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成功之路(讲话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8 09:4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成功之路(讲话稿)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 高级编辑王增昌(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长)

    当前,全国不少地方正在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师资,以期涌现更多的校本名师、地方名师乃至国家级名师。
    所谓“名师”,就是非常有名气的教师。他们何以有名气?最重要的标志是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欢迎,被同行认可,经常在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示范课,被广大教育界人士所熟知。
     今天,在这里召开“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暨名师论坛,意义重大。毋庸置疑,它将对推动各地名师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我有幸应邀参加此次会议,非常高兴。我曾在中学任教10余年,在《中国教育报》“教学版”担任主编20年,在教育报教学版开设了“特级教师教学特色”专栏、“名师教学艺术系列”等专栏,结识了近百名特级教师,先后编辑出版了“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小学卷、中学卷),以及《名师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丛书10册,书中入选名师30多位,出席这次会议的刘显国、赵景瑞、吴正宪等都在其中。鉴于以上的工作经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推荐我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及教法研究》,并于去年初审批立项,由我担任总课题组组长。今天的论坛内容与我的课题研究“不谋而合”。
    我今天的讲话题目:《名师成功之路》。
    名师的成功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共性是具有“五种精神”:一是敬业精神;二是科学精神;三是创新精神;四是钻研精神;五是反思精神。
    首先讲“敬业精神”。提到“敬业”都会想到“辛勤耕耘”四个字,有的老师也很“辛勤”,他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地讲课;放学后辛辛苦苦地补课,深夜还辛辛苦苦地批改作业。他自认为自己有“师德”,可是学生背地里却说他“缺德”,为什麽?因为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让学生加班加点,苦学、苦练以至于厌学。这种所谓的“敬业”是不足取的。
    真正的敬业精神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对教学业务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执著追求,追求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追求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追求学生的乐学、会学;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名师成功的基础。
    二是“科学精神”。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运用规律,驾驭规律,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教学规律很多,我在这里讲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建构的过程。即根据已知知识及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育报教学版编发了40多篇教学法的文章,凡是成功的教学法,都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所以我认为,“教学方法千千万,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会长郑秉洳先生说:“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能力不是讲会的,而是练会的”。他的话很精辟。因为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也没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精讲、精炼。“精讲”,即讲得精要,讲得精彩,讲得精当。“精炼”,即练习题要精选,精留,精批,精改。
    精炼不仅是课下练,课上也要练。全国名校洋思中学的教改试验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他们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该校原是一所落后的乡镇中学:三流校舍,三流生源,三流师资,通过教改实验,面貌焕然一新。洋思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以后,全国各地到洋思参观学习的已达到200多万人次。前不久,我在《中国教育学刊》发表一篇文章《学洋思,要把真经学到手》,他们的真经是什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洋思经验的精神实质。怎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关键是他们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但是有些学校学洋思是形式主义地学,学生的自学变成了放任自流,效果很差。而洋思中学要求“放开不是放任”,“自学不是自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四明确”,即“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教师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自学内容或指定的习题,然后检查要求是否落实。这就真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差生是洋思中学的另一个特色。他们的信条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差生之所以差,是知识缺漏多,学习基础差;差生思想懒惰,学习态度差;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差。试想,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能好吗?而“先学后教”的“先学”就能发现知识缺漏,及时弥补;自学中在指定时间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让差生无法偷懒。教师“后教”,包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差生学习基础提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习惯养成了,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由此可见,洋思中学的经验之所以成功,就是它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科学规律。同样,如果你的教学方法符合科学规律,你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明显改观。因此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名师成功的关键。
    第三是创新精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也在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理念必然要更新,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创新。因此,不断创新是一位名师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新鲜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容易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它的名声就会越来越大。名声的传播除了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最初是通过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当前全国闻名的吴正宪、窦桂梅、徐长青等名师的起步都得益于参加刘显国会长组织的教学大奖赛。在这里我简略地谈谈我对教学大奖赛的看法(略)。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我主编的《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丛书中的序言中有一段话“教学即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科学讲究规则,艺术讲究创造……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借用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借用的,艺术需要创造,就像艺术家作一幅画,哪里需要浓墨渲染,哪里需要轻描淡写,只有艺术家自己构思,自己运笔,别人替代不了。因此,教师设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钻研、不断捉摸,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教学艺术。”顾会长对教学艺术的剖析是何等的透彻啊!
    当前,全国中小学正在深入开展新一轮课改实验,新课程是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当然,创新不是否定所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第四是钻研精神。名师的成功在于他们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容纳百川,自成一家,在教科研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别具一格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例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马芯兰的“启发思维教学法”、刘显国的“反馈教学法”、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法”等等等,不一而足。青年教师不一定有自己的教学法,但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即可。从无到有是创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也是创新。例如,魏书生创立了“知识树”、天津中学张素兰在“知识树”的基础上绘制了初中化学“知识林”,这也是创新。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就会在教学研究中获得累累硕果!
    第五是反思精神。特级教师为什麽成长较快?他们的共同回答是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教学理论,采用教育叙事、行为研究等科研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魏书生发现了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症结是师生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都不明确,无效劳动太多,他精心绘制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树”,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心中有数,这样,学起来就容易了。邱学华16岁到农村教书,发现当地教师辛辛苦苦地教课,成绩却异常低下。经过调研发现,当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来,他创立“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绩大幅度提高。研究名师的成长轨迹,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教育反思。
    综上所述,凡是名师,都具备以上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组成了名师的共有品格,可以说:敬业精神是名师立业的根基;科学精神是名师成功的关键;创新精神是名师成名的途径;钻研精神是名师成长的保证;反思精神是名师发展的动力。
    最后,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只要真正树立了这五种精神,虚心学习,勇于创新,你们成为新一代名师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3:30 , Processed in 0.0853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