怕是*的经济学分析,鱼玄机的量刑分析、拉客的经济学分析或是古文段落赏析,抑或是家庭*,都让人有一再读下去的热望。它或许正妙在没有主题,收录的每一篇文字,都有难以概而论之的风味韵致,都在某一种风格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都能让人体验到莫名的*。套用缪哲兄的一句话,那就是“好书没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