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金明:茫茫书海中,与作者相遇是缘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0 23: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金明:茫茫书海中,与作者相遇是缘分

  
家里特意订做了大书柜,“高3米,宽4米多,双层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实用。”
  
读而优则著。黄金明的《少年史》和《乡村游戏》极尽时代背景下南方乡村的少年成长和记忆。
  
这套“拉丁美洲文学丛书”是黄金明最喜爱的。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文 安石榴/图
  【读书破万卷·黄金明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是一个量词,但在这里,这个“量”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气量”等。读书对一个人及其人生观的培养,对其生活、工作、治学及创作的态度至关重要,通过窥探一个人的阅读,可以打开其心灵的窗口。本报自22日起连续推出“读书破万卷”系列专访,持续一周,向读者推介广州这座商业城市中的书香气息、人文声音。
  黄金明来自农村,因经济原因,他曾辍学两次,18岁才考取县城高中。也是在走出乡村后,他才真正接触文学,上了大学后才有缘碰触世界名著。在“无书可读”的那段日子里,他对书有着无限的憧憬和狂热,因此,在他“有书可读”的时候,他的热情全面释放,对于读书的痴迷,甚至为外人所不能理解。他认为,买书有时候可以滥情,但读书,却讲究缘分。在茫茫书海中,跟作者的相遇、交流就是缘分。
  痴迷:一天不读书感觉像无赖
  18岁之前,黄金明没有走出过他生活的那个小村庄,除了学校发的课本,他接触不到任何与文学有关的东西,“但我当时已经对书本很狂热,只要有字的书都拿来读,哪怕一本数学课本,也能翻上几遍”。当年的条件限制,造成了黄金明对于读书的饥渴。如今,他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阅读上,“一天不读书,就感觉自己像个无赖,精神萎靡。”
  “我每天主要的事情或者说主要的工作就是读书,不是在读书就是在买书。它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重要。”他的床头常年放着厚厚一摞书,除了上班时间,其他时间都给了阅读。在到广东文学院做专业作家之前,他曾在一家报社服务了7年,2007年他提出调动,当时他已经是部门的一把手,待遇也相当不错,但他清楚那不是自己的理想,“我渴望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写作。虽然现在的收入是当年的三分之一还少,但我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快乐的。而我想做的事就是随性地读书、写作。”
  虽然痴迷读书,但黄金明的阅读多是随性而为,有的时候同时开读三五本书,文学、史学、哲学均有涉猎,“我不希望自己带着很强烈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太刻意,我比较崇尚的是一种自然的、不扭曲的、快乐的读书方法。”黄金明常常说自己的读书,是只图愉悦。就连被认为晦涩难懂的哲学,他也能挑出一些“快乐的”来读,“比如叔本华、罗素等人的哲学,就不太晦涩。”他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无为”状态,“书读多了,自然会有所收获,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无形之中,你已经得到某种充实和熏陶。”
  狂热:买书犹如饿虎扑羊
  黄金明曾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和书的关系:爱书如西门庆爱潘金莲,爱逛书店若柳三变上青楼。他在买书上的贪婪、凶猛及果敢犹如饿虎扑羊。按照一个普通工薪阶层量入为出的标准,他买书的支出已称得上是“挥霍无度,穷奢极欲”。
  “我几乎每天都在买书,其实一个人读不了这么多书,也不需要读这么多书,但我一见到好书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购书强迫症。”黄金明打趣说自己想成为有钱人的唯一目的是“有闲钱在郊区买个环境清幽的小屋,好好安置自己的书和‘书桌’”。
  说到书的安置问题,黄金明也费了不少心思,家里特意订做了大书柜,“高3米,宽4米多,双层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实用,另外,作协的住处还有四个小书柜,也填得密密麻麻的,有时候找一本书费老大劲。”家里能为书腾出的空间已不多,但黄金明买书的欲望却有增无减。“我的大部分花费都用在了买书上,衣服可以买便宜的,家里的装修也可以选最简陋的,但看到好书绝对是不惜血本。”有一次在北京出差,黄金明陪鲁迅文学院的同学去逛书店,本来说好不买,“因为买了还要托运回广州,但后来发现那里有不少上海译林出的世界名著,当时就忍不住了,一口气买了几十本,自己都扛不动。”
  此外,黄金明买书还有个怪癖:喜欢的书会同时买好几个版本。“像《博尔赫斯全集》、《圣经》都有六七个版本,每个住处放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有三套,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以及《追忆似水年华》也有两三套。最偏爱的作家,里亚克和卡夫卡这两人的书,则全集选集加起来不少于十个版本,看到就会买。这些作家的书,我是会反复阅读的,有时会比较版本、译者这类的。”
  记忆:广州小书店了如指掌
  黄金明一直庆幸,自己刚知道读书的好处时,就赶上了广州书店业百舸争流的黄金时代。1994年,他在广州读大学,惊讶地发现,“广州的大小书店如草原上的野花般繁密,好书如花香四溢”。没多久,他对广州的大小书店就已了如指掌,十多年过去了,他见证了无数书店的“兴衰存亡”。
  黄金明最早接触的小书店,是其母校所在的新港路上,“从东到西,有大大小小近30家书店。学院门口有个‘永达书屋’,东西两边各有一家新华书店,不远处一个购物中心,也辟了一角卖书,而且品位不俗。我手上有不少云南人民版的‘拉丁美洲文学丛书’,如卡萨雷斯的《英雄梦》、《鲁尔福小说全集》,就在那里买的。往西一直到中山大学,校内有两家规模不小的书店,中大东门的康乐村附近,也有‘中山大学书亭’、‘树人’、‘彩虹’等近十家,还有后来的‘学而优’和‘文津阁’。怡乐路旁边则有一家大书店及著名的小书店‘博尔赫斯’。那家大书店没撑几年就关门了,短暂的蓝调酒吧就设在一楼,广州一伙诗人曾在此开过诗歌朗诵会。”说起广州的书店,黄金明简直如数家珍,包括当年书店辅以书吧或咖啡厅的经营方式,以及在这些书店里举办过的文人聚会或诗歌节,他都了如指掌。
  黄金明跟上述的一些书店还渊源匪浅,比如主打人文社科类的“树人书屋”,“当年它在广州读书界享有盛誉,我在那里初次遭遇博尔赫斯,之后还有花城版的《巴比伦的抽签游戏》、‘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精粹’……”这些书都在黄金明的阅读经历中有着特殊地位,后来“树人”的消失令黄金明不甚惆怅。此外,中大西门外的一家不知名小书店也曾带给黄金明无穷的乐趣,他在那里买过《卡夫卡日记》及好几个版本的《里尔克诗选》,“十几年来,这两位德语作家对塑造我的文学形象,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那家书店也踪影全无了。”
  人物简介
  黄金明,1974年出生于广东化州。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散文《少年史》(上海三联书店)等多种。2003年参加《人民文学》第二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2008年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曾获广东省首届“香市杯”青年文学奖、首届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第八届“作品奖”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8:56 , Processed in 0.0660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