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莲花于心绽放》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0 07: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莲花于心绽放》序

                                                                 
                序

                              刘碧峰

          王瑛把她近三年创作的部分散文汇编一个集子,付梓前请我写几句话放在前面,名之曰序,这使我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王瑛以她的勤奋,终于有了这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惶恐的是,她的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字,是那么地纯净和圣洁,我怕我的拙笔,不但 不能给她的作品锦上添花,反而有伤于亵渎。把她的这些作品读之再三,也思之再三,那种心弦受到敲击的感觉,让我还是忍不住拿起笔,写下了这么一篇类似于画蛇添足般的文字。
         对于王瑛的作品,坦率地说,我接触的时间很晚,只是从两年前上槐荫论坛时才开始,也不过是零零星星地看了一些,真正系统地读她的文章,还是这次拿到这部文稿之后。以前在网上虽然只是少许的看,但她极富个性特色的作品,留在我脑中的印象,却是极为深刻,所以这次有机会能系统地读,甚为高兴。于是,我就忙里偷闲地逐篇品读,在读的过程中,那一份不太容易激动的、已迈入老境的心,居然和她年轻飞扬的文字一起跳跃。我从她这些精灵飘逸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如水女子,站在月下,立于花前,在春风或秋雨的原野中浅吟低唱,在乡土风韵或山水清音下静思畅想的清丽背影,以及被缕缕乡情、浓浓亲情和深深友情所沐浴的幸福身姿。
          在当今的文学大军中,很多人在写散文。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散文好写,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巧,以至于前些年有一个作者发明了“十字交叉写作法”,把一堆文字放在一起,划上十字,交叉处的文字互相组合,就是一篇散文,这误导了很多作者,真的以为散文最好写了。实际上好的散文,肯定离不开好的文字功夫,离不开强烈的艺术性,不然,那就只有散而无文了。
是的,好散文需要好的技巧,什么是好的技巧,则不是几句话可以道明的。在读王瑛的这部集子的时候,我倒是生出了另一种感悟:心随意动,有感而发,自然呼吸,浑然天成,无技巧胜过有技巧。
         我们读王瑛这部集子的作品,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她的创作特色:不追求高屋建瓴,气势恢弘;不拘泥精雕细作,字字珠玑;不讲究文采斐然,华词丽句;不刻意渲染情感,造大意境。就像田头地角的野花,随意开放,无任何人工粉饰之嫌;如鄂北山野的港汊之水,自然流淌,与自然和生活浑然一体。因此,王瑛的散文,看不到斧凿刀刻的痕迹,正如聂士龙先生在一篇评论中所说之“看似没有任何技巧,却法在无法之内,情在自然之中。”
             不刻意渲染情感,当然不是说不要真情。真情的抒发与流露,恰恰是王瑛散文的最感人之处。最美的语言不是各种修辞手法能够造出来的,而是最本真的表现,我们从王瑛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点的做作、一丝丝的矫情,看到的,都是情到自然处,就显露出浓得化不开的那一腔炽烈。她的笔下,不论是对故土的怀思,还是对老屋的追忆;不论是对亲人的念想,还是对爱情的回味;不论是对文明的素描,还是对师友的点画;也无论是对祖国山川的抒写,还是对家乡风情的运笔,那素淡的文字下,无不是情到自然处,浓得化不开的艺术特色的最好注脚。
             王瑛是一个女作者,她着力抒写的也都是一些小事、小景和小人物,但她的文字,却绝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小女人散文”。不错,她的笔下,有梦境、有月光、有鸟语花香也有儿女情长,但读起来不是给人以缠缠绵绵,似哀似怨,甜蜜或愁绪溢于纸上的感觉,而是山水那么清新,景物那么怡人,社会那么和谐,生活那么可爱,细腻的笔调中显出大气,质朴的叙述中显出深沉,我以为,女作者写散文,像王瑛这种写作手法和思考及追求,应该说具有广阔的前景,当然,在艺术深度上的开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那是又一个话题了。
              王瑛在《选择》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我都会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得与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感知一切,人生的路上不仅会有阳光也会有风雨,只要实实在在、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行。”这是她做人的一种心态,我以为也是作文的一种心态。我们读她的文章,无不能体验她的平和。因为平和,她能理解闲不住的婆婆,也能理解祖父母的虔诚;因为平和,她能坦然面对下岗,也能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令人感动的,是她把平和的灵魂赋之于文字,让人享受到那一份如远山天籁般的明净与高远,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以平和的心态注入笔端,以平和的文字与读者交流,最后让平和走进每个读者的心田,这是王瑛文字的感人之处,也是她的文字又一大艺术特色。
        朋友们可能已经看出,我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说了这个特点,那个特色,实际是说了王瑛散文的一个最基本的风格,那就是其所具有的浓烈的抒情性。她的文字确实不饰雕刻,立足淡朴,追求自然,但正因为这样,恰恰形成了我手写我心,我心抒真情的风格,以明净的语言,明净的意境,描绘和表达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令人读了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王瑛追求澄明的性情写作,自然在题材上多写我思我想,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还是想建议王瑛去多感知。抒写更为复杂丰富的人生。祝愿王瑛在未来的创作之路上,妙笔生花,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07:46:08 | 只看该作者
浅读竹影疏窗散文集《莲花于心绽放》
                 李兆庆
  
  在天涯的短文故乡论坛上认识竹影疏窗的,依稀是2008年,以后逢年过节时相互发送祝福的短信,也就日益熟悉起来了,知道她在县级机关单位供职,知道她喜欢舞文弄墨,知道她开一家道畅书斋的装裱店,知道她家藏书甚丰,也知道姓王,以后尊称她王姐。
  近日她的散文集《莲花于心绽放》要出版,嘱我读一读,再写点什么,我说为了友谊的明证和竹影疏窗的邀请,就写篇读后感吧。昨天,她把整理好的稿件发给我,怕过几日有琐事缠身,索性连夜看完,今早想趁热打铁,把这篇作业写完。
  其实,这部稿件中多数的文章我都在论坛上读过,现在是把竹影疏窗的文字集中欣赏了一遍,心中有个大致的思路和她的行文脉络,进而对她的文章有个整体上的认识和全局的把握。
  翻开一些篇章,能嗅到孝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竹影疏窗用饱蘸着真情实感的笔墨,挥毫记下了有关孝昌地域的情调、情趣、情韵,透着色调浓郁的风土人情,让你陶醉其中。书中尽情地描摹了同学少年槐荫论坛的故友新事,把所接触到的人与事,景与情都一一幻化在理想的境界之中。文章的表达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竹影疏窗用一种娓娓道来的笔调和朴实大方的情怀蕴含在方方正正的文章里中规中距的字词间,给人的感觉真实感人,文笔也细腻,就像在典雅的茶馆里,品着茶,在听竹影疏窗轻声细语地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陈年旧事一眼。
  读多了很多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所谓文化散文,尽管对竹影疏窗的这些文字,也许会引发不同的议论和评价,但文章是真文章,性情是真性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舍弃其它的苟且而予宽容的理解。我特别指出竹影疏窗的文字朴实大方的这一方面,是因我对当下文坛的萎靡之风和病态之美尤为反感。文学成为敲门砖和谋生之道的平台,正在使文学失去它神圣和崇高的品质。文学本来是一种生命力受到压抑的“打折不跨”和“融合物我”的作用,在海明威先生和川端康成那里,都有着从这里出发的坚守。竹影疏窗的一些散文篇章里正暗合了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主张。
  这部散文集共分为五辑,写人记事抒怀谈天,知人论世追忆似水流年,飘飘洒洒却又字斟句酌,行船走马一路高歌。原生的舒畅和现实的压抑,西藏的华美和都市的繁华,双重的挤压下更生的欲望,流转于散文集的字里行间。每一辑的文章中各有侧重,但是竹影疏窗的叙述,追忆同学年少的青涩,留恋祖国大好河山的壮怀激烈,在所有的文字里,汇聚成一股久违的生气,使得这五辑风土人情各异的文章,有一种春秋笔法的酣畅淋漓。
  散文集中有两篇文章不得不提及:一是《生命花》,诚然,《生命花》的题目很大,是一个常话常新,永不凋谢的主题。《生命花》也是散文集中的砥柱作品,文中通过娟、舟、杰的故事阐释了生命花五彩斑斓的颜色和舟的生命得以延续的终极意义。二是《莲花于心绽放》这个作为书名的文章佛性似乎很重。莲华,即妙法。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华严经》三字,一朵莲花, 已经成为一个庄严世界。竹影疏窗和张姐一起游玩古镇禅寺的经历,警戒世人“人沿着出世的路,在红尘中打滚,难免会迷失自己,也许心会在痛苦中挣扎。佛告诉我们,如果用入世的眼来关注人生的苦与乐,名与利,得与失,那么人世间的浮华则显得不重要,心也不会痛。”的道理。
  竹影疏窗的散文集《莲花于心绽放》就要问世了,这对于文学艺术界来说,无疑是一桩盛事,一件幸事;对于作者而言,也是一种文学成绩的肯定。我们期望作者在经历了长期孤独的苦心思索后,会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副副多彩多姿的生活新画卷。竹影疏窗的散文有一个较高的文化起点,她的创作一经打开,扑面而来的必定是一个极目天地。
  当然,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很艰苦的,只有不畏劳苦,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突破,才能成为不断超越自己的文学远征者。
  最后,祝福本书的作者竹影疏窗,祝福本书未来的读者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04 , Processed in 0.0747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