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画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5 09:3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画诗    题画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唐寅《纨扇仕女图》



诗画互补意境深远  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往往画中题诗,诗画互补,使意境更加深远。再在画面加盖红印章,使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美。

概念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把文学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因此,画面之有题画诗,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而且,我国历史上有些优秀的题画诗,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可资继承与发扬的艺术珍品。关于题画诗的源流,亦即诗画结合的开端,过去论者意见不太一致。有的人认为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说晋顾恺之的《洛忡赋图卷》便是古代诗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有的人认为题画诗滥觞于宋代,理由是宋代以前绘画作品大都缺少题跋。钱杜的《松壶画忆》便说:“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

文学美术的艺术形式      王冕《墨梅》(自题)

中国画和题画诗都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形式,它们虽为美术和文学两个范畴,但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两者在构思立意上有着不可替代之妙。清代孔衍拭《石村画诀》说:“画上题款诗 ,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 诗 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以上“补画之空处”、“不可侵画位”这两句话,就是给题诗款在画面上,下了极明确的定义。“补空”二字,也就成为画家题诗款时的一个谦虚名词了。这里,题画诗和单为破除画面上单调与平凡所加的题款亦是有区别的,前者因画不能尽意,藉诗以名其意,诗画互相补充、互相阐述,称之“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后者通常都是为便于查考,只题上作者名号和作画年月,有的大约诗不美、书不工,以避开弱点所至。题画诗溢满着画幅的风采,因此长于文辞书法的画家,常将长、短不一的诗文搬到画幅上去,使其产生一种诗绘并工、附丽成观的艺术效果。画家为题画诗创作所发生的美感,常在郑重的注意和研究之中。有的在一幅画画成之后,再考虑诗句的长短与题诗的地位如何与画面相配合。有的则在一幅画的落笔前,也将题画诗的地位同时酝酿在内,或因先有长诗预先多留空白,为题写之用。诚然,诗文有精粗美丑之分,书法有工拙高低之别,若诗跋繁芜,书法不精,这类画作大都会被人们淡忘。据中国美术史记载,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形式时,中国画即披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成了赏析文人画的一种创作追求或审美理想。画家既作诗又作画,不仅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念和启发观赏中国画的想象作用。

诗与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为苏轼题好友慧崇和尚画《春江晓景》诗,如今慧崇的画已不传,而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品。
  一些女画家、女诗人,于对艺术美的鉴赏中,亦不乏情不自禁地道出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追求,创作出题画诗。宋诗人杨妹子善书,著有《题画诗》一卷,其《题马远画梅.绿萼玉蝶》:“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凡御府收藏马远作品,多为她所题。《书史会要》评:“马远画多为其所题,语关情思,人或讥之。”
  宋另一女诗人曹希蕴,著《诗歌后集》,《东坡诗话》云:“希蕴颇能诗,虽于韵不高,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人称“此语最工”。
  元书画家管道升尝画墨竹及设色图进奉,得赐内府上尊酒。皇太后予以很高的礼遇,命坐赐食,奉旨画梅,并命题诗其上,云:“雪后琼枝懒,雪中玉蕊寒,前村留不得,移入月中看。”太后称羡不已。管氏另有《写诗寄外君》:“夫君去日竹新栽,竹子成林夫未来,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清画家黄媛介善山水,工诗词,其《为渔洋山人画山水》云:“懒登小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爱新觉罗氏安郡王岳乐女孙,幼承家学,工写花卉,其《题自画牡丹》:“风风雨雨惜春残,为爱名花倚画栏,淡著胭脂浓著墨,一枝图向画中看。”
  题画诗得之不易,欲工尤难,贵在诗传画外意。

历代佳作墨葡萄  有的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徐渭《墨葡萄》(自题)

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古今画师的题画诗摇曳多姿,嬉笑怒骂,亦庄亦谐皆成趣。 桃花诗  大地逢春,万木争荣,一切生物都在春天来临之际蠢蠢欲动。此乃大自然之规律使然。人非草木,而人类亦如自然界一样闻鸡起舞、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乃至趋炎附势。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诗人笔下往往得到鞭辟入里的描写与表现。请看唐寅的代表作《纨扇仕女图》原题: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无情仔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而其《桃花诗》可谓诗人的如实坦白与自况,足以自警、警人。 墨梅  请看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淡泊名利、一身正气自见。
  清郑板桥在自家画册页上题:“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该诗道出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不满清朝社会现实,但又不愿攀贵媚上,于是借题发挥,内涵深刻,令人咀味无穷。 三陀图  明画家李士达描绘三个驼背老者在一起的《三陀图》,经三人题诗,其意各异。钱允治诗:“张陀提盒去探亲,李陀遇见问原因,赵陀拍手哈哈笑,世人原来无直人。”陆士仁题:“可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文谦光诗:“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陀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

总结  中国画与题画诗作为民族艺术的两种形式,不失为神州艺坛的姊妹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景!

相关帖子

18#
发表于 2010-12-12 12:14:46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12-12 12:14:05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12-11 00:29:03 | 只看该作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8:14 | 只看该作者
从郑板桥题画诗说开去
作者:万里清秋
               从郑板桥题画诗说开去


  

万里清秋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诗书画皆能的人物不少,而称得上全精的人物则不多。由唐至清千余年,屈指算来,除了苏东坡便是郑板桥了. 板桥诗词重视反映百姓疾苦,不屑作熟语;画风飘逸传神,体貌疏朗。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法隶、楷、行三体相参,间亦以画法行之。自称“六分半书”,别出心裁,古拙中见潇洒,自创千古一家。  
   

尽管郑板桥之诗词、书法高度不能与苏氏同日而语,却也独树一帜;而就绘画成就而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间王摩诘()以诗歌绘画传世而不见其字;赵子昂()书法绘画精工绝妙,而诗词无名;唐伯虎()诗书画,堪称一时之秀,但比起苏郑二人的成就、名望,仍然稍逊一筹.至于其他号称全才者,更无法与之比焉!  
   

在郑板桥的绘画中,除兰花而外,墨竹是他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了。在他的笔下,修竹那种傲岸不屈,虚心坚韧,“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肯虚心”的品格,也化作了他一种精神图腾与依托。而画外题款,除了谈论艺术感知外,更直接是个人感情的抒发与心绪的关照。所谓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一点不错。  
   

比如,他给一幅《竹石》,题了这样一首绝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绝句中,修竹那种不怕出身低贱,不畏环境恶劣, 始终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也是他人生经历的一种折射。  
   

郑板桥虽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在他出世时家道早就寥落.父亲郑之本,只是一位廪生出身的塾师而已.素修菲薄,生活自是十分拮据.再加上, 三岁丧生母、十四又失继母等种种接踵而来的不幸,郑板桥的童年、少年是毫无幸福可言。幸好遇到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乳母费氏,给郑板桥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他成长起来。这样看来,说”扎根破岩”绝不为过。  
   

好在郑板桥资质聪慧,向学不辍。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能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在20岁左右便考取了秀才。但后来的求仕之路并不顺畅,可谓是遭遇“千磨万击”。年届不惑才得中举,进士及第已44岁了。蹉跎六年之后,才做吏山东,此时已经50岁。郑板桥诙谐而自嘲似的总结在印章中:”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七品官耳”.  
   

乳母费氏,这位来自底层的劳动妇女,是少年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濡染他年少的心灵;十多年做塾师以及卖画的生涯,又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下层庶民, 因之,他特别同情劳苦大众.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明确表示农夫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有鉴于此,他创作了不少反映百姓疾苦,鞭挞贪官恶吏的诗歌.诸如《逃荒行》、《悍吏》、《私刑恶》等,并且,即便在题画诗中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对百姓的殷殷关切: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氏不仅有言有思,而且有行――在为范、潍两县县令12载的任上,身体力行.勤政爱民,遏制豪强。牵情百姓疾苦,造福一方。在大饥之年,居然不怕逆忤大员而开仓赈济灾民。也因而丢掉不易得来的功名。遭遇如此厄运,他却毫不后悔,在即将离潍时,留给当地父老的一幅墨竹图上,题诗曰: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能有这种品格、这种潇洒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囊橐萧萧”又说明何其廉洁!据史料记载。他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之后,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这样的礼遇,又从侧面衬托出郑板桥的人格魅力。我想,人们对他诗、书、画的酷爱,与此也不无关系。  
   

与郑氏同时代的李啸村赞曰:”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这副对联,以唐代的郑虔(诗书画称善玄宗、肃宗二朝)与挂印辞官的陶渊明做比,把郑氏推崇到了极致.但数百年来没有人认为这是阿谀奉承之词,反觉得评判得恰如其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名人题画诗赏趣作者:邱云  


  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如: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

    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有了更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借助诗的想像,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群众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

    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6:09 | 只看该作者
品画先神韵 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

    摘要: 清人袁枚主张“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在品评中国画时,他从绘画美学接受者角度出发,对中国画的“神韵”把持二元标准。袁枚亦将神韵与其诗学性情主张相联系。在评价画和题画诗时,他不自觉地要求诗风与画风的神韵合一。
    关键词: 袁枚  中国画  神韵  中国诗  性情
    题画诗,顾名思义,题在画上的诗。但是广义地说,凡是以诗或词、曲的形式,内容与画有关的,无论题在画上还是画外,无论是画家本人自题还是由他人题写的都可称作题画诗。题画诗以画为审美对象,就画论画,画家以之表达创作心态、创作经历和画学主张等;鉴赏者以之表达对画家的认识、对画景的描述及观画时的感受。
    清代的袁枚(1716-1798)是著名的诗人,而非画家。但袁枚一生却写了不少与画有关的诗。据其《小仓山房诗集》及诗集补遗所录诗歌作一粗略统计,他的千余首诗歌中约有150多首与画有关,而其诗话中的多首题画诗并未纳入。他曾在《随园诗话》卷七第五七条下说:“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索题者累百盈千,余不能已,随手应酬。尝口号云:‘别号称非古,题图诗不存’偶然翻撷《全集》(按:指《小仓山房诗集》),存者尚多,可见割爱甚难。然所存者,亦十分中之一二。”这里袁枚所谓的题画诗多指的是题人物画诗。这150多首不过是“十分之一二”。可见他当日题画诗之多。
    袁枚的这种非画家本人所作的题画诗正是一个绘画的接受者、欣赏者用自己的艺术想象、自己的艺术知觉和审美情趣去理解、欣赏中国画,表达自己对画境意蕴的领悟的特殊形式。“诗中有画”,诗写的还是画景画意。当然其中在再现画境之外,也多了一分诗人自己诗意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描写画景或与画有关的诗歌来想象画中人或画中物的天资丰韵,推知画家的绘画技法,甚至来了解作为接受者的诗作者的绘画审美观。因为一个评论家或鉴赏家未必一定要是个写手或画工。他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关于写作或绘画的技巧理论。袁枚就是用诗人的眼光和心灵、诗人的审美,尤其是用主张真情、真性的性灵诗人的审美来欣赏中国画的。他的这些诗歌集中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见解,与他其他作品中的相关论述相得益彰。本文要探讨的正是袁枚在他的题画诗中露出的他对绘画艺术理论的独特感受。
                             一
    袁枚《品画》一诗云:“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1]诗中说出了他品画的首要标准是画要先有“神韵”,并用无生气的蛟龙来形容画的毫无神韵。关于形,《淮南子》中就有“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亡矣”句。高诱注曰:“生气者,人形之君,规画人形,无有生气,故曰君形亡。”可见画之生气是人形之君。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达到生气,人形不可弃,但光有人形,无内在的生气,则人形亦不复取。元代杨维桢《图画宝鉴录》“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如画猫者张壁而绝鼠……写真人者即能得其精神。”画就是要写出对象的神来,正如在壁上画猫,如果画出猫呼之欲出的神采,即使是假的,恐怕老鼠看见了还是会害怕的。
    而有关中国画的神韵从来就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各种主张的纠缠点在对画面的虚实要求之外,多在表现对象的形似与神似之间摆动。如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写道“凡生人,亡有物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他认为形与神是互相依存的一对,离了形的神无法存在,而脱了神的形生机全无。但形似只是第一步,神似才是人物画的最高境界。这里的“神似”指的是客体对象的神韵。所以他会超越真实的形而给画中裴楷凭空增加三根毛,会把谢琨置于岩石里,因为此子“宜置丘壑”,也会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再如宋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中“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与后来的徐渭《题百花图长卷》“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我五指栽”一样,都主张画以神似为重。这也是欧阳修《盘车图》中所谓的“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清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中说“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将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更为辩证地表达出来:先要求对象的形似,然后求对象的神似,最后才有可能上升到另一层次的形似。神似之求只有在形似的基础之上,经过认真追求形似的过程,在对对象了然于胸的情形下,才可达到。这里从形似到神似再到不似之似已是经过一个逻辑循环运动的结果了。恰似郑板桥画竹三重境,也正如王若虚口中的“论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滹南诗话》卷中十一条)和石涛《题画山水》中所谓的“不似之似似之”。
    不过由于人物画与山水画表现对象的差异,所谓的“神韵”也应分开来看。尽管如顾恺之绘人或加上三毫,或置之丘壑,以求神现,但总的来说,人物画还是没有完全如山水画那样超越实形。它也表现画家主体对客体的体认,但重点还是放在客体的形上。而山水画,画家浓缩千岩万壑于胸中,再现于咫尺方寸之间,这是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后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那个山水。也正是从“神似—形似—神似”的一个循环。
    袁枚这里重提“神韵”,但他不是从画家即创作主体角度来要求的,而是以一个绘画接受者的身份提出“品画”时的“神韵”问题。为了弄清袁枚“品画先神韵”的真正内涵,我们对他的题画诗也分出题山水画、题花鸟画与题人物画诗来研究。
    因为袁枚题花鸟画的诗只一两首,数量极少,故而不作研究。这里就主要从约占其题画诗三分之一的题山水画诗来看看袁枚的山水画之“神韵”观。
    孔子早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在儒家学者眼中已经具有了人格化的特征,自然中的万物都可以与人的品性相联系。这虽是由物的天然本性而生出的联系,但实际上,自然事物的外在形态倒是退到了次要位置,而表征意味变得固定而且典型。这种比德观的思维定势影响深远,直到袁枚生活的时代还存在。连花鸟画也注重追求表现画家的人格魅力。如八怪创作的梅、兰、竹即是。再从自然与人的关系来看,人生活于自然之中,两者是密切相联的。就自然与文学创作活动的关系来看,恰如金圣叹说“名山大川、奇树妙花者,其胸中所读之万卷之书之副本也。于读书之时,如入名山,如泛大河,如对奇树,如拈妙花焉。于入名山、泛大河、对奇树、拈妙花之时,如又读其胸中之书焉。”[2]对这两者的关系作了一个极好的揭示。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虽是咫尺篇幅,但同样可容纳江山千里,让人欣赏时心情舒畅,兴起方外仙游之心。
    山水画既将抒情写意放在首位,再现的精确性让位给了表现的模糊性,自然是将神似的要求放在首位。袁枚同前人一样,对山水画,并不拘泥于要求再现对象的形似,而追求的是一种笼千山万水于笔下方寸之地的神似之美。实际上他如宗炳,爱好山水,自然亦视山水画为娱情养性之用。他认为有了山水画,即使不能再拥有天然的美,也还是能借画来弥补失去美的不足,同样可以把玩画面来娱情。如他在《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九《何秀才将售出园林画图属题》安慰对方的话:“山虽已卖空存画,卧可常游转胜居。修葺不需题咏满,子孙开卷即吾庐。”因为作为一种在咫尺的卷幅中表现自然变幻的艺术门类,纵然人不能亲历天下名山,但通过“泼烟墨,写云雷,五丁捧笔,万灵磨崖”,同样是“只须一页展开处,但见清都紫府眼前 而崔巍”。[3]
    袁枚对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持有另一标准:重形。他的题画诗中约有三分之二为题人物画诗。这么多的题人物画诗中当然有的只是对画中人物进行了细部描图,有的还一并对画中人展开了其他联想。但袁枚对人物画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题两峰〈鬼趣图〉》中他写道:“画女必须美,不美情不生。画鬼必须丑,不丑人不惊。美丑相轮回,造化即丹青”。[4]罗两峰是扬州八怪之一,善于画鬼。这《鬼趣图》是他看透了人世的黑暗而后作的。袁枚这首诗没有涉及罗聘的绘画动机,但他谈到了罗氏的或者说是他自己的美学理想。他认为绘人物时,对真实人物尤其是美女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美,画美女必须要画出她独特的美来,画给人以美感,由美感才能生出喜爱之情;而对于一些虚幻的物如鬼,鬼的主要特点恰是丑,画鬼就要画出丑。画人物画要抓住对象最重要的特点。画美则美至极点,画丑也须丑到惊人,这样的画方才是成功之作。
    罗两峰就有那种驾驭画笔自如出入美丑的高超画艺。他画人物不局促于形,而是重写意,写出自己心中的客体。罗聘是金农的弟子,曾为其师作画像一幅。袁枚在一首诗中写道:“有弟子兮两峰,洗手天河,描成此幅。充充古貌,奇服。其志,其神……点三毫而辅颊宛然,取侧影而精神愈足。”[5]从这些描述中我们是可以看出罗聘画金农时,虽取白描手法,但为充分表现金农的敦厚之神与其对人的切勉之情志,在取侧影之外,可以如顾恺之画人点上三毫以增神似。
    但袁枚本人对罗氏的绘画重神似即重写意的理论并不完全接受。在绘人物画尤其是为人写生这一点上,袁枚还是看重形似即写实的。他认为人物画的神韵应是隐于形似之后的。这从他对待罗氏为他所作的画像一事即可见出。关于这一事,他在《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集》中均有记载。蒋敦复《随园轶事》中也录了这一条。袁枚《戏题小像寄罗两峰》中说:“两峰以为是我也,家人以为非我也,两争不决。”他对此解决说:“我有二我: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人苦不自知,我之不能自知其貌,犹两峰之不能自知其画也。毕竟视者误耶?画者误耶?或我貌本当如是,而当时天生之者误耶?又或者今生之我,虽不如是,而前世之我,后世之我,焉知其不如是?故两峰且舍近图远,合先后天而画之耶?然则是我非我,俱可存而不论也。”袁枚家人对罗氏所作袁枚画像感到不满,认为不像袁枚,是拘泥于绘画的形似;而袁枚这番话虽有戏谑的味道,被人称为有真名士风采,但这里我们透过袁枚那么多解释的字句之外,看到的是他对人物画中求神似这一点的暗中拒绝。此画目前已不可见,但可以肯定的是罗氏所画袁枚一定有罗氏一贯的风格,其中多了画家的主体的理解,也许如顾虎头添三毫一样,只求表现人物之内在神韵,而不重视绘画中的客观表象的再现。袁枚虽说罗聘画的是他,但又委婉地说画中的他是另一个他,前世或后世的他,而非当下的自己,“是我非我”。袁枚本人收集有各式镜子,生活中也喜照镜子,对自己的容貌认识应较清楚,不至于无法辨识罗氏笔下的他是否像他本人。这里只能说明在袁枚心中,人物画的神似是在其次。当然,这里也有着袁枚安慰家人和罗聘的用意。最终他还是将此图“托两峰代存”。
                             二
    前面我们已分析了袁枚重“神韵”之品画审美理想。而他既是一个诗论家,是以诗人的审美眼光审视中国画,则他对中国诗与中国画的看法就颇有玩味之处。钱锺书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有不同的标准:论画时重视王世贞所谓‘虚’以及相联系的风格,而论诗时却重视所谓‘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钱先生所谓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中论画重“虚”之“虚”,[6]如果就山水画来说,应是指与画中有限的水墨实景相对的底层的空白而生出的一种空远意境。这种画中的无限空间感是人心中的一种感觉,是虚幻的,但与实景相应,流动而富有生气。没有了这种“虚”,实的存在就少了韵味。所谓的“留白天地宽”,所谓“瞻彼阙者,虚室生白”。画面中的空白只点点,产生的意境却是深远的,与实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从布白中,可以看到广阔的天,可以看到缥缈的云,可以看到无边的水……不着一笔而尽得风流。钱先生认为“南宗画的原则也是‘简约’,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因此写道:“这个虚白不是几何学的空间间架,死的空白,所谓‘顽空’,而是创化万物的永恒运行着的道。这‘白’是‘道’的吉祥之光。”
    钱先生以王渔洋之“虚”为中国传统批评中的论画标准。袁枚所处的时代与王渔洋(1634-1711)之时代没有交集,但他提出的诗论主张与之却有交集。他在《再答李少鹤书》中写道:“足下论诗,讲‘体格’二字固佳;仆意‘神韵’二字犹为要紧,体格是后天空架子,可仿而能;神韵是先天真性情,不可强而至。”[7]袁枚也认同诗中神韵的重要。他甚至将神韵与他的性情主张相系。在评价画时,或者说在评价题画诗时,他不自觉地要求诗风与画同的神韵合一。
    袁枚题画诗中涉猎了不少绘画知识,但他更是一名诗人。作为一名诗人,袁枚从诗歌美出发,对题画诗之诗与诗的描写对象———画,从形式上作出了要与题相称的要求。他认为题画诗的形式必须与画的风格相合。他借《随园诗话》卷十四第八○条说:“某画《折兰小照》,求题七古。余晓之曰:‘兰为幽静之花,七古乃沉雄之作:考钟鼓以享幽人,与题不称。若必以多为贵,则须知米豆千,不若明珠一粒也……’”在袁枚的心中,像七古这样的诗体,适合用来题写一些画风豪迈沉雄的作品,而不宜题写那些清淡优美的画。当然若以童二树般天资超绝,逸足奔放,藻思坌涌,也是可以“作七古题画,叠须字韵百余首,与古梅槎枒,同摇风云”。[8]
    一般来说,在题画诗这种以绘画为题材的诗歌中,因为需要对画面做出叙述,强烈体现的是一种空间感,画面形象的描绘和画之意境的体味成为诗写作的重点,多的还是那种绘画之美;而在如咏物等题材的诗中,在时间的一维性的线索之下,用诗来抒发一己之情怀还是重点,物的形象的描绘相对简略。而袁枚认为最妙的题画诗,妙就妙在用朴素的诗语写出了画面的从容之动美与旷远之静美和画面构思之奇。不写画家具有哪些具体的技艺,却通过笔下瞬间盛开的百花,内寓技巧之高超;不写画中何山何水,反写画家创作前的种种选取题材工作,用以暗示画中山水集万千钟灵秀丽于一身的美;不说画家笔下山水如何有新意,却用新妇淡扫蛾眉迎夫之喻点出画家的旧中出新。这些题画诗皆从侧面落笔,从小处着眼,乍视平淡无奇,细味之后,余韵无穷,淡化了空间感,比那些单纯堆砌画面种种要素的题画诗略胜一筹,更是与袁枚一贯的“性灵”诗歌美学主张相合。
    我们常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苏东坡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提出“诗画本一律”的思想。从创造意境的角度说,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而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两者相契合。在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上,袁枚同样认为诗、画意境相通,“诗可入画”。[9]他不止一次地在《随园诗话》中引诗论述诗中有画之意。如卷十第一四条曰:鲁星村“猫迎落花戏,鱼负小萍移”,与宋笠田“护篱小犬吠生客,曝背老翁调幼孙”之句,皆诗中有画。卷六第九九条认为诗如“晓市花间摇短帜,夕阳柳外数归舟”、“烟迷山失浮图影,风紧帆归盏饭僧”皆有画。这里无论是猫、鱼、落花、小萍,还是短帜、夕阳、柳和归舟等意象,都可以用画笔描出,而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静景小景,在诗歌这一艺术中的产生出的意境与绘画中流露出的意境几可一致,都让人觉得静谧、淡雅而又深远。
而诗人若同时亦是善画之人,则受绘画的影响,其诗中亦会有画意。如《随园诗话补遗》卷四第四五条写善画、雅得二王神韵的陈斗泉与袁的步月诗:“作合在山水,南桥风景清。滩声乱人语,岩月隐江城。共有烟霞癖,谁怜羁旅情?来朝理筇屐,华顶拨云行。”又,《杂咏》云:“一行纡回渡翠涯,杳无人迹落苍苔。白云抹断丹台路,知是前峰雨欲来。”诗中亦含画意。他因此非常同意时人山阴陶篁村的诗:“诗不能写者,付之于画;画不能写者,付之于诗。”陶这里就主张诗与画可以互补写境之不足。
    但作为诗人的袁枚认为诗可以补画的不足。他认为就创造意境的能力来说,诗还是比画强。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画出大景的全部,更多的是一种提炼后的平面景物的浓缩。“屋小图能妨”。画家也可以将随园景物无巨细地画出来,但比之更有转换叙述空间的自由度的诗来说,画面毕竟要受制于画纸、画笔与色彩等工具,没有更大的灵活性。绘画是靠线条、色彩、空间等形式媒介来表现、创造意境,当然不能将抽象的情感意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虽说绘画与诗歌最终意境创造的完成必须经过最后的接受过程,但这种因媒介本身的天然局限性而带来的不足,恰是诗歌这种用语言形式来表现的艺术所长的。
    所以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七第九一条说:“唐人咏小女诗云:‘见爷不相识,反走牵娘裾。’是画小女之神。‘发覆长眉侧,花簪小髻旁。’是画小女之貌。‘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是画小女之态。‘爱拈爷笔墨,闲学母裁缝。’是写小女之憨。”这是一条很能说明他观点的材料。画家可以直接画出有覆眉长发、簪花小髻的小女的貌,也可能画出牵着大人衣服,张口问话的神态,或者可以画一拿笔弄墨、做女工的小女,但是,画面毕竟是静止的一个瞬间,在传情达意方面比起诗歌来讲略有不足。况且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存在:“生来绝色原难画”,绘画只可接近那个美,但不能穷尽。所以那种“渠渠问”、“步步随”、“爱拈”、“闲学”的意只有用语言形式才会表达得明晰。袁枚干脆地宣称:“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更无怪他会写道:“想送随园到汝前,商量图画与吟笺。画来不若吟来好,元九曾夸白乐天。”
    不过,袁枚这种对诗歌表情达意功能认识的不足之处正在于他只看到诗达意优于画,而对于诗歌语言不具有绘画那样直接可视性,和绘画形式因种种形式媒介的关系造成表意模糊、言情宽泛,而给人的极大想象空间和自由的认识不够。
注释:
    [1] 《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九。
    [2]《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页8。
    [3] 《题曹麟书学士天下句山图即送其乞假归里》,《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
    [4] 《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七。
    [5] 《题冬心先生像》,《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六。
    [6] 《中国诗与中国画》,《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页22。
    [7] 《小仓山房尺牍》,卷十。
    [8] 《童二树诗序》,《小仓山房续诗集》,卷二十八。
    [9]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第一四条。
附录: 袁枚题画诗目录
诗集卷二
为保井公题《摇鞭图》;
题金正希先生画《达摩画》;
题钱屿沙编修《峰青草堂图》;
        卷七
题《张忆娘簪花图》五首;
宋逸俊秀才《宫门待漏图》三首;
徐题客《穿云沽洒图》;
王景言《镜岩图》;
卷九
倪素峰《归棹图》;
朱草衣《寒灯课女图》;
翁霁堂《三十三山草堂图》;
    卷十
    题程广川《载鹤图》,送姚小坡物景州三首;
    题画《白头翁》;
    卷十二
    为王寿峰题《问天图》,仿玉川体;
    《出塞图》;
    卷十三
    《美人弹琴图》;
    题李晴洲《天际归舟图》;
    卷十五
    题曹麟书学士《天下名山图》,即送其乞假归里;
《话桑麻图》为方绮庭明府题三首;
卷十六
题武午桥《相马图》;
题《塞上吟》赠李观察;
《呼龙耕烟图》为钱相人观察题;
卷十七
题前朝董姬小像;
《枕剑图》为李开周作;
卷十八
题沈秀君《抱书图》;
题永竹岩《双美读书图》;
董畅庵《守砚图》;
俞楚江《潇湘看月图》;
卷十九
题蒋苕生太史《归舟安稳图》;
再题生同《公宴图》;
何秀才将售出园林,画图属题;
卷二十
曼亭画《牵衣图》送儿出六,又索诗;
故人刘鲁原起官甘肃,以《乘风破浪图》属题;
题画《葡萄》应砚圃太守命,即以送行;
题叶花南庶子《空山独立》小影;
题朱南湖观察《学稼图》;
    卷二十一
    题苕生《黻佩图》;
    卷二十二
    高制府《据鞍习图》二首;
    岳水轩《烧丹图》;
    题《黄楼春望图》寄杯小坡观察;
    萧松浦《中流放棹图》;
    卷二十三
    题王山解谷明府《秋林遗照》;
    卷二十四
    题陶太守《东井品泉图》;
    题梁景山画竹送往和州;
    题童二树画梅;
    题《江天云树图》,送陶悔轩太守观察广东三首;
    嘉兴春雨,老人摘杨梅汁画牡丹花属余题句;
    题万华亭《持筹握算图》;
    卷二十五
    悔轩太守《长淮利涉图》;
    题《黄梁梦枕图》;
    黄信生《独立图》;
    题陈省斋太守《云溪书屋图》;
    题画;
    《养马图》;
    题亡友梅式庵画册二首;
    题《夏山图》赠曹谷堂;
    《琴城课士图》为卢太守存斋题;
    题袁惠《南湖图》;
    卷二十六
    题万九沙先生小像;
    与严立堂诸公湖楼小集,题《折花图》赠高校书三首;
    余将返金陵行有日矣,药洲转运招同王梦楼探花、金柘田状元集一分屋,题唐子畏《夜堂赋别图》;
    吴协璜《把酒对月图》;
    题南浦观察《双鹤对立图》;
    卷二十七
    《牵车图》;
    题罗两峰画丁敬身像;
    题两峰《鬼趣图》三首;
    题板桥《遗迹图》三首;
    翠蕊登《听雪图》;
    卷二十八
    题史氏家藏文靖公《玉堂归娶图》四首;
    题何春巢《卖花图》四首;
    瞻康乐公像;
    题冬心先生像;
    卷二十九
    品画
    题俞企延先生遗像二首;
    题鲁星村小像;
    卷三十
    题苕生《桐下听箫图》;
    翟莼《江意钓图》;
    过永州太守王蓬心留饮署中,属题小像;
    卷三十一
    题邹若泉《牧羊图》二首;
    《检书图》为卢抱经学士题;
    卷三十二
    题骆秀才《乞食歌姬院图》二首;
    题漪香夫人《采芝图》;
    题成啸崖《梦游清凉山图》;
    孙子潇抱西河之戚,绘《佳儿重生图》索诗二首;
    王若农《蓬莱阁读书图》;
    《洗马图》;
    孙晋山《幽涧鸣琴图》;
    谢女弟子碧梧、兰友题《随园雅集图》三首;
    蔡吕桥《江楼唤鹤图》;
    题《竹初庵》赠树马参主人;
    题奇方伯《天马行空图》;
    题《我我图》;
    奇方伯《少时冬日读书图》二首;
    卷三十三
    到清江题河库观察谢蕴山先生《种梅图》四首;
    到和州题宋刺史竹梧《清啸图》;
    卷三十四
    题王云上《西庄草堂图》;
    庆树斋尚书别三十年,今春奉命赴浙。余迎谒扬州,出《听其所止图》命题,八首;
    题骆佩香《秋灯课女图》;
    吴兰雪秀才《拜梅图》;
    卷三十五
    题阿雨窗转运《秋林待鹤图》;
    题祝芷堂给谏《接叶亭图》四首;
    左兰城《银河洗笔图》;
    香亭家居八年忽将赴阙,临行画《烟云供养图》索题三首;
    章观察《挂车山丙舍图》;
    卷三十六
    题侄妇戴兰英《秋灯课子图》;
    题竹宜夫人《玉堂春晓图》二首;
    《碧峰吟社图》为秦小岘观察题;
    吴棕坪太史《涤砚遗图》,附棕坪先生王坦《自题小照》诗;
    《龙山慈孝堂图》为鲍肯园题;
    蒋梅庵出示尊甫容斋先生偕友申耜先天台采药图遗照,为题一律;
    题赵碌亭先生《对松山图》二首;
    徐明斋《投笔丛军图》;
    骆佩香女士《归道图》二首;
    题妙巾女子《琼楼倚月图》六首;
    题归佩珊女士《兰皋觅句图》;
    题《天平揽胜图》为珊珊女子作二首;
    卷三十七
    题李惠圃《玩石图》;
    《浔阳客况图》;
    法大司成《诗龛图》;
    吴韦亭赴千叟宴,归画《赐杖图》求题三首;
    补遗卷一
    蒋诵先《复园宴集图》;
    顾稼梅《春溪放艇图》;
    彭芝庭少宰招饮,即席命题《南陔图》二首;
    《双美读书图》三首;
    周石帆学士《秋林觅句图》;
    蓝士贤刺史乞病归,以画像四幅属题;
    题方问亭宫保《贮兰图》;
    蒋秦树中书以《垂钓》、《扈跸》两图属题;
    补遗卷二
    题沈秀才《洗砚图》;
    题何兰庭《红袖添香图》二首;
    题实堂主人《雪滩鸿影图》;
题画;
尹宫保幕府钮牧村《骑牛图》二首;
李竹溪《观稼图》;
题蒋愚谷《海市图》;
余与省堂观察同学,同年垂五十载矣,花甲后各生子女遂订婚姻。冬至前七日省堂为蹶父相攸之事小住随园,出姚夫人小照命题四首;
        梅圃临石田画作自己小像索题。

(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4:56 | 只看该作者
苏轼题画诗汇编
2009-12-08
【作者】陈才智

弁言

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一言以蔽之,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或即兴,或酝酿,或自题,或他题,或题画内,或题画外。

广义的题画诗,除指题在画上的诗外,还可包括咏画论画赞画诗,即观画人因画作内容有感而发,可以脱开画面独立存在的诗作。早期的“题画诗”大多属于此类。这类诗作,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风而议论画理,或开拓画面而深化意境,内容极为繁复。

狭义的题画诗则是专指画家在画幅完成之后、抒发画中意境所赋、题写在画幅上的诗作。这类作品以书法为媒介,把诗直接题写于画面上,使诗与画作相融合,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同时也便有了独特的艺术内涵。这种狭义的题画诗集诗、书、画为一体,是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指出:“在画幅上题诗、写字,藉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藉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在西洋画上题句即破坏其写实幻境),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美学与意境》151-152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

清人方薰《山静居论画》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虽然苏轼的画迹存世仅数幅,且多是一时遣兴之作,并无题诗。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式古堂画考》卷十一认为,直接题写画面之诗,自苏轼题文同《竹枝图》始。《题文与可墨竹》叙云:“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 虽是“作诗其侧”,与后来题画诗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同,但这毕竟已是题诗于画上,与另纸书之的题画方式有了本质的区别,以致这种“文画苏题”的形式成了当时和后来人们鉴别文同画作真伪的一个标准(参见张高评《宋诗之传承与开拓》265页,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杨学是《诗画的晤对与璧合———论题画诗》,《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张晨《中国诗画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177-178页)则认为,“文人画”理论的奠基者苏轼首开画内他题诗的记录。他的《题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首画内题诗(准确地说,是书诗于卷末),是题画诗由画外步入画内的最初标志。

凡例
一、 本《汇编》取广义的题画诗,编录苏轼咏画题画论画诗共计102题157首。主要参考了以下四种文献及《苏轼题画诗 相关研究文献》的有关论文:(1)李栖《两宋题画诗论》(台北:学生书局,1994年7月;又见于李栖《苏氏兄弟绘画观的考察——以题画诗、画题跋作比较》,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所主编《第一届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348页,高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该文统计苏轼题画诗有96题145首。(2)《四部丛刊》本《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一至卷十二“书画类”共计70题114首,其中“画类”63题104首。(3)南宋孙绍远编选《声画集》八卷(有《四库全书》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题画诗总集,分类有古贤、故事、佛像、神仙、美人、山水、林木、花卉、畜兽、虫鱼等26门,收录唐宋以来咏画之作近八百首,其中苏轼夺魁,凡146首(据张高评《宋诗之传承与开拓》365页,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4)清康熙陈邦彦等编选《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是目前研究中国题画诗最有参考价值的巨著,分为天文、地理、山水、名胜、写真、树石、花卉、人事、杂题等30类,录诗8962首,其中两宋题画诗1189首,114人,仍以苏轼居冠,凡109首(据东方乔《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二、 本《汇编》根据苏轼咏画题画诗所咏所题画科,分为人物、山水、马牛、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四类。其中人物类26题,山水类29题,畜兽类14题,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类33题。中国绘画的传统分类,有的分四科(门),有的分六科、八科、十科以至十三科。最简单的分法,即分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其中“花鸟画”一科内,包括了松竹、蔬果、虫鱼、畜兽和“博古”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所记唐画有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等六科(门),据王伯敏《从画花画鸟到花鸟画的形成》(收入其《中国绘画通史》下册附录,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12月)云,这是“花鸟”二字作为画科,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被提出。宋人《宣和画谱》(《丛书集成初编》本一六三二至一六三三册)分为十科门,即道释、人物、宫室、蕃族、山水、龙鱼、畜兽、花鸟、墨竹和蔬果。

三、 本《汇编》文字主要依据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1版,1996年11月第4次印刷),参校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每首诗题之后附《苏轼诗集》、《苏轼诗集合注》之页数。


一、人物
1. 《次韵水官诗》(并引)86页;85页(五古)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熊冠金络额,豹袖拥旛方亶。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2. 《王维吴道子画》108页;153页(杂言)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3.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170页;135页(七古)
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从双狻。当时修道颇辛苦,柏生两肘乌巢肩。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画师不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来诗所夸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4.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三首》459页;436页(五律)
寓世身如梦,安闲日似年。败蒲翻覆卧,破裓再三连。劝客眠风竹,长斋饮石泉。回头万事错,自笑觉师贤。
妙迹苦难寻,兹山见几层。乱峰螺髻出,绝涧阵云崩。措意元同画,观空欲问僧。莫教林下意,终老叹何曾。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成败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附【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5. 《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829页;806页(七古)
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已将铁石充逸少,(殷铁石,梁武帝时人。今法帖大王书中有铁石字。)更补朱繇为道玄。(世所收吴画,多朱繇笔也。)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吴生画佛本神授,梦中化作飞空仙。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我昔长安见此画,叹惜至宝空潸然。素丝断续不忍看,已作蝴蝶飞联翩。君能收拾为补缀,体质散落嗟神全。志公仿佛见刀尺,修罗天女犹雄妍。如观老杜飞鸟句,脱字欲补知无缘。问君乞得良有意,欲将俗眼为洗湔。贵人一见定羞怍,锦囊千纸何足捐。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6.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按,《式古堂书画考》云:三贤像,李伯时所画)564页;543页(七绝)
谁将射御教吴儿,长笑申公为夏姬。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范蠡。)
浮世功劳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张翰。)
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陆龟蒙。)

7. 《赠写真何充秀才》587页;560页(七古)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8. 《赠写御容妙善师》770页;749页(七古)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9.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798页;1429页(七古)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10. 《续丽人行》(并引)811页;782页(七古)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11.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1029页;995页(七绝)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朱陈村,在徐州萧县。)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12. 《题孙思邈真》1256页;1197页(七绝)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13. 《虢国夫人夜游图》(按,张萱画)1462页;1366页(七古)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14. 《赠李道士》(并叙)1533页;1446页(七古)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孙。幼而善画,既长,读庄、老,喜之,遂为道士,赐号妙应,事母以孝谨闻。其写真,盖妙绝一时云。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乐天为翰林学士,奉诏写真集贤院。)

15. 《书〈浑令公燕(宴)鱼朝恩图〉》(按,周昉画)1759页;1669页(七绝)
咸宁英气似汾阳,夜饮军容出红妆。不须缠头万匹锦,知卿未办作吕强。

16. 《书〈破琴诗〉后》(一题《观宋复古画叙》)(并叙)1770页;1686页(七绝)
余作破琴诗,求得宋复古画邢和璞于柳仲远,仲远以此本托王晋卿临写,为短轴,名为《邢房悟前生图》,作诗题其上
此身何物(一作“处”)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偶见一张闲故纸,便(一作“更”)疑身是永禅师。
按:此诗咏人物,借画抒情,形式为七言绝句,题上有“作诗题其上”句,可知直接在画面上题诗,或在此时,因无实物证明,谨书此以为参考。
附1【王晋卿前生图偈】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前生图,以寄其高趣。东坡居士既作《破琴》诗以记梦异矣,复说偈言。
附2【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前生图以寄其高趣东坡居士既作破琴诗以记异梦矣复说偈云】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身后身事。戏赠秀老
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附3【书仲殊琴梦】
元祐六年三月十八日五鼓,船泊吴江,梦长老仲殊弹一琴,十三弦颇坏损而有异声。余问云:“琴何为十三弦?”殊不答,但诵诗曰:“度数形名岂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梦中了然谕其意,觉而识之。今晚到苏州,殊或见过,即以示之。写至此,笔未绝,而殊老叩舷来见,惊叹不已,遂以赠之。时去州五里。
附4【破琴诗】(并叙)1768页;1684页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问之殊,盖不知。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新琴空高张,弦声不附木。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17. 《阎立本〈职贡图〉》1831页;1746页(七律)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庞。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征封伦恨不双。

18.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1994页;1882页(七古)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19. 《题毛女真》2005页;1899页(七绝)
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

20. 《次韵子由书清汶老所传秦湘二女图》2007页;1902页(七古)
春风消冰失瑶玉,我本无身安有触。羊生得妇如得风,握手一笑未为辱。先生室中无天游,佩环何处鸣风瓯。随魔未必皆魔女,但与分灯遣归去。胡为写真传世人,更要维摩一转语。丹元茅茨只三间,太极老人时往还。点检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21.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按,吴道子画)2027页;1924页(七古)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使君坐啸清梦余,几叠衣纹数襟袂。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22.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2542页;1499页(五古)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23. 《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2543页;1499页(五律)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

24.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增隐峦所作题诗于其下》(一题《题惠州灵惠院》)2558页;1967页(七绝)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相逢莫怪不相辑,只见山僧不见公。

25. 《自题金山画像》2641页;2475页(六绝)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6. 《次韵借观〈睢阳五老图〉》2649页;2484页(七律)
国老安荣心自闲,紫袍金带旧簪冠。星骑箕簸扬糠秕,斗掌权衡表汉桓。冬有愆阳嫌薄热,夏多沴气畏轻寒。赖得五贤清雅出,俾人敬慕肃容看。

二、山水
1. 《李颀秀才善画山水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527页;503页(七律)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年来白发惊秋速,长恐青山与世新。从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林春。

2.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698页;665页(七律)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3.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孔宗翰)91页;761页(七绝)
《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孔宗翰)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东望七闽,南望五岭,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蕃丽,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叹矣。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从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谲怪,《禹贡》之所书,邹衍之所谈,相如之所赋,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后之君子,必将有感于斯焉。乃作诗八章,题之图上。
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
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白鹊楼前翠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蟑绕螺亭。
使君那暇日参禅,一望丛林一怅然。成佛莫教灵运后,着鞭从使祖生先。
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濛。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烟云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想见之罘观海市,绛宫明灭是蓬莱。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4.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872页;845页(杂言)
山苍苍,江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5.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900页;876页(五律)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6. 《惠崇春江晚景》(按晚当作晓)(亦作《书衮仪所藏惠崇画二首》)1401页;1334页(七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7.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1482页;1401页(七古)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着。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8. 《郭熙画秋山平远》(潞公为跋尾)1509页;1427页(七古)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9.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1540页;1453页(七绝)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10. 《书皇亲画扇》1524页;1435页(七绝)
十年江海寄浮沉,梦绕江南黄苇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

11.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1524页;1435页(七绝)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曾独往,何有解作挂猿枝。

12.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蟑图》(王晋卿画)1607页;1526页(七古)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13.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1609页;1527页(七古)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却因病瘦出奇骨,监车之厄宁非天。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嫮夸连娟。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柳子厚有《囚山赋》。)

14.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1613页;1532页(七绝)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
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15. 《书王定国所藏王晋卿画著色山二首》1638页;1547页
白发四老人,何曾在商颜。烦君纸上影,照我胸中山。山中亦何有,木老土石顽。正赖天日光,涧谷纷斓斑。我心空无物,斯文定何间。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五古)
君归岭北初逢雪,我亦江南五见春。寄语风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识山人。(七古)

16.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1770页;1679页(七律)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子美诗云: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17.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1772页;1681页
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六绝)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水不回。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七绝)

18.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1773页;1681页(七绝)
【山阴陈迹】
当年不识此清真,强把先生拟季伦。等是人间一陈迹,聚蚊金谷本何人。
【雪溪乘兴】
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从何处来。
【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西塞风雨】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蒻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19. 《题王晋卿画后》1774页;1687页(七绝)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20. 《题王晋卿画》2790页(《〈苏轼诗集〉增补》据《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三,《适园丛书》本增补)(七绝)
两峰苍苍暗石壁,中有百道飞来泉。人间何处有此景?便欲往买二顷田。

21.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二首)1598页;1512页(七绝)
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
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

22.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又见于苏过《斜川集》)1974页;1875页(五古)
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谁施大圆镜,衡霍入户牖。得之老月师。画者一醉叟。常疑若人胸,自有云梦薮。千岩在掌握,用舍弹指久。低昂不自知,恨寄儿女手。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浮游云释峤,宴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

23. 《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2369页;2222页(五律)
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迢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撚须句。

24. 《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一题《李伯时画其弟亮功旧宅图》)2413页;2260页(七律)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牲鸭散平湖。

25. 《题李景元画》2594页;2414页(七绝)
闻说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笔势澜翻。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华亭李景元。

26. 《题王维画》2598页;2419页(七古)
摩诘本词客,亦自名画师。平生出入辋川上,鸟飞鱼泳嫌人知。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行吟坐咏皆自见,飘然不作世俗辞。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山绝涧开重帷。百年流落存一二,锦囊玉轴酬不赀。谁令食肉贵公子,不觉祖父驱熊罴。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璨传新诗。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厘。谪官南出止均颍,此心通达无不之。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人言摩诘是初世,欲从顾老痴不痴。桓公崔公不可与,但可与我宽衰迟。 桓玄尝窃长康画,崔圆尝使摩诘画壁。

27. 《和张均题峡山》2599页;2421页(五律)
孤舟转岩曲,古寺出云坳。岸迫鸟声合,水平山影交。堂虚泉漱玉,砌静笋遗苞。我为图名利,无因此结茅。

28. 《书李宗晟〈水帘图〉》2624页;2453页(七绝)
宗晟一轴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29.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一说此诗当为苏辙作)2726页;2361页(五古)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径归不复往,蛮壑空在目。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轴。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嗟予缚世累,归未有茆屋。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附【跋卢鸿学士草堂图】
此唐卢丞相、段文昌本,今在内侍都知刘君元方家。元祐三年七月,予馆伴北使于都亭驿,刘以示予,为赋此篇。迨、过远来省,书令同作。

三、畜兽
1. 《书韩幹牧马图》721页;692页(七古)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皇(“榦”,木换马)。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德隐驽顽。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剪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平沙细草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2. 《韩幹马十四匹》(按:当为十六匹,后人属题偶误)767页;746页(七古)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 鬃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3.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幹马》1502页;1420页(七古)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天马西来从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幹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余皮。烦君巧说腹中事,妙语欲遣黄泉知。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

4. 《书韩幹二马》2389页;2235页(七绝)
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岳湛有妍姿。

5. 《韩幹马》2630页;2461页(七绝)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真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

6. 《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1588页;1500页(五律)
督邮有良马,不为君所奇。顾收纸上影,骏骨何由归。一朝见萦策,蚁封惊肉飞。岂惟马不遇,人已半生痴。

7.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1590页;1502页(七律)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8. 《试院观伯时画马绝句》2621页;2450页(七绝)
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看马欲马展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附【书试院中诗】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领贡举事,辟李伯时为考校官。三月初,考校既毕,待诸厅参会,故数往诣伯时。伯时苦水悸,愊愊不欲食,作欲马展马以排闷。黄鲁直诗先成,遂得之。鲁直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从横。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啮逢一豆。眼明见此玉花怱,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子瞻次韵云:“少年鞍马勤远行,夜闻啮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千重故纸钻未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怱,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蔡天启、晁无咎、舒尧文、廖明略皆继,此不能尽录。予又戏作绝句:“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看马欲马展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伯时笑曰:“有顿尘马欲入笔。”疾取纸来写之后。三月六日所作皆是也。眉山苏轼书。

9. 《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1567页;1480页(七古)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黄有老母。)

10. 《和叔盎画马次韵》(按,赵伯充画)1944页;1842页(五律)
天骥德力备,马外龙麟中。皇天不遗言,兀与图画同。驽骀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驾均一至,何事籋云风。

11.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1966页;1866页(杂言)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寻山跨坑谷,腾走卓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12. 《韦偃牧马图》2397页;2246页(七古)
神工妙技帝所收,江都曹韩逝莫留。人间画马惟韦侯,当年为谁扫骅骝。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垅头。沙苑茫茫蒺藜秋,风雾鬣寒飕飕。龙种尚与驽骀游,长秸短豆岂我羞。八銮六辔非马谋,古来西山与东丘。

13. 《书〈龙马图〉》2624页;2454页(七绝)
先皇御马三千匹,伏下曾骑玉骆骢。金鼎丹成龙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14. 《申王画马图》(或谓为蔡肇作,姑存疑)2711页;2347页(七古)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两坊岐薛甯与申,凭陵内厩多清新。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骊山射猎包原隰,御前急诏穿围入。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从天回。五家锦绣变(一作“遍”)山谷,百里舄珥遗纤埃。青骡蜀栈两(一作“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回首追风趁日飞( 一作“苜茫连天鸟自飞”),五陵佳气春萧瑟。

附:《九马图赞》,见周义敢《苏轼的题画诗》,《东坡诗论丛》82页(《苏轼研究论文集》第二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610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
附:《画马图赞叙》:“元祐初,上方闭玉门关,谢遣诸将……然上方恭默思道,八骏在庭,未尝一顾。其后圉人起居不以时,马有毙者,上亦不问……于时兵革不用,海内小康,马则不遇矣,而人少安。”

四、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
1.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1392页;1361页(五绝)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2.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1439页;1392页(五古)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3.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1522页;1433页(五律)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可怜先生槃,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 《自题临文与可画竹》2652页;2487页(七绝)
石室先生清兴动,落笔纵横飞小凤。借君妙意写筼筜,留与诗人发吟讽。

5.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1234页;1179页(七古)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6. 《余归自道场何山遇大风因憩耘老溪亭命官奴秉烛捧砚写风竹一枝题诗云》,周义敢《苏轼的题画诗》题为《风竹》,见《东坡诗论丛》(《苏轼研究论文集》第二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84页
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美人为破颜,正似腰支袅。
按,此诗四句系《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倒数第六至三句,只最后一句作“怜此腰肢袅”,文字小异。当为讹成无疑。【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五古)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洞庭在北户,云水天渺渺。庵僧俗缘尽,净业洗未了。十年画鹊竹,益以诗自绕。高堂俨像设,禅室各深窈。奔泉何处来,华屋过溪沼。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长松度翠蔓,绝壁挂啼鸟。我友自杭来,尚叹所历少。归途风雨作,一洗红日燎。俄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舟人纷变色,坐羡轻鸥矫。我独唤酒杯,醉死胜流殍。书生例强狠,造物空烦扰。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美人为破颜,怜此腰肢袅。明朝更陈迹,清景堕空杳。作诗记余欢,万古一昏晓。

7.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2018页;1913页(五古)
闻君谈西戎,废食忘早晚。王师本不陈,贼垒何足刬。守边在得士,此语要而简。知君论将口,似我识画眼。笑指尘壁间,此是老牛戬。平生师卫玠,非意常理遣。诉君定何人,未用市朝显。置之勿复道,世俗固多舛。归去亦何须,单车渡殽渑。如虫得羽化,已脱安用茧。家书空万轴,凉曝困舒卷。念当扫长物,闭息默自暖。此画聊付君,幽处得小展。新诗勿纵笔,群吠惊邑犬。时来未可知,妙斫待轮扁。

8.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2347页;2207页(七绝)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惟有长身六君子,依依犹得似淇园。

9.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戳鸜鹆》(子舟,黄彝。一说,此诗为黄庭坚作)2723页;2358页(七律)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对语双鸜鹆。鸜鹆之肉不可食,人生不才果为福。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未知笔下鸜鹆语,何似梦中蝴蝶飞。

10. 《柏石图诗》(并叙)1578页;1136页(五古)
陈公弼家藏《柏石图》,其子慥季常传宝之。东坡居士作诗,以为之铭。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11.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1961页;1861页(七古)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12. 《王伯敡所藏赵昌画四首》1334页;1266页(五古)
【梅花】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黄葵】
弱质困夏永,奇姿苏晓凉。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古来写生人,妙绝谁似昌。晨妆与午醉,真态含阴阳。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芙蓉】
清飙已拂林,积水渐收潦。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山茶】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13. 《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一题《王晋叔所藏画跋尾五首》)2395页;2242页(七绝)
【徐熙杏花】
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赵昌四季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踯躅】
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开卷例知归路近,剑南樵叟为施丹。
【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山茶】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14. 《题杨次公春兰》1694页;1610页(五绝)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15. 《题杨次公惠》1695页;1610页(五绝)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16. 《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1606页;1523页(七绝)
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
丑石寒松未易亲,聊将短曲调长人。乘轩故自非明眼,终日僛僛舞爨薪。

17. 《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谢》1837页;1846页(五古)
问予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餐,字瘦还可愕。高标忽在眼,清梦了如昨。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岂待相顾言,方为不朽托。子云老执戟,长孺终主爵。吾当追乔松,子亦鄙卫霍。

18.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1525页;1436页(五古)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19. 《书艾宣画四首》1574页;1485页(七绝)
【竹鹤】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黄精鹿】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杏花白鹇】
天工翦刻为谁妍,抱蕊游蜂自作团。把酒惜春都是梦,不如闲客此闲看。
【莲龟】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

20. 《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1282页;1282页(七绝)
露叶风枝晓自匀,绿阴青子净无尘。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

21. 《韩康公坐上侍儿求书扇上二首》1565页;1469页(七绝)
窗摇细浪鱼吹日,手弄黄花蝶透衣。不觉春风吹酒醒,空教明月照人归。
一一窗扉面水开,更于何处觅蓬莱。天香满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来。

22.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1286页;1229页(五古)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惨淡云水昏,晶荧沙砾碎。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节。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23. 《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2454页;2298页(七绝)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骑鲸得所归。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

附1【追忆郭功父观余旧画雪鹊,复作二韵寄之,时在惠州】此诗为郭功甫作。
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
附2【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

24. 《惠崇芦雁》2770页;2394页(五绝)
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

25.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1299页;1236页(五绝)
【促织】
月丛号耿耿,露叶泣漙漙。夜长不自暖,那忧公子寒。
【蝉】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虾蟆】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蜣螂】
洪钟起暗室,飘瓦落空庭。谁言转丸手,能作殷床声。
【天水牛】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蝎虎】
跂跂有足蛇,脉脉无角龙。为虎君勿笑,食尽虿尾虫。
【蜗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鬼蝶】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26. 《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1685页;1597页(五绝)
宛转回纹锦,萦盈连理花。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27. 《画车二首》2442页;2286页(七绝)
何人画此双轮车,便是当年欹器图。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契免疏虞。
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恻寒泉独自清。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28. 《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一题《憩寂图》)2541页;1491页(七绝)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附【题憩寂图诗 并鲁直跋】
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苏子瞻、李伯时为柳仲远作《松石图》。仲远取杜子美诗“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着,偏袒右肩露双脚,叶裹松子僧前落”之句,复求伯时画此数句,为《憩寂图》。子由题云:“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因次其韵云:“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题作辋川诗。”文与可尝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虽不及,石似过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句。
或言:子瞻不当目伯时为前身画师,流俗人不领,便是诗病。伯时一丘一壑,不灭古人,谁当作此痴计。子瞻此语是真相知。鲁直书。

29.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2587页;2407页(七绝)
短翎长喙喜喧卑,曳练双翔亦自奇。赖有黄鹂斗嬛好,独依藓石立多时。
绿阴青子已愁人,忍见中庭燕麦新。周怅刘郎今白首,时来看卷觅余春。

30. 《扇》2785页(《〈苏轼诗集〉增补》)(七绝)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

31.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277页;252页(七古)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32. 《失题三首》(或谓为苏过作)2655页;2491页(六绝)
木落沙明秋浦,云卧(原注:疑当作归)烟淡潇湘。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
望断水云千里,横空一抹晴岚。不见邯郸归路,梦中略到江南。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33. 《墨花》(并叙)1353页;1287页(五古)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3:43 | 只看该作者
名人题画诗趣生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摘
  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
  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图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   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   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画家虽没写出,却收到了诗中缺字点题的艺术效果。仔细赏画品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情趣盎然。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爱梅,在他笔下画的最多的也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画中题诗云:“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他花前倾一杯。”画家借助题画诗把自己痴情梅花的心境,流露在画面上,表现出画诗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享有书画实践家和理论鉴定家之誉的谢稚柳,在其所作的《牡丹图》中题诗云:“富贵黄家未足珍,江南野兔愿为邻;岂有梦中传彩笔,自商落墨染朝云。”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作者多年探讨湮没已久的落墨法的流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42:37 | 只看该作者
不尽人意的题画诗转载


    因画中无诗,需画外题诗,故古时文人作画必题诗。先有诗,再据意作画者,为诗意图,其所选诗多为名家名篇,如王时敏有《作杜甫诗意图》,是其晚年的纯青之作,王原祁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意图》,是其盛年的得意之作,袁耀有《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意图》,是其界画之外难得的精品。而多数题画诗则是先有画后题诗的,有自题者,也有延请闻达宿望代题者,更有后人题前人者。此类题画诗俯拾皆是,铺天盖地,但可恭维赞许、称颂显扬者却是九牛一毛,形单影只。除了杜甫那首“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画鹰》诗、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的《金陵图》、苏轼那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题惠崇春江晓景图》王冕那首“我家洗砚池边树”的《墨梅》诗、郑思肖那首“宁可枝头抱香死“的《画菊》诗、郑板桥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诗外,让人轻易记起的着实微乎其微,屈指可数。吴昌硕的《缶庐集》有五卷之多,却不见有上口传布者一二。苏东坡题王维《蓝田烟雨图》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只能算题赞跋语了,历代名士,特别是名诗人作题画诗者车载斗量,却独不流传广布,这种现象不能说不蹊跷。
    画之襟怀与诗之器宇、诗之韵致与画之意趣毕竟不同,虽说都属文人画,但在文人的范畴内,诗人画家却是术有专攻、能有偏重。在某一领域攀抵巅峰者,凤毛麟角,实属不易,使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有机结合,呈双峰并峙者,更是寥若晨星,难上加难。一次,启功问溥儒书画方法与道理,心畬先生言: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会好。开始启功以为是在搪塞,后来同样的问题又问及他的启蒙老师贾羲民先生,虽未商量,却有类似的回答。每次拿自己的作品就教,心畬先生总是不大注意看,随便过目之后,即问:“你作诗了没有?”启先生后来重拾画笔,“不知怎么回事,画完了,诗也有了。还常蒙观者谬奖,说我那些小诗比画好些。” 心畬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苏轼所说的“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大概也是此意。
    画境首创,题画诗必是先受感染,再有感怀,于是画之意象便成了尺幅上的田字框、米字格,多多少少拘泥了诗之笔触,抑制了意之来势。于是便有了倪瓒自题《山树真迹图轴》中“石上苔纹湿,阶前惠草消”、沈周自题《听泉图卷》中“春雨沐野草。处处作丛碧”这样的浅显直白,轻描淡写,便有了董其昌题曹知白《山水真迹图册》中“萧萧山上枝,谡谡岭上松”、高士奇题李成《群峰霁雪图轴》中“雪积峰峰白,烟寒树树稠”的平铺直叙,凝滞生硬。况且完成请托了却许诺的应酬之作,无论对大诗人还是小诗人,都是削足适履、牵萝补屋之举。苏东坡有《题李公麟山庄图》诗,杨万里有《题丰兴祖万年青图》诗,均是精本不选之作,刘克庄《题江参千里江山图卷》,萨都刺《题梅雀图轴》,实属犄角旮旯之编。徽宗赵佶那幅著名的《听琴图轴》上便有太师蔡京的题诗,蔡京为徽宗《文会图轴》的题画诗有“可笑当年十八士,经论谁是出群雄”、嵇璜为乾隆《嵩阳汉梅图》题有“墨海之而出虬干,画柏非将画松比”的句子,这哪里是题诗,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谄谀奉承,绕弯弯的献媚逢迎。蔡京为徽宗的《雪江归棹图》题卷跋诗,诗序即阿曰:“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备四时之景色,究百物之情态,于四图之内,盖神智与造化等也。”此题与《文会图轴》所为,可谓同一调门。
    好运笔钤印的乾隆爷几乎为入注《石渠宝笈》收藏的所有名画题过诗,且吟了又吟,题了又题,不厌其烦,纷繁冗杂,曾为江参《千里江山图卷》题四首,为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题三首,为展子虔《游春图》、李唐《长夏江寺图卷》、唐人《游骑图》、莫维贤《西湖草堂图卷》、金廷标《采药图》题二首。不过这些题画诗同其四万余首《御制诗》一样,皆属平庸寻常、志大才疏之作。题梁楷《泼墨仙人图》“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题唐寅《江南农事图》“山村水郭听吴歌,最是江南佳胜多”句,显然走的是打油诗的路子。
    唐寅的题画诗常以口语入句,意境清新且有况味,其《戏题爱菜词》便写道:“我爱菜,我爱菜,做珍馐,欺鼎鼐。多吃也无妙,少吃也无奈。我爱菜,我爱菜,肉多不入圣人腹,厨中有碗黄芥粥,三生自有清闲福。”《画鸡》写道:“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一次,石涛醉酒后被人扶至牛背驮了回来,酒醒后自比老子青牛出函谷,于是创作了一幅《大涤子自写睡牛图》,并题诗一首:“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今日请吾身,如何睡牛背。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次诗虽也为口语入句形式,却又有佛家偈语之意味。金农的画风深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画作或红裙女子驾舟采菱,或总角孩童凳上窥荷,造型大胆,色彩浓艳,尤喜将民间流行的歌词以“漆书”之笔写于画端,堂而皇之当作题画诗。如《观荷图册页》上便题有“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蜻蜓,多少溜溜水……”,《采桑图册页》上题有“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的曲子。这与年画中“我是上方一春牛,差我下方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合(和)料,丹(单)吃散灾小鬼头”(见临汾年画《三人九饼,五谷丰登》)的题句有着异曲同工、殊途一归之妙。较之那些不疼不痒、微不足道的文人诗来,民间俚谚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因了这些题记,使之画幅鲜活疏放,真性纯粹,老树著花,姿媚横出。也只有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扬州八怪能想出如此怪招。朱屺瞻先生作于1985年春节的《岁朝图》题曰:“爆竹一声响,观看电视已天亮,吃糖吃糕真愉快,哈哈大笑过新年。”读来甚是亲切,也算口语入诗的那类。
    题画诗产生于诗已式微画正兴隆的宋代,或许这样的大走势决定了题画诗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这些题画诗中珠联璧合、锦上添花者不夥,狗尾续貂、画蛇添足者却不少。这是导致其未开局面未成气象的根本原因。到后来,赏画者对于题画诗的内容索性闭目塞听,转而经意上心题写者的书法是否与画之点线相映成趣,与主体是否错落有致。题画诗已不仅仅是画幅之附庸,更沦为书法之仆从了。今之画家在画边留诗款者已不多见,纵使题写也是摘录古人的一二句子,自题诗似乎已绝迹。而题诗之书法,入流者也是鲜见寡有,数载难逢。为补此拙,有人干脆将幅面皴擦点染得满满当当,不虚空白,只钤个压角章了之,古人所说的“诗书画印”四绝者,今已残缺矣!
    八大的《孔雀》被认为是一首讽喻画,画中的孔雀尾部只绘三根羽翎,其暗指清朝官员帽上的花翎。诗曰:“孔雀名花两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旧时本来是五更上朝,但那些忙于接驾的汉族官员兴奋之余,二更即已候着了;他们对主子以奉承拍马之能事,耳朵特别的灵,故曰“三耳”,两耳之外,尚多一耳。蒲华的题画诗《乍浦唐家湾山寨》记述了被英国侵略军蹂躏过的某山寨之惨状:“此地曾兵劫,归樵拾断戈。野花开废垒,塞日浴沧波。风势雕盘起,沙痕虎渡难。荒凉天险在,凭吊发悲歌。”就诗而论,虽也不尽人意,但其价值不在艺术,而在史料。
后人将诗画合璧同论的见解,多半因了苏东坡题王维《蓝田烟雨图》的诱掖与启发,但东坡却说:“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张岱在《与包严介》文中曰:“以有诗意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画为诗,诗必不妙。”诗画殊途,析之双美,聚之两伤,不必强加言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36 , Processed in 0.1285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